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中心小學校園空間的營造_第1頁
高橋中心小學校園空間的營造_第2頁
高橋中心小學校園空間的營造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橋中心小學校園空間的營造

0人工式設計更符合傳統的真實尺度感2009年4月,當作者回到大陸的中心島江心洲時,高橋小學(以下簡稱“高小”)基本完成。筆者眼前的平、立、剖面已脫離于二維圖紙,通過人工的方式以三維的形態鮮活地矗立在場地上,加之修飾于面磚、涂料的機理愈顯豐富。那種異于模型的真實尺度感更加真切,愉悅人的身心。方案初始階段的空間構想,現在有了生命力,感染著行走其間的每一個人。與一般的僅注重面積、功能、流線等呆板而又缺乏活力的設計不同,這次設計在注重校園物質職能的同時更側重于校園文化職能的塑造。“學生所處的環境與教師的角色是相同的”,這也是高小新校區設計的指導思想。那么,我們要設計怎樣的校園環境空間呢?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貫穿我們設計的整個過程。1功能定位及空間特征分析高橋中心小學用地31741.4m2,基地四周均為農田,只有北側緊鄰城市道路。總建筑面積為9610.4m2,目前設計為4軌小學。方案的構思起始于一個明確的空間結構——以中間一條由北向南的校園主干道為界,將東西兩側動靜分開。西側由南向北主要設置運動場,行政辦公樓及報告廳。橢圓形的報告廳造型新穎、活潑可以引發孩子的想象力。1層階梯教室可容納300人,2層是音樂、舞蹈教室,考慮到音樂教室對教學區的干擾以及舞蹈教室對層高的特殊要求故將其隔離出來,真正做到功能合理、動靜分區。報告廳與襯托其后面的行政辦公樓層高不同,這兩部分在2層通過有高差的天橋連接。底層設置的大臺階結合爬到2層的樓梯,更使空間層次豐富、高低錯落有致,學校提供了個體學習及公開交流的兩種不同體驗。東側為清一色的教學區。實驗樓沿馬路布置,作為教學區對外的第1道屏障,連廊作為教學區的第2道屏障分割運動區與教學樓的界限。最初設想教學區為3排等長的建筑,通過連廊串聯起來并形成2組等大的“U”型內院。在方案深化時,考慮增加入口廣場東西向的尺度故將北側的實驗樓長度縮短,高度由原來的3層增加到4層使面積保持不變,并將其與其相接的連廊整體向東移動。這樣入口廣場更加開闊氣派,同時將通長的連廊一分為二,避免出現又長又直的走道空間。并在走道端頭設置一放大區域可供休息、玩耍。(見圖1、圖2)2校園建筑的視覺形象對時代的引導作用“生氣勃勃的建筑形象令人振奮,有助于穩定學生心態,激勵學生求學奮進。同時,中小學校園建筑豐富的視覺形象,可以滿足學生們這一階段獨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所有的形象如果脫離了功能這個主體,就等于一紙空談。2.1校園文化職能的對于校園建筑形象的建構每個校園都應有自己獨具的氣質,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高小新校區方案設計時,在著重營造輕松、健康、愉快氛圍的同時,我們本著充分挖掘校園文化職能的原則刷新以往的設計概念—“良好的小學校園環境應該是多變的,即讓人感覺到刺激、驚訝又舒適和熟悉的。”在權衡了多種選擇之后,我們最終以“書”的形式作為整個校園的基調。這種情況下的建筑形象就不言而喻了,走進校園就如同走進一家大型圖書館。一排排的房子就像一排排書架,放滿了橫豎排列的書籍。2.2空間:為人營造理想的環境針對現代校園設計中存在的幾個的通病并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細節處理(圖3~圖7):(1)交通上實現人車分流:機動車道在校園入口處分向左右兩條道路將校園包圍其中,同時兼作消防通道。自入口廣場向南延伸的這條校園主干道,作為學校內主要的人行通道。(2)校園的標志塔象征意義:“塔”作為校園的標志,它有著紀念碑式的啟迪、警示作用。作為校園的嶄新形象,塔身通體潔白,代表高尚的品格。塔頂的處理好似一本厚厚的字典躺在那兒,看到它不禁讓人想起“書聲朗朗”的校園。塔身是開敞的樓梯,從塔底拾臺階而上,仰望塔頂確似“書山有路”,而那高不企及的神態正似“學海無涯”。環境育人,但具體怎樣權衡環境與人的互動關系?這里給了一種可能。(3)走廊上的游戲空間:走廊采用全開敞設計,視野開闊。教學樓走廊上中間部位向外出挑2m放大活動區域,并采用醒目的白色區別于周圍的立面。在教學樓與辦公樓連接的2層部分設置一完全開敞的活動區域,作為校園入口處的灰空間。校園主干道從其正下方穿行,北對入口廣場,南面運動場,使鮮活的校園活動場景定格在不同的緯度上。讓孩子們告別那種課間只能蜷縮在擁擠的走廊眼巴巴地眺望的時代,給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4)給孩子們一個捉迷藏的空間:相比簡單機械的方形空間來講,豐富的多變的空間更能激起孩子游戲的欲望。在設計時,將不同標高的空間集中設計在報告廳周圍,大的臺階,一片片高聳的外墻,室外樓梯及其連接的2層退臺。讓孩子們不由自主的感覺像進入游樂場,上上下下歡欣雀躍,在娛樂中輕松的學習。(5)無障礙設計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懷:底層連廊均改為坡道設計,方便殘疾人到達校園內的各個區域。并于底層設置無障礙衛生間。3設計過程中對醫生的講故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高橋中心小學如期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