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上)八年級期中抽測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兩大部分,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請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2.本試卷1至4頁為試題卷,5至6頁為答題卷。3.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收回。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本部分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在答題卷相應位置。1.“西方列強一巴掌把大清帝國打落谷底,從此國門洞開,風雨交加。”“中華民族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尋找失去的尊嚴,尋找在世界的位置,尋找復興的道路……”。西方列強的“一巴掌”是指()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后十年,感到不滿意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為此,“戰勝國”將要采取的行動是()A.走私鴉片,毒害國人B.暫忍一時,滿足現狀C.割占臺灣,資本輸出D.發動戰爭,擴大市場3.1871年,鄭觀應說:“今長江二千數百里有奇,洋船往來,實獲厚利,喧賓奪主,殊抱杞憂。”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A.《南京條約》簽訂后B.《天津條約》簽訂后C.《北京條約》簽訂后D.《璦琿條約》簽訂后4.太平天國時期的歌謠有號召歌、響應歌、記事歌等,這些歌謠用詩體語言和群眾口語記述太平天國的光輝歷史。其中,“賊做官,官做賊,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這首歌謠()A.屬記事歌,再現了太平天國的輝煌歷史B.表明金田已是全國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C.語言生動,可作為研究起義原因的佐證D.反映了太平天國政權仍是一個封建政權5.下面是太平天國運動發展的曲線圖,其中淤于對應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北伐西征天京陷落B.金田起義定都天京C.定都天京天京事變D.永安建制天京陷落6.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大規模籌建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這表明當時的中國()A.解除了西方列強的威脅B.近代海防意識增強D.已步入海軍強國行列C.阻止了民族危機的加劇7.“伊犁收復了;日本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偃旗息鼓了;中法戰爭做到‘不敗’或‘稍勝一籌’了……清王朝的統治雖沒有他們預期強盛,但也未被淹沒掉。”材料說明了()A.清政府增強了海防意識B.邊疆危機已經完全解除C.洋務運動宣告徹底破產D.洋務運動達到部分目的8.“我國雖然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及中法戰爭沖擊,然而民眾不曾改變原本的天朝優越感,直到甲年戰敗,一片酣睡的國人才感受到巨大沖擊與危機感。”材料意在強調甲午戰敗()A.掀起列強瓜分狂潮B.推動政治制度的改革C.促進了國人的覺醒D.根除了天朝上國觀念9.梁啟超說:光緒明知變法沒有前途,但自己不甘做亡國之君,決定“不如姑冒險而變法,幸則猶可望收政權而保國土”。材料反映出百日維新的目的是()A.維護封建統治B.挽救民族危機C.建立君主立憲D.促進國人覺醒10.下圖所示的Y軸表示的是()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D.近代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程度11.“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材料體現了義和團()A.“扶清滅洋”的主張B.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勇敢抗擊八國聯軍D.是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農民戰爭12.打開《民報》第一期,最醒目的位置是四幅圖片:《世界第一之民族主義大偉人黃帝》、《世界第一之民權主義大家盧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國建設者華盛頓》、《世界第一之平等博愛大家墨翟》。材料反映《民報》宣傳的內容是()A.師夷長技B.維新變法C.自由平等D.三民主義13.葉圣陶在1911年的日記中寫道:“10月12日,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14日,急閱報紙,見長沙、重慶均為革(命)黨所據……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廣東亦有獨立之說。”由此推知辛亥革命()A.基礎廣泛B.發展迅速C.結束帝制D.取得成功14.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量變”,而辛亥革命則是一次“質變”。這里的“質變”指的是()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開創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15.小明的爺爺今年恰好八十大壽,即1943年出生,他平時總強調自己出生于民國。壽宴后,一位歷史老師問小明:你爺爺出生于民國哪一年?小明的正確回答應該是()A.民國二十八年B.民國二十九年C.民國三十一年D.民國三十二年16.民國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綺撰對聯一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聯首嵌入“民”“國”“總”“統”四字,并在聯尾點出自己的看法“不是東西”。該對聯諷刺的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B.宣統帝被逼退位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復辟帝制D.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17.中國啟蒙思想家對戊戌變法的失敗和辛亥革命的流產進行思考,認為少數先覺者的救國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中國國民對之“若觀對岸之火,熟視無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他們提出了改造國民性這個任務。材料講述的是新文化運動()A.興起的背景B.抨擊的對象C.傳播的過程D.取得的成果18.“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這一論斷揭示出五四運動()A.顯示了無產階級的力量B.促進了民眾的思想啟蒙C.拯救了中華民族的危亡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19.1921年7月,上海。身著長衫、中山裝、西裝的十多位有志之士,懷著對民族命運的憂慮、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四面八方趕到位于法租界的一處幽靜小院,輕輕叩響銅環。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A.使中國成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B.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C.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D.標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20.煙雨樓旁有條紅船。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佇立紅船旁感慨道:“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材料體現的民族精神是()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B.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D.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非選擇題(5小題,共30分)21.(6分)歷史總是以各種形式呈現于現實當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個名稱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領街”)。……這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那美麗的香港海灣被冠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以紀念英國對一個古老文明的勝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復興之路》(上)【一處公園成為一場侵略的炫耀】材料二在日本東京的上野公園曾經有一處令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這個地方高懸著1895年2月被日本俘獲的北洋水師靖遠艦的鐵錨。它同鎮遠艦的鐵錨、主炮彈頭等一起陳列于此,并立有海戰碑志,向世人炫耀。【一條胡同就是一處屈辱的見證】材料三某條約第七款“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按照西歷1901年。……文內后附之條,中國國家應允諸國分應自主,常留兵隊分保使館”。(1)材料一中,“英國對一個古老文明的勝利”指的是哪次戰爭?“香港海灣被冠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條約依據?(2分)(2)材料二中,靖遠艦是在哪次戰爭中被俘獲的?戰爭結束后,日本開始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這與其獲得的什么新權利相關?(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國近代簽訂的哪一個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簽訂后,對中國社會性質造成了什么影響?(2分)22.(6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爭史,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受命于欽差大臣,后赴廣東虎門銷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愛國情懷的真實寫照。——摘自初中歷史教學參考書材料二面對北方民間掀起的這場反帝風暴,清政府最初十分慎重,采取了剿撫兼施的政策。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臺后,慈禧太后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最后清政府發出三件有關宣戰和招撫義和團的上諭……義和團宣揚的“扶清滅洋”,集中表示出將斗爭的鋒芒指向帝國主義侵略者,鮮明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摘編自馬平安著《中國近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在民族恥辱面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進行了頑強的反抗和斗爭,“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他們的不屈不撓、御侮自強成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動力。——《中國近現代史參考資料》(1)材料中的“他”是誰?虎門銷煙有何歷史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義和團運動對當時的中國有何影響?(2分)(3)根據材料三,寫出中國人民在巨大的民族恥辱面前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的史實。除此之外,再舉一例反映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2分)23.(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學技術之路】材料一洋務派創辦的工業(部分)名稱簡況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65年李鴻章創辦于上海。它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由外國人負責全部工程事務和制炮裝炮福州船政局1866年創辦,曾由法國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廠和造船。共建大小船只34艘【求變法之路】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為離京南下,在南京會見張之洞,在得到張之洞的資助后,創辦了上海強學會,并于1896年1月創辦《強學報》。——岳麓書社《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尋革命之路】材料三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茍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近之辱國喪師,翦藩(中國喪失對朝鮮等國的宗主權)壓境,堂堂華夏,不齒于鄰邦;文物冠裳,被輕于異族。有志之士,能無撫膺!……用特集會眾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抒此時艱,奠我中夏。——《檀香山興中會章程》(1)材料一中的兩個企業是在什么口號的指引下建立的?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兩個企業的特點。(2分)(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維新派為宣傳變法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分)(3)據材料三概括孫中山建立興中會的原因。(1分)(4)綜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國人民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中展現了怎樣的精神?(1分)24.(6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激勵人們與時俱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思想文化促創新】材料一晚清以降,國人科技意識因“師夷”而增長。進入民國,各主要報刊加入對《臨時約法》的大討論,共和的思想得以倡揚。北洋軍閥上臺,妄圖復古倒退,陳獨秀等奮起反擊,掀起新文化運動,喊出了時代最響亮的口號。——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五四精神顯力量】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展,其具體體現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等主編的《中華文化史》【民主革命展新篇】材料三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導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題詩(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文化運動的起因。材料一中“時代最響亮的口號”指的是什么?(2分)(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根據材料指出,“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分)(3)材料三詩中的“畫舫”因為召開了哪一次重要會議而聞名天下?列舉一例“導工農”的例子。(2分)25.(遠分)閱讀下列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材料: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部分)。時間主要事跡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1905年起先后組織惠州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3月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3年以后領導了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革命斗爭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2023-2024學年(上)八年級期中抽測試卷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BCABDCBC題號11121314151917181920答案ADBADCABBA二、非選擇題21.(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2)甲午中日戰爭。允許日本在通航口岸開設工廠(3)《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