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_第1頁
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_第2頁
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_第3頁
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_第4頁
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疾病護理常規新生兒科2014年10月新生兒科疾病護理常規目錄TOC\o"1-3"\h\u32696第一節新生兒一般護理常規 313289第二節新生兒黃疸 324744第三節新生兒肺炎 520065第四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631107第五節新生兒溶血病 727302第六節新生兒鵝口瘡 94435第七節新生兒窒息 1031228第八節新生兒敗血癥 112343第九節新生兒顱內出血 128868第十節新生兒臍炎 1323008第十一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1424318第十二節新生兒硬腫癥 1528000第十三節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1620090第十四章早產兒護理常規 18第一節新生兒一般護理常規專室護理,按病種隔離,室溫應維持在22℃左右,相對濕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氣新鮮。體溫不升或體重不足者,應設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兒暖箱,保持溫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經常開箱,影響保暖。體溫過高,可適當物理降溫。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進入新生兒病室應戴帽子、口罩,穿隔離衣,著隔離鞋。檢查患兒及進行治療護理時,必須先用消毒液或流動水洗手后方可進行。重癥監護期間,嚴禁探視。母親患傳染病時,應暫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經消毒后喂給,工作人員如有皮膚病或其他傳染病時,不應接觸患兒。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兒病室內。入院前3天,測量體溫4次/天;體溫平穩3天后改為2次/天;暖箱中患兒測體溫每4小時一次。按醫囑進行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飼。患兒應抱起喂奶。喂奶前換尿布,喂時防止嗆咳,喂畢后輕拍背部排氣,并使其側臥位。喂藥時亦抬高頭部,順口角緩慢喂入,防止嗆咳。加強皮膚護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膚皺褶處清潔、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軟膏或消毒油劑。勤換尿布,防止臀紅,臀紅時用遠紅外線燈或白熾燈每日照射局部;沒3~4小時為患兒更換體位一次。第二節新生兒黃疸【概念】新生兒黃疸是由于新生兒時期體內膽紅素(多為未結合膽紅素)的累積,而引起皮膚鞏膜的恍然現象。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大類,前者可致膽紅素腦病而引起死亡或嚴重后遺癥。【評估要點】了解孕母自身有無肝膽疾病以及產時有無窒息缺氧史,有無家族史。詢問母乳喂養情況,是否為母乳性黃疸以及母嬰血型情況。了解患兒生后有無感染中毒癥狀及自身有無先天性膽道疾病。評估患兒皮膚黃染程度、范圍,有無肝脾腫大情況,有無煩躁、肌張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現。評估家長對該病的病因治療和預后的認識程度,有無認識不足或焦慮。【護理措施】密切觀察病情,與反腐膽紅素腦病密切觀察病情,注意皮膚、鞏膜、大小便的色澤變化及神經系統的臨床表現,若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做好搶救準備。實施光照療法和換血療法。給白蛋白和肝酶誘導劑;糾正酸中毒,利于膽紅素和白蛋白結合,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減輕心腦負擔,防止心力衰竭保持室內安靜,耐心喂養,減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時給予吸氧,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如有心衰表現,給予利尿劑和洋地黃類藥物,并密切觀察用藥反應,隨時調整劑量以防中毒。密切觀察小兒面色表現、精神狀態及皮膚完整性情況,監測生命體征、尿量及肝脾腫大情況,做好眼部護理。健康教育,向患兒家長講解病情、治療效果及預后,已取得家長配合。【出院指導】用藥:出院時根據黃疸情況指導應用退黃藥物。復查:按時來院復查黃疸消退情況。3~5天復查皮膚黃疸情況,肝功未恢復者一周后復查肝功。第三節新生兒肺炎【概念】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評估要點】詢問母親有無呼吸系統、生殖系統感染史,有無早破水、宮內窘迫或產時窒息,生后有無感染接觸史。評估是否反應差、體溫不升,有無口吐白沫、青紫,有無呼吸急促、暫停、三凹征或胸式呼吸等。評估家長有無焦慮和恐懼,【護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暢抬高頭肩部,取側臥位。分泌物粘稠者可行超聲霧化吸入,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促進分泌物排出。經常更換體位,預防肺內分泌物堆積并改善受壓部位的肺擴張。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輕輕拍擊患兒胸、背部促其排出。對痰液過多、無力排出者及時吸痰,但應注意勿損傷黏膜及引起小兒疲勞。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有低氧血癥者,根據病情和血氧情況采用鼻導管、面罩、頭罩等方法給氧,重癥并發呼吸衰竭者,給予正壓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經常翻身,減少肺部淤血。遵醫囑應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吧,并密切觀察藥物的作用。維持正常體溫,體溫過高時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體溫過低給予保暖。供給足夠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細心喂養,喂哺時防止窒息。重癥予以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物質與液體。密切觀察病情:注意患兒的反應、呼吸、心率等變化,若合并心力衰竭,應立即吸氧,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藥物,量和補液速度。健康教育:向家長講述疾病的有關知識和護理要點,及時讓家長了解患兒病情,指導家長閱讀有關育兒知識。【出院指導】環境:患兒出院后保持室內環境清新,陽光充足,室溫22~24℃,濕度55%~65%。用藥:服藥時不宜與奶同服,用藥要根據醫囑的囑咐,不宜隨意增減。喂養:耐心喂養,以少量多餐為宜,奶后輕拍小孩背部,排出咽下空氣,避免溢奶,容易吐奶的患兒,抬高肩部。復查:出院時根據隨訪卡上的要求按時來院復查。注意保暖,隨時增添衣物,避免著涼。第四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概念】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簡稱RDS,又稱肺透明膜病,多見于早產兒。以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大多數患兒在生后1小時,即出現呼吸窘迫、鼻煽、三凹征、呼氣性呻吟和發紺,甚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評估要點】健康史:詢問出生史,了解孕周,出生后幾小時出現癥狀。母親分娩前的用藥史,有無窒息搶救史,母親有無糖尿病病病史。癥狀、體征皮膚胎齡,生命體征,觀察呼吸狀況,是否存在氣促、鼻煽和青紫。胸廓運動,是否有矛盾呼吸(相鄰的多根肋骨多處骨折時,可造成胸壁浮動。吸氣時浮動的胸壁塌陷,呼氣時則向外隆起,這種現象恰與正常呼吸運動相反,稱之為反常呼吸或矛盾呼吸)等。社會心理:評估家長對本病的了解程度和對患兒的關注程度,評估家庭緊急狀況。輔助檢查:了解血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胸片等。【護理措施】保持環境安靜,加強保暖,減少氧耗量。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呼吸方式、節律、有無三凹征及心率、膚色、四肢肌張力、呻吟等,病情有變化及時通知醫生,做好病情記錄。遵醫囑決定給氧方式和氧流量,監測氧濃度。保持呼吸道通暢,側臥位或者頭高側臥位。保證營養,遵醫囑給予營養。【出院指導】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皮膚清潔。耐心喂養,逐漸增加奶量,鼓勵母乳喂養。根據醫囑補充維生素和鐵劑。定期隨訪,曾用氧者,在生后4周內或胎齡32周到眼科進行眼底檢查。第五節新生兒溶血病【概念】新生兒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血型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胎兒或新生兒發生同族免疫反應而引起的溶血。【評估要點】了解患兒母親既往有無不明原因流產、早產及死胎、死產史、患兒的兄弟姐妹在新生兒期死亡或者明確有新生兒溶血病者均應警惕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發生。評估黃疸程度范圍,有無貧血、水腫、肝脾腫大情況,對Rh溶血癥更要注意有無心衰、核黃疸的表現。評估家長對該病的病因、治療及預后的認識程度。有無認識不足或焦慮。【護理措施】觀察黃疸消退情況,有無拒食、嗜睡、及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觀察面色、呼吸、心率、尿量、肝臟大小情況,判斷有無心衰。及時準確執行醫囑,給予血漿、蛋白和肝酶誘導劑,白蛋白稀釋至5%靜脈輸注,輸注4小時。有心衰表現時應遵醫囑給予利尿劑和洋地黃類藥,并觀察反應,防止中毒。輸液應注意輸液速度。保持安靜,各項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做好光療和換血療法的準備工作和護理工作。光療時做好眼部護理和皮膚護理,換學時嚴格無菌操作。與感染患兒分開,預防交叉感染,保持臀部及皮膚清潔,避免感染。【出院指導】用藥:出院時黃疸輕,日齡已大,可不必再服退黃藥。出院時黃疸明顯,可能需要服藥3~6天。強調鐵劑的應用。復查:懷疑有膽紅素腦病或已確診的患兒應加強神經系統方面的隨訪。新生兒溶血病的小兒,一般生后2~3月內沒1~2周復查一次血紅蛋白,若血紅蛋白將至8g以下,應輸血糾正貧血。喂養:提倡母乳喂養。促進孩子康復的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陽光充足。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受寒和饑餓。母再次妊娠,須做好產前監測與處理。第六節新生兒鵝口瘡【概念】新生兒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炎癥。可發生于嚴重營養不良、長期腹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小兒。表現為頰粘膜、齒齦、舌、上鄂及咽部出現白色點狀或融合成片的乳凝塊狀物。【評估要點】詢問家長有無不適當給小孩擦拭口腔,有無奶具消毒習慣。患兒有無全身疾病,如營養不良、長期腹瀉等病史。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的用藥史。評估口腔出現乳白斑的時間與范圍及伴隨癥狀。評估家長對該病的病因、護理方法的了解程度。【護理措施】每日常規口腔護理:喂奶1~2小時后,用1%~4%碳酸氫鈉清洗口腔,涂鵝口瘡擦劑(如制霉菌素甘油)。奶具隔離,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煮沸消毒。注意觀察局部反應。護理操作前后要嚴格洗手,預防交叉感染。無鵝口瘡患兒,口腔護理每日3次,用1%~4%碳酸氫鈉清洗口腔,預防感染。【出院指導】出院時仍有鵝口瘡的用制霉菌素涂口患處每日2~3次至完全消失。盡量避免應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提倡母乳喂養,喂奶前應洗凈雙手及乳頭,奶具嚴格消毒。第七節新生兒窒息【概念】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分娩過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環障礙,是造成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評估要點】1.詳細詢問孕母身體情況,產前胎心胎動以及破膜時間、胎盤臍帶情況、胎位、產程長短、羊水情況。2.評估皮膚顏色、呼吸、心率、四肢肌張力及對刺激的反應等。了解家長對患兒治療預后的擔憂及焦慮,后遺癥康復鍛煉知識的了解程度。【護理措施】1.維持自主呼吸(1)復蘇:積極配合醫生,按A、B、C、D、E程序進行復蘇。A暢通氣道:①保暖;②減少散熱;③安置體位;④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①觸覺刺激;②復蘇器加壓給氧;③喉鏡下經喉氣管插管。C回復循環:胸外心臟按壓。D藥物治療:①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②保證藥物的應用。E評價(2)加強監護:患兒取側臥位,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2.保暖:可將患兒放于遠紅外線保暖床上,病情穩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維持肛溫36.5℃~37.7℃。3.預防感染: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4.安慰家長:耐心細致的解答,介紹有關疾病知識,減輕家長恐懼心理。【出院指導】1.加強早期干預,尤其是視、聽、觸覺的干預。2.定期復診。第八節新生兒敗血癥【概念】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細菌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期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評估要點】1.評估患兒是否有感染史。2.評估患兒出生體重,是否為早產。3.評估面色、膚色及反應情況,有無感染灶,神經系統陽性體征。4.評估家長有無焦慮及對該病的認知度,護理新生兒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生活衛生習慣等。【護理措施】1.維持體溫穩定(1)保證抗生素有效進入體內,尤其是青霉素藥物,一定要現沖現配現用,確保療效;用氨基糖甙類藥物,注意藥物稀釋濃度計對腎臟的影響,按時檢查尿液。(2)患兒體溫易波動,處感染因素外,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當體溫偏低或低溫不升(3)嚴密觀察病情,加強巡視與觀察,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與醫生取得聯系,病情嚴重者需專人護理。2.清除局部病灶:如臍炎、鵝口瘡、皮膚破損等,促進皮膚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擴散。3.保證營養供給:細心喂養。不能進食時可行鼻飼或通過靜脈補充能量和水,必要時輸注鮮血和血漿,以改善營養,增加抗病能力。4.密切觀察病情:如患兒面色出現青灰、嘔吐、腦性尖叫、前囟飽滿、兩眼凝視提示腦膜炎的可能;如患兒面色青灰、皮膚發花、四肢厥冷、脈搏細弱、皮膚有出血點等應考慮感染性休克或DIC,應立即和醫生取得聯系。必要時專人護理。5.健康教育:指導家長正確喂養和護理患兒,保持清潔衛生。【出院指導】1.出院后根據醫囑囑咐用藥,不宜隨便停藥。2.出院時若有特殊問題存在應告訴家長具體護理方法,如臍炎應每日用3%雙氧水清洗臍部,再涂5%聚維酮碘至臍部完全愈合。3.要觀察患兒有無異常癥狀的發生,如精神癥狀有無欠佳、嗜睡、面色有無灰白或蒼灰,肢端厥冷、皮膚發花等,若有應立即就診。4.做好日常護理,預防感染,保持皮膚清潔,接觸嬰兒前洗手,避免患病者接觸嬰兒。第九節新生兒顱內出血【概念】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因多為缺氧、產后傷,預后較差。臨床表現為腦性尖叫、拒奶、嘔吐、嗜睡或煩躁,肌張力增加或抽搐等癥狀,預后差的幸存者常有后遺癥。【評估要點】1.了解患兒母親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有無缺氧或產傷的病史,患兒生后有無輸入高滲液體或機械通氣不當等。2.評估患兒出生后不久是否出現興奮或抑制或興奮與抑制交替的癥狀與體征,如煩躁、腦性尖叫、抽搐、呼吸增快或昏迷、肌張力低下、呼吸抑制等癥狀。評估前囟緊張與否。3.評估家長有無緊張、恐懼等。【護理措施】1.保持安靜,頭肩抬高,防止出血加重,減少頭部搬動,避免患兒煩躁,必要時給予鎮靜劑。2.顱內出血易出現硬腫癥,必要時置入暖箱。缺氧可加重出血,應保證供氧。3.可滴入10%葡萄糖60~80ml/kg.d,滿足基礎代謝的需要,病情穩定后,現加喂糖水再喂奶。4.與感染患兒隔離。5.肢體癱患者應保持功能位,病情穩定后加強功能鍛煉。【出院指導】1.加強早期對患兒視聽觸覺的干預。2.定期復查,一般出院后每月復查一次。第十節新生兒臍炎【概念】新生兒臍炎是指臍帶相連組織的感染。【評估要點】1.詢問家長斷臍方式、臍部護理方法、次數及使用藥品、敷料等情況。2.評估臍部紅腫,臍凹膿性滲液出現的時間、程度、進展情況及伴隨癥狀。有無腹脹、腹肌緊張、腹部觸痛、少吃、少哭、少動等。3.評估家長對該病病因、對小兒健康的影響、臍部護理方法的了解程度。【護理措施】1.入院后在臍部護理及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臍部分泌物作培養和藥敏。2.臍部護理(1)輕癥局部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洗滌后,再用5%聚維酮碘液消毒,一天2次。(2)重癥則輔以抗生素局部濕敷,常用紅霉素或頭孢唑啉。若有波動感應及時切排。(3)慢性肉芽腫可予以電灼或硝酸銀燒灼。(4)保持臍部清潔干燥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臍部,沐浴后及時做臍部護理。3.觀察病情(1)監測體溫(2)觀察臍部紅腫、膿性分泌物好轉與進展情況。(3)如出現體溫異常、少吃、少哭、少動等可能為敗血癥;腹脹、腹肌緊張、腹部觸痛為腹膜炎。【出院指導】1.臍部護理:護理前洗凈雙手,用3%雙氧水清洗臍部再涂5%聚維酮碘溶液,如有膿液再涂百多邦軟膏,要保持臍部清潔干燥,勤換尿布,尿布不能遮蓋臍部以防尿液污染。2.小的肉芽腫通過臍部護理科治愈,如久治不愈或肉芽腫比較大應每周或隔周去外科隨訪,必要時用10%硝酸銀溶液涂擦或電灼、激光或手術切除。第十一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概念】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各種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的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及新生兒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后的嚴重并發癥。【評估要點】1.詢問孕母產前產時身體情況及胎兒胎心胎動情況。2.評估患兒神志、瞳孔、前囟張力、肌張力及抽搐情況。3.評估家長對該病預后及后遺癥的認知程度。【護理措施】1.加強監護,控制感染:給氧,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神志變化、前囟張力及肌張力、抽搐等癥狀,必要時給予鎮靜劑。2.早期康復干預:對疑有功能障礙者,將其肢體固定于功能位。早期給患兒動作訓練和感知刺激的干預措施,促進腦功能恢復。3.健康教育,向家長介紹病情,取得同意與配合。【出院指導】1.加強出院后康復干預,加強視聽感知覺、觸覺訓練。2.定期復查:一般每月復查一次。3.告知家長若發生抽搐應取平臥位,松開衣服,頭偏向一側并迅速送往醫院。第十二節新生兒硬腫癥【概念】新生兒硬腫癥多發生在寒冷季節,早產嬰居多,嚴重感染、產傷、窒息等因素,也可誘發本病。臨床表現不吃、不哭、體溫不升、廣泛血管內凝血,甚至并發腦出血而死亡。【評估要點】1.評估患兒胎齡、日齡、體重、分娩史記Apgar評分情況,患兒有無感染史,分娩時環境溫度及生后保暖情況。2.評估患兒反應是否低下。3.評估全身硬腫范圍及程度,注意有無心衰及臟器出血情況。4.評估家長育兒知識及保暖措施,對疾病認識及經濟承受能力。【護理措施】1.復溫:切記過快,輕者可用溫暖棉被包裹,置于24~26℃室溫中,逐漸復溫,身旁置熱水袋;重者先放在26~28℃室溫中,1小時候連包被置于27~28℃暖箱中,每1小時提高暖箱1℃,逐漸調溫至30~32℃,使皮膚溫度達到36℃左右。2.喂養:盡量喂牛乳或母乳,重者伴嘔吐者,可暫時不喂奶。3.糾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環:輸液速度不宜過快,液體應加溫至35℃左右。4.給氧:給充足的氧氣吸入,利于棕色脂肪產熱。5.藥物治療,預防感染。【出院指導】1.鼓勵母乳喂養,保證足夠熱量。2.注意保暖,保持適宜的環境溫濕度,防止受涼,維持正常體溫。3.加強護理,防止感染,定期接種。第十三節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概念】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多見于早產兒,目前認為與腸道發育不成熟,圍產期缺氧、缺血、感染、高濃度配方奶等因素有關,以胃腸道缺血壞死及常并發腸穿孔為其特征,是新生兒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評估要點】1.了解圍生期缺氧史,新生兒期感染史及喂養史。2.評估腹脹程度,聽腸鳴音是否減弱或消失。對有圍生期缺氧史,早期鼻飼史,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應詢問出現拒食、嘔吐膽汁樣物或腹脹時間。3.社會、心理,評估家長對本病的了解程度和對患兒的關注程度,家庭經濟情況。4.輔助檢查大便潛血,腹部X先平片的改變。【護理措施】1.監測體溫:將患兒安置在適宜的床單元,根據檢測的體溫結果給予相應的處理,早產兒常表現體溫不升,應注意保暖。2.減輕腹脹、、;如腹脹明顯應立即禁食,行胃腸減壓,做好胃腸減壓護理。觀察腹脹消退情況及引流物色、質、量。3.密切觀察病情(1)當患者表現為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末梢循環衰竭等中毒性休克時,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應迅速補充有效循環量,改善微循環,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補充熱量及營養。(2)當發現有完全性腸梗阻、腸穿孔、腸出血等,應立即與醫生聯系,如考慮手術者,做好術前準備及術前宣教。(3)觀察大便情況:仔細觀察、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了解大便變化過程,及時正確留取大便標本送檢。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涂油膏等,減少大便對皮膚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膚的完整性。(4)觀察嘔吐情況:如患兒嘔吐,頭應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皮膚及床單元清潔。記錄嘔吐物的色、質、量。4.補液護理:保持藥物及液體進入,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合理安排藥物速度;準確記錄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