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本組教材圍繞著“我國的世界遺產〞選取了三篇文章。在《長城》中,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調向我們描繪了長城的樣貌,介紹了長城的結構,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才智。《頤和園》的作者以自己的游覽順序為線索,帶我們領略了這個古代皇家園林的秀麗風貌。在《秦兵馬俑》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兵馬俑的形態描繪得栩栩如生,讀之讓人感慨。本組課文均配有精美的圖片,并對“世界遺產〞作了相應介紹,是引領學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教材中的“資料袋〞介紹了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語文園地〞中圍繞文物保護展開的口語交際,以寫導游詞為內容的習作,“寬帶網〞要求學生繼續搜集關于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資料……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組專題展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查(資料)等活動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盡可能多地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培養自覺保護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1.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2.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語言,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3.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及運用資料的能力。4.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欲望,培養自覺保護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重點】圖文結合,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難點】指導學生抓住總起句、重點句,利用詞語推敲等方法,讀懂句子、品味語言、領悟寫法,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長城》2課時《頤和園》2課時《秦兵馬俑》1課時語文園地五4課時總課時9課時17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鞏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二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鞏固〞,這是近看長城;第三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墻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1.掌握會寫和會認的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照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現出長城的雄偉氣勢,讀出自豪感。3.了解長城高大鞏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重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鞏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特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大語文〞教學觀提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長城》這一課,教師不僅自己搜集資料閱讀,還要組織學生搜集資料閱讀,這樣教學就會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本文屬于看圖學文,要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學文前要指導學生看圖,第一幅圖反映了長城的概貌,通過看圖,學生對長城的長度和雄偉壯觀會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圖的觀察點由遠處移到了長城上,學生通過看圖會觀察到長城的構造。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繼續指導學生看圖,使學生加深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詞語的理解,同時,借助看圖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臺〞等的位置、樣子及作用。在引導看圖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3.本課的重點在于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鞏固,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感悟課文重點內容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指點。4.本課對長城的描寫比擬具體,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時,要指導學生讀出輕重緩急,表現出長城的氣勢,朗讀第三自然段時要帶有贊嘆的情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要帶有自豪的語氣。【教師準備】重點詞句PPT課件,長城風光幻燈片,搜集有關長城的知識資料。【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讀通課文;搜集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臨摹一幅長城圖畫,用泥巴或沙土做一個長城的模型。2課時第課時1.學習本課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品讀長城遠景,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詞語的意思。3.了解長城的特點,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重點】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了解長城的特點。【難點】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鞏固。方法一1.單元感知,明確要求。師:同學們,從這節課開始,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本單元的內容,先請大家把書翻開到82頁,默讀“單元提示〞,看看本單元的學習有哪些要求。PPT出示“單元導讀〞,明確單元要求。(1)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2)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3)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設計意圖]從單元的角度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明確課與課之間的聯系并從整體上把握學習要求。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中國的“世界遺產〞的第一扇窗戶,進入“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站——長城。(板書課題)3.聯系實際,喚起共鳴。師:同學們去過長城嗎?用一個詞概括長城的特點。(學生答復:壯麗、雄偉……)4.播放畫面,激發興趣。師:下面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長城風光。(老師播放長城風光幻燈片,學生欣賞。)師: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答復。)想不想馬上學習這篇文章?[設計意圖]“入境始于親〞,新課伊始,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長城風光圖片的欣賞,從多種渠道喚起學生已有的感知,對長城形成整體印象。方法二交流資料,導入課題。1.引入長城。師:在我國有一項防御工程被稱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工程。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齊答:長城。)2.組織學生展示和介紹課前搜集到的關于長城的資料。(學生展示和交流資料,去過長城的學生可以談談游長城的經歷和長城給自己留下的印象。)3.師導入課文:怎樣把這些資料組成一篇文章呢?我們先來學習一篇范文吧!(師板書課題,學生作好學習準備。)[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交流資料,對長城形成一定的認識,在此根底上研讀課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三談話導入,激發興趣。1.談話: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說:在太空中,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為哪一項中國的長城,一項為哪一項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長城。(板書課題:長城。)2.介紹長城: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了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兵器還不興旺的情況下,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構建的軍事建筑。3.激趣總結: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答復: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設計意圖]通過富有激情的談話導入課題,激發學生對長城和課文的興趣。一、結合預習、學習字詞1.師:想要讀懂一篇文章必須先掃除生字障礙,大家都預習了吧?老師要請同學讀下面的詞語,看誰預習得最認真?PPT出示: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氣魄雄偉嘉峪關城磚間隔屯兵堡壘打仗扶著智慧凝結肩膀血汗2.強調多音字,練讀詞語。(1)這里有個多音字,注意到了嗎?(血汗xuè)(2)同桌互讀,檢查字音。(3)齊讀,穩固字音。3.指導寫字。(1)交流會寫的字。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比擬多。看看你已經會寫了哪些字!(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由匯報)(2)你覺得哪些字在寫法上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生交流后師強調:“隔〞字右下角里面是一橫;“壘〞字上面是三個“厶〞,下面“土〞最后一橫要長些。)(3)寫生字。請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每字寫一個,集體訂正。[設計意圖]人教版的教材在生字的識寫安排上采取“多認少寫〞的原那么,本課要求會寫的字雖然比擬多,但有些在認字過程中學生已經會寫了,因此寫字時結合學生已有識字經驗,先排除已會寫的字,再重點指導難寫的字,既節約時間,又落實寫字目標。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1.指名讀課文。師:掃除了生字障礙,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準確,誰愿意讀給大家聽?(4名同學分段讀)我們邊聽他們讀課文邊想一想,課文介紹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長、高大鞏固。)2.匯報資料、了解長城。老師知道大家課前都搜集了資料,你還了解長城的哪些特點?(學生答復后,教師歸納如下:)(1)長城歷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后來秦始皇把各段長城連為一體。(2)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一萬三千多里。(3)長城最初的作用是防御敵人入侵……[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此處通過學生搜集、交流有關長城的資料,增加對長城的了解,為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鋪設通途。同時概括長城特點也是“長文短教抓主線〞的表達。三、圖文結合、理清層次1.觀察插圖。師:了解了這么多,同學們是不是著急學這篇課文了呢?請大家翻開課本,先看看課文里的這兩幅插圖。你能看出上面這幅圖和下面這一大幅圖分別是從哪個角度看到的長城嗎?(上面近景,下面遠景)(板書:遠看、近看)2.圖文印證。師:課文哪些段落寫“遠看長城〞,哪些段落又是寫“近看長城〞呢?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第二自然段,近看長城)3.理清層次。師:請大家瀏覽第三、四自然段,看看這兩段講述的內容在插圖上能不能找到。(第三自然段,聯想;第四自然段,贊美)(板書:聯想、贊美)[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而本課又是一篇看圖學文,“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圖文印證,更容易使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領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四、自讀自悟、感知全文師:你對哪段文字最感興趣就把它多讀幾遍,爭取讀熟。(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讀文。)[設計意圖]“三分備課,七分備人〞,四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還不夠完善,而且學生間又存在個體差異,經過以上環節的學習,局部學生還不能讀通課文,所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讀文,借以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五、品讀遠景、激發情感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我最喜歡第一自然段,也就是“遠看長城〞局部,誰也喜歡這一段?請你替老師讀一讀!請大家猜猜,我們為什么喜歡這一段?2.學生匯報內容,重點把握如下幾點:(1)因為這段寫出了長城很長,像一條巨龍……(2)結合插圖體會“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3)體會“一萬三千多里〞,相當于繞400米的操場16250圈,有個青年人徒步走完長城用了508天。3.師范讀第一自然段。突出“蜿蜒盤旋〞“崇山峻嶺〞“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4.師:下面請大家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師:這么長的長城,我們怎樣通過朗讀讀出它宏偉的氣勢呢?(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評價時提示“通過朗讀讀出長城的氣勢〞。[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借助插圖理解〞和“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滲透“多種渠道學語文〞的大語文觀。同時通過教師的范讀滲透朗讀的方法。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通過朗讀課文,了解了長城具有“長〞和“高大鞏固〞的特點,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勢。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和其中所包含的智慧,感受長城的偉大。1.抄寫本課生字詞。2.預習第二、三、四自然段。第課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2.想象課文描述的情境,培養聽、說、讀、寫、查等語文能力。3.感受長城的高大鞏固和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進一步激發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重點】感受長城的高大鞏固和雄偉氣勢,想象課文描述的情境。【難點】體會古人修筑長城的艱辛和其中所包含的智慧,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板書課題)長城,你還記得從遠處看,長城有什么特點嗎?(根據學生答復板書:長龍、蜿蜒盤旋、崇山峻嶺。)[設計意圖]新舊知識遷移,喚起學生已有感知,保證所學知識的連貫性。師:其實,這道在崇山峻嶺間盤旋的長城不僅是古代抵御外敵入侵的軍事堡壘,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與驕傲。很多國際友人登抵長城都這樣贊嘆:(課件出示下面的語句,生自由讀。)●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美國前總統里根[設計意圖]于漪老師說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開課之際,借國際友人的贊譽之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一、探究奇跡、感悟課文1.讀結尾段、揭示奇跡。師:面對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偉大建筑,課文結尾也這樣贊嘆道(課件出示下面的一句話,生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2.默讀課文、感受奇跡。師:課文哪里寫出了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呢?請大家默讀課文,你覺得長城偉大在哪里,哪里可以稱得上奇跡,就在書上標一標。(學生讀書做標注。)3.匯報交流、整體感知。生自由匯報:長、高大鞏固、建造智慧等(板書:高大鞏固。)[設計意圖]采用“變序教學法〞,以“探究奇跡〞這一主旋律展開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充分表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一教學理念。二、引導品讀“高大鞏固〞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象畫面。師:同學們真會發現,能從文字中獲取這么多有用的信息。但你知道嗎?會讀書的人能透過文字讀出畫面,大家想不想試一試?下面就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從文字中看到一道高大鞏固的長城,自由讀讀吧!(師板畫)2.圖文結合,標出長城各局部名稱。師:這是老師眼里看到的長城,和你看到的一樣嗎?相信同學們透過文字看到的長城會像課本插圖中的那樣高大鞏固。那就拿起你的筆,結合第二自然段文字,在插圖上把長城各局部的名稱標出來。老師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來標,誰愿意?(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標,其他學生在書上標。)[設計意圖]“閱讀是不斷調用積累,豐富體驗的過程。〞此處通過標圖,使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內化為圖例,再通過圖示表達自己的理解,從而豐富閱讀體驗。3.抓重點詞品讀課文。(1)城墻“自我介紹〞師: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這道長城就走到我們面前了。這可不是普通的長城,老師畫的長城會說話,你聽,它在向我們做自我介紹呢!先聽聽城墻怎么介紹自己(示意舉手),城墻在哪里?(示意生讀文)誰聽出了這道城墻有什么特點?(寬、五六匹馬并行)(六個同學拉手體會城墻寬。)(2)再讀,體會語氣師:你能像剛剛那位同學一樣,替城墻自我介紹一下嗎?(生讀)好似不夠寬吶!誰再來讀一讀?(指名學生讀)這城墻真夠寬的了!(3)“垛子〞自我介紹師:噓,再聽聽,垛子也急著介紹自己了。(請生讀“城墻外沿有……〞)師:在你眼里,“兩米多高〞有多高?(4)“城臺〞自我介紹師:長城還向我們介紹什么了?(城臺)(5)“方磚〞自我介紹師:你聽到方磚的聲音了嗎?(提示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到“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你們知道兩三千斤重到底有多重嗎?(相當于全班同學總重量。)[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實際體會列數字的寫法,讓學生感覺自然、真實,于無形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4.小結寫法,范讀課文。師:你看,這一連串的數字還真了不起,讓我們更清楚地感受到長城的(指板書)——高大鞏固。而且歷經了兩千多年,仍然這樣鞏固(板書:高大鞏固歷千年),算不算奇跡?不僅如此,這些數字還真把這道高大鞏固的長城帶到我們面前了,你看——(第二自然段視頻播放)[設計意圖]通過范讀,發揮文本的典范性,使直觀的視覺沖擊轉化為學生的情感,為下一環節品讀課文做鋪墊。5.創設情境、品讀文字。(1)現在,如果你是北京電視臺的播音員,面對全國觀眾,給這高大鞏固、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配上這段解說詞(課件出示圖文),你會怎樣讀?(小組分工練讀后再請一個小組匯報讀。)(2)現在,如果你是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面對全世界的觀眾,介紹萬里長城,你又會怎樣讀?(再請一個小組匯報讀。)[設計意圖]“朗讀是最根本的閱讀實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使學生情感的脈搏與歷史文化的脈搏形成強烈的共振,激發民族自豪感。三、引導品讀“建造智慧〞過渡:萬里長城萬里長,多少奇跡美名揚?你們還從哪里感受到了長城是偉大的奇跡?(引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匯報。勞動人民的智慧,修長城的方法等。2.感悟動詞。師:同學們注意到“站、踏、扶〞這些動詞了嗎?讀一讀(提示邊讀邊做動作),看看給你什么感覺?(真實、身臨其境)PPT出示: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3.想象畫面。師:透過這段文字,你又看到了什么畫面?先輕聲把這一段讀一讀。自由匯報:(勞動人民修長城的場面)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那人們是怎樣運送條石的呢?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一聽。4.閱讀拓展。師:老師這里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畫面,想不想看看?不過這些畫面都藏在老師發給你們的閱讀材料里,快讀讀吧!(同桌材料不同,閱讀材料見本課“教學參考資料〞)[設計意圖]特級教師王崧舟說:“拓展閱讀是基于文本、為了文本的,拓的是文本深藏著的意蘊,展的是文本包裹著的內涵。〞此處的拓展,旨在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長城,感受中國的“世界遺產〞,從而讓學生初步掌握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切身體驗。而安排兩份不同的材料,那么是考慮時間和知識面。5.讀寫結合。師:發給你們的材料讀過一遍了嗎?看到這飽含血汗和智慧的一幅幅畫卷,再站到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上,你又會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呢?或者從你自己搜集的資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請任選一種你喜歡的方式把你的感受記錄下來,就寫在你制作的“長城名片〞的后面,開始吧!(課件出示下面的提示語)(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厚重的方磚,靠著沾滿勞動人民血汗的城墻,我仿佛看到了。

(2)站在長城上,著堅硬的條石,著曾經噴射子彈和怒火的射口,我不禁想到了。

(3)站在長城上,。

[設計意圖]此環節融聽、說、讀、寫、查多種語文能力的培養于一體,目的是讓學生真實品味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與智慧,從而進一步感悟文中“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句話所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6.品讀聯想、體會情感。(1)想到這兒,再看看眼前這古老、厚重的長城,誰能不感慨——(示意生接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2)多少心血,多少智慧,多少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才凝結成了——(生接讀)“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1.總結全文、提煉板書。如今,長城上的硝煙已經散去,歷經了歲月的風風雨雨的長城依然如巨龍一樣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的高大鞏固,它的威武雄渾,都凝聚成這千秋偉業代代相傳(板書:凝成偉業代代傳)。它的一墻一臺,它的一磚一石,都化作我們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2.激情導讀、升華情感。面對長城,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會驕傲地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名讀)面對長城,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自豪地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名讀)面對長城,每一個瞻仰它的人都會由衷地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齊讀)[設計意圖]引導體會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讀書。而多種情境的朗讀能使學生將精彩的語段熟記于心,變成自己的文化積淀。作業11.完成教材第84頁課后作業第2、3題。2.預習《頤和園》,搜集頤和園的相關資料。作業2一、讀句子,寫漢字。1.雄偉的萬里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2.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和,凝結成這雄偉的長城。二、用“崇〞字組詞并填空。1.火車在之間吼叫前行,窗外的景物一閃而過。

2.我們應該科學,反對迷信。

3.我們的李老師,有淵博的知識、的品德。

三、用“自然〞的不同意思造句。1.自然界:2.不局促;不呆板:3.表示理所當然:四、快樂閱讀。我愛花城我剛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記得春季時節,那昂立枝頭的木棉花色彩鮮艷,蓬勃向上,給人以堅決、凝重、樸實的感覺。當熱風吹走帶有幾分寒意的春季時,花城已成為白蘭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蘭花盛開的樹下,陶醉在白蘭花濃郁的清香里。繼白蘭花之后,最美的要數鳳凰花了。它的花似紅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開滿了枝頭,看上去一片火紅,像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秋風颯颯,群花中的佼佼者,當然要數菊花了。當我走進菊花園中,不禁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還有黑里透黃的……色彩各異,五顏六色。菊花的姿態更美,有的倒掛枝頭,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態啊!一陣北風吹過,百花凋零。路邊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實不然,在每家的窗臺上,不正有一盆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嗎?它那碧綠的葉子襯托著白黃色的小花,散發出芬芳,越發惹人喜愛。啊!我愛花城,我愛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愛把花城點綴得如此絢麗的人們!1.本文是按的順序來寫的。

2.本文的中心句是3.把“在每家的窗臺上,不正有一盆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嗎?〞改為陳述句。4.第三自然段作者分別寫了菊花的什么?【參考答案】一、1.氣魄盤旋2.智慧二、1.崇山峻嶺2.崇尚3.崇敬崇高三、1.大自然有無窮無盡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探索。2.他說了謊話后,表情會很不自然。3.這道題班長自然會做,不用考驗他。四、1.時間2.我愛花城,我愛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愛把花城點綴得如此絢麗的人們!3.在每家的窗臺上,都有一盆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4.顏色和形態。高大鞏固歷千年,本教案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鞏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描寫方法。在上課時,借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的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鞏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要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到達了預期的目的。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要求學生答復出兩幅長城圖分別是從哪個角度看到的,學生答復起來有困難,最后還是由老師直接說出來的。現在看來,這是由于剛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觀察角度的接觸很少,缺少實際體驗。《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如果再次執教,可以安排課前活動滲透觀察點,為后面圖文結合學習課文做鋪墊。(以下為課前活動環節的教學設計)1.師:一進教室,我遠遠地看到后面黑板上貼了同學們的許多作品,像個百花園。誰聽出了老師是從哪里看到的黑板?(生答:遠處)走近一看,一幅幅作品不但設計巧妙,而且書寫也很漂亮,這又是從哪里觀察到的?(生答:近處)遠和近都是我們觀察的角度,也稱觀察點。那你知道還有哪些觀察點嗎?(生答:高、低、上、下……)2.師:蘇軾曾有一首詩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上下各不同。〞是啊,不同的觀察角度,看到的風景也就不同。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你看到的世界會更精彩!2.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答案大家找〕因為長城不僅蜿蜒曲折、高大鞏固、氣魄雄偉,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筑,而且當年修筑長城時,是在科技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完成了這樣浩大的工程。所以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用得更好,我們來體會體會。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答案大家找〕(1)“站、踏、扶〞這三個動詞說明作者身臨其境,游覽長城;“自然地〞是說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涌起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2)“多少〞表示無數,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才〞表示長城的建成非常不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4.我想再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名師來指導〕關于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有很多,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聽老人講關于長城的故事以及查閱報紙、雜志等方式進行搜集。1.關于修建長城的故事冰道運石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后,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突然一個工匠看著結凍的地面想出了主意: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后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時間。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累死的噩(è)耗。她在長城下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長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的尸骸(hái)。2.課文解讀見《小學教材完全解讀》“一起學課文〞欄目。18頤和園《頤和園》是一篇寫景游記。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照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本課的訓練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表達順序,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文重點段落是第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擬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了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1.掌握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局部和摘抄最感興趣的詞句。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難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頤和園的有關資料。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說一說課文都描寫了哪些景點。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3.細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寫作順序。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勾畫、探究,再組織討論交流。4.品讀課文,品味語言美。找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重點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同。5.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采用指名讀、比賽讀、范讀、評價讀、想象畫面讀、對照圖畫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在反復朗讀的根底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局部背誦、摘抄。【教師準備】一張頤和園的地圖和頤和園著名景觀的幻燈片。【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結合課文查找有關圖片、音像和文字資料。2課時第課時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古代文化遺產的興趣。【重點】學習本課生字,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表達的順序。【難點】了解表達的順序。方法一激情介紹,導入新課。1.PPT出示頤和園的局部風景圖。師:同學們,這些圖片美不美?這就是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板書“頤〞字,強調“頤〞的筆順。)2.師:在《長城》一課中,我們領略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雄偉壯觀,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氣勢令我們震撼。同樣,在中國還有一種建筑藝術也令世人矚目。它集建筑藝術精華于一身,精雕細琢、雍容華貴,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皇家園林——《頤和園》(板書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次“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二站——頤和園,去領略頤和園里美麗的景觀吧![設計意圖]頤和園美麗圖片的刺激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增。方法二交流資料,導入新課。1.PPT出示頤和園全景圖。師: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你們知道是哪里嗎?(學生答復后,教師板書課題。)2.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師:關于頤和園,通過查閱資料,你們有了哪些了解?(學生講述)3.導入新課。師:在人們的心目中,頤和園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今天我們就走進語言文字中的“頤和園〞,領略皇家園林的美麗,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設計意圖]學生提供課外搜集的補充材料搭建自主閱讀的腳手架,激發閱讀的興趣。方法三預習引路,導入新課。1.精彩一分鐘:小組同學相互展示瀏覽搜集的相關資料及圖片。2.教師談話導入并檢查預習情況:課下同學們都通過資料了解了“頤和園〞這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要想飽覽名勝,就要先認識它的名字(板書:頤和園,邊寫邊說“頤〞字的寫法)。不知大家在預習中是不是也像老師這樣仔細觀察,老師想先檢測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分發測試卷)。《頤和園》課前檢測:(1)會讀寫本課字詞。(2)小組自我對照、檢查,請書寫正確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生字和理解詞語的。(3)教師表揚表現好的同學。[設計意圖]這樣由預習導入新課,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又激起了學生了解頤和園、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一、傾聽朗讀,了解游覽之景點1.了解游覽地點。(播放結合相關畫面的配樂朗讀)師:“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二站——頤和園,已經游覽完了,誰來告訴大家,導游帶你們游覽了哪幾處景點?(學生邊說師邊歸納板貼圖片: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2.知道表達順序。(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用“〞畫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2)“開火車〞讀畫出的每一句話,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并找出關鍵詞,理清表達順序。(板書:按游覽順序表達。)3.啟發思考:本文開篇說“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接著就逐個地講述園中景觀,最后又說“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這是一種什么布局方式?(和學生一起歸納出本文的布局特點:總—分—總。)[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語句來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使文章的學習有條理,讓學生對園內景點所處的位置有了大致了解,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有了初步體會。二、自讀課文,初感頤和園的“大〞“美〞1.感受頤和園總的特點。師: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腳步,輕輕走進頤和園的畫面,細細感受語言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感受。一起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用一定的語氣讀出句子的意思。(板書:美、大)2.請大家自讀課文,畫出說明“大〞“美〞的內容,同桌相互交流。(學生朗讀、交流)三、細細品讀,欣賞長廊的“長、美〞師:我們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2)長廊的形狀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像一條長城臥在萬壽山腳下。(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4)長廊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1.小結: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造者的高超技藝。2.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補充資料配樂朗讀,激發自豪之情。)長廊北依萬壽山,面向昆明湖,全長700多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在1992年被認為是世界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橫檻和枋梁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一萬四千多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蟲魚、人物典故,都來自于中國古典名著。[設計意圖]資料的補充不只是為了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為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效勞。師:誰愿意帶著大家去游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指名學生朗讀。)指導朗讀,掌握好“掩映、黃的、綠的、朱紅〞這幾個詞的語速和語調,把綠樹與宮殿互相遮掩、相互襯托的顏色美、形態美讀出來。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師小結:要把頤和園的美讀出來,我們的方法是朗讀時,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注意說明“大而美〞的詞語。用這種方法,我們一起去“游覽〞美麗壯觀的“佛香閣〞。四、師生共讀,領略“佛香閣〞之壯觀師:請同學們和老師共讀第三自然段。(師生共讀)師:佛香閣高41米,并且它又是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的,這時作者站在山下向上看,佛香閣就顯得更高了。排云殿位于萬壽山中部,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拜賀的地方,可以想象得出那宏大的氣勢。師:作者是怎樣寫佛香閣的呢?誰來匯報?你們可以結合搜集到的資料,或者你的親身感受來具體講講。1.抬頭一看——那就是佛香閣。(佛香閣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很耀眼。)(聳立——高高地建立在山上,說明了佛香閣很高。佛香閣高41米,八角三層四重房檐,很是壯觀。)師:對,這就是佛香閣最突出的特點。(隨機板書:聳立)它還有什么特點呢?(八角寶塔形寫出了佛香閣的形狀。指圖解釋。)(琉璃瓦的外表很光滑,呈黃色,是古代皇帝專用的。)2.下面的一排排——就是排云殿。隨機觀察插圖。(從一排排可以知道排云殿面積很大,占地很廣。)隨機板書:金碧輝煌[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成為聽從調遣的運用材料,以提高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3.指導朗讀:由于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顯示出金碧輝煌,很有皇帝的尊貴。讓我們一起共讀。(師生共讀)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頤和園,在初讀課文以后,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是: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排云殿→昆明湖和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我們首先領略了長廊的“長〞和“美〞,下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游覽頤和園。1.自主學習生字新詞。2.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第課時1.有感情地朗讀,想象畫面,感受美景,感受語言的準確、生動。2.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抓特點寫景物的方法。3.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重點】品味重點句子,感受頤和園的美;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積累優美詞句。【難點】分析本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寫作實踐。感情朗讀,復習前文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頤和園,在初讀課文以后,制作了頤和園的導游示意圖,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是——(學生根據板書答復:先寫長廊,然后寫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排云殿,接著寫昆明湖和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師:我們還領略了長廊的長而美——(學生接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當我們走完長廊后,就來到萬壽山下,抬頭一看,好雄偉啊,這是什么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設計意圖]導入局部先和學生復習上節所學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并且以一組圖片引入要學的第三自然段的內容中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對話文本,細品語言師:讓我們繼續登上萬壽山。1.靜心細讀課文,把你認為寫得美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2.學生匯報。(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有黃色的、綠色的屋頂,朱紅的宮墻,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很美。)(蔥郁——說明了樹木很茂盛,很綠。)PPT出示插圖。(2)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老師板書:靜、綠)(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明昆明湖很平靜,湖水很綠、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行駛過也不留痕跡。)師:老師已經被這樣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帶著陶醉的感覺讀一讀。師:為什么課文寫游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滑〞而不用“劃〞?是不是用錯了?大家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學生自讀,體會。)學生可能答復:(1)“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我認為句子中的“滑〞字用錯了,游船、畫舫在水中行走應用“劃船〞的“劃〞字。(2)我覺得書上的“滑〞字沒有錯。游船、畫舫是人們用來欣賞湖面上的景物的。因為湖面上和萬壽山、十七孔橋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畫舫行駛得很慢,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水上行駛,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動似的。只有這樣,游人才能盡情地欣賞。因此,這里的“滑〞字展現了昆明湖“美〞的特點。(3)我覺得,這里用“劃船〞的“劃〞也可以,但用“滑〞字就使昆明湖顯得更靜、更美了,讓人回味無窮。師:是的,這個“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大家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感悟出了它的妙處,把書讀活了!讓我們欣賞書中的插圖,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吧!(學生讀。)師:(過渡)聽到同學們對語言的品味,我似乎已經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之中了。在頤和園中還有哪些美景令你們陶醉呢?繼續匯報。(1)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數不清的垂柳。(楊柳隨風飄舞很好看。數不清——說明了樹木很多。)指小組讀。(2)湖中心……宮殿的一角。(島上樹木很多,樹木很茂盛。“蔥綠〞說明樹木很多,顯得很綠。)個別讀。(3)這座石橋……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師:(隨機出示PPT)你們看看,這就是石獅子的各種姿態,這些石獅子各具形態,多美,多有趣呀!(板書:有趣)你還能夠想象出這些石獅子有什么姿態嗎?(指名說)PPT出示: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設計意圖]拓展延伸圖文并茂的材料,是為了讓學生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組合材料的方法,訓練語言表達和文字整合能力。3.小結補充: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風景畫。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我們利用搜集來的資料盡量組織好自己認為動人的語言,補充在課文的最后一段前面。(美景有: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師: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生:(齊接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時機去細細游賞〞。[設計意圖]有效利用課外文本資料,幫助學生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獲得語言的開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二、真情噴涌,表達情感師:作者的文章寫完了,同學們表現自己的時候到了,現在讓我們用自己的聲音,把對頤和園的美的體會、感悟和體驗盡情地表達出來。1.選擇學習。(1)做美讀家:有感情地朗讀全文。(2)做小導游:帶著大家欣賞美麗的景色并作介紹。可選一處景點,可以一人或合作展示。2.分享收獲。(1)美讀家展示。師:老師為你配上音樂,其余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感受。師: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如此美的景色,你想把它留在記憶中嗎?咱們試著背一背你喜歡的內容。(注意提升式點撥和激發學生競爭式展示。)(2)小導游展示。師:各位游客帶上攝像機或者照相機跟隨導游到萬壽山和昆明湖游覽,聽小導游介紹。聽完介紹,游客們會選擇在哪兒留影呢?師小結:今天我們同作者一同游覽了頤和園的長廊,體會到了長廊的美、長;游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欣賞了佛香閣的雄偉壯麗、排云殿的金碧輝煌;登上萬壽山,看到了一碧萬頃的昆明湖;移步下山,更領略到了十七孔橋的宏偉氣勢。3.融情贊美,升華感悟。師:在即將離開頤和園的時候,還真有些舍不得呢!讓我們再一次領略頤和園的美麗吧。(播放頤和園風光片)頤和園占地300多公頃,景點繁多,除了那金碧高聳的佛香閣、水天空闊的昆明湖、技藝精美的長廊彩繪,更有那宛假設飛虹、跨向綠水之中的十七孔橋,一線西堤,縱貫南北;后山后湖,松濤陣陣;買賣宮市,酒旗臨風……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頤和園真是太美了。作為中國人,我感到驕傲、自豪……)師:課文寫得真美,你想不想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嘗試著寫一篇像《頤和園》這樣的美文?下面我們回憶一下本文的寫作方法。(師生一起總結本文的寫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如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運用過渡句交代清楚游覽順序;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師:同學們,讓我們課后利用節假日走出教室,去公園、去名山大川、去田野村莊、去名勝古跡,學習課文的寫法,寫自己的一次游覽活動。[設計意圖]游記類文章常用的寫作手法在本文中表現十分突出,因而對本文寫作特點的總結十分有意義。讓學生練習寫作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這些方法。作業11.完成教材第90頁課后作業第1、2、3題。2.課下完成教材第90頁小練筆:我要學習《頤和園》的寫法,記一次游覽活動。作業2一、拼拼寫寫我能行。二、填空我最棒。()的宮殿()的樹叢()的屋頂()的垂柳()的宮墻()的獅子三、句子模仿秀。1.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2.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四、閱讀直通車。圓明園是明代遺留下來的故園,經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擴建,乾隆皇帝又在圓明園之東建長春園,東北建萬春園,以后,嘉慶、道光、咸豐都繼續興建、修葺,歷時150年,耗銀數以億萬計,逐漸形成了當時與紫禁城齊名的皇家園林。就是這樣一座集我國造園藝術和建筑藝術之大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園林杰作,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瘋狂搶掠、火燒。園中珍貴文物被洗劫一空,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一代名園化為廢墟。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再遭劫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十分重視對圓明園遺址的搶救和保護工作,實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圓明園遺址公園籌建委員會。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成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給短文加一個適宜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2.圓明園是怎樣化為廢墟的?3.我國是怎樣重視圓明園遺址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的?【參考答案】一、長廊雕刻獅子姿態二、金碧輝煌蔥郁琉璃瓦數不清朱紅姿態不一三、1.園子里種滿了菜,這一邊是紅辣椒,那一邊是紫茄子。2.月亮圓得像玉盤,亮得像明燈。四、1.圓明園2.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瘋狂搶掠、火燒。園中珍貴文物被洗劫一空,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一代名園化為廢墟。3.實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圓明園遺址公園籌建委員會。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成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昆明湖(十七孔橋)長、美課文所描寫的場景與學生的生活極為遙遠,學生不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振,所以在教學的許多環節采用了或學生或教師延伸的一局部背景材料。這樣的延伸材料的補充不是常識課性質的知識堆壘,目的在于:一能使學生在拓展視野的根底上“得意〞而不“妄言〞——目的不僅在其負載、傳達的內容(意),更在語文本身——言語表達的形式(言),有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二是與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致。這樣的延伸瞄準了銜接的“靶〞,留住了語文的“根〞,有效地促使學生言語和情感同構共生。本教案在這方面作了成功的嘗試。引導學生對昆明湖靜和美的感悟提升可以再高一個層次。在這一個環節,教案只是將學生的品讀感悟預設到感受到靜和美就戛然而止了。在對昆明湖靜和美的感悟這一環節,可以引導學生恰當地想象:“如果此時,你正坐著一葉小舟暢游在這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上,欣賞著兩岸如畫的風景,心情怎樣?帶著你的感受,咱們再讀——〞如果將這種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學生品讀起來一定會更有味道一些。2.我們來討論一下: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答案大家找〕(從下面畫“〞的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覽順序)“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

3.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一樣。我要找出描寫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體會體會。〔答案大家找〕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用表示顏色的詞和具體數字說明長廊的“長〞與“美〞的特點。佛香閣:“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用倒裝句的形式,先具體描寫所寫景物的特點,后點明所描寫的對象是佛香閣。昆明湖:“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和動靜結合的寫法來描寫昆明湖“靜〞與“綠〞的特點。4.我要學習《頤和園》的寫法,記一次游覽活動。〔名師來指導〕完成此題,首先要回憶《頤和園》的寫法,即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然后選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覽活動,回想當時的游覽順序,并用恰當的動詞過渡、連接,分析在每個觀察點所看到的景物特點。最后,選擇準確的詞語,運用恰當的修辭方法及寫法進行寫作。1.頤和園主要景點簡介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水面,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蕩漾,煙波浩渺,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湖中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筑。佛香閣:建筑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筑;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原閣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后,1891年(清朝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長廊:長廊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萬余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排云殿: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云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云山,但見金銀臺〞,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云殿與牌樓、排云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云殿這組建筑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筑群。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只。2.與課文生字有關的成語柱:偷梁換柱中流砥柱雕:雕梁畫棟一箭雙雕態:惺惺作態老態龍鐘堤:堤潰蟻孔獅:河東獅吼3.課文解讀見《小學教材完全解讀》“一起學課文〞欄目。19*秦兵馬俑《秦兵馬俑》是一篇略讀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翔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性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圖,一幅是一號坑的遠景圖,一幅是鎧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圖片,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激起學生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1.掌握本課生字;積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模宏大、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神態自假設、躍躍欲試、假設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特點,想象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3.理解文中過渡句的作用。4.感受我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1.課前師生分頭搜集、準備有關秦兵馬俑的圖文音像資料。2.不要把課堂時間大量花費在詞語理解、課外資料交流或其他的枝節性問題上,要著重引導學生交流重點問題,如:交流對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個性鮮明〞的體會,暢談閱讀感受。3.課堂上要安排時間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有幾個字筆畫較多,如“瞰、率、靡、魁〞,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比照形近字的方法認記。另外,有幾個多音字要提醒學生讀準:勻稱(chèn)、身著(zhuó)短甲、撒(sā)開四蹄。4.感悟“規模宏大〞,可以從畫面直觀感受,也可以聯系課文中的數據,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擬,如與學校的運動場進行比擬;感悟“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可以把朗讀課文和想象動作神態結合起來。5.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電腦、網絡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傳統的教學模式壓抑著他們個性的張揚,控制著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期待的是開放性的課堂,充分發揮自我、大膽猜測、富于挑戰的課堂。所以對于本課教學,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效果會更好。【教師準備】搜集秦兵馬俑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學生準備】課前朗讀課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詞語查一查字典,搜集與秦兵馬俑相關的課外資料。1課時方法一1.PPT出示西安“秦兵馬俑〞的圖片,教師提問: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學生自由答復。)2.教師追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有的說自己隨爸爸媽媽去過西安,參觀過兵馬俑;有的說自己是通過預習課文知道的;還有的說是上網了解到的……)教師板書課題:秦兵馬俑。3.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秦兵馬俑的有關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進行介紹。)[設計意圖]充分調用學生的生活積累,給他們表達傾吐的平臺,就把遠在2000多年之前的西安秦兵馬俑拉到了近前,這無疑為課文的學習開了一個好局。方法二談話導入1.引入兵馬俑師:秦始皇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舉世聞名的長城,還創造了另外一項奇跡,那便是兵馬俑。你們知道兵馬俑是什么東西嗎?(學生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說出自己對兵馬俑的理解,教師板書課題。)2.師指課題講解:“俑〞是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指的是秦代,“秦兵馬俑〞就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馬的偶像。(學生了解秦兵馬俑的含義。)[設計意圖]學生對“俑〞字可能很陌生,因此解釋課題的環節不可無視。一、引導探究小結過渡: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1974年春天,陜西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秘密。于是,時隔兩千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杰作終于重見天日。秦兵馬俑是什么樣的呢?有什么特點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紹兵馬俑的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就能明白。1.PPT出示下面的自學要求,學生自學。(1)初讀課文標出小節,畫出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義,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2)再讀課文①圈出表示外貌、神態、動作的詞。②與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為什么。③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書上的描寫做一個動作,讓其他同學猜猜演的是什么俑。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小組學習。3.交流反應。(1)檢查提問: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兵馬俑的?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自由匯報。)(課文著重介紹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方面的內容。這兩局部是通過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即“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理解詞語:可以聯系上下文,讀中理解,也可給它換個近義詞來理解其意思,還可以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最常用的方法還是借助工具書。例如:①魁梧(強壯高大。文章指的是將軍俑身材魁梧,給人一種冷峻威嚴的感覺。)②舉世無雙(人世間沒有第二個。形容極其罕見。)③所向披靡(所向,指風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力量所到達之處,敵人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消除。)④昂首挺胸(仰著頭,挺著胸。形容堅決英勇的樣子。)⑤假設有所思(假設,好似。好似在思考著什么似的。)⑥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其他學生畫出描寫外貌、神態、動作的詞句。(4)交流匯報:①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鹖冠,身披鎧甲,昂首挺胸,神態自假設,久經沙場,肩負重任,沉毅多謀;②武士俑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蹬戰靴,目光炯炯,威武凝重。剛烈豪爽;③騎兵俑上身著短甲,左手持弓箭,勇猛善戰,堅毅頑強;④馬俑形體健壯,肌肉飽滿,躍躍欲試,神氣活現,斗志昂揚……(5)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獨具匠心地選擇了恰當的觀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能從中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6)師:作者運用什么方法(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7)師: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看誰能把文章中的“兵馬俑〞讀得栩栩如生。[設計意圖]本環節以目標定向、學生自學為主,從初讀、再讀兩個層面對兵馬俑的外貌、神態、動作進行研讀,特別突出了作者“怎么寫〞的探究,從默讀、指名分節朗讀到有感情地讀,加大了讀的力度,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方式。因為本課結構整齊,人物描寫比擬集中,所以,以讀代講、以悟代教是完全可能的。二、精讀理解1.師: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是從“〞以及“〞這兩個方面介紹兵馬俑的。(學生隨著老師的提問答復,教師板書:①規模宏大;②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小結提問:這兩局部是通過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即“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哪些語句說明了兵馬俑確實“規模宏大〞呢?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說明兵馬俑確實“規模宏大〞的句子。圈畫出有關數據讀一讀,體會它面積之大、數量之多。(先指名讀說明兵馬俑“規模宏大〞的句子,再配樂朗讀,讓學生體會兵馬俑的陣容之巨大,想象兵馬俑的氣勢恢宏。)4.過渡:弄清了作者的介紹順序,再次讀讀,你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恢弘、氣派的兵馬俑形象的。文章又是怎樣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呢?5.PPT出示下面的表格:種類特點外貌動作神態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陶馬俑……6.請大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第三至八自然段,合作完成表格填寫。7.交流匯報,重點品讀賞析第八自然段。(PPT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內容如下)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打量,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假設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似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似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似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1)找出這段話的中心句,說說它的作用。(2)小結提示:第一句話是這局部的中心句。它既對上文作了小結,又對下文的學習作了提引。“極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馬俑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地位。作者怎么會描寫得這樣傳神?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省略號省去了什么呢?(3)學生討論交流:“打量〞就是仔細地看、細致地打量。這些兵馬俑乍一看,似乎一樣,只有細心打量時,才會發現它們的細微差異。作者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創造。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神游兵馬俑時,就會用想象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品嘗創造的快樂。8.電腦多媒體播放秦兵馬俑的錄像資料。(學生邊看邊當小導游,利用書上的語句去解說。)[設計意圖]本環節以精讀內化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他們,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研讀能力。對過渡句、中心句的學習旨在體會作者布局謀篇之美,有意架設從閱讀到習作的橋梁。1.師生配合讀最后一段: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它惟妙惟肖地模擬,生動地再現了秦軍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這一段與第一段是怎樣照應的?(學生與教師配合讀課文:絕無僅有的——軍陣的排列——雄兵百萬、戰車千乘——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找出與第一段相照應的句子“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師提問:作者在文中用了一句話將整篇文章聯結起來,這句話是什么?(學生找出“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師:對,就是這句話。像這樣,一個句子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這個句子就是過渡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結構清晰。3.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結合課文,從“舉世無雙〞“絕無僅有〞“享譽世界〞等詞討論并體會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學生交流資料,結合課文探討秦兵馬俑的價值,認識到秦兵馬俑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的文化財富,生發民族自豪感。)[設計意圖]本文一頭一尾和中間的過渡句為學生研究兵馬俑的價值指明了方向,因而教學中將分析文章結構當作了研究兵馬俑價值的一個環節。閱讀短文,答復下列問題。奇妙的鯉魚溪在福建省周寧縣城西有個埔源村。村里有條小溪。溪中有六七千條灰黑、墨綠、丹紅、金黃、紅白相間、紅黑交錯的各色鯉魚,所以這條溪就叫鯉魚溪。溪中的鯉魚不怕人。每當村民蹲在溪邊洗衣洗菜時,魚兒就成群結隊地在他們眼前游來游去,或咬住漂亮的衣服,或叼走幾片菜葉,真像頑皮的小孩子。因為溪里的鯉魚又多又不怕人,吸引了無數游客前去觀看。游客在溪邊拍拍手,鯉魚便搖頭擺尾游過來,向上跳躍。有人伸手撫摸魚背,魚兒也不游開,像小貓小狗一樣馴順。村民對鯉魚的感情很深。因為鯉魚能使污水變清,村民就把鯉魚放在溪里養起來。鯉魚使村里的人喝上了清潔的水,人們很少生病,也就更加保護鯉魚了。他們制定了禁止捕食鯉魚的公約,代代相傳,已有幾百年了。鯉魚死了,他們就把它埋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時間久了,竟然形成了“魚墳〞。1.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的修辭方法。把比成。

2.把句子補充完整。(1)埔源村里有條小溪叫鯉魚溪,那是因為。

(2)因為,所以村民們更加保護鯉魚了。

3.認真讀,想一想,短文主要從和兩方面來寫鯉魚溪的神奇。

4.讀了這篇短文后,把你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吧!【參考答案】1.比喻魚兒小孩子2.(1)溪中有六七千條灰黑、墨綠、丹紅、金黃、紅白相間、紅黑交錯的各色鯉魚(2)鯉魚使村里的人喝上了清潔的水,人們很少生病3.溪中的鯉魚不怕人村民對鯉魚的感情很深4.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即可。規模宏大:20000平方米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類型眾多、個性鮮明1.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他們主動探究的過程。在本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本教案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感悟,注重情感體驗,積累文中有特色的語言。借助電教多媒體演示,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開展個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2.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的兩個特點,兩者的教學方法因內容不同而有所區別。對于“規模宏大〞的特點,作者主要用了列數字、作比擬等描寫方法,本教案設計用錄像將畫面直接展示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聯系文中的數據,用較為熟悉的事物去作比擬,從而感受到兵馬俑的規模之大。對于“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由于作者對兵馬俑的細部特征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繪,本教案設計把朗讀課文和想象動作神態結合起來,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去體會。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的時間。略讀課文還是應把握“讓學生自讀自悟〞這一特點,學生感興趣的詳讀,學生不感興趣的略讀,每讀一遍,都有體會,都有感悟,這樣學生就會讀書,越讀越有興趣。本教案設計,在這一方面還可以加以改良。如果再次執教,教師課堂語言還應進一步精練,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的時間。如,教學第四至八自然段,可以這樣設計:(一)學習“將軍俑〞(出示圖文)1.師:請大家大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2.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將軍,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外貌、神態、動作。)3.師:請你們試著模仿將軍俑的樣子。4.學生交流反應。(外形、衣著。)威風凜凜:動作。(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神態上看出。)5.師:剛剛,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是啊,就是這樣一位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那你能通過朗讀,把你心目中的將軍讀出來嗎?(出示圖片)首先,大家練習一下。6.指名朗讀。師:讓我們一起站起來,抬頭挺胸,當一回“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學生齊讀)師:是的,秦朝的能工巧匠們通過對將軍外形、衣著、動作、神態的細致入微的雕刻(板書:外形、衣著、動作、神態),一個威風凜凜、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將軍呈現在我們面前。(二)學習其他幾種俑。(出示圖文)1.師:同學們,作者濃墨重彩地向我們描繪了將軍俑,還有幾種類型的俑,雖然寫得比擬簡練,但他們的個性也是非常鮮明的。請大家大聲讀讀六至八自然段,體會他們不同的個性。(學生自讀六至八自然段)2.學生交流學習。3.師:出示各種俑的圖片指名讀:這是怎樣的騎兵?(英勇善戰的)4.師:真是惟妙惟肖啊!讀出來。(學生自讀,反應并交流)1.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這一年,秦國吞并了其他六個諸侯國后,第一次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在統一中國后,秦始皇統一了貨幣,統一了文字,統一了法律,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