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工程規劃設計-地下水水源工程規劃設計_第1頁
水源工程規劃設計-地下水水源工程規劃設計_第2頁
水源工程規劃設計-地下水水源工程規劃設計_第3頁
水源工程規劃設計-地下水水源工程規劃設計_第4頁
水源工程規劃設計-地下水水源工程規劃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井型選擇選擇原則:井型選擇主要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和技術經濟條件、計劃開采含水層的位置和埋深來定。井灌區規劃(一)井型選擇井灌區規劃筒井管井(二)井位與井網布置(1)井位選擇應結合地形條件,便于自流灌溉。地形平坦時,井位盡量布置在田塊的中心,以減少渠道輸水損失和縮短灌水時間。地形單向傾斜或起伏不平時,井位可設在灌溉田塊地勢較高的一端,以利于灌水和減少渠道的填方量。井灌區規劃圖1地形平坦時的井位布置圖2地形單向傾斜時的井位布置(2)井網布置應考慮含水層分布和地下水流向,減少井群抽水干擾。在地形平坦、地下水力坡度較小時,應按網格狀布置。沿河地段,含水層呈平行河道的帶狀分布,井位應按直線布置。地下水力坡度較大的地區,井網應垂直地下水流向交錯布置。對于井渠雙灌區,井要和渠道平行相間布置。井灌區規劃網格狀布置沿河直線布井

垂直地下水流向交錯布井

(3)考慮渠、溝、路、林、電的綜合規劃,做到占地少,利于交通、機耕和管理,輸電線最短。(4)在原有井灌區布井,應優先考慮舊井的改造利用,不要輕易廢除舊井,以免造成浪費。井灌區規劃成井工藝鉆

進1234567清

孔井

驗竣

收回填濾料及封閉止水機井成井工藝進水部分設計:1、濾水管設計基本要求2、濾水管設計3、濾料設計

濾水管設計1、濾水管設計基本要求:

一方面能使地下水從含水層經濾水管流入井內時受到的阻力最小,即要有高的透水性;(孔大、多)

另一方面又要求在抽水時能有效地攔截含水層中的細砂粒,以防隨水進入井內,即要有很強的攔砂能力。(孔小、少)濾水管設計(1)防止產生涌砂。濾水管孔隙的大小、必須根據含水層的顆粒大小合理確定,這是防止產生涌砂的首要條件。(2)濾水管的結構要能有效地防止機械和化學堵塞。(3)濾水管要具有適宜含水層的最大可能的透水性和最小的阻力,其進水孔眼或通道要盡可能地均勻分布。濾水管設計(4)要具有合理的強度和耐久性,以防在施工和管理中損壞。

(5)制作濾水管的材料,要具有抗腐蝕和抗銹結的能力。

(6)濾水管在滿足上述要求的情況下,其結構要簡單、易于制作,而且造價要盡可能的低廉。濾水管設計如何解決濾水管上孔眼的大小多少問題呢?——適宜的開孔率開孔率:是指單位長度濾水管孔眼的有效總面積與管壁外表面積之比的百分數。不同管材的適宜開孔率(一)管井機井組成管井大體上分為:井口井身進水部分沉砂管(一)井口通常將管井上端接近地表的一部分稱為井口,可密封置于戶外或與機電設備同設在一個泵房內。井口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出口處的井管應與水泵聯接緊密。(2)井頭要有足夠的堅固性和穩定性。(3)在井管的封蓋法蘭盤上或在泵座的一側,應預留Ф30~50cm的孔眼,孔眼要有專制的蓋帽保護。機井組成機井組成(二)井身安裝在隔水層、咸水層、流沙層、淤泥層或者不擬開采含水層處的實管稱為井身,起支撐井孔壁和防止坍塌的作用。井身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井身是不要求進水的,在一般松散地層中,應采用密實井管加固。(2)井身部分的巖層是堅固穩定的基巖或其它巖層,也可不用井管加固。

(3)為保證井泵的順利安裝和正常工作,要求軸線相當端

直。機井組成1.井管管材的確定:管材類型鋼管鑄鐵管鋼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適宜深度(m)>400200~400100~200≤100各種管材適宜深度單位:米機井組成2.井管直徑的確定:井管的直徑主要是根據機井的設計出水量和要選用的抽水設備來確定的,一般要求金屬井管的直徑應大于水泵吸水管最小外徑50mm,水泥井管的直徑應大于水泵吸水管最小外徑100m。井深、孔徑、管徑與井管類型配合關系機井組成機井組成(三)進水部分

進水部分是指安裝在所開采含水層處的透水管,又叫濾水管,主要起濾水和阻砂作用,它是管井的心臟,結構是否合理至關重要。機井組成

濾水管:開什么孔?開多大?開多少?怎么布局?如何加工?

濾料:材料?粒徑?準備多少?機井組成(四)沉砂管

概念:管井最下部裝設的一段不透水的井管稱為沉砂管。作用: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沉淀井中泥砂,以備定期清淤。機井組成設計要求:沉砂管長度一般按含水層顆粒大小和厚度而定,如管井所開采含水層的顆粒較細、厚度較大時,可取長些,反之可取短些。松散地層中的管井,淺井為2~4m,深井為4~8m。若含水層較薄,為了增大井的出水量,應盡量將沉砂管設在含水層底板的不透水層內,不要因裝設沉砂管而減少了濾水管長度。沉砂管的下面為底盤和導向木塞,施工時起托住井管和導正管子的作用,下完井管后即為井底。機井組成機井組成管井組成:井口井身

進水部分沉砂管一、井灌區規劃原則井灌區規劃按其主要任務不同分為計劃發展的新井灌區對舊井灌區的改建規劃井渠結合的井灌區防漬澇和治堿等綜合治理的井灌區井灌區規劃根據我國北方各地多年井灌規劃的經驗,在規劃時,可參考下列基本規劃原則:(1)充分利用當地地表水,合理開采與涵養地下水。(2)以淺層潛水開發利用為主,嚴格控制開采深層承壓水。(3)集中與分散開采相結合,在有良好含水層和補給來源充沛的地區,可集中開采;補給來源有限的地區,宜分散開采。(4)規劃區新井規劃應在基本井的基礎上合理布置,即新舊井結合布置。(5)灌溉用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6)規劃中應考慮布設管理與監測地下水位的觀測網。井灌區規劃地下水資源評價概念:是對一個地區地下水資源的質量、數量、時空分布特征和開發利用的技術要求做出科學的定量分析,并評價其開采價值,它是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與科學管理的基礎。水質評價水量評價評價任務地下水資源評價(一)水質評價要求:隨其用途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須根據用水部門對水質的要求,進行水質分析,評價其可用性并提出開采區水質監測與防護措施。灌溉的地下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地下水資源評價開采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開采條件(二)地下水允許開采量估算概念:指在一定的開采條件下允許從地下水中提取的最大水量。開采量大小一定時期內的地下水補給量影響因素地下水資源評價以水均衡為基礎的分類法地下水資源評價基本原理:對一個均衡區的含水層來說,在任一時段△t內的補給量和消耗量之差,恒等于含水層中水體積的變化量。(潛水)(承壓水)水量均衡估算開采量法Q補—各種補給的總量,m3/a;Q消—各種消耗的總量,m3/a;μ—給水度,以小數計;μ*—彈性釋水(貯水)系數,無因次;A—均衡區的面積,m2;△h—均衡期△t內的潛水位變化,m;△H—均衡期△t內承壓水頭的變化,m;△t—均衡期,a。地下水資源評價以潛水為例:地下水在人工開采以前,在天然補給和消耗的作用下,形成一個不穩定的天然流場,雨季補給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層內儲存量增加、水位上升;雨季過后(特別是旱季)消耗量大于補給量,儲存量減少,水位下降。但這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年周期和多年周期),從一個周期來看,這段時間的總補給量和總消耗量是接近相等的。人工開采后等于增加了一個地下水消耗項,它改變了地下水的天然補給和消耗條件,使地下水運動發生變化,即在天然流場上迭加了一個人工流場。人工開采在破壞原來的補給與消耗之間天然動平衡的同時,建立新的開采狀態的動平衡。地下水資源評價1.人工開采形成降落漏斗,使天然流場發生變化,令天然消耗量減小而天然補給量增大。開采狀態下的水均衡方程式為:

地下水資源評價其中:

Q補—開采前的天然補給總量,m3/a;△Q補—開采時增加的補給總量,m3/a;Q消—開采前的天然消耗總量,m3/a;△Q消—開采時天然消耗量的減少量總值,m3/a;Q開—人工開采量,m3/a;μ—含水層的給水度,以小數計;A—開采時引起水位下降的面積,m2;△h—在△t時段,開采影響范圍內的平均水位下降值,m;△t—開采的時段,a。2.由于開采前的天然補給總量與消耗總量在一個周期內是接近相等的,即Q補≈Q消地下水資源評價上式表明開采量是由下列三部分組成的。①增加的補給總量。由于開采而奪取的額外補給總量,可稱為開采補給量。②減少的消耗量總值。如由于開采而引起的蒸發消耗減少、泉流量減小甚至消失、側向流出量減少等,這部分水量實質上是取水構筑物截取的天然消耗量的總值,可稱為開采截取量,它的最大極限等于天然消耗總量,即接近于天然補給總量。③可動用的儲存量,是含水層中永久儲量所提供的一部分。地下水資源評價可按開采量各組成部分確定允許開采量。開采量中的開采補給量只能合理的奪取,不能影響已建水源地的開采和已經開采含水層的水量,地表水的補給增量也應考慮是否允許利用;把合理的開采奪取量用ΔQ允許表示。開采量中的ΔQ消應盡可能地截取,但也應考慮已經被利用的天然消耗量。如天然消耗量中的泉水如果已經被利用,由于增加開采量而使泉的流量可能減少甚至枯竭,就是不允許的。截取天然消耗量的多少與取水建筑物的種類、布置地點、布置方案及開采強度有關。只有選擇最佳開采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截取。開采截取量的最大極限就是天然消耗總量,接近于天然補給總量。把合理的開采截取量用ΔQ允消表示。地下水資源評價開采量中可動用的儲存量應慎重確定。首先要看永久儲存量是否足夠大,再看所用抽水設備的最大允許降深是多少,然后算出從天然低水位至最大允許降深動水位這段含水層中的儲存量,按需要的開采年數(T)平均分配到每年的開采量中,作為允許開采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地下水資源評價3.當開采量為允許開采量時,表示慎重確定的可動用儲存量,其Smax為最大允許降深(m),即天然低水位至最大允許降深動水位這段含水層的厚度;T為開采年限(a);用△Q允補來表示合理的開采奪取量;用△Q允消來表示合理的開采截取量。地下水資源評價合理的消耗型開采動態其中Smax為最大允許降深,以m計,即天然低水位至最大允許降深動水位這段含水層的厚度;T為開采年限,以年計。μA(Smax/T)的單位均用m3/年時4.當不消耗永久儲量時,Smax=0地下水資源評價穩定型開采動態具體應用:地下水資源的評價【例題:6-1】井徑確定井徑對井的出水量影響很大,實驗資料表明,井的出水量隨井徑的增加而增大,兩者近呈曲線關系,如圖所示。潛水井的井徑與出水量關系曲線承壓淺井的出水量與井徑關系曲線

1—砂礫2—粗砂3—中砂4—細砂井灌區規劃經驗原則:在實際中井徑的選擇,除應考慮水文地質和井徑對出水量的影響外,還要考慮井深、鑿井機具、提水工具和農田基本建設投資等因素;

一般井深在50—60m以內時,井徑最好在700—1000mm之間;井深在60—150m的中深井,井徑為300—500mm,井深超過150m時,井徑可選用200—300mm。井灌區規劃井距和井數確定井距的布置原則:井距確定要綜合考慮井的出水量,可開采資源量、地下水補給情況,同時還有單井灌溉面積、渠系布置、作物種植、灌水定額、輪灌天數、每天澆地時數等因素,全面分析、合理進行確定。確定方法單井灌溉面積法開采模數法井灌區規劃1、單井灌溉面積法井灌區規劃井距布置單井灌溉面積確定后,即可按井網的布置形式來布置井距。(1)正方形布井時,單井控制的灌溉面積為,則井灌區規劃梅花形網狀布井示意圖井灌區規劃井距布置(2)梅花布井時,單井控制的灌溉面積為:井灌區規劃式中D—井的間距(m);b—井的排距(m)。井距為:井的排距井距確定后,便可根據井灌區的灌溉面積和單井控制的灌溉面積,按下式計算井數:

式中n—井灌區所需井數(眼);

A—井灌區的灌溉面積(hm2)井灌區規劃2、開采模數法根據計劃開采量等于地下水允許開采量,使地下水量保持均衡的原則進行布井。根據地下水資源評價,對于單位面積允許開采量(即開采模數)已經確定后,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每平方公里的井數和井距:井灌區規劃2、開采模數法井灌區規劃井深確定

井深應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和單井出水量來確定。

井出水量最好是進行實地抽水實驗確定。單井出水量計算公式井灌區規劃各種砂層出水率經驗值表根據設計要求,給定單井出水量(一般要求單井出水量在50-60m3/h以上,最少也應有20—30m3/h,方能成井)和設計水位降深值,按單井出水量公式求出所需砂層總厚度,綜合考慮地層情況,加上隔水層厚度和沉淀管長度,即可確定出機井的深度。井灌區規劃地下水資源一、地下水資源的特點地下水資源一、地下水資源的特點地下水資源在開采后能得到補給,具有可恢復性,合理開采不會造成資源枯竭。可恢復性在補給季節(或豐水年)把多余的水儲存在含水層中,在非補給季節(或枯水年)動用儲存量以滿足生產與生活的需要。

調蓄性地下水與地表水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轉化性“采補平衡”是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以豐補枯”是充分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原則“轉化性”是利用的適度性原則地下水資源一、地下水資源的特點地下水資源二、地下水資源的分類地下水資源補給量(V補)排泄量(V排)儲存量(±△V)以水均衡為基礎的分類法以水均衡(水量守恒原理)為基礎的分類法:一個均衡單元在某均衡時段內,地下水補給量、排泄量和儲存量的變化量間的關系可表達為:地下水資源(一)補給量(一)補給量降雨入滲補給量灌溉補給量越層補給量人工回灌補給量地下水補給量來源側向補給量河流與大型溝渠補給量概念:某時段內進入某一單元含水層或含水巖體的重力水體積。地下水資源1.降雨入滲補給量主要來源地形潛水的深度土質降雨等影響因素一般在地面坡度緩、土壤透水性大、潛水埋深淺、降雨歷時長、強度大的條件下降雨入滲補給量大,反之,降雨入滲補給量少。降雨入滲補給量經驗計算公式式中:

W1——降雨入滲補給量,m3;α——降雨入滲補給系數,%;

P——降雨量,m;A——計算補給區面積,m2

;地下水資源降雨入滲補給系數:是指在一定時間段內降雨補給地下水的水量與同期降雨量之比值。降雨入滲補給系數α經驗數值表地下水資源2.河流與大型溝渠補給量又一主要來源補給條件:當河流與溝渠中的水位高于兩岸的潛水位時,河渠的滲漏水就會補給潛水。地下水資源根據河流與溝渠測水資料確定。單位長度河渠段進出口的水量差確定方法根據觀測井資料估算。式中W2——河渠一側的滲漏補給量,m3K——含水層的平均滲漏系數,m/d,

I——地下水的水力坡降;A0——單位長度河流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剖面面積,m2/m;L——計算河道長度,m;t——滲漏時間,d。地下水資源3.灌溉補給量田間灌水入滲補給量渠系輸水滲漏補給量主要指支渠以下的灌溉水滲漏補給量:式中:W3——在某一時段內,支渠以下的滲漏補給量,m3;W——支渠引進的總水量,m3;η——支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數。灌溉補給量地下水資源4.越層補給量計算公式:式中W4——越層補給量,m3;ΔH——深淺含水層的壓力水頭差,m;Ke——越流系數,即Ke=K’/M’(K’為弱透水層滲透系數,m/d;M’為弱透水層厚度,m);t2——計算越流時段,d;A1——越層補給區面積,m2。承壓水位高于潛水位時,承壓水補給潛水潛水位高于承壓水位時,潛水補給承壓水補給條件在承壓水層的壓力水位與潛水位不同時,由于含水層之間存在著水頭差,二者之間存在著互相補給,地下水資源5.側向補給量6.人工回灌補給量主要來自相鄰地區因地下水位下降和含水層疏干而排出的水量,側向補給量可用河流補給量公式估算。通過井孔,河渠、坑塘等工程建筑物人為地將地表水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的量稱為人工回灌補給量。一般采用實測統計方法,也可按回灌工程的類型選擇有關公式計算,確定人工回灌量。地下水資源概念:指某時段內從某一單元含水層或含水巖體中排泄出去的重力水體積。(二)排泄量越層排泄量潛水蒸發量地下水的側向流出量排泄量的形式地下水資源1.潛水蒸發量計算公式:式中E——潛水蒸發量,m3;C——潛水蒸發系數,%,為潛水蒸發量與水面蒸發量的比值,其數值可供參考蒸發系數表;

E0——水面蒸發量(E601),m;

A——計算面積,m2.地下水資源3.越層排泄量2.地下水的側向流出量計算方法與側向補給量相同計算方法同越層補給量地下水資源概念:指儲存在含水層內的重力水體積。(起調節作用)計算公式式中W—含水層中的容積儲存量,m3;

μ—給水度,指飽和巖土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排出重力水的體積與巖土體積之比;V—計算區含水層的體積,m3。(三)儲存量巖性給水度巖性給水度粘土0.01~0.03粉細砂0.07~0.10砂質粘土0.03~0.045細砂0.08~0.11粘質砂土0.04~0.055中砂0.09~0.13黃土0.025~0.05粗砂0.11~0.15粉砂0.05~0.065砂卵礫石0.13~0.20不同巖性給水度(μ)表地下水資源單井設計1.管材的確定:管材類型鋼管鑄鐵管鋼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適宜深度(m)>400200~400100~200≤100各種管材適宜深度單位:米單井設計1)確定管徑、管長:濾水管直徑在松散巖層中,濾水管的內徑一般不得小于200mm,但濾水管直徑大于400mm以后,出水量增加不明顯。在承壓含水層中,出水量與濾水管直徑的增加略成直線關系。在潛水含水層中,機井出水量的增加與濾水管直徑增加的半數成正比;單井設計200mm-400mm潛水井的出水量與井徑關系曲線

承壓淺井的出水量與井徑關系曲線

直徑的計算不同含水層的K值、α值單井設計濾水管長度含水層厚度小于10m時,其長度應與含水層厚度相等;含水層厚度很大時,其長度可取含水層厚度的3/4每節濾水管長一般不超過20~30m。單井設計長度的計算不同含水層的α值單井設計濾水管類型示意圖單井設計條孔式濾水管縫式濾水管不填礫料圓孔式濾水管填礫濾水管貼礫濾水管填礫料包網式濾水管無砂混凝土濾水管濾水管的類型單井設計2)設計濾水管圓孔式濾水管孔眼大小的確定孔眼根據不同管材可用不同方法制成,孔眼的大小,主要按所開采含水層的顆粒粒徑而定式中t—進水孔眼的直徑,mm;d50—含水層取樣標準篩分時,累積過篩量占50%的顆粒直徑,mm;β—換算比例系數,與含水層的顆粒粒度有關,對較小粒度的均勻含水層可取2.5~3,而對粗粒度和非均勻含水層可取3~4。主要適用于脆性材料(1)孔眼設計——形狀、大小、布置單井設計孔眼的布置形式相互交錯的梅花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進水孔眼布置圖單井設計單井設計如何解決濾水管上孔眼的大小多少問題呢?——適宜的開孔率開孔率:是指單位長度濾水管孔眼的有效總面積與管壁外表面積之比的百分數。不同管材的適宜開孔率開孔率A選定孔眼布置的水平與垂直孔距后,還應按對不同管材所要求的開孔率再加以調整,并使其孔距基本為整數以便于加工單井設計單井設計不同管材開孔率表

圓形孔眼的優點是易于加工,對脆性材料較為適宜。缺點是易堵塞且進水阻力較大,當開孔率增大后,對濾水管強度影響較大。目前使用逐漸減少。條孔式濾水管主要適用于金屬類材料用金屬類井管沖壓、燒割或用楔形金屬桿條和支撐環焊接組成孔眼的幾何形狀呈細長矩形特點單井設計條孔的布置形式垂直條孔水平條孔可用下式估算

t≤(1.5~2)d50

式中t—條孔寬度,mm;垂直條孔穩定細顆粒能力相對較差。水平條孔應用較多,但相對阻力略大。條孔的寬度單井設計

條孔式濾水管的開孔率較大,可達30%-40%,因而進水阻力較小,不易機械堵塞,。目前在生產上已逐漸推廣使用。縫式濾水管主要適用于金屬類材料概念:

在易于加工的圓孔式濾水管外周纏繞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線材(纏絲),用以構成合適的進水縫,一般將這種型式的濾水管稱為縫式濾水管。單井設計圓孔式濾水管→墊條→纏絲花管的外周點焊Φ6~8mm縱向墊條,間距50~70mm。然后再在墊條上纏繞Φ2~3mm的鍍鋅鐵絲、銅絲,為防止纏絲松散脫落,用錫焊將纏絲與墊條固定在一起。

墊條和纏絲都應采用無毒、耐久而價廉的非金屬材料,墊條采用塑料、玻璃鋼條,纏絲采用玻璃纖維增強聚乙烯絲,或其他非金屬高強線材。構造:單井設計包網濾水管

在其外周墊條并包裹以各種材料,如銅絲、鍍鋅細鐵絲和尼龍絲等,編織成網子或天然棕網,即所謂的包網式濾水管。很少使用單井設計目前98%以上的濾水管都采用此類型(1)填礫濾水管2)填礫類

天然砂礫石是一種良好的濾水材料,將濾料均勻填于上述各種濾水管與含水層的井孔間隙內,構成一定厚度的砂礫石外罩,便成為填礫濾水管,此時濾料成為濾水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濾水效果起決定作用。

對一些粗顆粒含水層,理論上不需要填濾料,但在生產上為了安全可靠,大都采用填礫濾水管。單井設計4)濾料的質量設計原則:

選取磨圓度高的礫石和卵石,而不宜采用碎石和石屑作為濾料。

濾料質地一般以石英為最佳,泥灰巖等不宜作為濾料。單井設計2)濾料粒徑設計原則:

既要使在強力洗井或除砂的條件下,能將井孔周圍含水層中的額定部分的較細粒砂和泥質等濾出,又能保證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不會產生任何涌砂。單井設計粒徑計算公式濾料規格(單位:mm)單井設計3、濾料設計1)填礫位置和高度設計依據:根據濾水管的位置和長度來確定:設計要求:承壓井第一個含水層上部的填礫高度應高出含水層頂板8~12m;填礫還應低于濾水管下端2~3m。單井設計3)濾料圍填厚度設計原則:對于粉細砂含水層可選取150~200mm,對于粗砂以上的粗粒含水層,可選取100~150mm。根據試驗和實踐經驗,一般濾料圍填厚度不小于100mm,最厚可達250mm,平均厚一般為100~150mm。單井設計井灌區規劃需要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地理概況。主要包括地理和地貌特征;地表水的分布和特征;規劃區總面積和耕地面積特點;土壤的類別、性質和分布情況。(2)水文和氣候。主要包括歷年降雨量和蒸發量;地表水體的水文變化;歷年旱澇災害;歷年氣溫和霜期;冰凍層深度等情況。井灌區規劃(3)地質條件與水文地質條件。主要包括地質構造和地層巖性特征;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地下水水質評價;地下水的動態;主要的水文地質參數;地下水資源評價和可開采量評價;環境水文地質情況等。(4)農業生產情況。用水對象的用水情況和水利現狀,主要包括農作物的種類、種植面積、復種指數和單位面積的產量等;農業生產需水量和其他用水對象對水質的要求與需水量;當地和附近灌溉、排水等經驗;現有渠灌和井灌的情況等。井灌區規劃(5)社會經濟和技術經濟條件。主要包括專業和技術設備、能源供應、建筑材料等情況。(6)一般對井灌區規劃所需的圖件和圖表,最基本的有:①第四紀地質地貌圖;②水文地質分區圖(附各區典型鉆孔柱狀圖和主要地質剖面圖);③典型年和季節地下水等水位線或等埋深線圖;④承壓水等水壓線圖;⑤分區典型觀測孔潛水動態圖;⑥分區抽水試驗和有關水文地質參數匯總表。井灌區規劃條孔式濾水管縫式濾水管不填礫料圓孔式濾水管填礫濾水管貼礫濾水管填礫料包網式濾水管無砂混凝土濾水管濾水管的類型濾水管設計設計濾水管濾水管類型示意圖濾水管設計圓孔式濾水管孔眼大小的確定孔眼根據不同管材可用不同方法制成,孔眼的大小,主要按所開采含水層的顆粒粒徑而定式中t—進水孔眼的直徑,mm;d50—含水層取樣標準篩分時,累積過篩量占50%的顆粒直徑,mm;β—換算比例系數,與含水層的顆粒粒度有關,對較小粒度的均勻含水層可取2.5~3,而對粗粒度和非均勻含水層可取3~4。主要適用于脆性材料(1)孔眼設計——形狀、大小、布置濾水管設計孔眼的布置形式相互交錯的梅花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進水孔眼布置圖濾水管設計開孔率A選定孔眼布置的水平與垂直孔距后,還應按對不同管材所要求的開孔率再加以調整,并使其孔距基本為整數以便于加工濾水管設計濾水管設計不同管材開孔率表

圓形孔眼的優點是易于加工,對脆性材料較為適宜。缺點是易堵塞且進水阻力較大,當開孔率增大后,對濾水管強度影響較大。目前使用逐漸減少。條孔式濾水管主要適用于金屬類材料用金屬類井管沖壓、燒割或用楔形金屬桿條和支撐環焊接組成孔眼的幾何形狀呈細長矩形特點濾水管設計條孔的布置形式垂直條孔水平條孔可用下式估算

t≤(1.5~2)d50

式中t—條孔寬度,mm;垂直條孔穩定細顆粒能力相對較差。水平條孔應用較多,但相對阻力略大。條孔的寬度濾水管設計

條孔式濾水管的開孔率較大,可達30%-40%,因而進水阻力較小,不易機械堵塞,。目前在生產上已逐漸推廣使用。縫式濾水管主要適用于金屬類材料概念:

在易于加工的圓孔式濾水管外周纏繞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線材(纏絲),用以構成合適的進水縫,一般將這種型式的濾水管稱為縫式濾水管。濾水管設計圓孔式濾水管→墊條→纏絲花管的外周點焊Φ6~8mm縱向墊條,間距50~70mm。然后再在墊條上纏繞Φ2~3mm的鍍鋅鐵絲、銅絲,為防止纏絲松散脫落,用錫焊將纏絲與墊條固定在一起。

墊條和纏絲都應采用無毒、耐久而價廉的非金屬材料,墊條采用塑料、玻璃鋼條,纏絲采用玻璃纖維增強聚乙烯絲,或其他非金屬高強線材。構造:濾水管設計編竹籠形縫式濾水器

用竹籠代替墊條和纏絲,其結構一般視圓孔花管的直徑大小,縱條(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