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南明君弘光帝_第1頁
略論南明君弘光帝_第2頁
略論南明君弘光帝_第3頁
略論南明君弘光帝_第4頁
略論南明君弘光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略論南明君弘光帝

明朝洪光帝朱有祥因“不德”而聞名。后人大多在同一年的許多文獻中描繪了這些描述,他們被稱為腐敗王朝最聰明的皇帝。他知道幸福,無視政治事務,重視酒色,陷入混亂和欲望。雖間亦有不同聲音,而難撼通識,幾成定讞。然而細檢史籍,可知最令人作嘔的內容,竟傳聞難據,透過渲染的迷霧,其顯現的卻是并非昏庸且頗有個性的政治家形象,因撰此文以辯白之。一、營造亂政氛圍初現政治舞臺,即聲譽不佳。朱由崧,神宗之孫,福恭王朱常洵之子。常洵乃神宗寵妃鄭貴妃之子,神宗備極珍愛,擬立為太子,招致眾臣的堅決反對,“爭國本”之事,持續了很長時間,終迫使神宗改變初衷。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常洵至封國洛陽,其所受寵賜甲于諸藩,久負驕奢淫逸之名。由崧隨父居處,四十六年,封德昌王,進封福世子。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大順農民軍攻下洛陽,常洵被殺,由崧倉皇出奔,避居懷慶。崇禎十六年七月,襲封福王。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三日,懷慶府夜變,由崧出逃,“狼狽走衛輝府依潞王”。三月,京師破,與潞王常俱避難至淮安。四月,南京諸勛貴大臣,以北京陷落,崇禎帝自殺,緊急集會議立新君。以就近而言,有福、潞二王。而按倫序首推福王由崧,然東林派大臣以其“有在邸不類事”,史可法謂:“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薄胺翘熳悠?。”呂大器、張慎言、姜曰廣、錢謙益等大臣,更明確提出其有:“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的“七不可”立之說,從人品上否定了他。而馬士英雖以福王“非人望所歸”,但獨念其“昏庸可利”,乃決心推戴。總之,幾無異議的是,由崧初次登場即以品行不端名世。亂政、怠政及荒淫無恥。由崧被馬士英等搶先擁戴稱帝后,其荒淫怠政之惡名隨之而起,且愈傳愈廣,被描繪成干盡了敗國亡家之勾當,成為人人痛罵的靶子。時人張岱說:“自古亡國之君,無過吾弘光者。漢獻之孱弱,劉禪之癡呆,楊廣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庇终f:“弘光癡如劉禪,淫過隋煬,更有馬士英為之顛覆典型,阮大鋮為之掀翻鐵案,一年之內貪財好殺,酒宣淫,諸凡亡國之事,真能集其大成。”江南人董含也說:“由崧質性暗弱,有蜀后主、晉惠帝之風,而荒淫過之。”其具體表現是:亂政諸端:用中旨,翻逆案。最引起爭議和朝臣憤慨的是,以中旨起用所謂名在逆案、已被廢錮多年的閹黨人物阮大鋮。六月,當馬士英上奏稱臣“冒罪特舉知兵之臣阮大鋮,當赦其往罪,即補臣部右侍郎”后,由崧即立加準許,賜冠帶陛見。隨后,于八月末,乃以中旨起用為添注兵部右侍郎,舉朝大駭。本來朝中任命官員的正常途徑是會推,即經內閣會議后提名,再由皇帝頒旨?,F在由崧竟改變這一相沿成習之法,以口傳的方式自行任命,即用中旨,破壞了常規。于是部院大臣科道官員等紛紛上奏,各言逆案乃先帝(崇禎帝)所欽定之大案不可翻、阮大鋮不可用。如翻此案“豈不上傷在天之靈,下短忠義之氣!”此乃濁亂朝政,萬不可行,然由崧不聽。閣臣姜曰廣、兵科給事中陳子龍接連上疏,極論其危害。姜曰廣所奏尤為言辭激切,中有:“臣聞王者奉三無私以治天下,故爵人于朝,與眾共之,祖宗會推之典,所以行之萬世無弊也。昨者翻逆案之舉,導內傳而廢會推,此尤不可之大者也。……臣觀先帝之善政雖多,而以堅持逆案為盛美;先帝之害政間有,而以頻出口宣為亂階。用閣臣以內傳,用部臣、勛臣以內傳,選大將、選言官以內傳?!帄Z會推之柄,陽避中旨之名,此可為訓哉!先帝既誤,皇上豈堪再誤哉!”俱不聽。除阮大鋮外,由崧以中旨起用名列逆案之人還有袁宏勛(任侍御)、楊維垣(任通政使)等多人。復廠衛。東廠、錦衣衛是明初以來設置的特務機構,皆司偵緝刺探,乃皇帝之耳目。它是皇帝親自操縱,超越正常的法律途徑的一種嚴酷統治方法。以緝事、詔獄、廷杖為主要手段。其專政對象是一切臣民,重點是朝臣,造成了社會空前的災難、恐懼和極大的混亂,反對及取消的呼聲迄未間斷。但皇帝為加強對臣民的控制總不愿放棄。七月,由崧在內監的慫恿下決定設廠衛,招致閣臣高宏圖、姜曰廣、王鐸,及眾臣的連章反對。痛言此乃害民誤國之舉,必不可設,由崧一概不聽。且將阻諫的禮科給事中袁彭年,降級調外;而戶科給事中熊汝霖因上疏中憤激道:“廠衛之設,飛章告密,內外交通,神器互借,兵餉戰守四字改為異同恩怨四字,不亡何待?”被罰俸一年。重頒《三朝要典》?!度洹诽靻r修,乃魏忠賢及閹黨攻擊陷害東林黨之作。書中所載萬歷、天啟間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極盡顛倒羅織之能事。崇禎帝懲治閹黨,從編修倪元璐之請,下令禁毀。十二月十五日,通政使楊維垣遽轉副都御史,請重頒《三朝要典》稱,當年三大案之成,皆東林黨人顛倒黑白,欺騙君父的造謗之作,今“重頒天下,必不容緩也”。并請昭雪追恤因三案被罪諸臣。隨之侍御袁宏勛等復請追論焚《要典》諸臣之罪。九江總督袁繼咸上疏言:“《三朝要典》為先帝所焚,不宜存?!倍罅加褚嗌鲜柚G阻。由崧皆不聽,遂命禮部訪求《三朝要典》送史館,并命吏部察明因修《三朝要典》而獲罪諸臣,即崇禎時所定的閹黨人物,分別復職,把翻逆案由個別擴大到全面。怠政情形:大權旁落。文獻所載由崧即位后,不僅大翻成案,倒行逆施,極力亂政,更為突出的是以怠政聞名:“至馬士英當國,直高拱聽之,不復知外邊事矣?!庇舍略匝?“天下事有老馬在,何慮!”于是馬士英與阮大鋮沆瀣一氣,要君弄權,法紀皆廢,弘光朝一片烏煙瘴氣。時由崧“深拱禁中,唯漁幼女、飲火酒、雜伶官優人為樂。馬士英當國,與劉孔昭比濁亂國事,內則韓、盧、張、田,外則張、李、楊、阮,一唱群和,兼有東平、興平,遙制朝權,撫寧、忻城,侵撓邊事。烽警日逼而主不知,小人乘時射利,識者以為寄生之國也”。馬士英當權后賣官鬻爵,政以賄成。他瘋狂搜刮斂財,時民謠曰:“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至乙酉二月,因輸納富人可授翰林待詔等官,故末一句更改為“翰林滿街走”。阮大鋮自任職兵部之后,凡察處降補各員,賄足則用。還公開炫耀行賄理財之經驗:“國家何患無財,即如撫按糾薦一事,非賄免,即賄求,半飽私橐耳,但令納銀若干,于官應糾者免糾,欲薦者予薦,推而廣之,公帑充矣。”國家敗壞至此,兵科給事中陳子龍沉痛上疏道:“中興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舊物。陛下入國門再旬矣,人情泄沓,無異升平之時,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下,臣誠不知所終矣!其始皆起于姑息一二武臣,以至凡百政令皆因循遵養,臣甚為之寒心也?!庇舍逻M而唯知淫樂而不問國事厭棄朝政?!皶r大兵南下,勢如破竹。王除夕憮然不樂,亟傳各官入見。諸臣以兵敗地蹙,俱頓首謝罪。良久,曰:‘未暇慮此,所憂者后宮寥寥,意欲廣選民家,以充掖廷,唯諸卿早計之?!驅υ?‘臣以陛下憂敵兵,或思先帝爾。’遂散出?!贝文晁脑露湃?早朝于武英殿,廷臣姚思孝、喬可聘等痛哭于由崧之前,以不救揚州之圍,致其陷落,追究馬士英責任,憤而舉笏擊之曰:“腹心之患,何故坐視?”由崧初而木然默坐,不聞不問,繼而大呼道:“大婚要緊?!辈⑾铝钌⒊N逶鲁跛娜?百官賀,“上以魚須之娛,不視朝?!背跷迦?“百官進賀,上不視朝,以串戲無暇也。”內監車天祥奏報清兵南下風聲緊急,形勢危殆,由崧聽罷大怒,“擲碗而起,殊不欲聞也”。當天午刻,卻令民夫覓蟾蜍二萬只開剝,押收大內取酥,以做春藥。荒淫:由崧沉迷酒色竟至不可救藥,具體之事有:選淑女。由崧登極后的第二個月,便下詔議大婚、選淑女,于是訪求之使四出,社會即出現混亂,朝臣紛紛上奏諫阻。八月初二日,科臣陳子龍奏稱:“有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黃紙貼額,持之而去,閭井騷然。明旨未經有司,中使私自搜采,殊非法紀。又前見收選內員,慮市井無籍自宮希進,昨聞果有父子同閹者。先朝若瑾、若賢,皆壯而自宮者也?!庇分靽嘣?“有北城士民呈稱,今未見官示,忽有棍徒哨兇,擅入人家,不拘長幼,概云臺去,但云大者選侍宮闈,小者教習戲曲。街坊緘口,不敢一詰?!本旁露娜?工科李維樾言:“日來道途鼎沸,不擇配而過門,皆云王、田兩中貴強取民女,以備宮闈。有方士營楊寡婦家少女自刎,母亦投井,亦大不成舉動矣?!睂Υ?由崧并無所動,仍下令命再選。并諭工部:“大婚應用珠玉等,如數解進。”十月十四日,諭侍郎管紹寧:“京城有才家,且無淑女,著博訪細選?!庇种I內官田成、李國輔,分路速選淑女。十七日,諭太監韓贊周:“挨門嚴訪淑女,富室官家隱匿者,鄰人連坐?!笔辉率?以中宮禮冠三萬金、常冠一萬金,令戶部措辦。次年二月,以京城所選淑女不稱意,“命于嘉興、紹興二府選淑女?!倍露?命禮部廣選淑女。一日馬士英奏云:“選妃內臣田成有本來報,杭州選淑女程氏。”由崧一見,大不樂,已而批旨云:“選婚大典,地方官漫不經心,且以丑惡充數,殊為有罪。責成撫按道官于嘉興府加意遴選,務要端淑。如仍前玩忽,一并治罪?!比畲箐呍?“定額三名不可少?!闭憬矒釓埍?、內官田成得旨赴嘉興挑選,嘉興“合城大懼,晝夜嫁娶,貧富、良賤、妍丑、老少俱錯,合城若狂,行路擠塞。蘇州聞之亦然,錯配不可勝紀,民間編為笑歌”。返鄉御史祁彪佳記載道,此時“因奉旨選婚,越中嫁娶如狂,晝夜不絕”。沉迷聲色,縱欲無度。有關由崧酗酒縱欲之記錄不勝枚舉:“登極初,日召對輔臣,或晝再接。浹月以來,時免朝。八月,選民女入宮,征教坊妓六十四人……十二月,西宮成,卜日臨御,上色不怡。贊周請其故,上曰:‘無佳優,奈何?!贊周泣曰:‘臣意官家思先帝,乃如此抱恨乎!’上晨飲訖,內臣又遞觴,輒舉之不卻。酣淫馳縱十月,未幾,蹈漢成之諱,旋幸無恙。明年,都市榜上供春藥,貽笑四方矣?!薄凹咨昵?南教坊不足充下陳,私征之遠境。阮大鋮、楊文驄、馮可宗輩各購進。大內嘗演《麒麟閣》傳奇劇,未終,妓人首戴金鳳者三。蓋宮例承幸戴金鳳以自別也。上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若干質弱葳蕤,委于塵露。則馬士英望風導欲,大鋮輩從之而靡耳……上初立,都人忻忻,謂中興可待。不數月,大失望,有蘇臺麋鹿之懼?!薄昂牍馍罹咏?唯漁幼女,飲火酒,雜伶宦,演戲為樂。”“弘光中朝,天宮道士袁本盈進春方:用人參飼羊,羊飼犬,細切狗犬拌入草中喂驢,候驢交峻作時,割其勢以啖至尊,御宮人,多以洪巨創死。后躋道士太常少卿,用黃蓋雙棍。乙酉正月初六日,上傳天財庫召內監五十三人進宮演戲飲酒。上醉后淫死童女二人,抬出北安門,嗣后屢有之,曲中少女幾盡。”“馬士英聽阮大鋮日將童男女誘上。正月十二丙申,傳旨天財庫,召內監五十三人進宮演戲飲酒,上醉后淫死童女二人,乃舊院雛妓馬、阮選進者,抬出北安門,付鴇兒葬之。嗣后屢有此事。由是曲中少女幾盡,久亦不復抬出,而馬、阮搜覓六院亦無遺矣。二十日甲辰,復召內監進宮演戲?!薄罢露∮?十三日),命天財庫內監五十三人入宮演劇。上好狎飲,聲樂不輟?!薄拔逶氯晌缢?或書于長安門曰:‘弘主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諂;羽公凱歌以休,且聽阮中曲變。’羽公,鴻逵字也。丙戌端陽節,福王在宮演劇。內旨:召乞兒多捕蝦蟆,為房中藥。士英平日好斗蟋蟀,故時人又稱蝦蟆天子,以對蟋蟀相公。”“辛卯,內傳選中三淑女,放還母家。召馬士英入見,士英無語,唯書一‘避’字于幾而退。午刻,集梨園演劇,福王與諸內官雜坐酣飲。”“馬士英在弘光朝,為人極似賈秋壑,其聲色貨利無一不同,羽書倉皇,猶以斗蟋蟀為戲,一時目為‘蟋蟀相公’。迨大清兵已臨江,而宮中猶需房中藥,命乞子捕蝦蟆以供,而燈籠大書曰‘奉旨捕蟾’。嗟乎,君為蝦蟆天子,臣為蟋蟀相公,欲不亡得乎!”“初一日壬午,有書聯于東、西長安門柱云:‘福人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謅;幕府凱歌已休,猶聽阮中曲變。’又云:‘福運告終,只看盧前馬后;崇基盡毀,何勞東捷西沾?!衷?‘二翻世界,七煞卷地掃;東林一路踏江南,四鎮擎天歸北幕。’時張捷率百官進賀,阮大鋮虛報捷音,又與楊維垣謀殺東林諸人,故有此聯。”“初二日癸未,遣京營兵二百迎黃得功移守坂子磯。時清兵已駐瓜州,欲渡,猶不思調大帥與鄭鴻逵為犄角,乃徒守坂子磯以御左兵。士英之罪,可勝誅哉!”“初五日丙戌,百官進賀,上不視朝,以串戲無暇也?!薄靶撩?傳旨:淑女在經廠者,放還母家。午后,喚梨園入大內演戲,帝與韓贊周、屈尚忠、田成等雜坐酣飲。二鼓后,上將二妃與內官多人,跨馬從通濟門出。文武罕有知者,唯內官遺冠帶、印篆以百計?!倍?、由推動武德清、劉志及《明季南略》等官印與其官文等官事尋檢史事,探求真相,一般說以當時人或身歷其事者之所載最有參考價值,故多為人們所重視。細檢當年載有朱由崧事跡之書,人們會驚奇地發現,詳載其所謂“失德”事之書并不多見,只集中在幾種書內,而缺載或略載之書則甚多,按諸書所載內容,可具體劃分為以下五種:一是明確指出朱由崧荒淫無恥、酗酒縱欲,乃至厭棄朝政之事者,以談遷(公元1593年—1657年)的《棗林雜俎》、陸圻(公元1614年—?)的《纖言》、計六奇(公元1622年—?)的《明季南略》、鄒漪(明遺民)的《明季遺聞》,以及張岱(公元1597年—?)的《石匱書后集》、董含(公元1624年—?)的《三岡識略》六種書為最。前四書乃繪聲繪色,細致入微地加以記載,后二書為議論,具體已見前引。二是雖然載有由崧荒淫之事,然卻加以存疑者,當時人題梅村野史的《鹿樵紀聞》可為代表。該書雖載有“端陽節,福王在宮演劇。內旨:召乞兒多捕蝦蟆,為房中藥”之事,然又議論以“至如孌童季女,方藥縱淫,皆傳聞之過”,加以否定。三是盡管載有由崧耽于聲色,乃至因而怠政,然絕不提及荒淫縱欲之事。此類書籍較多,如查繼佐(公元1601年—1676年)的《罪惟錄》、黃宗羲(公元1610年—1695年)的《弘光實錄鈔》、顧炎武(公元1613年—1682年)的《圣安皇帝本紀》、夏允彝(?—1645年)的《幸存錄》、文秉(明遺民)的《甲乙事案》、夏完淳(公元1631年—1647年)的《續幸存錄》,以及戴名世(公元1653年—1713年)的《弘光朝偽東宮偽后及黨禍紀略》等。四是雖然載有由崧之事跡,卻對其無有貶詞者,有姜曰廣(?—1649年)的《過江七事》、應廷吉(明遺民)的《青磷屑》及顧苓(明遺民)的《金陵野鈔》。五是不僅不提及由崧荒淫縱欲之事,且加辯誣。如曾任弘光朝給事中李清(公元1602年—1683年)的《三垣筆記》、《南渡錄》及《甲申日記》。如何看待上述歧互之書,同是當時之人所寫之各書,彼此何以差距如此之大?稍一辨識即可以看到,大量記載的由崧荒淫無度之事,皆屬宮闈隱秘,而秉筆記載者當年并無與弘光宮闈密切接觸之歷史,顯見,其所書皆據傳聞,且無法核實。傳播如此污穢之事應當說是對福王一系成見甚深者所為。而對福王一系成見甚深者,乃東林人士。人們看到東林人士從由崧一登場即冠以“七不可”之惡名,從而“不類事”愈衍愈多。但一開始的所謂“七不可”,即很難找到準確的事實根據?;蛑^“不孝”尚有事實,這就是《明季南略》所載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三日,“懷慶府夜變,帝同母出走東門,棄母兵間,狼狽走衛輝府依潞王”之事,按此記看來,危難時刻只圖自我保命而棄母不顧,當然是不孝。然此論亦難確立,因《罪惟錄》還另有不同記載:“及懷慶陷,與母鄒太妃及繼妃李氏出奔,半道失,單身依潞王衛輝。”倉皇中半道走失,乃意外之事,謂為不孝則牽強。可見所謂不孝之依據,乃在疑似之間。至于其余“六不可”,則更難找到事實的支撐,故東林人士散布的“七不可”,純屬莫須有。然而,莫須有之事竟廣為流傳,進而危害發酵,流毒甚巨,實有深厚的社會原因。其問題之源頭在于明神宗的荒淫怪異,寵溺鄭貴妃、福王,而引發社會,特別是東林黨人普遍的厭惡之情。隨而諸多傳聞便起,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由崧自然被涉及,對其不利之傳聞便越來越多,亦愈加復雜;無法證實之傳聞既多,真假難辨,多為莫須有,實為厚誣。流被社會,厚誣竟成信史,左右輿論,人們不能不信,對由崧的厭惡之情,可謂根深蒂固,終成政治陷阱。即正直人士亦難辨識,竟信以為真,而推波助瀾,鑄成歷史大錯。史可法、張慎言、姜曰廣等最初之見解本此。而由崧即皇帝位后,馬、阮擅權,閹黨人物重新起用,人們厭惡與怨恨之情有增無已。而阮大鋮投帝之所好,進獻優伶入宮演戲,供其歡樂,于是荒淫縱欲之傳聞鵲起,哄傳都下,而東林黨人對此指責、批判的聲音迄未止息。東林人士向以疾惡如仇、忠耿清廉著稱,在社會上頗有威信。因而東林人士,或具有強烈東林背景,以及有東林傾向之人的一些言論,包括其有意無意散布之傳聞很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于是一些史家有感于弘光朝的混亂,受其影響,激于義憤便以傳聞為信史而備載于書,竟而流傳于世。史家陳寅恪曾云:“東林愛憎之口,未必盡可信據。”可謂卓識。盡管當時一些人所載由崧的那么多繪聲繪色的荒淫縱欲之事,但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可信度。當然,東林黨人也不能一概而論,它本是一個非常復雜而松散群體,人員面貌不一,對問題的看法各異,而對由崧諸多傳聞之態度亦能分出高下。人們可以看到,關于由崧的傳聞可分兩類:一是即帝位前的所謂“七不可”說;二是稱帝后的荒淫縱欲之事。前者多發生于河南福邸,時地皆遠,難得證實;后者則出現于南京宮闈,近在咫尺,易于判斷。東林人士對前者的態度,相信者多,前述已可證明。而對后者,因置身其中,對其真偽自有辨察之力,故人們看到雖有相信并散布者,但總的說來則并不多見。而頗有影響的人物,如查繼佐、黃宗羲、顧炎武、夏允彝、文秉等,皆為東林黨或有東林傾向的重要人士。當哄傳甚囂塵上之時,他們卻冷靜對待,其所著并不言及由崧荒淫之事,這很發人深省,足見他們寫的是信史,尊重的是事實。而東林人士姜曰廣,則是上述所列記載弘光朝史事諸作者中,唯一一位在弘光朝任職的高官。他乃弘光朝東閣大學士,屬該政權的核心人物。他思想敏銳,立朝忠耿,為反對由崧起用閹黨阮大鋮、復設廠衛,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然因曾主立潞王之議,被馬士英抓為把柄,屢遭排擠詆毀而憤然離朝。乃名副其實的弘光朝親歷者、當事人,是弘光朝最有資格的歷史見證人。他與由崧有近距離的接觸,也是最有條件了解宮闈內情之人。其所著述當最有權威。然其敘述自身在朝親歷之事的《過江七事》一書中,雖具體細微地記述了弘光朝諸多大事件,且處處涉及由崧,不但對由崧無貶詞,且對社會哄傳所謂由崧荒淫縱欲的失德之事竟只字不載,這尤為發人深省。當事人、親歷者既毫無感受,只能說明哄傳之無據也。當年又一位親歷者給事中李清,更對所謂由崧荒淫縱欲之事的真實性提出了明確挑戰。他曾深有感觸地記載道:“上燕居深宮。每徘徊詫嘆,謂諸臣無肯為我用者,于聲色罕近也。然讀書少,章奏未能親裁,故內閹外壬相倚為奸,皆歸過于上。如端陽捕蝦蟆,此宮中舊例,而加以穢言,且謂孌童季女,死者接踵。內外喧謗罔辨也。及國亡,宮女皆奔入民家,歷歷吐狀,始得其實。又舊輔吳寓居溧水,曾見一大,詢及宮府事。言:‘上飲酒宴樂有之,縱淫方藥等,傳聞非確,惜為大學士馬士英所挾耳。蓋緣士英為御史黃澍所糾,密疏言:上之得立由臣及四鎮力,其余諸臣皆意戴潞藩。今日彈臣去,明日且擁立潞藩矣。上信其言,為雨泣久之,以后一切朝事俱委士英?!盅?‘士英聽阮大鋮奸謀,欲以《三朝要典》闖擊事,興黨人之獄,上獨不允。’亦可想其為人矣?!笨芍^道出了歷史真相,這不啻對由崧之為人平反辯誣。而當時秉持此見者絕非李清一人。錢謙益降清后而悔之,痛定思痛,回憶弘光帝時乃以《一年》為題吟詩道:“一年天子小朝廷,遺恨虛傳覆典刑。豈有庭花歌后閣,也無杯酒勸長星。吹唇沸地狐群力,嫠面呼風羯鬼靈。奸佞不隨京洛盡,尚流余毒螫丹青?!鄙畛恋乜畤@一些人對弘光帝的亂政厚誣,形象地指出由崧荒淫酒色之事并不存在。這又是辯誣之作。陳寅恪云:“牧齋此詩所言,固是偏袒弘光之辭,但亦應取與東林黨人之記載,以由崧為天下之惡皆歸焉者,參互比較,求一平允之論也?!度A笑雜筆》壹‘黃梨洲先生批錢詩殘本’條,《一年詩》批云:‘金陵一年,久將滅沒,存此作詩史可也?!粍t,梨洲以牧齋此律為詩史,則其意亦不盡以弘光為非,可以窺見矣?!痹e極參與當時政治的黃宗羲(他本是堅定的東林人士),耳濡目染之事既多,卻在自己《弘光實錄鈔》等著作中,只字不載所謂由崧的荒淫之事,何以如此?應該說這不僅僅是“不盡以弘光為非”的問題,而是尊重事實,審慎下筆,以留信史,其態度是老實的、嚴謹的。錢謙益的另一首詩云:“雞人唱曉未曾停,倉猝衣冠散聚螢。執熱漢臣方借箸,畏炎胡騎已揚。(乙酉五月初一日召對,講官奏胡馬畏熱,必不渡江。余面叱之而退。)刺閨痛惜飛章罷,(余力請援揚,上深然之。已而抗疏請自出督兵,蒙溫旨慰留而罷。)講殿空煩倒坐聽。腸斷覆杯池畔水,年年流恨繞新亭。”且不論錢謙益在這里如何自我標榜,但卻透露了由崧直至弘光朝瓦解之前,仍勤于政事,御經筵,認真聽取治國之策;惜其抗御無方,竟至一朝覆亡。由上可見,當年對流傳的所謂由崧荒淫縱欲事,即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否定的看法,了解這些均有助于人們深入準確地認識弘光帝朱由崧,也是治史者不可不深思詳查的問題。然而,當年詳載由崧荒淫事之文獻盡管不多,對后世之影響卻頗深。由楊陸榮的《三藩紀事本末》以下,諸如抱陽生的《甲申朝事小記》、李天根的《爝火錄》及徐的《小腆紀傳》與《小腆紀年附考》等書皆秉承其說,對由崧之為人加以描繪,這對后世影響巨大,幾成史學界的主流看法。而不以由崧為荒淫,秉持《南渡錄》之見者雖不乏人乏書,如溫睿臨的《南疆逸史》即是,然并未被世人看重。人們更未玩味、深思當年的親歷者嚴肅史家查繼佐、黃宗羲、顧炎武、夏允彝、文秉、夏完淳,以及戴名世等著作中,何以只字不載由崧荒淫之事?而當年最具權威的親歷者姜曰廣,以及親歷者應廷吉、顧苓之著述雖亦涉及由崧,卻無貶詞,這都說明了什么?人們亦似乎并未留意。足見,謂朱由崧荒淫透頂則難符實際,但疑而不清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朱由崧的真實面貌尚有待認真探求。三、皇帝財產意識朱由崧作為南明弘光朝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僅僅一年,亦不乏奢侈享樂,當然這是封建帝王的常態,乃共性之屬,無需太苛求。人們需要留意的是其個性。任何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個性,只有個性方能展示人物的為人本質及特有的精神風貌,這是與其他人物區別之所在。我們現在所要探討弄清的就是由崧獨有的個性,他的真實面貌。驅散文獻上記載渲染的迷霧及人們以訛傳訛的定論,分析史料,人們可以看到朱由崧的真相了:朱由崧具有謙遜真誠的政治品格。由崧初無意于登基。當其以福王身份被眾軍閥及馬士英挾持至燕子磯,群臣入見時,其言行展示了真情。諸書所載是:“可法等四人跽拜,王亦拜,手挾可法、弘圖起之。泣曰:‘家恥未雪,國仇未報?!煞ǖ葐⒄埍O國,不許,曰:‘宗室多賢,未敢辱及。’”“南京諸臣見王于舟次。王時角巾葛衣坐寢榻上,舊枕敝衾,孑影空囊。從行田成諸人,布袍葛履,不勝其困。王答兵部書,謂‘國母尚無消息,只身避難,宮眷未攜一人。初意欲避難浙東僻地,迎立決不敢當’等語。及挨次進見,對勛臣慟哭,素衣角帶,臣行禮皆以手扶,待茶款語,極其寬和。言及迎立,即力辭,言‘封疆大計,唯仗眾先生主持。’”“諸臣次第入見。通名畢,訴以國難家難之頻仍也,哀痛不自勝,諸臣亦泣。旋請監國,王曰:‘宗社事重,不谷不佞不足以稱宗社。愿請討宜者,不谷不敢當。’群臣皆伏固請,王謙讓者再?!庇舍戮芙^接受監國,情意懇切。直至到南京后,群臣再行勸進,方接受監國:“五月初二日,諸大臣面奏勸進,王召百官升殿議。王辭讓愈堅,謂:‘人生以忠孝為本,今大仇未報,是不能事君,父遭慘死,母無消息,是不能事親。斷無登位之理?!杂櫶槠?。又言‘東宮及永、定二王,見在賊中,或可致之。且桂、惠、瑞三王,皆本王之叔,聽諸先生擇賢迎立。’科道官奏迎立之意,祁彪佳以人心天意為言。王遜謝如前,令百官退,止留兵部及內守備進內議事。少頃,再入班,上勸進第一箋,呂大器跪奏。王傳旨暫領監國,百官退。少頃,又進第二箋,王命傳進,乃手書批答:‘仍領監國,余所請不敢當。’”由崧乃于五月初三日監國。后經群臣再三進箋,乃接受登基,并發令旨曰:“這所啟予屢諭甚明,何又連章勸進?知先生等拳拳忠愛,無非從宗社起見。予不忍固違,勉從所請,俟擇吉舉行,該部知道?!彼煊谖逶率迦占椿实畚弧纳鲜鲋T多記載中,足見其思路清晰,不事張揚,并非做作。其態度真誠,清楚展現了謙遜務實的政治品格,很難與昏庸連線。朱由崧具有博大恢宏的政治氣度。他不計前嫌,寬容厚道。當五月初一日,由崧到南京,首先拜謁孝陵后,即問懿文太子陵所在之處,“遂往瞻拜”,“遂詣瞻拜”,“駐瞻良久”。懿文太子陵,即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朱標的陵寢,朱標次子即建文帝朱允,被其叔父即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其手中奪去帝位者。朱棣之舉造成懿文太子后世之帝系終結。應該說懿文太子是足以令成祖之后,即歷代明朝皇帝尷尬面對的深有所負的先人,他們多采取回避的態度。由崧臨此特為探詢并前往正式瞻拜,緬懷之情油然而生,展示了直面歷史的恢宏胸襟。而更為令人贊嘆的是,他即位后不久,竟對他的直系祖先即朱棣一系欺侮廢黜貶斥,被遺忘一二百年的朱標(懿文太子)、朱允(建文帝)、朱祁鈺(景泰帝)及其夫人追復為帝為后,并上謚號、廟號。如追復懿文太子朱標謚曰興宗孝康皇帝;追上建文帝朱允謚曰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追上景泰帝朱祁鈺謚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爾后,又追謚靖難之役中死難者,即被朱棣所殺忠于建文帝之大臣方孝孺等70余人,及追封英宗(朱祁鎮)復辟時蒙冤被害的于謙,以伸張正義。當時的史家面對此追封帝號、謚號、廟號之舉,曾感嘆道:“海內望此典幾百余年矣,至是始克舉行,詳書于冊,深善之也!”由崧所為確實是令人感嘆的善舉,其意雖在爭取人心,但卻突破了直系祖先以來無人敢碰的禁區,再一次展示了其不固執僵化,所具非凡而博大的政治家胸懷。由崧之得位,實乃四鎮及馬士英之力。當日反對立福王而力主立潞王者,乃姜曰廣、呂大器、張慎言、錢謙益,以及史可法等一批東林人士,若按明英宗正統、天順年間追究立外藩事,誅殺大學士王文之先例,諸臣皆難幸免。然由崧對諸多持異議者不僅不加譴責,且加擢用,弘光朝建立后內閣及部院大臣,多為東林人士,其襟懷大度非一般帝王可及。他重用反對者,是重用人才,意在治國,成算在胸,絕非一時之沖動。對外界一再慫恿之讒言,并不動搖。即位后亦從不追究異議者,這是非凡的氣量,難能可貴。一日,馬士英故意言及立潞王之事,由崧曰:“朕叔父立,亦其分耳?!蔽逶露巳?太常寺少卿李沾劾吏部左侍郎呂大器定策時懷二心。由崧曰:“朕遭時不造,痛深君父,何心大寶。直以宗社攸關,勉承重任。當日效忠定策諸臣,朕已鑒知,余不必深求?!睂Χú邥r持異議者不深求,是他既定方針,他說到做到,實際是毫不追究。大器因此不安而乞罷,由崧亦不許。當接見阮大鋮時,阮挑撥道:“陛下只知君父之仇未報,亦知祖母之仇未報乎?”祖母謂即神宗寵妃鄭貴妃,這是以三案挑激由崧,意在激起其對東林黨人之仇恨,然由崧對此并無所動。對北來太子所持之態度,諸書所載截然不同?;蚍Q由崧欲加害太子,或稱抱審慎真誠的歡迎態度,何者為是,雖均難落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北來太子迄未被害,而如果由崧確欲置其于死地隨時即可實現,而此太子經審問雖被認定為假冒,仍下令將其保護起來,從這點看由崧加害北來太子之事難以成立,其仍不失寬厚與審慎。朱由崧具有理政能力,勤政治國,努力穩定政局,既有主見,亦能納諫。由崧即位后,“恭儉明仁”,勤于政事,曾一再召對閣臣,先后無虛日,或一日再召。五月二十三日,早朝畢,勛臣劉孔昭等恃擁戴之功,無忌憚地攻擊東林派大臣吏部尚書張慎言,指斥其排忽武臣,專選文臣,結黨行私,是真奸臣。咆哮殿廷,并再次煽動擁立之事,聲言:“慎言原有二心,告廟定策,阻難奸辯,不可不誅!乞大奮乾斷,重處慎言,為欺君誤國之鑒戒?!庇舍虏⑽窗磩壮嫉乃悸纷?而是當即制止,并極力調和,“諭文武官各和衷,勿偏競”時,輔臣高弘圖等大臣難安其位,紛紛求去。于是,他特召高弘圖、姜曰廣、馬士英于行宮,對弘圖曰:“國家多故,倚賴良多,先生何言去也?”對曰:“臣非敢輕去,第用人一事,臣謂可,勛臣謂不可。是非淆亂,臣何能在位?!庇舍略?“朕于行政用人未習,卿等所言,無一不從,勿疑有他?!睉B度真誠懇切。由崧在位既久,亦并未懈怠,仍努力協調各方,以安定全局。一次召對馬士英、姜曰廣時,馬士英再提擁立之事,充分表演,極盡煽情之能事,堅請誅殺東林大臣,叩頭上奏曰:“臣以擁立皇上,觸東林奸黨,必欲殺臣。”語未畢便號哭起來。復奏曰:“臣知奸黨必不相容,臣孤蹤,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乞皇上念臣擁戴微勞,放臣歸田里,以此全活微軀,矢來生再效犬馬,臣不能復事皇上矣!”語畢,頭搶地,嗚咽伏地,不肯起。由崧頗為感動,溫言道:“卿起,卿自愛。朕與卿作主,誰敢螫卿耶?”士英奏:“臣之殘生托在皇上,臣切憤劉宗周欺藐皇上,無人臣禮。臣矢以死奉皇上,天必殺此老奸!”由崧為之色動。姜曰廣憤然曰:“士英言太謬!宗周屢朝耆舊,守道堅固,清確之節,黃發罔渝,真所稱古社稷臣。先帝猶卒優容之,其誰得而殺之!”士英曰:“曰廣與宗周,此即所謂東林奸黨,此即俱不立皇上者也!”曰廣曰:“爾夢語耶?迎立時,宗周尚在越,臣書生又不握兵?!庇舍罗D瞬之間,神態沉靜,見二人爭辯不已,遂立加制止,但絕不言及迎立之事,及評判誰是誰非,動情道:“唯天降罰于我家,朕以涼德,勉服厥命,恐墜祖宗之遺緒,用托二卿,以匡不逮。亦冀卿同心戮力,集乃事,宗社無疆之慶,朕亦尚有余休。乃交惡,予將疇依!嗚呼,人各自見,細故可捐。自茲以往,毋介乃衷,毋復有言!我聞在昔圣朝,時則良弼同寅和衷,卿其敬聽朕命,罔俾昔人專美于前,予嘉乃德,唯汝永念!”又極力加以調和:“朕德弗克,實則何心!兩卿心事,朕所深鑒。其即入直,同歸于好,唯公家是急,用慰朕懸衷。其無復補牘,出亦毋以語人,以滋藤葛。其切聽朕言,言不再!”顯見,由崧不僅思路清晰,思想境界更高人一籌,這是高屋建瓴,摒棄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他時刻不忘的是要臣下一心一德,和衷共濟,以穩定政局(當然穩定與否,是另一問題)。這充分展示了其以博大胸懷力控全局的政治家風度。由崧認準之事態度頗為堅定,往往不受外界左右。即位后,為治國而用心網羅人才,不僅堅定地大量使用曾經反對擁立自己的人物,即所謂清流人士的東林派人士,也使用其認定有治國才干的閹黨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力排眾議,起用名列逆案的阮大鋮。首先,他聽過馬士英的阮大鋮知兵的薦舉后,立即賜冠帶陛見。而召對時,阮大鋮暢談軍事:陳述“剿賊實著”:聯絡、控扼、進取、接應四策,又陳長江兩合、三要、十四隙之構想。由崧認真聽取后,甚為滿意,乃立即“納之”??紤]到阮大鋮聲名狼藉,反對者眾,按正常會推,即經內閣提名再由皇帝頒旨之途徑勢難辦到。遂超越常規,以中旨行事,即以皇帝直接任命之形式。而為順利運用中旨,乃先以中旨傳升聲譽甚佳的吏部侍郎張有譽,為戶部尚書。本以為以中旨起用如此之人,當不會有阻力,但卻開了用中旨的先例。然而,大學士高弘圖還是以不經會推而繳命,拒絕執行。乃發旨道:“特用出自朕裁?!眻猿中兄兄肌1M管因此引起一片中旨不可用之聲,由崧“俱不聽”,決不收回成命。遂以中旨用阮大鋮為添注兵部右侍郎,進而命為江防兵部尚書。對劉宗周等反對者,“切責之”,并“禁朝臣不得把持阻諫?!闭故玖藞远ǖ囊庵?。當然,他理政有度,并非固執不化。復廠衛行緝事及重頒《三朝要典》,是弘光朝最引爭議的兩個大問題。由崧之處理,再次展示了其理政能力與政治家氣度。七月,由崧在諸慫恿下擬復廠衛,招致諸臣連章上疏激烈反對。御史祁彪佳疏陳緝事、詔獄、廷杖,為三大弊政,力請永行禁革。姜曰廣疏奏有“緝事不除,宗社且不可知,何有廠衛”等語。然由崧不聽,堅持發旨行緝事,大學士高弘圖力持不可,上疏力爭。由崧大怒,當即召對弘圖,切責道:“爾輩黨同把持,視圣旨為故紙!朕作一事,便禁切不得,但使我寄坐可乎?”高弘圖堅不奉詔,再奏道:“皇上即威震雷霆,微臣不避斧鉞,敢昧死再進一言:緝事亂政,必不可行。”由崧愈加憤怒,責其蠻橫放肆,弘圖乃叩頭謝罪道:“臣愚不識忌諱,逆隆旨,亡狀,萬死!臣自知不稱任使,不宜辱政本地。負主恩,當罷,請得乞骸骨!”面對閣臣如此不懈的抗爭,由崧終于醒悟,權衡利弊,他還是接納了弘圖、曰廣之進諫:設廠衛事作罷。朱由崧具有謹慎為政之品格,從未偏私報復,亦從未假手枉殺一人。由崧即位伊始,朝中即黨爭不可開交。諸勛臣及閹黨臣僚攻擊東林派大臣尤為激烈,不斷借題,欲置其于死地。由崧心中有數,以極大的政治涵養,從不追究,亦不治罪。當姜曰廣因由崧堅持以中旨起用阮大鋮,憤然上長篇言辭激烈奏疏,中有:“先帝既誤,皇上豈堪再誤哉!”堅決求罷離朝。疏上,由崧并未怪罪其冒犯,而是溫旨慰留。而馬士英、阮大鋮則大忿,陰嗾勛臣朱國弼、劉孔昭以誹謗先帝為辭,交章攻之。由崧并不理會。年底,閹黨人士翻歷史舊案。通政司楊維垣之奏請重頒《三朝要典》,欲追究當日主張定三案之人,并牽連東林黨人。由崧優容不許。乃曰:“宵人躁競,不難矯誣君父以遂其私,姑不追究。其《三朝要典》,禮部訪求入史館,以存列圣慈孝之實?!边@引起巨大波動,群臣聞之多不自安。九江總督袁繼咸上疏力爭:“《三朝要典》為先帝所焚,不宜存。”寧南侯左良玉亦上疏論之。由崧曰:“此朕家事,列圣父子兄弟之間,數十年無纖毫閑言。當日諸臣,妄興誣構。卿一細閱,亦當倍增悲憤。但造禍之臣,物故幾盡,與見在廷臣功罪無關,朕已悉從寬宥,不必疑猜。”本來重頒《三朝要典》,可以成為借以發泄自祖母鄭貴妃以來,福王一系所受之委屈,并清算久存成見的東林人士之機會,何況由崧本人亦是直接受害者,而閹黨人士一再“以三案舊事激上怒”,然而由崧并未被左右,加以利用,泄憤報復。而是一再頒旨:“不必追究。”“此皆往事,不必更提?!辈扇×似胶鈶鹦g,僅訪求《三朝要典》并宣付史館,對當時所定逆案之個別閹黨人物適當平反,并非要清算歷史舊賬,大搞株連。此舉乃是對長期以來曾在政治斗爭中,特別是定逆案以來,一再受壓、受歧視的名列逆案的人物,撫平其心中的創傷,而并不追究相關者,對東林人士并無損害。他抱定寬容方針,對所有受壓者,都表同情,都施恩惠,意在緩和雙方之矛盾,使人人心情舒暢,以求社會安定,用心可謂良苦。馬士英甚恨江西總督袁繼咸,便托詞“均勞逸”,曾兩次推舉其為刑、戶侍郎,擬待其入朝加以陷害。由崧卻有所察覺,面對會推擬用之奏,怒斥道:“彼地需繼咸耳,此地何需繼咸?而一擬再擬!”竟皆不點用,致繼咸免遭劫難。定從逆六等罪,又作定順案,原本是阮大鋮、馬士英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迫害案,矛頭對準東林人士。所謂順案是針對閹黨人物的逆案而言,即追究北京陷落時,投降大順政權的官員罪責之大案,亦稱從逆或從賊諸臣案。作為一個有作為的政權而言,追究懲治叛逆之臣,乃履行正常職責,無可非議。由崧對此事之關注與操作并無不當,問題是馬、阮塞進了私貨。馬士英因薦舉阮大鋮引發朝野反對,甚忿。阮大鋮曰:“彼攻逆案,吾作順案相對耳。”于是士英疏攻從逆,謂“闖賊入都,侍從之班,清華之選,素號正人君子,皆稽首賊庭。”實是張大其辭,羅織罪名,借此以打擊并牽連東林人士。由崧覽奏,為嚴肅法紀,遂命科道官逐名核奏。七月初八日,頒諭命對北京從逆諸臣仿六等定罪。十天后,以刑部定罪量刑太輕,又頒諭曰:“所擬從逆諸臣,如領兵獻策,即在庶僚,豈可末減;督撫總兵,降賊情罪極重,豈可列二等;京堂科道翰林,受賊偽命,豈可止于一絞;封疆大吏,聞變倡逃,豈止于流;獻女獻婢,豈止于徒。諸臣負恩辱國至此,須有定案昭示天下。”曾定罪擬誅殺者甚眾,幾經反復,直到第二年四月,由崧令三法司從速結案,但最后定案執行,由崧批準所殺者僅“從賊者”三人:光時亨、周鍾及武愫,所謂罪有應得。同時,以“結黨亂政”之名,勒令周鑣、雷祚自盡,令此二人之死,雖有擴大化之嫌,然其取咎亦并非無由。這滿足了阮大鋮報復之心愿,但阮普遍打擊東林人士的圖謀并未實現??傮w說來,如此處理打擊面很小,并未引起大的波動。由崧還特別強調:“此外,當日有挾持異議者都與大赦。朕為天子,豈計匹夫夙嫌,并案內曾得罪皇祖妣、皇考者,俱勿問。文武諸臣,不許再提往事,屢污奏章,違者治罪。”他一再避開私人恩怨,堅決阻止一切報復行為,展示其審慎態度,其目的仍在國家政局之穩定。朱由崧最后時刻的真情展現。由崧心系國事,思有所為,直至小朝廷覆亡之前,迄未忘懷。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底,左良玉以“清君側”討伐馬士英為名,舉兵東下。清兵攻破徐、碭,又破亳、泗,大舉南下。四月,史可法三報緊急。由崧的方針是:“上游急則赴上游,北兵急則御北兵,自是長策?!比欢房煞ú⒉徽J為這是由崧的主意,乃曰:“上游不過欲除君側之奸,原不敢與君父為難。若北兵一至,則宗社可虞,不知輔臣何意蒙蔽至此!”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馬士英的主意。確然如此。其實,這是由崧的無奈。本來,由崧思路清晰,在其登極伊始,曾把對付農民軍作為當務之急,以“三靈共憤,萬姓同仇”,號召臣民“戮力,助予敵愾”,全力復仇討“賊”。然而,半年之后,即十二月,當御史沈宸荃上疏中指出:“今日虜賊皆為國大仇。自東藩失事三十年來,兵財耗盡于虜,故賊起而乘之,及賊逆不容誅,復巧借復仇之名,奄有燕齊。是我中國始終受虜患也。故目前之策,防虜為急,賊次之?!睉肮澒澖詾榉捞斢嫛?“以防虜為實著者也”。由崧贊同,乃“命兵部敕行”??梢娖渌枷胝J識已隨形勢變化而深入,由全力復仇討“賊”,到“防虜為急”,即抗清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這是重大戰略方針的轉變,全國臣民都應為此轉變而行動。然而,擅權的馬士英卻不予理睬,既不防“虜”亦不防“賊”,而是防左。因為他認為足以對其權威構成挑戰的,是居于上游的寧南侯左良玉,所以處處提防,而置由崧抗清部署于不顧。本有主見的由崧竟無可奈何,遂提出此應急之“長策”,既自我安慰亦對付馬士英,實為抗清留后步。而當左良玉以清君側起兵討馬后,馬士英便傾全力對付之。此時,清兵來勢迅猛,史可法得不到由崧的支持,遂移書馬士英,懇其選將添兵,士英不應。而當鎮臣劉澤清、劉良佐各請離汛地率兵南下入衛,以抗擊左兵,由崧已痛感形勢嚴峻,乃堅持抗清之見,諭以防邊為急,不準其請。清騎分路南下之報不斷傳至,十六日,由崧召集群臣議對策。士英仍力請亟御左良玉。而諸臣皆言“良玉稍緩,虜尤急”,應火速防御。由崧遂明確提出自己的看法,諭士英道:“左良玉雖不該興兵以逼南京,然看他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還該守淮、揚,不可撤江防兵?!薄皯獙P谋倍??!瘪R士英竟厲聲拒絕道:“爾輩東林,猶借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若虜至猶可議款,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已調良佐兵過江南矣,寧死虜無死逆!”遂目大呼:“有異議者當斬!”由崧在淫威面前默然了。二十五日,揚州陷落,史可法殉難。次日,由崧視朝畢,以形勢嚴峻,乃尋求保全的良策,問遷都計于群臣,禮部尚書錢謙益力言不可。兩日后,再次召對,上下竟寂無一言。弘光朝岌岌可危,由崧已束手無策。五月過后,警報不斷,保國公朱國弼等密奏建議出避,由崧慨然曰:“太祖陵寢在此,走安往?唯死守耳!”然已無人挺身而出,為其守御。十日晨,清兵渡江信至,朝野大震,是夜,由崧出逃。由崧倉皇出逃之前,下令“淑女在經廠者,放還母家?!贝四烁腥酥e。本來籌大婚,選淑女,曾引發社會巨大不安,亦是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話題,所謂中使四出,道途鼎沸,閭井騷然。攻擊者無不指斥此為由崧荒淫之證。其實,被炒作渲染得無以復加之選妃,經半年多之折騰,最后篩選到三個人:阮姓一人、王姓一人、周書辦自獻女一人,俱進皇城內,但由崧迄未與之接觸??梢?選淑女并非草率從事,而是經過了極為嚴格的遴選,選到后還將從中審慎擇一,以成中宮皇后的人選,再擇吉日,按程序以舉行大婚之典。只因清兵突至,由崧將出逃,而終止了這一進程。即便如此,由崧亦未挾之而行,乃有放還之舉。這說明由崧之選妃與大婚之嚴肅認真,系真情所在,未完大婚,絕不茍且,未經婚配之女,即不輕易染指,亦不因事有變故,置宮中于不顧,浪費其青春,斷送其前程,而放還母家,還其清白,令自行擇偶,這對人對己均屬負責。從這點看,選淑女不僅與荒淫沾不上邊,且透露了由崧之個人品格有可圈點之處。應補及一筆的是,由崧出逃至鎮臣黃得功營之后,非圖茍延性命,而是組織指揮向杭州的戰略轉移,只因被清兵搶得先機而最終覆滅。當被叛將田雄背負起獻俘時,由崧“恨甚,嚙其肩”,致使田雄落個終生疼痛的“人面瘡”。而被挾回南京后,見清豫親王多鐸時,面對提問竟“終無一語”,表現了不屈從于清人的堅定態度,也以此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句號。四、因浚的文學環境和黨爭的體制具有不同的表現由上所析,朱由崧應是一位有治國思想,胸襟寬廣,氣度恢宏,勤于政事,欲有所為的政治家。從接受監國伊始,直至小王朝覆滅迄未怠政,期間更有諸多非凡之舉。然而他卻悲慘地失敗了,不論當年與后世的諸多文獻上記載了那么多丑行惡跡,甚至稱其可與歷史上一切亡國的荒淫之君媲美,可謂惡名留史。何以至此?令人深思。這與其性情懦弱,優柔不斷,寬大過度,因而法紀廢弛,不法廷臣肆無忌憚,通行賄賂;而中官之攬權婪賄尤甚,由崧多憐之而不加罪,致使朝政日非。再加其缺乏魄力,雖有好的主張及見解,在馬士英的淫威面前,又退縮而不敢堅持;更缺乏遠見和駕馭時局的能力等關系甚大。然而更關鍵者,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由歷史與現實諸多因素所促成,以下幾點值得注意。沉重歷史,深受其害。明朝自萬歷中期以來的50年,是黨爭的50年,且愈演愈烈,成為一種強大的政治洪流,當年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被卷入進去,無法解脫,無法自拔。由崧不過是黨爭的犧牲品而已。實際上人們對由崧的真實面貌并不了解,但卻帶著成見,以訛傳訛,鑄就了他的惡名。時東林人士,對萬歷帝及寵妃鄭貴妃,乃至福王常洵之諸多劣跡,深懷厭惡之情,自三案起,抨擊揭露之舉迄未間斷,斗爭已不可調和。順而及之,遷惡于由崧,乃情在理中。議立時,東林人士深恐由崧即位追怨三案,而行報復,乃自然排斥之。散布“七不可”之說,然皆難落到實處,無非捕風捉影之詞,但渲染夸大,目的是取消其即位資格。由崧雖然在馬士英及四鎮軍閥的操縱下取得了帝位,但形象已被丑化。由崧即帝位之后,亦難以擺脫歷史環境的制約,一直背負罵名,沒有威信,成為沉重歷史的受害者。盡管其思想境界、見識主張及用人行事皆高人一籌,非等閑之輩,他以寬宏的態度,努力爭取使用重視一切有治國之才之人,不論這些人之黨派面貌及議立時對自己的態度如何,然而人們卻并不尊重他,他的好心并未獲得好報。實是歷史造成了他缺乏權威,難以服眾。昔日反對由崧即帝位的東林人士,雖然終以惴惴不安的心情接受了由崧登基這個嚴峻的現實,但對由崧的看法卻并未因之改變。在他們眼中,由崧只不過是虛充帝位的頑劣者;而在閹黨及勛臣武將眼中,他本來毫無人望,現在雖踞帝位之尊,不過是自己扶植而可擺布的傀儡。因而難達君臣一心一德,實屬貌合神離而已。這樣,由崧雖被擁戴為帝,卻無法改變這種被歷史扭曲被現實丑化的現實,成為無人支持的孤家寡人。其手中無權、無人、無軍隊,沒有忠實于己的得心應手的領導核心,故缺乏駕馭國家的堅強后盾。弘光朝的政治狀態是黨爭的體制與格局。其一出現東林人士即與馬士英、阮大鋮為代表的閹黨人物展開了較量,激烈爭斗,彼此猜疑,互相牽扯,累積仇恨。相互間亦在對抗中消耗力量,形成了誰也干不了事,誰也干不成事的局面。在這個大背景下,由崧一切好的設想、主張與意志皆貫徹不下去。由崧即位兩個月時,曾頒諭道:“朕遭百六之運,車書間阻,方資群策,旋軫故都。乃文武之交爭,致異同之日甚。先皇帝神資獨斷,匯納眾流,天不降康,咎豈在上!爾諸臣尚鑒于前車,精白乃心,匡復王室。若水火不化,戈矛轉興,天下事不堪再壞,且視朕為何如主?茲特諭爾諸臣,和衷集事。刎頸之交,仇忘廉、藺;同車之雅,嫌泯復、恂。朝廷以此望爾諸臣,爾諸臣以此體朝廷意,否則祖宗成憲,弗尚姑息。特諭?!辈秽纯嗫谄判?哀求臣下以國事為重,捐棄前嫌,精誠一心,然而無濟于事,黨爭雙方爭斗不斷,所謂“文武離心,內外解體,而國事日裂”。由崧雖極力化解,其作用卻很有限。當阮大鋮入朝后,馬、阮專擅的體制形成,而黨爭日益激烈。由崧已無法控制局面,他的一切良好愿望皆難實現,故難有作為。慈悲為懷,不切實際。朱由崧一朝被擁立為皇帝,能積極履行帝王的職責,“有意為明主”,采取了諸多爭取人心的措施,以冀開拓新的局面。然而,他卻不能認識和懂得去怎樣改變緊緊制約他的客觀條件,所采取的措施多不切實際,甚至荒謬,故適得其反。推行好的政策措施,必須切合實際,并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