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案例:達爾文的遺產仍影響當今世界進化論提出150年后,他留下的偉大遺產仍然顯著影響著當今世界今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同時也是《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一個偉大的人和一本偉大的著作上。150年來,《物種起源》經歷了種種挫折、懷疑和否定。但目前大多數科學家一致認為,進化論與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重要理論體系一起,構成了現代科學的支柱。正如哥白尼推翻“地球中心說”一樣,達爾文理論否定了人類主宰自然世界的說法。一些學者在紀念達爾文時這樣評價他: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150年后,他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仍然顯著影響著當今世界。世界上的眾多學術著作都由《物種起源》衍生而來。這些遺產也反映了過去一個多世紀里,進化論經歷了怎樣的巨變。早期理論已與基因科學融為一體。我國學者最初對達爾文理論的接受與認識,帶有濃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色彩。盡管我國早期對達爾文的介紹與理解不乏偏頗之處,但目前我國科學家對進化論的貢獻卻是可圈可點。我國從科學上對達爾文主義的接受,沒有經歷像西方那樣的戲劇化過程,它很自然地隨著現代科學在我國的建立與發展,進入科學家的視野和研究實踐。“人類的思想在19世紀經歷了一次變革,這次變革在今天仍然影響深遠……一個人,和一本書,成為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征。”達爾文生平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里,他的父親是位著名的醫生,他的祖父則是更有名望的醫生,同時也是推理進化論者。在達爾文出生之前,他的祖父就將生物進化的概念介紹給了英國讀者。達爾文在16歲時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由于無法面對重病患者的痛苦,或者另一種說法是,他不愿意解剖尸體,而最終放棄了學醫。1828年他進入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在劍橋期間,他成為植物學家亨斯洛(Henslow)的門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了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小獵犬號,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前往南美洲從事自然調查研究工作。最初他們在南美海岸調查,并多次進入南美洲西邊的加拉巴哥群島,經過太平洋到達紐西蘭、澳大利亞及南非,然后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國。對于達爾文來說,這段經歷是他受到的“第一次真正訓練,或者說思想教育”。環球旅行為達爾文提供了深入自然的機會,也讓他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進化論思想便是由此成形的。從小獵犬號回來后,達爾文已經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地質學家。他的發現讓萊爾對他肅然起敬,二人也因此開始了他們的終生友誼。1839年,達爾文出版了描述小獵犬號航行經歷和發現的《航海日志》,很快成為19世紀最為暢銷的旅游書籍之一。但是從這本書中,幾乎看不到進化論的思想。同年,達爾文與他的表妹埃瑪(Emma)結婚,到1841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達爾文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從此除了去倫敦拜訪親友,或因健康原因去療養外,幾乎沒有離開距倫敦幾英里的唐別墅(Downhouse)。他一生只在三個地方生活過,4年在倫敦,5年在小獵犬號上,其余的時間都在唐別墅度過。盡管疾病纏身,達爾文仍然一邊堅持積累物種方面的資料,一邊從事一種人們很少知道的物種——海洋甲殼動物藤壺的分類研究。此外,與萊爾以及植物學家胡克(Hooker)的交往,也使他的索居生活得到調劑。1844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胡克成為此文的第一位讀者。到1854年,達爾文感覺時機成熟,他決定開始撰寫一部關于物種起源的巨著,然而,這個計劃最終也沒有完成。1858年,他收到華萊士(Wallace)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一篇華萊士本人撰寫的一篇簡短的論文,這篇論文幾乎涵蓋了達爾文理論的核心思想。這讓達爾文又尷尬又難過。在萊爾的建議下,達爾文將自己在1844年完成的論文摘要和華萊士的論文一起交給了林耐學會,卻沒有受到重視。林耐學會的主席在作當年度的年終總結時說:“今年……沒有什么重大發現。”一方面怕自己20年的心血被別人搶了先機,另一方面,華萊士的論文更增加了達爾文的信心,達爾文開始著手撰寫摘要性著作,這就是1859年底發表的《物種起源》。從1860年到去世,達爾文撰寫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進一步闡述了進化論的多個主題,其中包括《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的由來》,以及三本關于花卉有性繁殖的書。由于疾病和先天的羞怯,達爾文一直遠離公眾生活,他從未就進化論作過公開演講,也再沒有寫過比《物種起源》更通俗的讀物。達爾文對科學的貢獻,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正式承認。盡管在1864年,他被授予皇家學會最高榮譽——科普利獎章,但表彰詞中卻明確說到,他的貢獻不包括進化論。在宗教方面,達爾文年輕時是基督教正統教徒,逐漸轉變為不可知論和懷疑論者。他自己說,這種轉變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以至于他從未感到過痛苦和沮喪。然而,達爾文的宗教觀從未公開表達過,也正因此,在1882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之后,赫胥黎才放棄與虛偽勢力的斗爭,協助將他的靈柩送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葬在牛頓的旁邊。勝利。達爾文在給赫胥黎的信中寫道:“我由衷地欽佩你的勇氣,我寧愿去死,也不會在這樣一個會議上,來回答那位牛津主教提出的問題……”《物種起源》發表150年來,種種非科學的因素一直伴隨其間。1926年,美國曾有一名中學教師因在課堂上講授達爾文理論,而被告上法庭。甚至到了1980年,在競爭世俗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職位——美國總統時,兩位候選人都急于公開宣稱,他們相信《圣經》的創始故事。直到現在,美國一些在宗教上比較保守的州還禁止在中學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這種種現實都提示我們,盡管達爾文當時苦苦思索而未能解決的問題,最終在基因學這門新科學中找到了答案,而進化論卻沒有像他早期的支持者們所堅信的那樣,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同。這種與世俗觀念的爭斗、無休止的爭斗,長期以來也讓生物學家們苦惱不堪。然而,令人欣慰的是,1996年,在生物進化論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不得不改變教會對達爾文主義的否定態度,他在致函教廷科學院全體會議中寫道:“信仰并不反對生物進化論”;“新知識使人們承認,進化論不僅僅是一種假設”;“事實上,由于各學科的一系列發現,這一理論已被科學家普遍接受”。盡管教廷對達爾文的接受花費了100多年的時間,而自《物種起源》問世以來,許多重大的社會道德進步觀念,卻都竭力從達爾文那里尋求依據。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于達爾文同時代的斯賓塞,他以“適者生存”為口號倡導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由此,達爾文理論迅速在社會科學領域被“濫用”。幾乎就在《物種起源》發表后不久,一些學者甚至以達爾文理論為依據,批評現代社會庇護“不適應環境”的成員,使他們免受自然選擇。進化論的法則甚至曾經被解釋為勝利屬于最強者,它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作為一種社會行為規則,它為資本家對剩余勞動力的剝削提供了理由,這種解釋被赫胥黎批駁為“野蠻行徑”。這種種對達爾文思想的曲解和誤用,使達爾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了“不白冤屈”。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Vonnegut)曾批評達爾文“宣揚那些死掉的人是該死的,說那些尸體是進步的表現”。然而,達爾文自己卻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于社會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么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于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與努力維護《物種起源》的科學價值一樣,赫胥黎一直努力維護著達爾文主義的合理適用范圍,奮力抵制其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支持者的狂熱。然而,赫胥黎卻沒能再為達爾文贏得這場斗爭的勝利,甚至他自己的孫子,也倒向以進化論為基礎的人文主義道德觀。于是100多年來,從納粹思想到新自由主義,再到流行文化,類似的曲解和誤用從未停止過。從亞里士多德到達爾文達爾文前的物種觀念在19世紀的正統宗教和生物學思想中,物種概念包含著三個基本思想,其中最明顯的是不可再分觀念。即物種“貓”的概念中,包含所有個體的貓,而其他動物都被排斥在外,與之毫無關聯。這種思想可以追溯至亞里士多德時代,受到人們日常經驗的支持,柏拉圖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也表現出對這種觀念的支持:正是那些在個體貓上未能全部表現出來的貓的本質屬性,才是理性思維所要思考的內容。最終,《創世紀》教義將柏拉圖哲學與普通經驗結合起來,提出了上帝造物的思想。上帝造物的思想,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萬物是由上帝一次性地創造出來的,“亞當給它們起了什么名字,它們就叫什么名字”。林耐(Linnaeus)的分類學方法,沿襲了這種物種間并無關聯的、不變的思想。18世紀,隨著動植物標本采集量的增加,以及對物種的系統研究分析,原本用來區分不同物種的差異變得不再成立。在開始寫《自然系統》時,林耐堅信“種”作為分類單元的絕對性。但到了晚年,他也發現區分一個種和它的變種變得越來越困難,于是他在“種”之上又增加了“屬”的單元,但他始終沒有公開質疑“物種不變”的正統思想。二是每個物種的設計都非常完美。這種觀念在當時受到自然神學的支持。1836年達爾文隨小獵犬號歸來之時,一位劍橋哲學家仍然認為:“整個地球,從一極到另一極,從周邊到中心,總是把雪蓮放在最適合它生長的地方。”在這種表述中,他強調的不是生物的適應性,而是造物的神奇。而這種思想在達爾文歸來的60年前就曾受到懷疑論者休謨(Hume)的挑戰,他在《關于自然宗教的對話》中寫道:“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的適應狀況良好,就去否認以前可能存在的不理想狀態。”萊爾與拉馬克許多人認為,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受進化地質學的影響最為深刻。在登上小獵犬號時,他隨身攜帶著當時最偉大的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CharlesLyell)的《地質學原理》第一卷。當小獵犬號(Beagle)航行到南美時,他又得到了《地質學原理》的第二卷。在達爾文的自傳中,他曾這樣寫道:“這本書從許多方面來說,都使我受益匪淺。當我考察佛得角群島的圣地亞哥島時,便清楚地體會到萊爾地質學研究方法的優越……”他在另一篇書信中更強烈地表達了這種影響:“我總感覺我的著作一半是受了萊爾的啟發,對此我總是感激不盡……它(《地質學原理》)改變了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拉馬克(Lamarck)是一位法國博物學家、推理進化論者,他早在1809年發表的《動物學哲學》一書,就創立了生物進化論。他在達爾文之前就注意到了環境的變化能影響動植物的習性與構造,使它們朝著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發展。然而,進化地質學與進化生物學,在19世紀初有著顯著的區別。此時的進化地質學已經脫離了思辨哲學的范疇,進入科學范疇,也更早地成功挑戰了《圣經》的創始說。憑著對自然界和特殊地質變化過程的明確認識,進化地質學家提出需要數百萬年的地球發展史,才能解釋地球上復雜地貌的形成過程。而根據《圣經》記載,從創世到基督誕生只有4000多年。于是在與神學曠日持久的斗爭中,進化地質學家憑著無可辯駁的證據,最終獲得了勝利。而進化生物學的狀況則相差很遠,在達爾文之前,進化生物學基本上仍是一種理論推測,沒有任何進化演變過程或機理方面的知識作為支撐,因此專業地質學家連同神職人員一起質疑它的理論基礎。盡管像萊爾這樣的進化地質學家愿意接受生物進化的思想,但他卻無法接受拉馬克的進化理論,認為那不過是憑空臆想。由于缺乏有說服力的進化機理,萊爾這位當時最偉大的進化地質學家,對當時所有的進化生物學思想都不予以認真考慮。直到他最終被達爾文發現的進化機理所折服。達爾文理論的誕生在跟隨小獵犬號5年的考察中,達爾文有意識地收集生物進化的證據。在加拉巴哥群島考察時,達爾文發現每個島嶼上的陸龜及雀鳥并沒有很大的差異,但又有些許的不同。他又發現加拉巴哥群島的生物與南美洲大陸的種類非常相似。于是他開始懷疑島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們之間的差異是由于千百年來適應各個島嶼不同環境的結果。同時,他開始注意挖掘古生物化石,這些化石使他確信生物的進化確實發生過。考察經歷和收集到的證據,使達爾文確信生物是可變的,但促成生物進化的動力是什么?1838年,他偶爾讀了馬爾薩斯(Malthus)的《人口論》,從中得到啟發。馬爾薩斯是一位神職人員,他指出:生物的數量往往以幾何級數增長,會耗盡環境資源,因此,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生存斗爭,這樣的事也會發生在人類社會。盡管《人口論》是那個復雜時代的產物,充斥著完美創世的理念。但“生存斗爭”的思想卻提示了達爾文,成為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石之一。達爾文開始意識到,當種群數量不斷增長,它們所在環境的資源即將耗盡時,自然界自有辦法解決資源的供需矛盾。在某個遺傳多樣性極為豐富的物種中,自然選擇會“清除”一些優勢特征較少的個體。另外,如果同一物種的兩個群體長時間隔離,它們很可能發展成完全不同的物種,并且不能相互交配。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正式發表,達爾文進化理論誕生了。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提出了兩個基本理論,第一,他認為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其次,他認為生物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而來。“自然選擇”是達爾文進化論與他的前輩理論的最大差異,它解決了進化機理中至關重要的附屬問題。接受與實踐:達爾文理論在中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我國學者最初對達爾文理論的接受與認識,恰恰帶有濃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色彩。《天演論》是我國最早介紹進化論的讀物,1898年由嚴復用文言文翻譯出版。《天演論》譯自赫胥黎介紹達爾文思想的《進化論與倫理學》,而非《物種起源》的原作。在翻譯時,嚴復在原文中又加入了大量的注釋與評論,從中不難看出他翻譯此書的目的,社會學理由更多于生物學的愛好。作為桐城派古文高手,嚴復的注釋與評論極有煽動力,從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人們對原意的理解。在《天演論》中,嚴復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中國目前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通過競爭,通過努力,改變目前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他在翻譯此書時,接受了斯賓塞“適者生存”的口號,又自己加上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這八個字。他對進化論的認識,對當時正處在民族危急時刻的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受《天演論》的感召,胡洪骍給自己改名為適,字適之,廣東革命黨人陳炯明也將自己的字改為競存。于是,很多學者認為我國早期對達爾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掘金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練習試題及答案
- 項目成效評估方法的探索試題及答案
- 項目進展監控技術的有效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銀行營銷及市場開發試題及答案
- 稅務風險防范實例解析試題及答案
- 遮板安裝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找出項目瓶頸的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備考的積極心態培養試題及答案
- 智能財稅考試題型及答案
- 養老服務知識培訓課件
- (高清版)TDT 1033-201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
- 《健康體檢介紹》課件
- ISO37000-2021《 組織治理指南》解讀和應用指導材料(雷澤佳2024A0)
- 案例分析未及時松解止血帶致患兒面臨截肢危險(完整)課件
- 袁隆平英雄事跡
- 露天煤礦安全獎懲管理制度
- 游艇會服務流程
- 企業法律合規與風險防范的案例分析
- 阿爾及利亞醫療器械法規要求綜述
- 劉姓氏的由來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