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1頁
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2頁
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

根據衛生部的要求,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絡組織了2010年全國醫院感染樣率的調查。作者總結分析了醫院感染的病原學和細菌耐藥性,以了解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的病原體分布以及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1數據和方法1.1數據來源2010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間,各醫院上報至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資料中的病原體及其耐藥性數據。1.2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參加調查的醫院嚴格按2010年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制訂的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計劃書,采用運行病歷調查與床旁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并統一使用“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數據網絡處理系統(2010版)”報告調查數據。各參加調查單位在上述時間段自行安排調查時間,一天不能完成調查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將臨床科室分成幾個區域,每天調查1個區域(但在確定調查啟動時間后,必須1周內完成本次調查),每天調查的對象是該區域前一日(該日稱調查日)0∶00—24∶00期間住院患者。1.3病原菌感染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獲得性的感染;醫院感染菌株:從患者醫院感染部位分離的病原菌。社區感染:患者入院時已經存在或處于潛伏期的感染,但包括輸入性醫院感染;社區感染菌株:從患者社區感染部位分離的病原菌。1.4版:數據能力分析,即在統采用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數據網絡處理系統(2010版)對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對計數資料,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醫院和社區感染情況包括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醫院在內,共計740所醫院參與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組織的現患率調查,其醫院規模及等級分布見表1。740所醫院調查日應調查住院患者410613例,實際調查407208例,實查率99.17%。發現醫院感染患者14674例,15701例次,醫院感染現患率為3.60%,例次感染現患率為3.86%;發現社區感染91575例,95329例次,社區感染現患率為22.49%,例次現患率23.41%。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122926例,送細菌培養35906例,送檢率29.21%,其中醫院床位數<300、300~599、600~899、≥900張的醫院送檢率分別為16.80%、24.69%、33.93%、33.94%。2.2社區感染病原檢出率本次調查共檢出醫院感染病原體6965株,主要來源為下呼吸道標本,其次依次為泌尿道、手術部位、皮膚軟組織標本,從血標本中檢出病原體271株,占3.89%;檢出社區感染病原體13653株,主要來源為下呼吸道標本,其次依次為泌尿道、皮膚軟組織、胃腸道標本,從血標本中檢出病原體375株,占2.75%。詳見表2。2.3社區感染病原菌株本次調查檢出的醫院感染病原體中,革蘭陽性(G+)菌、革蘭陰性(G-)菌、真菌各占20.69%、66.03%、10.62%;居病原體首位的為銅綠假單胞菌(17.17%),其次為大腸埃希菌(13.51%)、鮑曼不動桿菌(11.01%)、肺炎克雷伯菌(10.73%)、金黃色葡萄球菌(8.83%),以上菌株占醫院感染病原體的61.25%(4266/6965)。社區感染病原體中,G+菌、G-菌、真菌各占28.68%、46.90%、10.41%;居病原體首位的為大腸埃希菌(12.14%),其次為銅綠假單胞菌(7.75%)、其他鏈球菌(6.28%)、金黃色葡萄球菌(5.51%)、病毒(5.33%),以上病原體占社區感染病原體的37.01%(5053/13653)。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病原體分布及兩者病原分布之間差異的統計學分析見表3。2.4腸埃希菌感染部位在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部位分離的病原體排位中,居首位的病原體除泌尿道均為大腸埃希菌外,其他部位有所不同。在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中,醫院感染分離病原體分別以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居首位,社區感染則分別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居第2位的病原體,以上3個感染部位均不相同,詳見表4。2.5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高。所調查的藥敏結果中,除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在11%以下外,其他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多在30%以上;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比較,除表皮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頭孢西丁,糞腸球菌、屎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均有統計學意義。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及其差異的比較見表5。3細菌耐藥監測本次現患率調查包括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原體分布及其耐藥性,結果顯示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比較,無論是病原體分布還是其耐藥性,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感染病原體分布中,雖然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均仍然以G-菌為主,但在比例構成上,前者占66.03%,后者占46.90%,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居前5位的病原體,醫院感染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上菌株占醫院感染病原體的61.25%,此部分菌株中非發酵菌株占28.18%(1963/6965);而社區感染分別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其他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病毒,以上病原體只占社區感染病原體的37.01%,說明醫院感染病原體高度集中,非發酵菌所占比例明顯較高。本資料中,耐頭孢西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的檢出率分別為61.66%、66.87%,略低于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性監測網2008年度監測報告中的67.6%和83.2%,可能與資料來源不同有關;本資料中,三級醫院只占36.21%,而全國耐藥性監測網醫院以三級醫院為主。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檢出率普遍高于國外同類資料,拉丁美洲2003—2008年為40%,美國2006年1月—2007年10月器械相關醫院感染中MRSA檢出率為56.8%。耐萬古霉素的屎腸球菌以及糞腸球菌檢出率,醫院感染分別為6.81%、8.79%,社區感染分別為9.09%、10.17%,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菌株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排除因轉院等因素所造成的社區感染菌株中有少量醫院感染菌株的可能。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為34.24%~62.89%,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耐藥率相比,高10%左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舒巴坦對鮑曼不動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不可逆地抑制β-內酰胺酶的流行性,其與頭孢哌酮可組成一種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抑酶增效聯合制劑,是目前用于治療耐亞胺培南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可選的極有限藥物之一;值得高度注意的是,本資料中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社區感染為40.00%,醫院感染高達59.33%,使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治療更趨困難。大多數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病原菌的耐藥率明顯不同,在臨床經驗性使用抗菌藥物時,應結合病史、感染部位等進行綜合考慮,并區別對待。衛生部辦公廳在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進一步強調二級以上醫院應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于30%;開展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定期發布細菌耐藥信息,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針對不同的細菌耐藥水平采取相應應對措施。本資料中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病原學送檢率僅達29.21%,<600張床位的醫院不足25%;病原菌藥敏檢測率也偏低,本次細菌敏感性調查中所選抗菌藥物大多數是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規定的首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