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吉林市2020屆高三歷史第五次調研考試試題(含解析)1.據《尚書》等文獻記載,周人以“小邦周”戰勝“大邑商”后,對夏、商以來的天命觀進行了改造,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天命論。該理論A.實踐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B.改善了西周的民生狀況C.闡釋了新政權的合法地位 D.為后世穩定發展提供借鑒【答案】C【解析】【詳解】周的天命觀強調“天命無常,有德行的統治者才會得到擁護”,結合周人改造“天命觀”的背景即“周滅商”可知是為了闡釋了新政權的合法地位,C正確;當時孔子尚未誕生,A錯誤;材料與改善西周民生無關,B排除;后世并未一直持續穩定,D排除。故選C。2.唐朝科舉考試包括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只要熟讀儒家經典和相關注釋就能中試,而進士則需要較高的才華和文學水平,因此進士“為時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時期,狄仁杰以明經入仕,卻能兩度為相。這說明當時的人才選拔A.制度已發生質變 B.取決于應試者的能力C.擴大了統治基礎 D.服務于現實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中的人才選拔并非指科舉制本身,而是指科舉中舉后的仕途問題,雖與能力有關,但此時狄仁杰等已經不是應試者的身份,而是朝廷官員,其擢升與當時武周與李氏集團、士族與庶族的復雜矛盾等有關,并直接與武則天相關,故選擇D項;科舉為選拔行政人才而設,材料并未提到與此相關的變化,排除A項;進士比明經難考,說明考進士需“應試者”具備更突出的能力,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C項是整個科舉制的作用,材料強調科舉后的升官問題,排除。3.北宋時期,西北和京師是消費性商業市場,而東南則是生產發達的地區,京師與西北貨幣供應量大,東南貨幣供應量小,而東南的銅錢不斷地通過上供形式流向北方,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貨幣流通的一大特色。該特色反映了這一時期()A.東南地區商品經濟滯后 B.政治、軍事因素影響貨幣流通C.銅錢地區間分布不平衡 D.西北與東南地區無法直接貿易【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北宋的西北地區有遼和西夏,北宋為了和平,連年向遼和西夏政權送歲幣,故造成了“東南的銅錢不斷地通過上供形式流向北方”,故選擇B項;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A項錯誤;材料僅僅說了銅錢的流向問題,未提及原有的和流向西北后的具體分布狀況,C項錯誤;D項并未從實質上揭示材料的內涵,排除。4.明代有人在評論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觀點時說:以身踐之,則書與我為一;以盲視之,則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說興,士之獲聞者眾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踐之以身否也?此人言論的本意是A.倡導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學風 B.抨擊程朱理學脫離現實的弊病C.弘揚顧炎武經世致用的治學理念 D.論證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的共性【答案】A【解析】【詳解】該觀點內涵是“實踐了,則人書合一;只動嘴,那就不一樣了……自從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學說,知道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的去反省內心了嗎?真的去實踐了嗎?”據此可知,該觀點的本意是倡導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學風,故選A;材料未言及程朱理學,排除B;材料是明代的,顧炎武是明末清初之人,排除C;材料探討的是實踐的問題,而非純學術討論“知行合一與致良知”問題,故排除D。5.城市是國家的縮影,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下圖是描述中國某座城市的一部史話的目錄剪影(節選),據此判斷該城市最有可能是A.上海 B.武漢 C.廣州 D.南昌【答案】B【解析】【詳解】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一”指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天津條約》開漢口、九江等十處通商口岸;“二”指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三”指武昌起義;“五”指北伐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到武漢,后汪精衛于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故選擇B項;A項與“三”“五”不符;C項與“二”“三”不符;D項與“一”“五”不符。排除。6.《共產黨》月刊創刊于俄國十月革命三周年紀念日,共出6期,在全國秘密發行。在創刊號的《短言》中,陳獨秀明確提出“跟著俄國共產黨”,“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產方法除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外,別無他途”該月刊在當時所起到的實際作用是A.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政治主張B.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C.第一次以書面形式傳播了社會主義D.對建黨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答案】D【解析】【詳解】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于1917年,其三周年紀念日應為1920年11月7日。當時中國共產黨尚未誕生,但是陳獨秀等人宣揚俄國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為共產黨成立奠定思想基礎,D項正確,A項排除;B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第一次”表述有誤,在中國是李大釗第一次舉起社會主義的大旗。故選D。7.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曾講:“自第二期抗戰后,游擊戰重于正規戰,但擔負游擊戰之主要部隊,仍為開入淪陷區之正規軍,并非依賴民眾組合之游擊隊。”該言論表明這時期國民黨A.承認了共產黨敵后抗戰的作用 B.已經意識到游擊戰地位的重要性C.意欲分化瓦解共產黨軍事力最 D.在傳統軍事思想下做出局部調整【答案】D【解析】【詳解】縱觀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始終以陣地戰為主,即便是開展游擊戰的不對也是以正規軍為主,說明在實踐中其游擊戰也僅僅起到配合作用,D正確;“正規軍”“并非依賴民眾組合”,表明進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的仍然是國民黨軍隊,A排除;B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在材料中缺少能相印證的信息,排除。故選D。8.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往往受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圖ABCD四個選項中,與“主要是因國際因素”而引發的“GDP增速放緩”相對應的“點”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詳解】D項時間點是1989年,對應的國際事件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影響到了國內經濟建設速度,因此才有了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以改變“GDP增速放緩”。故選D項;“增速放緩”意為還處在增速,只不過增長速度慢了下來而已,A項是負增長,故不選;B項增長到了一個新高度,并非放緩,排除;C項為70年代,是文革造成,屬于“國內因素”,排除。9.就私人下水道,古羅馬裁判官規定:授權人們為了清掃下水道而進入鄰人的房子并拆開地工人要把因修理下水道的需要而拆除的物恢復原狀,為此,他要訂立潛在損害的要式口約,承諾對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但如果碰到蠻不講理的鄰人,這個令狀即“禁止鄰人使用暴力,不讓下水道得到清掃和修理”。據此可知該羅馬法令A.保護私有之財產 B.注重司法程序C.偏重書面契約精神 D.重視公共利益【答案】D【解析】【詳解】古羅馬裁判官授權清掃下水道的人“進入鄰人的房子”,“禁止鄰人”阻止清掃下水道,清掃方要口頭承諾賠償清掃行為造成的財物損害,據此可知,羅馬法重視規范民事行為,保障公共利益,D項正確;“保護私有財產”只是對材料部分內容的理解,不是對整個材料的全面解讀,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羅馬法注重“司法程序”,B項錯誤;“偏重書面契約精神”與“要式口約”不符,C項錯誤。10.啟蒙思想家康德曾經說過,服役軍官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同時也可以作為學者對這一命令在軍事上的恰當性加以評論,并交給公眾去判斷:一個國家的公民必須繳納所規定的稅額,同時作為一個學者也可以對這一稅收的正當性加以質疑,并公之于眾。該言論所要表達的本質內涵是A.做事應當堅持雙重標準 B.人應當具有獨立人格C.人都應當努力成為學者 D.法令應當具有公信力【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服役的軍官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同時也可以作為學者對這一命令在軍事上的恰當性加以評論”、“同時作為一個學者也可以對這一稅收的正當性加以質疑,并公之于眾”意在說明服役的軍官或公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即人應當具有獨立人格,故選B項;A項表述明顯錯誤,排除;C項過于表面,排除;材料沒有提到法令的公信力問題,排除D。11.在羅斯福總統的努力下,1938年6月1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公平勞動標準法》,又稱《工資工時法》。這部法案的主要條款包括每個美國工人每周最長工時為40小時,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16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18歲以下工人。關于最低工資的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日后陸續有所調整。這部法案的通過A.有效緩解了美國工人罷工斗爭 B.有利于勞資關系的調整與緩和C.成為羅斯福新政時代終結的標志 D.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工人每周最長工時為40小時,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16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18歲以下工人”等信息可知,該法案的通過可以緩和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即有利于勞資關系的調整與緩和,B項正確;材料內容涉及的法案有利于調節勞資關系,沒有體現針對工人罷工斗爭而采取的措施,A項錯誤;材料所述法案一定程度上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勞動者的利益,調節勞資關系,但不標志著羅斯福新政時代的終結,C項錯誤;羅斯福新政在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已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而不是材料所述的法案開創的,D項錯誤。A.一手史料,第一次世界大戰 B.二手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戰C.一手史料,慘烈的美越戰爭 D.二手史料,美蘇之間的冷戰【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漫畫是第二手史料,根據“柏林墻”可知是美蘇之間的冷戰造成的,故選D;漫畫是第二手史料,排除AC;根據材料可知“柏林墻”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B錯誤。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英國采取對北美的技術封鎖,禁止技術輸出和熟練工人出國。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法令禁止輸出珍妮機和阿克萊特式水力紡紗機,違者罰款200英鎊。1781年英國國會下令禁止紡織機出口,并規定凡是運往國外的機器設備,一經查出即予沒收,同時還對違法者罰款200英鎊,判處一年有期徒刑。1782年又將罰款數額提高到500莢鎊。隨后又頒布了禁止技工外流的法令,1785年又下令禁止制鐵工具、機.器、動力機模型和圖紙出口。盡管英國政府三令五申地禁止新技術出口,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外流。美國為了打破英國的技術封鎖,也曾設立高額獎金來鼓勵英國移民將技術帶到美國。..在英國的新式織布機無法直接傳入美國的情況下,美國商人羅威爾利用訪問英國的機會,將這一技術引進了美國。在設法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美國還鼓勵本國人民創造發明新式機器,軋棉機就是美國人自己的重要發明。——摘編自韓毅《美國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16071988)》(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實行技術封鎖特點,并扼要評價。材料二美國的自然資源和以英國為主的當時西方發達工業國具有更加與眾不同的特征,遼闊的可耕土地資源,豐富的林木資源,發達的航運河道和水力資源等都是西歐國家所難以匹敵的,美國在工業現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這些優勢。18121到1814年的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對外貿易和海運事業受阻,促使美國商業資本向工業轉移.土地投機.使得手中握有資產的投機者購買大量農民所無力購買的大面積土地,然后以高價向農民出售或出租小塊土地而獲取巨額財富。這些積累在投機商人手中的巨額資金一旦有機會就會轉化為工業投資。從1789年開始到19世紀前半期,政府不斷提高關稅額度,轉而利用這項收入支持本國的工業發展。——摘編自楊朝輝《美國工業現代化進程的獨特性研究》(2)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工業化起步階段美國所星現出的獨特條件。【答案】(1)特點:以立法為手段;日趨嚴厲;與限制人才型移民同步。評價:有利于維護英國棉紡織業的國際壟斷地位;違背了其自身所倡導的自由主義原則。(2)技術:在以高薪引進技術人才、通過商業間諜竊取技術機密的同時,也注重技術的自主創新;勞動力:以移民為主;市場、原料: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和國內資源;資本:來源于商業資本轉化、土地投機和政府的財政支持。【解析】【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法令禁止輸出珍妮機和阿克萊特式水力紡紗機”可歸納出以立法為手段;根據材料“并規定凡是運往國外的機器設備,一經查出即予沒收,同時還對違法者罰款200英鎊,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可歸納出日趨嚴厲;根據材料“英國采取對北美的技術封鎖,禁止技術輸出和熟練工人出國”可歸納出與限制人才型移民同步。評價: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這一做法有利于維護英國棉紡織業的國際壟斷地位,但是也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原則。(2)技術:根據材料“美國商人羅威爾利用訪問英國的機會,將這一技術引進了美國”、“在設法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美國還鼓勵本國人民創造發明新式機器”可歸納出在以高薪引進技術人才、通過商業間諜竊取技術機密的同時,也注重技術的自主創新;勞動力:根據材料“也曾設立高額獎金來鼓勵英國移民將技術帶到美國”可歸納出鼓勵移民;市場和原料:根據材料“遼闊的可耕土地資源,豐富的林木資源,發達的航運河道和水力資源等都是西歐國家所難以匹敵的”可知美國資源豐富和市場廣闊;資本:根據材料“,促使美國商業資本向工業轉移,土地投機使得手中握有資產的投機者購買大量農民所無力購買的大面積土地,然后以高價向農民出售或出租小塊土地而獲取巨額財富”可歸納出來源于商業資本轉化、土地投機和政府的財政支持。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個合理的、健康的社會往往至少要由兩套社會機制來維系,一套是較為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如民主政治等),另一套是社會的道德準則(它往往和宗教信仰或倫理體系分不開)。前者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但它主要應是保護人民的各種權利和要求人民對社會盡一定的義務;而后者則往往和人們的個人信仰有關.對于后者,只要是有益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就不應用政治權利去干涉,它對政治來說,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湯一介《矚望新軸心時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觀點并加以論證。(要求:提煉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觀點,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關系清晰)【答案】觀點: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對獨立的社會道德準則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兩大并行因素。論述:古代中國政治、法律制度完備,但是法律制度和儒家倫理道德均淪為君主專制的附庸,儒家綱常名教制造了大批崇尚等級的順民,各封建王朝后期賦稅沉重、民不聊生,農民起義使古代社會不斷地陷入到輪回的封建秩序中,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近代西方隨著宗教改革中天主教會的去世俗化,教會僅僅作為人的精神力量存在,其導人向善的一面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盡管也存在著因貧富差距過大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群眾性斗爭的展開,其民主政治、法律制度確是不斷走向完善,從而使整個社會進入良性循環。結論:政治、法律制度和個人信仰均具有相對獨立性,只有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解析】【詳解】根據題目要求,首先閱讀材料,提取材料中“一個合理的、健康的社會,往往至少要有兩套社會機制來維系,一套是較為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另一套是社會道德標準”等信息,進行整合,得出觀點“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對獨立的社會道德標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兩大并行因素”等觀點,將其明確表達以后,根據材料層次和相關解釋,結合所學知識,利用古今中外的兩到三個例子,對這一觀點進行論證說明,最后在正反例證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升華認識,指出充分發揮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道德、個人修養的作用,對推動社會健康、合理發展的重要性。整個解題過程注意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楚、表達準確。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勝利,是革命黨、新軍和立憲派等多派勢力合力作用的結果.在獨立的17省、市中,地方都督掌握著省區軍政實權,國家真正之政治中心已移至各省都督.地方都督同時擁有軍政和民政兩權,這種特殊的政治形態被稱為軍民合治。這導致軍人直接干預與管理行政事務,違背共和政體原則。——摘編自龍長安《袁世凱與民國初年省制改革》材料二1913年8月,熊希齡出任國務院總理,不久,《改省為州草案》和《改省為道草案》兩個廢省方案先后頒布,全國21個省劃分為83個州或80個道,案遭到各省軍政長官的激烈反對。袁世凱政府決定采用虛省制度,1914年5月,正式確立“省”之名稱,在這種行政改革模式下,省一級成為監察區,道成為一級正式的政區,..最終以失敗告終。——摘編自龍長安《袁世凱與民國初年省制改革》(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袁世凱地方改制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扼要對比袁世凱政府1913年和1914年兩次地方改制的異同,并分析其客觀積極意義。【答案】(1)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深,袁世凱成為民國臨時大總統;國內黨爭嚴重;地方軍人執政,中央無力控制地方。(2)1913年:縮省,即廢省為州或道,并增加數量;1914年:虛省,即保留省,但只承擔監察職能,使道成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目的相同:削弱地方實力,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意義:有利于革命黨人開展反專制斗爭;為后來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鑒。【解析】【詳解】(1)背景:根據材料“國家真正之政治中心已移至各省都督.地方都督同時擁有軍政和民政兩權”可知國內黨爭嚴重和地方軍人執政,中央無力控制地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成為民國臨時大總統。(2)異:根據材料“《改省為州草案》和《改省為道草案》兩個廢省方案先后頒布,全國21個省劃分為83個州或80個道”可知,1913年:縮省,即廢省為州或道,并增加數量;根據材料“1914年5月,正式確立“省”之名稱,在這種行政改革模式下,省一級成為監察區,道成為一級正式政區”可知,1914年:虛省,即保留省,但只承擔監察職能,使道成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同:結合材料可知,兩次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意義:結合相關知識可知,關于改革的意義可從有利于革命黨人開展反專制斗爭、為后來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鑒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在近代國際法確立之前,人們承認國家有戰爭權。國家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當和平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時,即可使用最極端的暴力手段戰爭。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在荷蘭召開,共通過了13個公約,其內容規定不宣而戰是非法的,規定了戰爭開始時對敵圍商船的保護制度。....凡爾賽和約設立了追究戰爭犯罪的內此后,1928年簽署的《巴黎非戰公約》,更是進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將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劉長敏《海牙和平公約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材料二1943年4月14日,美國情報參謀萊頓拿著一份標有“00”字樣的電報走進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辦公室,尼米茲看完立即明白了,這是老對手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視察日程安排,尼米茲不得不謹慎從事,一個半小時后,電報被送到作戰部長金將軍手中,接著又交到了羅斯福手中。西方世界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戰爭中不得暗殺對方統帥,所以羅斯福心存疑慮,金將軍立即指出.羅斯福這才下了決心,干掉山本!他為這次行動起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復仇之劍!——金燦則《山本五十六全傳》(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國際社會對戰爭態度的變化并加以評論。(2)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金將軍說服羅斯福的理由。【答案】(1)變化:由依照國際慣例承認戰爭的合法權利到以近代國際法的形式對戰爭加以限制,到最后否定侵略戰爭。評論: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無法從根本上避免戰爭。(2)理由:山本偷襲珍珠港,不宣而戰,違背海牙和約;依國際法規定,山本發動戰爭,屬于戰爭罪犯;山本去前線視察,屬于作戰區域內,將軍與士兵都是合法的射殺目標。【解析】【詳解】(1)變化:根據材料“在近代國際法確立之前,人們承認國家有戰爭權”、“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在荷蘭召開,共通過了13個公約,其內容規定不宣而戰是非法的”、“1928年簽署的《巴黎非戰公約》,更是進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將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可歸納出變化是由依照國際慣例承認戰爭的合法權利到以近代國際法的形式對戰爭加以限制,到最后否定侵略戰爭。評論: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國際社會對戰爭的態度的變化評價可從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及無法從根本上避免戰爭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2)理由:根據材料“西方世界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戰爭中不得暗殺對方統帥”、“他為這次行動起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復仇之劍!”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理由可從本偷襲珍珠港,不宣而戰、山本發動戰爭,屬于戰爭罪犯及山本去前線視察,屬于作戰區域內,將軍與士兵都是合法的射殺目標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作為反種族隔離的英雄,曼德拉當然值得紀念。在紀念曼德拉的時候,人們也不要忘記任期內實現和解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相比之下,后者更難能可貴,因為這意味著放棄南非白人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優越的生活和巨額財富……德克勒克上任伊始,便宣布允許在全國各地舉行反對種族主義政權的和平集會。1990年2月2日,德克勒克宣布解除對非洲人國民大會等33個反種族主義統治政黨和組織的禁令,同時,宣布釋放入獄長達27年的曼德拉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元件測試儀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機械量儀表項目建議書
- 2025建筑工程咨詢合同范本
- 2025汽車銷售定金合同
- 2025煤炭采購協議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年探討國際商事合同法中的交錯合同條款研究》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借款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城市商業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茶葉代理合同范本模板
- 研究性學習-雞蛋上的物理學
- 婦科內分泌檢查記錄表
- 人工智能原理與方法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哈爾濱工程大學
- 院前急救業務學習介紹課件
- 虎林市四平山金礦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巖金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西政安徽校友會通訊錄
- 2017沂源縣新醫藥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養老護理員第一章職業道德
- 動詞三單專項練習
- GB/T 27007-2011合格評定合格評定用規范性文件的編寫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