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應功與應功_第1頁
語文教師的應功與應功_第2頁
語文教師的應功與應功_第3頁
語文教師的應功與應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師的應功與應功

兩年前,《波士頓三角洲》發表了一篇關于美國高中生眼中中國教育的文章。有一句令人驚訝的事情?!爸袊鴮W生每天背誦,獨自練習,和聲進行口頭練習。他們的整個教育都是為了記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試中(首先是中考,然后是高考)出現的東西?!边@話也許是極端的,以偏概全,也許是某一階段的特殊情況,然而,無論你怎么尋找借口來解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不得不承認,“應試”的確是我們中小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沒有一門學科是可以回避的。在此背景下,我們的語文也深陷“應試功利泛濫”的泥沼。一、從“以考促學”到“考試”如今,我們的許多語文老師為了“分數”,為了短期的“效率”,也不得不加入“周周練”、“雙周考”、“月月試”的“大流”中。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大刀闊斧地刪枝裁葉后,“整理”成若干“知識點”、“考試要點”,并以各種考試的方式“逼”著學生復習、記熟,反復強化,目的就是要在各類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教師教學關注的是“這個考不考”、“是否有教的必要”,“不考就可以不教,以節約時間”;學生學習關心的是“這個我學了是否會考”、“不考的是否可以不學”。面對這樣的語文課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說不出的“痛心”。我們的語文課堂本應該是多么的詩情畫意,瑯瑯書聲,抑揚頓挫,情意兼美,給予學生的是道德的理趣、情操的陶冶、智力的潛移、美感的默化,而現在,這些都已成為一種奢望?!耙钥即賹W”是教師的法寶,而且事實證明,在短期的“分數”上,這樣的“效果”是可以立竿見影的。而人的閱讀體驗、審美情趣、精神人格,在這種標準化的測試中,是要為“做題”騰出空間與時間來的。如此的教與學,將“培育人”的教育初衷與目的全然拋棄,不僅與語言文字本身的文化與智慧相背離,即使對于考試,也是一種極大的曲解。其實,“考試”本不是禍根??荚囀沁x拔人才一種相對公平的方法或者說是工具,但不能把方法與工具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甚至是全部內容。“應試”也沒錯,“應試”也是一項素質。任何統一化的考試,都需要一定的應試能力。但教學一切為“應試”,就成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許多語文課堂,尤其是畢業班的語文課堂,基本是以“試題的講練強化”為主要形式。只見“題”不見“文”。于漪老師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就撰文指出:“閱讀教學‘不聞讀書聲瑯瑯,但見習題如海洋’,見段不見文,見層不見段,文章被肢解得面目全非。作文教學套路一套又一套,模式翻新又翻新。名曰量化、科學,實則軀殼在,靈魂失。教師茫然,學生更是不知所措,興趣大減,語文水平提高受挫?!边@樣的教學是將語文“工具化”、“應試化”了,使語文教學日益失去了鮮活的水分與生機。近30年過去了,我們有些語文老師“應試教育”的功力更見“深厚”了,發明了“答題公式”、“解題萬能鑰匙”、“寫作格式”,誓將應試進行到底。而文章不僅“見段不見文”,而且已經演化到“見題不見文”,閱讀的目的只是為做題,為應付考試;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把題型分類化,逐一講解,逐一強化?!皩⒈咀鳛闄z測手段、選拔手段的考試推向不恰當的前所未有的高度?!痹谶@樣的“應試泥沼”中怎會培養出“思維活躍,富于理想,自學能力強,善于吸收各種新的信息,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具備鍥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勇于改革創新的現代人”呢?語文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語文的教學不僅要育智,更要育德、育美。否則我們教出來的學生僅僅是考試的機器,而且是占用學生最寶貴的青春生命把他們強化為考試機器。臺灣作家張曉風的一篇文章《我交給世界一個孩子》中的一句話:“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們的老師該如何回答呢?試想:我們的孩子花16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只做一件事,就是考試;讀了16年的書,只為了記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試中出現的東西……二、應立足于“應功”,在不可忽視、實質上:“應德”與“試功”對于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歸咎到教育體制身上。比如,國內各大院校的選拔主要還是看“分數”。即使自主招生考試,開拓了高校選拔人才的新渠道,但與國外高校在國內的招生相比,我們還是更注重“分數”,而不是“能力”、“個性”、“人文精神”。基于此,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必然對“分數”分分必爭,而社會上也往往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一所學校或一名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因此,許多人,包括許多老師也往往認為不改變這樣的教育體制、不進行自上而下的考試制度改革,要改變“應試功利泛濫”的局面,真正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將是一句空話。而我們的語文老師,面對數理化英語等學科的強勢圍堵,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取得“顯著”成效,也面臨著被學生、被家長,甚至被學校邊緣化的境地。我就曾親歷一個校領導在全校師生大會上旁敲側擊地表示:語文花再多的時間,提高是緩慢的,分數的差距是不大的,而同樣的時間與精力花在數學或英語上,會更見成效。面對這樣的言論、這樣的急功近利,作為語文老師,感到深深的無奈與悲哀!教師作為教育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沖在最前線的執行者,是最辛苦、最痛苦、也是承受壓力最大的群體。然而,即使有許多的無奈、許多的不得已、許多的借口,我們都無法推卸肩負的責任!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育德”與“應試”是否就是完全對立的呢?我們語文關注了學生“德”、“智”、“美”的素質培養,就一定得不了高分、出不了成績嗎?語文是否也只能通過“大考小考”才能“考”出好成績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皯嚬簽E”的實質是無限度地侵犯教師和學生的休息權,侵犯學生的課外活動權和非考試科目的學習權。在試題越來越靈活的今天,違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一味地死教死考,也是難以出成績的。只有那些深得新課程、新課標精神之妙的教師才能真正教出成績好、能力強、素質高的學生。每一個時代,無論在怎樣的體制下,都會涌現出一代代的教育名師、教育大家。就像于漪、錢夢龍老師等,他們不僅不怕考,也正是考讓名師成為了名師。他們不僅關注學生“當下的成績”,更致力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人格塑造。他們以親身的實踐,告訴深陷“應試泥沼”的語文教師:“我們的學生不缺少聰明、機敏和解決問題的技巧,他們更需要的,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對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是對價值的理性判斷與選擇,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不為功利執著追求的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擔當精神,引導學生不懈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應該成為我們的教育理想與價值追求?!碑斍啊皯嚬簽E”固然有教育體制、評價環境等客觀原因,但與語文老師的觀念、心態、行為也直接相關。我們只有跳出“應試功利”的泥沼,真正著眼于學生的成長需求,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思想情操陶冶熔于一爐,才能真正實現“育人”的目標,母語的教學才能煥發出持久的活力與魅力。三、“盡吾志而嘴唇”—突圍需要“志”、“力”、“物”語文教學只有從應試包圍圈、功利包圍圈里突圍出來,才能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質。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反思“游洞”的經歷,悟出“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的原因在于“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要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需要“志”、“力”、“物”三者合一。語文教學要突出應試功利的重圍,語文教師也必須有獨立之思想、教書育人之志、傳道解惑之力,以及“外物”之輔佐。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環境,面對來自學校、家長、社會“崇尚分數決定成敗”的壓力,語文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的思想。在各門學科中,幾乎沒有一門學科能夠像語文學科那樣,給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以如此深刻的影響。因此,面對各種應試之風、功利之風、崇外之風,語文教師要冷靜,內心要有所堅持,要能“咬定”育人、育心、育德不放松,要堅持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不能功利地“求快”、“求高效”。用于漪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獨立的教格”。沒有獨立的教格,面對應試的強大洪流,往往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終只能深陷“應試泥沼”而面目可憎、無法自拔。其次,突圍,需要語文老師具備“盡吾志而無悔”的精神。語文教師之志,應是傳承母語之志,以育人為本。無論哪個民族,母語教育都是植根于這個民族從古至今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是與民族精神生死相依的。一個民族如果把母語的教育窄化、畸變為考試的內容,絕對是一場災難。母語在今日遭受“外來語”的圍堵,承受考試的逼壓,要突圍,要讓學生熱愛母語,讓社會重視母語,必須要“育心”、“育人”,用母語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去滋養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促成學生生命的成長。也許,在這個過程中要承受失敗,承受短期內“分數”提升緩慢,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任何一位名師的成長,都是在不斷改革、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中曲折前進的。于漪老師在剛踏上工作崗位時,曾被老教師評價“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兒你還不知道”,但于老師把這句話作為一生教育教學工作的警句,時刻鞭策自己不斷鉆研、不斷創新、不斷反思,終成一代名師。學生時代,于老師就立志要“做一名深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好老師”,時至今日,82歲高齡的于老師,只要談到語文教育、學生學習,便精神抖擻、文思敏捷。我想,這就是一個語文教師“盡吾志而無悔”的精神體現。有此精神,面對日益將學生的生活與思想禁錮的“應試包圍圈”,我們語文教師才能真正地走近學生,理解他們的情感與需求,真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鋪路搭橋,培育他們成為“獨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應試的機器”。第三,有了思想、志向,還需要具備與之相應的實力,才能真正突出重圍。語文教師之“力”,是指專業能力。我覺得,從語文學科角度,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以下三項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教學能力。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所謂“欲流之遠者,必固其根本”,語文教師的根本是能正確解讀古今中外的各類文學作品,能體會、品味不同作品的文化內涵,能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所創設的世界中,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拘囿于教材、教參,而應有更廣闊、更深入、甚至是“跨界”的閱讀,并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經驗。每一篇文學作品,都與作家的生命、心靈息息相關,語文老師的閱讀要能觸摸到作家的性靈,才能煥發出文本本身應有的魅力,才能以“情”、“意”、“美”牢牢地吸引住學生。要求語文教師具備寫作能力并不是說語文教師必須成為作家,或是一定要寫出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而是要將寫作作為一種教學生命成長的方式。可以寫教育教學的反思、閱讀的感悟、教書的心得,這是一種自我積累、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而且,要相信“學生的作文是可教的”,并能在實踐中真正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本身要有寫作的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寫作與思維、寫作與生活閱歷之間的關系,才不會將寫作作為一種概念和技巧強加給學生。至于教學能力,眾說紛紜,而我覺得于漪老師的一句話最簡短精辟:“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有感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痹囅?只會在課堂上講“這個會考”、“我們該這樣一步步解題”的老師又怎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呢?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狹隘為“應試教學的能力”,否則語文的課堂只能走向窮途末路。要從“應試的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真正實現“育人”的目標,語文教師本身的“深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