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學設計-一等獎_第1頁
《氓.》教學設計-一等獎_第2頁
《氓.》教學設計-一等獎_第3頁
《氓.》教學設計-一等獎_第4頁
《氓.》教學設計-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氓教學設計一等獎2017-10-11共1課時氓高中語文

人教2003課標版1教學目標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2、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并能熟練背誦。2學情分析1、理解詩歌含義2、同情女主人公不幸的愛情遭遇。3重點難點1介紹《詩經》相關文學知識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氓一導入語:愛情歷來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我們今天將跨越千年的長河來到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看看《詩經·氓》向我們描述了怎樣一個愛情故事?了解故事之前,咱們先整體了解一下《詩經》是怎樣一部作品。二介紹《詩經》相關知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三老師范讀,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注意某些字詞的讀音和意思。匪:fēi愆:qiān

將:qiāng

載:zài

于:xū

說:tuō徂:cú

湯:shāng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四整體感知,結合課文注釋疏通大意。(小組討論)提問:這首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愛情故事?明確:這首詩是一個被棄女子的自述,她敘述了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過程,對負心的丈夫充滿著怨恨,最后她從痛苦中醒悟過來,表示要堅決同他一刀兩斷!(板書)戀愛

婚變

決絕

(1、2)

(3、4、5)

(6)五研習一、二章。(一)朗讀第一、二章(學生翻譯教師在旁指導)提問:①第一章講述什么內容?(明確:男子求婚,女子許婚。)②推測兩人的性格?(明確:男子脾氣有些暴躁,“將子無怒”;女子率直、善良、溫柔。)③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討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于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沖破了“禮”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二)朗讀第二章(學生翻譯教師在旁指導)聯想: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微變化。(“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了解?明確:1.

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2.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3.

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三)朗讀第三章(學生翻譯教師在旁指導)(二)朗讀第二章(學生翻譯教師在旁指導)聯想: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微變化。(“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了解?明確:1.

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2.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3.

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三)朗讀第三章(學生翻譯教師在旁指導)提問:①本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明確: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②既然是勸誡女子不要癡情,為何又要說“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同樣提到了桑葉,有何特殊含義?明確:不多余。使用的是比興手法。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興手法可以激發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六課堂總結:咱們從前兩章可以看出來,女子對男子一片癡情,但為何到婚后卻勸誡其他女子不要癡情?她的婚后生活到底如何,使她有如此重大的改變?大家回去思考這樣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