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春暉學校高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安徽巢湖春暉學校高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安徽巢湖春暉學校高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安徽巢湖春暉學校高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安徽巢湖春暉學校高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安徽巢湖春暉學校13—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卷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2.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卷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第Ⅰ卷1.央視二套《詠樂匯》節目中,國際巨星成龍在回答一現場觀眾有關其子房祖名為何姓“房”卻不隨父姓這一問題時,解釋說: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原來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認祖歸宗才改姓“房”.這一“改姓"現象的產生,可能源于A.宗法制B.分封制C.郡縣制D.察舉制2.據《史記》載,武王滅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周與魯的關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與小宗方國聯盟3.有學者認為,自中國古代進入文明社會,先后出現了“方國聯盟"等三種政治統治模式.據此,與右圖匹配的正確選項是方國聯盟A.郡縣制度、封邦建國B.行省制度、封邦建國C.行省制度、郡縣制度D.封邦建國、郡縣制度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玉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①秦以前人們以金玉為印②皇權至上,皇帝獨尊③秦以后玉璽為皇帝獨有④皇權為民,與民共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5.有人認為,宰相制度最好的時代是唐朝。這主要是因為A.任命一人當宰相,避免紛爭B.三省分權,相互牽制C.內閣輔佐皇帝參與國家大事D.設立軍機處掌管軍國大事6.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議》頒布前的審批需要通過①尚書省②中書省③門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7.江南貢院始創于1168年,起初為縣府學考試場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鄉試、會試于江南貢院舉行。江南貢院見證了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該制度產生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周禮·考工記》載:建造王城,九里見方,四周各三門,南北和東西大道各九條,宮城之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前為朝,后為市.它體現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權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權神授9.明太祖廢丞相,主要是由于A.強化君主專制的需要B.丞相貪婪暴戾,擾亂朝綱C.設立中書省,丞相失去存在必要D.丞相平庸無能,形同虛設10.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11.下列關于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認識,正確的是①它的產生是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②封建專制主義的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權③它在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積極作用是主流④它確立于秦朝,鞏固于漢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消極影響逐漸增大,主要指A.激化了階級矛盾B.加劇了統治集團間爭權奪利的斗爭C.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D.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13.在雅典“審判蘇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恥的地方是,以言論自由著稱的一個城市竟然對一個除了運用言論自由以外沒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學家提出起訴。”“蘇格拉底之死”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B.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城邦階級斗爭尖銳D.雅典專制制度的確立14.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摘錄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話:“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還找到了下面的圖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內容最合適的課題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C.伯利克里與雅典民主政治確立之研究D.雅典民主政治利與弊之研究15.下圖所示兩部法律文獻的關系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封面1787年憲法A.后者是前者的組成部分B.后者中的原則和做法源于前者C.兩者沒有繼承和發展關系D.前者是后者的組成部分16.古希臘、羅馬政治機構中有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元老院、執政官,我國西周則出現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實質而言是A.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

B.地域決定政治

C.維護統治的方式不同D.經濟模式決定政治手段17.西方學者評價1832年英國議會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義的變革,這是因為A.無產階級贏得了被選舉權B.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統治C.工業資本家漸入政權中心D.壟斷資本控制了國家政權18.關于下圖所示兩個人物的表達正確的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A。布萊爾的權力受到伊麗莎白二世的制約B。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布萊爾為首的內閣就一定要下臺C。議會通過的議案,伊麗莎白二世基本無權否定D。伊麗莎白二世有權選擇內閣成員19.下列關于美國政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①國家元首有實權②政府對議會負責③總統行使立法權④由總統選舉結果產生政府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D.②③20.下列法律條文出自*第十五條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第十五條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第十七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第十八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并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A.《權利法案》B.1787年憲法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D.德意志帝國憲法21.新華網華盛頓2008年11月4日電:美國各大電視網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在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約翰·屆數總統黨派………………第49、50屆里根共和黨第51屆布什共和黨第52、53屆克林頓民主黨第54、55屆布什共和黨第56屆奧巴馬民主黨A.聯邦制B.制衡原則C.兩黨制D.分權原則22.美國的總統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①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系不同②國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體的實質不同④均體現了“分權制衡"的原則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3.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因為與德意志皇帝意見不和被罷免。德皇的做法A.合法B.不合法C.說不清D.屠戮功臣24.下列有關法國總統與美國總統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法國總統比美國總統任期長B.兩國總統都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C.兩國總統都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D.兩國總統的權力都很大25。英國“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這說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使A.議會發生了變化,國王沒有變B.議會和國王共同掌握國家大權C.國王和議會的地位都發生了質變D.只改變了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其本質沒有變化26.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B.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賣國行為C.太平天國運動以反對外國侵略為主旨D.鴉片戰爭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源27.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光復以后,聞中央地方各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體之玷."有研究者發現,同年6月《申報》載:“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上述材料最宜作為下列哪一觀點的論據?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B.作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國政體之變C.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為“施之者"的被告等級觀念根深蒂固28.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布通告:萬世聯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A.聯邦體制B.分權制衡原則C.共和制度D.主權在民原則29.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上述言論針對的是A.領事裁判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C.居住及租地權 D.“門戶開放”政策30.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海關進口稅則》確定進口貨物稅率為7.5~27.5%,這廢止了近代某一條約的相關規定。這一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二、非選擇題(40分)31、(20分)下列材料分別摘自17世紀末和19世紀后期西歐某兩大國的歷史文獻:材料一“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過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材料二第12條:“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或結束。”;憲法第15條:“由皇帝任命帝國宰相";第18條:(皇帝)“有創制法律之權”;

請完成:

(1)上述兩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法律文獻?(4分)

(2)兩段材料反映的政治體制有何異同?(6分)

(3)兩段材料反映的政治體制的實質是什么?(4分)

(4)兩種政治體制各自對本國產生了怎樣的積極作用?(6分)32、(20分)甲、乙兩位同學分別收集到一則史料,就辛亥革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看法產生了分歧。材料一(甲)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高達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材料二(乙)民國三年,某君遇見一個老農,該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該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該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請回答:(1)甲、乙兩位同學依據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別得出了怎樣的結論?(6分)(2)綜合上述兩則材料,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結論?(8分)(3)你認為在運用史實解釋歷史時應該注意什么?(6分)班級姓名座位號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班級姓名座位號密封線內不要答題歷史答題卷(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命題:譚衛紅審核:秦探星董必珍得分:一、選擇題(30×2=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Ⅱ卷二、非選擇題(40分)31、(1)(4分)(2)(6分)(3)(4分)(4)(6分)32、(1)(6分)(2)(8分)(3)(6分)班級姓名班級姓名座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