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_第1頁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_第2頁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_第3頁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_第4頁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三詩歌鑒賞之表現手法題知識精講詩歌中常見的修辭常考的:比喻、對比、擬人、對偶。常見的:借代、夸張、雙關、互文、反復、設問、反問、鋪排、通感。1.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2.對比(對照):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以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常見的對比,有動靜對比、虛實對比、今昔盛衰的對比、哀與樂的對比等。作用: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對比與襯托】對比雙方沒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兩方共同構建突出。襯托雙方有主次,其主題表現主要依靠被襯托事物來表現。例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比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對比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襯托(反襯)3.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修辭手段。作用: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4.對偶:對偶,即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的語句成對地排列的修辭方式。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5.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夸張:對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7.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作用:增加內容含量,使語言表達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8.互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構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作用:內容上相互補充,行文簡潔。“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辭》)9.反復:能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加強節奏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10.設問:能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11.反問: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12.鋪排(賦):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琵琶行》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詩歌中常用的表達方式A.描寫:1.正面描寫①多角度,變換角度。摹形、擬聲、繪色(調動視、聽、嗅、觸等感官)。“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②觀察角度的變化。遠近、上下、俯仰等。“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③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④白描。不加修飾渲染,只是簡單勾勒。“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⑤虛寫、實寫,虛實結合。“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⑥細節描寫。“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2.側面烘托(烘云托月)、對比①烘托: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陌上桑》)②對比: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高適《燕歌行》)B.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2.間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況下,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注意】以樂景寫哀情。“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②托物言志“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答題三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及意旨。【長郡雙語第三次月考】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①宋?蘇軾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②上,欹枕③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④。堪笑蘭臺公子⑤,未解莊生天籟⑥,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注】①張懷民,字夢得,一字偓佺,北宋官員,元豐六年被貶黃州。②平山堂:宋仁宗慶歷八年歐陽修在揚州任地方官時所建。③欹枕:臥著可以看望。④白頭翁:指老船夫。⑤蘭臺公子:指戰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臺令。宋玉《風賦》云:“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說“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截然不同。⑥莊生天籟:戰國莊周。《莊子》說“天籟”是發于自然的音響,即風吹聲。⑦剛道:硬是說。(1)下列對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上闋開頭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B.詞人以虛托實,借“長記”二字喚起他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高遠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C.下片開頭五句,又用動靜結合來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動心駭目的場面。詞中白頭翁形象含蓄點明全篇主旨。D.詞下闋運用典故,借對風的評說批駁宋玉,引出作者“風無雌雄”的感受,將作品的題旨進一步點明和深化,因此典雅莊重是本詞的特點。(2)請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對“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進行賞析。【分析】本詞作于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解答】(1)本題考查詩詞的賞析。ABC.正確。D.有誤,雄奇奔放是本詞的特點。故選:D。(2)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意思是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所以此句表達方式為議論。答案:(1)D(2)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譯文: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廣闊的水面十分明凈,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涌,一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么風有雄雌。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中雅培粹第三次月考】清平樂?題上盧橋①辛棄疾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礙。十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注】①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1181年冬天(宋厚熙八年),詞人由于王藺等人的彈劾被罷官,歸居上饒。此詞當作于詞人閑居上饒時期。②陵谷:指山陵變深谷,深谷化山陵。8.對本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詩的上篇描繪了清泉奔流、平野開闊、溪山環抱的秀美的山水圖景。B.上片起韻賦寫泉水,詞人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C.詞人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襟帶”人格化,展現山環水繞之美。動靜結合使山水更顯秀美。C.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9.前人認為這首詞“小中見大”,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8.C9.①詞人由上盧橋一帶的山水之景聯想到自然的滄桑巨變和人事的興亡交替(兩者答其一即給2分)。②抒發了對歷史盛衰的感慨,傳達出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兩者答其一即給2分)。【雅禮集團期中】夜泊錢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8.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敘寫詩人夜泊錢塘時,暮色蒼茫,江水浩瀚,而致無處系舟,因而發出深沉慨嘆。B.頸聯,“迸”字有意突出樹葉凋落時的力度感,仿佛是外力所致,借以表達離愁的深重。C.頸聯把無形的“離心”“鄉夢”融入眼前有形的“落葉”“寒流”,從而突出鄉愁之濃。D.第八句,直抒胸臆。詩人歌以寄愁,漂泊意、思鄉情盡在其中,雖言“短愁”而實綿長。【答案】A項。【解析】A項因果弄錯,無處系舟,不是因為暮色蒼茫、江水浩瀚找不到泊船處,而是因為孤舟漂泊,思鄉情濃。無處系舟并非實寫,而是主觀內在情緒的一種表達。另,詩句中也沒江水浩瀚之意。9.請從“景”與“情”的角度,對本詩的頷聯進行賞析。(4分)【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任答一點即可得1分),描繪了沉沉樹林,茫茫秋雨中,一點燈火在風雨中搖曳,失群的大雁在風中飛行的情景(1分),“孤燈”與“一雁”相對,搖曳的燈火、失群的孤雁,烘托出詩人的形單影只、孤苦無依(1分),表達了詩人羈旅不定,凄苦悲涼的心境(1分)。【雅禮集團期末】行走在長沙這座千年古城,山、水、洲、城皆自有風流。風景如畫百里卷,文墨盛衍未曾衰。下面是一組和長沙有關的詩文,請認真閱讀并完成后面的任務。重登岳麓清·黃道讓萬壑風來雨乍晴,登高一覽最忪惺(1)。西南云氣開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我發實從近年白,此山猶似舊時青。讀書老友今何在,古木秋深愛晚亭。【注釋】(1)忪惺,讀音sōngxīng,意思是蘇醒。8.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2分)A.詩人即景抒情,全詩氣勢磅礴,前四句寫景,景色清新;后四句抒情,情真意切。B.首聯點明游覽時正逢雨后初晴,萬壑風起,氣象萬千,讓登高遠眺的詩人精神為之一振,心生愉悅之情。C.頸聯將詩人與青山對比,過去與現在對比,同時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人的性情,人老而山不老,引人傷感。D.在尾聯中,詩人懷念昔日老友,卻在抒情時戛然而止,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思念之情意猶未盡。9.相傳當時云麓宮剛剛刻好一副門聯,道長聽詩人口念這首七律,聽到"西南云氣開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一聯,恍若夢醒,馬上把刻好的門聯鏟去,恭請黃道讓揮毫寫上這一聯。試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對頷聯進行賞析。(4分)【答案】9.運用了視聽結合的寫法。詩句的意思是,云氣散開,西南邊的南岳衡山隱約可見;江水滔滔,日日夜夜流向派庭湖。上句從視覺的角度寫出山頂視野的開闊,下句從明覺的角度寫出江水的浩蕩。視聽結合,寫出了岳麓山景色的優美雄壯,表達了詩人對岳麓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師大附中期末】送別湖南部曲辛棄疾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負君赤手縛於菟。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萬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風雨破吾廬。【注】①部曲,即部屬。詩人被彈劾罷官,退居帶湖。數年后,他當年任湖南安托使時創建的飛虎軍中的老部下來拜訪,臨別時作者寫了這首詩相送。②急急符:緊急命令。③薏苡(yìyǐ);語出《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從交趾還朝,帶回一車薏苡,有人誣陷說他私載一車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誣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tú):虎的別稱,楚人“謂虎於菟”。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成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首聯“萬人呼”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駿馬.在萬眾歡呼中騰躍向前的勇猛的壯士形象。B古詩講究煉字,頷聯中一個“愧”字,表現了詩人因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雄虛胸懷。C頸聯表明自己年紀雖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談論國事,仗義執言。全詩充滿聚宕不平之氣,顯得悲壯而蒼涼,雄健而沉郁,展現出作者光明蕊落的英雄本色.詩歌尾聯“萬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風爾破吾廬"抒發了怎樣的情感?(4分)8.前一句寫詩人祝愿部下崩程萬里,直上青云(1分),抒發了一位久經沙場的大將對部腐的關受與惜別之情(【長郡期末】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①劉長卿汀洲②無浪復無煙,楚客③相思益渺然。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賈誼上書④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注】①:該詩是詩人在至德年間貶任鄂州(今湖北)轉運后,出巡到夏口一帶時所作。中丞為御史中丞的簡稱,源中丞為作者朋友,此時被貶至岳陽。②汀洲,即鸚鵡洲,與標題中的“夏口”、頜聯中的“漢口”及頸聯“孤城”所指漢陽均在今湖北。③楚客:客居楚地之人。④賈誼上書:賈誼曾向漢文帝上《治安策》。9.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句寫出船到鸚鵡洲時所見江面水波不興、煙靄升騰的景象,勾起詩人對遠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B.次句間接抒情,“益渺然”三字結合眼前景物,寫出詩人的懷友之情與江水同趨合流的一種藝術妙境。C.頷聯分寫兩地景物,上句寫詩人回眸漢口所見的暮景,下句寫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虛后實,一個身在汀洲心馳洞庭的詩人形象隱約其間。D.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來歷的詞語,有正用、反用之別,正用的典故中的人事與詩中的人事往往有相似之處,如尾聯正用賈誼之典,是因為賈誼與劉長卿、源中丞有被貶的相似經歷。10.請按照表格要求填空。(4分)詩句相同意象詞義溯源手法情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角角:古樂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角以示晨昏。軍中多用作軍號。雄壯的號角,喚起夢境,表現了辛棄疾對抗金歲月的無限留戀之情。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借景抒情②的角聲,喚回現實,表現了劉長卿③;④。【長郡二模】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南宋)岳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①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②鋒鍔③。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注】①鐵騎:敵兵。②膏:血污。③鋒鍔:敵人的武器。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或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作者以“荒煙”“風塵惡”分別寫出了現實中的荒蕪殘破、社會風氣敗壞。B.“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對仗工整,運用比喻,描繪了昔日萬歲山前、蓬壺殿里盡是一派宮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熱鬧景象。C.詞的下片開頭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著意表現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情景。D.此詞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風格悲壯消沉,感情真摯含蓄。10.請分析本詞的手法及情感,填寫下面的表格。(4分)內容手法情感上片①對汴京的留戀對金兵攻占中原的悲憤下片虛實結合內心的悲痛②9.C(A.“風塵惡”主要寫出了現實形勢的險惡。B.“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中“珠翠”一詞運用了借代,指宮女。D.此詞風格悲壯但不消沉,感情真摯濃烈。)10.(4分)①對比②渴望以身報國,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和必勝的信念【雅禮洋湖第一次月考】夜泊水村①〔宋〕陸游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②猶堪絕大漠③,諸君何至泣新亭④。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注釋】①這首詩作于淳熙九年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歲。淳熙六年,陸游因為開義倉賑濟饑民,受到當權者的反對,被罷職回鄉。②老子:陸游自稱,猶言老夫。③絕大漠:橫渡大沙漠,是漢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語。④泣新亭:西晉亡后,士族大臣常到新亭飲酒,因河山淪陷而落淚,只有丞相王導怒斥其應收復神州,不能像亡國奴那樣哭泣。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頷聯抒發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志愿,表達了對那些面臨外侮卻不抵抗、無作為的達官貴人的指斥。B.“雙鬢向人無再青”,是說歲月不饒人,滿鬢白發無法再重獲青黑之色,抒發了對韶華易逝,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C.尾聯點破詩歌題面,想象自己閑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發了詩人的痛苦之情。D.全詩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感情充沛,在悲歌中又顯出沉雄的氣象。9.請結合詩歌內容完成表格。(4分)典故: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詩句典故作用我發現典故在詩歌中的作用有:②太息燕然未勒銘燕然勒功①諸君何至泣新亭泣新亭表達了他對那些高居廟堂的袞袞諸公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要么醉生夢死,要么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滿。8.C“直接抒發了詩人的痛苦之情”有誤,這兩句是借象表意,間接抒情。9.①一方面表現金人未滅、國土淪喪的沉痛;另一方面表現詩人被棄置、不能像竇憲一樣大顯身手、為國立功的壯志難酬的痛苦。(2分)②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品評歷史,借古論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跡;簡潔精練,內涵豐富。(以上典故的作用中任答2點得2分)【參考譯文】腰上佩帶的羽箭已長期凋零,只嘆未到燕然山刻石記功名。想老夫我尚能橫越那大沙漠,諸位何至于新亭落淚空悲鳴。我雖有萬死不辭的報國之志,卻無奈雙鬢斑白不能再轉青。應牢牢記住常年江湖泊船處,臥聞寒州上新雁到來的叫聲。【長郡第一次月考】驄馬(唐)萬楚①金絡②青驄③白玉鞍,長鞭紫陌④野游盤。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⑤。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注釋】①萬楚,唐代詩人,開元年間進士。②金絡:即金絡頭,指用金裝飾的馬籠頭。③青驄: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④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⑤闌:將盡。9.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驄馬的毛色、裝飾與氣派。開篇在讀者眼前展現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氣度不凡的良馬。“金、青、白”,色彩的調配既富麗堂皇,又柔和舒適,突出了驄馬華飾的高貴和揚厲的雄姿。B.頷聯寫馬的敏捷、矯健和雄風。“朝、暮”,早晚僅為一天,說明時間的短促,“東道、河源”,兩地相距數千里,用以夸張空間的闊遠。“塵恒滅”與“日未闌”,表現驄馬飛奔的神速、銳意進取的雄風。C.頸聯寫驄馬的生活環境、經歷和心情。“苦、傷、寒”,表現了驄馬生活環境的艱苦卓絕、征戰沙場致使身體傷殘、想為國立功卻壯志難酬的抑郁心寒。D.尾聯寫對驄馬的信任、勉勵和希望。“能、盡”二字;充分表達了主人對馬的信任,認為其定能為人馳騁,為國盡職,肩負起橫行關塞、守邊保疆的重任。10.請按照表格要求填空。手法語句情感①______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表達了作者②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表現了詩人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答案】9.C10.①.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②.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③.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④.立功邊陲的宏偉抱負【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頸聯寫驄馬的生活環境、經歷和心情。‘苦、傷、寒”’表現了驄馬生活環境的艱苦卓絕、征戰沙場致使身體傷殘、想為國立功卻壯志難酬的抑郁心寒”錯誤,“苦”和“寒”都是實寫,不是虛寫,頸聯刻劃驄馬的功業、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馬”,一種產在西域大宛國的千里馬。據說此馬在長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從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顏色如血。“每隨”、“不憚”四字,表現了驄馬艱苦卓絕、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為國捐軀的昂揚的戰斗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故選C。【10題詳解】本題考查手法和主題。“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出自《馬說》,這篇文章里,韓愈把人才比成千里馬,把不能識別人才、任用人才并且埋沒、摧殘人才的統計者比成食馬者,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是主旨句,運用設問的形式,一問一答,表達了對不能識別人才、任用人才并且埋沒、摧殘人才的統計者的諷刺、憤慨。尾聯“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寫對驄馬的信任、勉勵和希望。“能”、“盡”二字,充分表達了主人對馬的信任,認為其定能為人馳騁,為國盡職,肩負起橫行關塞、守邊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驄馬的決心、壯志和宏愿。“長城窟”,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的簡寫,原屬《相和歌·瑟調曲》。相傳長城有泉窟,可以飲馬。古辭原意為“征戍之客,至于長城而飲其馬,婦人思念其勤勞,故作是曲也。”“行路難”,原屬《樂府·雜曲歌辭》,即“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樂府解題》)。結句引用樂府古題,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業、為國獻身的機會,哪怕是奔赴長城內外和歷盡艱難險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辭,表現了驄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立功邊陲的宏偉抱負。以馬寫人,托物言志。【麓山國際第一次月考】夏日南亭懷辛大①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②勞③夢想④【注】①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詳,疑即幸諤。②中宵:一作“終宵”,整夜。③勞:善于。④夢想:想念。9.下列對古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本詩是一首寫夏夜懷人的五言古詩,標題就交代了節令、地點及所懷念之人。B.詩的開頭兩句寫夜晚降臨,“忽”“漸”二字十分傳神地寫出了夕陽西下與月亮東升給人的感覺。C.古代男子平時束發戴帽。而詩的三、四句中,寫詩人披散頭發,無心梳洗,表現了詩人因身邊知音寥落而無比落寞的心境。D.本詩情感豐富,先寫詩人夏夜乘涼之感,再寫欲撫琴卻無知音共賞之恨,最后以對朋友之懷作結。【答案】C【解析】10.“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是為后世所傳誦的寫景佳句,“送”與“滴”字用得尤妙,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送”,送來的意思,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荷風人的動作,微風拂來,送來陣陣香氣,是那樣的清淡細微;“滴”字既準確寫出竹露滴在池面,發出清脆的聲響,富有動態感,襯托出環境的安靜。“送”“滴”從嗅覺、聽覺兩角度來寫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整首詩抒發了作者的閑情逸致、內心的寂寞以及對友人的深深想念之情。【青竹湖湘一一模】送許時用還剡①

宋濂

尊酒都門外,孤帆水驛飛。

青云諸老盡②,白發幾人歸?

風雨魚羹飯,煙霞鶴氅衣。

因君動高興,予亦夢柴扉。【注】①許時用:詩人同鄉老友。剡:剡湖,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嵊州境內。②諸老盡:宋濂與東南有才有志的知名人士劉基、章濫、葉琛等一道被朱元璋聘請重用。然而,僅十來年間,葉、章二人先后死去,劉基辭去官職,僅剩宋濂在朝,詩人對于以后能否像友人一樣全身而歸故里尚不可知。

8.下列各項對古詩理解和鑒賞,有誤的一項是(2分)()A.首聯上句先交代送別地點:京城大都城外。下句抒發送別之情:“孤帆水驛飛”的“飛”字極言孤舟離去之快,暗含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舍。B.頷聯以反問寫詩人的無限感慨:當初有著青云之志的老友紛紛離世、離朝,自古以來又有多少人能順利地功成身退呢?C.尾聯以直抒胸臆作結:你為回鄉而無比欣喜,我也夢見你那簡陋的房屋,兒時與玩伴的種種歡樂都如在眼前。D.此詩雖是送別詩,卻選用很多故鄉風物:風雨、煙霞,是故鄉景;魚羹、柴扉,是故鄉物,充滿了故鄉之思。9.小青朗讀這首詩的頸聯,感覺其妙處與《天凈沙·秋思》中幾句詩相似,請認真閱讀下面的表格,按順序填寫空缺的部分。(4分)詩句手法分析效果情感風雨魚羹飯,煙霞鶴氅衣。列錦②這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這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對比上句寫深秋蕭瑟景象,下句寫溫馨家庭生活,更凸顯游子漂泊異鄉的孤寂。以旅途異鄉景象來抒發游子異鄉漂泊的孤寂,對家鄉溫馨生活的懷念。8.C(尾聯的詩意為:因為你的歸鄉,我也動了歸鄉的興致,夢中見到了家鄉那簡陋的老屋。此句是以夢境含蓄地表達對歸鄉隱居生活的向往,不是對童年的歡樂的懷念。)

9.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1分)②寫詩人想象友人歸鄉后觀賞故鄉的風雨及煙霞美景,穿上隱士的鶴氅,品嘗家鄉的美食。(1分)③以友人歸鄉的恬靜生活表達自己對離開官場,回到樸實寧靜家鄉生活的羨慕、向往之情。(2分)

【雅禮期中】即事三首①(其一)【明】夏完淳復楚②情何極,亡秦③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④,戈船⑤決死生!

胡笳⑥千古恨,一片月臨城。【注釋】①《即事三首》是夏完淳于清順治二年(1646年)參加吳易抗清義軍時所作。②復楚,暗指復明。③亡秦,暗指亡清。④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⑤戈船:戰船,指義軍的水師。⑥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9.請選出對本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2分)A.本詩首聯,起筆使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典故,以感情急切、激憤的“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的情感基調。B.頷聯中“勁”與“明”兩個詞用得傳神精妙,突出義軍嚴陣以待、豪情滿懷。C.頸聯“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是開篇“復楚”“亡秦”的補充。D.本詩語言風格悲壯雄渾,雖有抑郁不平之氣,但詩人的復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間。10.為了更好地讓同學們感知夏完淳這首詩中的藝術效果和情感內容,小雅老師準備在課堂寸捆這升學家長通首詩改成一個小短劇,以下是她的腳本設計,請你幫她補充完整。(4分)詩句活動設計具體內容預期效果首聯學生齊誦誦讀要求:情緒飽滿、激昂“情何極”“氣未平”這幾個詞,傳遞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明朝的強烈愛國情感。頷聯這一聯內容設置為人物活動背景聲音素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面素材:落日之中,戰旗獵獵迎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頸聯學生齊誦誦讀要求:情緒飽滿、激昂“酬家國”是目的,“決死生”是決心,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為雪恥復國而生死決戰的慘烈情懷。尾聯這一聯內容設置為人物活動背景聲音素材:悲涼凄婉的胡笳音畫面素材:清冷的月光灑在城墻上以景結情,以悲涼的胡笳與凄冷的月色來渲染義軍戰斗的艱苦和作者的悲涼心情,表達了刻骨銘心的家國之恨C(1))(),(1借此表(1)【長沙模擬卷二】風雨[唐]李商隱凄涼寶劍篇①,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②自管弦。新知遭薄俗③,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④酒,銷愁斗幾千。【注釋】①寶劍篇:唐初郭元振所作詩篇,詩中借寶劍抒懷才不遇之意。②青樓;泛指富貴人家。③薄俗:輕薄的世俗。④新豐:地名,古時以產美酒而聞名,《新唐書·馬周傳》載,馬周不得意時,宿新豐旅店,店主人對他很冷淡,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獨酌。后受唐太宗的賞識,授監察御史。9.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本詩體裁為五言絕句,首聯“凄涼”“羈泊”連用,寫出了羈旅飄泊生涯的凄涼。B.“風雨”“管弦”描繪了詩人在風雨之中歡歌宴飲的熱鬧場面。C.“遭”與“隔”兩個字,寫出了詩人在現實中孤立的處境。D.“斗幾千”寫出了詩人因為喜歡喝酒,取酒獨酌,喝了很多斗。10.請分析詩歌表現的手法和表現情感,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意象手法表現的情感寶劍篇新豐酒①懷才不遇的苦悶黃葉比喻②【南雅二模】訴衷情①宋·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②,匹馬戍梁州。關河③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④。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⑤,身老滄洲⑥。【注釋】①訴衷情:詞牌名。②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③關河:關塞、河流。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④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⑤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⑥滄洲:靠近水的地方。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8.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開頭兩句,描寫了詞人即將奔赴抗敵前線,壯志凌云的勃勃英姿。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著的追求精神。B.“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前線僅半年,陸游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裝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C.“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這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虜未掃;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D.“誰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此時的失望,理想與現實是如此格格不入,無怪乎詞人要聲聲浩嘆。9.這首詞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請結合詞的內容進行簡要分析。(4分)8.A(不是準備奔赴戰場,而是再現往日情景。)9.①詞人用昔日匹馬馳騁疆場與今日蒙塵貂裘戰袍作對比;心在前線戰場(天山),身卻不得不退居家鄉(滄州)作對比。(2分)強烈的對比,揭示了詞人的崇高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懣。(2分)【麓山國際全真模擬】秋日陪陸校書①游玉泉許棠共愛泉源異,頻來不覺勞。散光②垂草細,繁響出風高。沫③滯潭花片,沙遺浴鳥毛。塵間喧與悶,須向此中逃。【注釋】①校書: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②散光:零星的太陽光。③沫:氣泡。8、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寫詩人和陸校書都特別喜愛奇異的玉泉山水,即使是經常去游玩也不覺得疲勞。B.頷聯動靜結合,既描寫了陽光照耀草地的動態場景,又刻畫了風聲作響的靜態場景。C.頸聯中的“滯”“遺”兩字活化了周遭景物,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D.這首詩通過描寫“光”“草”“風”“花片”“鳥毛”等意象,勾勒出玉泉周圍美麗的景色。9、詩人借“塵間喧與悶,須向此中逃”一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陪陸校書①游玉泉許棠共愛泉源異,頻來不覺勞。散光②垂草細,繁響出風高。沫③滯潭花片,沙遺浴鳥毛。塵間喧與悶,須向此中逃。【注釋】①校書: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②散光:零星的太陽光。③沫:氣泡。8、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寫詩人和陸校書都特別喜愛奇異的玉泉山水,即使是經常去游玩也不覺得疲勞。B.頷聯動靜結合,既描寫了陽光照耀草地的動態場景,又刻畫了風聲作響的靜態場景。C.頸聯中的“滯”“遺”兩字活化了周遭景物,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D.這首詩通過描寫“光”“草”“風”“花片”“鳥毛”等意象,勾勒出玉泉周圍美麗的景色。9、詩人借“塵間喧與悶,須向此中逃”一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