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_第1頁
科學活動教案_第2頁
科學活動教案_第3頁
科學活動教案_第4頁
科學活動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篇1

內容分析:

《觀測我們的身體》是學校科學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的第一課時。當同學能夠有目的地觀測身邊事物的時候,他們觀測和討論的對象在漸漸增多,他們也能夠自覺地把這些事物納入到自己的討論活動中去。“我們的身體”這個單元包括七個部分教學內容,為同學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的協調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個觀測活動構成。觀測活動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身體外部的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體內部構造。身體外部的觀測活動盼望同學圍繞“觀測什么”“怎么觀測”開展思索。身體內部的觀測活動由“人體的有些組成部分從形狀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能聽到、觸摸到或者感覺到它們的存在。”這句話引出。活動中,同學要依據觀測內部進行分析,思索運用怎樣的觀測方法才能觀測到看不到的身體內部。

同學學習狀況分析:

作為四班級的同學,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而當我引導同學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識的身體活動與生疏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劇烈的對比,特別熟識的身體一下子變得生疏了,平常習以為常的現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同學對于自己身體的討論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展了。“觀測我們的身體”讓同學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并嘗試著以功能的不同劃分身體的結構引出深入的思索。

通過這節課的觀測,盼望同學能從盲目的“看”狀態過渡到初步學會根據肯定的次序觀測身體的外部特征,從而獲得更系統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至于身體內部的.構造,重在引導同學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體內部的構造,并不在乎同學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同學只要是自己動了腦筋,真正學會去觀測就達到目的。四班級的同學新奇心強,表現欲也很強,但缺乏合作意識和傾聽習慣,這節課強調小組的分工合作。

設計思想:

在這一課中,要向同學介紹關于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形狀劃分和依據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測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同學活動的主體形式。教學過程中,讓同學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測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的結構,依據觀測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測方法,引導同學觀測人體依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假如依據功能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同學對四周的世界具有劇烈的新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當是他們主動參加和能動的過程。而親身經受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技能,獵取科學知識,形成尊敬事實,擅長質疑的科學立場。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2〕、能聯想人的身體假如左右不對稱,生活中將會怎樣,提高同學的想象技能。

2、過程與方法:

〔1〕、有順次、有目的、有計劃、認真地觀測人的身體。

〔2〕、能用看、摸、聽等不同手段進行觀測,有意識地記錄觀測的結果,并能整理總結。

3、情感立場與價值觀:

〔1〕、能夠將想象與實際的觀測結果區分開,保證觀測活動的真實性。

〔2〕、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愛好,感受人體構造的精致和諧之美。

〔3〕、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惜自己的身體,關懷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讓同學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多種方法親自觀測。

2、觀測中要做記錄,并且學習整理和總結觀測材料。

教學難點:

啟發同學用看、聽、聞、摸各種方法結合進行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人體基本結構模型、空白紙、觀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今日帶來了一個謎語,讓同學們猜猜是什么?謎語:有一種動物,會走、會跑、會說話,能學習、能思索、能勞動。猜猜看,這種動物是什么?〔人〕

2、對,同學們多聰慧。剛才說的這些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觀測我們的身體。〔板書課題:觀測我們的身體〕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課題,利用同學的新奇心,激發同學探究的欲望.〕

二、觀測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形狀特點

1、請一位同學上臺讓同學觀測,老師提問:請同學們由上而下仔細觀測這位同學,說說人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同學溝通〕

2、老師依據同學的溝通狀況展示人身體各部分分解圖片,組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圖形并標出各部分名稱。〔多媒體課件〕〔板書: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這幾個部分組成。〔老師邊說邊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請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部位,然后請上同學上臺演示一下。

4、游戲放松。請同學們跟老師邊念口令邊做動作。〔搖搖頭,伸伸脖頸,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腳,假如美滿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學們觀測這幅圖〔多媒體課件〕,你們發覺人身體的這幾部分,有什么特點?〔同學溝通,左右對稱〕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按肯定的順次來觀測身體,從而獲得系統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通過放松游戲,讓同學進一步體會身體是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組成的。〕

三、體驗身體對稱的好處及人體構造的精致和諧之美。

1、請同學們觀看這些畫面。〔多媒體出示楊威體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簡約介紹〕

2、我們人能做出這么精美的動作,是由于我們身體的對稱,才能保持平衡,我們才能做出各式各樣精美的動作。假如身體有所缺陷,生活將會怎樣呢?我們現場來體驗一下。

〔1〕、請兩位同學上臺,一位單腿跑步,一位雙腿跑步,并說說親身體驗的感受。

〔2〕、進行單、雙手系紅領巾競賽,并說說體驗感受。

3、課件出示殘奧會的運動員,簡約介紹。

4、教育同學愛惜生命,關懷弱者。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活動,從中感受人體這種對稱結構的好處,從而教育同學自覺愛惜自己的身體,并體會到身體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殘疾人的種種不方便,懂得關懷他人,援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1、先猜一猜我們的身體里面有什么?你們能想出什么好方法來觀測嗎?

2、小組合作,溝通爭論,并隨時做好記錄〔填課本第64頁的記錄本表〕

3、同學匯報溝通成果:

〔1〕、可以通過看、聽、聞、摸等方法來感覺人體的內部構造。

〔2〕、個別同學提出可以到醫院拍*光或B超等方法,老師予以表揚。

〔設計意圖:對身體內部的觀測,其重點并不在于同學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同學自

己想方法感知內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討論,你有什么收獲呢?〔同學回答〕

〔設計意圖:讓同學學有所獲,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簡要介紹人體內部結構模型和骨骼模型,激發同學課外繼續探究的愛好。

七、板書設計:

觀測我們的身體

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特點:對稱〕

精致和諧之美

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看、聽、聞、摸〕

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及講解并描述等活動,豐富幼兒有關動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識。

2、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生活的愛好,培育幼兒愛惜動物的積極情感。

活動預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收集胎生、卵生動物的資料、圖片、書籍。

2、幾種卵生動物的多媒體課件。

3、動物圖片假設干。

4、黑板兩塊,貼有雙面膠的白紙兩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頭上兩只大眼睛、身體瘦長輕又輕,張著翅膀空中飛、似乎飛機在飛行。

二、了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蜻蜓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子嗎?

2、觀看多媒體課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只小鳥從河邊飛過,看見蜻蜓用尾巴在點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蜻蜓在干什么呀?(蜻蜓點水是在生寶寶,它把卵子生在水里,卵子一每天長大,最末就變成了小蜻蜓。)

3、觀看多媒體課件后一部分。

(1)小鳥還看見了母雞、青蛙、烏龜也在生寶寶,我們也來看看它們是怎樣生寶寶的,它們的寶寶誕生時是怎樣的呢?

(2)誰像蜻蜓一樣把寶寶生在水里了?

(3)還有哪些動物像蜻蜓、青蛙一樣把卵子生在水里的嗎?

(4)母雞和烏龜是怎樣生寶寶的呢?(母雞孵蛋),那烏龜是怎樣孵蛋呢?

(5)還有哪些動物也會生蛋?

小結:這些動物和蜻蜓、青蛙媽媽生寶寶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由動物媽媽先產卵,卵再不斷改變長大,最末長成和媽媽一個模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動物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卵生。

4、擴散性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

三、了解胎生動物的常識

1、是不是全部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的呢?

2、播放小馬誕生錄像,馬媽媽生下的是誰?它長得怎樣?

3、出示小馬圖像,這是馬媽媽生下的誰?它長得怎樣?(引導幼兒觀測馬一生下來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

4、小結:像小馬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得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

5、發散性思索:大象是胎生動物還是卵生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

四、了解人也是胎生

1、動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們人呢?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

2、請幼兒悄悄地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媽媽,您辛苦了,感謝您!

五、游戲“動物分類”

1、交代游戲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動物圖片拿起來,看看上面的動物是胎生的還是卵生的,然后把它貼到黑板上,這塊黑板貼胎生動物,那塊黑板貼卵生動物。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3、檢查分類狀況。

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愛好,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掌控運米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覺: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育幼兒發覺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

活動預備: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愛好。

今日我們來玩一個運米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米?

2、幼兒第一次運米。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番運米,并記錄運米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米次數,并引導幼兒觀測,發覺問題。〔每組兩人運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米,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米: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爭論、示范明確運米的詳細操作規章〔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米,驗證。

〔1〕統計運米次數

〔2〕引導觀測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米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米。

〔1〕幼兒猜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米,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測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老師小結: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伙伴想想,假如用小碗來運米,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科學活動教案篇4

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撲克牌站立起來,感知力與平衡的關系。

2、學習記錄試驗結果并樂于大膽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探究撲克的多種玩法中熬煉求異思維,樂于合作探究。

活動預備

1、牌人手二十張;大記錄表一張;小記錄本、記號筆人手一份。

2、不同外形的卡紙假設干;紅、黃、藍、綠的牌子各四個;金、銀、銅的獎章與幼兒人數對應。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撲克牌,探究撲克牌的各種玩法。

1、提出活動內容,強調探究規章:

師:瞧,老師手上是什么?〔撲克牌〕今日我們就要用撲克牌玩游戲。玩撲克牌游戲時要遵守下面幾條規章: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請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撲克牌不要跟別人混在一起。

〔3〕聽到碰鈴聲,整理好撲克坐回原位。

2、幼兒自由探究撲克的玩法。

3、幼兒溝通共享玩法。

4、老師記錄并總結幼兒玩撲克的方法。

師:請小伙伴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玩撲克的。

〔老師用大記錄表以分類、排序、比大小等形式總結、記錄下幼兒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究“讓兩張撲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究的問題,強調探究規章:

師:剛才我們總結出許多玩撲克的方法,現在我們要挑戰“讓兩張撲克牌站立”,挑戰的要求是

〔1〕把撲克勝利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記錄在本子上。

〔2〕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