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禮儀常識_第1頁
佛教禮儀常識_第2頁
佛教禮儀常識_第3頁
佛教禮儀常識_第4頁
佛教禮儀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佛教禮儀常識諸多信眾喜歡去寺廟進香拜佛,但對有關禮儀并不是很清晰,特別是拜佛和上香的禮儀,佛家認為,香對人的身心有直接的影響,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那么佛教禮儀常識是如何呢?下面是干貨資源社小編收集整頓的某些內容,但愿對你有協助。1、提前沐浴凈身有準備的燒香拜佛,最佳是提前沐浴凈身,以干凈的身心進入寺廟。2、禮佛之前,勿吃葷食肉食、葷腥,以及蒜、蔥、煙、酒等都會污口,對佛不敬,因此在禮佛之前最佳忌食。3、衣冠整潔,舉止有禮進入寺廟,服裝鞋帽以整潔為宜。不可服裝不整,特別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過分暴露的服裝,也不可濃妝艷抹。入佛堂不得吸煙、嚼口香糖,打鬧嬉戲等。4、入寺進佛寺時,最佳不要經由中門入,而當從旁門入,更不要踏門檻,抬腳而入為宜。入寺門后,不適宜中央直走,進退都應順著左臂方向迤邊行走,進入殿門,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5、不可亂動寺廟之物寺廟之中諸物不可亂動,特別是寺中鐘鼓魚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亦不可戲動。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隨意摘取。6、拜佛不可越位大殿中央的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7、閱經須恭謹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典型,方可閱讀。但閱讀之前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8、拜僧有講究見到僧人,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達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如果僧人正在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都不可向他禮拜。9、聽經禮儀隨眾禮拜入座,如果自己后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可招手呼喚別人。一、僧之五敬德1、發心離俗:謂出家人發勇猛心,脫離凡俗、修習菩提而為世間之福田。2、毀壞形好:謂出家人剃除須發,毀壞相好,除逝世俗塵衣而著如來之法服,具佛威儀而為世間之佛田。3、永割親愛:出家之人割舍父母親情之愛,而一心積勤修道,以報父母生成之德,兼能為世間之福田。4、委棄軀命:謂出家人委棄生命而無所顧惜,惟一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世間之福田。5、志求大乘:謂出家之人,常懷濟物之心,專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脫一切有情,為世間之福田。由以上僧之五凈德,應當敬僧如敬佛。二、敬僧之法1、路途中、靜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剃頭時、以及洗澡、上廁所、乘車船、睡臥等時,勿禮拜大德。除誦經、生病、剃發、工作之時,不得見出家眾通過而不起立示禮。2、大德吩咐之事情,當奉命唯謹,極力辦好。不可請師父幫我拿東西、帶東西。3、頂禮大德時,虔誠一拜即可,時間不適宜過長。遇見師父應以合掌問訊以示禮儀,若大德謙遜不受頂禮時,合掌問訊即可,莫執著己意。如果向大德說頂禮三拜,而大德未說【一拜即可】時,仍然要拜三拜。頂禮大德要在佛殿時才行禮,不要在大路旁、水溝邊或火車站等不適宜之處,遇師即頂禮,如此驚世駭俗之舉動,有失莊重、端正。合掌問訊時要雙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禮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這是不合乎禮儀的。4、手中持經時,碰到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5、不得直喚出家眾名諱。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6、不得盜聽出家眾誦戒經。7、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不得出家眾結為父母、兄弟、姊妹。8、不得與出家眾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三、稱呼大德佛教的教制、教職在各國不盡相似。在我國寺院中,佛門弟子依受戒律等級的不同,可分為出家五眾和在家兩眾。出家五眾是指:沙彌、沙彌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兩眾是指:優婆塞和優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稱"和尚"(僧)和"尼姑"(尼),最佳尊稱"法師"。不出家而恪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稱"居士"。具體稱呼以下:1、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某老法師】、【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師】、或【師父】、【法師】。2、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作【法師】、【師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稱作【師父】。3、對年青比丘、比丘尼,則可僅稱【師父】、或于其名號下加稱【師】字,如有【○○師】即可。4、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釋,出家入道后,由師父賜予法名。故請問大德名號時,當先合掌,然后說【請問上下】、【請問師父尊號】、【法師尊號上下】。5、于大德前,不可自稱【我】字。當視關系而自稱【后學】、【門生】、【晚學】、【未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四、與大德談話1、若有問題請問大德,應說【請開示】。2、與大德談話,立處不可高于大德,亦不應站立路中。如果師父在樓上,要到樓上請師父開示,如果師父在樓下,不可在樓上扯開嗓門地叫喚師父,應當到樓下來請示。3、請開示,應請大德自訂時間,以免影響大德修持,且應事先與師父商定時間,比較抱負。4、大德問話,當坦誠大方,據實回答。5、大德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當側立靜候招呼,不得率爾插嘴,失卻敬意。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后再請示。6、大德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上前與之談話。7、若有比丘或優婆塞于深山崖洞獨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請法供養。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獨自湯藥奉侍,應當請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如何稱呼出家僧人】1.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某老法師”、“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師”、或“師父”、“法師”。2.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作“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稱作“師父”。3.對年青比丘、比丘尼,則可僅稱“師父”、或于其名號下加稱“師”字,如有“○○師”即可。4.請問大德名號,當先合掌,然后說“請問上下”、“請問師父尊號”、“法師尊上下”。5.于大德前,不可自稱“我”字。當視關系而自稱“后學”、“門生”、“晚學”、“未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殿者,王所居:佛謂之大醫王,能醫眾生之煩惱生死大病,又中國最初佛教初傳入東土為王等貴人所信仰尊奉。殿堂之辭,乃武則天所立,如眾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稟事。俗云:【無事不登三寶殿】。佛寺是清凈的圣地,因此進入寺廟衣履要整潔,不能著背心、打赤膊、穿拖鞋。當寺內舉辦宗教典禮或做道場時,不能高聲喧嘩干擾。未經寺內職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為了保持佛地清凈,嚴禁將一切葷腥及其制品帶入寺院。。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它不可帶入。3、唯有誦經、禮佛、清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能夠佛殿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4、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愿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5、于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6、于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于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7、于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于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一、何謂上香?上香,是禮神拜佛的一種典禮,禮拜時把香點著插在香爐中,表達誠敬。上香禮佛的意義在于體現對佛陀的尊敬、感謝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二、上香的含義: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因此焚香上香幾乎是全部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隆重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典禮作為序幕。佛家認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圣,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因此,上香有下列幾重含義:1、表達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范接引眾生2、表達傳遞信息于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3、表達燃燒本身,普香十方,提示佛門弟子無私奉獻4、表達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并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三、上香的講究1、上香前要干凈身心首先,心要虔誠;另首先,最佳事先沐浴,特別是手要干凈。以干凈的身心來上香。女性要避開身子不干凈的那幾天到寺廟上香。2、上香以三支為宜這表達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達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衷心”。普通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把香點燃后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3、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上香表達的是自己對佛的心意,自然是自己付香火錢才干更顯示誠意。4、拜香時把香舉至額頭普通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低于下身。5、上香前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諸如,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要講對佛不敬的話語。6、不能夠隨口胡亂許愿由于許愿一定要還愿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愿;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然后又拋到腦后。四、上香的辦法①將香點燃后②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圣像④再舉香齊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動作⑥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十辦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插香的第二種辦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眾生。”插香的第三種辦法是最簡樸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樸,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總括而簡樸。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