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法制史填空_第1頁
2021年中國法制史填空_第2頁
2021年中國法制史填空_第3頁
2021年中國法制史填空_第4頁
2021年中國法制史填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填空題

1.禹刑是夏朝法律總稱。

2.《左傳?昭公六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p>

3.夏朝法令規定“昏、墨、賊”三種罪都處以死刑。

4.古書上記載,夏刑共有三千條。

5.均臺是夏朝監獄代稱。

6.夏朝法律“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選自《甘誓》。8.據《尚書呂刑》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贖刑制度始

于夏朝。

9.《史記?殷本紀》說:“紂囚西伯(周文王)羞里。”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刑”為“法”同義語,同步也引伸為刑罰概括詞。

11.商朝死刑有:生殺日軌,死斬曰戮。12.炮烙是商朝處決死刑一種辦法。

13.湯刑是商朝刑法總稱。

14.《荀子》一書中記載“刑名從商”。

15.商朝墨刑也叫鯨刑。

16.商朝家庭制度為一夫一妻(多妾)制。17.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18.呂刑是西周穆王時昌侯所作。

19.西周時中央直轄地區司法機關稱為小亙寇。

20.西周嫡長子繼承制概括她說,就是:“立嫡以長不以黃,立于以貴不以長?!?/p>

21.西周時期把判處死刑犯人交掌教去執行。

22.將犯罪者搗成肉醬刑罰在商代稱為隨,將犯罪者殺死曬成肉干刑罰稱為脯

23.在王位繼承方面,實行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并行是在商朝初期。

24.西周國家機關總稱叫“內服”和“處服”。25.西周中央政府設有大批官吏構成“卿事寮”和“太史寮”。

26.周有亂政,而作九刑。

27.西周時期債務契約叫傅別。

28.西周土地王有重要標志是“普天之下,難道王土”。

29.西周初期,土地歸王一人所有,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所謂“田里不

弓米弓"

鬲O

30.戰國時期商秧在秦國變法:曾改法為建。

31.春秋時楚國在文王時曾作“法之法”。

32.公元前5“鄭駟顓殺鄧析,而用其竹刑”。

33.春秋時期最早發布成文法是鄭國。

34.戰國時各國紛紛進行變法,楚悼王用吳起為今尹、秦孝公用商秧為左庶長實行變法。35.春秋時期晉文公稱

霸時曾“作被廬之法”。36.改“法”為“律”者,是戰國時期商鞅。

37.春秋時范宣子任晉國執政時曾制定刑書。38.春秋時期鄭國鄧析作“竹刑”,鄭國第二次發布成文法。

39.秦國在秦孝公時,商鞅以《法經》為藍本,

改法為建。

40.1975年12月在湖北云夢城關睡虎地秦墓發掘中出上了大量秦律竹簡,其涉

及《秦律十八種》、《怯律答問》和《封診式》。

41.秦朝以身高作為擬定刑事責任年齡原則。

42.“盜徙封”罪規定在秦律里

43.秦朝民間起訴,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

44.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機關叫廷尉。

45.“以刑殺為威”是秦朝立法指引思想。46.“事皆決于法”是秦朝立法指引思

想之一。

47.以過去事例指責現時各項政策和制度,在秦朝視為以古非今罪。

48.“法令由一統”是秦朝立法指引思想之一。

49.漢代為維護貴族官僚法律特權,頒布貴族官僚有罪“先請”詔令。

50.漢初劉邦命蕭何制定《九章律》。

51.漢代習賣契約稱為券書。

52.漢律規定為起義農民通情報、當向導、供應飲食,便構成通行飲食罪。

53.漢代下詔除肉刑,是在文帝十三年。

54.“傍妻”'“小妻”、“小婦”是漢時期妾名稱之一。

55.南朝齊武帝永明七年制定《永明律》。

56.亞《秦始律》頒行后,張斐、杜預分別為之作注釋,經晉武帝“詔班天下”。

57.南北朝時,東魏以格代科,制定一部法典,叫《麟趾格》。

58.三國時期魏律將“具律”改為“刑名”。

59.“八議”最早規定在《魏律》。

60.《蜀科》是三國時蜀國法典。

61.隋煬帝時《大業律》共坦篇。

62.隋朝煬帝時期頒布法典叫《大業律》。63.唐朝逢大案,常由大理寺卿會同

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叫做三司推事。

64.隋朝先后頒布兩部法典,文帝時頒布《開皇律》。

64.唐高宗時期頒布重要法典叫《永徽律》。65.唐高祖時頒布唐律,史稱《武

德律》。

66.唐太宗時期頒布重要法典叫《貞觀》。

67.唐朝最高監察機關叫做御史臺。

68.唐朝對案件起訴普通有兩種方式。

69.《永徽律》是唐朝法典。

70.唐律規定承審官如與當事人有“親屬”、“師生"、“仇隙”關系者,須回避。

71.《唐律疏議》共十二篇。

72.唐太宗時,命長孫元忌,房玄齡等人修定《武德律》。

73.中華法系典型代表法典是唐律(或《唐律疏議》)。

74.宋代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項法令所作解釋稱為聲明。

75.宋建隆年間,凡大理寺審羊案件,經刑部復核后,須送審刑院評議。

76.宋初凡大理寺審判案件,經刑部復核后,須送審刑院詳議。

77.“盜賊重法”創立于宋朝。

78.《宋刑統》在每篇之下設“門”,共213門。79.典賣制度制度化開始于宋朝。

80.南宋時期“編敕”改名為“條法事類”。81.宋太祖時期所作編敕叫《建隆

編敕》。82.元朝建立后,便下令禁止使用金律,并著手制定新律。

83.蒙古族進入中原后來,曾運用金國《泰和律》斷案。

84.元朝監察機關,中央為御史臺,地方為行御史臼。

85.明《大浩》共四編,即《御制大浩》《大誥續編》、《大浩三編》和《大誥武

臣》。

86.明代大理寺職權與唐宋不同,不主管審判而是專掌復核。

87.明朝最重要法典是《大明律》。

88.《大明律》共結卷。共460條。

89.清律規定:凡嚴重危害封建統治犯罪,應及時處決叫“斬立決”或“絞立決”。

90.乾隆時期修訂一部大清律叫《大清律例》。

91.雍正五年頒布法典叫《大清律集解》。

92.清末《法院編制法》規定司法審級實行三級四審制。

93.19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以九年為期。

94.清朝規定犯凌遲罪者在行刑前自然死亡,仍須投尸。

95.清朝將罪犯發到邊遠地區為駐防官兵充當奴隸刑名叫發遣。

96.清末修訂一部過渡性法典叫《大清現行刑律》。

97.清政府履行預備立憲第一種環節是官制改革。

98.清朝入關后制定第一部完整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99.清末制定一部單獨民法典叫做《大清民律草案》。

100.中華法系解體開端是清末立憲。

101.清末頒布一部單獨刑法典叫《大清新刑律》。

102.源于唐律殺人離鄉刑名,在清朝叫做“遷徙”。

103.《大清新刑律》發布于吆。

104.太平大國為否之封建買賣婚姻之陋習,在《天朝田畝制區》中規定:“幾天

下婚姻無論財”。

105太平天國重要刑事立法是《太平刑律》。

106.太平天國依照“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原則規定了經濟上國庫(或圣

庫)制度。

107.太平天國時期第一種革命性大綱性文獻是天朝田畝制度。

108.太平天國制定了體現男女平等婚姻法律,宣布:“凡天下婚姻無論財”。

109.《太平刑律》是太平天國刑事法規。110.《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定都

南京后1853年頒布。

111.太平天國后期由洪仁軒制定一部大綱性文獻叫《資政新篇》。

112《欽定憲法大綱》頒布于198月。

113.《中華民國暫時約法》是儂月11日發布。

114.北洋政府法律大體分兩類:一日普通法,一曰特別法。

115.《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于19竺月通過并發布。

116.“保安處分”規定在南京政府刑法里。117.《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是儂L年在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118.袁世凱統治時期,北洋政

府對《大清新刑律》進行刪修,制定了《暫行新刑律》

119.南京國民政府“五五憲草”發布于1936年。

120.北洋政府時期曹餛“賄選憲法”,正式名稱叫《中華民國憲法》。

121.目內民主政權時期,“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規定在《井岡山土

地法》。122.北洋政府初期《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叫做“天壇憲草2

123.北洋政府《中華民國約法》由于是袁世凱主持制定,又稱作“袁記約法”。

12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蘇維埃國家政權制度是工^縣代表大會。

125.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政權組織方面詳細化體現是實行“三三制”原則。

126.南京國民政府《中華民國刑法》分總則、分則兩編。

127.《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辦反革命條例》規定刑罰種類有:死刑'監禁'沒收

財產'剝奪公民權和驅逐出境。

128.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129.原始社會部落首領通過“禪讓(制)”產生。

130.夏朝第一種帝王是啟。

131.《左傳?襄公四年》記載:“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

132.法來源經歷了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演變與發展過程。

133.《說文解字》:“潺,刑也,平之如水,從水,芽因此觸不直者去之,從去。”

134.《正韻》:“律呂萬法之所出,故法令謂之建

135.《夏書》曰:“昏、墨'賊,殺?!?/p>

136.在“刑侯與雍子爭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惡而掠美”。

137.夏立法指引思想是神權法思想。

138.《詩?商頌?玄鳥》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p>

139.商朝刑事立法指引思想繼承了原始社會神權法。

140.荀子總結商朝法律,總結出“刑名從商”。141.商朝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

裔都殺掉刑罰叫做副殄,相稱予后世族誅。

142.商朝將人割掉鼻子刑罰是曼皿1。

143.商朝已有文字記載,文字重要刻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稱之為甲骨文。

144.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指是嫡長繼承制。

145.商王掌握商朝最高司法權,她運用占上假借天意斷案。

146.夏商監獄通稱為圜土。

147.周有亂政,而作九刑。西周“九刑”即在五刑基本上加上鞭'抄'贖'流

四刑。

148.西周刑事立法指引思想是義刑義殺和明德慎罰。

149.西周買賣契約稱作質劑,關于借貸方面契約叫做傅別。

150.西周將婚姻管理機關叫做媒氐。

151.西周法律規定,婚姻締結要通過六道程序,即“六禮”。

152.西周法律規定,丈夫可以以七種理由休棄妻子,叫做七去。

153.西周“三不去”指"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先貧賤后富貴”。

154.所謂嫡長繼承制概括而言,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156.西周在中央設大司寇,為全國最高司法機關。

157.“以五聲聽獄訟”中“五聽”涉及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這是最

早對犯罪心理分析嘗試。

158.按宗法級別實行分封制奠定了奴隸制政權組織基本形式。

159.禮制原則是親親和尊尊。

160.春秋時期,隨著經濟基本變化,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

161.春秋時期鄭國子產“鑄刑書于鼎,覺得國之常法”。

162.春秋時期楚國制定了禁止和搜捕奴隸逃亡法律。叫做仆區法

163.春秋此前,奴隸主貴族不發布成文法目是“刑不可知,威不可測,則民畏

上也?!?64.孔子反對晉國發布成文法,以為“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165.封建統治者把危害其財產行為稱之為“盜工

166.封建統治者把危害其政治統治和人身安全行為稱之為賊。

167.《法經》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別是《盜》和《賊》。國內第一部初詳細系封建

法典是《法經》。

168.春秋時范宣子任晉國執政時曾制定刑書。169公元前2秦朝頒布了“使黔

首自實田”法令,在全國實行土地私有制。

170.秦始皇為了加強文化思想領域專制統治,統一人們意識形態,發動了“焚

書坑儒”事件。

171.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作為自己統治思想基本。

172.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統”,意思是說,全國不但施行統一法律,并且最高立

法權屬于皇帝。

173.秦始皇樂以“刑殺為威”,后人評價“秦法繁于秋荼,而網密于凝脂。

174.秦王贏政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同步,也初次建立了皇童制度。

175.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祿分封制,在全國實行了郡縣制。

176.秦朝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177.早在先秦時期,秦國運用法

家選拔官吏思想,提出“三重選官法”。

178.秦朝對逃避徭役要處給以一定懲罰。秦律規定,如果應服徭役并已得到告

知而沒有去報告,定罪為捕事。

179.秦朝司法機關審訊后,作出判決,要向當事人宣讀判決書,叫做讀鞫。

180.當前國內歷史上最早貨幣立法是秦朝《金布律》。

181.在秦朝,對麻風病人犯罪所使用刑罰普通是定垂。

182.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以“天人合一”思想為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

論,提出了“君權神授”說。

183.漢初至文景時期,漢朝統治思想以黃老思想為主,輔以法家思想。

184.漢高祖劉邦進入咸陽,與秦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185.漢朝將用來比照斷案典型判例叫做比。186.在三公中,最高監察機關,監

察百官是御史大夫。

186.漢代高檔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在其轄區內對有名望又有統治才干

人,向中央舉薦制度叫做辟舉。

187.親親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和大逆外,均可

互相隱匿犯罪行為,而不受法律追究或減免刑罰。

188.兩漢時期,公侯及其嗣子和官吏三石但以上者在法律上皆享有有罪“先請”

特權。

189.漢文帝刑制改革方案涉及:當鼻IJ者,笞三百。

190.漢朝為了懲罰諸侯在酎祭時所獻貢金不合原則,特制定了《酎金律》。

191.漢代將宣讀判決書叫做避S。

192.正式規定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特權“八議”條款是魏律。

193.在晉律里,將以奪爵、除名、免官來抵罪制度為雜抵罪。

194.北齊律篇目為十二篇。

195.北齊律確立了“重罪十條”,為后世“十惡”提供了范例。

196.北魏、北齊將流刑列為法定刑,作為死刑與徒刑中間刑。

197.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建立了皇帝直接領導獨立監察機關,即御史臺。

198.曹魏高貴鄉公規定:“在室之女,從父母之誅”,已嫁之婦,“從夫家之罰”。

199.《開皇律》共11篇。擬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杖、萱。

200.將北齊律“重罪十條”發展為“十惡”大罪法典是《開皇律》。

201.唐初立法指引思想是禮刑并用,法令簡約,寬仁慎罰。

202.《永徽律疏》云:“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

成也”。

203.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趨于穩定,依照唐初社會狀況,制定自己法典,于

武德七年完畢,稱為《武德律》。

204.唐高宗時期最大立法成就是長孫無忌等人對《永徽律》注解,并經皇帝批

準,頒行天下封建法典代表《唐律疏議》。

205.唐玄宗開元時期由李林甫主持編定《大唐六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封建時

代最早一部綜合性行政法典。

206.唐宣宗時編一部《大中刑律統類》,把律、令、格、式混合編在一起,變化

了自秦、漢以來律老式體系。

變了自秦、漢以來律老式體系。

207唐時期最高行政機關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監是中央政府機關。

208.隋唐時期官吏來源有各種途徑,但重要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

209.唐代致仕制度,即現今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齡為迎歲。

210.“八議”是指法律規定八種人除犯土超罪以外死刑,皆可享有“議”特權;

該制度自魏入律,至唐進一步完善,此后歷代相沿,直至《大清律例》。

211.官當是指官員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刑罰。

212.“十惡”之首是謀反。

213.唐律規定親屬內部紊亂人倫行為稱內亂。

214.唐律規定了同居有罪相為隱原則,發展了漢律關于“親親得相首匿”原則。

215.唐律對化外人案件解決原則是:同類相犯者,依本國法律處斷:異類相犯,

依唐律處斷。

216.唐代官吏犯贓罪據《職制律》規定按犯罪情節不同,重要有受財枉法'受

財不枉法、監主受財枉法三種狀況。

217.唐《戶婚律》規定,夫妻之間情義斷絕為“義絕”,必要強制離婚。

218.唐律規定財產繼承普通為諸子平分;宗襁繼承特點是嫡長繼承制。

219.唐律最后兩篇捕亡律和斷獄律,是關于追捕逃犯和審判、執行方面內容。

220.唐律賦稅立法重要有租庸調法和兩稅法。

221.唐律保護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失,容許其扣押債務人財產抵債,叫“牽掣"。

222.隋唐以大理寺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御史臺為

中央最高監察機關。

223.在唐朝有重大冤屈者,可以擊登聞鼓或邀車駕申訴。

224.唐朝在監察機關御史臺下設臺院、殿院、察院,以進一步加強它們之間分

工和合伙。

225.唐《戶婚律》規定不得為婚和不準結婚幾種狀況,概括為“違律為婚”和

“婚娶違律

226.唐代稱遺失物為闌遺物。

227.開皇三年,文帝楊堅命令對新律重新更定,最后完畢了歷史上知名《開皇

律》。

228.唐高宗時期頒布重要法典叫《永徽律》。為了闡明《永徽律》,唐高宗命長

孫無忌等人對五百條律文逐條逐句進行詮釋,完畢并頒行了《永徽律疏》。

229.隋唐時期三省分別指史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230.唐代將侵犯統治階級政權十種最嚴重犯罪稱為土寇。

231.唐代將“使用借貸”稱為借,將“消費借貸”稱為貸。

232.唐代借貸關系有計利息和不計利息兩種,不計息稱為,計息稱為負債出舉。

233.國內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封建法典是及宋刑統

234.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以刑律為主,將其她刑事性質敕、令'格、式

分載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門別類地加以匯編法規,叫作“刑律統類”或律目充”

235.宋朝把日積月累單行敕令,加以分類整頓刪去重復矛盾之處,然后再頒布,

使之具備普遍法律效力,就是所謂“編敕”。

236.宋朝立法活動重要特點是“編敕”和“以敕代律”。

237.宋仁宗嘉祜中期,加重懲罰犯罪,開始實行“重法地”法。

238.宋朝施行了一種刑罰,事實上是古代墨刑復活,這種刑罰叫做刺配之法。

239.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最殘酷生命刑是逶遲。

240.宋朝為了加強皇帝對司法權直接控制而建立了審刑院。

241.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漢儒建立,明確提出了法治指引思想,即“參照唐宋

之制”,“附會漢法”。

242.元朝初期,中央審判機關是大宗正府。243.宋朝為了嚴酷彈壓農民反抗

斗爭,加重對“盜賊”懲罰,制定了盜賊重法和重法地法。

244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指引思想是重典治亂世、禮刑并用、加強法制宣傳

245.作為朱元璋履行重典治天下政策“特重刑法”是明《大誥》。

246.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

247.清朝懲罰異端思想,履行文化專制政策形式是文字獄。

248.中華人民共和國封建社會國家對某些重要商品實行專管制度稱為禁榷制度。

249.明清時期,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

250.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特點是匚衛干預司法。

251.明朝歷經30余年制定主線性法典是《大明律》。《大明律》共也條。

252.每年小滿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員會同各道御史及刑

部承辦司審理發生在京師笞'杖案件審判活動,叫做熱審。

253.明朝專掌復核中央司法機關是大理安。254.在明朝初期,以為“百姓財力

具困,猶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樹不可動其根”人是朱元璋。

255.《大明律》將唐律篇目改為名例'更、自、禮'晝'刑、工各律,。隋唐

以來沿襲已久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變。

256.明《大誥》由御制大誥、御制大誥續編、御制大誥三編、御制大誥武臣四

篇構成。

257.明朝仿造《大唐六典》體例編制了具備行政法典性質《大明會典》。

258.明朝統治者為嚴懲臣下結黨在大明律中專設了妊黨罪。

259.明朝鹽法、茶法規定了封建國家鹽、茶專賣制度,以保證封建國家財政收

入。260.明朝統治者為適應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制定了錢法'鈔法。

261.《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成文法典。

262.《大清會典》不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封建時代最完備行政法規,并且是中華

人民共和國封建時代行政立法總匯o

263.清代充軍分為附近、近邊、邊遠、極邊、煙瘴五種.因此又稱“五軍”。

264.正式將榷鹽列入正律之發端是《大明律》。

265.明朝司法機關在中央主管審判為刑部,專堂復核為大理寺,監察機關為都

察院。

266.在明朝,皇帝對司法權控制超過歷代,皇帝親軍錦衣衛和宦官掌握東廠、

西廠,也都握有廣泛司法權。

267.明清時期審判制度上一種很大發展是浮現了三種審判符合制度即熱宦、秋

史和朝史。268.清朝監察制度一種重大發展是在都察院內增設了六科給事史。

269.洪武十五年為擴大監察機關組織,改御史臺為都察院。

270.明朝歷經三十余年制定法典是《大明律》。

271.清人薛允升將明律特點概括為“輕其輕者,重其重者”。

272.在清代以文字著述而被羅織罪名所構成冤獄,叫文字獄。

273.清代死刑劃分為絞、斬立決和絞、斬監候。

274.源于唐律殺人離鄉刑名,明清時期將犯人強制遷出一千里外安頓刑罰叫做

“遷徙”。

275.清朝將罪犯發到邊遠地區為駐防官兵充當奴隸刑名叫發遣。

276.清朝立法原則是參漢酌金。

277.清廷改革中央官制,御前會議擬定按照五不議原則進行。

278.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上首部具備近代憲法意義法律文獻是《欽定憲法大

279.外國侵略者逼迫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不平等公約中所規定一種非法特權是

領事裁判權。

280.清末修訂法律,擬定了“參照古今,博稽中外”修律方針。

281.清廷在大理院內設立總檢察廳,作為最高檢察機關。

282.19清政府頒發《欽定憲法大綱》共二十三條,內容涉及君上大權和臣民權

利義務兩某些。

283.清末新修訂刑法有兩部,一部是《大清現行刑律》,另一部為《大清新刑律》。

284.清廷為“新政”需要,在立憲同步對舊律進行修訂,為此設立修訂法律專

門機關修訂法律館。

285.清末成立修訂法律館由當時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主持。

286.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化專門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中華人

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部獨立商法是《欽定大清商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

一部民法典為《大清民律草案》。

287.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重要標志是領事裁判權和公審公廨制度確立。

288.清政府從19開始,把本來掌管審判刑部改為法部專任司法行政;把本來掌

管案件復核大理寺改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

289.清政府為實行預備立憲,所發布兩個憲法性文獻是《欽定憲法大綱》和《十

九信條》。

290.清末修訂一部過渡性法典叫《大清現行刑律》,以“刑律”為名。

291.i咨議局是清末“預備立憲”過程中清政府設立地方征詢機構,于19在各省

成立。292.資政院是清末“預備立憲”過程中清政府設立中央征詢機關,于19

設立。

293.《大清民律草案》是在修訂法律館組織下,由日本法學士松岡義正起草民律

總則、債權、物權前三編,禮學館負責起草親屬和繼承兩編。

294.19《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初次擬定辯護制度。

295.清末立法具備封建性和買辦性特點,體現著深刻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296.《大理院審判編制法》模仿資產階級國家制定國內第一種單行法院組織法規。

297.《大清新刑律》仿效斐產階級國家刑法,擬定了以自由刑為中心,由主刑和

從刑構成新刑罰體例。

298.《大清民律草案》后兩編由禮學館制定,名稱分別是親屬和繼承。

299.武昌起義后,清政府迫于無奈,制定了《十九信條》.限制君權。

300.中華人民共和國封建社會國家對某些重要商品實行專管制度是禁摧制度。

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制度開始于清末,初次出當前《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

中。

302.太平天國大綱性文獻有兩部《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303.太平天國鄉官保舉制度規定:“舉得其人,保舉者受賞;舉非其人,保舉者

受罰”。304.太平天國刑罰種類有硒'杖刑'枷刑。

305.太平天國司法行政合一,各級行政官吏均有司法審判權。

306.《十條天款》本是太平天國起義前“拜上帝會”教規,后成為太平天國軍律。

307.《太平條規》分《定營規條十要》和《行營規矩》兩某些,重要規定太平軍

駐扎和行軍時某些紀律。

308.太平天國在定都南京后,在《十條天款》和《太平條規》基本上制定了重

要刑事立法是《太平刑律》。

309.1859年,干王洪仁訐向天王洪秀全提交了這是一部帶有資

本主義色彩施政大綱。

310.《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政體是總統制;《中華民國暫時約法》

規定政體是責任內閣制。

311.南京國民政府《特種刑事案件訴訟條例》規定,經司法警察官署移送“危

害民國”案件,法院可徑行判決,且不得上訴。

312.《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參議院是國家立法機關。

313.《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暫時中央審判所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

314.1912月29日,各省代表會議根據《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

選舉孫中山為暫時大總統。

315.《中華民國暫時約法》是由孫中山在193月11日予以發布。

316.《中華民國暫時政府組織大綱》共四章,《中華民國暫時約法》共七章。

317.《中華民國暫時約法》第2條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奔?/p>

擬定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18.《中華民國暫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以參議院、暫時大總統、國務員'法

院,行使其統治權。

319.《中華民國約法》廢除責任內閣制,實行總統制。

320.北京政府審判機構大體分為:普通法院,兼理司法法院,特別法院和平政

院。

321.1936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發布了“五五憲草”。

322.南京國民政府1935年《刑法》規定《保安處分》一章,其處分種類共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