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源環境經濟學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汪安佑
教授北京市精品課程經濟學家的定位2曼昆:經濟學家:經濟科學家、經濟工程師。“經濟科學家”任務:主要是做學問,發現經濟規律,提出經濟定理、建立經濟模型,發表經濟論文,推動經濟學科建設,做出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貢獻。其科學成果,可能是基礎的,探索規
律的,也許暫時是無用的,但是從長遠看,能推進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引起人們的啟發。可將其歸為“科學性貢獻”。
“經濟工程師”任務:主要是圍繞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和對策方案,通過解決經濟問
題而做出貢獻。為“工程性貢獻”。科學性貢獻:屬于理論與知識創新,使人們認識一般性的科學規律提供基礎,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理論性、知識性、原創性;工程性貢獻:屬于知識應用方面、政策方面、方法上的創新,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具有現實性、直接性、模仿性、操作性、經濟性。3第三種定位:經濟學家應是經濟科學家與經濟工程師的結合體4經濟科學家:要提出政策建議,要具有經濟工程師特點;經濟工程師:要提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需要
以經濟理論作基礎,一個沒有扎實經濟理論的經濟工程師,很難成為一個好的經濟工程師。經濟學家既要“入世”,又要能“出世”。“入世”:是指既能潛心研究經濟學,做出理論建樹;“出世”:是指能將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實際中的問題相結合,提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經濟學家的時間分配在不同的時期應有所不同,但一定要兼顧兩邊。教學方法與設計5課程性質:北京市精品課程
特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入世”與“出世”相結合、網絡式、傳統式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研究式教學相結合。具體方法上:專題介紹(現實)理論講授(重點)案例討論(現實與思考)課后思考(思考題)課后科研(課外科研)開卷考試網絡教學(大綱、案例、習題、參考資料)講6個問題:基本概念問題西方演變中國演變定義內容發展趨勢6第1章 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產生、發展與研究體系一、資源與環境的基本概念7(一)資源的基本概念
1、資源的概念廣義:將對財富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的要素統稱為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狹義:自然資源,資源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們所發現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質、能量及其功能的總和。2、資源的分類8按資源存在的形態分類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環境資源。按資源是否可更新特征分類非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按對資源的控制方式分類專有資源、共享資源3、資源的基本特性動態性天然性整體性地域性資源的多用性資源數量上的有限性和發展潛力的無限性94、資源與經濟發展資源是生產力發展的物質基礎資源的存在與開發決定經濟的空間布局資源開發過程也是產業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的過程10(二)環境的基本概念111、環境的概念人類和其它生物賴以生存的客觀物質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一個整體。2、環境的類型自然環境人工環境3、環境與生態系統(三)資源與環境概念間的關系12將自然資源放在環境中研究環境的概念中已經包括了自然資源。將環境放在自然資源中研究環境污染引起的環境問題,影響自然資源供給的數量和質量環境的自凈能力,影響自然資源的供給將環境與自然資源并列研究環境與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人類的生命支持系統。二、資源與環境問題1、人類對資源環境問題關注的歷程人類對資源環境問題關注經歷的三次浪潮2、當代資源經濟問題14工業化、城鎮化——能源、資源短缺資源的供應能力同人類需求之間矛盾資源浪費、大量開采、過度消耗白銀銅礦考察15經濟學家需回答以下問題:16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是怎樣的關系?如何緩解資源稀缺問題?有限的資源怎樣才能得到經濟有效的利用?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資源利用與管理政策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等。3、當代環境經濟問題17從性質上劃分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由環境污染演化而來的問題。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
雨等問題;生態破壞問題。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沙化堿化、生物多樣性消失等;資源耗竭問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耗竭問題;固體廢棄物問題等。從介質上劃分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水環境問題土壤環境問題等。從地理空間劃分環境問題:地區環境問題國家環境問題區域環境問題全球環境問題等。18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十大問題:19土壤資源遭到破壞。氣候變化,溫室效應威脅著人類;生物的多樣性在減少;森林面積日益減少;水污染和淡水資源受到威脅。化學污染日趨嚴重。固體廢棄物污染和混亂的城市化;海水污染、海洋生態危機加劇;空氣污染嚴重;極地臭氧空洞在擴大。經濟學家需回答環境經濟問題:20經濟發展中怎樣做到可持續發展?怎樣克服負外部性,選擇經濟發展模式?采用什么樣的手段控制污染保護環境?在經濟決策中的環境評價問題?選擇什么樣的環境經濟政策?環境核算問題?國際環境經濟問題等?三、西方資源環境經濟學的演變21分為四個階段1、古代社會至前資本主義時代早期:人口稀少,開發利用資源的基本方式是“適應─利用─索取”。中后期:人口急劇增加,對資源過度開發和掠奪性利用,破壞生態環境。產生了樸素的“經驗基礎上的保護生態和適應利用自然資源觀”。如古希臘、羅馬時代。2、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至20世紀30年代(土地經濟學)威廉·配第:“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大衛·李嘉圖:差額地租論屠能:“農業區位理論”也叫“區位地租論”馬克思、恩格斯:馬歇爾:土地是指自然為輔助人類而自由賦予的陸、水、空氣和光、熱等各種物質與能力。產生土地經濟學伊利和莫爾豪斯(美國)《土地經濟學原理》(1924)早期、逐漸衍生為“資源經濟學”。223、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產生資源經濟學)1931哈羅德·霍德林(美):發表《可耗盡資源的經濟學》,提出了資源保護和稀缺資源分配問題。西方經濟學家: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稀缺資源的利用與分配的科學。西方大學:相繼建立了資源經濟專業或開設了專業課程郎(O.Lange)和羅賓斯(L.Robbins):把資源的開發利用視為經濟學的同義語。234、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資源環境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相結合的資源環境經濟學迅猛發展。20世代60年代末:環境經濟學塞尼卡與陶西格:《環境經濟學》1974。20世代70年代初:梅道斯受羅馬俱樂部委托,發表《增長的極限》。戈德·史密斯(英)《生存的藍圖》、《只有一個地球》1972。20世代80年代初:資源環境經濟學。阿蘭·蘭德爾:《資源經濟學——從經濟學角度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政策的
探討》1981。安東尼·費舍爾(A.C.Fisher):《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1981
。湯姆·泰坦伯格(Tom
Tietenberg):(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
1981。哈恰圖洛夫:《自然利用經濟學》
1982
,從生態經濟角度研究自然資源有計劃、合理利用問題。威廉·J·鮑莫爾等:《環境經濟理論與政策設計》
1988。英羅杰·珀曼和馬越:《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1999。24四、中國資源環境經濟學的演變25分為四個階段1、古代至新中國成立以前——萌芽與土地經濟學產生《周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中國古代:形成了以天、地、人的整體系統觀看待人與自然和利用資源的觀點。1949年前,中國的大學中開設過《士地經濟學》課程,
引用伊利等人的《土地經濟學原理》和后來的《土地經濟學》張德粹:專門編著過《土地經濟學》。2、新中國成立至1980年——研究中斷階段261949年以后由于受前蘇聯影響計劃經濟、資源國有未能進行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已經在大學中開出的土地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也被迫中斷3、1981年至1990年——初步研究階段1984:劉書楷編著《農業自然資源經濟學》研究生教材。1984:牛若峰主編《資源經濟學與農業自然利用的生態經
濟問題》,介紹西方及前蘇聯關于資源經濟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1987:甘澤廣《環境經濟學概論》1989:劉書楷《農業資源經濟學》1988:黃奕妙《資源經濟學》1990:陳迭云《農業資源經濟的理論與方法》等。274、1991年至今——形成與發展階段自然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資源環境經濟學、可
持續發展經濟學在資源經濟學方面:萬建中、1992、《農業自然資源經濟學》王錫桐、1992、《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經濟問題》楊秀苔、蒲勇健、1992《資源經濟學》汪丁丁、1993、發表《資源經濟學若干前沿課題》曲福田、2001、《資源經濟學》等。28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曲福田29在環境經濟學方面程福祜:1993、《環境經濟學》厲以寧和章錚:1995、《環境經濟學》姚建:2001、《環境經濟學》姚志勇:2002年、《環境經濟學》覃成林和管華:2004年、《環境經濟學》等。30資源環境經濟學方面張帆:1992、《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楊云彥:1999、《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魯傳一:2004、《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馬中:1999、《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楊昌明:2002、《資源環境經濟學》陳大夫:2001、《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汪安佑、雷涯鄰、沙景華:2005、
《資源環境經濟學》等。31張帆32馬中1954年3月6日生,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領域:環境政策、環境管理體制、經濟手段、濕地生物多樣性、經濟評價等。33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方面:劉思華:1998、《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曲福田:2000、《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政策選擇》洪銀興:2000、《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等。34五、定義與研究內容351、含義含義:運用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環
境與自然資源的供給、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護等問題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可定義為:研究人類經濟活動中資源環境需求與資源環境供給之間的矛盾過程中,資源環境在當前和未來的配置及其實現問
題規律的學科。自然環境具有四種競爭性的用途:公共消費品的供給者自然資源的提供者廢棄物的接受者生命支持系統。四種功能間相互競爭,同一功能相互競爭。
問題:研究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優化配置問題;研究如何使自然資源與環境在不同用途之間和同一用
途不同使用者之間配置最優。362、研究內容374篇資源環境經濟學導論資源環境經濟學基本理論自然資源環境經濟學基本問題環境經濟學基本問題18章38第1章 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產生、發展與研究體系
第2章 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的關系第3章 經濟效率理論第4章 外部性理論第5章 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6章 循環經濟理論第7章 資源與環境價值理論第8章 一般化資源的稀缺與供求原理第9章 公共資源的最優利用第10章 非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
11
章
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12章 自然資源利用與管理制度第13章 污染控制手段第14章 污染控制與防治
第15章 環境經濟評價第16章 環境經濟政策第17章 環境核算第18章 國際環境經濟問題39六、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發展趨勢40理論創新趨勢內生增長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博弈
理論、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方法論創新趨勢博弈理論:國際環境談判福利和效用測度方法的創新:對環境政策研究。——生態稅或環境稅的改革,是否能夠達到雙贏,即減少環境壓
力、增加就業或其他非環境福利?——生態稅改革的政治和社會的可接受性如何?問題導向趨勢全球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淡水和海洋污染沙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樣化消失多學科交叉趨勢帕累托最優分析思想:用于生物多樣性分析;博弈理論:用于理論生態學、環境經濟學和環境政治學;與嫡有關的概念:由物理學進入經濟學和生態學的研究。將生態適應性分析和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相互作用這兩個問題聯系起來將多樣性和適應性概念和理論:與經濟的可持續性結合起來。41第一屆東亞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合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共建合同協議
- 嚴琦的離婚賠償合同
- 智能辦公設備采購合同書
- 建筑設計委托合同范本
- 建筑設計服務合同條款
- 【安永】2025靈活應對變局重新平衡風險管理優先事項研究報告
- Brand KPIs for pet supply online shop Time for Paws in the United Kingdom-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幼兒表演性舞蹈《邊走邊唱》
-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05認識人民幣-01簡單的計算-教學反思03(4篇)教案
- 2025年深圳地鐵某區間土建工程勞務分包總價承包合同
- 無機保溫砂漿外墻外保溫系統施工工藝課件
- 產品追溯記錄表
- 高三二輪復習:產業轉移以富士康的企業轉移為例課件
-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 中小微企業劃型證明
- 西南交大區段站工作組織課程設計2018
- 《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測試題試題含答案
- Q∕GDW 12154-2021 電力安全工器具試驗檢測中心建設規范
- 初中文言文專項訓練十篇(含答案)
- 煤礦頂板事故防治(1)
- 漏電保護器試跳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