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1頁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2頁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3頁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4頁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你的世界不止如此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九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9.2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9.3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1)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本課內容及內在關系(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3)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1)建設文化強國(2)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什么怎樣發展發展目標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九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知識框架本框題學習目標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什么,怎么來的?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2.為什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龍去脈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什么,怎么來的?課程導入整體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龍去脈整體感知P111課題引言找一找這段話有多少知識點?1.近代中華文化復興的艱辛探索及結果p111下-112上1(1)文化思潮:(2)結果:

(3)原因: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識框架康有為說,“中國立國數千年,禮儀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退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因為保舊俗,存禮救而保國魂”。劉師復認為,無政府主義者“主張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統治,廢絕首領及威權所附麗之機關學說也”。胡適說:“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占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三民主義】孫中山說:“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個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你認為以下主張存在哪些問題?(1)積極:在批判專制文化以及宣傳西方科學、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2)消極: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優勢、長處,主張全心全意學習西方;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本質上是“民族虛無主義”,不可取(1)積極: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2)消極: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糟粕;主張回歸封建儒家文化;本質上是“守舊主義”,不可取把自由絕對化,主張廢除國家,脫離社會歷史條件,是不可能實現的。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也存在著致命的局限性。主張向歐美學習,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走資本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適應我國國情;民主義的局限性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探究思考◆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1)文化思潮: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2)結果:

①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②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

③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1.近代中華文化復興的艱辛探索及結果p111下-112上1

為什么?(3)原因:

都沒有正確地對待外來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關系,要么過于保守,要么過于激進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識框架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結合112下1思考: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解決中國問題的影響?探究思考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4)文化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2)指明文化發展方向: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3)重要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影響p112下1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識框架議學問題:1、回顧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2、思考: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發揮了什么作用?3、我們應該如何發展先進文化?探究思考建國后: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中國奧運精神、絲綢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建國前: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戰爭精神等革命文化(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繼承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繼承

發展結論: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始終中國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一脈相承、延續發展、不斷升華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貢獻邏輯思維(1)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主要表現在:①傳承、弘揚、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創造與踐行革命文化③創造、引領與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貢獻p113上1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識框架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名詞點擊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領導者中國共產黨任務/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途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性質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目的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名詞點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學法指導--表格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②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③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內涵: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名詞點擊領導核心文化性質發展方向指導思想為誰服務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共產黨發展中華文化目標: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學法指導--思維導圖注意教材——五處精神標識的提法:①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P94第一段②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P98第二段③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民族文化P104第一段④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P113

⑤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P113易錯易混區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代中國的三種文化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主要內容: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P94)作用: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內涵: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P101作用: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作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聯系:這三種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在生存和發展實踐中的偉大創造,三者一脈相承、延續發展、不斷升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知識整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目的:

為什么?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視角一:

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就孕育和滋養與之相應的文化。以下視角分別從什么角度闡釋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視角三:

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從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視角二:

如果拋棄優秀傳統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脈,文化發展就會像無根浮萍、斷線風箏,迷失方向。視角四:

當前,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還不相稱。問題探究國家、黨的視角歷史視角國內視角國際視角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斷標準(看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p113下-1發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實踐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

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

人民有對它的需求,

知識框架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生命力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原因(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必要性)P114上1(“五個決定”)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知識框架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②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③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④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⑤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實施智慧廣電固邊工程和鄉村工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推動農村電影放映優化升級。結合視頻和材料,談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是什么?問題探究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才能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才能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重要性)P114中1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原因知識框架(“四個才能”)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1.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形成2.革命文化的重要性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1.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2.走“中特”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3.走“中特”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本框小結判斷正誤1.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轉折點2.中國共產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者

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3.中華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4.社會主義文化是黨在革命時期創造的文化

是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創造的文化5.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是看它是否優秀

判斷標準是看它的發展方向、實踐土壤和人民需求6.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中國革命7.各種文化思潮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

未改變當堂達標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革命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和升華②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弘揚革命文化中的紅色基因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決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進程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革命文化中的紅色基因不能完全等同,②錯誤。③:“決定”說法錯誤,文化不能起決定作用,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反復倡導和強調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等思想方法,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由此可見(

)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標志著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復興②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④中國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