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構等級:證書編號:城口縣廟壩鎮石興村等(2)個村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承擔單位綜合說明1.1項目背景1.1.1多重國家戰略加持1、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城口縣位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廟壩鎮地處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始終堅持“保耕地、護生態、促發展”的建設理念,切實踐行“兩山論”、走好“兩化路”理論,力爭做好牢筑秦巴山區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環。2、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中規定的耕地保護監督司職責和渝委辦發2019年27號文件中耕地保護監督處職責均為“擬訂并實施耕地保護政策,承擔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工作”,因此實施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是城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在加快生產設施現代化建設,強化生產支持保護的同時為全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據《城口縣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可知,“十三五”時期城口縣確保完成補充耕地1.5萬畝。廟壩鎮作為全縣補充耕地的重要區域,擬通過項目實施,增加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助力全縣完成補充耕地任務。3、脫貧攻堅戰略城口縣于2020年初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序列,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貧困縣摘帽后,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的指示要求,市扶貧辦在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未脫貧人口的幫扶,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堅決防止返貧,確保重慶市2020年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項目區香溪村為非貧困村,紅巖村與石興村均為縣級貧困村,目前均已脫貧摘帽。三個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8戶1006人,已脫貧257戶1000人,余1戶6人(位于項目區石興村十三社)尚未脫貧。由于貧困戶居住區基礎設施欠缺,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和技術短缺,離脫貧還有一定距離,借力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完善農業生產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并將產業發展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旅游緊密結合,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提升貧困戶收入水平,保證脫貧不返貧,為脫貧攻堅筑牢“最后一道防線”,確保2020年度脫貧目標全面實現。4、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將鄉村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鄉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四類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城口縣村布局規劃(2019-2035)》明確指出廟壩鎮香溪村屬集聚提升類,石興村、紅巖村屬城郊融合類。香溪村一二三產初步融合,已具雛形,擬通過項目實施,在現有發展規模基礎上,以文旅、農旅雙核驅動力著力構建“抓一接二連三進四”產業體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在保護保留鄉村風貌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石興村、紅巖村距縣城約37分鐘車程,具備城市后花園優勢,兩村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以核桃與中藥材種植、山地雞與生豬養殖為主。本次擬通過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實施,在綜合考慮城鎮化和村莊自身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逐步強化服務廟壩場鎮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需求能力,1.1.2四大特色亮點聚焦1、結合脫貧攻堅任務,樹立旅游扶貧典型模式示范石興村仍有建卡貧困戶1戶6人。村集體經濟組織正依托農業、旅游資源,將產業發展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旅游融合,提供就業崗位,提高百姓生計,助推城口縣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2、旱改水潛力大,實施條件好,實施后水田水用有保障廟壩鎮實施“旱改水”潛力資源有74.01hm2,潛力較大;實施區域水源充沛、土壤環境條件好(位于羅江河、廟壩河流域,常年有水且水量大,充足的水源保證了水稻生長需求;壤土為主要土質,礫石含量較低,建設條件好);城口縣已實施過城口縣周溪鄉大榜村旱改水土地整理項目,有經驗且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3、一二三產業均有發展,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初步形成第一產業以玉米、土豆種植等傳統農業為主,核桃、中藥材、茶葉種植等特色產業發展較快;第二產業以茶葉加工為主;第三產業以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茶葉基地為依托,發展旅游業。其中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已形成且發展良好。4、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探索土地入股,有序推進土地流轉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的持續道路、積極引進市場主體,實現了“集體經濟組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項目區已流轉2793畝土地,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了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創造了條件。1.1.3申報緣由與批復情況申報緣由(一)項目實施的必要性一是耕地面積占比小、質量等別低,水田面積少,土壤貧瘠,急需通過該項目加以提高。項目區耕地面積占紅線面積的36.98%,耕地質量主要等別為10、11等,坡度集中在15-25°。擬通過項目實施,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等別,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急需通過該項目加以完善。部分區域農業基礎設施欠缺,且耕地碎片化嚴重,導致大量耕地撂荒、土地產出低效化。擬通過項目實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規模化發展。三是一產結構單一、二產發展規模較小,三產尚處起步階段,急需通過該項目加以融合。一產雖有茶葉、中藥材、核桃等種植基地,但各產業間無明顯產業鏈,發展結構單一;現有茶葉加工車間,但規模較小,呈現供小于求現象;鄉村旅游僅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尚處起步階段。擬通過項目實施,加強茶葉種植與茶葉加工、茶葉觀光旅游相互融合,形成村民可持續增收的產業鏈。四是脫貧攻堅任務緊迫、繁重,急需通過該項目助力。紅巖村、石興村屬縣級貧困村,現仍有建卡貧困戶1戶6人,脫貧任務艱巨。擬通過項目實施,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脫貧攻堅貢獻出一份國土力量,力爭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二)項目實施的可行性1、符合相關規劃(1)項目選址情況項目區內未實施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未涉及自然保護區,合理避開廟壩鎮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建設規模面積已扣除公路用地、坡度大于25°和退耕還林區等不適合整治的區域,且與“十三五”土地整治規劃項目范圍吻合。因此,選址符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關于開展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中相關要求。(2)發展方向《重慶市城口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統籌國土空間、產業布局、人口規模和環境容量,按照生態涵養發展總體要求,構建“一心兩帶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依托任河流域干流沿線地理優勢和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的優勢,打造任河流域和高速公路重要節點旅游城鎮帶。任河流域城鎮帶,以黃安、亢谷為增長極,著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打造沿河兩岸觀光帶。高速公路城鎮帶,突出沿線城鎮的節點功能,做城鎮發展“點”,推進城鎮+旅游互動發展,構建巴山-高楠-紫陽、河魚-平利、東安(正河)-鎮平、周溪-雙河、明中-巫溪(紅池壩)、咸宜-開縣(雪寶山)多點串聯的城鎮鏈。項目區緊鄰縣城核心區,位于任河流域城鎮帶,主要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圖1.3重慶市城口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重點板塊布局圖《重慶市城口縣城鄉總體規劃》指出城鎮發展區,包括以城口中心城區為主的各城鎮規劃區和工業園區,著力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綜合服務能力和產業承載能力,突出點上開發,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其中,中心城區完善提升公共設施,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修齊、明通、坪壩為片區服務核心,推進重點鎮和物流、旅游節點鎮建設;巴山、坪壩、廟壩、高燕、修齊等工業組團和拓展區依托地區特色資源,發展特色工業。圖1.4城口縣城鄉產業布局圖《城口縣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廟壩鎮確保補充耕地1660畝,主要在境內石興村、紅巖村、羅江村、廟壩村、南坪村、排山村、香溪村、興旺村等區域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助力全縣完成補充耕地任務。《城口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全縣將堅定“3+X”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方向,持續壯大畜牧、干果、中藥材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努力建成全市特色效益農業基地。項目區位于城口山地雞產業、老臘肉產業、干果產業、區域特色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城口縣“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2016-2020)》指出全縣總體定位為全國知名山地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為中國大巴山“心靈牧場·養生天堂”。立足主體功能定位,著力構建“一心兩軸四片區”的旅游發展空間布局。“一心”:以城口縣城為中心,完善縣城旅游功能,形成“城在景區,景在城中”的旅游新格局。“兩軸”:“城萬—城巫”東西旅游經濟軸、“開城嵐高速”南北旅游經濟軸“四片區”:東部“黃安亢谷·巴山原鄉”旅游片區、南部“前河畫廊·巴山峽谷”旅游片區、西部“九重八臺·巴山圣境”旅游片區、北部“高峽平湖·巴山田園”旅游片區廟壩鎮位于城萬快速通道旅游走廊一支中,并在四翼以生態名山引領的“九重·八臺”主導翼的西翼中,具有生態資源與交通位置的雙重優勢,在旅游格局中占領著重要的地位。圖1.5城口縣旅游發展總體格局圖《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提出廟壩鎮將繼續發揮其區位優勢、農業產業優勢、旅游資源優勢,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產品加工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鎮化進程,逐步實現鎮村一體化;在城鎮建設上逐步實現全鎮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以鎮區為基礎打造城口縣西部生態旅游小城鎮。因此,結合鎮規劃,廟壩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主動推動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開發;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及富有廟壩特色的人文風情,著手研究市場運行手段;持續支持營運大巴山森林人家;全力打造羅江河生態休閑旅游帶。圖1.6廟壩鎮產業布局規劃圖《重慶城口廟壩鎮旅游總體規劃(2018-2030)》明確提出,廟壩鎮立足區域,做全配套,打造大九重山旅游門戶驛站;立足生態,做深產業,打造重慶生態旅游扶貧示范;立足資源,做足體驗,打造大巴山區綠色生活標桿。最終將廟壩鎮打造城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避暑度假、康體養生、文化體驗、拓展運動等為一體的巴山綠色旅居示范、城口美食休閑小鎮、大九重山北部門。圖1.7廟壩鎮旅游總體布局圖《九重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1-2025)》指出九重山將形成為一心六區的多組團放射狀布局結構,創建一個布局合理、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佳,集良好的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為一體的國家級精品風景區。項目區涉及九重山風景名勝區區域,將依照該規劃,尊重保護第一,持續協調發展為主,進行合理有序的開發。堅決貫徹“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科學規劃管理和開發建設。圖1.8九重山風景名勝區分類保護圖綜合以上規劃可知,項目區產業發展扎實,未來將基于現有產業基礎,依托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大巴山森林人家,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向農旅融合型方向轉型。2、產業基礎發展良好第一產業主要是種植茶葉(3350畝)、蔬菜、馬鈴薯、竹筍,第二產業為葉初加工,第三產業是依托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發展鄉村旅游,現已有多戶大巴山森林人家。圖1.9產業發展現狀圖3、資金整合力度大2014-2019年期間,縣扶貧辦、縣交委、組織部、財政局等部門共在項目區投資2764萬元,為項目實施奠定基礎。據統計,項目區擬整合資金1030萬元,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提供了配套資金。4、組織實施能力強①領導重視城口縣廟壩鎮石興村等(2)個村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是由縣政府、縣級各部門、廟壩鎮人民政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②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性高廟壩鎮政府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出產業發展的持續道路,在香溪村建立了1200畝的標準茶園,在天保村建立了1700畝的竹筍基地;在關內等村建設了4個山地雞養殖基地,在石興等10個村發展各類中藥材2000余畝,并與天寶藥業簽訂了中藥材種植基地150畝,逐步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積極引進市場主體,與煊鵬農業開發公司、天寶藥業、森南志農業開發公司等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實現了“集體經濟組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保障群眾的收益,提高了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同時能保證權屬調整順利開展。③流轉業主大力支持項目區共流轉2793畝土地,涉及企業、產業大戶共6個。部分產業基地和森林人家發展發展較為成熟,該類業主希望緊抓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機遇,擴大規模;而尚處于起步階段的產業基地,目前配套設施有所欠缺,希望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節約成本。因此流轉企業、產業大戶對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大力支持。④村民意愿強烈近年來,脫貧攻堅工作,讓群眾看到了政府改變現狀、致力發展的決心;項目區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種植茶葉、中藥材等,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加之新時代時期,大部分老百姓自我發展意識強,希望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因此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意愿強烈。⑤承擔單位協調管理能力強在市局市中心指導下,城口縣土地整治儲備流轉中心已成功實施了29個土地整治項目(其中市級6個,區縣級23個),共計完成實施規模4570.4315公頃,新增耕地840.2316公頃,不存在項目問題遺留現象,具有豐富的項目組織協調經驗。項目實施后城口縣土地整治儲備流轉中心將積極與村集體組織協商,引進產業入駐,使實施后土地能發揮最大效益,富民增收。圖1.10區縣土地整治項目已實施后效果圖批復情況2019年5月,本項目由重慶市城口縣土地整治儲備流轉中心按照“渝規資〔2019〕60號”文件精神,委托重慶華地資環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編制了《城口縣廟壩鎮石興村等(2)個村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申報書》,并于2019年6月20日通過評審,已列入2020年度市級土地整理項目項目庫,申報書批復文件號(渝規資〔2019〕1295號,2019年12月24日印發)。項目范圍變化情況申報階段項目區主要涉及香溪村、石興村2個行政村。由于2020年為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城口縣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任務艱巨,因此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將縣級貧困村—紅巖村納入項目區,擬通過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強化基礎設施支撐,起到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的作用。1.2項目概述1.2.1項目位置與范圍城口縣縣隸屬重慶市,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東北部,地處渝川陜三省(市)交界處,東經108°15′-109°16′、北緯31°37′-32°12′。東北與陜西省鎮坪縣、平利縣、嵐皋縣、紫陽縣接壤,南與巫溪縣、開縣、四川省宣漢縣毗鄰,西與四川省萬源市相連,總面積3232平方公里。廟壩鎮地處重慶市城口縣的西部,距縣城25千米,東與高燕、蓼子接壤,西與雙河界連,南與周溪交界,北與沿河、坪壩為鄰。全鄉幅員面積158.51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共3418戶12959人,場鎮常住人口5986人,城鎮化達43.74%。項目區涉及的紅巖村、石興村、香溪村分別位于廟壩鎮東北部、東部以及中部,距廟壩場鎮2.4公里,距城口縣城約20公里,道路狀況總體良好,交通便利。項目區涉及石興村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十五社、十八社、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紅巖村十三社、十四社,香溪村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共3個行政村14個社,涉及圖幅號為:H49G001008、H49G001009、H49G002008、H49G002009、H49G003009,項目區紅線面積為441.4100hm2,建設規模110.7031hm2。1.2.2項目類型和性質市級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項目。1.2.3項目建設規模項目區建設規模為110.7031hm2。1.2.4項目建設期項目建設工期為12個月,從2020年10月初至2021年9月底。1.2.5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和新增耕地率項目區通過土地整治預計可新增耕地8.1934hm2,新增耕地率為7.4%。1.2.6土地權屬項目區土地所有權為廟壩鎮紅巖村、石興村、香溪村集體所有,土地權屬狀況清晰,權屬界線明顯,面積準確,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1.2.7基本農田概況項目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0.5069hm2,約占耕地面積的6.44%。1.2.8其他部門配套投資概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安排,截至目前各部門已在項目區及周邊投入約2764萬元,為改善基礎設施、攻堅脫貧提供了項目和資金保障,有力地推動項目區的產業發展,提高了農民收益,詳見表1.2.8-1。表1.2.8-1項目區已整合資金情況表部門名稱項目類型資金(萬元)時間具體位置縣扶貧辦香溪村人畜飲水工程202014年香溪村空殼洞片區村級公路建設工程20石興村石興村10.11.12社社級公路15石興村石興村水泥平橋15石興村石興村互助資金協會15石興村縣交委石興村村級公路建設工程180石興村廟壩鎮石興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配套工程90石興村人行水泥便橋20石興村人畜飲水建設工程20石興村環境綜合整治15石興村產業發展10石興村新建社級公路30石興村硬化涉及、村級道路20002019~2020年石興村、香溪村縣扶貧辦村容戶貌建設102016年石興村人行便橋建設10石興村鄉村旅游扶貧配套設施35石興村石興村17組人行便道項目12石興村香溪村7組人行便道建設項目15香溪村香溪村5、7組產業道路項目46香溪村縣委組織部便民服務中心建設302017年石興村便民服務中心建設20香溪村縣財政局一事一議人行便道44石興村香溪村茶葉產業扶貧基地建設502018香溪村縣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整治422019年香溪村合計——2764————為了有效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縣各部門嚴格按照相關規劃,總體布局,統籌設計,合理統籌資金安排,詳見表1.2.8-2。表1.2.8-2項目區擬整合資金情況表部門名稱項目類型資金(萬元)縣旅游局紅軍廣場180縣電力局供電設施改善500縣縣交委人行路建設80環山產業路4公里60社級公路4公里60縣水務局邱家河壩河堤護基50鑫陽電站至養老院河壩的河堤新建100合計——10301.3項目設計目標、原則和依據1.3.1項目設計目標1、適宜產業發展的要求為加快推進項目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通過項目的實施,落地核桃、中藥材、茶葉、生豬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空間布局,保障優質高效生產條件,延長產業鏈,助推產業的深度融合和產業發展規模化、市場化、組織化,實現農戶家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絕不返貧,為打贏廟壩鎮的扶貧攻堅戰貢獻力量。2、擬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通過新修蓄水池、灌溉渠等工程,為項目區增加灌溉水源和灌溉設施,預計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分別為55.47hm2、46.80hm2。3、擬改善和新增排澇面積項目區洪澇區域主要分布在香溪村四社田灣、六社茶廠、七社學桃坪,石興村十三社核桃種植基地,紅巖村十四社白水洞等區域,針對上述區域,通過新修排水溝和溝帶路,解決暴雨季節造成的洪澇現象,可改善項目區排澇面積約45.62hm2。4、耕地質量等別提高項目區土地整治前耕地利用等別為十等地和十一等地,通過工程措施后,項目區耕地的平均利用等等別達到十等。5、工程設計使用年限本項目基礎設施使用年限為15年。1.3.2項目設計原則1、耕地保護原則一是過實施土地平整工程增加新增耕地,通過工程措施提升項目區耕地質量,保障城口縣占水田補水田,占優補優的耕地占補平衡;二是通過工程措施,改善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促進項目區耕地規模化、經營化種植,促進土地流轉,從而提高土地利用,防止項目區土地整治后出現撂荒現象,促進耕地保護;三是項目規劃設計中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促進耕地保護。如在灌溉與排水或田間道路等線性工程規劃中,盡量采用原有工程的走向或位置,同時,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尤其是少占水田;在工程設計中,盡量考慮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少占耕地;盡量采用地下方式布設工程,如管道、暗渠等。2、生態環境保護原則堅持以生態修復為導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為主,針對水土流失、土地生態功能脆弱或生態衰退嚴重的區域,實施生態環境整治,提高土地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遏制土地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項目推進中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優化土地結構、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的前提下,采用生態環保的工程技術措施對項目區進行整治,既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與高效利用,又能保持和維護農田生態系統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此外,項目區香溪村部分區域位于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項目推進實施中應當按照《九重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1-2025)》相關要求以尊重保護第一,持續協調發展為主,進行合理科學規劃。3、產業融合發展原則根據廟壩鎮對項目區的發展規劃,結合現實產業基礎與發展定位,將項目區的產業規劃為生態種養配套整治區、現代高效茶葉采摘配套整治區。項目推進中要貫徹“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理念,助力項目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重慶城口廟壩鎮旅游總體規劃(2018-2030)》明確指出項目區位于巴山松濤.生態游憩區和巴山食驛.風情體驗區,項目規劃設計應根據當地旅游現狀,對接廟壩鎮旅游規劃,通過配套田間道路、觀光路等基礎設施,助推項目區鄉村旅游發展和鞏固脫貧成果,為全鎮打造巴山綠色旅居示范、城口美食休閑小鎮、大九重山北部門奠定基礎。4、部門配套統籌銜接原則充分結合縣級各部門的脫貧攻堅規劃內容,與城口縣財政局、縣交委、縣扶貧辦等部門及社會聯合投資,相輔相成、彼此互補,為項目區的發展做出有力貢獻。本次規資局在多部門的投資基礎上,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投入1073.31萬元進行土地整治,為項目區現代農業的發展、基礎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的騰飛添磚加瓦,共同促進項目區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5、尊重民愿、維護權益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堅持群眾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進,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收益權。1.3.3項目設計依據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頒布實施);(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9年1月1日頒布實施);(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修訂2013年1月1日頒布實施);(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10月1日頒布實施);(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頒布實施);(7)《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8年12月27日);(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3月1號頒布實施)。政策文件(1)《關于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63號);(2)《關于加強和改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29號);(3)《關于做好土地開發整理權屬管理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2003〕287號);(4)《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2000〕282號);(5)《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整治權屬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99號);(6)《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通知》(渝辦發〔2012〕203號);(7)《重慶市國土房管局、重慶市財政局關于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立項申報及認定工作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012〕102號);(8)《重慶市國土房管局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程序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012〕146號);(9)《重慶市國土房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開發整理權屬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003〕413號);(10)《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明確區縣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土地平整工程有關要求的通知》(渝土整發〔2013〕32號);(11)《國土資源部關于強化管控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8號);(12)《重慶市市國土房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實施管理的通知》(渝國土房管〔2015〕312號);(13)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渝委發〔2015〕19號);(14)《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開展土地整治項目耕地質量等別評定的通知》(渝土整發〔2015〕25號);(15)《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印發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測繪及新增耕地計算指導意見的通知》(渝土整發〔2016〕13號);(16)《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印發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土地權屬調整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渝土整發〔2016〕16號)。相關規劃(1)《重慶市城口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重慶市城口縣城鄉總體規劃》;(3)《城口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4)《城口縣“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2016-2020);(5)《重慶城口廟壩鎮總體規劃(2014-2030)》;(6)《重慶城口廟壩鎮旅游總體規劃(2018-2030)》;(7)《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總體規劃(2016-2030年)》;(8)《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9)《重慶市城口縣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技術標準(1)《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TD/T1033-2012);(3)《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16);(4)《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TD1002—93);(5)《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SL/T4—1999);(6)《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T16453.4-1996);(7)《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1999);(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16453.6-2008);(9)《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50162-1992);(10)《重慶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試行)》(2015);(11)《地形圖圖式》(GB/T7929-1995);(12)《農用地分等規程》(TD/T1004-2003);(13)《農用地定級規程》(TD/T1005-2003);(14)《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TD/T1007-2003);(15)《重慶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設標準》(2007);(16)《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TD/T1033-2012);(17)《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試行)(2007);(18)《土地整治項目設計報告編制規程》(TD/T1038-2013);(19)《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量計算規則》(TD/T1039-2013);(20)《土地整治項目制圖規范》(TD/T1040-2013);(21)《土地整治項目驗收規程》(TD/T1013-2013);(22)《土地整治補充耕地質量等別評定規范(試行)》(部整治中心)。相關基礎資料(1)2018年城口縣土地利用年度變更數據庫(2)項目區局部1:500實測地形圖(2020年4月);(3)城口縣廟壩鎮石興村、紅巖村、香溪村航拍圖。1.4項目建設內容與投資1.4.1建設內容工程名稱編號單位工程量編號單位工程量土地平整工程1.旱地整治區公頃24.20592.旱地改水田整治區公頃2.7683機械清雜m248411.8人工除雜hm22.7683茶苗移栽畝104.53表土剝離m35536.60表土剝離m360514.75挖填平衡m32490.09挖填平衡m320667.22重構犁底層m227683表土轉運m36051.48機械翻耕、耙田hm22.7683人工細部平土m2242059人工、畜力造漿hm22.7683地力培肥m2242059人工地力培肥hm22.7683石坎基槽開挖量m32440.84石坎基槽開挖量m3320.3634漿砌塊石方量m39736.95石坎基槽回填量m316.3842混凝土壓頂m3203.18干砌石坎砌筑量m31003.968PVC管道安裝m2709漿砌石坎基礎砌筑量m3303.9792人工挖背溝m3355.56土坎基礎夯實m2871.5開發零星未利用非耕地m35.1687土坎夯筑量m3214.389未利用地開發m30.2296絞田邊hm20.3486田塊整形hm24.6667搭田坎m24653.81臺面重構hm22.4119放水口個26田坎修復m233新修擋土墻m186灌溉排水工程新修200m3蓄水池座1排水溝(新)-13m147新修100m3蓄水池座1排水溝(新)-14m187沉沙池個2溝帶路Ⅰ型(新)-01m97灌溉渠(新)-01m1700溝帶路Ⅰ型(新)-02m105灌溉渠(新)-02m403溝帶路Ⅰ型(新)-03m85灌溉渠(新)-03m420溝帶路Ⅰ型(新)-04m200灌溉渠(新)-04m750溝帶路Ⅰ型(新)-05m95灌溉渠(新)-05m45溝帶路Ⅰ型(新)-06m147排水溝(新)-01m17溝帶路Ⅰ型(新)-07m89排水溝(新)-02m65溝帶路Ⅱ型(新)-01m132排水溝(新)-03m66溝帶路Ⅱ型(新)-02m148排水溝(新)-04m99溝帶路Ⅱ型(新)-03m149排水溝(新)-05m98溝帶路Ⅱ型(新)-04m96排水溝(新)-06m164溝帶路Ⅱ型(新)-05m208排水溝(新)-07m154田間道邊溝(新)-01m242排水溝(新)-08m74新修涵洞m32排水溝(新)-09m89新修路涵(跨0.3m寬溝渠)座18排水溝(新)-10m56新修路涵(跨0.5m寬溝渠)座26排水溝(新)-11m87新修放水井座6排水溝(新)-12m44田間道路工程田間道(改)-01m369生產路(新)-18m113田間道(改)-02m307生產路(新)-19m30生產大路(新)-01m96生產路(新)-20m211生產大路(新)-02m453生產路(新)-21m182生產大路(新)-03m70生產路(新)-22m183生產大路(新)-04m259生產路(新)-23m92生產大路(新)-05m169生產路(新)-24m232生產大路(新)-06m367生產路(新)-25m195生產路(新)-01m74生產路(新)-26m356生產路(新)-02m37生產路(新)-27m91生產路(新)-03m392生產路(新)-28m89生產路(新)-04m104生產路(新)-29m137生產路(新)-05m369生產路(新)-30m111生產路(新)-06m51生產路(新)-31m37生產路(新)-07m56生產路(新)-32m111生產路(新)-08m49生產路(新)-33m112生產路(新)-09m45生產路(新)-34m284生產路(新)-10m23生產路(新)-35m166生產路(新)-11m244田間道倒車位座2生產路(新)-12m129田間道錯車位座3生產路(新)-13m95田間道交叉口座4生產路(新)-14m63田間道彎道座4生產路(新)-15m398生產大路倒車位座2生產路(新)-16m356生產大路錯車位座2生產路(新)-17m525生產大路交叉口座8其他工程文化廣場場地平整m21492防護欄桿m70座椅(木椅)套2休閑桌凳(花崗石)套21.4.2項目投資預算預算總投資為1073.31萬元,建設規模畝均投資(總投資)6464元/畝,新增耕地畝均投資(總投資)為87332元/畝。2項目概況2.1項目區所在地概況城口縣縣隸屬重慶市,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東北部,地處渝川陜三省(市)交界處,東經108°15′-109°16′、北緯31°37′-32°12′。東北與陜西省鎮坪縣、平利縣、嵐皋縣、紫陽縣接壤,南與巫溪縣、開縣、四川省宣漢縣毗鄰,西與四川省萬源市相連,總面積3232平方公里。廟壩鎮地處重慶市城口縣的西部,距縣城25公里,東與高燕、蓼子接壤,西與雙河界連,南與周溪交界,北與沿河、坪壩為鄰。全鄉幅員面積158.51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共3418戶12959人,場鎮常住人口5986人,城鎮化達43.74%。2.2區位條件紅巖村、石興村、香溪村分別位于廟壩鎮東北部、東部以及中部,距廟壩場鎮2.4公里,距城口縣城約20公里。項目區涉及石興村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十五社、十八社、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紅巖村十三社、十四社,香溪村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共3個行政村14個社。2.3自然資源稟賦2.3.1地形地貌(1)地形地貌項目區地貌為中低山山塬緩坡,呈河谷地形,地勢起伏較大。水田主要以梯田的形式分布于項目區,現狀田塊較為細碎零亂,制約了規模化和機械化耕作;旱地則主要分布于坡腰位置,臺面相對高差較大,單元規模較為分散。項目區地形地貌圖2.3.2氣候項目區屬北亞熱帶山地氣候,具有山區立體氣候的特征。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季氣溫回升快,但不穩定,常有“倒春寒”天氣出現;夏季降水集中,七、八月多干旱,伏前、伏后多洪澇;秋季降溫快,多連陰雨天氣;冬季時間較長、氣溫低。年均氣溫13.8℃;年均日照時數1534小時;平均無霜期234天;年均降雨日166天;年均降水量1261.4毫米,降水趨勢由西南向東北漸少,年均風速為0.2米/秒,風向多為西南風。2.3.3水文根據《城口縣國土資源》和《城口縣農業區劃資料》統計分析,項目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261.4mm。項目區主要地表水資源為羅江河、廟壩河流、大型沖溝。2.3.4土壤項目區土壤為石灰巖土類黃色石灰巖土亞類礦子黃泥和火石子黃泥土屬,成土母質以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泥頁巖、花崗巖等殘坡積物,在溝谷地帶有零星的沖洪積母質。侵蝕強烈,切割深,土壤更新和堆積覆蓋頻繁,土壤發育過程常被打斷,因此,一般土層淺薄,多小于60厘米。巖石風化不徹底,發育淺,硅鋁鐵分子比率高,土壤粗骨性強,土體中夾有大量的半風化的巖石碎塊,多為礫石土。土壤剖面分化不明顯。黃壤性土有機質和全氮含量豐富,林、草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有的高達12%,磷、鉀含量中等。耕地土壤由于耕作施肥,磷、鉀含量略有增加,但有機質減少較多。微量元素中鋅、硼貧乏。2.3.5動植物資源項目區山巒起伏,森林遍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使這里物產資源非常豐富,是難得一尋的自然博物館。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蔬菜、玉米,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花椒、連翹、沙參、葛根等;區域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斑鳩、布谷鳥、野豬、野兔等;境內植被類型以常綠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如馬尾松、柏木、杉木等林種。2.3.6旅游資源廟壩鎮紅色旅游資源突出與周邊的城萬紅軍指揮部舊址,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等組成城口紅色旅游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時廟壩鎮處于城口西部擁有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背景,與城口北部的巴山湖濕地公園、東部的黃安壩亢谷景區形成生態聯動。同時廟壩鎮的生態資源與紅色旅游景點聯合打造,形成紅色旅游與生態綠色旅游的丹青廟壩,與周邊其他景區組合、互補聯動發展,其中廟壩鎮是城口山地雞美食重要窗口。香溪村部分區域位于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另香溪村現有茶園800畝,最美茶鄉最美茶園風情漸顯,茶園采茶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旅游景點。2.3.7工程地質從地質構造及當地災害資料統計顯示,項目區無地質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系地質穩定區,適宜于土地開發整理。2.3.8建筑材料項目所需塊石、碎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均可從廟壩鎮購買,距離項目區約6km;水泥、鋼筋、特細砂等施工材料可從城口購買,距離項目區約25km。2.3.9自然災害項目區主要自然災害為局部干旱和暴雨洪澇。1、局部干旱由于項目區水利灌溉設施少且使用年代久遠,缺乏維護,造成項目區遇降雨較少的年份易受干旱影響。項目區補充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在距離水源較遠的區域容易受到干旱的脅迫,總體來說項目區屬于傳統的“雨養農業”,可利用水源較豐富,具備抗旱的前提條件,但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勻,現狀配套的灌溉設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發揮輸水功能,無法保證農業用水。因此,必須提高輸水設施的輸水能力,加強對現有水資源的利用程度。2、暴雨洪澇項目區排水設施主要為天然沖溝和排水溝渠,以天然沖溝溝作為主要承泄區。由于現有溝渠存在堵塞現象,導致暴雨期間,積水亂穿,沖刷耕地,因此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需要加大此部分區域的排水設施規劃布設,以減輕災害影響,解決其生產障礙因子,以提高項目區農作物產量,充分發揮生產潛能。由此對農業生產提出了趨利避害的問題,通過土地整治,新修相應的排水設施,調節水資源供需平衡,可以提高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旱澇保收,另外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達到土地整治對農業生產現狀進行改善的目的。2.4社會經濟條件2.4.1人口與經濟概況本項目涉及廟壩鎮石興村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十五社、十八社、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紅巖村十三社、十四社,香溪村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共1個鄉鎮3個行政村14個社。區域內共有468戶1653人,其中勞動力人口992人,外出務工人員528人。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約8520元,主要經濟來源有傳統種植業(水稻、玉米、蔬菜)、養殖業(豬、牛、羊)、主導產業(核桃、中藥材、茶葉、生豬、山地雞)。2.4.2土地流轉情況項目區已流轉土地1893余畝,主要是建成茶葉、核桃、中藥材基地。表2.4.2-1項目區土地流轉情況表產業名稱流轉面積(畝)土地流轉地點流轉企業/大戶核桃基地、藥材基地500石興村袁國柱煊鵬養殖63曹勇藥材基地30陳洪春藥材基地500汪文東茶葉基地800香溪村櫻溪茶葉開發公司、香溪茶葉專業合作社合計1893————2.4.3基礎設施現狀交通設施1、對外交通現狀及評價①現狀項目區的主要對外交通有兩條,一條是城萬路(田間道-08),現狀為12m寬的瀝青道路,于2013年底由縣交委完成改建,結束了城口無高等里公路歷史;另一條是S301(田間道-09),現狀為6.5m寬的瀝青路面,為縣交委投資硬化,其連接香溪村與廟壩鎮,是整個項目區的主要對外干道。項目區對外道路圖(左側城萬路、右側S301)②評價從現狀可知,項目區有兩條對外交通道路,通達情況和連接性較好,為項目區發展核桃、中藥材及茶葉種植業、山地雞養殖業、茶葉加工業、旅游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對外交通條件。2、對內交通現狀及評價(1)田間道①現狀項目區內已確定由縣交委共投資硬化6條村級公路約29公里,現階段這部分工作處于正在實施狀態(均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而其他田間道均為碎石路面或土質路面。從整體上來看,項目區內道路以田間道-01、田間道-10為骨架,呈樹枝狀分布。整個項目區的道路質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土質路面,一遇下雨天,道路泥濘、積水、垮塌等現象較為嚴重,人和車輛行走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整修此類田間道,以滿足項目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要求。項目區主要田間道現狀分布情況見表2.4.3-1。項目區內部田間道路圖(左側縣交委硬化道路、右側土質路)表2.4.3-1項目區主要田間道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起止點長度(m)寬度(m)材質備注田間道-01石興村十三社十四社、十五社、十八社核桃種植→養雞場→寶華寺110044.5混凝土是項目區連接南北和對外的交通干道,于2020年月由區縣交委改建為混凝土路面田間道-02石興村十二社田間道-03→核桃種植2203土路為核桃種植區主要干道,雨季泥濘難行,需維修田間道-03石興村十二社田間道-02→居民點18344.5碎石為核桃種植區主要干道,現狀碎石路,雨季泥濘難行,已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田間道-04石興村十二社田間道-03→核桃種植5733土路為石興村十二社對外的主要干道,雨季泥濘難行,需維修田間道-05石興村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亂石崗→何家灣→城萬路52774.5碎石為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對外的主要干道,現狀碎石路,雨季泥濘難行,已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田間道-06石興村二十一社田間道-05→居民點3223土路為潘華香居民點的主要出行道路,現狀通行良好田間道-07紅巖村十三社、十四社城萬路→白水洞21203土路是白水洞居民點連接城萬路的主干道,現狀通行良好田間道-08(城萬路)石興村十九社、二十社、二十一社——392212瀝青是項目區對外的交通干道,于2013年底由交委完成改建,至此結束了城口無高等里公路歷史田間道-09(S301)香溪村四社廟壩場鎮→香溪村七社9876.5瀝青為香溪村對外的交通干道,已于2019年由縣交委完成硬化田間道-10香溪村四社、五社、六社省道202→樁子坪→袁家坪→茶廠45044.5混凝土為香溪村四社、五社、六社出行的主要干道,已由縣交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田間道-11香溪村四社田間道-10→田灣院落10284碎石為田灣院落對外主要干道,現狀碎石路,雨季泥濘難行,已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田間道-12香溪村六社田間道-10→大灣3693.5土路為大灣的主要干道,雨季泥濘難行,需維修田間道-13香溪村六社田間道-10→居民點5254土路為沿線居民點出行和耕作主要道路,現狀通行良好田間道-14香溪村六社、七社田間道-10→余家院子→田間道-1522354.5碎石、土路為沿線居民點出行和耕作主要道路,現狀以碎石、土質路為主,雨季泥濘難行,已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田間道-15香溪村七社田間道-10→郎家屋基→學桃坪→染坊→王燕國34884.5土路為郎家屋基、學桃坪、染坊沿線居民點出行和耕作主要道路,現狀以土路為主,雨季泥濘難行,已納入2020年縣交委道路硬化規劃合計——38408———②評價項目區田間道具有承擔耕作區域農資與農產品運輸、村民出行的功能。根據田間道路網密度的計算方法,測算出項目區田間道路網密度為75.89m/hm2。但項目區部分區域的土質路面,一遇下雨天,道路泥濘、積水、垮塌等現象較為嚴重,需維修,以提高項目區的生產和運輸的能力。③田間道規劃方向項目區主要以“提高道路通達度,滿足村民生產生活的需求”總體思想,規劃整修主干道路,提升道路質量。另結合項目區產業布局情況,完善田間道道路結構體系,從而提高項目區的投入-產出比。2、生產路①現狀項目區內已確定由縣扶貧辦和農委共同投資硬化和新建人行便道15條約2.48公里,現已經施工完成。另項目區其他生產路多分布在田間地頭、院落與主干田間道之間,起著連接耕作區與主要院落的功能,多在0.8m~1.0m之間,包括混凝土、石板、土質路面,大多由當地村民根據生產生活習慣自然而形成,走向不規則,寬窄不一。項目區主要生產路現狀分布情況見表2.4.3-2。項目區內部生產道路圖(左側混凝土生產路、右側土質生產路)表2.4.3-2項目區主要生產路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起止點長度(m)寬度(m)材質備注生產路-01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27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2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63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3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142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4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199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5石興村十三社核桃種植區域190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6石興村十三社養雞場區域370.8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7石興村十三社養雞場區域840.8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8石興村十三社養雞場區域820.8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09石興村十三社養雞場區域63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0石興村十三社養雞場區域90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1石興村十四社田間道-01→居民點123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2石興村十三社、十四社田間道-02→居民點326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3石興村十四社田間道-03→居民點701石板路、土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4石興村二十社居民點3070.8混凝土已由扶貧辦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5石興村二十社田間道-05→何家灣3390.8土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6石興村二十社田間道-05→耕作區域1120.8石板路、土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7石興村二十社田間道-08→居民點1841混凝土已由扶貧辦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8石興村十九社田間道-05→居民點→田間道-082501混凝土已由扶貧辦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19石興村十九社田間道-05→居民點70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0石興村十九社田間道-05→居民點510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1石興村十九社田間道-05→居民點→田間道-08449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2香溪村四社田間道-11→居民點288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3香溪村四社田間道-11→居民點441土路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4香溪村四社田間道-11→居民點2311石板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5香溪村五社田間道-11→居民點149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6香溪村六社田間道-10→劉明海641混凝土已由扶貧辦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7香溪村六社茶廠→居民點→田間道-14105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8香溪村六社茶廠→居民點→田間道-141631土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29香溪村七社茶廠→居民點→田間道-14234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30香溪村七社田間道-14→余家院子→田間道-142341混凝土已由農委硬化,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31香溪村七社王連海→學桃坪→田間道-155401石板路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32香溪村七社田間道-15→居民點397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33石興村十五社田間道-01→寶華寺248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生產路-33石興村十五社田間道-01→居民點881混凝土現狀通行良好合計——6502———②評價根據生產路路網密度的計算方法,測算出項目區生產路路網密度為14.73m/hm2。據現場調研可知,縣扶貧辦、縣交委已新建、硬化人行便道約2.48公里,解決老百姓生產生活“老大難”問題。根據項目區村莊產業發展規劃,現狀生產路網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因此本次規劃在院落、產業發展區及集中耕地區新修生產路,解決主要耕作區耕作條件,促進農機作業和土地流轉。③生產路規劃方向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集約化經營的發展需要和小型農用機械的推廣使用,配套生產路,完善生產路路網。水利設施1、水源設施現狀及評價1)河流現狀a、羅江河羅江河是任河二級支流,河流水面寬7~18m,水質較好,常年有水且水量大,能夠通過提灌為項目區各社供水。b、廟壩河廟壩河是坪壩河左岸支流,任河二級支流,漢江三級支流。發源于城口縣旗桿山西坡。西偏北流過南坪、羅江鄉至廟壩鎮,左納中坪溝;急折北偏東,于木瓜口匯入坪壩河。控制集雨面積176km2,主河道長19km,河口流量4.42m3/s。廟壩河流水面寬10~20m,水質較好,多年平均流量較大,能滿足當地用水需求。2)天然沖溝項目區屬中低山山塬緩坡區,天然沖溝、坡面匯水也是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3)蓄水池項目區現有蓄水池2口,均為混凝土,不存在漏水、垮塌現象,能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項目區提供有效的灌溉水源。位于西北部石興村十二社的蓄水池為村民自行修建,約200m3。位于南部香溪村七社的蓄水池為政府投資修建,約30m3(注:該蓄水池的蓄水來源為當地天然泉眼,泉眼出水量大且常年不息)。評價根據現場踏勘了解,項目區主要通過利用小型抽灌機從廟壩河、羅江河提水灌溉,或者通過攔截坡面匯水或者蓄水池進行農業灌溉,灌溉設施較少。總體來說,項目區可利用水源較豐富,具備抗旱的前提條件,但仍需補充蓄水池等蓄積設施增大項目區的灌溉水源。2、灌排設施現狀及評價1)灌溉設施①現狀項目區灌溉主要依靠河流、蓄水池、坡面匯水補充灌溉,現狀灌溉水源通過小型潛水泵自行提水灌溉。② 評價總體看,項目區主要通過小型潛水泵自行提水灌溉,無法滿足項目區高效農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次規劃在耕地集中區新修灌溉渠,提高項目區農業灌溉系數。2)排水設施①現狀項目區排水溝共41條,除在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石興村十八社區域有混凝土排水溝外,其他區域均為天然沖溝或農民自行掏挖的土質排水溝。通過現場踏勘和咨詢當地村民了解到,項目區水田多為逐田排水且現狀多數為土質排水溝;旱地區域的排水主要是坡面自行排水,沒有專門的排水溝。項目區排水溝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詳見表2.4.3-3。項目區內排水溝現狀表2.4.3-3項目區排水溝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起止點長度(m)規格(m)材質備注排水溝-01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路邊溝1280.3*0.3混凝土現狀良好排水溝-02石興村十二社核桃種植區域→路邊溝890.3*0.3混凝土現狀良好排水溝-03石興村十二社田間道-03→林地590.3*0.3混凝土現狀良好排水溝-04石興村二十一社沖溝→排水溝-05443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05石興村二十一社沖溝→羅江河196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06石興村二十社沖溝→羅江河5791.0*1.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07石興村二十社沖溝→路邊溝18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08紅巖村十四社沖溝→路邊溝→羅江河219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09紅巖村十四社排水溝-09→羅江河101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0紅巖村十四社現狀截水溝→排水溝-09267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1紅巖村十四社路邊溝→排水溝-1262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2紅巖村十四社排水溝-11→排水溝-1359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3紅巖村十四社排水溝-12→羅江河54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4石興村十九社沖溝→排水溝-15458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5石興村十九社排水溝-14→羅江河28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6石興村十九社耕地→林地195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7石興村十八社林地→沖溝910.3*0.3混凝土現狀良好排水溝-18石興村十九社林地→沖溝1940.5*0.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19石興村十五社林地→路邊溝20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0石興村十五社路邊溝→林地125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1香溪村四社林地→路邊溝20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2香溪村六社林地→沖溝1961.0*1.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3香溪村五社路邊溝→沖溝→林地2281.0*1.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4香溪村五社路邊溝→排水溝-2673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5香溪村五社排水溝-25→林地6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6香溪村五社耕地→路邊溝→排水溝-2858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7香溪村五社排水溝-27→林地37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8香溪村六社耕地→路邊溝→排水溝-3055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29香溪村六社排水溝-29→路邊溝154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0香溪村六社路邊溝→林地170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1香溪村六社林地→路邊溝→排水溝-3373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2香溪村六社路邊溝→林地82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3香溪村六社沖溝→路邊溝→排水溝-35239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4香溪村六社排水溝-34→沖溝216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5香溪村七社路邊溝→林地187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6香溪村七社路邊溝→排水溝-382971.0*1.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7香溪村七社排水溝-37→廟壩河4551.0*1.5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8香溪村七社沖溝→排水溝-402590.3*0.3土質現狀良好排水溝-39香溪村七社排水溝-40→廟壩河4950.5*0.5土質現狀良好合計——7533———評價從整體上看,項目區現狀排水溝較多,多為土質沖溝。由于項目區坡面匯水較大,局部區域存在排水不暢問題,因此本次規劃在石興村十三社核桃種植區、十三社寶華寺、二十一社亂石崗,紅巖村十四社白水洞以及香溪村六社茶廠、學桃坪、袁家坪等區域新修排水溝,增強項目區耕地抵御暴雨和洪澇等災害的能力,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同時為項目區提供灌溉水源。供水與排水設施生活供水:項目區村民飲水主要靠飲水工程和地下水、山泉水。現有飲水工程水源皆來源于山泉水,均設有過濾池,凈化后蓄于清水池。據資料顯示項目區飲水工程惠及300戶村民。此外項目區約100戶村民在自家接有自流山泉水。生活排水:村民生活污水集體處理至污水處理廠整合。通訊電力項目區供電充足,電源主要來自廟壩鎮供電所,該供電所擁有一座35KV變電站。全境移動、聯通手機信號均有覆蓋,但在局部谷間和谷底區域信號較差。總的來說,項目區農村電網改造已經完成,電網配套,電力設施及電力供應能保證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和項目區工程施工的需要。國網廟壩35KV變電站能源供應項目區能源使用以用電、燒柴為主,原有的沼氣池現在少有使用,也有部分村民到場鎮購買液化氣。環衛設施項目區沿主村道有多處垃圾池,由垃圾車收集后運往收運站。生態環境建設條件項目區屬中低山山塬緩坡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風沙較少,水土流失以流水侵蝕為主。但目前部分溪溝采取樹草結合,以護岸、護路、護田為主,減少旱地傳統耕作方式的流水侵蝕造成水土流失。其次,項目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植物資源種類較多,綠色護蓋率高,生態環境現狀較好。從項目區地形、氣候、植被及農作物情況分析可知,項目區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現狀設施主要有豐富的植被和農作物且現狀良好。因此,本次規劃在工程選材和工程細部設計中需融入生態理念,如:道路兩旁栽種行道樹、觀光路面利用不規則塊石板進行拼貼,體現生態性。2.5產業發展概況2.5.1第一產業根據現場踏勘了解,項目區水田以水稻-油菜輪作為主,旱地以玉米-紅薯輪作為主。其中茶葉、核桃、中藥材、竹筍、馬鈴薯及蔬菜為主要經濟作物。香溪村自古以來以櫻桃溪茶葉聞名,商標命名為“巴藝秀銘”。現有茶園800畝,其中補植補栽老茶園500畝(香溪村七社),新建300畝茶園(香溪村六社)。石興村以核桃、中藥材種植和山地雞養殖為主導產業,其中核桃種植面積300畝,中藥材包括連翹、葛根,種植面積約500畝,山地雞養殖約20000只。紅巖村主導產業主要包括中藥材種植和生豬、山地雞養殖,其中連翹、葛根種植面積分別為103畝、18畝,山地雞養殖約500只。項目區茶葉基地2.5.2第二產業為加大香溪茶葉產業脫貧力度和持續性,香溪村集體經濟組織著手策劃的重慶市城口縣幽峽茶葉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應運而生,茶廠于2018年10月建設完成施工,并陸續完善配套生產用設備設施,于2019年3月初投產使用至今。截止2019年底,茶園采摘鮮葉7000余斤,加工成品干茶1600余斤,成品茶葉毛尖700元/斤,一葉一尖300元/斤,兩葉一尖200元/斤,年產值50余萬。現狀茶廠加工基地2.5.3第三產業項目區第三產業主要是依托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發展鄉村旅游。現已有12家大巴山森林人家,大巴山森林人家作為城口鄉村旅游的主要載體,按照“原鄉、原味、原生”理念,不斷融合本地文化,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總而言之,項目區產業基礎良好,一二三產初具規模,產業鏈雛形初顯。但一產結構單一,二產發展規模較小,三產起步晚、發展緩慢,產業融合仍需提升。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尤其是排水設施、道路設施以提升當地農業發展水平,加強茶葉種植、加工、觀光旅游相互融合,形成村民可持續增收的產業鏈。2.6土地利用現狀2.6.1土地權屬狀況項目區土地所有權為廟壩鎮石興村、紅巖村、香溪村集體所有,項目區土地權屬狀況清晰,權屬界線明顯,面積準確,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2.6.2土地利用結構1、土地利用結構根據重慶市城口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的二調數據,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權屬現狀調查,項目區總面積為441.4100hm2,其中包括整理地110.7031hm2(耕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廢棄園林地等)、不整理地330.5883hm2(園地、林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裸地等)。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具體見表2.6.2-1。表2.6.2-1土地利用現狀表單位:hm2地類石興村香溪村紅巖村廟壩村興旺村廟壩鎮合計占總面積比例耕地旱地56.491518.17414.65720.00000.00000.000079.322817.97%小計56.491518.17414.65720.00000.00000.000079.322817.97%園地果園3.97150.094000.02080.00000.00000.00004.08620.93%茶園0.010429.49840.00000.00000.00000.000029.50886.69%其他園地0.147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4780.03%小計4.129729.59240.02080.00000.00000.000033.74287.64%林地喬木林地124.147186.16684.61570.10080.04890.0000215.079348.73%竹林地1.09520.26490.07920.00000.00000.00001.43930.33%灌木林地47.429120.60800.21810.00000.00000.000068.255215.46%其他林地0.00000.03570.02820.00000.00000.00000.06390.01%小計172.6714107.07544.94120.10080.04890.0000284.837764.53%草地其他草地0.49090.63130.00000.00000.00000.00001.12220.25%小計0.49090.63130.00000.00000.00000.00001.12220.25%住宅用地農村宅基地2.05811.95360.40710.00000.00000.00004.41881.00%小計2.05811.95360.40710.00000.00000.00004.41881.00%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公用設施用地0.00000.00640.08710.00000.00000.00000.09350.02%小計0.00000.00640.08710.00000.00000.00000.09350.02%水利及水利設施用地河流水面0.65900.00000.00000.00000.00000.25430.91330.21%坑塘水面0.011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30.00%養殖坑塘0.009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40.00%溝渠0.033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60.01%水工建筑用地0.00000.00000.02230.00000.00000.00000.02230.01%小計0.71330.00000.02230.00000.00000.25430.98990.22%交通運輸用地公路用地0.02450.00000.00000.00000.00000.12360.14810.03%農村道路6.89384.55490.00000.00000.00660.000011.45532.60%小計6.91834.55490.00000.00000.00660.123611.60342.63%其他土地田坎10.34573.25860.88410.00000.00000.000014.48843.28%裸土地0.72110.11400.00000.00000.00000.00000.83510.19%裸巖石礫地0.10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800.02%設施農用地0.00000.00000.10200.00000.00000.00000.10200.02%小計11.17483.37260.98610.00000.00000.000015.53353.52%允許建設區3.86504.48081.25680.00000.00000.14279.74532.21%合計258.5130169.841512.37860.10080.05550.5206441.4100100.00%2、項目建設規模擬將坡度在25°以下的耕地、農村道路、坑塘水面、溝渠及其他土地納入全面整治范圍,項目區建設規模由兩部分組成:(1)土地整理規模為105.3048hm2,其中耕地面積為79.3228hm2,農村道路為11.4887hm2,田坎面積14.4884hm2,坑塘水面面積0.0113hm2,溝渠面積0.0336hm2;(2)土地開發整理面積為5.3983hm2,其中林地開發面積5.1687hm2,裸土地開發面積0.2296hm2。具體情況詳見表2.6.2-2。表2.6.2-2項目區建設規模統計表單位:hm2地類石興村香溪村紅巖村合計占總面積比例耕地旱地56.491518.17414.657279.322871.65%小計56.491518.17414.657279.322871.6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0.01130.00000.00000.01130.01%溝渠0.03360.00000.00000.03360.03%小計0.04490.00000.00000.04490.04%交通運輸用地農村道路6.89384.55490.000011.448710.34%小計6.89384.55490.000011.448710.34%其他土地田坎10.34573.25860.884114.488413.09%裸土地0.22960.00000.00000.22960.21%小計10.57533.25860.884114.718013.30%林地2.83812.30800.02265.16874.67%合計76.843628.29565.5639110.7031100.00%3、不同坡度地類面積項目區旱地凈面積為79.3228hm2,田坎面積為14.4884m2,旱地毛面積為93.8112hm2,項目區不同坡度地類面積見下表2.6.2-3。表2.6.2-3項目區不同坡度地類面積表單位:hm2坡度權屬名稱旱地合計占比凈面積田坎2°-6°紅巖村0.00000.00000.00000.00%石興村0.23860.01850.25700.27%香溪村0.03390.00260.03660.04%小計0.27250.02110.29360.31%6°-15°紅巖村0.00000.00000.00000.00%石興村0.81630.09780.91410.97%香溪村0.98840.11841.10681.18%小計1.80470.21622.02092.15%15°-25°紅巖村0.03820.00620.04440.05%石興村16.54932.809719.358920.64%香溪村4.59460.75115.34565.70%小計21.18203.567024.749026.38%1萬>25°,實地<25°紅巖村4.61900.87785.49685.86%石興村38.88747.419746.307149.36%香溪村12.55722.386514.943715.93%小計56.063610.684166.747771.15%合計79.322814.488493.8112100%2.6.3土地利用現狀1、耕地項目區耕地總面積為79.3228hm2,占建設規模的71.65%,全部為旱地,主要分布在2°~6°、6°~15°、15°~25°耕地區域。2°~6°、6°~15°、15°~25°的凈耕地系數分別為92.82%、89.30%、85.95%。項目區旱地經過長期耕作,大部分已成臺,面積約為48.0383hm2,整個項目區成臺旱地面積占建設規模中旱地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設備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 藥物市場調研方法試題及答案
- 藥物經濟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證書考試的特定試題及答案分析
- 針對2024年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的建議試題及答案
- 紡織品設計師考試準備方案試題及答案
- 質問廢物測試題及答案
- 如何評估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學習成果試題及答案
- 重要資料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中期末模擬試題及答案
- 燃氣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建設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