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培土寧風法源流考
風的治療主要采用平風散邪的方法,內風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采用平肝祛風、理血祛風、風勢通絡等方法。清代名醫王旭高在其《西溪書屋夜話錄·治肝卅法》中,則首次明確提出了“培土寧風法”。筆者不揣淺陋,試就“培土寧風法”進行探析。一、病因病機及培土寧風法風為百病之長,風邪致病,極為廣泛,且變化多端。中醫學將風邪分為“外風”和“內風”兩類,外風多自皮膚肌腠而入,導致外風諸證,如惡風、惡寒、發熱、汗出等;內風則由機體自身產生,多責之于肝,所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又稱為“肝風”,臨床多表現為眩暈、震顫、抽搐、痙攣、麻木等。風證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風邪外襲,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動風,血熱生風,血虛生風,血燥生風,液燥生風,痰濁生風,血瘀生風,食積生風,久病生風,破傷風入等。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致機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易為風邪所襲;土虛木壅,致肝氣郁滯,郁久則化火傷陰,使筋脈失濡,而變生內風;脾胃虧虛,則生血不足,肝無所藏,亦可致筋脈失養,血不榮絡而虛風內動;陰血既虧,久必耗傷肝腎之陰,陰虛陽亢,水不涵木,而致陽亢化風;中土失職,則水濕不化,痰濁內生,積而生熱,痰火郁結生風;中土既虛,則氣血不足,氣虛則行血無力,血虛則流行緩滯,以至瘀血內結,風自內生;小兒傷食積滯,損傷脾胃,生痰化熱,痰熱上壅而動風。由上可見,除熱極生風、血熱生風、破傷風入等外,風證的產生皆與脾胃虛弱有一定關聯,“培土寧風法”是有其理論依據的。追溯歷代醫家所論,更可認識到“培土寧風法”的理論淵源。二、培土寧風,性好“培土寧風”一法,雖晚至清代才由王旭高明確提出,然細考之,則早在《內經》中已初見端倪。《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急者緩之”;《素問·藏氣法時論》亦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所謂急者,縮也,乃收縮、拘緊、不舒展之意,即指拘急痙攣一類的病癥,《內經》雖未明言為肝風,但其與肝風諸證恰相吻合。所謂緩者,柔也,舒也,即柔軟、舒展之意,也就是使肝風諸證得以解除。中藥之中,甘味藥多具有緩和之性,可使諸“急”證得以舒緩,故曰“急者緩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經云,“五味所入……甘入脾”,甘味藥入于中焦脾胃,具有健脾益氣、養陰生津等功效,由此可見,通過補益中焦脾胃(培土),可達到舒緩肝風所致的拘急、痙攣、抽搐等癥狀(寧風)。漢代張仲景對培土寧風之法有所發展,主要體現在《金匱要略》中的防己黃芪湯和侯氏黑散兩方。防己黃芪湯主治風濕、風水,證見“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其所治之證,乃表虛不固、外受風濕,水濕郁于肌表經絡而致,故其治當于固表之中兼疏風邪,使風氣去、表氣固,則邪不復入。風濕、風水表虛之證,悉得治愈。侯氏黑散主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全方融補虛、清熱、化痰、通絡、祛風于一爐,堪稱“中風門第一方”(喻嘉言《醫門法律》)。本方實乃抑木扶土,即泄厥陰、和陽明之法也。漢以后至宋,對中風立論,多著眼于“內虛邪中”。如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風病》明確提出,“中風者,風氣中于人也”,“手足不隨者,由體虛腠理開,風氣傷于脾胃之經故也”。唐·孫思邈治療中風,倡用諸續命湯,方中常配伍人參、白術等以健脾益氣、扶正祛邪。宋·嚴用和《濟生方》認為,中風乃因“真氣先虛,營衛失度,腠理空疏,邪氣乘虛而入”所致。宋以后,對中風的發病從“非風”立論者漸多。如李東垣認為,中風皆因氣虛,“乃本氣病也”,“非外來風邪”,明末清初的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曾有胃中“空虛若谷,風自內生”之論,后人蓋稱之為“空谷生風”。一代宗師葉天士認為“陽明絡虛”可致中風,其《臨癥指南醫案·中風》云,“肢體緩縱不收者,皆屬陽明氣虛”,治療以“人參為首藥,而附子、黃芪、炙草之類佐之”;并提出,治肝治脾胃之法,大凡木強內風之證,兼土虛者,多治以健脾益氣,或養胃生津。清末名醫王旭高,集古今治療肝病方法之大成,提出了著名的治肝三十法,至今對臨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治肝卅法·肝風證治》中,王氏指出,“肝風上逆,中虛納少,宜滋陽明,泄厥陰,如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即培土寧風法,亦即緩肝法也”。王氏培土寧風所用之藥大致可分為兩類,一則補益脾胃之氣,如人參、大棗、甘草;一則滋養脾胃之陰,如麥冬、白芍藥、玉竹。至此,培土寧風法始臻于完備。三、健脾養衛,除邪總結歷代醫家所論,我們可以看出,培土寧風法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通過健脾益氣,實衛固表,達到抵御或祛除外來邪風的目的;二是通過補益脾胃,益氣滋陰,達到預防或消除內生風邪的目的。1.君以君為君,及以邏輯氣固表、運用之風素體氣虛,衛表不固,則易感受風寒之邪,臨床表現為自汗不止,疲勞汗出,容易感冒,畏風,噴嚏、頭身疼痛,或有浮腫、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肌肉松弛等癥狀。治宜健脾益氣,實衛固表,疏風散邪。若用一般發表之法,則無異于開門揖盜,撤其藩籬,恐衛愈弱而風亦難除。代表方為《丹溪心法》玉屏風散。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為君;白術健脾益氣而固肌腠,以助黃芪益氣固表之力為臣;防風疏風祛邪為使。三藥合用則表里皆固,風邪不得入侵,使人體如得屏風之圍護,故曰“玉屏風”。本方多用于預防虛人感冒,尚可用于汗出異常、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紫癜、皮膚病、腎炎等證屬衛氣虛弱、肌表不固者。痹證的形成,多因正氣不足而邪乘之,如《靈樞》所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肌肉為脾胃所主,故脾胃虛弱,肌肉失養則不堅,外邪乘襲而為痹。治痹之法,應從整體出發,祛邪與扶正并舉。一般而言,對痹證病久而時發者,尤需重視扶正,而以補益脾胃為要,旨在使升降運化得宜,血脈流暢,氣旺而利于祛邪,并可防止再受外邪。古方治痹,如人參湯、人參散等,皆以人參作為方名,三痹湯則以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茯苓同用,亦可見前人乃把培土益氣作為治療頑痹、久痹之重要法則。2.治“內虛”以養肝《類證治裁》指出:“風依于木,木郁則化風,為眩、為暈、為舌麻、為耳鳴、為痙、為痹、為類中,皆肝風震顫也”。肝風諸證,可因肝陽上亢,引動肝風;或肝腎陰虛,水不涵木,陰虛風動;或痰濁中阻,痰動風生;或氣血虧虛,肝失所養,虛風內動。故其治療總以平肝熄風為主,或佐以滋補肝腎,或益以補養氣血,或輔以健脾化痰等法。如前所述,內風的產生均與“內虛”有關,尤其是氣血虧虛具有重要作用。蒲輔周老在治療眩暈(高血壓、埃尼氏綜合征)時,常告誡不可拘泥于“無痰不作眩”、“肝風成眩”之說,而常在方中加用炙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藥。李浚川先生治療埃尼氏綜合征、小舞蹈病、震顫麻痹、癲癇等風證,亦每在遣方用藥之際,加用益氣健脾之品,如治眩暈方(鎮眩湯)中用黨參、黃芪、甘草;治震顫方(柔肝緩痙湯)中用黨參、甘草;治癲癇方(癲癇飲)中用黨參、白術、甘草、茯苓,等等,皆為此義。四、中藥以程序法為主,僅有注意事項培土寧風之法,由來久矣。其肇始于《內經》,發展于仲景、唐、宋,發微于金、元、明、清,完備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廣東南方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警官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HIV母嬰傳播預防知識課件
- crrt相關知識課件
-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學情檢測化學試卷(圖片版含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之熱點素材解讀及相關題目:高中雙休
- 2025屆八省八校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下學期3月聯合測評(T8聯考)數學試題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中國逆城市化現象的成因及啟示
- 二年級閱讀課教案
- xx地塊房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
- 統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德道與法治第一單元《珍惜青春時光》復習課件
- 物理-甘肅省2025年高三月考試卷(3月)(甘肅一診)試題和答案
- 知識產權法自考考點
- 2025年沈陽北軟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完美版
- 中醫醫生筆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