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地質災害》教學設計(云南省縣級優課)-地理教案_第1頁
《第一節地質災害》教學設計(云南省縣級優課)-地理教案_第2頁
《第一節地質災害》教學設計(云南省縣級優課)-地理教案_第3頁
《第一節地質災害》教學設計(云南省縣級優課)-地理教案_第4頁
《第一節地質災害》教學設計(云南省縣級優課)-地理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災害———地震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吳麗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三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課件演示】日本大地震的相關視頻,然后播放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圖片。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定義:地震是巖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強烈釋放出來,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知識拓展延伸(1)當地震發生時,在震中附近的人們感覺大地如何震動?(2)在湖中小船上的人有什么感覺?【學生回答】(1)先感覺到上下顛簸,后感覺到左右晃動。(2)只有左右晃動。【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二地震發生的原因和結構【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課件演示】地震發生的原因和結構

【教師講解】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和結構,我們思考一下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有何不同。

【課件演示】震級和烈度的表格

定義單位影響大小的因素每次地震的個數震級

烈度

【單獨提問】請完成這個表格【學生回答】略【提問】既然不同地震震級不同烈度不同甚至成因不同,那地震有哪些不同種類呢?三地震的種類按成因分類:

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為誘發地震按震級分類:微震(3級以下)、有感地震(3—5級)、破壞性地震(5級以上)按震源深度: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7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地球上75%以上的地震是淺源地震。其中震源深度多為5-20公里。【課件演示】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四地震的危害和防御措施【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承接過渡】地震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是對我們生命的威脅,生命于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在地震中我們將如何挽救自己的生命?【游戲設計】請大家看下面的這幅圖,圖中有幾個場景,如果你正好身處其中你將選擇怎樣的逃生方式?(將學生分為兩組,以搶答的方式做這個游戲)

【學生回答】略【給游戲結果打分并講解不同場合應如何逃生】【情境設計】大家已經有了基本的逃生知識,現在我們正在階梯教室里,如果此時發生地震你當如何逃生或者躲避?

【學生回答】略。

【承接過渡】這次日本大地震危害嚴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震引發了大海嘯五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海嘯

【視頻播放】日本海嘯的情況

【提問】什么是海嘯?海嘯是怎么發生的?【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由海底地震、火山噴發或斷層等海底突然變動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課件展示并提問】海嘯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御?【教師總結】防災措施:加強國際合作,建立海嘯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嚴密監視相關地區海底地震的發生;及時接收和發布海嘯信息警報。【承接過渡】除海嘯外,地震還可能引發滑坡和泥石流六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滑坡和泥石流【課件演示】滑坡和泥石流的圖片和相關知識,邊看邊講滑坡的發生機制:不穩定的山坡形態、軟弱面的存在、破壞平衡的觸發作用;發生過程:蠕動變形——>急劇滑動——>漸趨穩定泥石流的發生機制:充足的水、足夠的堆積物、足夠的地表和溝谷坡度

【練習】課件打出練習,并單獨提問:1圖甲中哪里可能發生泥石流?四組箭頭哪個是正確逃生方向?2讀地質災害圖及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全國大半地區有明顯震感。材料二: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體滑坡,堵截河谷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強余震、暴雨,可能會發生潰壩,對下游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巖石圈,呈帶狀分布;世界最主要的地震帶是___________地震帶和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帶。(2)從圖中信息可以看出,汶川及周邊地區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當強烈地震發生時,容易引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次生災害.(3)地震等自然災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征,使人們猝不及防而殃成災。假如你正好身處地震發生區,當地震發生的那一刻你處在教室內時,你該怎么做?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汶川地震為什么形成了眾多的堰塞湖?學生先回答而后教師講解題目

【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地震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課件打出以下內容一、地震災害1.地震概述(1)定義(2)地震的結構(3)震級和烈度的區別2.地震的類型和機制(1)按照震源深度: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2)按照成因機制: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誘發地震。3.地震發生過程及分布4.地震的危害二、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1.海嘯及其危害2.泥石流和滑坡的發生機制:(1)滑坡:不穩定的山坡形態、軟弱面的存在、破壞平衡的觸發作用;(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夠的堆積物、足夠的地表和溝谷希望大家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能夠懂得珍惜生命,并掌握相關的逃生技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