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代書法論及譯文(下)歷代書法論及譯文(五)蔡邕·篆勢、筆論、九勢篆勢字畫之始,因于鳥跡,倉頡循圣【圣人,指黃帝。】,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蛳簖斘?,或比龍鱗,紆【yū,屈曲,繞彎】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落,落下?!咳羰蝠⒅狗f,蘊【本指積聚,蓄藏。此指為積聚貌,指字之結體?!咳粝x蛇之棼【fén。通“紊”(wěn)。紛亂,紊亂?!靠A【wēn赤黃色。在紅色和黃色之間的一種顏色】。揚波振激,鷹跱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云?;蜉p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衡:平行。編:用絲將竹簡次第排之約編?!?,杳杪【miǎo微小;細微】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qí(蟲子)爬動】蚑翾【xuān飛舞,飛動的樣子】翾。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遷延【遷延:徘徊,徜徉。】。迫而視之,湍漈【jì水邊】不可得見,指撝【huī指揮。后作“揮”】不可勝原。研桑【研桑:計研和桑弘羊的并稱。二人皆古之善計算者。研:戰國時越范蠡之師計然的名字。桑:洛陽賈人子。以心計聞名于世,為漢武帝大臣。】不能數其詰屈【詰屈:曲折,指運筆取勢,往往欲進先退,這樣形成字的筆畫就曲折不平?!?,離婁【離婁,古之明目者。】不能睹其隙間。般倕【bānchuí古代巧匠公輸班和倕的并稱,亦泛指巧匠?!恳咀尪o巧。籀誦【籀誦:周宣王太史籀與黃帝史官沮誦的并稱。史籀是大篆的創始者,沮誦是黃帝右史,相傳和倉頡一起,循圣制文?!抗笆侄w翰【韜翰:擱筆。韜:隱蔽之意,翰:筆也。】。處篇籍之首目,粲粲【粲粲:鮮明的樣子。】彬彬【彬彬:文質兼備而美盛的樣子?!科淇捎^。摛【chī鋪陳;(文章)詳細地敘述。】華艷于紈素,為學藝【學藝:指學書,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五曰書?!恐堕e。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莫刊:莫大的手筆。莫:通謨,廣大之意。刊:訂正也?!?。思字體之俯仰【俯仰:舉止、舉動。引申為形態、情形?!?,舉大略而論旃【zhān之,焉。】。譯文:倉頡看見鳥獸蹄遠之跡而得到啟發,并遵循圣人的旨意制訂法則,依據這些創造了文字。篆書有六種體式:即一曰大篆,史籀文也;二曰小篆,大篆之略省改也;三曰刻符,刻于符信之體也;四曰鳥蟲書,書寫幡信之體也;五曰摹印,規模印章之體;六曰暑書,封簡題字,題榜皆曰暑,題暑之體也。這六種體式,有的象龜甲,有的類似于龍鱗,筆畫迂回屈曲,縱向伸展之筆向下取勢,兩旁下垂的筆畫往往超過它的中心筆畫。下垂的筆畫就好似下垂的禾穗,字的結體就好似蟲蛇錯雜盤聚。篆書的狐形筆畫就好似揚起的波濤振動激蕩,筆力遒勁靜中有動,就好似聳立的老鷹一見到驚恐的鳥兒,就立刻伸長頭頸,兩翼(翅膀)協調相助直上云霄。有的筆畫輕捷地舉起,投向字內,字中心。篆字下垂壁畫長而勢垂,向中心筆畫交接處,給人以輕捷之感。交接于中心筆畫,如樹枝交接于樹干。筆畫交接處似斷若連。篆字懸曲下垂的筆畫就好似露珠順著絲線下滑,又靜止在絲線的下端。隨從的筆畫像倒懸在別的筆畫上。平行的筆畫排列得很有次序。筆畫很少斜趨,不方不圓,就好似小蟲子言其未動,未飛而似飛。從遠處看篆書,就好像成群游動的天鵝連續不斷,往來不絕。走到近處看,又好像水勢縈回急湍看不到水邊。指點著園轉屈曲的弧筆筆勢卻又找不到筆畫的源頭。就是計研和桑弘羊這樣有名善計數的人也不能數的清曲折不平的筆畫。字的解體合理,有如生成,只使人覺得每個字都是天然的有機整體,看不出來筆畫之間有絲毫多余的間隙,即使婁離這樣的明目者看來,也是如此。能工巧匠魯班和舜臣捶也要拱手相讓,不敢稱巧。太史籀與史官沮誦也要拱手擱筆不敢再寫字了。安排書籍的篇目,鮮明美觀非常漂亮。在潔白精致的細絹上詳細地敘述學書的規范和法式。贊揚禮樂教化豐富的蘊含,贊頌篆書創造者莫大的手筆。思索字的形體的形態,并指出它的大略進行論證。筆論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v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譯文:書法創作是個放松“散,放也”個人情致的事。要寫字了,得把心中的事先放下,“任,誠篤也;恣,縱也”心情平和致趣宴然,然后才可以書寫的。假如為事所迫,即使有中山國的兔毫在手也寫不出好字來。寫字時,先要按你的想法,有個創作的打算,澄神慮思,意態祥和,就象面對大人一樣,神態莊重,這樣所寫出的字沒有不好的。再一個呢,寫字時要得形得體,有若坐若行的不同姿勢,有若飛若動的的靈活,有若往若來的參差錯落,有若臥若起的不同形體,有若愁若喜的不同神態,圓潤的地方就象肉蟲在吃樹葉時的遲緩,堅實的地方就象利劍長戈一樣充實不怯,就象拉滿的弓,柔的地方就象流水象火苗,象云霧,筆畫干凈利落得就象紅日明月,縱橫都與自然環境的事物相應合這才可以說是書法。九勢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國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疾勢,出于啄磔【zhé】之中,又在豎筆緊趯【tì踢】之內。掠筆,在于趲【zǎn積蓄】鋒峻趯用之。澀勢,在于緊駃【jué古書上說的一種駿馬】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啄zhuó【釋義】鳥類用嘴取食或叩擊東西。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又稱短撇,為一向左下之筆畫,如同鳥啄樹般的力道和氣勢?!坝雷职朔ā狈Q短撇為“啄”。啄筆的書寫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謂:“啄須臥筆疾罨?!痹惱[曾《翰林要訣》載:“啄,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鼻宕莱家喾Q:啄“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亦言其畫行以漸,而削如鳥啄也”。磔【zhé】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坝雷职朔ā狈Q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亳盡力鋪散而急發。又,斜捺叫磔,臥捺稱波。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磔須戰筆外發,得意徐乃出之。”“貴三折而遺亳?!睂憰r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盡力鋪亳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趯【tì踢】中國漢字的筆畫之一:當豎直筆畫完后,趁其勢頓筆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筆向上。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坝雷职朔ā狈Q鉤為“趯”。下筆時須蹲鋒為之,得勢則出。南宋姜夔稱:趯如字的步履,要能沉著為之。晉代書家的趯法,往往斜拂或橫引向外,到了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始正鋒為之。清代包世臣稱:“趯者如人之趯腳,其力初不在腳,猝然引起,百全力遂注腳尖,故鉤末斷不可作飄勢失挫鋒,有失趯之義也?!保紩ㄈ粒緦寣懛ㄗ髁朔诸?,稱:“分三體:左如,氏、長,字,須長趯以應右;右如門、丹字,須長趯以應左;中如東、秉字,趯須朝上。”永字八法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為努,不宜過直,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為趯(tì),駐鋒提筆,使力集于筆尖;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為磔,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相傳為隋代智永所傳,一說為東晉王羲之或唐代張旭所創,因其為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后人又有將八法引為書法的代稱。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了。(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3)豎為弩(用力也);(4)鉤為趯(跳貌,與躍同);(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6)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8)捺為磔(磔音窄,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二、八法精解(一)八法的淵源永字八法是以永字點畫寫法為例,說明楷書用筆和組字的方法。其來源有以下幾說:1、崔子玉、鐘繇、王羲之說唐張懷瑾《玉堂禁經》:“八法起于隸字之始,后漢崔子玉歷鐘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于萬字?!薄按蠓补P法,點畫八體,備于‘永’字”。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歷代以下,書者工于筆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晉之鐘繇、王羲之,唐之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顏(真卿)之輩,亦各家有書,所傳之,惜乎淪沒日久,真跡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傳在世?!薄斗〞贰罚骸巴跻萆俟迥昶ァ馈职朔?,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下》:“聚字成篇,積畫成字,故畫有八法。唐韓方明謂八法起于隸字之始,傳于崔子玉,歷鐘、王以至永禪師者,古今學書之概括也。隸字即今之真書?!庇衷疲骸耙浴馈职水嫸鴤浒怂嚕视脼槭健!?、智永說宋陳思《書菀菁華》:“隋僧智永,發其指趣,援于虞秘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張旭說宋朱長文《墨池篇》、《張旭傳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頌》及《顏魯八法頌》。清馮武《書法正傳》中《書法三昧》云:“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保ǘ┯雷职朔ň?、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側是傾斜不正之意,點應取傾斜之勢,如巨石側立,險勁而雄踞。如點成平臥或正立,則呆癡失勢。永字點以露鋒作收,是為與下邊橫畫相照應。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橫取上斜之勢,如騎手緊勒馬韁,力量內向直貫于弩(豎)。如臥筆橫拖或下斜則疲沓無力。逆鋒落筆,緩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勢,不宜順鋒滑過,以免輕飄板滯。3、豎為弩(同努)努是有力的意思,豎畫取內直外曲之勢,如弓弩直立,雖形曲而質含無窮之力。所以豎畫不宜過直,須配合字體之全局,于曲中見直,方有挺進之勢。過直如枯木立地,雖挺直而無力。4、鉤為趯(躍的樣子,同躍)謂作鉤時,先蹲鋒蓄勢,再快速提筆,然后絞鋒環扭,順勢出鋒,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躍,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躍而起。鋒不平出,為的是與策(挑)畫起筆相呼應。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策本義是馬鞭,這里其引申義策應之意。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勢。永字的策畫略微平出,主要是與右邊的啄(橫撇)相策應。兩個筆道雖錯落不相地稱,而其心氣相通相應。勢略上仰,用力在發筆,得力在收鋒。6、撇為掠(掠是拂掠之意)如篦之掠發,狀似燕掠檐下。謂寫掠畫應如以手拂物之表,雖然行筆漸漸加速,出鋒輕捷爽利,取其瀟灑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則就會飄浮無力。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謂寫橫撇應如鳥之啄食。行筆快速,筆鋒峻利。落筆左出,銳而斜下,以輕捷健勁為勝。8、捺為磔(磔音窄,裂犧為磔,筆鋒開張之意)這里有兩層意思:其一指磔畫在字體結構中的作用而言,磔本義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犧牲,含解體張裂之意??瑫械霓喈嫵须`書的波磔而來,而隸書的波磔正是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體向外開放。所以隸書又叫分書,楷書中的捺也起到這個作用。楷書捺筆,力雖內聚形卻外張,使字體開展舒暢、開放。其二是說這一筆直要寫得剛勁、利剎、有氣勢。磔本義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畫即取刀劈之意。寫時要逆鋒輕落,右出后緩行漸重,至末處微帶仰勢收鋒,要沉著有力,一波三折,勢態自然。八法結語,盧肇說:“永字八法,乃點畫爾?!钡朔ú⒎枪铝⒋嬖?,我們在考慮每個點畫如何安排,實際已涉及字的結體法則。因此,八法作者意圖,在想通過永字的剖析,來說明基本點畫的寫法和組合。歷代書法論及譯文(六)鐘繇·用筆法魏鐘繇少時,隨劉勝【劉勝,當為劉德升之誤。劉勝為漢景帝第九子,立為中山王,與鐘繇相去甚遠。鐘繇從劉德升學書,歷代多有記載。劉德升,潁川人,字君嗣,東漢末書法家。】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曹操,字孟德。】、邯鄲淳【潁川昆陽人,字子淑,官至給事中。】、韋誕【京北(今西安)人,字仲將,官至侍中?!俊O子荊、關枇杷【都是漢魏時人,皆善書法。】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蔡邕,字伯喈?!抗P法于韋誕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多力:指筆力雄健。豐筋:指點畫形態具有強勁的氣勢,脈絡通暢?!空呤ィ瑹o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指奧妙,真諦。】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豈知用筆而為佳也。故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以天喻用筆,以地喻書法,只有用筆高妙,書法才會有如大地一樣“流美”】。非凡庸所知?!迸R死,乃從囊中出以授其子會【鐘繇的兒子叫鐘會,字士季,官征西將軍。書承父風。】,諭曰:“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讀他法未終盡,后學其用筆。若與人居,畫地廣數步,臥畫被穿過表,如廁終日忘歸。每見萬類,皆畫象之。繇解三色書【即三種書體?!堆軜O并注》:“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謂正書;二曰章程,謂八分;三曰行狎,謂行書。三體皆世所推,自言最妙者八分?!薄浚蛔蠲钫甙朔忠?。點如山摧陷【猶如衛夫人《筆陣圖》所云: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摘【即鉤。寫鉤如腳踢人,其勢急劇有力。故曰“摘如雨驟?!薄咳缬牦E;纖如絲毫,輕如云霧;去若鳴鳳之游云漢,來若游女之入花林【一去一來,形容鐘繇書法鮮艷明麗,燦然奪目?!浚瑺N燦分明,遙遙遠映者矣。[今譯]魏鐘繇年少時,跟劉德升入抱犢山學習書法三年,歸來后與魏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談論用筆之法。鐘繇突然看見韋誕的座位上有蔡邕論筆法之書,自此捶胸痛惜三天,胸捶青了,因而吐血。魏太祖用五靈丹之藥才救活了他。鐘繇苦求而未得到。等到韋誕死后,鐘繇暗地里命人盜開其墳墓,于是得到了它。因此才知道筆力強勁、筋脈暢達者是卓越的,筆力軟弱、氣脈不通者是有毛病的,從此書法進入妙境。鐘繇說:“怎么知道用筆是美妙的呢?所以說用筆如天,流美如地。這不是平庸之輩所能知道的?!迸R死時,他從口袋中掏出(筆法之書)交給兒子鐘會,告訴他說:“我精心學書三十年,玩味其他的方法總未能窮盡,后來才學習用筆。如果和他人相處,就在地上畫字,廣至數步,睡覺時在被子上畫,把被子都畫破了,上廁所終日忘歸。見到各物類,都把它畫出來?!辩婔砩瞄L三種書體,最妙的就是隸書了。點如山石崩陷,鉤如急風驟雨;細如毫發,輕若云霧;其書去如鳴鳳游云河,來如游女入花林,鮮明燦爛,遙遙遠映,美妙無極。注:鍾繇(151~230),中國三國時魏書法家。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人。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鍾太傅。謚成侯。鍾繇書法學習曹喜、蔡邕、劉德升。他博取眾長,擅長隸書、楷書、行書。對書法的章法和結體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書法的藝術特點是:巧趣精細,茂密幽深,自然天成,無雕琢氣。其楷書筆法和結體上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被歷代奉為楷模。被北宋《宣和書譜》譽為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鍾繇與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合稱為書中四賢;又同王羲之并稱鍾王。鐘繇書法隸楷行皆能,后人稱他為楷書之鼻祖。我們今天看來,在他之前楷書成自家面目者確實沒有。庾肩吾在《書品》中評其書法“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眲⑽踺d《藝概·筆概》評鐘繇:“其書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蓋由于分書先不及也。”劉墉《論書絕句》云:“書到元常體最多,新聲未變古謠歌。典型已覺中郎遠,野鷲紛紛更若何?”《用筆論》一文深刻地闡述了書法的美學含義及審美價值。文中“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兩句,把書法同天地聯系起來,以天比用筆,以地喻書法流動之美。以此比之于用筆,表明用筆是書法的基礎和前提,書法美本于用筆。鐘繇還提出了“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這樣一條書法美學原則?!柏S筋”,即是筋脈豐滿暢達。猶如人,骨格強健有力,又筋脈豐滿,血氣暢達,使人感到神采豐贍,精力旺盛。“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筋者病”這一書學論斷,特別是提出“豐筋”這一美學概念,其意義是很重大的,并一直為后人援用。歷代書法論及譯文(七)歷代書法論及譯文(七)衛鑠·筆陣圖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銀鉤:指剛勁有力的書法筆畫。有人將其稱為“鐵畫銀鉤”?!?。昔秦丞相斯所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鴻都:東漢宮門名。是講學與藏書之所?!坑^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于理【暗于理:暗,“暗”舊作“闇”字,的異體字,愚昧不明。指不明白事理?!空叨?。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該,通“賅”,兼備,完備。贍,充裕,足夠。此句指學識不淵博豐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范,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煎涸【煎涸:淺黑干涸?!啃率?,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代郡,今山西代縣一帶。鹿角膠,是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膠?!浚暌陨希瑥娙缡邽橹?。紙取東陽魚卵【東陽,古地名,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在浙江金華,有的說在安徽天長,有的說在山東臨朐東南……魚卵,紙名,又名“魚子箋”。紙面顯露微粒如魚子狀,故名?!?,虛柔滑凈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鑒:鑒賞識別。】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于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一”[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柏肌盵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撇]陸斷犀象?!癌础盵折]百鈞弩發。“丨”[豎]萬歲枯滕?!皑摺盵捺]崩浪雷奔?!啊盵橫折鉤]勁弩筋節。右七條筆陣【筆陣:指行筆作書如作戰之分陣?!砍鋈藬仨健緕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出入斬斫,攻戰爭斗。全句以征戰比喻筆陣之法,意思是右(上)邊七條是筆陣中常見的運筆方法圖。】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蝗魣坦P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篆法:篆體書法。此為大小篆的總稱。】;飄揚灑落如章草【章草:亦稱“急就”、“草隸”。】;兇險可畏如八分【八分:隸書一體,又稱“分隸”、“分書”。有挑腳的隸書。】;竊窕出入如飛白【飛白:帶有絲絲露白的一種書體,傳為蔡邕所創。】;耿介特立如鶴頭【鶴頭:又名鵠頭書,漢代詔版上專用的美術體?!?;郁拔縱橫如古隸【古隸:早期的隸書。廣義指秦隸和漢隸?!?。然心存委曲【心存委曲:委曲,事情的底細和原委。指書寫前思考透徹詳細?!浚繛橐蛔郑飨笃湫?,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東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這一年為公元348年?!浚嫌荨旧嫌?今浙江上虞縣。】制記。衛鑠(272年—349年),東晉女書法家。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衛恒侄女,世稱衛夫人。善書,尤工隸書。師鐘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書?!豆P陣圖》一篇,舊題衛夫人撰,后眾說紛紜,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偽托。因其流傳很廣,此姑存舊說,仍列為衛夫人作。《筆陣圖》中一個突出的觀點,是認為書道的精微奧妙,是難以明言的,所以文章開頭便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卑褧ㄓ霉P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筆勢遒勁有力如銀鉤,重于“六藝”奧妙之上。這和鐘繇提出“用筆者天也”,通過用筆來體現天道是一個道理,遠非凡庸所能明知的。衛夫人提出“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彼c蔡邕、鐘繇一樣,提倡“取萬類之象”,如文中所談的七種筆畫,好有所象?!豆P陣圖》中一個最為突出的觀點,就是講筆力。她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辈⑦M一步論定:“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边@一書法美學觀念,與鐘繇的一樣,強調筆力與筋骨,為后世書論所廣泛運用。[譯文]在文士的筆端,武士的劍端,辯士的舌端,最妙的是文士的筆端。在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中,最奧妙無窮的當是書。往昔秦丞相李斯見到周穆王書法,嘆惜七天,為他的書法缺少骨力而擔憂;蔡邕到鴻都觀看碑碣,百日不回,贊嘆碑碣超群出眾。所以通達書法源流的人少,不明書法道理的人多。近世尤其不重視師法古人,一憑興致去寫,違背書道,僅能記姓名,而常識并不淵博豐贍,聞見又少,所以沒有成就,空費精神。然不是對書法有所感悟的人,是不可與他談書道的!現將李斯的《筆妙》刪改潤色,歸為七條,作出形象比喻列于左(下),留給子孫,永為楷模,并希望將來的君子,能時時揣摩。筆要取高山絕壁中的兔毫,八九月間收取。筆頭長一寸,筆管長五寸,鋒毫要齊整,鋒腰要強健。硯要取淺黑干涸的新石,潤澀兼碩,能浮耀墨汁光澤的。墨要取廬山的松煙,代郡的鹿角膠,鹿角膠要放置十年以上,堅硬如石才可用。紙要取東陽魚子箋,因其柔軟滑凈。凡是學寫字,要先學執筆,如果寫真書,離筆頭二寸一分處執之,若行草書,離筆頭三寸一分處執之。點畫波折應為全身的力量行筆。初學應先寫大字,不得從小。善于鑒賞的不善寫,善寫的不善鑒賞識別。善于用力的人字多骨瘦硬,不善筆力的人寫出來的字多肉肥軟。骨多肉少的稱為筋書,肉多骨少的稱為墨豬;多力豐筋的是優秀的,無力無筋的是有毛病的。要一一從這中間的奧妙處來運用它。橫畫,如同千里陣云,隱隱于天空,看似無形,實則有形。點畫,像高山墜石,磕然有聲,如山裂石崩之響。撇畫:如利劍斬斷犀牛角與象牙一樣有力。戈畫,如百鈞之力發弩,強勁有力。豎畫,像萬年枯藤一樣蒼勁雄強。背拋鉤,如崩浪奔雷,氣勢非凡。橫折鉤,像強勁的弩,堅挺的竹。這是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情形,有心急而執筆松緩的,有心情寬松而執筆很緊的。如果執筆離筆頭近而又松的,就會心手不諧調,意在筆后肯定要失敗;如果執筆高而緊,意在筆前就能成功。又有六種用筆法:結構圓備的,如篆法;飄飏灑落的,如章草;兇險可怕的,如八分書;嫻靜美好的,如飛白書;高聳挺立的,如鶴頭書;縱橫郁拔的,如古隸。然要用心思考詳盡,每作一字,各象其形,這樣才能達到妙境,窮盡書理呀。永和四年,上虞人衛鑠撰述。歷代書法論及譯文(八)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shuò古兵器名,即長矛。也作“槊”】也,墨者鍪【móu古代武士戴的頭盔】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飏【yáng通“揚”。顯揚】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是蹙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鐘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駑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于許下破鐘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后,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馀字總竟,然后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鐘公《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習焉。時年五十有三,恐風燭奄及,聊遺于子孫耳??刹刂?,勿傳非其人也。歷代書法論及譯文(九)王羲之書論(傳)夫書者,玄妙之伎也⑴,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⑵。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鐘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⑶。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qī傾斜,向一邊歪斜?!坑袀扔行?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⑷;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構筋力,然后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⑸。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⑹;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于點畫瑕玷也⑺。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⑻。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⑼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新后,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可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三腳急,斯乃取形勢也。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⑽。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⑾。墨用松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⑿。[注釋]⑴玄妙:深奧微妙。伎:通“技”。⑵通人:謂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志士:有高尚志向和節操的人。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冬季夾克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可行性分析與實施路徑
- 環衛一體化提升項目的未來發展潛力分析
- 高數b1試題及答案
- 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的應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技能測試題目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課堂交流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服務合作協議書
- 備戰2024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蘇美達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藥店醫保自查報告范文
- 《質譜分析方惠群版》課件
- 【MOOC】學術英語演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大班春天《我們找到的春天》課件
- 專業鋼結構拆除方案(完整詳細版)
- 辦公樓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送餐配送車設計與實現(論文)11000字】
- 《機械制圖(多學時)》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 駱駝祥子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自考《英語二》試卷及解答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