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編制說明一、標準制定的必要性適應性廣等特點,備受廣大農牧民所青睞。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更追求優質蛋白與營養平衡,進一步加速奶牛等草食家畜飼養業的發展,生產優質畜產品已成為客觀需求。而生產草食家畜等動物產品,多年生牧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大力發展種草產業,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地下滴灌作為近些年新興的灌溉方式,具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等優點,被廣我國北方半干旱地區土壤肥力較低,土壤貧瘠,且沙化耕地分布廣泛,農牧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近年來,我國農牧業取得了長遠發展,但針對沙化耕地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仍有差距。沙化耕地的主要障礙因素包括土壤結構差、持水能力弱,土壤瘠薄。本標準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遵循以水分運移為切入點,培肥地力為突破口,同時大力提倡科學合理地下滴灌技術,減少化肥施用,逐年提高土壤肥力,為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條件,系統制定沙化耕地苜蓿地下滴灌技術規程,為沙化耕地的可持全球范圍內紫花苜蓿越冬期遭受寒旱脅迫造成農牧業產量損失是高緯度地區多個國家面臨的問題,美國、加拿大等國集中連片栽培的紫花苜蓿常常由于越冬期寒旱脅迫導致越冬率和牧草產量下降。以內蒙古為代表的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嚴寒,干燥多風,常會使一些作物在初冬至早春遭受寒害,輕則部分莖葉受害,重則全株死亡。僅2002年,我國北方地區近萬公頃苜蓿受到不同程度的寒害,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害和春季倒春寒時有發生,常常造成農業生產的巨大損失。越冬期寒旱脅迫是造成多年生牧草栽培及農牧業低產、減產的關鍵因素。隨著氣候異常變化的加劇,溫度的急劇變化更加頻繁,局部地區寒旱災害呈多發態勢,在北方季節性凍土區表現的尤為突出。秋澆和春匯灌水技術作為我國北方季節性凍土地區提高作物越冬率的主要農業措施之一,具有提高作物抗寒能力、保障作物安全越冬、改善早春土壤墑情、促進牧草返青的諸多作用。近年來以內蒙古為代表的我國北方地區,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迅猛,因此,迫切需要開展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和越冬率相關技術的研究,提出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措施。基于此,本規程以我國北方深入分析和系統總結紫花苜蓿冬春匯灌水技術,為飼草地高效用水和水資源優化管理提供2本規程以系統解決沙化耕地紫花苜蓿高效節水灌溉這一科學問題為總目標,重點針對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這一關鍵技術問題,從地下滴灌系統、紫花苜蓿生長期地下滴灌技術、秋澆灌水技術、春匯灌水技術、保水劑施用、腐殖酸施用等多個方面,提出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技術規程,該地方標準對沙化耕地提質增效與滴灌苜蓿水肥高效利二、標準編制原則及依據1、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2、參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在編制過程中著重考慮了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三、項目背景及工作情況(一)任務來源根據《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及相關專家技術審核,批準《紫花苜蓿秋澆與春匯灌水技術規程》團體標準制定計劃,計劃編號為:CI2023269。本標準由鄂爾多斯市水旱災(二)標準起草單位本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是鄂爾多斯市水旱災害防御技術中心,負責標準文檔起草及相關文件的編制等。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參與起草,負責標準中重要技術點的研究和(三)標準研制過程及相關工作計劃項目立項前,標準編制小組查閱、研讀相關國內外文獻,廣泛搜集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技術相關的材料。同時,多次與農牧業、水利相關行業人員進行調研、交流,廣團體標準立項通知公示后,標準編制小組首先組織了標注制定工作會議,各編寫人員根據工作計劃分工和編寫要求開展了相關工作。在標準起草期間,編制小組主編單位及參3編單位組織了數次內部研討會和專家咨詢會,經過多次修改,于2023年10月完成了標準初2023年11月標準編制小組先后通過現場會議、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征集行業專家相關意見和建議。針對征集的意見,標準編制小組召開了研討會,將收集到的意見進行匯總處理分析,在充分吸納合理意見的基礎上,先后修改和完成標準內容,于2023年11月中旬根據在各單位反饋意見基礎上,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并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提交全國(四)主要試驗(或驗證)情況分析編制單位通過主持執行的內蒙古“科技興蒙”行動重點專項“基于生態安全的毛烏素沙地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技術與示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地埋滴灌條件下牧草水分攝取策略研究”、內蒙古“科技興蒙”行動重點專項課題“中低產田改造提升與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新增四個千萬畝節水灌溉工程科技支撐項目“荒漠化牧區灌溉人工草地綜合節水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利部科技推廣計劃項目“西北牧區水草畜平衡管理和飼草地節水增效技術示范與推廣”、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水肥藥一體化技術及優化灌溉決策研究”等項目支撐,在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技術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經驗,試驗及研究成果主要(1)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第一年種植宜在6月中旬播種,紫花苜蓿苗期抗旱能力較弱,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60%,到了拔節期以后為了促進多年生牧草根系的生長,可使其適當受旱,在拔節期、分枝期和開花期的土壤含水著氣溫的升高,到了拔節期和分枝期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60%,為了保證紫花苜蓿品(3)紫花苜蓿一個生長季內干旱年灌溉定額宜為240~260m3/667m2,全生育期灌水(4)保水劑最常用的施用方法有拌土法和拌種拌肥法。拌土法是將拌土法是將保水劑與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勻,將其施入栽培溝或栽培穴中。拌種拌肥法,是將保水劑與種子4或基肥混拌均勻后施用。保水劑的施用量為1.0kg/667m2~1.5kg/667m2。全生育期灌溉定額205m3/667m2~249m3/667m2,滴灌帶埋設深度為10cm~20cm,滴灌(6)紫花苜蓿播種前,根據土壤墑情決定是否灌溉底墑水,底墑水灌水定額為15m3/667m2~20m3/667m2。沙化耕地地下滴灌紫花苜蓿每年收獲三茬,每茬紫花苜蓿根據生育階段劃分為返青期、苗期、分枝期。返青期春匯灌水1次,灌水定額20m3/667m2;苗期灌溉1次,灌水定額20m3/667m2;分枝期、開花期各灌溉1次,灌水苜蓿刈割后進入越冬期前,可進行秋澆灌水,灌溉定額20m3/667m2。一般灌水10~11次,單次灌溉定額為15m3/667m2~20m3/667m2,全年灌溉水量為240m3/667m2~260m3/667m2。腐殖酸施用量為0.3t/667m2~0.5t/667m2;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施用量為2t/667m2~3t/667m2。生育期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將液體狀腐殖酸和肥料送入農田為0.4kg/667m2,每茬分枝期施入,施用總量為1.2量為2kg/667m2~9kg/667m2;磷肥以施用二銨為例,施用量為7kg/667m2~22kg/667m2;鉀肥以施用氯化鉀為例,施用量為2kg/667m2~15kg/667m2。(8)秋澆灌水后,各土層土壤溫度均隨灌溉水量的增加而提高,高水量處理下的土澆灌水與春匯灌水均具有平抑土壤溫度變幅的效果,對于淺層土壤的影響呈現出增強的趨(9)秋澆灌水條件下,不同深度土層的土壤水分對紫花苜蓿根莖水的貢獻率有所不(10)春匯灌水后的第三天,紫花苜蓿開始吸收利用土壤水分。在低水量處理下,紫花苜蓿根莖水分的主要來源為中層、深層土壤;中水量處理下,不同土層土壤水分對紫花苜蓿根莖水的貢獻率相似;高水量處理下,中層土壤成為(11)秋澆灌水后紫花苜蓿根系中脯氨酸、可溶性糖、過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與根系活力均有明顯變化,進一步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四、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51)標準需要具有行業特點,指標及其對應的分析方法要積極參照采用國家標準和行業五、標準主要內容本標準規定了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技術要求,正文部分共分八章,內容包括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