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8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案_第1頁
三下第8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案_第2頁
三下第8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案_第3頁
三下第8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案_第4頁
三下第8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材解析】本單元讀了那么多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鼓勵學生根據提示,選一種動物做主角,大膽想象,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旨在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初步培養求異思維能力。要注意的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寫過童話習作,本次習作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鞏固與提高,著重于根據提示情境,打開思路,大膽從動物失去特征或變得與原來相反來想象,努力把夸張、奇特的故事情節寫清楚,要給人以“有趣”之感。本次習作創設的情境非常有趣。母雞、螞蟻、老鷹、蝸牛等動物的某項特征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那會怎么樣呢?教材提供了4幅插圖,母雞一般只能在地上跑,即使飛也飛不高,而插圖中的母雞卻能在天上翱翔;螞蟻本來身材小小的,圖中的螞蟻居然比樹還高;老鷹屬于猛禽,勇猛善戰,而圖中的老鷹卻躲在懸崖邊瑟瑟發抖;蝸牛本來跑得比誰都慢,可是圖中的蝸牛卻跑得飛快。這些插圖生動地表現了動物擁有與平時相反的特征,造成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戲劇化效果,給學生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間,極具啟發性。教材用兩個問題提示了本次習作要求,與插圖配合,激發學生進一步想象這些動物擁有與以前不同的特征之后可能會發生哪些奇異的故事。比如,螞蟻由于比樹還要高大,在面對人類的時候,恐怕就不是人踩死螞蟻,而是人要嚇得逃跑了……順著這個思路,只要大膽想象,自然會發生很多奇異有趣的事情。教材最后提示學生本次習作,既可以選擇教材中呈現的動物,也可以選擇其他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給學生留下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目標】1.能選擇一種動物作為主角,大膽想象它特征變化帶來的生活變化,編寫一個童話故事。2.能用學過的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學重點】能選擇一種動物作為主角,大膽想象它特征變化帶來的生活變化,編寫童話故事。【教學難點】能選擇一種動物作為主角,大膽想象它特征變化帶來的生活變化,編寫童話故事。【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習作指導)【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習作主題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出示課件3)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幾個動物小朋友,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它們的主要特征?(課件展示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母雞、螞蟻、老鷹、蝸牛的圖片。)預設1:母雞會下蛋。預設2:螞蟻的身體特別特別小。預設3:老鷹有鋒利的爪和尖尖的嘴,能夠在天空翱翔。預設4:蝸牛背著重重的殼,走起路來慢吞吞的。2.教師過渡,導入課題:這些小動物的特征大家都很了解了,那么同學們大膽想象一下,如果這些動物來到童話世界會怎樣的呢?今天的需注意需要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一起創編童話故事——這樣想象真有趣。教師板書課題:這樣想象真有趣,學生齊讀。解讀教材,明確習作內容1.閱讀習作要素,明確要素重點。(出示課件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習作要素,明確習作要素的重點:根據提示,展開想象,嘗試編童話故事。即大膽想象動物的特征變化帶來的生活變化。2.引導學生解讀教材,明確習作要求。(出示課件57)教師導入:如果母雞能在天空飛翔,如果螞蟻的個頭比樹還大,如果老鷹變得膽小如鼠,如果蝸牛健步如飛,如果……請你觀察課文提供的4幅插圖,你發現了什么?預設:這些插圖生動地表現了動物擁有與平時相反的特征,這些動物的經歷一定很奇特,它們的故事一定很有趣。教師追問:一起讀一讀教材中的其他內容,交流一下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預設:這次習作的要求是選一種動物作為主角,編一個童話故事,要想象這一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他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又會發生哪些奇異的事情。教師補充:我們可以選擇課文插圖中的動物,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他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3.(出示課件8)總結梳理,明確本次習作重點。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本次習作的重點吧!選一種動物當主角。動物失去原來的主要特征或與原來完全相反。(3)寫出動物奇特的經歷。教師板書:確定主角發生變化寫出經歷想象大膽情節有趣(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指導,讓學生明白寫作重點及具體要求,同時,通過口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三、拓展思路,指導選材技巧1.回顧課文中的童話故事。教師過渡:(出示課件9)怎樣才能把故事寫得有趣,讓別人愛讀呢?我們一起來回顧本單元《漏》《棗核》兩篇課文,想一想:這兩篇童話故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1:《漏》一文中老虎和賊被“漏”嚇得狼狽不堪,特別有趣。預設2:《棗核》一文中“棗核”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斗縣官。2.結合習作提示指導學生選材。教師過渡:這次習作要求我們選一種動物為主角,編寫故事。我們該如何來寫呢?一起跟著課本來看看吧!(出示課件1012)如果母雞能在天空飛翔,如果螞蟻的個頭比樹還大,如果老鷹變得膽小如鼠,如果蝸牛健步如飛,如果……一旦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它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又會發生哪些奇異的事情呢?教師引入:讀一讀習作提示,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小組長匯報。預設1:從“母雞”“螞蟻”“老鷹”“蝸牛”中,我知道了天上的、地上的動物,都可以是我們故事的主角。預設2:從“它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中,我知道了我們要在故事中寫一寫這種動物身體上發生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它生活的影響。預設3:還要寫出動物的主要特征發生改變后遇到的事,即最特別的經歷是什么,以及這種經歷點明的道理或帶給我們的啟示。3.借助思維導圖,構思情節。同學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畫一個思維導圖,總結一下吧!(出示課件13)4.教師指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想寫的童話故事。教師過渡:你想寫哪種動物發生的什么變化?你想借此說明什么道理?請你用“我想寫……(動物)失去了(變成了)……后來……我想借此點明的道理是……”的句式來說一說吧!(1)學習小伙伴想寫的童話故事。(出示課件14、15)學習小伙伴1:我想寫大象失去了長鼻子,后來大象和小伙伴們遇到了兇猛的獅子,它換回長鼻子救了大家。我想借此點明的道理是不要嘲笑他人。學習小伙伴2:我想寫胖胖的熊阿姨變成了身材苗條的熊姑娘,后來在漫長的冬眠期間,要不是它提前藏好了一罐蜂蜜,它就餓死了。我想借此點明的道理是不要一味追求大眾眼中的外表美。學習小伙伴3:我想寫小螞蟻變成了巨人,后來它多次挑戰極限去幫動物們解決難題。我想借此點明的道理是我們要樂于幫助他人。(2)我想寫的童話故事。我想寫失去了(變成了),后來。我想借此點明的道理是。學生根據學習小伙伴的提示,說清楚自己的有趣想象,并說出借此點明的道理。(設計意圖: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大膽想象,思維的火花完全綻放。)四、研讀課文、課外片段,學習寫作方法教師過渡:編童話故事可以讓動物的特征發生改變,但是要怎樣才能把顛倒后的動物的動作寫得更生動、更神奇呢?下面我們一起跟著課本和課外片段學一學寫作方法吧。1.研讀課文片段,學習寫作方法。教師過渡:如何寫好想象有趣的童話故事?一起來學習下面的兩個方法吧!(1)(出示課件16)想象大膽奇特。①巧妙構思寫新奇。教師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方帽子店》的片段,這句話是如何想象方帽子的形狀的?這客帽子店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他們的櫥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頂是方的,第二頂是方的,第三頂還是方的……《方帽子店》預設:這里的故事情節想象大膽奇特,平常我們所見的帽子以圓形為主,這里卻是以方形為主,構思出了與日常生活所見不同的事物。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我們展開想象,編一個童話故事時要讓這些小動物具有原來沒有的或與之完全相反的某種特征,這樣會更新奇。②多個反轉寫曲折。(出示課件17)教師點撥: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在編故事時一定要將情節寫得曲折一些,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波折或反轉,越是出其不意,越能吸引人。教師出示《漏》片段(出示課件18),提問:這段話的故事情節有什么特點?老虎和賊一齊滾下了山坡,渾身沾滿泥水,撞在了一塊兒。他倆對看了一眼,同時驚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嚇昏了過去。老公公和老婆婆從炕頭上坐了起來。滴答,滴答-他們抬頭看看屋頂-唉,說怕漏,偏就又漏雨了!《漏》預設:老虎和賊已經在逃跑中對“漏”的懼怕達到了頂峰,二人又恰巧撞上,驚嚇到了極致,昏了過去。就在他們的處境這樣悲慘的時候,結尾用看似發愁的語氣,輕巧地揭開了“漏”的謎底,在讓讀者恍然大悟的同時,也不禁為老虎和賊的遭遇感到可笑。情節上的曲折讓我們意想不到,但產生的戲劇性效果卻是非常明顯的。③修辭手法寫生動。(出示課件19)教師點撥:在童話故事中,我們可以用上多種修辭手法,尤其是夸張的修辭手法,讓我們的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有趣。我們來看一看《漏》一文中的一段話,看看作者是怎樣把老虎和賊在“逃命”的過程中狼狽的樣子寫生動有趣的?(出示課件20)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漏》預設:“筋都快斷了”“骨頭架都快散了”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老虎和賊在“逃命”的過程中狼狽的樣子。引導學生:描寫時,我們要加入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讓我們的想象更生動、有趣!(2)寫出道理、啟發。(出示課件21)教師點撥:好的故事應該有深度,告訴讀者一定的道理,因此我們在故事的結尾可以寫出道理或啟發,點明中心。(出示課件2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方帽子店》這段話對于文章有什么作用?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世界一天天在改變,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方帽子店》預設:方帽子的結局告訴我們因循守舊只能被時代淘汰,深化了文章主題。(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明白要有序描寫,寫清感受,并對人物進行恰當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2.借助課外片段,學習寫作方法。教師過渡: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我們繼續看片段,邊讀邊思考小伙伴運用的哪些技法值得我們學習?片段一:(出示課件23)自從龜先生無意中得到“神行丸”后,奔跑的速度一天快過一天。這天,它一陣風似的從路上疾馳而過,一只金錢豹疑惑地看了看天,晴空萬里,一絲風也沒有,可是它明明感覺到有風吹了一下。它們都還不知道,龜先生的速度已經快得能跟閃電媲美了。預設1:小作者想象神奇,寫龜先生吃了“神行丸”后速度變快,連最擅長跑的金錢豹都沒有看到龜先生,可見它的速度有多快。預設2:小作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一陣風似的”“跟閃電媲美”等說法讓情節更有趣了。教師總評:小作者發揮神奇的想象,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對龜先生神奇經歷的表述和對它快如閃電速度的描寫,都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教師過渡: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我們繼續看一下片段二,邊讀邊思考片段中運用了哪些技法?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完善?應該怎么修改?片段二:(出示課件2427)狐貍告訴刺猬小姐:“你這樣不漂亮。”它讓刺猬小姐脫掉“鎧甲”。刺猬小姐不明白為什么。狐貍怎么會告訴刺猬小姐自己是為了吃掉它呢!于是狐貍繼續騙刺猬小姐說“鎧甲”全是硬刺,讓小動物們都怕它,即使它再漂亮也沒人欣賞。刺猬小姐想想,也覺得是這么回事,就脫掉了“鎧甲”。誰知它剛一脫掉,狐貍就撲上來咬住了它。小組匯報,全班進行交流。預設1:故事中狐貍和刺猬的設定很好,狐貍想吃刺猬,就想辦法去掉刺猬身上的刺。預設2:故事的不足之處在于語言、動作描寫等運用得太少。文中應該讓狐貍和刺猬直接對話,狡猾的狐貍會說什么,刺猬小姐聽到后會有怎樣的反應等,這樣寫表達效果更好。教師追問:如何把童話故事寫得曲折有趣呢?小組合作評改,小組匯報,全班交流。預設1:可以用上夸張的修辭手法。編寫童話故事需要大膽想象,我們只要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發揮大膽的想象即可,想象越新奇越好。比如寫刺猬:“這只刺猬為了跟猴子交朋友,一天內幫猴子收了占地三座山的桃子,結果猴子是在騙它;刺猬為了跟狼交朋友,它又在一夜間幫狼把方圓百里的情況打探清楚,畫了一幅地圖,誰知狼只是想利用刺猬來幫它打探清楚獵物的情況。”預設2:可以用上多種描寫方法。童話故事中,我們可以賦予動物人的神態和動作,讓它們開口說話。比如,狐貍欺騙刺猬時,可以這樣說:“可愛的刺猬小姐,您的身段簡直美極了,您可愛的小嘴、美麗的眼睛真讓人著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您的刺跟您美麗的外表不匹配,這些刺拉低了您的顏值。依我看,您根本不需要這些又硬又丑的刺。”讓狐貍這樣說話,讀者也更能感受到狐貍的狡猾、有心計。教師小結:用上這些方法來寫,童話故事就可以寫得更曲折、生動了。(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習小伙伴所寫的片段進行解讀,旨在讓學生明確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的寫作技巧,通過評改習作片段,為完成和修改整篇習作作鋪墊。)五、佳作欣賞,學習寫作技巧開頭:交代了主人公小烏龜的情況。中間:具體寫小烏龜脫殼后的三次經歷。結尾:小烏龜重新把殼穿上。1.教師過渡:在學習完選材方法和寫作方法后,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例文《小烏龜出門》。我們先來看這篇例文的結構提綱,并積累例文中的新鮮詞語。(開頭:交代了主人公小烏龜的情況。中間:具體寫小烏龜脫殼后的三次經歷。結尾:小烏龜重新把殼穿上。結構提綱:小烏龜出門小烏龜出門鮮詞積累:氣喘吁吁遍體鱗傷急中生智2.閱讀賞析習作,學習習作技巧。(出示課件29—33)教師引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習作例文,邊讀邊思考例文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小烏龜出門周子佑從前,在一座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小烏龜。小烏龜很可愛,它有許多好朋友。一天,小烏龜出門,去找它的好朋友玩。它歡快地向前爬去,爬著爬著,它覺得背上的殼越來越重,不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要是沒有殼該多好!對,我要把殼脫掉!”小烏龜這樣想著,就縮頭、縮尾、縮四肢,抖抖身體,殼掉了!小烏龜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它把殼放到路邊的草叢里藏好。好輕松,好涼爽啊!小烏龜開心地向前爬去。小烏龜來到河邊,看到小魚們在做游戲,就跳下水游過去說:“小魚,讓我跟你們一起做游戲吧!”小魚們說:“你是誰呀?我們不認識你啊!”“我是小烏龜啊!咱們是好朋友,你們怎么會不認識我呢?”“大騙子!小烏龜有漂亮的殼,怎么會是你這副丑樣子!”說完,小魚們繼續做游戲,誰也不再理小烏龜。小烏龜又去找小白兔。小白兔正在草地上采蘑菇,小烏龜爬過去說:“小白兔,我幫你采蘑菇吧!”小白兔抬頭一看:“啊,有妖怪!”小白兔丟下蘑菇,一溜煙兒似地跑開了。小烏龜只好又去找小猴子玩。小猴子住在山上,小烏龜爬呀爬,山上的樹枝猶如鋒利的刀子,把小烏龜劃得遍體鱗傷。小烏龜想:要是我的殼在就好了。就在這時,一只老虎看到了粉嫩的小烏龜,張開大口就要撲上來。小烏龜急中生智,忍著疼痛從山上滾了下來。確認安全后,小烏龜急忙爬到草叢里找到殼穿上,長舒了一口氣:“還是有殼好!”預設1:文章第2自然段交代了小烏龜脫殼的原因,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預設2:第3自然段生動地描寫了小烏龜脫殼、藏殼的動作,富有畫面感。預設3:第4自然段運用語言描寫,通過對小烏龜和小魚們的對話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小烏龜脫掉殼后的遭遇。預設4:第6自然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樹枝比作刀子,寫出了小烏龜爬山時遇到的困難,突出了殼的重要性。預設5:自然結尾,用小烏龜的話結尾,突出殼的重要性。教師小結(出示課件34):這篇習作,小作者先寫小烏龜的殼重,再寫它脫殼,接著寫脫殼后的三次遭遇,最后寫驚險經歷讓小烏龜接受了教訓并找到殼穿上。故事情節曲折,充滿趣味性、驚險性。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語言、動作描寫,故事生動形象。(設計意圖:選擇有代表性的范文,能給能力稍弱的學生提供思路。但僅僅依靠范文還不夠,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故事情節如何展開,如何刻畫動物形象,給學生的習作以框架結構的指導。)六、巧擬題目,學列提綱1.自主交流擬題方法。教師提問:你打算用什么題目呢?(出示課件35、36)預設1:以“特征+動物名字”的形式擬題。例如:《失去外殼的蝸牛》《膽小的鷹》……預設2:以動物經歷的神奇事件擬題。例如:《母雞旅行》《猴子奇遇記》……預設3:以動物發生變化的部位擬題。例如:《小烏龜的殼》《小象的鼻子》……2.依照范例,學習寫作提綱。(1)胸有成竹,才能文思泉涌。我們下面來列一下寫作提綱。(2)引導學生觀察寫作提綱范例。(出示課件3739)組織學生結合課件,交流如何列寫作提綱。師生討論并歸納:①經過具體,感受有趣②倒敘開頭,引人入勝③化用故事,創新結局(3)學生自主列寫作提綱,教師巡視指導。(出示課件40)(4)師生交流提綱內容,教師相機引導,幫助學生完善、修改提綱內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下筆前編寫寫作提綱,讓整個習作過程更清晰。)七、積累素材,動筆練寫(1)積累精彩詞句。教師過渡:列完提綱后,我們一起來積累一些關于描寫動物外貌、神態的精彩詞句吧!請大家讀一讀這些詞句,看看哪些詞句可以運用到你的習作中去。(出示課件4156)學生閱讀并積累。(2)學生動筆完成習作,教師巡視指導。【板書設計】這樣想象真有趣確定主角發生變化寫出經歷想象大膽情節有趣第二課時(范文+點評+升格)一、明確標準,學習修改1.教師引導:上節課我們各自編寫了一個童話故事。這節課,我們來共同欣賞大家寫的童話故事。2.四人小組依據評價標準交流,提出修改意見。3.教師引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同學們可以對照評價表評價一下自己的作文。評價內容評價細則自評文章內容以一種動物為主角來編童話故事。利用反差,展開想象編童話故事。制造好笑的誤會寫出動物的有趣經歷。想象合理,結尾出人意料。寫出道理和啟發,能給人啟迪。文章結構文章結構清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開頭能點明主題,結尾能恰當呼應、升華。語言表達沒有錯別字,語句通順,表達流暢。用詞準確生動,意思表達清楚明確。恰當運用修辭手法及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描寫方法。要點:學生閱讀評價表,老師解釋評價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評欄里打√。學生對照評價表,自主評價,修改習作。(設計意圖:依據評價標準修改,針對性更強,小組內相互修改。)二、例文評析,借鑒優點1.例文一:小狐貍養雞(出示課件38)師生共讀,讀后交流:這篇文章哪兒寫得好?你最喜歡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交流、討論:預設:(1)開門見山,開頭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2)第6自然段做描寫小雞出殼后的動作,為后文寫小狐貍養雞做了鋪墊。(3)第8自然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小狐貍為小雞做的事,表達了對小雞的喜愛之情。(4)第10自然段運用語言描寫,寫出了小狐貍對小雞的深厚感情,不忍心吃掉它。(5)第12自然段運用動作心理描寫,表現了小狐貍對小雞的不舍。(6)最后兩個自然段自然結尾,揭開懸念,吸引讀者。教師總結:(出示課件9)小作者寫的是愛吃雞的小狐貍養雞的故事。開頭交代了故事背景,中間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了故事內容,情節一波三折,既吸引人又感人。故事自然結尾,揭開懸念,內容很完整,讀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2.例文二:會飛的母雞(出示課件1014)引導學生關注例文中的重點語句,適時出示旁批,帶領學生欣賞例文的寫法。讀后交流。預設:開篇交代母雞的夢想,引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2)第2自然段寫了母雞的翅膀和羽毛發生變化,會飛了,想象大膽、神奇。(3)第3自然段中運用語言描寫,通過描寫寫母雞和大雁的對話,表現出母雞的驕傲、得意。(4)第5自然段中運用心理、動作描寫,描寫老鷹疑惑的心理和吃掉母雞的動作,這是母雞飛上天后潛在的危險。(5)結尾點明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題。教師總結:(出示課件15)這篇習作,小作者以母雞為童話故事的主角,具體描寫了這只母雞追夢、圓夢到最后夢碎的過程,故事情節想象豐富,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精彩。故事的主題具有教育意義,告訴我們一個人追求夢想一定要切合自身實際,否則徒勞無益的道理。3.例文三:長翅膀的小烏龜(出示課件1619)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小組內討論交流。預設:(1)開頭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出下文。(2)第2自然段運用語言描寫通過描寫小烏龜和烏龜神仙的對話,寫出了小烏龜長出翅膀的方式。(3)第3自然段巧妙過渡,承上啟下,使上下文內容銜接更緊密。(4)第5自然段交代結局——小烏龜失去了快樂,便讓烏龜神仙收回翅膀。(5)結尾揭示道理,點明了文章中心。教師總結:(出示課件20)這篇習作寫的是小烏龜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長出翅膀會飛的故事。開頭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出下文。中間部分小作者展開大膽想象,小烏龜得到翅膀后失去了朋友,又請求烏龜神仙收回翅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