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的大寨創(chuàng)始人一周啟本
2010-11-0110:32:14周啟本,全國勞動模范,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因打宕改土治水聞名全國。周啟本原名黃運本,1913年4月18日出生于湖北長陽黃土崗(現(xiàn)大堰鄉(xiāng)清水堰村)。他4歲喪父,被周家收養(yǎng),改名周啟本。年青時以當長工、打短工為主,后來靠種田為生。1949年11月,周啟本的家鄉(xiāng)趙家堰解放。1950年,周啟本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1951年7月,趙家堰作為全縣17個土改重點鄉(xiāng)之一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十月下了一場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了許多農田。周啟本對付永茂等農戶說:,我過去打過宕,付永茂,你請幾個,我們幫你打,那是千百年的好事。”這樣,付永茂請了他的幾個兄弟、老表,連周啟本共6人,他們自制炸藥,開山炸石,干了起來,干了40多天,砌成了一條高1丈、長22丈的石坎,一片巖坡地變成了2畝6分平田。1952年1月日,周啟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了黨,周啟本更積極了,根據組織安排,周啟本在四區(qū)趙家堰組織了長陽最早的互助組一一周啟本改田互助組。由于周啟本會打宕,又熱心幫人,十多天時間就達到了11個戶,各戶都獲得了大豐收,同年11月,周啟本被評為縣特等勞動模范。許多農戶紛紛要求加入周啟本互助組。長陽縣根據中央指示,正在試辦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便把周啟本互助組轉社作為全縣四個試點之一開展。1953年4月6日,長陽第一個最大的初級社,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建立,社長周啟本,共18戶,101人,勞動力44人,耕地面積159畝。年底,成立了“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黨支部”,周啟本任支部書記。1954年,周啟本被選為趙家堰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又被選為長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6月28日,周啟本被選為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委員,并被選為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縣5名)。1955年5月29日,中共長陽縣委將趙家堰鄉(xiāng)改坡田為梯田的情況向中共宜昌市委、湖北省委呈報了專題報告。《報告》中說:趙家堰鄉(xiāng)自1951年起至今年4月,利用冬閑時間投入人工55776個,牛工285個,砌成均高4市尺的田坎2301丈,改坡田為梯田270.5市畝,擴大耕地32.2市畝,挖排水溝46條,疏通天坑28個,新改梯田比坡田增產1-2成。另統(tǒng)計,趙家堰鄉(xiāng)的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主任周啟本帶領社員打宕、改田,4年共造梯田299畝,訓練技術骨干81人,1954年糧食總產量108噸,比上午增產15.5噸。同年,周圍數鄉(xiāng)受其啟發(fā),修造梯田2847畝。這年,周啟本榮獲湖北省農業(yè)特等勞動模范稱號。周啟本打宕、改田治水的模范事跡在全省推廣。1956年11月,周啟本領導的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業(yè)模范社”的光榮稱號,國家農業(yè)部頒發(fā)獎金200元。同時,周啟本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57年1月10日,周啟本出席長陽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被選舉為第二屆長陽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7年2月,周啟本到北京出席了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國首屆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會議”金質獎章。同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授予“愛國豐產獎章”。李順達、王國藩、陳啟貴、陳學孟也出席了這次勞模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頭系白毛巾的陳永貴和頭纏蘭布包袱的土家漢子周啟本給人們的印象最深。大會閉幕式上,中央人民政府頒發(fā)了五面獎旗,主要表彰農業(yè)集體化、改土治水、革新小農具、種子改良和牧業(yè)養(yǎng)殖的典型。當周恩來總理把一面鮮艷的獎旗送到周啟本的手中時,他拿著獎旗,望著總理,不知所措。周恩來滿面笑容地指著獎旗上的字,親切地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這是毛主席的話,表彰你們在全國起了率先作用。”周啟本激動得熱淚滾滾。席長陽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5月10日被選為縣第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5月11日,再次當選為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9月,根據中央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縣委將趙家堰鄉(xiāng)改建為,山峰大隊”,周啟本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10月,全國基本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周啟本曾任湖北省第一、二、三、五屆共25年的省人大代表,長陽縣第一至九屆共32年的縣人大代表,第一至八屆人民委員會委員(革命委員會)委員,1971年1月至1978年11月,任中共長陽縣第三屆委員會委員,1973年11月至1981年7月任長陽縣貧下中農協(xié)會副主任,1981年7月至1984年11月任長陽縣農會常委,1980年12月至1988年元月,任縣政協(xié)委員。1953年至1982年歷任(社、大隊)黨支部書記共30年。1993年12月,全國勞動模范周啟本病故于趙家堰村,享年80歲。至1981年底止,周啟本帶領山峰大隊(后改稱趙家堰村)群眾共打宕5660多條,造梯田總面積2110畝(比1949年的總面積還多出330畝)。疏通天坑71個,砌暗溝180多條2100多米,治淹水田560畝,開圍山溝318條3700多米,筑攔泥沙谷坊768處,挖沙凼395個,修水庫、挖堰塘41處,共搬動土石方2700多萬立方米。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4.5萬公斤上升到131萬公斤,增長了8.03倍。如今,我們目睹滿山遍野的層層梯田,好像又聆聽到當年坡改梯的聲聲鐵錘聲,歷史作證,山河為憑:全國勞動模范周啟本靜臥的這片白山黑水是全國億萬農民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星星之火”。陳永貴秘訪宜昌:拜師農民周啟本陽深山,石頭王”周啟本的傳奇人生一個是因搞,農業(yè)集體化”而赫赫有名的大寨黨支部書記、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永貴;一個是只字不識、長陽土家農民周啟本。據《湖北?長陽大堰鄉(xiāng)志》記載:毛澤東號召全面總結農業(yè)合作社經驗,全力解決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問題時的1962年,陳永貴秘密來到長陽,拜訪一個叫周啟本的人。陳永貴為什么秘密來長陽,他學的又是什么?近日,記者有幸采訪到周啟本的大兒子一一長陽龍舟坪中學退休教師周傳松先生,才得悉了這個土家山寨,石頭王”的傳奇一生,揭開這一段歷史的隱秘。他只字不識,卻帶領山峰社的社員們,把一畝片片巖坡地改成了平田周啟本原名黃運本,1915年4月18日出生于長陽黃土崗(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xiāng)清水堰村),他4歲喪母,7歲喪父,后被周家收養(yǎng),改名周啟本。年少時以當長工、打短工為生。1949年11月,周啟本的家鄉(xiāng)長陽趙家堰解放。1950年,貧農出身的周啟本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1951年7月,趙家堰被列為全縣17個土改重點之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土地改革運動。周啟本和該縣土改工作組組長鄭啟義一起進農戶做工作。在舊社會受到過重重壓迫的周啟本,工作顯得十分積極,渾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在土改運動中的表現(xiàn)受到時任該縣蹲點領導四區(qū)區(qū)長馬守漢的重視。分得了田地的農民們十分高興。但是,當年10月里下了一場大雨,引起山洪暴發(fā),一下子沖毀了許多農田。大雨剛停,農民付永茂在周啟本家門口遇到了區(qū)長馬守漢,說自己的大坡田被水沖了,土都沖跑了一層,種不成了,要換田。馬守漢想了一下,說:,現(xiàn)在農民有了田,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困難就要靠自己,窮人自己搭伙幫忙。”這時剛剛挑水進屋的周啟本插嘴說:,我過去打過石當,要不這樣,打幾條石當把土攔住,水就沖不走了。”馬守漢說:,這是個辦法,值得去試。”周啟本見區(qū)長同意了,就對付永茂說:,你請幾個人,我們幫你打石當,那是千百年的好事。”付永茂說:,我沒工錢。”周啟本說:,搭伙幫忙,哪能要工錢?你找?guī)讉€親戚也來幫工,到時候我們有事你還工。”付永茂高興地同意了。這樣,付永茂請了他的幾個叔伯兄弟、老表,連同周啟本共6人,他們自制炸藥,開山炸石,干了起來。這一干就是40多天,砌了一條高1丈、長22丈的石坎,一片巖坡地變成了2畝6分的平田。周啟本只是想為農民兄弟做件好事,他并沒想到,正是那次打石當改田,使他和石頭真正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幫付永茂改田的事很快傳到了縣里,當時的縣委書記任師古聽說后,就馬上來視察。任師古看過后點著頭贊許說,周啟本帶了個好頭,懂技術,要幫更多的農民朋友們解決困難。周啟本把書記的話記在了心里。1952年2月17日,周啟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根據組織的安排,長陽成立了最早的農業(yè)互助組一一周啟本改田互助組。開始只有5個戶,由于周啟本會打石當,深信,打石當三年收,開荒三年丟”的道理,又熱心幫人,10多天的時間就有另外的6個戶積極加入。1953年4月6日,長陽第一個最大的初級社,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建立,周啟本任社長,合作社共18戶,101人,勞動力44個,耕地面積159畝。當年年底,社內成立了“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黨支部”,周啟本被提任為黨支部書記。打石當要有技術,也是件很苦的事。合作社成立之初,少數人干了一陣子就動搖了。周啟本一方面進行說服,一方面指導大家解決技術問題,極大地增強了社員的信心。到1953年冬天,山峰社共改了290畝梯田,每畝增產100公斤以上,改得早的,每畝可增產250公斤。由于不斷地增加收入,全社的農民有生以來第一次變成了余糧戶,很多農民紛紛換上了新棉襖。周恩來滿面笑容地指著獎旗上的字,親切地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廠這是毛主席的話,表彰你們在全國起了率先作用。”1954年,湖北省委號召全省學習農業(yè)改革先進模范,周啟本打石當改田、改土治水的事跡,在全省掀起了學習周啟本的熱潮。1956年11月,周啟本領導的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業(yè)模范社”光榮稱號,國家農業(yè)部頒發(fā)獎金200元。同時,周啟本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57年2月,周啟本到北京出席了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被授予“全國首屆勞動模范代表會議金質獎章”,農業(yè)部也授予他,愛國豐產獎章”。在北京,樸實憨厚、一身土家裝束的周啟本和其他全國勞模一起,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云、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據周啟本的兒子周傳松先生回憶,那次勞模代表大會讓父親周啟本倍感難忘。他回到長陽山峰社后,就對大伙兒講著周總理給他授獎的事:,那天我站在臺上還蠻緊張,好多領導人啊。我還在那兒想著,哪個是哪個。一會兒,周總理就走到了我面前,贈給我一面紅紅的旗幟,上面寫著好幾個大字,我不認得啊,愣在那里了。周總理滿面笑容地指著獎旗上的字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廠這是毛主席的話,表彰你們在全國起了率先作用。那時候我真不曉得說什么好,眼淚直望下掉啊!”聽了周啟本的話,大伙兒的心也似乎飛到了北京,他們有了更加用不完的勁兒和熱情,不分晝夜、不分晴雨地干了起來。,山峰社”計劃用幾年時間,把各戶的坡田都改成梯田,挖穿天坑,開圍山溝把水引進天坑,實現(xiàn)旱澇保收。1958年9月,周啟本領導的“山峰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山峰大隊”。周啟本任黨支部書記,到I960年底,“山峰大隊”已將全大隊85%的坡田改成了梯田,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條件徹底改變,糧食總產量翻了一番。聽到那石石當上傳來的美妙聲音,又聽了周啟本的解釋,有著深厚農業(yè)經驗的陳永貴恍然大悟,他高興地說道,“老哥,真奇啊,打石當改田,你是我的師傅啊!”,父親周啟本經常向子女們講述大寨書記陳永貴來長陽向他學習的事情。1962年8月21日下午,趙家堰的第一道石石當處來了3個人,其中一個頭裹白毛巾、農民模樣的人望著山上層層的梯田、清澈的堰塘和新砌的石石當,不住地點頭,又不住地和旁邊兩個人交談些什么。“白毛巾”叫住一個路過的村民,親切地問:“老鄉(xiāng),向你打聽個人,他叫周啟本。”村民一聽說他要找周啟本,高興地說:“他啊,在打石當呢!我去幫你叫啊!”說完,便直朝最上面的石石當小跑過去。正在打石當的周啟本聽說有人找他,就丟下工具,拿毛巾擦了把臉,徑直下山。拐到一個石石當處,看見3個人正彎著腰,看周圍砌好的石石當,“我是周啟本,你們找我?”周啟本說。這時,“白毛巾”聽到聲音,轉過身來,快步迎上去,“周啟本,周大哥!你不簡單啊!這個石石當了不起!”周啟本這才瞧見“白毛巾”竟然是北京見過的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驚訝之余,周啟本一拍腰間的棕繩,,啊,啊!您怎么來了?”他趕緊拉住陳永貴的手,并和他們一一握手。其中一人說道:“毛主席安排我們來看一下,要求保密。”“看什么呢?”周啟本問。陳永貴說,“我們就看你打的石當,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你的石當打得好,毛主席想讓我們也學習了,推廣下去。”熱情的周啟本有些急了:,看石當,您跟我走,可以看幾天呢。”陳永貴笑著說:,就在這里看一看吧。打這么多、這么高的石當不簡單,對了,你的技術傳授站呢?”談到自己的技術活,周啟本還賣起了關子,,我的技術傳授站就在石當上/周啟本把陳永貴向石當邊一拉,,您把耳朵貼在這大石頭上聽。”說罷,周啟本便向70多米長的石當那邊跑去,他摟起一塊大石頭在石當頭上一撞,大聲喊道:,您聽到了嗎?”陳永貴感覺到一個奇妙的聲音向自己的耳朵傳來,“聽到啦!”兩人從兩頭向中間跑去,周啟本說:,這就是檢驗質量的訣竅。再長再高的石石當,也該是個整體,做好了才在兩頭聽得到這種聲音。”陳永貴說,,老哥,真奇啊,打石當改田,你是我的師傅啊!”,哎呀,看您說的。”他倆邊走,邊看,邊講......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由于時間倉促,陳永貴連夜又趕回去了。然而,周啟本打石當改田的技術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給陳永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采訪中,記者在長陽檔案局找到了《湖北?長陽大堰鄉(xiāng)志》。據記載,當年,與陳永貴來長陽的兩個人,一個是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人員李強,另一個是司機打石當改田四十年終生不悔,彌留之際,“石頭王”周啟本依然惦記著他那些打過的石當兩年過去了,1964年秋天,毛澤東向全國發(fā)出了“農業(yè)學大寨”的號召,全國掀起了農業(yè)學大寨的高潮。在以后的日子里,周啟本始終認定,打石當改田,受益千年”的理兒不放。他常說:我當黨員、當代表,就是要讓群眾受益。周傳松老人說,父親常常在人面前念叨:,學大寨的實質就是打石當改田,改善生產條件。”不管是農村,社教”、“四清”,還是“文化大革命”運動,他認定最大的事還是改田增產。無論是酷暑嚴冬,還是風霜雨雪,他不停地炸石,不停地打石當,不停地改田。坡田改完了,他又開始種田;田種完了,他又開始改石當田;石當田改完了,他又開始修堰塘;堰塘修完了,他又開始修公路;公路通了,他又上山頭栽樹;山頭樹綠了,他又開始明溝改暗溝,擴大面積,便于機耕;明溝改暗了,又開始加石當培土 在周啟本的影響下,長陽從1968年到1981年,不間斷地開展了大規(guī)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運動,共改田1.3524萬畝,為長陽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2年,積勞成疾的周啟本一病不起。然而,就在他住院的時候,這位已是77歲高齡的老模范仍然念念不忘病好后回去看一看自己打過的石當、栽過的樹、修過的路。周傳松含著淚水回憶說,父親在彌留之際,用手慢慢拍打病床,輕聲說:,我好想回去看看,就是站不起來啊!”1992年5月28日上午7時,周啟本伴著和風,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人世。周啟本去世后,鄉(xiāng)親們?yōu)樗e行了隆重的葬禮,并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趙家堰的一處山坡上。如今踏上趙家堰的改田舊址,當年攔截土壤流失的石石當依舊,“石頭王”的戰(zhàn)天斗地的事跡依然在百姓心中。丁維榮創(chuàng)作了《周啟本坡改梯》國畫
成為新中國用國畫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第一人建國初期,我母親段正芳和父親丁維榮在湖北省農林廳從事宣傳和行政工作。1954年為充實基層,組織上臨時安排:我母親到湖北長陽縣文化館工作,父親在湖北長陽縣農業(yè)局擔任科員職務。當時地方領導很重視我父母,對我家每月多比別人配發(fā)油料等物質。縣委張書記和我父親一塊下鄉(xiāng)調查宣傳推廣農民革新小農具典型經驗,父親把農民革新小農具的場景繪制成畫冊和事跡在農村廣為宣傳,對大山區(qū)長陽縣的農業(yè)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在總結推廣先進農用工具的過程中,父親發(fā)現(xiàn)土家族漢子周啟本整土打宕治理水土流失的事跡更為突出。他深深地被周啟本在冰天雪地帶領鄉(xiāng)民開山炸石、用圓木鋪地搬運石塊、將坡地改為梯田的事跡所打動,便夜以繼日搞創(chuàng)作,熬成了肝炎,傲掉了半嘴牙,還得了嚴重的胃病,完成了《周啟本坡改梯》彩色渲染國畫和連環(huán)畫(《周啟本坡改梯連環(huán)畫》在湖北日報連續(xù)發(fā)表)在縣內展出,1955年夏天省里要求把這幅國畫送往省里展出。在送展前,母親帶著我姐丁長征,父親帶著我,把這幅畫貼在長陽縣文化館的外墻上,全家與畫合了影,拍照后該畫即送湖北省參加展出。周啟本打石當改田成為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的“星星之火”周啟本原名黃運本,1913年4月18日出生于湖北長陽黃土崗(現(xiàn)大堰鄉(xiāng)清水堰村)。他4歲喪父,被周家收養(yǎng),改名周啟本。年青時以當長工、打短工為主,后來靠種田為生。1949年11月,周啟本的家鄉(xiāng)趙家堰解放。1950年,周啟本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1951年7月,趙家堰作為全縣17個土改重點鄉(xiāng)之一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十月下了一場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了許多農田。周啟本對付永茂等農戶說:“我過去打過宕,付永茂,你請幾個,我們幫你打,那是千百年的好事。”這樣,付永茂請了他的幾個兄弟、老表,連周啟本共6人,他們自制炸藥,開山炸石,干了起來,干了40多天,砌成了一條高1丈、長22丈的石坎,一片巖坡地變成了2畝6分平田。1952年1月曰,周啟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了黨,周啟本更積極了,根據組織安排,周啟本在四區(qū)趙家堰組織了長陽最早的互助組一一周啟本改田互助組。由于周啟本會打宕,又熱心幫人,十多天時間就達到了11個戶,各戶都獲得了大豐收,同年11月,周啟本被評為縣特等勞動模范。許多農戶紛紛要求加入周啟本互助組。長陽縣根據中央指示,正在試辦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便把周啟本互助組轉社作為全縣四個試點之一開展。1953年4月6日,長陽第一個最大的初級社,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建立,社長周啟本,共18戶,101人,勞動力44人,耕地面積159畝。年底,成立了“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黨支部”,周啟本任支部書記。1954年,周啟本被選為趙家堰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又被選為長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6月28日,周啟本被選為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委員,并被選為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縣5名)。1955年5月29日,中共長陽縣委將趙家堰鄉(xiāng)改坡田為梯田的情況向中共宜昌市委、湖北省委呈報了專題報告。《報告》中說:趙家堰鄉(xiāng)自1951年起至今年4月,利用冬閑時間投入人工55776個,牛工285個,砌成均高4市尺的田坎2301丈,改坡田為梯田270.5市畝,擴大耕地32.2市畝,挖排水溝46條,疏通天坑28個,新改梯田比坡田增產1-2成。另統(tǒng)計,趙家堰鄉(xiāng)的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主任周啟本帶領社員打宕、改田,4年共造梯田299畝,訓練技術骨干81人,1954年糧食總產量108噸,比上午增產15.5噸。同年,周圍數鄉(xiāng)受其啟發(fā),修造梯田2847畝。這年,周啟本榮獲湖北省農業(yè)特等勞動模范稱號。周啟本打宕、改田治水的模范事跡在全省推廣。1956年11月,周啟本領導的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業(yè)模范社”的光榮稱號,國家農業(yè)部頒發(fā)獎金200元。同時,周啟本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氣1957年1月10日,周啟本出席長陽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被選舉為第二屆長陽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7年2月,周啟本到北京出席了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國首屆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會議”金質獎章。同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授予,愛國豐產獎章”。李順達、王國藩、陳啟貴、陳學孟也出席了這次勞模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頭系白毛巾的陳永貴和頭纏蘭布包袱的土家漢子周啟本給人們的印象最深。大會閉幕式上,中央人民政府頒發(fā)了五面獎旗,主要表彰農業(yè)集體化、改土治水、革新小農具、種子改良和牧業(yè)養(yǎng)殖的典型。當周恩來總理把一面鮮艷的獎旗送到周啟本的手中時,他拿著獎旗,望著總理,不知所措。周恩來滿面笑容地指著獎旗上的字,親切地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這是毛主席的話,表彰你們在全國起了率先作用。”周啟本激動得熱淚滾滾。周啟本曾任湖北省第一、二、三、五屆共25年的省人大代表,長陽縣第一至九屆共32年的縣人大代表,第一至八屆人民委員會委員(革命委員會)委員,1971年1月至1978年11月,任中共長陽縣第三屆委員會委員,1973年11月至1981年7月任長陽縣貧下中農協(xié)會副主任,1981年7月至1984年11月任長陽縣農會常委,1980年12月至1988年元月,任縣政協(xié)委員。1953年至1982年歷任(社、大隊)黨支部書記共30年。1993年12月,全國勞動模范周啟本病故于趙家堰村,享年80歲。至1981年底止,周啟本帶領山峰大隊(后改稱趙家堰村)群眾共打宕5660多條,造梯田總面積2110畝(比1949年的總面積還多出330畝)。疏通天坑71個,砌暗溝180多條2100多米,治淹水田560畝,開圍山溝318條3700多米,筑攔泥沙谷坊768處,挖沙凼395個,修水庫、挖堰塘41處,共搬動土石方2700多萬立方米。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4.5萬公斤上升到131萬公斤,增長了8.03倍。如今,我們目睹滿山遍野的層層梯田,好像又聆聽到當年坡改梯的聲聲鐵錘聲,歷史作證,山河為憑:全國勞動模范周啟本靜臥的這片白山黑水是全國億萬農民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星星之火”。陳永貴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秘密拜師周啟本學砌石石當1962年8月21日下午,趙家堰的第一道石石當處來了3個人,其中一個頭裹白毛巾、農民模樣的人望著山上層層的梯田、清澈的堰塘和新砌的石石當,不住地點頭,又不住地和旁邊兩個人交談些什么。“白毛巾”叫住一個路過的村民,親切地問:,老鄉(xiāng),向你打聽個人,他叫周啟本。”村民一聽說他要找周啟本,高興地說:,他啊,在打石當呢!我去幫你叫啊!”說完,便直朝最上面的石石當小跑過去。正在打石當的周啟本聽說有人找他,就丟下工具,拿毛巾擦了把臉,徑直下山。拐到一個石石當處,看見3個人正彎著腰,看周圍砌好的石石當,,我是周啟本,你們找我?”周啟本說。這時,“白毛巾”聽到聲音,轉過身來,快步迎上去,,周啟本,周大哥!你不簡單啊!這個石石當了不起!”周啟本這才瞧見,白毛巾”竟然是北京見過的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驚訝之余,周啟本一拍腰間的棕繩,,啊,啊!您怎么來了?”他趕緊拉住陳永貴的手,并和他們一一握手。其中一人說道:,毛主席安排我們來看一下,要求保密。”,看什么呢?”周啟本問。陳永貴說,,我們就看你打的石當,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你的石當打得好,毛主席想讓我們也學習了,推廣下去。”熱情的周啟本有些急了:,看石當,您跟我走,可以看幾天呢。”陳永貴笑著說:,就在這里看一看吧。打這么多、這么高的石當不簡單,對了,你的技術傳授站呢?”談到自己的技術活,周啟本還賣起了關子,,我的技術傳授站就在石當上/周啟本把陳永貴向石當邊一拉,,您把耳朵貼在這大石頭上聽。”說罷,周啟本便向70多米長的石當那邊跑去,他摟起一塊大石頭在石當頭上一撞,大聲喊道:,您聽到了嗎?”陳永貴感覺到一個奇妙的聲音向自己的耳朵傳來,“聽到啦!”兩人從兩頭向中間跑去,周啟本說:,這就是檢驗質量的訣竅。再長再高的石石當,也該是個整體,做好了才在兩頭聽得到這種聲音。”陳永貴說,,老哥,真奇啊,打石當改田,你是我的師傅啊!”,哎呀,看您說的。”他倆邊走,邊看,邊講......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由于時間倉促,陳永貴連夜又趕回去了。然而,周啟本打石當改田的技術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給陳永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湖北?長陽大堰鄉(xiāng)志》記載:當年,與陳永貴來長陽的兩個人,一個是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人員李強,另一個是司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丁維榮創(chuàng)作了《周啟本坡改梯》國畫,成為新中國用畫筆推動農業(yè)解放生產力的第一人。1955年,他被選為,湖北省第一屆美術展覽”籌備委員,1959年任,湖北省慶祝國慶十周年成就展覽”美術設計師。在辦展過程中有幸與當時湖北國畫界泰斗王霞宙(“湖北三老”之一,湖北省美協(xié)副主席)相識、結為師生,并與張振鐸先生和日后蜚聲國內外的著名畫家周韶華、湯文選以及湖北美院院長師群等結為親密畫友,他們經常結伴寫生,互相勉勵,互贈墨寶。因感佩他一生歷經磨難而對美術事業(yè)矢志不渝的精神,周韶華于1982年為其親筆題書《不老松》。改革開放后,父親為倡導民主和諧社會,自古以來尚沒有一個美術大師一生有過“三百圖(規(guī)格191厘米x116.5厘米《百花齊放圖》、規(guī)格318厘米x167厘米《百鳥朝鳳》、10米長卷《百虎歸真圖》)傳世,而鄂西北畫家丁維榮卻做到了。周啟本打石當改田,在全國起到了改土治水的率先作用。陳永貴秘密拜師周啟本,使“七溝八梁一面坡”建成了層層,大寨梯田”。毛主席發(fā)號召,農業(yè)學大寨”,在全國掀起了大規(guī)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運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件使人們千年受益,造福子孫的好事,我父以獨特的方式參與了,自今令我輩無比自豪!如今,毛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陳永貴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醫(yī)院病逝;周啟本1993年12月病故于趙家堰村;我父親丁維榮1998年3月17日胃癌在湖北襄樊去世。我希望,人們在緬懷偉人功績時,不要忘了長陽土家農民周啟本和鄂西北畫家丁維榮。歷史作證,山河為憑。當我們目睹滿山遍野的層層梯田的時候,不要忘了有一位默默無聞的畫家所做出的歷史貢獻。丁長勝丁維榮《坡改梯》國畫傳奇---他和名人、偉人一道做了一件使人們千年受益的好事,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毛主席的這一名言,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乃至今后,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將時時敲打著我們。剛解放時,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基本條件十分落后,基本是刀耕火種靠天收的原始狀況。一場大雨下來,往往導致山洪暴發(fā)而沖毀萬畝良田,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尤其在大山區(qū)非常普遍。人們多年來精心呵護出來的肥沃土地,頃刻之間化為石坯地。解放了,人們要過好日子,可天公不作美。怎么辦?領袖、專家以及平頭百姓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年長的人們也許還知道,是毛主席在上世紀60年代發(fā)號召“農業(yè)學大寨”,在全國掀起了大規(guī)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運動,做了一件使人們千年受益,造福子孫的好事。進而,人們想到了原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副總理在這方面的的歷史功績。然而,大寨原本是沒有梯田的,聞名遐邇的“大寨梯田”從何而來?這件事與一個畫家有關聯(lián),人們更是不得而知。一、新中國用國畫宣傳農村改土治水的第一人聲稱要,以文房四寶打敗四大家族”的毛主席,歷來重視筆桿子的巨大作用。他的又一句名言:,槍桿子,筆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桿子,鞏固政權也靠這兩桿子。”戰(zhàn)爭年代是這樣,和平時期亦如此。中國畫筆是“筆桿子”中的一個分類,一幅對于國計民生具有長遠意義的國畫,趕得上飛機大炮對國家的捍衛(wèi)作用。建國初期,我父親丁維榮和母親段正芳分別在湖北省農林廳行政科從事宣傳、教育工作。父親當時主要擔任全省農林戰(zhàn)線勞模先進的繪畫創(chuàng)作任務。在我出生的1954年,我父親是入黨培養(yǎng)對象,我母親是入團培養(yǎng)對象。為支持充實基層工作,組織上原計劃安排我父親一人到長陽縣工作一年就回省,但在父親的要求下,把我母親、我和姐姐及保姆一塊帶到了長陽。我母親被臨時安排到湖北長陽縣文化館工作,父親在湖北長陽縣農業(yè)局行政科擔任科員職務,負責全縣的農業(yè)宣傳工作。到了長陽后,一家人被安排在文化館不足18平米小房里,武漢來的保姆把長陽的包谷來寸大米飯誤認為是雞蛋炒米飯,欣喜地扒在嘴里卻十分難咽,便哭鬧著返回到省城。當地雖然很困難,但縣委領導卻很重視我父母,對我家每月多比別人配發(fā)油料等物質。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考驗的我的父母,他們并沒有受到保姆情緒的影響,對縣里的生活照顧非常知足。父母自己想辦法就地在找了一個姓魏的保姆,將我和姐姐安置在她家住。不久,縣委張景昌書記和我父親一塊下鄉(xiāng)調查宣傳推廣農民革新小農具典型經驗,父親把農民革新小農具的場景繪制成畫冊和事跡在農村廣為宣傳,對大山區(qū)長陽縣的農業(yè)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在總結推廣先進農用工具的過程中,父親發(fā)現(xiàn)土家族漢子周啟本整土打宕治理水土流失的事跡更應該宣傳推廣。當時,因大一場大雨導致山洪暴發(fā)而沖毀良田的現(xiàn)象在全省非常普遍。周啟本在冰天雪地帶領鄉(xiāng)民開山炸石、用圓木鋪地搬運石塊、將坡地改為梯田的動人場景深深地打動了他,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靈感被激發(fā)了,他決意要用自己的畫筆宣傳推廣周啟本改土治水的事跡。在大半年的時間里,父親以一當十、夜以繼日、冰天雪地、風來雨去搞創(chuàng)作,熬成了肝炎,傲掉了半嘴牙,還得了嚴重的胃病。在寫生途中,遇上大暴雨,父親親眼見過雷電劈開半棵樹。每每在采訪途中,父親的胃病犯了,酸水和苦水一吐就有半盆多。父親在極其艱苦環(huán)境中帶病完成了《周啟本坡改梯》彩墨國畫,同時還完成了23幅連環(huán)畫《掃盲在三峪沖》在湖北畫報和湖北日報連續(xù)發(fā)表、在縣內展出。1955年夏天,長陽縣委推薦《周啟本坡改梯》國畫在省里展出。在送展前,母親帶著我姐姐丁長征,父親帶著我,把這幅6尺整張宣國畫用圖釘貼在在長陽縣文化館的外墻上,與全家合了影,拍照后該畫即送湖北省參加展出。我父親創(chuàng)作了《周啟本坡改梯》國畫,成為新中國用畫筆推動農業(yè)解放生產力的第一人。1955年,他被選為,湖北省第一屆美術展覽”籌備委員,1959年任,湖北省慶祝國慶十周年成就展覽”公社館、農業(yè)糧食館的美術設計師。在辦展過程中有幸與當時湖北國畫界泰斗王霞宙相識、結為師生,并與張振鐸先生和日后蜚聲國內外的著名畫家周韶華、湯文選以及湖北美院院長師群等結為親密畫友,他們經常結伴寫生,互相勉勵,互贈墨寶,他們的作品經常相互交流和影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湯文選先生從我父親虎的繪畫中感受到虎的威、美之魅力,開始涉足畫虎,逐漸以彩墨虎演化成水墨寫意虎再一次讓畫壇震撼。周韶華、湯文選、師群、羅國士先生最為認可父親的虎、鷹及梅花,均有收藏。羅國士先生曾用自己的人物畫交換過我父親的《五虎圖》。因感佩他一生歷經磨難而對美術事業(yè)矢志不渝的精神,周韶華先生在我父親不在現(xiàn)場的情況下,主動于1982年為其親筆題書《不老松》。同年,父親在師群先生的推薦下加入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湖北分會,1994年被中原書畫研究院聘為高級畫師;1995年被新炎皇美術俱樂部聘為榮譽會員。改革開放后,父親雖然離休,為倡導民主和諧社會,他創(chuàng)作了規(guī)格191厘米x116.5厘米《百花齊放圖》、規(guī)格318厘米x167厘米《百鳥朝鳳圖》、10米長卷《百虎歸真圖》,連續(xù)在湖北日報、襄樊日報、襄樊電視臺發(fā)表。遺憾的是父親一生中因車禍、貧困以及地域關系等,沒有舉辦過個展和出版過畫集,許多領導、畫友、新聞及文化界人士曾為此感嘆。然而我的父親卻以超凡的毅力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迄今為止尚沒有一個國畫大師一生有過,三百圖”傳世;新中國第一份保護修繕武當山的報告是我父親起草、遞交的;《周啟本坡改梯》國畫更能體現(xiàn)父親建設新中國的高漲熱情和關注民生的歷史責任感以及引領時代的智慧。1955年,父親作為一位農林廳的畫家,其國畫在改土治水這方面的貢獻,僅僅在小縣城、宜昌市或省城里興許還有名氣。何況畫面中主人公的創(chuàng)舉引起了省領導乃至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人們聚焦點在坡改梯的開拓者周啟本。而當歷史塵埃落定后的今天,人們回眸《周啟本坡改梯》國畫,它對中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換言之,父親用國畫宣傳推廣農民改土治水,歷史功績應當被世人所知曉。二、毛主席表彰周啟本治理水土流失起了率先作用《周啟本坡改梯》國畫在湖北省展出后,畫中的主人公周啟本,1956年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周啟本,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因打宕改土治水聞名全國。周啟本原名黃運本,1913年4月18日出生于湖北長陽黃土崗(現(xiàn)大堰鄉(xiāng)清水堰村)。他4歲喪父,被周家收養(yǎng),改名周啟本。年青時以當長工、打短工為主,后來靠種田為生。1949年11月,周啟本的家鄉(xiāng)趙家堰解放。1950年,周啟本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1951年7月,趙家堰作為全縣17個土改重點鄉(xiāng)之一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十月下了一場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了許多農田。周啟本對付永茂等農戶說:,我過去打過宕,付永茂,你請幾個,我們幫你打,那是千百年的好事。”這樣,付永茂請了他的幾個兄弟、老表,連周啟本共6人,他們自制炸藥,開山炸石,干了起來,干了40多天,砌成了一條高1丈、長22丈的石坎,一片巖坡地變成了2畝6分平田。1952年1月曰,周啟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1957年2月,周啟本到北京出席了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國首屆農業(yè)勞動模范代表會議”金質獎章。同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授予“愛國豐產獎章”。李順達、王國藩、陳永貴、陳學孟也出席了這次勞模代表大會,受到了*、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頭系白毛巾的陳永貴和頭纏蘭布包袱的土家漢子周啟本給人們的印象最深。大會閉幕式上,中央人民政府頒發(fā)了五面獎旗,主要表彰農業(yè)集體化、改土治水、革新小農具、種子改良和牧業(yè)養(yǎng)殖的典型。當周恩來總理把一面鮮艷的獎旗送到周啟本的手中時,他拿著獎旗,望著總理,不知所措。周恩來滿面笑容地指著獎旗上的字,親切地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這是毛主席的話,表彰你們在全國起了率先作用。”周啟本激動得熱淚滾滾。周啟本打石當改田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是全國億萬農民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星星之火”,是“大寨梯田”的開山鼻祖。而當時的陳永貴還只是農業(yè)集體化方面的,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三、毛主席秘密安排拜師周啟本學砌石石當1962年8月21日下午,趙家堰的第一道石石當處來了3個人,其中一個頭裹白毛巾、農民模樣的人望著山上層層的梯田、清澈的堰塘和新砌的石石當,不住地點頭,又不住地和旁邊兩個人交談些什么。“白毛巾”叫住一個路過的村民,親切地問:,老鄉(xiāng),向你打聽個人,他叫周啟本。”原來是陳永貴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秘密拜師周啟本學砌石石當。村民一聽說他要找周啟本,高興地說:,他啊,在打石當呢!我去幫你叫啊”說完,便直朝最上面的石石當小跑過去。正在打石當的周啟本聽說有人找他,就丟下工具,拿毛巾擦了把臉,徑直下山。拐到一個石石當處,看見3個人正彎著腰,看周圍砌好的石石當,,我是周啟本,你們找我?”周啟本說。這時,“白毛巾”聽到聲音,轉過身來,快步迎上去,,周啟本,周大哥!你不簡單啊!這個石石當了不起!”周啟本這才瞧見,白毛巾”竟然是北京見過的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驚訝之余,周啟本一拍腰間的棕繩,,啊,啊!您怎么來了?”他趕緊拉住陳永貴的手,并和他們一一握手。其中一人說道:,毛主席安排我們來看一下,要求保密。”,看什么呢?”周啟本問。陳永貴說,,我們就看你打的石當,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你的石當打得好,毛主席想讓我們也學習了,推廣下去。”熱情的周啟本有些急了:,看石當,您跟我走,可以看幾天呢。”陳永貴笑著說:,就在這里看一看吧。打這么多、這么高的石當不簡單,對了,你的技術傳授站呢?”談到自己的技術活,周啟本還賣起了關子,,我的技術傳授站就在石當上。”周啟本把陳永貴向石當邊一拉,,您把耳朵貼在這大石頭上聽。”說罷,周啟本便向70多米長的石當那邊跑去,他摟起一塊大石頭在石當頭上一撞,大聲喊道:,您聽到了嗎?”陳永貴感覺到一個奇妙的聲音向自己的耳朵傳來,“聽到啦!”兩人從兩頭向中間跑去,周啟本說:,這就是檢驗質量的訣竅。再長再高的石石當,也該是個整體,做好了才在兩頭聽得到這種聲音。”陳永貴說,,老哥,真奇啊,打石當改田,你是我的師傅啊!”,哎呀,看您說的。”他倆邊走,邊看,邊講......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由于時間倉促,陳永貴連夜又趕回去了。然而,周啟本打石當改田的技術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給陳永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湖北?長陽大堰鄉(xiāng)志》記載:當年,與陳永貴來長陽的兩個人,一個是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人員李強,另一個是司機。周啟本打石當改田,在全國起到了改土治水的率先作用。陳永貴秘密拜師周啟本,使“七溝八梁一面坡”建成了層層,大寨梯田”。毛主席發(fā)號召,農業(yè)學大寨”,在全國掀起了大規(guī)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運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件使人們千年受益,造福子孫的好事,我父以獨特的方式參與了,至今令我輩無比自豪!如今,毛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陳永貴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醫(yī)院病逝;周啟本1993年12月病故于趙家堰村;我父親丁維榮1998年3月17日胃癌在湖北襄樊中心醫(yī)院去世。周啟本生前常對人念叨:,學大寨的實質就是打石當改田,改善生產條件”。我希望,人們在緬懷偉人功績時,不要忘了長陽土家農民周啟本以及鄂西北畫家丁維榮。歷史作證,山河為憑。一張國畫對推舉勞模、推廣農業(yè)先進技術發(fā)揮過作用,一個勞模的創(chuàng)舉促成了一個偉人的正確抉擇。一件使人們千年受益,造福子孫的好事,我父親在第一時間參與了。每當目睹滿山遍野層層梯田的時候,我就想起了我的父親。丁長勝"農業(yè)學大寨"發(fā)端于湖北長陽(2009-03-1119:49:41)轉載標簽:雜談60年代的,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農業(yè)學大寨”作為一場廣泛的群眾運動,歷時數年,推動了全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大寨作為農業(yè)的一面旗幟已為大家所熟知,然而大寨學湖北長陽卻鮮為人知。牛年元月,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占地近500平方米、以,大寨亭”為軸心的紀念觀光園在中國最早實施坡改梯典型的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xiāng)趙家堰村建成。這個偏僻的土家小山村為什么要建“大寨亭”?人們?yōu)槭裁从址Q趙家堰村為“大寨的故鄉(xiāng)”?,農業(yè)學大寨”是發(fā)端于長陽?陽春三月,帶著諸多問號,我們走進了這個地處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滿山是長得懋懋蔥蔥的杉樹高山松,連成了片的串串梯田,遍地是盛開的金黃色油菜花,好似一幅絕妙的山水風景畫。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全國億萬農民艱苦奮斗,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星星之火”。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土家小山村的巨大變化,有順口溜贊嘆說:通訊廣覆蓋、樓房比著蓋、車子跑得快、生態(tài)真不賴、文教發(fā)展快、媳婦爭著來、存款似比賽。在這里,我們聽到了當年頗為流行的五句子新民歌《石頭王》:,石頭山,石頭岡,石頭開花石頭香。石頭宕,石頭坎,石山變成米糧倉。石頭服的石頭王。”(一)中國打垱改田的開山鼻祖 周啟本說到趙家堰村,不得不說一個叫周啟本的人。他被稱為中國打垱改田的開山鼻祖。他原名叫黃運本,4歲喪父,被周家收養(yǎng),后改名為周啟本。年青時以當長工、打短工為主,后來靠種田為生。1949年11月,周啟本的家鄉(xiāng)趙家堰解放。1950年,周啟本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1951年7月,趙家堰作為全縣17個土改重點鄉(xiāng)之一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十月下了一場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了許多農田。沔啟本對付永茂等農戶說:,我過去打過宕,付永茂,你請幾個,我們幫你打,那是千百年的好事。”這樣,付永茂請了他的幾個兄弟、老表,連周啟本共6人他們自制炸藥,開山炸石,干了起來,干了40多天,砌成了一條高1丈、長22丈的石坎,一片巖坡地變成了2畝6分平田。1952年1月,周啟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了黨,周啟本更積極了,根據組織安排,周啟本在四區(qū)趙家堰組織了長陽最早的互助組 周啟本改田互助組。由于周啟本會打宕,又熱心幫人,十多天時間就達到了11個戶,各戶都獲得了大豐收,同年11月,周啟本被評為縣特等勞動模范。許多農戶紛紛要求加入周啟本互助組。長陽縣根據中央指示,正在試辦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便把周啟本互助組轉社作為全縣四個試點之一開展。1953年4月6日,長陽第一個最大的初級社,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建立,社長周啟本,共18戶,101人,勞動力44人,耕地面積159畝。年底,成立了“山峰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黨支部”,周啟本任支部書記。1954年,周啟本被選為趙家堰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又被選為長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6月28日,周啟本被選為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委員,并被選為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縣5名)。1957年1月10日,周啟本出席長陽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被選舉為第二屆長陽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8年5月9日,周啟本出席長陽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5月10日被選為縣第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5月11日,再次當選為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9月,根據中央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縣委將趙家堰鄉(xiāng)改建為“山峰大隊”,周啟本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10月,全國基本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周啟本曾任湖北省第一、二、三、五屆省人大代表,長陽縣第一至九屆縣人大代表,第一至八屆人民委員會委員(革命委員會)委員,1971年1月至1978年11月,任中共長陽縣第三屆委員會委員,1973年11月至1981年7月任長陽縣貧下中農協(xié)會副主任,1981年7月至1984年11月任長陽縣農會常委,1980年12月至1988年元月,任縣政協(xié)委員。1953年至1982年歷任(社、大隊)黨支部書記。(二)興修水利是根本,全國學習周啟本1954年4月1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湖北省宜昌專區(qū)山地農民開始把坡田改成梯田》的文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酯催化用乙二醇銻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秸稈粉碎還田機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印刷打包機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節(jié)能型清水離心泵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絹紡梳綿機械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財務公司科技服務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自制定子鐵芯卷迭機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富硒健康保健品研發(fā)及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備案
- 揚塵治理專項施工方案
- 2024-2025各個班組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各地真題】
- 高校保密警示教育
- 預防狂犬病病知識
- 2025年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林海雪原》知識點總結及練習
- 西部計劃考試考題及答案
-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制度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保障制度
- 學校德育管理體系
- XX文化產業(yè)投資公司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退股及文化創(chuàng)意協(xié)議
- 青年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研究:一個社會實踐分析視角
- 2025版學校學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務合同2篇
- 跟著電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威海)
- 《有機硅乳液防水劑》文本及編制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