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_第1頁
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_第2頁
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_第3頁
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_第4頁
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銅綠山礦工程規劃的基本思路

1銅綠山礦南露天開采能力逐步完善,現收及研究初現1998年底,經過兩個階段的綜合建設和勘探,銅綠山礦的生產能力顯著提高。2003年,全礦平均產量為3645噸,包括舒洗量1564噸。d、露天礦開采銅產量為1000.01萬噸。鑒于2002年以后銅綠山礦南露天開采能力將消失,而其地采-185,-245m中段已轉入殘采;-305,-365m中段的可采面積縮小,可采礦量銳減,無法滿足礦山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采取措施向深部延深開采迫在眉睫,大冶有色公司從2003年開始組織討論、論證、設計銅綠山礦三期工程即二期的延深接替工程建設方案。2項目設計2.1銅綠山礦3年生產方案比較根椐銅綠山礦礦床賦存條件及其地采采礦方法和生產規模,結合現有開拓系統,可供選擇的三期工程開拓方案有5個,各方案的優缺點見表1。經反復比較、論證,方案1、方案2和方案3都不予推薦;方案4的工程投資和單位礦石生產成本均比方案5低,方案4優于方案5。在此期間,大冶有色公司于2004年1月委托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進行銅綠山礦三期工程開拓方案研究工作。同年4月,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提交的《銅綠山礦-365m以下深部礦體開拓方案》初步意見,經大冶有色公司討論研究,同意按該院推薦的“延深副井、新掘盲主井、深部設破碎系統”方案即方案4實施。2.2該項目的依據和基本原則開拓方案確定后,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于2004年6月完成了銅綠山礦-365m以下深部開采工程的全面設計。2.2.1銅綠山礦設計提出的期712t銅綠山礦三期工程設計,主要依據大冶有色公司的《設計委托書》,及其所提供的地質資料。根據地質資料,銅綠山礦-365m以下探明和控制的礦石儲量為13889772t,銅品位1%,銅金屬量139368t,鐵品位25.36%,金品位0.82g/t,銀品位5.79g/t。此外,還有推斷資源量1970730t,銅品位0.82%,銅金屬量16234t。設計過程中,還綜合考慮了銅綠山礦現有地采生產能力、生產條件以及礦山持續發展等各方面因素。三期工程是在二期深部開采工程基礎上向下延深。30多年,特別在二期深部開采工程投產以來,已經形成了1套較為完備的供水、供電、交通運輸系統,為三期工程建設和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2.2.2c至基因第c4m高c根據銅綠山礦-365m以下礦體開采技術條件及設計規范要求,確定了三期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主要有:(1)盡管-365m標高以下各個中段的礦量越來越少,但應盡量維持和上部坑采相同的生產規模,使礦石產量不減少;(2)對開拓方案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盡量減少基建對現有生產系統的影響;(3)由于礦量減少,中段高度宜相應加大(主要指運輸水平);(4)采礦方法應選用高效率的采礦方法,減少掘進工作量。2.3三個團隊的主要內容2.3.1生產規模及數量銅綠山礦二期工程地采的生產規模為2500t/d,-365m以下的各中段礦量減少,除個別中段能達到2500t/d外,其余中段均達不到設計要求,為了保持礦石產量的持續穩定,可在-425m中段生產結束后,其下部中段可采用2個中段同時生產以維持地采2500t/d的生產能力,因此,三期工程生產規模仍按日產礦石2500t設計。三期工程按60m中段高度設計了-425,-485,-545,-605,-665m和-725m6個中段。自-365m至-725m探明儲量3301077t,控制儲量8215827t,控制儲量的90%作為設計利用儲量,按地采2500t/d的生產規模,考慮采礦礦石的損失貧化后,礦山可服務17a。2.3.2現場安裝多繩提升機盲主井位于原二期工程主井附近,盲主井從-365m水平至-862m水平標高,井深497m;井筒直徑4.5m,井壁采用300mm厚的砼支護。在-365m水平掘砌盲主井提升機硐室,安裝1臺JKM-2.8×6(Ⅲ)多繩提升機。盲主井提升系統采用單箕斗帶平衡錘的提升方式。經破碎后的礦石由設在-812m的裝礦皮帶和計量漏斗裝入箕斗,經盲主井提升系統提升至-425m水平轉運至原二期工程主井轉載倉,再由現有主井提升到地表。廢石提升與礦石提升交叉作業,廢石由廢石溜井運至箕斗提升到地表。二期工程建成的副井,由-531m水平延深至-893m水平,共延深362m;井筒直徑5.5m,井壁采用350mm厚的砼支護。副井延深后,自地表至-893m全部采用鋼罐道,以提高其提升系統的運行速度和提升能力。2.3.3重板給礦機回采破碎銅綠山礦三期工程深部溜破系統主要包括:-785m水平掘砌坑內破碎硐室以及原礦倉和2個成品礦倉,安裝1臺900mm×1200mm低矮式顎式破碎機,采用重板給礦機給礦;-812m水平掘砌皮帶道,安裝尼龍帆布輸送帶,將破碎的礦石運至盲主井計量漏斗。2.3.4kp3-65-126a水泵房安裝三期工程設計深部坑道排水采取接力排水的方式,即在-725m中段新設水泵房,安裝4臺1580-65-160A水泵,將坑內水抽排到-365m中段,再由二期工程建成的水泵房接力排出地表。在-725m中段掘砌中央變電所,安裝4臺干式變壓器,負責對-545m中段及其以下各中段的生產供電。2.4號礦體1號礦體實施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過程中,在銅綠山礦區邊深部發現Ⅺ1號礦體,探獲其332+333銅金屬資源量151428.12t,平均品位1.49%。其中332資源量67426.73t,平均品位1.35%,占該礦體總資源量的44.53%;333資源量84001.39t,平均品位1.63%。Ⅺ1號礦體開發前景可觀。大冶有色公司于2009年9月啟動了銅綠山礦XI1礦體開采工程的研究、設計工作,并將該工程列入公司投資計劃;同時,向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提交了銅綠山礦邊深部開采工程設計委托書。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從2010年3月份開始,對銅綠山礦邊深部開采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開采方案設計。3三個第三方項目3.1盲主井和微生物井首先在-365m掘進盲主井提升機硐室,開工時間為2005年12月底,2009年9月,盲主井提升機硐室工程結束。然后開始掘砌施工-365~-862m盲主井井筒。2009年12月28日,盲主井提升機硐室掘砌最終完工,至此,盲主井系統的掘砌任務已全部完成。自-531m向下延深362m的副井井筒,于2008年1月8日開工,2009年1月9日完工。深部溜破系統的掘砌工程于2005年12月動工,2009年7月完成了-785m破碎硐室、原礦倉和2個成品礦倉以及-812m皮帶道掘砌;2010年1月完成了-605m以上礦石溜井、廢石溜井以及-605m礦石卸載、倒運系統的掘砌工程。3.2井筒、提升機系統2009年5月,開始安裝副井井筒裝備,副井井筒裝備包括罐道、罐籠、配重塊、信號等的安裝。其中罐道安裝還包括將井口至-531m原木罐道改裝為鋼罐道。于2010年5月12日試車成功,正式投入運行,改裝后大大提高了罐籠運行速度(設計提升人員5m/s、提升物料7m/s)。盲主井井筒裝備安裝于2009年8月開始,2009年10月安裝完了-365m中段以下的井筒裝備;盲主井提升機設備的安裝始于2010年1月,2010年4月23日基本結束,盲主井系統的安裝工程2010年6月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溜破系統的設備安裝從2009年10月開始,2010年3月底完成了該系統各種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2010年6月22日經竣工驗收交付使用。3.3-42m中段號礦-425m中段開拓工程于2005年12月動工,到2009年12月完成了-425m中段Ⅲ號礦體分段平巷及采場聯絡道的開拓和采準。2010年7月,-425m中段Ⅲ號礦體投產出礦。-425m中段Ⅳ號礦體,截止2010年10月,1,4分段采準分段平巷及采場聯絡道已基本完成(Ⅳ3礦體一分段采準工程因設計發生變更除外),2,3分段除部分通往采場聯絡道和極少部分的分段平巷工程尚未完工(工程量6000m3左右),大部分采準工作已施工完畢。3.4工基建工程概況銅綠山礦三期工程自2005年12月動工基建,截止2010年10月累計完成工程量為:掘進量23491m,280813m3;支護量20559m3。4長期工程中三種工程的作用分析銅綠山礦2010年礦山銅任務為10000t,其中坑采擔負7800t礦山銅任務。投入開采的-425m中段Ⅲ號礦體,以800~1000t/d的出礦能力彌補-305m和-365m中段部分采場能力的消失,由此可見隨著三期工程逐步建設和發展,在今后生產和任務中,三期工程將越來越發揮其重要作用。從-365m和-425m2個中段的探礦工程來看,三期工程資源量效果比預計的要好,從-425mⅢ號礦體比原勘探結果變得厚大,礦石品位也有增高,使-425mⅢ號礦體新增采場3個,可采面積增加1200m2。同樣在位于-425m中段最北端Ⅳ3礦體,通過中段開拓施工和水平鉆探礦,礦體面積由原來2370m2增至8000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