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2023—2024學年度高中統編歷史新教材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程標準:
了解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成就重點:我國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成就
難點:法制與法治的關系。理解當代中國不同社會時期與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關系。概念解讀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主要表現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法制:指一國的法律制度。法治:與人治相對,以憲法和法律為中心的社會治理體系,指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方法和理念。“法治”比“法制”更完整、更全面。兩者關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扶不扶”的問題不是簡單的道德命題,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與沖突?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讓群眾有溫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從“法制”到“法治”——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從艱苦奮斗到核心價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導入新課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法制初創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初期
20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治建設完善時期(依法治國時期)時空坐標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講四美三熱愛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建設進程精神文明建設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從此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法制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創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1)性質: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體現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2)成就: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3)意義:①確立社會主義中國政治、立法、司法制度。②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新中國法制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創時期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950年,北京,宣傳婚姻法的板報第一條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第二條
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第三條
結婚須男女雙方本人完全自愿。……第七條
夫妻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第十七條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經區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調解無效時,亦準予離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北京,宣傳婚姻法的板報結合材料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原因和意義。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法制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創時期①新中國成立,但男尊女卑在舊社會被看作天經地義。廢除包辦強迫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納妾和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再嫁。②這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條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第二條
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第四條
保護工商業,不得侵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北京,宣傳婚姻法的板報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法制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創時期結合材料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原因、內容和意義。(1)背景:新解放區約占總數2/3的農民沒有;為了土地解放農村生產力,為工業化開辟道路。(2)內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歸農民個體所有)(3)意義:①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產量增長;②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③鞏固工農聯盟與新生政權。▲
1954年9月15至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從左至右依次為:董必武、周恩來、李濟深、劉少奇、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張瀾、林伯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在國家結構上實行單一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是在統一的基礎上賦予地方一定的權力,在民族地區建立民族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管理本民族內部的事務。提示:1954年憲法與《共同綱領》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共同綱領》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原則;1954年憲法體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社會主義國家國體權利主體和權力機關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法制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創時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壞踐踏,公民的合法權利和人身安全、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故宮被改成血淚宮人大召開時間中斷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2、“文革”時期(1966—1976):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1)20世紀80年代: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①背景:②成就:③意義:A、“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B、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A、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82年憲法)198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舊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人新的發展時期。目錄序言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國家機構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章國旗、國徽、首都序言目錄序言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四章國旗、國徽、首都序言①內容:82年憲法是對54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和民主建設成果的確認與鞏固。在內容上,除前四章外,還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②特點:A、擴大公民基本權利;B、強化民主法治建設;C、貫穿改革開放建設;D、重視教育文化事業與公民思想道德建設。③意義:82年憲法的頒布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基本依據。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1)20世紀80年代:1954年憲法1982年憲法【思考】結合材料找到五四憲法與八二憲法的不同,談談你對“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不同:1982年憲法把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放在國家機構前面理解:凸顯公民的地位;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尊重保障人權,提升了民主和法制觀念;1982年憲法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擴大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個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經中國政府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同中國的公司或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共同舉辦合營企業而設定的法律。2020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施行。
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護經濟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修改。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1)20世紀80年代:適應經濟改革適應對外開放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2)20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背景:20世紀90年代,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成就:A、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以往的“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C、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意義:使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基礎和前提立足點和歸宿法制: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范疇,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法治: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治國的原則和方法,相對于“人治”,強調依法辦事、法律至上,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一字之改重大意義在于:目標更明確,從重視制度建設→既重視制度,又重視法律制度的貫徹實施。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2)20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問題思考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兩者關系:有法制才能有法治(前提和基礎);有法制為了要法治(發展和歸宿)(1)含義: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2)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3)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4)必要性①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④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5)意義①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②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③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④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歷史解釋】正確認識依法治國方略A、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B、立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C、法治: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D、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E、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①背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②措施:2014:修改環境保護法2015:修改食品安全法2013: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5: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2016: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生立法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合同第四編人格權第五編婚姻家庭第六編繼承第七編侵權責任附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①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②特點:A、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何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B、體現對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C、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③地位: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頒布四部憲法: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1982年憲法迄今為止經歷了五次修訂,分別是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通過的。思考:怎樣看待修憲問題?多次修憲說明什么問題?看待: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活動的根本準則,也是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同時,憲法也是當時國情的反映,因此,修憲也是國情變化的反應和必然結果,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實事求是的思想。說明:多次修憲說明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與時俱進,逐步進入建設法治化的新時期。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1)吸收歷史的教訓。(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3)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群眾期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①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②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③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④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問題思考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和重要性依法治國的原因依法治國的重要性階段內容意義194920C50s20C80s20C90s—2010十八大以來【總結:新中國的法治建設內容、意義及特點】特點:①憲法主體;②與時俱進③;繼承發展;④以人為本;⑤注重實踐;⑥改革開放后制定進程不斷加快。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改革開放后:法制化建設的新發展《共同綱領》、《政府組織法》、《協商會議組織法》開始法治建設歷程《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憲法》、《組織法》初步奠定中國法治建設基礎修改《憲法》、《刑法》、《訴訟法》、《經濟合同法》法治建設進入新時期“依法治國”、“尊保人權”入憲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反恐怖主義法、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憲法修正案》、《民法典》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階段(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圍繞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要解決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要解決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問題。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歷史解釋】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A、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局;B、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①背景:②特征:③代表:意義: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譜寫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全國勞動模范孟泰、時傳祥、“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科學家李四光、華羅庚等是杰出代表。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孟泰(1898年8月17日-1967年9月30日)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河北省豐潤縣人,于1898年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愛廠如家,艱苦創業,在恢復和發展鞍鋼生產中做出了重大貢獻,8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先后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中國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時傳祥(1915年9月20日-1975年5月19日)是北京環衛戰線的一名普通掏糞工人,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范,中國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他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崇高精神,在平凡的環衛崗位上無私奉獻了一生,為首都的環衛事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向人們生動的詮釋了勞動的光榮和生命的價值,為后人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范。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鉆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被譽為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鄭州,終年42歲。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并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雷鋒精神是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忠于黨和人民、舍己為公、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螺絲釘精神";苦干實干、不計報酬、爭做貢獻的艱苦奮斗精神;歸根結底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雷鋒精神影響了后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2019年9月25日,雷鋒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1966年間的核心價值觀:①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為人民服務。②特點:突出了社會主義建設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時代精神,展現榜樣的示范性和導向性作用。③意義:這些核心價值觀鼓舞和激勵了廣大工農群眾和科技工作者。(一五計劃、兩彈一星等)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改革開放后:(1)背景:①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中央推動:中共中央頒布有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號召并鼓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表現:①20世紀80年代,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②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③1994年,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
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④200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⑤2006年以來,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3)代表:(4)意義:涌現出楊善洲、黃大年等一大批全國道德模范。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一)八九十年代精神文明建設①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③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改革開放后:(二)二十一世紀以來精神文明建設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全國道德模范。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2)內容:(1)背景:(3)意義:◎七一勛章部分獲得者◎共和國勛章◎時代楷模黃文秀與黃大年材料2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正所謂“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首先要打好價值觀念之爭這場硬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合作探究:綜合上述材料,運用唯物史觀,闡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材料1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緊密結合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1)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3)健康向上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有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強大思想武器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史料一王進喜說,黨把我們當主人,主人不能像長工那樣磨磨蹭蹭、被動地干活。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參加會戰,沒有吊車和拖拉機,汽車也不足。王進喜帶領全隊工人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僅用4天時間,把40米高的井架豎立在茫茫荒原上,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
——摘編自《這些年我們一起崇拜過的勞模》(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鐵人精神”的主要內容?史料史證能能力訓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愛國主義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科學求實精神;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等。史料二中共中央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推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華云集團部分廣告設施使用權出讓合同樣本
- 2025官方合同范本:招標合同協議書
- 供貨(酒)合同樣本
- 書籍出版合同樣本
- 個人茶具出售合同樣本
- 2025:探索合同法的世界
- 修路材料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農場個人租房合同范例
- 買賣迷你廚房合同樣本
- 出售金條合同標準文本
- (完整版)自考00600高級英語重點上冊
- 湖南邵陽農商行招聘真題2024
- 2024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4月自考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押題及答案
- 環境科學概論考研真題及解答
- 2025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招聘614人(河南)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泗洪縣事業單位招聘筆試真題
- 物業服務情景培訓
- 商業地產租賃運營手冊
- DL∕T 2528-2022 電力儲能基本術語
- 《曼陀羅繪畫療愈-初三減壓》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