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軌道交通環線冉家壩車站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PAGE2#應急安全事故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直接詳勘)PAGEI目錄TOC\o"1-2"\h\z\u1概述 -1-1.1工程概況 -1-1.2前人研究成果 -1-1.3工程勘察范圍與勘察階段的判定 -1-1.4勘察目的、任務 -2-1.5技術標準和勘察依據 -2-1.6勘察工作布置 -3-1.7任務完成情況 -3-1.8勘探工作質量評述 -4-2自然地理 -5-2.1行政區劃及交通現狀 -5-2.2氣象 -5-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63.1地形地貌 63.2地層巖性 63.3地質構造 63.4水文地質條件 73.5地震 73.6地下洞室 83.7地面建(構)筑物 83.8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 84試驗、測試資料的整理和設計參數的取值 84.1室內巖石試驗 84.2原位測試 94.3巖、土體設計參數取值原則 105巖土工程地質評價 115.1場地穩定性與建筑適宜性評價 115.2地震效應評價 115.3工程地質評價 115.4洞室評價 145.5地基評價 145.6成樁可能性、施工條件和對環境的影響評價 155.7特殊性巖土評價 155.8水、土腐蝕性評價 166結論、建議及施工注意事項 166.1結論 166.2建議及施工注意事項 16附件:1.工程地質平面圖(1:500)1張2.工程地質剖面圖(1:200)5條3.鉆孔柱狀圖(1:200)6張兩江新區2#應急安全事故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兩江新區2#應急安全事故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直接詳勘)1概述1.1工程概況受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工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方)的委托,我院于2019年10月承擔了兩江新區2#應急安全事故池巖土工程詳細勘察任務。根據設計方案,擬建2#應急安全事故池頂標高221.6m,埋深6.9m,箱型結構。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地質環境復雜程度為二級。綜合以上各因素,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本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1.2前人研究成果本段場地位于兩江新區天堡寨,本次勘察主要收集利用了下列區域地質資料和工程勘察資料:(1)1975年~1977年由四川省地質局南江水文地質大隊完成1:20萬重慶幅區域水文地質調查。(2)1981年由四川省地質局航空區域地質調查隊完成1:20萬重慶幅區域地質調查。(3)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礦局二○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完成1:5萬城市區域地質調查(重慶幅)。以上基礎地質成果資料為本次勘察過程中的地層識別、劃分,了解場區所處地質構造部位、地質災害發育情況、地下水分布情況等提供了參考,為本次勘察的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礎。1.3工程勘察范圍與勘察階段的判定根據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發的渝建[2013]345號、渝建[2013]346號文件,對本工程的勘察范圍與勘察階段進行判定,判定結果為勘察范圍滿足要求,勘察階段為詳細勘察階段(不需進行初步勘察)。判定表見附表1-1和附表1-2。1.4勘察目的、任務=1\*GB2⑴勘察目的詳細查明場地的巖土結構、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場區水文地質等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特殊地質條件;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依據與相關設計參數,以滿足施工圖設計使用。=2\*GB2⑵勘察要求a查明場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層及地質構造,評價場地的整體穩定性及建筑適宜性;b查明建(構)筑物范圍內各土層的類別、結構、厚度、工程特性,計算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提供擬建物設計所需的地基物理力學指標值;c選擇擬建物地基持力層,提供符合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經濟技術合理可行的基礎設計方案建議;d查明場地內及鄰近地段有無不良地質作用發育,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程度以及工程處理建議;e查明場區地下水類型,埋藏及補給條件,評價地下水、場地內填土對砼的腐蝕性及對擬建工程的影響,對施工排水措施提出建議;f對場地的地震效應及地震穩定性進行評價。1.5技術標準和勘察依據1.5.1執行的技術標準本次勘察主要執行的技術標準如下:⑴《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⑵《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⑶《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⑷《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6;⑸《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⑹《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043-2016);⑺《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50-047-2016)。1.5.2基準系統坐標系統:重慶市獨立坐標系;高程系統:1956年黃海高程系。1.5.3勘察依據(1)甲方提供的《兩江新區2#應急安全事故池巖土工程勘察的勘察委托》;(2)業主、設計提供的工程地質勘察要求;(3)設計提供的平面圖、方案設計圖和結構圖。1.6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以機械巖芯鉆探為主,并輔以工程測繪、地質調查、巖石試驗等手段。外業工作期間,同時展開地表地質調查工作。(1)鉆孔布置及鉆探深度本次勘察按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提供的委托要求鉆孔位置實施鉆探。沿擬建應急事故池周邊線及角點布設勘探點,共計6個;其中2個鉆孔為控制孔,鉆孔鉆入擬建構筑物地板以下。(2)試驗工作本次勘察主要采集試樣進行抗壓試驗。1.7任務完成情況本次勘察開始于2019年11月3日,由我院專業測繪人員用1臺RTK對鉆孔進行定位,1臺150型鉆機施鉆,11月4日全部外業工作結束。在開展外業工作的同時,內業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之中,本次完成機械鉆孔冠以“XK”字頭,人工鉆孔“RGZ”字頭,本次勘察具體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見表1.7-1。表1.7-1勘探工作量測量機械鉆孔(m/孔)人工鉆(m/孔)巖樣(組)1/500工程地質測繪(km2)勘探點(個)剖面(條)7561.2/62.0/120.021.8勘探工作質量評述(1)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使用比例1:500的地形圖觀測定點,填繪精度為巖性層,點位精度圖上誤差小于3mm,重點觀察記錄擬建區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不良地質作用、鄰近建構筑物特征等。(2)鉆孔測量和管線探測勘察測量系統采用重慶市獨立坐標系、56黃海高程,每個鉆孔測放采用RTK儀測量,測放精度滿足規范要求。鉆探前對照現狀管線圖,對管線附近鉆孔采用探管儀逐孔核實孔位處地下管線等設施情況,確保施工安全,對可疑孔點位進一步采用先人工開挖至基巖面,再行鉆探來控制。(3)鉆探質量勘探線、點間距、鉆孔深度以及測試樣品的采集位置和數量均符合勘察方案與規范要求。鉆探采用硬質合金回轉巖心鉆進、復合片回轉巖心鉆進,利用巖芯管清水回旋全取芯鉆進工藝作業,鉆探巖芯采取率填土層約50~70%,粉質粘土大于90%,強風化層大于65%,中等風化層>90%。鉆孔無掉鉆頭、垮孔、傷及作業人員、傷及地下管線、傷及周邊建筑物安全等安全事故,鉆孔完成后按要求采用了水泥沙漿進行了封孔,封孔質量滿足要求。(4)取樣采樣數量按勘察大綱執行:巖石試樣利用鉆探φ89巖心管采集的巖芯制作,毛樣直徑不小于50mm,抗壓試驗樣品長度不小于100mm;樣品采集后及時蠟封、貼標簽、裝箱并及時送實驗室試驗、化驗。(5)其他測試工作水文觀測對鉆孔進行初見水位及穩定水位測量,每次起下鉆量測孔內水位情況,遇初見水位應停鉆觀測穩定水位,并觀察記錄沖冼液變化情況;當存在多層地下水的情況進行分層測定。(6)外業見證本工程的勘察外業工作由重慶江北地質工程勘察院進行全程見證,見證人:張斌,聯系電話見證編號:YKJZ-2310370-0040。(7)內業整理及室內試驗本次勘察成果資料的編制繪圖軟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質勘察CAD6.7和AUTOCAD2010中文版,文字編寫軟件采用Microsoftword2010。室內土樣試驗及水質分析試驗由重慶市巖土工程檢測中心承擔;室內巖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由重慶市勘測院檢測所承擔。綜上,本次勘察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現行規范組織實施,勘察方案制定的工作內容、勘察意圖均得到落實和完成,勘察重點突出,經復核,鉆孔定位達到精度要求,查明了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滿足國家有關規范要求,符合《重慶市建設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達到了詳細勘察目的,勘察報告可供施工圖設計使用。2自然地理2.1行政區劃及交通現狀擬建區行政區劃屬重慶市兩江新區,具體位置位于天堡寨小學附近。場地內有市政道路通過,交通較方便。2.2氣象勘察區內的氣象特征具有空氣濕潤,春早夏長、冬暖多霧、秋雨連綿的特點,年無霜期349天左右。據市氣象局資料:勘察區多年平均氣溫18.3℃,月平均最高氣溫是8月為28.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1月為5.7℃,日最高氣溫43℃,日最低氣溫-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達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2.3水文場地內存在一新建人工水渠,主要為2km外水庫泄洪的通道,勘察時水深約50cm,平均流量約4m3/s,最大過水斷面面積約40m2,泄洪時最大流量可達100m3/s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1地形地貌勘察區地貌上原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位于河溝地帶,后由于修建人工水渠,地形被人為改造,擬建場地形成一平臺,擬建場地東側為人工水渠,水渠高約4米,兩側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地形標高217~233m,地形坡角2~10°,局部大于80°。3.2地層巖性勘察區的地層由上而下依次可分為第四系全新統(Q4)和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沉積巖層。現依地層的新老順序對各地層巖性特征分述如下:3.2.1第四系全新統(Q4)人工填土(Q4ml):褐色為主,主要分布在擬建安全事故池平臺,主要為粘性土、砂巖、砂質泥巖碎、塊石等組成,石含量約20~50%,粒徑20~500mm,局部大于500mm以上,結構松散~稍密,稍濕,鉆探揭露厚度為0~6.6m,人工堆填形成,堆填年限約5年。粉質粘土(Q4el+dl):褐色、灰褐色,可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切口無光澤~稍有光澤,無搖振反應。主要為殘坡積成因,厚度約1.8~3.1m。3.2.2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砂巖(Ss):青灰色,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鈣質膠結。主要礦物成分有:石英、長石;強風化巖心多呈黃色、黃灰色,碎塊狀、短柱狀;中風化巖心呈柱狀、長柱狀,裂隙不發育,完整性好。巖石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0.1MPa,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3.3地質構造場地構造部位為大盛場向斜東翼,巖層傾向260~275,傾角9~12,優勢產狀265∠10,屬于軟弱結構面,巖層呈單斜狀產出,場地內及附近無斷層通過。通過地面地質調查,在場地基巖中主要發育有兩組構造裂隙:J1:95°∠75°,多閉合,局部張開2~5mm,裂面較平整,無充填,發育間距1.5~4.2m,多數間距為2.8m,延伸長度一般2~4m,屬硬性結構面,結合程度差;J2:10°∠70°,多閉合,局部張開1~3mm,裂面較平整,有水蝕痕跡,發育間距1.8~3.70m,多數間距為2.20m,延伸長度一般3~5m,屬硬性結構面,結合程度差。3.4水文地質條件勘察區原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后因人工改造,在擬建工程處形成填方區,為地下水的匯集儲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場地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以及人工水渠側向補給,素填土及砂巖為較為良好的徑流地層,按含水介質和儲水形式可分為兩種類型:基巖裂隙水和松散層孔隙水。根據本次鉆探結果,部分鉆孔(XK4、XK6)內含有地下水,其中XK4中地下水水位216.95m,XK6中地下水水位216.53m。3.4.1基巖裂隙水場地基巖為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巖,為相對含水層,地下水以孔隙裂隙水為主,由于砂巖巖層中構造裂隙不發育~較發育,裂隙連續性差,不利于地下水賦存和接受補給,場地基巖裂隙水主要集中在風化裂隙中,風化裂隙發育厚度有限,基巖中地下水水量有限,該場地基巖裂隙水量較小。3.4.2松散層孔隙水擬建應急安全事故池場地被人工填土所覆蓋,土層厚度較大,利于地下水賦存。本場地松散層孔隙水主要為上層滯水,主要補給源為大氣降水,同時場地東側為人工水渠,亦是地下水的局部補給來源,受季節性降雨影響較大。結合重慶地區經驗:邊坡場地素填土滲透系數可取素填土滲透系數為0.80m/d,砂巖巖體滲透系數0.20m/d。3.5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1/400萬)[GB18306-2015]及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劃圖(1/400萬)[GB18306-2015],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3.6不良地質作用通過本次勘察場地范圍未發現斷層、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也未發現采空區、巖溶、地裂縫、地面沉降、有害氣體,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特殊性巖土場地內分布的特殊性巖土主要為素填土、強風化基巖,此外無其他特殊性巖土,根據現場鉆探結果顯示,素填土主要為修建人工水渠回填而成,結構松散~稍密,稍濕,均勻性較差,力學性質差,具有濕陷性,不均勻沉降等性質,不宜作為基礎持力層。場地內強風化砂巖厚度相對較小,巖體破碎,網狀風化裂隙發育,力學性能差,厚度不均,地基均勻性差。場地內粉質黏土為殘坡積成因,但不具有膨脹性、濕陷性等特殊性土的性質,因此不歸于特殊性巖土一類。3.8地面建(構)筑物擬建應急安全事故池東側存在一人工水渠,現已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擬建水池開挖后,造成的主動土壓力減小對現有擋墻的穩定性影響較小,建議施工時加強對現有擋墻的保護。4試驗、測試資料的整理和設計參數的取值4.1室內巖石試驗本次勘察共取巖樣2組,進行室內物理力學測試。匯總統計時樣本數小于6的力學參數依據試驗成果取平均值作為標準值、大于等于6個的力學參數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第10.2節計算公式確定標準值。式中:fk標準值; fm平均值; n樣本數; 變異系數。室內巖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按不同地層巖性分別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4.1-1表4.1-1砂巖試驗統計一覽表巖樣編號強度指標軟化系數抗壓強度(MPa)飽和σr自然σoXK113.321.50.6412.720.713.620.0XK513.221.20.6412.720.613.620.0最大值max13.621.5最小值min12.720.0平均值fm13.220.7標準差σ0.410.62變異系數δ0.030.03樣本數n66標準值fk12.920.1根據以上統計結果,場地砂巖的天然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0.1MPa,屬較軟巖,試驗結果能反映場地巖層實際情況,滿足設計施工需要。4.2巖、土體設計參數取值原則設計參數建議按不同巖性,不同風化程度分別提供:=1\*GB2⑴巖體物理力學性質指標①巖體物性指標直接使用巖石相應指標的統計平均值。③巖體抗剪強度標準值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參照試驗結果及已有勘察資料,按地方經驗取值。一般巖體粘聚力c為巖塊標準值的0.3倍,巖體內摩擦角為巖塊標準值的0.9倍。⑵地基承載力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按照《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確定。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由巖石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乘以地基條件系數確定,巖體較完整,地基條件系數取1.10。巖質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的規定,其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按計算式確定。式中:—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Pa)—地基極限承載力分項系數,對巖質地基取0.33。⑶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基底摩擦系數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表8.2.3-2、表8.2.3-3和表11.2.3確定。⑷其它參數根據試驗成果或地區經驗,結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確定。表4.2-1巖土體設計參數建議值一覽巖石名稱指標類別填土粉質黏土強風化砂巖中風化砂巖層面裂隙面巖土界面天然重度(kN/m3)19.5*19*24*25*飽和重度(kN/m3)21*20.5*自然抗壓強度(MPa)20.1飽和抗壓強度(MPa)12.9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7296內聚力C(kPa)8*(天然)6*(飽和)20*(天然)17*(飽和)1400*22*50*20*內摩擦角Ф(°)28*(天然)25*(飽和)15*(天然)12*(飽和)36.0*10*18*14*擋墻基底摩擦系數0.30*0.25*0.35*0.50*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frbk(kPa)900*注:帶“*”為經驗值。5巖土工程地質評價5.1場地穩定性與建筑適宜性評價場區內巖土層序正常,無斷層、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平坦,擬建應急安全事故水池東側人工水渠邊坡已采取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邊坡現狀穩定,適宜該項目建設。5.2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4.1.1及條文說明4.1.1將場地劃分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場地土層剪切波速參考地區經驗,素填土取147m/s,為軟弱土,粉質粘土剪切波速可取160m/s,為中軟土,場地類型及征周期值分別為:Ⅱ類場地,特征周期為0.Ⅳ5s。表5.2-1場地地震效應評價建筑物平場后最大土層厚度m土層等效剪切波速m/s巖石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地段類別特征周期(s)應急安全事故池8.7150大于500Ⅱ一般地段0.355.3工程地質評價5.3.1現狀邊坡評價擬建應急安全事故池東側存在一現狀邊坡,為人工水渠修建開挖形成,邊坡最大高度約4.3m,為土質邊坡,已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現狀穩定。5.3.2基坑邊坡評價根據設計意圖,場地施工過程中,在場地四周將形成邊坡。邊坡分布及編號詳見平面圖及示意圖5.3-1。現對各邊坡分別評價如下:(1)AB邊坡該邊坡分布于場地西側,大致走向17,坡向為107,高10.9m,為巖土混合邊坡,邊坡安全等級二級。根據鉆孔揭露,上部土質邊坡最大高度約6.3m,為粉質黏土,巖土界面較陡,約15°~26°,為進一步驗算上部土質邊坡穩定性,選取剖面2-2’按平面滑動法進行穩定性計算。剖面2-2天然工況(潛在滑面:巖土界面)2-2剖面斜坡穩定性計算表塊段編號重度(kN/m3)單塊體積Vi(m3)重量Wi(kN)滑面長Ci(m)滑面傾角θ()內聚力C(kPa)內摩擦角φ°阻滑分力Ri(kN)Ti(kN)傳遞系數穩定系數K1192.75152.253.349201443.375.3840.95821928.99650.818.38262014150.638256.4231.04以上計算結果表明,基坑直立開挖后,上部土質邊坡的穩定性系數為1.04,屬于不穩定狀態,邊坡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塌,建議清除上部土體或者按照先作基坑內支撐的分級開挖分級支護的措施處置。下部巖質邊坡最大高度約7.2m,巖性為砂巖,邊坡巖體類型為Ⅲ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62°。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該邊坡傾向與層面及J2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性受J1裂隙面控制,(2)BC邊坡根據剖面圖4-4’、5-5’可知,該段邊坡左側為巖土混合邊坡,巖土界面與坡向反向,右側為土質邊坡,邊坡安全等級二級,邊坡坡向197°,土質邊坡(含巖土混合邊坡上部的土質邊坡)主要為素填土、粉質黏土,邊坡最大高度7m,由于巖土界面較緩,直立開挖后,邊坡土體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可能性小,主要為土體內部發生剪切破壞,建議采用1:1的坡率進行臨時放坡,后期結合水池側墻進行支擋。下部巖質邊坡最大高度6.1m,為砂巖,邊坡巖體類型為Ⅲ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62°。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該邊坡傾向與層面及J1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與J2裂隙面反向,(3)CD邊坡根據剖面圖1-1’~3-3’,本段邊坡主要為土質邊坡,邊坡安全等級二級,邊坡坡向287°,土體類型為素填土,粉質黏土,邊坡最大高度7m,由于下部巖土界面與坡向反向,直立開挖后,邊坡主要為土體內部發生剪切破壞,建議采用1:1.5的坡率進行臨時放坡,后期結合水池側墻進行支擋。(4)AD邊坡根據剖面圖4-4’、5-5’所示,該段邊坡左段為巖質邊坡,右段為巖土混合邊坡,邊坡安全等級二級,邊坡坡向17°,上部土質邊坡,主要為素填土和粉質黏土,邊坡最大高度7.1m,巖土界面較緩(5°),直立開挖后,邊坡土體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可能性小,主要沿土體內部發生剪切破壞,建議采用1:1.5的坡率進行臨時放坡,后期結合水池側墻進行支擋。下部巖質邊坡最大高度7.2m,為砂巖,邊坡巖體類型為Ⅲ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62°。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該邊坡傾向與層面及J1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性受J2裂隙面控制,5.5地基評價5.5.1地基均勻性評價擬建場地覆蓋層主要為素填土及粉質黏土,下伏基巖為砂巖。一般呈可塑狀,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可塑狀粉質粘土可以作為擬建水池的持力層。強風化基巖厚度厚薄不勻,巖體破碎,地基均勻性較差;中等風化砂巖,強度較高,穩定性好,地基均勻性較好。5.5.2地基穩定性評價場地內無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無地震液化及震陷等巖土地震穩定性問題。在合理的設計和施工下,可控制沉降變形,保證擬建物穩定性。綜上,場地地基穩定。5.5.3地基持力層與基礎形式建議根據設計方案,場地地基主要由粉質黏土、強風化及中風化砂巖組成。一般呈可塑狀,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可塑狀粉質粘土可以作為擬建水池的持力層。強風化基巖厚度較大,有一定承載能力,無整體穩定性問題,可作為地基持力層。中風化基巖其分布規律性較好,連續穩定,變形特性較小,基巖整體均勻性較好,分布均勻廣泛連續,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層。由于擬建水池荷載較小,建議采用粉質黏土、強風化及中風化砂巖,基礎形式建議采用淺基礎。5.6水、土腐蝕性評價根據相鄰場地試驗成果結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分析:按Ⅱ類環境,填土及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按地層滲透性,對混凝土結構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對鋼結構有微腐蝕。5.7地表水、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評價場地內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雨及人工水渠側向補給,素填土為較好的含水層,根據鉆探揭示,在鉆孔XK4、XK6中存在穩定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分別為216.95m、261.53m,高于擬建水池底板設計高程,施工時應做好防排水措施,保證施工安全,同時建議按照216.95m的水位考慮抗浮設防。6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1)邊坡穩定性問題擬建工程施工將會形成最大高約7.2m的人工邊坡,AB段土質邊坡,基坑邊坡易失穩、垮塌,危及人員安全。巖質邊坡穩定性主要受裂隙面及巖體自身強度控制,直立開挖易發生掉塊等失穩現象,施工時注意清楚表面松動塊體,加強支護措施,后期結合側墻進行支擋。(2)地下水問題場地內存在地下水,且水位高于設計底板高程,開挖時地下水易流入基坑中,影響施工人員安全,施工時應做好防排水措施,保證施工安全,同時考慮抗浮設防。7結論、建議及施工注意事項=1\*GB2⑴擬建場地未發現斷層、滑坡、危巖、泥石流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巖、土體層序正常,現狀總體穩定,適宜2#應急安全事故池的建設。=2\*GB2⑵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6及“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1/400萬)GB18306-2001,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⑶擬建場地主要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總體較簡單。填方區有地下水存在。⑷場地土、水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中鋼筋和鋼結構均為微腐蝕性。⑸由于擬建水池荷載較小,建議采用粉質黏土、強風化及中風化砂巖,基礎形式建議采用淺基礎。⑹擬建工程施工將會形成最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通信基站建設勞務分包合同
- 天津天獅學院《教育機器人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三診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一中2024-2025學年普通高中質量檢測試題(二)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精神神經系統整合課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市2024-2025學年中考模擬最后十套:生物試題(四)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西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本溪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統測英語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重點中學2025年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試題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輔助繪圖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OSCE模式下護理技能競賽考核試題與答案
- 第十四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活動參考題庫(含答案)
-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應用題專項練習【含答案】
- 物品接收單模板(接受聯、存根聯)
- 抗滑樁施工危險源辨識與評價及應對措施
- 語文園地五(識字加油站、我的發現)
- 建設單位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流程圖
- 發展心理學第四節-智力發展
- 壓力管道檢驗計算案例
- 碎石擠密樁復合地基施工工法解讀
- 初中花城版八年級下冊音樂4.狂歡之歌(15張)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