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時跟蹤練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時跟蹤練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時跟蹤練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時跟蹤練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時跟蹤練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課時跟蹤練一、單選題1.對孔孟學說進行了猛烈抨擊,成為新文化主陣地的出版物是A. B.C. D.2.1919年1月,蔡元培提出:“研究也者,非徒輸入歐化,而必于歐化之中為更進之發明;非徒保存國粹,而必以科學方法,揭國粹之真相。”12月,胡適在《新思潮的意義》中也提出“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主張。上述觀點(

)A.豐富了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內涵 B.彰顯了西方文化的魅力C.體現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兩面性 D.弘揚了傳統文化的價值3.1915年,陳獨秀在雜志上呼吁,青年人應該擺脫是非榮辱聽命他人的奴隸地位,脫離無常識之思、無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時代。據此他主張A.師夷長技以制夷 B.自強、求富C.“兼容并包” D.民主、科學4.民國初期,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導致“短暫”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對民族工業扶持B.一戰后西方列強卷土重來C.封建自然經濟的束縛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5.1915年5月26日,《政府公報》發表了國歌:“中國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昆倉顛,江河浩蕩山綿連。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國歌發布不久,“共和五族開堯天”一句被改為“勛華揖讓開堯天”(注:“勛華”是上古堯、舜二帝的別稱;堯讓位給舜稱“揖讓”)。這種改動A.有助于凸顯新文化運動的旨趣 B.直接宣告了洪憲帝制的傾覆C.試圖抹殺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 D.引發了護國運動的革命高潮6.胡適在1918年《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指出:“今日的貧民社會,如工廠之男女工人,人力車夫,內地農家,各處大負販及小店鋪,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學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舊文明相接觸,一切家庭慘變,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適宜……種種問題,都可供文學的材料。”對于材料中胡適的主張,解讀錯誤的是A.鼓勵文學形式的創新 B.文學應重視社會問題C.文學應反映大眾生活 D.對思想啟蒙進行反思7.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知識分子之所以對“綱常名教”予以猛烈抨擊,是因為他們視此為辛亥革命后社會危機日趨嚴重的根本原因;文化保守主義者對倫理道德的維護和提倡,亦是將它看成了“立國之體”。據此可以判斷兩者都A.否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的功績B.認為“綱常名教”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C.鼓吹思想文化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D.將民主與科學作為社會發展的方向8.向前看,袁世凱無法擺脫那些先進知識分子的輿論抨擊;向后看,那些遺老遺少也對他很不滿意,因此陷入困境甚至無法自拔是袁世凱的必然結局。由此可以推知,當時A.袁世凱即將復辟帝制 B.尊孔復古逆流被終止C.新文化運動效果明顯 D.北洋政府即將被瓦解9.蓋中國如欲保存獨立,不得不用立憲政治,而從其國之歷史習慣社會經濟狀況,與夫列強之關系觀之,則中國之立憲,以君主制行之為易,以共和制行之則較難也——(美)古德若1913年《共和與君主論》該文章(

)A.為保皇派反對革命派提供了理論依據 B.為維新派變法提供了思想武器C.為復辟帝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D.科學地分析了中國國情指明了歷史方向10.1914年8月前,在中華民國農商部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1914年8月至1920年”的這一經濟狀況A.得益于清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 B.與西方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C.說明了民族工業具有頑強生命力 D.表明民族工業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11.讀下圖,指出這一時期我國民族資術主義面粉業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1912~1921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面粉業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示意圖A.辛亥革命徹底肅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因素B.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中國自然經濟的徹底瓦解D.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2.新文化運動時期,梁啟超、吳虞認為墨子關于社會起源的見解和盧梭的“民約論”很相似,方授楚則認為墨家有主權在民的思想,呂思勉認為《管子》中的“輕重”諸篇與近代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很相似。這說明新文化運動時期,知識分子(

)A.全盤否定儒家的思想學說 B.把西學中源作為指導思想C.注重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D.重視墨家學說的復興發展13.民國初年,蔡元培在教育總長任期內,在《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中,系統地闡述了其教育新思想,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要求五育并舉。“五育并舉”的宗旨不能體現A.適應共和體制的需要 B.沖擊封建專制主義教育C.符合民主和科學精神 D.主張受教育者全面發展14.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稱:中國社會從中世紀到近代的艱難變革中,19世紀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為新陳代謝的三個歷史環節。以下有關這三個歷史時期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A.19世紀40年代出現了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物B.19世紀60年代中國正式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C.19世紀90年代啟蒙國人的民主與科學思想深入人心D.三個時期都反映了向西方學習與反抗西方侵略的統一15.胡適在《諸子不出于王官論》中說:“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韓非,皆憂世之亂而思有以拯擠之,故其學皆應時而生。”此文發表后不久,即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影響頗為巨大。這說明A.歷史研究應著眼于還原真相 B.歷史認識深受特定時代影響C.新文化運動植根于傳統文化 D.社會變革必須進行思想解放16.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寫道:“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但沒有人來贊同,并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是(

)A.急功近利,試圖僅靠文化運動改造社會B.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C.脫離群眾,運動僅限于知識分子范圍D.沒有找到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和方向17.梁啟超將鴉片戰爭以來國人對民族危機認識的逐漸深化過程概括為三個時期:依次經由器物、制度層面,最終達到的真正深層次文化自覺。符合題中第三個時期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洋務運動 D.辛亥革命18.一種名為“人造自來血”的補藥曾在近代中國流行。如圖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報》上的則廣告。該廣告折射出A.革命黨人通過廣告宣傳發動武昌起義B.辛亥革命的勝利激發了民眾的覺醒C.民國初期商人積極參與中國政治變革D.民主共和成為中國社會的時代潮流19.《第一次全國農商統計表》統計:民國元年全中國開設的公司有988家,工廠2001家,這是我國有史以來舉辦工商實業最多的年份。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B.歐美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侵略C.辛亥革命改變民族工業發展環境 D.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20.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

)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運動 B.青年學生追求民主、科學的運動C.思想領域里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D.學習西方的文化運動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通過“國家立儒而尊、權威強化”,“家族奉儒為范、宗法教化”,“社會以儒名教、道德醇化”的方式傳承,形成了跨時空魅力。中華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強勁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生成是“立以生活根基,上農尚倫”,它的教化是“遵以認知心理,入世覺事”,它在功用實現上是“導以回報機理,德者有得”。——摘編自王正文、袁慧敏《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歷時空魅力與生命力根源》材料二

在近代中國瀕臨國家與民族危機的特殊歷史境遇中,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體系開始面臨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與挑戰。諸多仁人志士投入“救亡圖存”的探索。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一直無所歸從,導致近代中國國民價值觀出現“一盤散沙”狀態。…新文化運動時期一股激進的民主主義文化大潮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以陳獨秀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高揚“文學革命”的大旗,大力抨擊傳統價值觀體系,宣揚民主與科學思想,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提供了重要助動力。——摘編自侯松濤、程美東《形態邏輯:新中國成立后三十年價值觀變遷的歷史性透視》材料三

在改革開放后的價值觀變遷過程中,如果完全沒有國家主導性力量把控,極可能出現價值觀在多元化中的失控。要在弘揚和堅持一元性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推動價值觀多元形態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一元指導與多元取向在價值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要在傳統性與現代性的交疊互通中,整合在民族歷史進程中洗煉出來的積極性價值觀精神。這些價值觀精神,既包括中華民族文明傳統中的精華要素,也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摘編自侯松濤、程美東《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變遷的歷史邏輯》(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國民價值觀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國民核心價值觀發展演變的認識。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上海是五四運動的重要聲援地,也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重要發源地。五四運動的爆發地、中心地在北京,但追根朔源,這一運動的興起,無論是思想醞釀,人才準備,都與上海有重要的關系……經過五四,再到大革命以后,“紅潮”不僅已成為上海多元文化中無法忽視的存在,而且已經開始在全國呈現出燎原之勢。——摘引自熊月之、周武《五四與上海》材料二

20世紀整個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點主要在廣東福建沿海布局,推動了以深圳為代表的區域開發。然而,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外局勢中產生了不利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因素。處在戰略轉折關頭的中國,將突破口敲定為浦東的開發、開放……鄧小平關于浦東的開發、開放則是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謀劃的,發揮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帶動我國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經濟帶的騰飛。——摘編自李正圖《浦東開發開放模式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五四運動的“思想醞釀”與上海的關系。在思想文化方面,五四運動為上海留下了哪些紅色成果?(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開發、開放浦東的原因,并指出浦東開發、開放在改革開放中的歷史地位。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蔡元培歷來非常重視倫理道德教育,1912年5月他的《中學生修身教科書)經過的致的修訂,分作上、下兩篇出版,使被全國各校廣泛采用。蔡元培自稱“本書悉本我國古圣賢道德之原理,旁及東西倫理學大家之說,斟酌取舍,以求適合于今日之社會”。這本僅七萬余字的教科書既繼承了優秀的中國傳統倫理文化,又汲取了近世自由、平等、民主、全面發展的時代精神。蔡元培從實我,和理論兩方面用簡單通俗的丈字論述了自我、家族、社會和國家的道德倫理規范及其相互的關系,并用通俗易懂的丈字清晰地描繪出為時代和社會所需的中國國民應有的現代素質結構、標準及其建構的方式和路徑.——摘編自王凌超《蔡元培的倫理教育思想及其歷史影響》(1)根據材料,指出蔡元培倫理教育主張的思想來源。(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蔡元培的倫理教育思想。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C2.A3.D4.B5.C6.A7.C8.C9.C10.B11.B12.C13.C14.C15.B16.C17.B18.D19.C20.B21.(1)內涵:以儒家倫理為核心,注重社會教化。原因:儒家思想維護封建統治;儒學吸收了其它學派的思想精華;儒家的智慧與社會責任感塑造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2)變化:從單一封閉走向多元開放;呈現“一盤散沙”式的狀態;激進入士大力宣揚西方民主科學思想。原因:列強侵華和民族危機的加深;工業文明的沖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各階層對救國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3)認識: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國民核心價值觀內涵也應與時俱進;要弘揚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要弘揚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等。(任答2點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2.(1)關系: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一次新覺醒。成果:1920年9月,上海組織把《新青年》改為公開的理論刊物,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宣傳;隨后又創辦半公開的《共產黨》月刊,介紹馬克思主義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