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腳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2課時)_第1頁
10 爬山虎的腳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2課時)_第2頁
10 爬山虎的腳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2課時)_第3頁
10 爬山虎的腳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2課時)_第4頁
10 爬山虎的腳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10.爬山虎的腳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多準多音字“曲",會寫“虎、操”等13個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6個詞語。

2.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體會作者連續的觀察。

【教學重點】

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教學難點】

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體會作者連續的觀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細致的觀察。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植物?爬山虎。虎,半包圍結構。這是虎字頭。

2.今天學習的課文就和爬山虎有關,課文的作者是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我們已經學過他寫的兩篇課文,小小的船和荷花。

3.今天再學一篇,一起讀課題,爬山虎的腳。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36頁,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題是爬山虎的腳,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其他幾個自然段又寫了什么呢?

①課文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②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2.說的不錯,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生長位置。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第三到五自然段都是寫爬山虎的腳的。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自然段,自己輕聲讀一讀,想一想,爬山虎長在哪兒?

課文中說,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小院的西墻和房頂上也有爬山虎,可以知道爬山虎通常長在墻壁上,

2.對。爬山虎一般就長在墻壁山石上,作者學校的墻上有爬山虎,家里小院的墻上也有爬山虎,這個詞就告訴我們,爬山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它。

3.這一自然段中從滿是、占了一大片地方,你又了解到什么呢?

我從滿是占了一大片地方,知道爬山虎長得很茂盛,數量很多,它的生命力很強。

4.說的真好。自己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注意這些詞語,突出爬山虎的這些特點。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寫爬山虎的葉子的呢?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作者先寫了剛長出來的葉子,再寫長大了的葉子。

2.來,自己讀讀這句句子。

3.是啊,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引人注意,平時我們一眼看到的它長大了的葉子,而剛長出來的葉子不大引人注意,但是葉圣陶爺爺都注意到了,還進行了細致的觀察,他發現了什么?

他發現了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就變成嫩綠的。

4.葉圣陶爺爺觀察的多仔細,發現了爬山虎嫩葉的顏色變化。來,自己讀讀這句句子。

5.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綠的新鮮是怎樣的顏色?看綠油油的。綠的有光澤,看著非常舒服。自己讀一讀。

6.葉圣陶爺爺還發現了什么呢?對照課文插圖,讀讀句子,想一想。

這些葉子的葉尖一順兒朝下,全都朝下,在墻上鋪開,多有意思。

7.讀讀這個詞語:均勻。均勻的意思是分布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8.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自己讀讀句子。想一想。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我覺得均勻在這句子中指的就是鋪開的葉子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9.是。滿墻的葉子就這樣均勻的鋪在墻上,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漾這個字,偏旁是三點水,意思是水面微微動蕩,這里是指滿墻的葉子,隨著風微微擺動,就像微風吹拂下,水的波紋,看葉子隨風擺動,就像水的波紋一樣,多好看。來,自己把這句話多讀幾遍。

10葉圣陶爺爺通過細致耐心的觀察,發現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些特點,來連起來,把這一自然段好好讀一讀。

11.這里有兩張圖,第一張是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第二章是長大了的葉子,請你選一張。介紹一下。

①我來說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那些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了嫩綠的,

你說的是這張圖,說聽了剛長出來的葉子,它的顏色變化。

②我來說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多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這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拂過,滿墻的葉子就漾起好看的波紋。

12.說得很好。兩位同學把剛長出來的葉子和長大了的葉子特點都說輕了,經過仔細的長時間的觀察,葉圣陶爺爺發現了葉子顏色的變化,他還發現了葉子靜的姿態和動的美感。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葉子的美。

13.這滿墻的綠葉激起了葉圣陶爺爺的好奇心,爬山虎究竟是怎么往上爬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四、寫字

1.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這兩個字,隙和漾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來看看戲的書寫視頻。

左窄右寬,右邊第一筆為數沒有勾,右邊的日寫的扁一些,要注意右邊部分右上的一豎,為了避讓下面涌字的一點,寫的時候不能入圍。

2.請同學們打開寫字本比冊,抄寫空隙,蕩漾這兩個詞語。

五、作業

1.抄寫詞語2遍

2.說說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會寫9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習讀懂課文內容,知道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3.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并積累相關句子。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一二自然段,這些詞語都是描寫爬山虎的葉子的。自己讀一讀。

2.請你選一組詞語介紹爬山虎的葉子。

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介紹。

①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過了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這位同學選用了第一組詞語,介紹了剛長出來的葉子。

②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夜間全都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拂過滿墻的葉子,揚起好看的波紋。

3.請同學們再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葉子的美。

葉圣陶爺爺被滿墻的葉子吸引,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一起讀。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是葉圣陶爺爺想弄清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為了找到答案,他走進爬山虎,剝開葉片,仔細的觀察。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今年我注意了

2.注意了什么?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想在哪兒?又什么樣?自己讀讀句子。

3.讀的不錯。作者從哪幾方面來觀察爬山虎的腳的?又是怎么介紹的?請你讀讀句子。完成爬山虎的腳資料卡。

4.我們來看這位同學填寫的資料卡,分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是從位置、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寫的?怎么介紹的?

5.先看位置。這位同學填的是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對不對?自己讀讀課文。

①老師我覺得這里他填的不對。文中說爬山虎的腳長在肩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只撞了六七根細絲。這里有個詞語,反面就是止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6.課文讀得真仔細,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我們幫這位同學修改一下下面的內容填的怎么樣?誰來說說?

①我認為后面的內容這位同學填的是正確的,枝狀和細絲寫出了爬山虎的腳的形狀。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就能想象出它的樣子。

②我來說說爬山虎的腳的顏色,文中有一句句子直接告訴我們了,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所以這位同學填的紅色是正確的。

7.對。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說的有理有據,點評的真好。老師這里有兩位同學畫的爬山虎的腳,哪一張是正確的?請你仔細看一看,說說理由。來請一位同學說一說。

8.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是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這是爬山虎的莖,這里是長葉柄的地方。第一位同學沒有把腳畫在葉柄的反面。

第二幅圖的位置。位置才是正確的。

9.說的不錯。看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生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作者還告訴我們,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

10瞧,這位同學畫的可真像,而且顏色也是嫩紅的,都畫對了。

11.發現了嗎?作者分三步來寫爬山虎的腳的位置,第一句告訴我們它的大概位置在莖上。第二句開頭把它的位置具體化了,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接下來反面這個詞更準確的定位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后面又寫到了爬山虎腳的形狀和顏色。

12.作者觀察的真仔細,看,正因為葉圣陶爺爺觀察的細致入微,才能把這些內容寫得那么準確。同學們,爬山虎的腳得注意了才能發現。所以,當葉圣陶爺爺發現他們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

13.對。是激動的是欣喜的。來讀出那種激動欣喜的心情。

(二)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腳的。接下來葉圣陶爺爺最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腳怎么爬的呢?作者觀察到兩種情況,自己讀一讀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會怎樣?第五自然段還寫了爬山虎的腳,沒觸著墻的時候會怎樣?

3.對。作者注意到了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是怎么往上爬的?這個字是多音字,這里面找觸著就是碰到的意思。

4.一起讀。觸著墻,還注意到了沒觸著墻的時候,觸著墻的時候,爬山虎就要開始爬了。

5.文中有一句話,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角的往上爬,這樣具體指怎樣爬呢?請你默讀第四自然段,找到相關內容。

6.這里一共有兩句話,說明爬山虎每爬一腳可以分為兩步,每一步分別寫了什么?干什么呢?聽聽同學們是怎么說的。

①第一句話告訴我們,細細的頭上變成小圓片。第一步是小圓片扒住墻。

②我來說第二步,氣絲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金拉一把,其實就是細絲拉楞經。

7.兩位同學都說的很好,為了扒住墻,細絲的頭上逐漸變成了小圓片,細絲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彎曲后把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你看葉圣陶爺爺仔細觀察,經常去看,長時間看,才能把這個過程寫準確。再來讀讀這段話。

8.我們去看看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看細絲觸著墻了,頭上變成了小圓片,扒住墻,葉柄的反面又長出了爬山虎的腳。

9.現在你能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嗎?自己試著說一說。

10.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角的往上爬。這節課我們跟著葉圣陶爺爺認識了爬山虎的腳,知道了爬山虎的腳是如何爬墻的,腳沒觸著墻,又會怎么樣?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今天的課就到這里,這是今天的作業。同學們再見。

三、作業

1.讀一讀,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優美生動的句子,抄下來。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了解作者連續觀察的方法。

2.品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爬山虎原來是有角的,葉圣陶爺爺用準確生動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和形狀。能不能看著圖?結合板書,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自己準備一下。

2.葉圣陶爺爺還清楚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我們來看一位同學完成的練習,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3.內容填正確了,說的也很好。同學們觀察過程中,葉圣陶爺爺覺得爬山虎的腳像蛟龍的爪子一起讀這個詞。蛟龍,它是古代傳說中能興風作浪引發洪水的龍。

二、學習課文

1.為什么作者看見爬山虎細小的腳會想起蛟龍的爪子。自己讀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2.文中說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筋。可見爬山虎的腳搭在墻上,十分牢固。

3.我想作者一定去拉過,只有觀察過,實踐過,才能寫出這樣的句子來。這樣有力的角才能撐起滿墻的葉子。請你再讀讀這句話。

4.那么沒觸著墻的角,又會如何呢?我們一起讀。

5.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就是干枯的意思。葉圣陶爺爺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還發現了沒觸著墻的角的情況,請你再讀一讀第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兩種狀態下,角的變化。

6.作者以準確形象的語言介紹了爬山虎生長的位置,描寫了爬山虎葉子和角的細微變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過程。

7.同學們,課題是爬山虎的腳,課文3~5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點。那么為什么作者還要細致具體的描寫爬山虎的葉子呢?請你想一想,說一說。

8.葉圣陶爺爺看到美麗的葉子產生了興趣,經過細致的連續的觀察,發現了爬山虎腳的作用,這些不起眼卻充滿力量的腳才撐起了滿墻的綠葉。

三、觀察記錄表

9.課文學完了,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試著完成爬山虎腳的觀察記錄表?自己試一試。

10.我們該怎么填?聽聽這位同學是怎么說的。

葉圣陶爺爺觀察的是爬山虎的腳,這是他的觀察對象,他從未置狀態、形狀和顏色4個方面進入了觀察所得。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