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二講義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二講義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二講義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二講義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二講義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eq\x(開卷有益)eq\x(大德垂后世,中國一完人)他以先進的教學思想兼容并包,以廣博的學識折服學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認可和普贊。他始終追求真理,憎惡暴虐,為民族的解放和進步嘔心瀝血;他雖身居要職,卻自始至終兩袖清風;他一身正氣,道德文章垂范人間。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無恒產而有恒心,惟士為能”“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他正氣凜然,他是學界泰斗,他是人世楷模,他是eq\x(堂堂大丈夫)!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蔡元培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蔡元培歷史這盞瓦數有限的燈只照亮少數人,蔡元培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其中之一。基礎導學1.文學常識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eq\x(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1912年1月5日,在孫中山先生的再三邀請之下,蔡元培擔任首任民國教育總長。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長,eq\x(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主張:“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長。他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西方化的新學制,提倡“人格教育”和“用美育代替宗教”的新觀念,使中國的eq\x(教育開始邁入近現代化)。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并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這句話至今依然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北大的發展“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至今讀來振聾發聵!北京大學雖然在維新變法中成立,卻是在蔡元培先生擔任校長時才得以真正誕生。2.寫作背景eq\x(革除弊端、改良風氣之始)1916年底,在法國游學的蔡元培接教育部電,請他回國就任北京大長。但這并非美差,當時的北京大學以學風敗壞、腐敗盛行而聲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數友人,勸不可就職,說北大太腐敗,恐整頓不了,反把自己名譽毀掉了;也有少數勸他的,說腐敗的總要有人整頓,不妨試一試”。蔡元培最終聽從的是這少數人的意見。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開學典禮,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說。那深邃、無畏而又強烈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驅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烏云,它不僅賦予了北京大學一個新的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的青年。——羅家倫

3.相關知識演講辭演講辭俗稱演說詞、演講稿、講話稿,旨在表達感情,發表建議和主張,提出號召和倡議。通過它,講話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張、觀點、見解以及思想感情傳達給與會者,從而產生一定的作用和影響,達到宣傳和教育的作用。演講辭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它一般不講求說理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而總是以某一種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動人。首先,演講辭在內容上要有針對性,要注意聽眾的身份,研究聽眾的愿望,講大家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因為演講是一聽而過的,時間有限,所以一篇演講辭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再次,演講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聽眾是聽,而不是看,這就要求演講辭結構層次分明,脈絡清晰明了,這樣聽眾才容易聽懂演講者所要表達的觀點,也只有這樣演講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另外,演講辭要富于感情,這是與聽眾直接交流的一種方式,感情應是真摯的,不能張口訓人,也不能嘩眾取寵,要打動聽眾的心靈,引起聽眾的共鳴。自主預習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提攜()造詣()訾詈()()相勖()會晤()弭謗()()敷衍()()力矯()矩形()商榷()肄業()砥礪()()毀譽()冶游()孜孜求學()答案:xiéyìzǐlìxùwùmǐbàngfūyǎnjiǎojǔquèyìdǐlìyùyězī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稽eq\b\lc\{\rc\(\a\vs4\al\co1(,))裨eq\b\lc\{\rc\(\a\vs4\al\co1(,))干eq\b\lc\{\rc\(\a\vs4\al\co1(,))軸eq\b\lc\{\rc\(\a\vs4\al\co1(,))載eq\b\lc\{\rc\(\a\vs4\al\co1(,))塞eq\b\lc\{\rc\(\a\vs4\al\co1(,))便eq\b\lc\{\rc\(\a\vs4\al\co1(,))答案:稽:jī旁稽博采qǐ稽首裨:bì裨益pí裨將干:gān干祿gàn干勁軸:zhòu壓軸zhóu軸心載:zǎi數載zài塞:sài塞外sè塞責便:biàn便利pián便宜3.為下列形近字組詞。eq\b\lc\{\rc\(\a\vs4\al\co1(磋,搓,蹉,嗟))eq\b\lc\{\rc\(\a\vs4\al\co1(貽,怡,飴,駘))eq\b\lc\{\rc\(\a\vs4\al\co1(淪,綸,倫,輪))eq\b\lc\{\rc\(\a\vs4\al\co1(潦,繚,瞭,撩))eq\b\lc\{\rc\(\a\vs4\al\co1(攜,鐫))eq\b\lc\{\rc\(\a\vs4\al\co1(籍,藉))eq\b\lc\{\rc\(\a\vs4\al\co1(肄,肆))eq\b\lc\{\rc\(\a\vs4\al\co1(譽,謄))答案:eq\b\lc\{\rc\(\a\vs4\al\co1(磋切磋,搓揉搓,蹉蹉跎,嗟嗟嘆))eq\b\lc\{\rc\(\a\vs4\al\co1(貽貽誤,怡心曠神怡,飴甘之如飴,駘駘蕩))eq\b\lc\{\rc\(\a\vs4\al\co1(淪淪落,綸經綸,倫倫理,輪車輪))eq\b\lc\{\rc\(\a\vs4\al\co1(潦潦草,繚繚繞,瞭瞭望,撩撩撥))eq\b\lc\{\rc\(\a\vs4\al\co1(攜提攜,鐫鐫刻))eq\b\lc\{\rc\(\a\vs4\al\co1(籍書籍,藉慰藉))eq\b\lc\{\rc\(\a\vs4\al\co1(肄肄業,肆放肆))eq\b\lc\{\rc\(\a\vs4\al\co1(譽毀譽,謄謄寫))4.辨析詞義,選擇最恰當的詞語填寫在句中橫線上。(1)正軌·正規A.經過了一周的適應后,他在英國的訓練和生活已經逐漸走上,平靜地等待出場機會。B.雖然這只是業余足球比賽,但是市足協仍然按照比賽的標準對待。(2)敷衍·應付A.面對身體更為強壯的德國隊,波蘭人恐怕更難以對方的“暴風雨式攻擊”。B.雖然過程中,大家并沒有看出什么破綻,但是只有自己清楚,我在地完成任務。(3)商榷·商量A.對“實名制”說NO,這并不出乎人們的意料,但鐵道部新聞發言人對此給出的理由,卻值得。B.辦事先問問眾人,多和大家,有困難要認真解決,不能空口說白話。(4)刮目相見·另眼相看A.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連王夫人尚,何況別個。B.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對威特進行教育,結果這個被人嫌棄的傻孩子不久就讓鄰居都了。解析:(1)兩詞都有“有規律,不紊亂”的意思。“正規”是形容詞,指合乎正式規定或正常標準。如:正規軍隊。“正軌”是名詞,指正常的發展道路,正常的秩序。如:生活走上正軌。(2)兩詞都有“不認真”的意思,但是強調內容和運用范圍不同。“敷衍”強調說話、做事的態度不懇切,不認真,對象多是具體的人或事。“應付”強調做事的態度不認真或者能力不自如,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也可以是環境、局面等。(3)兩者都有“交換意見”的意思。“商榷”,指(就不同意見)進行商量、研討。多指用書面形式研討學術問題,就解決較大的、較復雜的問題而言,適用頻率較低,一般不帶賓語。“商量”指互相討論和交換意見,多指就口頭的方式就一般問題交換意見,適用頻率較高,可以帶賓語。(4)“刮目相見”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答案:(1)A.正軌B.正規(2)A.應付B.敷衍(3)A.商榷B.商量(4)A.另眼相看B.刮目相見課堂探究一、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段,作為演講的開頭,具有怎樣的特點?答:答案:演講開篇語言極為簡潔,沒有虛假的客套,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并且以五年前曾有貢獻于同校,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和藹可親,沒有校長的架子,使演講的效果有了保證。2.蔡先生在演講結尾,提出了最近計劃要做的兩件事,上任伊始,為何只計劃這兩件“小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答:答案:(1)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的務實作風,說明他不是好大喜功之人。這兩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實用的。改良講義可以改變學生懶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時不看書、考試突擊講義的混文憑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鉆。添購書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則是分不開的,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具有先進思想的書籍更新觀念,也可以對知識進行深入研究。(2)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是廣大學子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這充分說明了蔡先生求真務實的優秀品質。3.蔡元培為何首先要求青年學生抱定宗旨?答:答案:因為當時北大風紀敗壞,腐敗不堪,多抱做官發財的思想來“混文憑”,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之所以產生這些現象,其深層次原因正在于北大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并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這一觀點在當時可謂一聲驚雷,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來他在批判腐敗現象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抱定宗旨,這樣才會珍惜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4.蔡元培提出的“敬愛師長”在當時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答:答案:蔡元培向學生提出如此的要求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時的社會處在一個激蕩變動的時代,舊的社會倫理道德崩潰了,新的社會規范還沒有形成,社會處于混沌狀態,爾虞我詐、不守信用、狂漫無禮之風盛行。學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的希望,蔡元培旗幟鮮明地提出“敬愛師友”的主張,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以誠相待、敬禮有加、開誠布公、道義相勖”的道德準則,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的素養,以此帶動提高中華民族的素養,推動中華民族的發展。5.蔡元培教導北大學子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答:答案:作者運用道理論證的方式,勸勉學子要有高尚的德行。北京當時的風俗日偷,道德淪喪,政治腐敗,社會秩序每況愈下,在如此的社會環境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不被社會污染。作者告誡學子要束身自愛,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肩負的重任,要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要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樹立遠大理想,要嚴格自律,潔身自好,對社會要標榜自己的形象,既要感己,又要勵人,通過自己的力量,盡力扭轉社會的頹勢。6.蔡元培當年提出的三點要求至今仍有現實意義。他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請談談你的感想。我的觀點:答案:觀點一: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點“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我覺得現在也是物欲橫流,拜金主義思潮盛行。現在有些生都有拍拖早戀、抽煙酗酒、沉迷游戲、打架斗毆等現象。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余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生。觀點二: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混文憑的學生,現在也有這樣的學生,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說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游,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所以無論大學還是,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觀點三:我覺得“敬愛師友”這一條很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養尊處優慣了,唯我獨尊的優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在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二、歸納總結圖解文章主旨探微蔡元培先生所作的演講,主要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礪德行,三是敬愛師友。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兩個主要方向: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演講體現了作者改良社會、改造教育、改善校風的愿望。也表現了蔡先生鮮明的辦學思想和踏實的工作作風,也表現了他對國家、民族和青年學生的崇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一個民主、務實的教育家的高大形象。讀寫遷移一、源頭活水,積累妙用(一)素材這樣積累1.在教材中提煉(1)明確讀大學的意義,棄絕浮華蔡先生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這暴露出某些人對于大學以及到大學求學意義的曲解,只求表面之功利,拋卻了大學人文之本質。應該說,大學是潛心治學的場所,讀大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問修養、鍛煉自己的能力。蔡先生的話雖然早已成為過去,但是現代仍有很多大學生不明白讀書的意義,甚至沉迷網吧,蹉跎歲月,荒廢學業,最后被社會淘汰,這是令人痛心的現象。當代青年應從長輩的教導中汲取力量,努力在為自己充電,增加自身的含金量,從而實現人生的價值。◎相關鏈接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生活便是尋求新的知識。——門捷列夫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誰虛度年華,青春就會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雨果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歌德(2)要懂得砥礪自己的道德品性蔡先生語重心長地告誡廣大學子應該“砥礪德行”。道德是對人欲的約束,只有用道德約束自己,才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恥感意識;如果道德失范,喪失道德底線,人性之惡就會膨脹,淪為非人。道德不是虛榮的裝潢,更不是功利的籌碼,它應是人發自內心的自覺。◎相關鏈接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二是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康德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級的階段,就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制思想時。——查爾斯·達爾文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達·芬奇2.在名句中選擇蔡元培教育名句①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②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③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④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⑤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⑥把美育特別提出來,與體智德并為。⑦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⑧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⑨體育可以幫助人們經受對體力和腦的鍛煉。⑩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美者,循超逸之快感,為普遍之斷定,無鵠的而有則,無概念而必然者也。?各級教育,應于訓練上一律勵行勞動化,使青年心理上確立尊重職業之基礎,且使獲得較正確之人生觀。(二)素材這樣運用eq\x(范文參考)振聾發聵、匡正時弊——《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賞析《就任北京大長之演說》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于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于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其次,則著眼于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后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范,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范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入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余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最后,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說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這三點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在當時卻有著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后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演講辭的最后,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二、類文品讀——由此及彼,拓展視野【類文品讀】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馮友蘭蔡先生是中國近代的大教育家。這句話并不是泛說,這是我從和他直接接觸的感受中所得的結論。我于一九一五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國哲學門中當學生。蔡先生在一九一七年初到北大當校長。有一天,我在一個穿堂門的過道中走過,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過道中,我從這位新校長身邊走過,覺得他的藹然仁者、慈祥誠懇的氣象,使我心里一陣舒服。我想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春風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話也沒有說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風化雨之教,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一九一八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證明書,時間緊迫。照正常手續辦來不及了,我決定直接去見校長。校長室單獨在一個大院子中,我走進院門,院子中一片寂靜,校長室的門虛掩著,門前沒有一個保衛人員,也沒有服務人員,我推開門走進去,外間是一個大會客室兼會議室。通往里間的門也虛掩著,門前沒有秘書,也沒有其他職員。我推開門進去,看見蔡先生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看文件。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親切地問:“有什么事嗎?”我把一封已經寫好的信遞過去,他看了信說:“這是好事,當然出證明書。”我說:“請校長批一下。”他提起筆批了幾個字,親切地交代說:“你拿著這個到文書科,叫他們開一個證明書。”我就退出來到文書科去了。我進去和退出這一段時間內沒有看見第二個人,當時我想,蔡先生以校長之尊,不要校長排場,也不擺校長架子。他一個人坐在校長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書生本色,辦事從容不迫,雖在事務之中,而有超乎事務、蕭然物外的氣象,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蔡先生在幾分鐘之內不但解決了我的問題,也把我引到了這個境界的大門口。事后,有同學告訴我說,文書科的人說,你是越級,要有處置。我說,“蔡先生到北大是來辦教育,不是來做官。我是他的學生,不是他的下級,有什么越級不越級的。”我一笑置之。當時大多數的學生及社會一般人都知道,蔡先生到北大并不是來做官的,當校長并不違反他的“三不主義”(三不的第一“不”是不做官)。一九二二年,蔡先生以北大校長的資格到歐洲和美洲參觀調查,當時,我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院學習。在紐約的北大同學會,聽說蔡先生要從倫敦到紐約,就組織了一個接待委員會,我也是委員之一。我們到紐約的碼頭上迎接蔡先生。只見他仍然是一介寒儒,書生本色,沒有帶秘書,也沒有帶隨從人員,那么大年紀了,還是像一個老留學生,一個人獨往獨來。他不驚動駐紐約的中國領事,也不驚動駐華盛頓的中國使館的外交人員,住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小旅館內,和同學們在一起。一些生活上的事務都由接待委員會經理。有一個中國的中年教育工作者,當時也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她公開地說:“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學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生了。”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為蔡先生開了一個歡迎會,會場設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大教室內,到會的人很多,座無虛席。蔡先生一進了會場的門,在座的人呼地一聲都站起來了,他們的動作是那樣的整齊,好像是聽到一聲口令。其實并沒有什么口令,也沒有人想到要有什么口令,他們每一個人都懷著自發的敬仰之心,不約而同地站起來了。蔡先生在發言中講了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的朋友得到了神仙的法術,能點石成金。這個朋友對這個人說:我能點石成金,你要多少金子,我都點給你。這個人說:我不要金子,我只要你那個手指頭。全場哄然大笑。蔡先生接著說:“諸位同學到國外留學,學一門專業知識,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得到那個手指頭,那就是科學方法。你們掌握了科學方法,將來回國后,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可以對中國做出貢獻。”蔡先生的慈祥誠懇的氣象和風趣的言語,使幾百個到會的人都高高興興地滿意而去。我想他們是應該滿意的。他們也享受了一次春風化雨,也被蔡先生引到一種精神境界的大門口,如果他們有足夠的自覺,他們也會這樣說。后來我的學習深入了一步,對于這種精神境界的內容也逐漸有所認識,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我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句成語把它總括起來,這句成語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我很欣賞宋朝道學家程明道的一首詩,詩說:“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這首詩的第一、二句是說他的生活狀況,第三、四句是說“道中庸”,第五、六句是說“極高明”,第七、八句是說到了這個地步就可以成為孟子所說的“大丈夫”。我認為,蔡先生的精神境界和氣象是和程明道相類似的。現代的人誰也沒有見過程明道,但是,他的學生們所形容的話是有記錄的,我是把這些記錄和我心目中的蔡先生相比較而說上邊那句話的,相信不會有大錯。清朝末年,廢除了科舉,但到了民國初年科舉的余毒還沒有清除。人們還是把當時的學堂的等級比附為科舉中的等級。人們把縣立的高等畢業生比附為秀才,把省立的高等學堂的畢業生比附為舉人,把京師大學堂的畢業生比附為進士。清末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就是北大的前身。我進北大的時候,北京的人還稱它為大學堂,當時北大的大部分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都還認為上北京大學就是要得到一個“進士出身”,為將來做官的正途。當時的北大學生都想著,來上學是為了混一個資格為將來做官做準備。北大無形中是一個官僚養成所。當時法科是一個熱門,因為人們認為上法科到做官是順理成章的,文科是一個最冷的冷門,因為人們都不清楚文科究竟是干什么的。蔡先生到北大首先聘任陳獨秀為文科學長,這個布告一出來,在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因為陳獨秀顯然不是一個準備做官的人。在陳獨秀身上,人們也逐漸了解文科是做什么的了。蔡先生在為文科換了新學長之后,又陸續聘請了全國在學術上有貢獻的知名學者,到北大開課,擔任教師,學生們覺得的學術空氣日新月異,也逐漸認識到大學是研究和傳授學術的地方。在大學中唯一的價值標準是學術,誰在學術上有貢獻,誰就受到尊敬。混資格準備做官的思想逐漸沒有了,新的學風樹立起來了。當時有一句口號:為學術而學術。這個口號在解放后受到了批判。其實這一口號所反對的是為做官而學術,這在當時是切中時弊的。照著這個價值標準,蔡先生在聘請教師的時候,不論一個人的政治派別和政治意見,只要他在某一個專業上有貢獻,有地位,就請他來開課,擔任教師。這就是所謂“兼容并包”,這是眾所周知的,不必多說了。兼容并包的另一方面,是對于老、中、青的兼容并包。蔡先生聘請教師,不論資排輩。所聘請的教師中有六七十歲的宿儒,也有初露頭角的青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