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課件_第1頁
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課件_第2頁
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課件_第3頁
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課件_第4頁
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一、試卷編制前的準備

1、命題前的思考點

2、命題設計的一般原則

3、試卷編制的基本程序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二、試卷編制的技術要點

1、命題雙向細目表設計

2、幾類典型題型編制要求

3、命題預測的評價指標

4、命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三、試卷質量分析與評價

1、考試結果的基本分析

2、質量分析報告的撰寫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一、試卷編制前的準備命題容易又很難,一份好的命題更難。命題體會與考量:規范負責的態度一定的文字功底豐富的知識儲備多研究經典試題試卷走鋼絲的藝術;遺憾的藝術;人文素養的考驗;科學素養的考驗;教育測量技術。規范負責的態度一定的文字功底豐富的知識儲備多研究經典試題試卷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

1、命題前的主要思考點思考準備:(1)明確考試的性質測驗·診斷性考試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常模參照考試會考·水平考試穩定的認知能力特質標準參照考試智力測試·學習能力考試潛在的學習能力和學術發展傾向標準參照考試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常模參照測驗——是指以學生團體測驗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說明某一學生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將學生分類排隊。·標準參照考試——是指以體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標準為準,看學生是否達到標準以及達成標準的程度。它主要不是用于比較個人之間的差異。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常模參照考試和標準參照考試比較維度標準參照考試常模參照考試目的·確定每個學生是否達到課程目標規定的要求·確定每個學生在課程開始前后獲得知識、技能、能力等的差異,或水平的差異·對學生在某一內容領域的知識、技能、能力等進行排隊·區分高分和低分的學生內容·嚴格依照課程標準,要求有較好的覆蓋面·以課標描述為難度依據,要有難度梯度,尤其是合格水平要求充分的表達·每種知識、技能等都表述為教育目標或課程目標·題目要有較好的區分度·由于時間有限可能放棄對覆蓋面的要求試題特征·每個目標至少有四道試題,以獲得適當的學生行為樣本,并且最大程度地降低偶然因素效應·每道試題難度是平等的·測量每個目標的試題量一般小于4道·試題的難度是變化的·試題要有比較好的區分度分數解釋·通常標定合格及其他等級水平·每個學生的成績與預先設置的標準比較,與其他考生的表現無關·報告考生在每個測量目標方面的學習情況·考生成績通常與其它考生成績比較·分數通常以百分位分數,或其他標準分數表示·通常總體報告學生的水平而不分測量目標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把握考試對教學發展的導向性

·反映課程改革的要求;

·體現學科的特點;

·引領學生學習。(3)掌握考試對象的特點與水平

·學生學習與心理特點

·階段知識掌握的水平區分;

·能力反映的特點。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4)考慮足夠的內容抽樣代表性

·與備課組交流;

·抽取好、中、差學生練習與試卷;

·與不同層面的學生交流。(5)選擇合適的試題結構

·試卷內容組成;

·試卷編排順序;

·試卷難易控制。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命題設計的一般原則(1)命題的目的性;(2)內容的代表性;(3)格式的規范性;(4)表述的簡明性;(5)答案的確定性;(6)題目的獨立性;(7)創意的公平性;(8)測試的實效性。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命題要全面考查學生課程目標的達成狀況——立足全面性、注重代表性、體現導向性;考察內容的均衡性;適度的題量與難度;恰當的題型結構;適度的自主性和開放性;試題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在此基礎上,綜合體現:基礎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時代性原則、開放性原則、規范性原則。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3、試卷編制的基本程序(1)擬定命題計劃

·各種題型的題量及分數分配;

·各項考試內容的題量及分數分配;

·能力考查的重點及各能力層次的分配;

·考試難度及各類難度比例。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根據命題計劃)編制雙向細目表

·確定考試內容要目;

·確定考試目標層次;

·確定考試要目下的權重;

·試題難度預估。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3)(根據雙向細目表)編制試題并組卷

·題型的選擇與安排(先按題型,再按難度);

·試題的難度控制與預估(整卷難度與分題難度,有序層進);

·對試題區分度的把握;

·開放(或探究)試題形式與內容的探索;

·一些重要的內容及方向定位(如寫作題);

·答案與評分標準的制定。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4)試測并修訂

·在保密中選取典型非我校學生進行試測;

·根據試測情況分析分調整命題;·專家審卷;

·修正并定稿。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二、試卷編制的技術要點1、命題雙向細目表設計目的——設計試卷的藍圖,使命題者明確測驗的目標,把握試題的比例與分量,提高命題的效率和質量。內容——考查的范圍、具體知識點、測試目標、題型、分值分布、難度分布。操作——確定試卷要考查的目標;明確要考查的知識內容(知識點);根據考查目標和知識的重要程序給予不同的比重;合理安排好各部分權重,編制出雙向細目表。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范例1測驗目標知道理解運用分析與綜合探究合計測驗內容內容范圍Ⅰ11397232內容范圍Ⅱ3565221內容范圍Ⅲ1534215內容范圍Ⅳ34815內容范圍Ⅴ1626217合計63224308100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范例2命題雙向細目表考試內容(內容塊)選擇題簡答題證明題應用題分析題合計識記理解…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應用分析綜合創造內容12305050015內容20334030215內容308213900335內容404215906535合計218717188010100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范例3試卷組合雙向細目表題號分數能力題型難度系數內容記憶理解分析綜合其他判斷選擇填空計算問答其他1第一章第四節1230.62第三章第二節1120.73第七章第一節330.64第一章第四節330.7…………………………………小計8311加權難度系數總計1001000.62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加權難度分數計算公式:

==,….為權注意:能力各欄目分數合計和題型各欄目分數合計均應為100(或150)分。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幾類典型題型的編制要求(1)測試題型的分類題型客觀題(封閉式)主觀題(開放式)選擇題提供型是非題配對題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證明題論述題寫作題設計題翻譯題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客觀性試題與主觀性試題比較客觀題(封閉式)主觀題(開放式)信度較高較低效度較低較高覆蓋面較寬較窄陳述性知識較適宜較不適宜程序性知識較不適宜較適宜猜測可能性測驗時較大測驗前較大常模的建立較易較難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選擇題的編制選擇題的編制題型特征適用范圍編制要領由一個“題干”和若干“選項”所構成。題干可用不完全陳述或疑問句表示,用于實現一個問題情境;選項,由一個正確或最佳答案和幾個似真的錯誤誘答項或非最佳答案項組成。適合用文字、數字和圖形等不同材料編題,可考查記憶、理解、應用、推理、判斷、比較、分析等多種能力。該類題有多種形式,如配伍式、比較式、因果式、組合式、類推式等,其測量功能各有側重。題干設問明確,表述簡要,且盡量創設新情境;各選項的內容和形式要相互對等,數目盡量一致,且用詞勿重復;正確項隨機定位,且似真非真;干擾項似假非假,保證適度干擾性;每題僅有一個測試中心,且各題相互獨立,避免鏈式。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編制選擇題的注意要點:·每題僅圍繞一個測試中心·題意完整,表述簡明·避免提供解題線索·題干應盡量創設新的情境·題干盡量以正面方式敘述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各選項語詞切勿重復·選項只間不應相疊·干擾項誘答須似是而非·各題彼此獨立,避免鏈式·忌用“以上皆對”、“以上皆錯”選項·選項數盡量一致,形式大體相同·正確項目須隨機排位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3)填空題的編制題型特征適用范圍編制要領提供一個完整的陳述,要求被試把缺少的結論填上,全題可留1-2處空格,且多置于句中和句尾。適宜測量詞組知識、名稱或日期、對概念的簡單理解及記憶,解決數量問題的能力等。屬于“回憶性”測量。留空處須是關鍵字詞,且與上下文聯系密切;空格不宜太多;避免直接引用教科書原句;準備一個正確答案和可接受的變式的標準。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4)簡答題的編制題型特征適用范圍編制要領由一個問句或陳述句構成,要求學生作答時提供適當的字詞、短語、符號、觀點及結論等。適宜測量記憶及簡單理解。可考查術語知識、特定事實知識、原則的知識、方法和程序的知識;還可考查簡單解釋資料或使用數字符號的技能。答案唯一,且簡單具體,盡量采用疑問句出題;應測學科知識的重要概念;不可按書原文抄題;說明答題要求,無需論述、論證;需以數字作答的,應說明表示單位。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5)論述題的編制題型特征適用范圍編制要領是一種要求被試根據題目自己立意、選材、組織與表達。它屬于自由反應型試題,包括論述題和作文題。適合測量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組織材料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甚至考核評價能力和創造能力。可以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和思考過程明確規定作答范圍和方法,避免題意空泛、籠統;設置新情境,讓學生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題目數量需適度;不給被試提供選答試題機會;備用數個“理想”答案,評分標準具體,易操作。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6)應用題的編制題型特征適用范圍編制要領敘述一個具體的情境并給出一些有關的數據或資料,讓被試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適合測量計算技能、數學和科學推理,以及運用知識到新情境中的能力。該類題常用于數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測驗。解題說明清楚、完整;題目中應含解題所需的一切條件;題目內容應采用新情境材料;各測題答案間互相獨立;文字簡明。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7)開放性試題的編制開放性試題的命制·條件開放型、過程開放型、結論開放型以及這三種題型的綜合形式。·這些形式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在答案開放型中,可以再分為理論運用(知識視角)開放、論據素材(佐證事例)開放、表達方式開放和評分要求開放等。在各個學科中,其具體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方法與策略①可選擇作答:學生可以選擇部分試題或一個試題中的若干小問題作答,增加答題的可選擇性,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表現學生的個性和特長。②陳題新用:對傳統試題進行改造,省略去其中的部分條件,或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向,或要求用盡可能的角度解決問題。③從生活素材入手:選取社會熱點、生活焦點和學生生活經驗作為素材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決生活問題。④設置黑箱:將一個事物產生、發展過程和最終結果中的過程隱藏起來,即制造一個黑箱,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提示黑箱的內幕。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⑤假設情景條件:在一定條件下假設某種情景,探求事物的發展狀態;或給出某種確定的情景,探求由于條件的變化,可能引起什么樣的反應。⑥例舉事實:給出一定的規律或原理,要求學生搜集與之相關的現象或事實,證明這一理論。⑦學生自編自答:在一定背景之下,讓學生根據試題提供的素材,自己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⑧超越課本知識:超越課本中的字面內容,挖掘隱藏一于文字背后的思想,考核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⑨巧用設問:調整問題的設問指向,引導學生擺脫傳統的思維方向,尋找新的考慮問題的角度。⑩引導推理:給出一定的材料或條件,讓學生自主推導出可能產生的結果,或者給出一定的結果,讓學生反向推導出它所需要的條件。?補充材料或結果:給出不完整的材料或事物進程,通過學生自主想象,補充材料或推測結果。?調整評分要求:評分要點充分考慮到學生答題的各種可能性;對于某些有創意的答案或要點,應該加以加分獎勵,等等。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8)主觀題命題評分的基本要求·不要逼著或誘導學生說假話是最起碼的要求;·給定標準答案,以命題者之心度學生之腹的題出了還不如不出;·主觀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有一定開放性并不表明可以題可以隨便出,答案可以隨便寫,清晰的評分標準是必要的;·如果測量的行為目標能夠用客觀題來測,就盡量不要用主觀題;·挑選的材料應該與學生學習經歷過的材料有類似性或是全新的材料;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應該用清晰,明確的語言表述背景材料和問題;·對材料分析題而言,設計試題應該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和解釋;·設計的試題數應該與背景材料的長度相匹配;·對試題的賦分應該合理;·對每個問題給恰當的時間完成。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3、命題預測的評價指標(1)難度控制·定義:學生完成題目和項目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程度。難度值以P表示。

公式1:通過率P=,R表示答對某題的人數,N表示測試的總人數。

公式2:得分率P=,X表示某題的平均分,W表示某題總分。·注意:通常對客觀題計算難度時選擇公式1;通常對主觀題計算難度時選擇公式2。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全卷難度用加權難度平均數公式計算。

==其中分別為的權數i=1、2…K。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高考難度要求:全卷難度0.5~0.6;試題難度0.3~0.7,接近正態分布;易:中:難=3:5:2容易題P值為0.7以上;中檔題P值為0.5~0.7;難度P值為0.3~0.5。·試卷難度計算方法:假設容易題、中檔題和稍難題比例按3:5:2預測,即30%的試題難度P值為0.7以上;50%試題的P值為0.5~0.7;20%的試題P值為0.3~0.5。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影響試題難度的因素情境的熟悉性;需要提取,應用元素本身的難度,熟悉性和數量;已知條件是否完備或冗余;先前是否存在模式能夠參考;概括程度的高低,如是否需要建立模型,以及所建模型的復雜性和概括性程度。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試題(試卷)難度控制運用“難度相關因素表”和“難度分數對應表”,掌握試題難度預估與控制方法。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難度相關因素表點數1234目標要求識記理解運用綜合信息強度1-2點3-4點5-6點7點以上熟悉程度很熟悉(常見基本練習題)熟悉(訓練過的練習題)一般(改造過的練習題)生疏(未見過的生題新題)結構層次很簡單(結構單一、一步到位)簡單(拐一步到位)復雜(拐兩步到位)很復雜(拐三步到位)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難度系數對應表難度層次最易中易稍易中下中中中上稍難中難最難因素累加4-55-66-77-88-99-1010-1111-1212以上難度系數1-0.950.95-0.90.9-0.80.8-0.70.7-0.60.6-0.50.5-0.40.4-0.30.3以下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影響試題難度應對策略題目條件的復雜程度……適可而止題目條件表述的隱藏性…提倡(聯系實際)解答題目所需的心智技能、不過份是否隱含科學探究方法…提倡解答過程的數學手段……不過份需要文字表達的水平……適當以往解題經驗的影響……提倡新情況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2)區分度的控制·區分度。區分度是反映試題能否鑒別學生能力高低的指標,由某題答對人數與答錯人數相比較而確定。如果某個試題,總分高的學生與部分低的學生都沒有做對,或全做對,則說明該題沒有區分度。假如一個試題對總分低的學生出錯的人數比總分高的學生更多,則表明該試題有較高的區分度。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區分度計算公式為:D=-其中,D為區分度,和分別為高分組在某題上的難度和低分組的難度。區分度在0.4-0.6之間為宜。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區分度與試題難度密切相關,要改變試題區分度,即必須調整試題難度。最難和最易的試題的區分度都很低,區分度最大的試題,其難度一般在0.3-0.6。提高等級間區分度,主要應該:準確控制30%的試題難度,增加0.6的題量。·對于常模參照來說,區分度D≥0.4為優;0.39≥D≥0.3,良好;

0.29≥D≥0.2,一般;D<0.2劣,應該淘汰。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對試題難度(P)與區分度(D)進行總體衡量P值10.90.70.50.30.10.0D最大值0.00.20.610.60.20.0人的多數心理特征呈正態分布,一個測驗的各道題目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相關;因此一般采用使題目從易到難排列,而非皆固定在P=0.5左右。高考要求D≥0.3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區分度的計算程序將考生的部分由高到低排列(預測時是預估的);從最高分開始向下取全部試卷的27%做為高分組;從最低分開始向上取全部試卷的27%做為低分組;計算高分組、低分組在某題的難度與;客觀題用P==

主觀題用P==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客觀題區分度D=-主觀試題區分度D=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其中表示接受測驗高分組在該題上的總得分數,表示低分組學生在該題上的總得分數,N表示參加測驗高分組(或低分組)人數,即總人數的27%,H表示該題最高分,L表示該題最低分。一般也可用D=,:高分組某試題的平均分,:低分組某試題平均分,:某試題的滿分。整個試卷的區分度,是所有試題區分度的平均值,可用加權平均數求出。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注意:區分度比較小并不一定說明試題不好。首選應檢查樣本大小,如果樣本太小,可能會導致相關系數不穩定。其次,應該檢查試題的難度,如果試題難度過大或過小,都可能導致試題的區分度降低。第三,應檢查試題本身是否有問題,如題干表述的不明確,題干存在某種給考生提示的線索或其他技術性錯誤。如果沒有上述三方面的問題,那么試題的低區分度可能揭示學校教學或考生復習方面可能存在某些問題。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3)信度的控制(暫不考慮)·信度即測量結果的可信程度(穩定性程度),如果用同一測量工具反復測量同一特質對象,則多次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信度的估計方法重測信度:用同一個測驗或評價表對同一組被試施測兩次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用途在于估計測驗結果經過一段時間后是否仍然維持穩定、一致的特性。復本信度:是指兩個平等測驗測量同一批被試者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同一時間或間隔一段時間進行),真正的平等測驗非常重要。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分半信度:將一個測驗分成對等兩半后,所有被試在兩半上所得分數的一致性程度。按題號的奇偶分半、按難度分半、按題目的內容分半。評分者信度:多個評分者給同一批人的答卷進行評分的一致性程度。主觀題特別是作文題的評分信度值得研究。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提高信度的辦法:

A、增加題量、提高覆蓋率;

B、提高區分度,準確反映考生差異;

C、減少考試過程中非智力和情感因素干擾;

D、提高評分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高考要求:選擇題總分信度≥0.9,非選擇題總分信度≥0.7,全卷信度≥0.8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4)效度控制(暫不考慮)·效度是指本次考試與考試目標的相關程度,即考試內容,形式、結果對考試目標的體現情況。提高效度的方法:合理規定考試目標;科學確定考試內容;選擇適宜的考試方式;提高考試信度;不得濫用考試成績。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效度包括:內容效度:試題與教學的目的和內容相符的程度結構效度:測驗的結構與目標要求相符的程度標準相關效度:測驗與作為標準的測驗相符的程度試題編制技術與試卷質量分析4、命題需要注意的內個問題(1)情境設置問題·設置“情境”的本質是提供一個平臺,能夠讓學生針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進行提取、組合、嘗試、判斷以及模式化等等,有時這個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