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世紀教育網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物性格,體會文章主題。2.學習以小見大、結尾升華主題的寫作方法;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領悟本文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3.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悟人生選擇與責任,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物性格,體會文章主題。2.學習以小見大、結尾升華主題的寫作方法;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領悟本文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教學難點】1.學習以小見大、結尾升華主題的寫作方法;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領悟本文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2.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適。如今,他們老了,孱(chán)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來攙扶著他們,一起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二、預習檢查1、作者簡介莫懷戚【qī】(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筆名:周平安、章大明。重慶人,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副主席。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曾任教于重慶師范學院中文系。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著有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透支時代》,系列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長篇小說《經典關系》《白沙碼頭》。2、背景資料本文選自1985年8月2日《中國青年報》。作者寫此文之前,確實有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散步的親身經歷,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與課文內容毫無二致,但作者當時并沒有產生創作動機。1985年,作者從他的好友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國人眼里,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國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聽后感慨不已:我們的傳統美德被外國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開始重新審視這份看起來很普通的濃濃親情體現出的價值,寫作的念頭就此產生了。3、文體知識根據內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1)敘事散文:即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通過寫人敘事表達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這類散文善于通過某些生活片段、場景和細節描寫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事件的審美意義。(2)抒情散文:即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過對景和物極盡其妙的藝術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受和特定情思。(3)議論散文:即以說理為主的散文,其特點是議論、抒情和描寫相結合。這類散文近似于雜文,但比一般雜文更具文藝性。4、讀準下面這些加點字的讀音。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分歧(qí)霎時(shà)粼粼(lín)5、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信服:相信并佩服。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三、整體感知1、播放視頻朗讀,聽讀課文。2、聽了課文朗讀后,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我看到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溫馨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融洽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互敬互愛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尊老愛幼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個和睦的家庭。無論是尊老、和睦、互敬互愛,我發現有兩個同學提到了兩個關鍵字,是

:和諧。(投影:和諧。)3、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明確:(1)散步的時間:初春(2)散步的地點:南方的田野上(3)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兒子、妻子(4)散步的原因:母親身體不好,應該多走走(5)散步的經過: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6)散步的結果:互敬互讓,“我”背母親走小路4、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劃分段落層次。5、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明確:文章記敘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四、合作探究1、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決的?明確: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辦法:“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要依從孫子,走小路。最后,“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一起走小路。2、細讀課文,分別用詞語概括出“我”、母親、妻子、兒子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明確:“我”:孝順善良;母親:慈愛親切;妻子:溫柔賢惠;兒子:聰明乖巧。3、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明確:(1)“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2)“我”和妻子之間(3)母親和兒子之間4、在解決分歧時“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明確: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文章告訴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責任重大。5、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對于“我”和妻子來說,背起來應該很輕松,可為什么我們都走得很慢很仔細?明確:“我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小孩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6、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明確:互敬互愛、溫馨幸福、融洽和諧、尊老愛幼。7、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明確:“我”和妻子確實如同背著整個世界:一個老人,代表著業已過去的時代和世界;一個孩子,代表著剛剛開始的世界和未來的時代。背著這個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擔著孝敬老人、愛護兒子的雙重責任,這種責任已經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更是社會的。作者運用這帶有象征性的句子,寫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五、課堂檢測1.下列加橫線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C)A.熬(āo)日子散(sàn)步B.分歧(qí)鋪(pù)墊C.波光粼粼(lín)拆(chāi)卸D.松散(sàn)后背(bèi)2.下列各語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B)A.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B.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著水泡兒……C.后來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項是(B)A.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B.山這邊,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C.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