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_第1頁
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_第2頁
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_第3頁
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_第4頁
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這類成果是指課題的目標是指上級下達的(即指令性目標)。問題解決型(包括現場型、攻關型、服務型、管理型)課題,都可以是指令性目標。如果是問題解決型中指令性目標的課題。QC成果的整理,就應該按照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課題QC小組活動的程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整理。成果內容內容包括選擇課題、設定目標、目標可行性分析、分析原因、確定主要原因、制定對策、按對策實施、檢查效果、確定鞏固措施、總結和下一步打算的程序,還包括數據、圖表、統計工具等。指令性目標課題與自定目標課題成果內容的區別是:指令性目標課題成果中沒有現在調查,而多了一個目標可行性分析。其他內容和自定目標課題成果內容一樣。案例二是指令性目標課題課題成果的案例,2013年度獲得全國優秀QC小組成果。案例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課題QC小組成果案例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一、課題背景二分廠是XX公司以先進的數字化加工制造為特色,集精密車、銑、鏜、磨和激光、熱處理、氬弧焊接等生產工藝于一體的現代化加工分廠。能夠完成軸類、銷類、殼體類、本體類、特殊復雜異型和薄壁類零件的鋼、鋁、銅、不銹鋼、鈦合金、鎳合金等材料零件的批量柔性加工。但對于細長軸類零件的加工,分廠仍沿用舊的加工工藝方法,采用“一夾一頂”(一頭用卡盤夾緊,一頭使用頂尖孔)的裝夾方式,這種加工方式雖能完成細長軸類零件的加工,但在加工過程中發現零件有明顯顫動現象,會使刀具磨損加劇,易發生“打刀”現象,造成零件尺寸不穩定。該零件屬于典型的細長軸類零件加工,零件直徑只有φ3mm,長度達92mm,長徑比達31倍,在加工中難度較大,尺寸不穩定,特別是圖紙要求零件外圓粗糙度要求較高,在加工中部分零件外觀不合格,需靠返修來保證,這樣的生產方式既費時又不經濟,直接影響著產品生產任務的完成,公司命令分廠必須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因此,二分廠QC小組決定成立了“細長軸加工方法探索與推廣QC小組”,運用QC方法攻克此難點,確保全年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雙頭螺栓零件外形圖二、小組概況課題名稱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小組名稱細長軸加工方法探索與推廣QC小組小組成立日期2001.03.08注冊編號2012-02TOM教育時間人均30學時課題類型攻關型活動時間2012.3-2013.3活動次數平均每月兩次成員出勤率96%姓名性別職務文化程度組內職務組內分工李XX男分廠廠長本科組長行政指揮李XX男質量部部長本科顧問方案組織策劃張XX男質量副廠長本科副組長技術指導黨XX男技術科長本科組員協助策劃郭X女技術員本科組員負責方案設計牛XX女QC診斷師本科組員成果指導、培訓粟XX男生產組長專科組員協調方案實施曹XX男機電修專科組員加工試驗操作楊XX男操作工專科組員加工試驗操作段XX男技術員本科組員成果資料總結胡X男技術員本科組員現場檢查記錄孫X女質量員專科組員數據統計我們QC小組成立于2001年3月,由分廠領導、工藝技術、質量以及生產骨干組成。自小組成立以來,解決了生產中的許多難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慣性體合件加工”被評為二○○一年度全國優秀質量小組;“提高170產品發動機殼體良品率”被評為二○○四年度全國優秀質量小組;“提高某產品殼體部件良品率”獲二○○八年度全國優秀質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的工作要求:“認真做事是合格,用心做事才優秀”。圖(一)QC全體成員照片(略)三、選擇課題顧客需求顧客需求求今年生產任務大幅增加,一發彈上需裝配四件雙頭螺栓,按今年2000發導彈計算,共需加工8000件雙頭螺栓公司目標公司要求將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指標提高到95%生產現狀選擇課題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2011年11月-2012年3月生產統計表四、設定目標從上圖可以看出: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平均只有65%,而公司要求雙頭螺栓零件的良品率指標提高到95%,所以我們確定的活動課題是: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五、目標可行性分析分析1.2012年3月12日,QC全部成員對分廠2011年5~8月份進檢零件2400件進行數據調查與統計,不合格品839件,占零件總數的34.96%;合格品1561件,占零件總數的65.04%。表25~8月零件生產情況統計表月份生產數合格數廢品數5570385185659041018075603881828680378292合計24001561839制表:郭X時間:2012-3-12我們對不合格品按疵病進行分類統計:表35~8月份雙頭螺栓不合格項目統計表序號項目頻數(件)累計頻數(件)頻率(%)累計頻率(%)1外圓粗糙度不合格41941949.9449.942φ30-0.12外圓尺寸超差32073938.1488.083φ2.5-0.02-0.12尺寸超差307693.5891.664φ4-0.022-0.162尺寸超差257942.9894.645M2.5-6g螺紋止通138071.5596.196M4-6g螺紋止通108171.1997.387其它228392.6100合計839100制表:郭X時間:2012-3-12圖(三)零件不合格品項目排列圖累計百分(%)419累計百分(%)419320302513102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頻數件)外圓粗糙度不合格φ3-0.12外圓尺寸超差φ4-0.022-0.162尺寸超差M2.5-6g螺紋止通M4-6g螺紋止通其它φ2.5-0.02-0.12尺寸超差20406080100049.94%88.08%94.64%96.19%97.38%N=83991.66%制圖:孫X時間:2012-3-15從統計表和排列圖(三)中可以看出,外圓粗糙度不合格和φ30-0.12外圓超差占不合格項目的88.08%,是造成零件良品率低的主要問題,經計算,只要把這兩個問題出現的概率降低97%,零件良品率將達到95%,計算方法如下:88.08%×97%×34.96%+65.04%=95%,所以,我們將零件的良品率提高到95%的目標是很有希望實現的。分析2:我們對2012年生產的零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并繪制了統計表和折線圖,如表4。表42012年雙頭螺栓零件各批良品率統計表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第四批第五批第四批第五批生產數(件)800800600800600合格數(件)750600570756463良品率(%)85%75%95%94.5%72%制圖:段XX2012年3月16日從統計表4表可以看出,五批數據統計中,第三批和第四批的良品率己接近或達到我們的目標95%,經我們分析在零件生產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如:零件裝夾、操作方法及設備選用等等影響著零件質量,如果能及時解決這些零件問題,零件良品率一定會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我們將雙頭螺栓零件的良品率提高到95%的目標一定會實現。六、原因分析1.針對零件良品率低的問題,2012年3月16日我們QC小組應用“頭腦風暴法”共找出22個影響“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低”的因素,并用“親和圖”對其進行了分類。圖(四)導致“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低”的原因親和圖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提高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外圓粗糙度不合格機床轉速低零件材料硬度偏低方法頂尖頂緊力大零件裝夾變形進給量大加工余量大加工環境質量考核不到位車刀剛性差刀具顫動冷卻不充分刀具磨損檢測測量方法不正確人員設備材料刀具選用不合理設備精度低主軸徑跳大冷卻管堵塞方法加工環境冷卻不充分刀具磨損進給量大操作工責任心差不認真執行工藝刀具選用不合理Φ30-0.12外圓尺寸超差培訓教育不夠人員操作技能低設備設備精度低主軸徑跳大材料刀片材質不適用冷卻管堵塞刀片材質不適用零件計件單價低2.針對以上原因,小組成員運用關聯圖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尋找產生問題的末端原因。圖(五)外圓尺寸超差和外圓粗糙度不合格關聯圖制圖:郭X2012-3-213、影響外圓尺寸和外圓粗糙度不合格的末端原因有11項質量考核不到位培訓教育不夠機床主軸徑跳大零件材料硬度偏低加工余量大頂尖頂緊力大冷卻管堵塞機床轉速低刀具選用不合理進給量大零件計件單價低七、確定要因2012年4月4日,QC小組人員召開會議,對關聯圖中的末端原因,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要因確認計劃表:表5要因確認計劃表序號末端原因確認內容確認方法確認標準負責人完成日期1質量考核不到位分廠質量獎懲制度執行情況抽查單位質量考核辦法和月份質量考核記錄質量獎懲考核辦法牛江慧孫莉2012.4.152培訓、教育不夠操作工崗位知識的應知應會能力查看培訓教育記錄,現場對操作工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1、培訓合格率達到100%2、現場考核合格率≥95%黨紅革孫莉2012.4.173機床主軸徑跳大主軸徑跳值現場用千分表檢測符合工藝要求,主軸徑跳≤0.03mm李鴻斌楊艷峰2012.5.44零件材料硬度偏低材料的硬度值硬度儀檢測是否在產品圖要求的26~32HRC之間且分布均勻黨紅革孫莉2012.5.205加工余量大實際加工余量值用千分尺測量是否超過工藝要求≤0.1mm張兵勝栗廣慶2012.5.206頂尖頂緊力大零件是否變形現場對裝夾前、后的零件徑跳進行檢測對比壓力值按工藝要求1~2MPa,檢測頂緊后的零件外圓徑跳是否≤0.03mm張兵勝楊艷峰2012.5.217冷卻管堵塞冷卻管供液狀態目測檢查能否提供足夠的冷卻液,工作正常曹錦林栗廣慶2012.5.258機床轉速低機床轉速值在線查看機床轉速值與工藝規程的一致性程序固化后機床轉速n=1100(rev/min)栗廣慶楊艷峰2012.5.289刀具選用不合理刀具標識現場檢查外圓車刀刀桿CERADEXSCLCL1212H-09外圓車刀刀片CCMT09T302-PF郭珍胡方2012.5.2710進給量大進給量值現場確認程序中進給值工藝要求0.08mm-0.1mm/r段建峰栗廣慶2012.5.2811零件計件單價低零件計件價格對操作人員的工作情緒影響程度調查對比近3年以來零件計件單價是否有提高牛江慧孫莉20125.29制表:郭珍時間:2012-6-1八、要因確認過程QC小組成員根據分工針對11項末端原因逐一進行分析確認,具體確認過程及結果如下:末端原因1質量考核不到位2012年4月15日,小組成員牛江慧、孫莉檢查分廠支持性文件和分廠質量考核辦法,對生產中未進行首批零件鑒定、首件檢驗、違反工藝操作及產生廢品都有相應質量賠償辦法(見圖六),并做出詳細賠償金額規定,同時隨機抽查2012年3月份質量賠償匯總表,對生產操作工均按照質量考核辦法規定進行金額賠償。末端原因2培訓、教育不夠 2012年4月17日,質量員孫莉現場檢查了相關操作工的培訓、教育記錄,結果見表6:表6操作人技能考核檢查表人員質量知識安全知識工藝知識實踐操作綜合評價楊艷峰93929298合格栗廣慶95909496合格曹錦林95929596合格制表人:孫莉2012.4.17從表6可以看出:操作人員理論和實踐培訓課時全部符合公司規定,且培訓完畢后,理論和實踐考試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小組成員孫莉現場對3名數控操作工進行工藝知識和實踐操作現場考核,現場考核合格率≥95%,技能水平不低。末端原因3機床主軸徑跳大2012年5月4日,操作人員楊艷峰用杠桿表對機床主軸進行檢測,由小組成員李鴻斌監督,結果見表7:表7機床徑跳檢查表機床名稱及型號工藝要求徑跳值實測機床徑跳值是否符合要求CYNC500數控車床0.03mm0.06mm不符合制表人:胡方2012.5.4從表7可看出,實測機床徑跳值不符合工藝要求,如機床主軸徑跳無法滿足工藝要求,將直接影響零件的尺寸精度。圖(八)現場檢測機床主軸末端原因4零件材料硬度偏低表8零件硬度值統計表序號12345678實測平均值(HRC)2626282626262626序號910111213141516實測平均值(HRC)2626282626262626序號1718192021222324實測平均值(HRC)2626282629262632序號1718192021222324實測平均值(HRC)2726282628292632圖紙要求值(HRC)26HRC-32HRC制表人:黨紅革2012.5.20操作人員加工完成后,2012年5月20日小組成員黨紅革現場抽取30件零件,從表8可以看出,有90%的雙頭螺栓零件硬度值都處于26~28HRC之間。雖然在公差范圍內,但在實際加工中,對于鋼件加工時,如果材料偏軟,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會很差。末端原因5—末端原因10(確認過程略)機床主軸徑跳大零件材料硬度偏低頂尖頂緊力大機床主軸徑跳大零件材料硬度偏低頂尖頂緊力大九、制定對策針對以上主因,小組成員制定了相應對策:要因對策序號對策內容機床主軸徑跳大1機修人員更換機床主軸2選用高精度數控設備3更換同型號機床零件材料硬度偏低1提高零件硬度2更換零件材料頂尖頂緊力大1重新調整頂緊壓力值2改變裝夾方式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對確定的3條要因分別提出對策方案。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對確定的3條要因分別提出對策方案。小組成員確定了評價準則,2012年6月27日小組成員12人對每種對策進行綜合評價,以選擇最佳對策。序號評價值評價內容10-8分7-5分4-3分2-1分1有效性非常有效有一定效果效果一般沒有效果2可實施性有能力解決需要一點支持需要其他部門協作難度大,需外單位合作3時間性10天以內半月以內一月以內一月以上4經濟性低成本費用偏高,分廠可以承擔籌措費用高,需要公司承擔完成費用很高表表11:對策評價一要因對策內容論證分析評價合計結論有效性可實施性經濟性時間性機床主軸徑跳大更換機床主軸1、機床比較陳舊,主軸精度低,即使更換主軸后也不一定能滿足本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2、更換主軸需分廠報計劃給公司,購買時間周期估計一個月左右;

3、工作量大,需要最少8人;4、需要進行調試時間周期在半月左右;5、更換主軸花費較大,成本估計2萬元左右。

4444159不可行43338222511173227233444443334444544254425322降低主軸徑跳1、選用高精度機床,此類機床2009年設備,設備精度較高,徑跳值在0.01-0.02mm之間,滿足工藝要求;

2、不需要更換主軸,不需要上報計劃,分廠有現成設備可以使用,立即可以執行;

3、需要人員少,1-3人;4、調試時間僅需2天;5、不需要額外的花費。10989411可行887791066777899998877910667778999988781010679888更換同型號機床1、此類機床都比較陳舊,主軸精度都不高,現場檢測同型號機床主軸,徑跳值在0.03-0.05mm之間,不符合工藝要求;2、不需要更換主軸,分廠有現行設備,可以自行實施;3、需要5名機修人員配合;4、需花費時間調試,需要3-5天;

5、不需要額外的花費。

4746241不可行383727281915474738392728191531026293548473927表表12:對策評價二表11表11:對策評價二要因對策內容論證分析評價合計結論有效性可實施性經濟性時間性零件材料硬度偏低提高零件硬度1、可以提高零件粗糙度,效果明顯。2、分廠技術人員對零件的硬度進行內控分析,操作人員驗證,可以自行實施。3、通過內控溫度值,操作人員直接操作驗證,時間周期短,僅需2-3天即可。4、成本低,只需計算設備基本消耗,估計1000元左右。10989410可行887791066777899998877910667778999988781010679888更換零件材料1、材料更換后對零件粗糙度有所提高,有一定效果。2、己定型的產品,分廠不能自行更換零件材料,需技術部門協調解決,用戶代表同意,實施有一定難度。3、換材料需重新采購,公司下試驗計劃進行,周期較長。4、試驗驗證零件材料是否符合產品要求,需要試驗費、工時、設備等費用,成本很高。7442188不可行833372229111742483337222911110322923384449322表表13:對策評價三要因對策內容論證分析評價合計結論有效性可實施性經濟性時間性頂尖頂緊

力大重新調整頂緊力1、對細長桿零件重新調整頂緊力也不能完全解決變形,效果不明顯。2、機床為2000年設備,比較陳舊,不好調整頂緊力,需公司下派專業機修人員進行調試,分廠不能自行實施。3、調試及修理的工作量大,時間長需5-7天,需要8人左右。4、如需更換配件,花費8000-10000元左右。4444134不可行93338222911144449333822291117322323334429322消除頂緊力1、可以解決零件變形,效果明顯。2、只需分廠自制工裝,有能力解決。3、設備調試周期短,僅需1-2天即可。

4、不需更換配件,只需自制工裝一套,花費為2000元左右。10989259可行88779106677781098988779106677789999887810106798882012年7月7日QC小組成員召開小組會小組成員根據選定的最佳對策,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對策措施表。表14對策措施表序號要因對策目標措施地點完成時間負責人1機床主軸徑跳大降低主軸徑跳車床主軸徑跳值≤0.03mm保證零件外圓尺寸合格且在受控范圍。保證零件外圓粗糙度要求Ra3.2.重新選用高精度數控設備機加現場2012年7月15日李XX郭X胡X2零件材料硬度偏低提高零件硬度把零件的硬度控制在28~31HRC內且分布均勻調整熱處理工藝參數,內控零件硬度熱處理工段2012年9月20日張XX黨XX3頂尖頂緊力大消除頂緊力1、零件變形量小于≤0.05保證零件外圓尺寸φ3-0.12工序能力指數1<CpU≤1.331、改變裝夾方式2、設計新工裝3、修改機加工藝機加現場2012年9月30日李XX栗XX郭X段XX制表:郭X時間:2012-7-4十、對策實施實施1、降低主軸徑跳在QC小組共同討論,從經濟性與分廠設備現狀上綜合考慮,決定選用高精度數控設備XKNC-20FAWT作為下一步試驗的設備,首先對機床主軸打徑跳進行驗證,看是否滿足車床主軸徑跳值≤0.03mm要求,然后加工零件,并對零件外圓取三點進行實測,看是否滿足零件尺寸。表15機床徑跳及零件外圓尺寸檢測表序號機床主軸徑跳(mm)外圓尺寸(mm)10.015①2.95②2.96③2.9520.015①2.95②2.94③2.9430.015①2.88②2.92③2.940.015①2.88②2.92③2.950.018①2.88②2.9③2.9260.015①2.92②2.95③2.9770.015①2.92②2.93③2.9480.015①2.92②2.92③2.9490.015①2.89②2.89③2.9100.015①2.93②2.96③2.97110.018①2.9②2.92③2.93120.015①2.90②2.88③2.92130.016①2.92②2.94③2.95140.015①2.8②2.9③2.9150.016①2.9②2.92③2.93160.015①2.93②2.95③2.98170.016①2.9②2.94③2.95180.015①2.9②2.9③2.92190.015①2.95②2.97③2.95200.015①2.95②2.96③2.94210.015①2.94②2.96③2.98220.016①2.94②2.92③2.93230.015①2.91②2.92③2.94240.015①2.97②2.93③2.94250.015①2.92②2.93③2.90圖(十三)零件外圓φ3-0.12尺寸X-R圖在小組成員李鴻斌、郭珍的監督下,由小組成員胡方對機床主軸打徑跳,從表15看出機床主軸基本為0.015mm,機床主軸很穩定,滿足工藝要求主軸徑跳值全部≤0.03mm。加工完零件后,小組成員胡方、楊艷峰在現場對零件外圓取三點進行實測,實測尺寸從表15可看出全部合格,但是尺寸過程是否穩定,小組成員郭珍對零件外圓尺寸用控制圖進行分析,從圖(十三)上可看出,零件尺寸公差分布均在公差范圍,且生產過程穩定并處于受控狀態。隨后現場小組人員郭珍隨機抽取30件零件,到公司計量中心進行檢測,外圓粗糙度均符合工藝要求見圖(十四)。圖(十四)計量中心檢測數據實施效果:通過上面的試驗,我們得出以下結論,通過選用高精度設備,可以滿足對機床主軸的徑跳值≤0.03mm要求,滿足零件外圓尺寸及表面粗糙度Ra3.2的要求。實施2、提高零件硬度雙頭螺栓產品圖要求硬度26-32HRC,經過要因確認環節的調查,我們知道有90%的雙頭螺栓硬度值都處于26~28HRC之間。對于鋼件加工時,如果材料偏軟,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會很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7月8日,我們召開了QC小組會議,并參閱了相關的參考資料,決定對零件要求的硬度值進行內控,將其控制在28~31HRC范圍內;同時,QC小組決定由黨紅革負責調整熱處理工藝的相關參數和熱處理工藝的實施,此零件熱處理工藝是用高溫箱式爐加熱到880℃,保溫60分鐘后淬火,然后進行回火,回火溫度為520℃~560℃,保溫120分鐘。對于零件的熱處理,其回火溫度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零件的硬度高低和分布均勻性,一般情況下,回火溫度與材料硬度成反比關系,所以我們必須適當降低回火溫度才能提高零件硬度。經小組成員討論后,決定使用0.618法進行優選回火溫度參數見圖(十五)。500℃510500℃510℃520℃530℃540℃550℃560℃X1=522℃X2=540℃X3=540℃X1=550℃圖(十五)黃金分割分析圖我們將回火溫度初步定在500℃~560℃之間,第一次選擇試驗點X1=522℃,X2=540℃,7月9號,我們重新抽取10件分為2組,分別在兩種回火溫度下進行試驗,7月7日,由小組成員黨紅革負責對其進行硬度抽測,檢測結果見表16。表16回火溫度522℃和540℃檢測記錄表序號回火方案一回火方案二522℃540℃130313228.029.03023232313030.531329293130.529.5304313130.5313030.55303231.529.5293063231312828.529731.53130303129.583231.5312828.528.593029312929.530103131323030.529.5從表16可以看出,X1=522℃有部分檢測是點偏高,X2=540℃時各檢測點硬度比較理想,所以回火溫度X2優于X1,第二次選擇試驗點X3=540、X4=550℃,7月11日,我們又用回火溫度進行了熱處理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7。表17回火溫度540℃和550℃檢測記錄表序號回火方案一回火方案二540℃550℃130313228.029.03023232313030.531329293130.529.5304313130.5313030.55303231.529.5293063231312828.529731.53130303129.583231.5312828.528.593029312929.530103131323030.529.5從表中可以看出:X3=540測點硬度比較理想,X4=550℃有部分檢測點硬度明顯偏下限。可見回火溫度X4不如X3,所以我們決定將回火溫度為540℃,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選定的參數是正確的,7月14日我們又抽取了50個零件按回火方案二進行熱處理試驗并檢測其硬度,檢測結果見表18。表18硬度檢測記錄表序號540℃13030.52930302312931313132929.530.53030428303029.529.552931292929630302828.528.573029.528.52929830.529292830931283028.5301030.530303031制表人:黨XX時間:2012-7-16隨后,我們對表的數據做餅分圖從表18和圖(十六)可以看出,零件各硬度均28~31HRC范圍內且分布均勻。實施效果:通過上面的試驗,我們得出以下結論,調整熱處理參數可以實現內控雙頭螺栓硬度且保證其分布均勻的目標。實施3、消除頂緊力2012年9月30日,小組成員對原夾具進行分析:此類細長軸類零件在以往的加工中都會使用“一夾一緊”的定位夾緊方式如圖(十七),這種加工方式雖能完成此類零件的加工,但零件的剛性很差,在加工過程中零件顫動明顯會使零件產生變形,現場對20件零件外圓檢測變形量如表19,從表中可以看出變形量遠遠差過尺寸公差,不合格比率達55%,造成零件尺寸不穩定,無法滿足零件尺寸要求。小組成員一致認為,應首先對原夾緊方式進行改進。表19改進前零件外圓變形量檢測表公差0.12外圓變形量123456789100.130.150.180.150.100.080.100.160.140.15111213141516171819200.120.150.100.080.070.150.140.130.100.10零件零件三瓜卡盤三瓜卡盤零件零件三瓜卡盤三瓜卡盤自制工裝頂尖自制工裝頂尖改進前裝夾方式簡圖(十七)改進后裝夾方式簡圖(十八)在QC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構思出一套新的加工方式,在車外圓工序中,不再采用“一夾一緊”的裝夾方式,利用自制的工裝用以零件的外圓定位如圖(十八),這樣可以避免因頂緊壓力過大導致零件變形,L/d長徑比減少一半,在車削時的剛性也可增加好幾倍,避免切削力過大而造成的工件彎曲變形,同時我們共同構思出了一套新的工裝如圖(十九),自制工裝包括:本體、深溝球軸承(Z0089)、夾套。利用此工裝的優點是:①將自制工裝安裝在精密數控車床XKNC-20FA上,在加工時起到“跟刀架”的作用,利用零件外圓定位,使外圓表面與自制工裝良好的接觸,這樣可以大大減小長徑比,使細長軸在車削時的剛性增加好幾倍,同時也可以解決細長軸加工中顫動及尺寸不穩定問題;②由于不需要頂緊力,不存在零件因頂緊力過大而產生零件變形。圖(十九)零件夾具結構簡圖2012年10月11日,由郭珍負責將襯套零件圖繪制成正式圖,由分廠自己制造,10月13日,由小組成員曹錦林、栗廣慶將自制工裝安裝在數控車床上,調試合格后,立即投入50件,進行調試,在加工完成后零件變形量滿足要求(見表20),那么它能不能保證精加工后成品外圓尺寸φ30-0.12尺寸要求呢?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驗證,為了能準確掌握試驗的效果,小組成員楊艷峰對隨機生產的零件的外圓尺寸進行測量,在每個零件上測兩處外圓尺寸,統計數據調查表見表20。表20外圓尺寸數據統計表(表中數據為實測數據減去2.9所得)序號12345678910111213A0.060.040.060.020.060.060.0650.030.040.060.10.050.08B0.080.050.080.030.070.070.0650.020.040.050.090.070.07外圓變形量0.020.010.020.010.010.0100.0100.010.010.020.01序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A0.070.070.080.060.060.060.080.090.040.040.060.070.1B0.060.080.060.060.070.050.070.080.030.030.070.050.12外圓變形量0.010.010.020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序號27282930A0.040.030.0650.08B0.050.040.0650.07外圓變形量0.010.0100.01隨后我們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分組統計,并做直方圖分析,見頻數分布表21和直方圖(二十)。表21頻數分布表組號組界組中頻數統計fi10.015~0.0350.025//////////1020.035~0.0550.045////////////////1730.055~0.0750.065/////////////////////2040.075~0.0950.085//////////1050.095~0.1150.105///3合計60N=60N=60eq\o(\s\up8(_),\s\do3(x))eq\o(\s\up8(_),\s\do3(x))=0.10065S2=0.0050.0150.0350.0550.0750.0950.115TUTLT27242118151296300圖(二十)外徑φ3-0.12直方圖制圖:段XX2012.11.10從圖(二十)中可以看出,零件尺寸都合格,我們需用下面公式計算其工序能力指數:Cpk=(T-2ε)/6=(0.12×0.0387)/6×0.005=1.29實施效果:能過以上各項試驗,新的裝夾方式可以使變形量控制≤0.05mm范圍內,同時保證精加工后外圓尺寸的工序能力指數滿足1<CpU≤1.33。十一、效果檢查2012年9月-12月,我們按照改進后的工藝試生產零件三個批次共2400件,合格品2360件,占總數98.7%。效果檢查Ⅰ檢查造成良品率低的主要問題是否解決φ4-0.022-0.162尺寸超差φ4-0.022-0.162尺寸超差-0.12圓尺寸超差419320302513102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頻數(件)外圓粗糙度不合格M2.5-6g螺紋止通其它-0.02-0.1220406080100049.94%88.08%94.64%96.19%97.38%N=839累計百分比(%)91.7%M4-6g紋止通圖(二十一)零件5-8月份不合格品項目排列表圖(二十二)零件9-12月份圖不合格品項目排列圖效果檢查Ⅱ檢查良品率指標是否到要求95%97%95%97%65%65%圖(二十三)不合格品率對比柱狀圖效果檢查Ⅲ數理統計驗證為了進一步活動驗證活動效果,我們隨機抽取了2012年改進后的3批產品,與改進前比較進行數理統計驗證。表22改進前后不合格品率對比統計表改進前改進后序號生產數(件)良品率(%)平均良品率(%)序號生產數(件)良品率(%)平均良品率(%)150067.568.7150090.497.2250069.4250097.39350069.3350097.8通過計算可以得出:S=1.145S=0.505μ檢驗假設H0:μ1=μ2,H:μ1<μ2確定顯著水平為α=0.05==0.647μ==-44.05查表得μ0.025=1.96,由于>μ0.025,P<0.05,故接受H:μ1<μ2,即活動后的良品率明顯優于活動前。效果檢查Ⅴ檢查通過QC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①按節約的費用=(改進后良品率-改進前良品率)×試生產和鞏固期的數量×零件單價的公式計算(97%-65%)×6400×164.5=336896元②QC活動發生的費用=人工費+輔料費+夾具制造費+能耗費=4500元③實際經濟效益=節約費用-活動發生費用=336896-4500=332396元效果檢查Ⅵ檢查通過QC活動產生的社會效益通過本次活動,①提高了雙頭螺栓零件良品率,圓滿地完成了公司下達的良品率指標,受到了公司的嘉獎;②該課題的成功完成,大大減少了分廠返修引起的損耗,起到了降損增效的效果,適應公司精益生產發展要求;③利用現有的設備,摸索出一套加工細長桿的合理有效的加工方法,此種方法也用在了176系列中得以應用。十二鞏固措施1、為了鞏固我們的成績,經公司技術部門認可,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措施納入到相應的工藝文件中。表23鞏固措施覽表項目內容完成日期負責人修改熱處理工藝將熱處理回火溫度由550HR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