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史學常識解讀文史常識:史料運用、天干地支、生肖稱謂、風俗節日、衣食住行文化、姓名稱謂、古代紀年、官職稱呼、天文歷法地理、文史體裁(詩、賦、詞、曲、小說;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通史、斷代史)、科舉考試等。立意:側重考查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積累。方式:借助文史常識來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范圍:古代史的傳統文化較多。難度:以識記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難。訓練:找相關題目【規律總結】一、史料運用1、史料分類:(1)、按照史料產生的時期、出處劃分:一般將史料區分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2)、按照史料的載體劃分:可以分為實物史料、文獻史料。2、史料辨偽的四種基本方法。(1)從目錄上來辨別其真偽。(2)從古書所引用的材料來鑒別其真偽。(3)從古書的內容來鑒別其真偽。(4)從古書的文法、體例、風格來鑒別其真偽。此外,實物史料還可以從制作原料、手跡、款式等方面來辨別其真偽問題。例1:(2009年高考新課程例卷)《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你認為該判斷A.材料充分、結論合理B.材料充分、結論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結論合理D.材料不充分、結論不合理例2、歷史學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孟子,名軻,鄒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他認為人生來就有仁、義、禮、智四端,即對他人苦難的同情,對不義之事的羞辱,辭讓的心情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特別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主張民貴君輕;又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認為社會上一切不仁不義不正行為的根源在于君主。這種帶有民主色彩的見解,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思想遺產。問題:(1)文中哪些屬于史料?(2)文中哪些屬于史料解釋?(3)文中哪些屬于歷史評價?二、紀年法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產生最早。2、帝王年號紀年。漢武帝開始用。3、干支紀年。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組成。該紀年法始于漢朝,與年號紀年法同時并用。計算方法:天干:(時間-3)÷10的余數就是十天干。地支:(時間-3)÷12的余數就是十二地支。4、生肖紀年。以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來記人的出生年,就稱為生肖,又叫屬相;十二生肖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年循環一次。例1.中國古代用12種動物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組成十二生肖。相傳唐玄宗因屬雞而熱衷斗雞。唐玄宗出生之年應該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例2.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爭發生于1894年,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例3.甲午戰爭中,各地人民“同申義憤,愿做前驅”,“壯夫老幼,死戰不降”。就在日軍占領威海衛那年,一姚姓夫婦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虜”,寄托了人民抗日的決心和勇氣。這位“姚破虜”的生肖應該是屬
A.蛇
B.馬
C.羊
D.猴三、紀月法1、序數紀月法。一月、二月、三月……類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臘月”。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寅月農歷正月,卯月農歷二月,依次類推。3、朔、望、念一個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公歷的一個月可以分為上句、中旬、下旬三個時段。而農歷的一個月卻是分為朔、望、念三個時段:初一到初十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為“念”。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
隅中日中日昳晡時
日入
黃昏人定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代時間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四、時辰2、中國古代還有報更(打更)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一更(17-21時)、二更(21-23時)、三更(23-1時)、四更(1-3時)、五更(3-5時)例1、在古時一天計為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對應十二個時辰,又把晚上分為五更。平時常說的“夜半三更”中的“三更”對應于今天的什么時間A、23時到01時B、01時到03時C、03時到05時D、24時到02時例2、舊時干支計時法,一夜為五更,一整天則為十二個時辰,每一更和每一時辰都合約現在的兩小時。一更(鼓)是戌時19時至21時左右,那五更(五鼓)是A子時半夜23時至凌晨1時B丑時凌晨1時至3時C寅時3時至5時D寅時5時至7時1、謚號我國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和同情的稱號,如: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謚號;隋煬帝;漢哀帝。2、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追尊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3、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如明太祖洪武,清高宗乾隆。4、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秦始皇。5、陵號帝王身后,一般要立三號:謚號、廟號、陵號。廟號、陵號則為皇帝專有,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儀。著名的陵號,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則天也葬在乾陵,但因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沒有自己的陵號,照皇后葬儀),明十三陵,還有清東西陵。五、謚號、廟號、年號例1.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例2.以下對六位帝王稱號歸類正確的是
A.尊號:秦始皇、成吉思汗
B.廟號: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
C.年號:漢武帝、乾隆帝
D.謚號:漢武帝、成吉思汗
例3.《清高宗實錄》、“文景之治”、《永樂大典》三個專有名詞中的“高宗”“文景”“永樂”分別是A.謚號、年號、廟號B.廟號、謚號、年號
C.年號、尊號、廟號D.尊號、謚號、廟號六、古代主要節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事。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寒食:清明前兩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踏青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例1.“清明后,谷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谷雨前,先種棉;谷雨后,種瓜豆”。下列關于這些諺語的說法正確的是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節氣里的兩個節氣②二十四節氣是北宋沈括制訂的③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科學性可言④這些諺語我國古代農民對生產經驗的總結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例2.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從材料看,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人們A.祈禱姻緣美滿B.祭祀先祖先人C.祝愿健康長壽D.期盼合家團圓
例3.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夏節等。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等。上述材料,不能說明端午節A.是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故事發生的偶然產物
B.積淀的是深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C.背后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D.是民族文化素質在民俗心態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春
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驚蟄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
季立夏5月5--7日小滿5月20--22日芒種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
季立秋8月7--9日處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七、二十四節氣例1.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一般是在農歷A.二月B.三月C.四月D.五月八、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止)1、等級:(1)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2)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3)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4)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容: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例1.金榜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與金榜有關的進士科、殿試、天子門生分別開始于A.隋朝、唐朝、唐朝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九、地理山川1、陰陽:陽——山南水北;陰——山北水南2、區域名稱:中原、關中、江南、江東、江河、嶺南、塞北、關內外、九州、西域等3、中國的別稱:赤縣、神州、中華、華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區、、九牧、八州、禹城、禹跡、禹甸、海內、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例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陽。”下列各項中,兩者均屬于“陽”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例2、下列詩文中含有“中國”別稱的是
①楚失華夏②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③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④長夜難明赤縣天⑤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十、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簡稱【六經】指的是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外,另加《樂》。【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斷代史。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東漢以后始稱《史記》,西漢司馬遷撰。【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是一部對后代產生很深影響的編年體通史。【史書編寫方式】分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三種。
(1)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2)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后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鑒》。
(3)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這種體裁在南宋時才出現
例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簡稱)是儒家經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論語》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教育的必讀書目始于A.漢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例2.【經史子集】我國古代圖書分類,始于晉荀勗(xu)。經,指儒家經典;史,指各種體裁的史學著作;子,指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學、醫學等著作;集,泛指詩詞文賦專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閱墨子的光學八條等方面的論述應該查閱A.經部B.史部C.子部D.集部例3.【資治通鑒】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該書取材廣泛,除歷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實錄、譜牒、行狀、文集等三百余種。剪裁精審,嚴謹清晰,功力極深,是一部對后代產生很深影響的編年體通史。以下對【資治通鑒】說法正確的是A、是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B、經過皇帝欽定,為正史之作C、是按照時間順序編寫的
D、取材廣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都非常翔實十一、其他1、中國姓氏起源:(1)以氏為姓氏(2)以國名為姓氏(3)以邑命為姓氏(4)以居住地為姓氏(5)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6)以官職位姓氏(7)以技藝為姓氏(8)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氏(9)以謚號為姓氏(10)因賜姓、避諱而改姓2、年齡的稱謂。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期頤之年:一百歲。3、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例1、中國姓氏產生的方式很多,除以時令、出生地為姓外,還有以古分封的國名、擔任的官職、封邑為姓的……就產生的方式而言,下列四個姓氏中區別于其他三個姓氏的是A.宋B.魯C.王D.衛例2.中國古代有避諱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時,必須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項屬于這種情況的是A.漢初改“相邦”為“相國”B.唐初改“內史省”為“中書省”C.北宋初改“昌南鎮”為“景德鎮”D.明初改“大都”為“北平”精典例題1,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議定。下列各項屬于謚號的是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2。中國某朝代為避一位皇帝的諱,將舉秀才改為舉茂才。這位皇帝是漢高祖東漢光武帝宋太祖隋煬帝3,古人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強調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一主張屬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商秧一人多姓。人稱衛秧,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史書上說:秦封于商,故號商君。其中商姓來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親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史學常識與基本功能
1、史書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紀傳體史書的特征是A、以事件為中心B、以人物為中心C、以年代為中心D、以制度為中心2、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在為歷史學辯護中說:各時代的統一是如此緊密,古今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對現實的曲解必定源對歷史的無知,而對現實一無所知的人,要了解歷史也是徒勞無功的。他在此強調的是A、鑒往知來B、以古諷今C、厚今薄古D、貫通古今史學認識論歷史學家斯塔諾夫阿諾斯寫道,研究世界歷史就如一位棲身月球的觀察者從整體上對我們所在的星球進行觀察時形成的觀點,因而與居住在倫敦、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觀點迥異。他強調的是,研究世界歷史應A、突出對于各國歷史的研究B、超越地區和民族的界限C、特別關注東方民族的歷史D、側重對大國歷史的考察史學本體論西方的歷史學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在這里他強調的是A、思想史構成了全部歷史的主干B、一切歷史都可以轉換為思想史C、思想史決定了整個歷史的發展D、歷史學離不開人的主觀判斷史學方法論法國史學家朗格諾瓦在《史學原論》一書中指出,史料可分為兩種,有時過去事件,留下實跡,有時,也是更常見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跡,是心理的狀態——一種文字上的描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考核試卷
- 棉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海洋生物制藥臨床研究與評價考核試卷
- 電子商務中的社交購物趨勢考核試卷
- 滑動軸承的靜力學與動力學分析考核試卷
- 影視設備倉儲物流咨詢批發考核試卷
- 光電子器件在太赫茲技術的應用前景考核試卷
- 生態環境宣傳教育與普及考核試卷
- 曲阜師范大學《植物造景與庭院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夏津縣2024-2025學年初三質量檢測試題(三)化學試題含解析
- 北京市2020-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分類匯編:基因工程(含詳解)
- 無人機應急處置預案及流程
- 【MOOC】量子信息原理與應用-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壓接端子檢驗標準
- 村上承包土地合同
- 一年級語文下冊in-ing拼音練習2018(部編版)
- 幼兒園 家具玩具類 設備采購相關參數(僅供參考)
- 新質生產力賦能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
- 未成年人監護書
- 風機混塔產業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拿地申報
- 2022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地理試題(解析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