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急性毒性試驗_第1頁
第14章 急性毒性試驗_第2頁
第14章 急性毒性試驗_第3頁
第14章 急性毒性試驗_第4頁
第14章 急性毒性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四章

急性毒性試驗

Acutetoxicitytest

2023/10/161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一、基本概念急性毒性:指24小時內單次或多次大劑量給予某藥物所出現的有害作用,亦即指機體(人或實驗動物)一次性大劑量接受某種藥物后所產生的快速而劇烈的中毒反應,包括一般行為和外觀改變、大體改變以及死亡效應。急性毒性試驗:以觀察急性毒性為目的而設計的一種毒理學試驗,急性毒性試驗以闡明藥物的劑量-毒效關系為出發點,為全面毒性試驗打下基礎。2023/10/162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急性毒性試驗的內容定性—毒性反應的類型、出現和消失時間、可能的靶器官和死亡原因等;定量—致死量、最大給藥量、半數致死量等。急性毒性試驗的目的和意義測定藥物的LD50及相關參數,初步估計該藥物的毒性大小;觀察藥物的急性中毒癥狀,推測藥物毒性靶器官為長期毒性試驗和特殊毒性試驗提供劑量設計參考一、基本概念2023/10/163急性毒性試驗是臨床前新藥安全性評價的第一步,與其它毒性試驗相比具有簡單、經濟、易行等特點。因此新藥研究開發時往往通過該項試驗,盡可能多的了解一些新藥的毒理學特點,為早期判斷侯選新藥是否具有研究開發價值提供毒性強度資料。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4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急性毒性試驗試驗結果體現了藥理學與毒理學最基本的要素—劑量的增加常伴隨著反應程度(或死亡率)的增加,如以藥物劑量對死亡率作圖,則可以得到劑量-反應(死亡率)關系曲線。常見的劑量-反應關系曲線有三種形式:S形曲線拋物線直線2023/10/165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LD50的概念

能引起一群實驗動物50%死亡所需的劑量,或者說是某藥物于一次性給予一群動物后預期引起50%死亡的、經統計學演算得出的一個劑量,是一個有置信限估計的中介值,是反映藥物毒效應的上限指標。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6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LD50

值的作用及意義LD50是藥物的重要特征性參數之一,是藥物及一切與人類接觸物質的安全標尺,用來判斷藥物對機體的毒性程度。有助于計算其它與LD50相關的毒性參數。

急性毒性作用帶(Zac);治療指數(LD50/ED50);安全指數(LD5/ED5);可靠安全系數(LD1/ED1);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7急性毒作用帶(Zac)=半數致死量(LD50)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劑量(Limac)

1.急性毒作用帶:以藥物的半數致死量與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劑量(閾劑量)的比值來表示(是藥物毒性上限指標與下限指標的比值)。(1)急性毒作用帶

急性毒作用帶的大小反應了急性閾劑量與LD50

距離的寬窄,其比值越大,說明從急性閾劑量到死亡劑量的距離越寬,藥物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就越小;比值越小,則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就越大。2023/10/168TI=半數致死量(LD50)半數有效量(ED50)治療指數(Therapeuticindex,TI)是指半數致死量與半數有效量之比值。(2)治療指數

TI值越大,表示該藥物在發揮其治療作用時所承擔的風險(危險性)越小,一般認為TI大于3的藥物才可能具有實用意義。目前用于臨床的藥物,其TI值大多大于10。2023/10/169SI=LD5ED95

安全指數(Safetyindex,SI)是指基本無害量與基本有效量之比值。(2)安全指數

SI值可以說明藥物的臨床安全性,但該值往往難以精確計算出來,測定誤差很大。2023/10/1610CSF=LD1ED99

可靠安全系數(Certainsafety

factor,CSF)是指肯定無害量與肯定有效量之比值。(2)可靠安全系數

CSF

值可以說明藥物的臨床安全性,CSF越大,越安全。2023/10/1611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LD50

值的作用及意義LD50是藥物的重要特征性參數之一,是藥物及一切與人類接觸物質的安全標尺,用來判斷藥物對機體的毒性程度。有助于計算其它與LD50相關的毒性參數藥物急性毒性分級依據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12毒性分級大鼠一次經口LD50(mg·kg體重-1)6只大鼠吸入4小時,死亡2-4只的濃度(ppm)兔經皮LD50(mg·kg體重-1)對人可能致死的估計量g·kg體重-1g·60kg體重-1劇毒﹤1﹤10﹤5﹤0.050.1高毒1~10~5~0.05~3中等毒50~100~44~0.5~30低毒500~1000~350~5~250微毒5000~10000~2180~﹥15﹥1000表14-1化學異物急性毒性分級(WHO)

小鼠LD50(mg/kg體重)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或腹腔注射毒藥﹤30﹤20﹤10劇藥﹤300﹤200﹤100普通藥﹥300﹥200﹥100表14-2毒、劇藥按LD50值的劃分2023/10/1613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LD50

值的作用及意義LD50是藥物的重要特征性參數之一,是藥物及一切與人類接觸物質的安全標尺,用來判斷藥物對機體的毒性程度。有助于計算其它與LD50相關的毒性參數藥物急性毒性分級依據為毒效應的靶器官確定和機制分析提供線索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14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LD50

值的作用及意義LD50是藥物的重要特征性參數,是藥物及一切與人類接觸物質的安全標尺,用來判斷藥物對機體的毒性程度有助于計算其它與LD50相關的毒性參數藥物急性毒性分級依據為毒效應的靶器官確定和機制分析提供線索作為藥物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檢測措施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15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對LD50

及相關參數的評價

LD50

絕非判斷藥物急性毒性作用的惟一指標,僅是一個為描述某一藥物在某個特殊的群體中以致死反應為指標而設計的一個統計學術語,是許多反映藥物急性毒性的參數之一。

急性毒性作用具有比LD50更為深刻的內涵,劑量-效應(死亡)曲線的斜率在評價藥物的急性毒性中比LD50

更有價值甚至更為關鍵。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16反應是指藥物與機體接觸后引起的生物學改變。量反應屬于計量資料,有強度和性質的差別,可以某種測量數值表示,如藥物引起血中谷丙轉氨酶的升高,這類效應稱為量反應。質反應屬于計數資料,沒有強度的差別,不能以具體的數值表示,而只能以“陰性或陽性”、“有或無”來表示,如死亡或存活、患病或未患病等。質反應與量反應?2023/10/1617致死性反應是一個質反應過程

累積反應的幾率與劑量呈雙曲線函數(S形曲線)關系。對數劑量-反應曲線的斜率揭示了劑量變化與致死反應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安全性評價中有時比LD50

更為重要,因為它可提供更為深入的內在毒性特征,有時還能引出毒性作用機制的線索。累積反應的幾率與劑量的對數及群體標準差呈線性關系。2023/10/1618

例如,一個很陡的斜率(斜率大,線A)表明毒性反應性質較嚴重,毒性作用出現得迅速或吸收速率較大;反之較平坦的量—效曲線(斜率小,線B)則反應了安全范圍較大。圖14-1不同藥物毒效應量-效關系比較2023/10/1619圖14-1不同藥物毒效應量-效關系比較依據斜率,常可將反應外推至低劑量范圍,求算出LD1、LD10,甚至推測出不能觀察到的效應水平。2023/10/1620圖14-1不同藥物毒效應量-效關系比較斜率的大小在比較同系列化合物時顯得更為重要,兩個藥物可能有一個完全相同或相近的LD50值,但斜率卻可以不同,因此,在相同的劑量范圍內,表現出不同的毒理學特征具平行量-效曲線的兩藥盡管LD50不同,但卻可能表現出相近的毒性作用機制、藥動學特征和相似的預后無論是LD50還是斜率都不能絕對地揭示出某一特殊的毒性作用機制

2023/10/1621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對LD50

及相關參數的評價

TI值僅適用于比較治療效應和致死效應的量-效曲線相互平行的藥物,對于二種效應的量-效曲線斜率不同的藥物,還應適當參考ED95與LD5及ED99與LD1之間的距離。安全指數(SI)可靠安全系數(CSF)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22

CSF與TI并不平行,在評價A、B兩藥時,從治療指數來看A藥(4)優于B藥(2.6)。但從可靠安全系數來看B藥CSF(1.33)大于A藥(0.7)。圖14-2致死量、有效量與藥物安全性評價的關系TI=LD50ED50CSF=LD1ED992023/10/1623二、LD50

測定的意義及統計學原理對LD50

及相關參數的評價

——LD50

的測定存在明顯的不足動物消耗量大,獲得的信息有限影響LD50值的因素較多,比如試驗動物的種類、品系、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因而不同實驗室之間所得的數值也很難相似從安全性評價角度來講,需要的不是精確的LD50值,而是更多的毒性信息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24(三)LD50值計算的統計學原理致死性反應是一種質反應過程,其量-效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律1.劑量對數值與死亡率之間呈常態分布曲線關系

在一個群體中特別敏感的動物總是比較少的,特別不敏感的動物也較少,而多數動物處于中等敏感狀態,即符合“兩頭少,中間多”的規律。如以劑量為橫坐標,死亡率為縱坐標,則可繪出一個偏態曲線。小劑量下毒效應差別較明顯,在大劑量一端,毒效應差別隨劑量的增加而減小,形成拖尾現象。

劑量-死亡率的偏態分布曲線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25(三)LD50值計算的統計學原理致死性反應是一種質反應過程,其量-效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律1.劑量對數值與死亡率之間呈常態分布曲線關系

將橫坐標改為對數劑量,亦即將橫坐標改為等比數列,則就由偏態曲線轉化為對稱的常態曲線。第一節

概念和意義2023/10/1626(三)LD50值計算的統計學原理

致死性反應是一種質反應過程,其量一效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律:1.劑量對數值與死亡率之間呈常態分布曲線關系2.劑量對數值與累積死亡率之間呈S形曲線關系2023/10/1627▲由常態分布曲線累積而來,當劑量被轉換為對數值(X)后,反應幾率(P)與X遵循常態分布。▲該S形曲線是向心對稱的,對稱中心的縱坐標為50%死亡率,橫坐標為1ogLD50。▲曲線兩端平坦,中間較斜。當劑量有變化時LD50附近的死亡率變化很大,兩端(LD5或LD95附近)則變化很小。2023/10/1628以LD50來表示致死性毒效應比LD5、LD95更為靈敏精確;LD50的誤差遠小于LD5或LD95;曲線中段死亡率在50%附近的點比5%或95%附近的點更為重要,更能代表大多數動物的反應水平,提示我們在設計劑量分組時必須格外重視引起50%死亡效應的劑量組及其鄰近的劑量組。

2023/10/1629▲由常態分布曲線累積而來,當劑量被轉換為對數值(X)后,反應幾率(P)與X遵循常態分布。▲該S形曲線是向心對稱的,對稱中心的縱坐標為50%死亡率,橫坐標為1ogLD50。▲

曲線兩端平坦,中間較斜。當劑量有變化時LD50附近的死亡率變化很大,兩端(LD5或LD95附近)則變化很小。▲

Bliss根據常態累積曲線的特點列出了死亡率各點的“權重系數”作為權衡各點重要性的定量數值。2023/10/1630▲由常態分布曲線累積而來,當劑量被轉換為對數值(X)后,反應幾率(P)與X遵循常態分布。▲該S形曲線是向心對稱的,對稱中心的縱坐標為50%死亡率,橫坐標為1ogLD50。▲

曲線兩端平坦,中間較斜。當劑量有變化時LD50附近的死亡率變化很大,兩端(LD5或LD95附近)則變化很小。▲

Bliss根據常態累積曲線的特點列出了死亡率各點的“權重系數”作為權衡各點重要性的定量數值。▲從S形曲線來看,兩端只能趨近而不能達到0%或100%,實際工作中因組內動物數(n)有限,當遇到0/10或10/10的死亡率時一般均采用以下近似計算方法:2023/10/1631▲由常態分布曲線累積而來,當劑量被轉換為對數值(X)后,反應幾率(P)與X遵循常態分布。▲該S形曲線是向心對稱的,對稱中心的縱坐標為50%死亡率,橫坐標為1ogLD50。▲

曲線兩端平坦,中間較斜。當劑量有變化時LD50附近的死亡率變化很大,兩端(LD5或LD95附近)則變化很小。▲

Bliss根據常態累積曲線的特點列出了死亡率各點的“權重系數”作為權衡各點重要性的定量數值。▲從S形曲線來看,兩端只能趨近而不能達到0%或100%,實際工作中因組內動物數(n)有限,當遇到0/10或10/10的死亡率時一般均采用以下近似計算方法:A.

將n/n計算為(n-0.25)/nB.

0/n的計算為0.25/n2023/10/1632(三)LD50值計算的統計學原理

致死性反應是一種質反應過程,其量一效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律:1.劑量對數值與死亡率之間呈常態分布曲線關系

2.劑量對數值與累積死亡率之間呈S形曲線關系3.劑量對數值與幾率單位之間呈直線關系

為通過數學的方法更加準確地計算LD50等重要的毒理學參數并得出曲線的斜率,有必要將S形曲線轉換為直線。2023/10/1633

當把縱坐標的標識單位反應率改為反應頻率時,對稱S形曲線轉換為正態分布曲線。在該分布曲線下,如把使一半受試個體出現反應的劑量作為中位數劑量,并以此為標準劃分若干個標準差,則在其兩側1個、2個或3個標準差范圍內分別包括了受試總體的68.3%、95.5%和99.7%。將各標準差的數值均加上5即為概率單位。概率單位與反應率之間的對應關系反應率(%)概率單位

0.122.3315.9450.0584.1697.7799.982023/10/1634非對稱S形曲線轉換為直線,需要分兩步進行:1.把橫坐標的劑量單位換算為相應的對數;2.把縱坐標的反應率改為概率單位(幾率單位),即可得到一條直線。2023/10/1635三、非致死性毒性反應及其轉歸

非致死性(毒性)反應有些實驗動物雖可幸免于致死性毒效應,但由于藥物可對機體的生理、生化、免疫、神經或其它系統產生損害,使正常生理功能發生嚴重紊亂,因而出現上述系統不可逆的損傷。非致死性有害反應與致死性反應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都是用藥過程中不希望出現的。2023/10/1636非致死性反應的轉歸問題主要涉及到反應是否可逆。可逆反應是指當藥物在體內消除后,反應也亦隨之消失,不殘留任何效應。反應是否可逆主要取決于:●

毒性作用涉及的器官與系統●

藥物的內在毒性●

用藥時間的長短●

在確定的時間范圍內,藥物在體內的量●

實驗動物的年齡(月齡)和健康狀況2023/10/1637

再生能力強的組織和器官(如肝臟)的損傷通常較再生能力弱的組織和器官(如神經組織)的損傷易于逆轉,肝腎功能不全或尚未發育完善(如幼年動物)的個體易形成不可逆性損傷。

在藥物安全性評價中,了解毒性作用是否可逆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實驗動物中觀察到不可逆反應,則應注意這一不可逆反應外推至人時是否存在。2023/10/1638第二節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39一、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

一般程序將藥物通過經口途徑(灌胃)或其他預期臨床用藥途徑給予數組實驗動物,必要時可增加一個溶媒對照組,在特定時間間隔內觀察實驗動物的行為表現、中毒癥狀及死亡情況。實驗條件及方法必須規范化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0一、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兩種實驗動物小動物—LD50、最大耐受量試驗大動物—單次給藥的近似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兩種給藥途徑—其中一種必須與臨床用藥途徑相同試驗周期—7-14天LD50計算方法—bliss法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1表14-3各國對急性毒性試驗的基本要求FDA日本美國英國前西德歐共體前蘇聯WHO瑞士動物種類3-4

2

3

2

2

2

2

3

2給藥途徑

1

3

3

2

2

2

2

3

2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2二、實驗動物

動物選擇的主要原則:●

盡量選擇急性毒性反應與人近似的動物;●

易于飼養管理、試驗操作方便的動物;●

繁殖生育力較強,數量較大能夠保障供應;●

價格較低,易于獲得的動物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3二、實驗動物

在基礎性研究工作中按科研課題的具體要求選擇,在法規性毒理學評價工作中,必須按照其規范要求進行。無論使用何種動物都必須注明動物的來源、品系、年齡、體重、性別、飼養條件以及動物生產合格證書。如系無特殊病原體動物也應在報告中注明。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4二、實驗動物

種類小鼠、大鼠、犬、猴、家兔(經口給藥不用)下列情況考慮選用非嚙齒類動物大、小鼠LD50差別明顯藥物的生物轉化形式和速率在嚙齒類與非嚙齒類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為了得到明確的毒效表現,初步了解藥物的特性后,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選用其他敏感動物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2023/10/1645二、實驗動物

種類健康狀況體重與年齡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同一批實驗中,動物的年齡、體重應盡可能一致急性毒性試驗原則上選用年輕成年動物,嚙齒類動物的年齡一般為7

~

9周齡,非嚙齒類動物起始為6

~

8月齡。同一批試驗中,動物的初始體重變異要求不超過平均體重的±20%。2023/10/1646表14-4常用實驗動物的生活年限及體重選擇動物生活年成年體重選擇范圍(g)種類限(年)時間(月)體重(g)急性實驗長期性實驗小鼠1.5~221518~2515~18大鼠2~2.53150150~24050~100豚鼠6~82250200~250150~200家兔4~93~415001500~20001200~1500狗10~203~4-8000~150004000~60002023/10/1647二、實驗動物

種類健康狀況體重與年齡性別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急性毒性試驗中應考慮雌雄動物數目相等但在試驗中如發現某性別動物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另一性別時,則最好對該性別的LD50另外計算,或考慮選用敏感性別的動物重新進行急性毒性試驗。2023/10/1648二、實驗動物

種類健康狀況體重與年齡性別動物分組方法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動物應隨機分配至各劑量組。隨機分組可使動物形成一個均勻的整體,并可減少因個體差異而造成的誤差。體重或健康狀況不符合要求的動物應在隨機分組前剔除。2023/10/1649二、實驗動物

種類健康狀況體重與年齡性別動物分組方法動物給藥前禁食處理試驗設計原則及方法經口途徑染毒,在試驗前應作禁食處理。

大鼠主要在夜間進食,要求染毒前應隔夜禁食。小鼠由于其消化吸收和代謝速度較快,可隔夜禁食也可禁食4小時以上。大動物常前一天正常給食,染毒前不喂食即可。禁食期間均正常給水。染毒2小時后提供飼料。經口多次染毒,可不禁食。2023/10/1650三、劑量水平的選擇劑量水平的選擇以測定LD50及劑量-反應曲線的斜率為目的(10%-50%-90%);4上以上劑量,至少有3個落在10%-90%之間;做預試驗來摸索劑量通過文獻檢索,為已知化學類別的藥物確定預期毒性中值對全新結構的藥物或中草藥復方,可先通過小批量動物摸索,找出Dmin和Dmax2023/10/1651▲

為已知化學類別的藥物確定預期毒性中值劑量水平的選擇對于己了解化學結構的藥物,在確定其所屬化學類別及其所含的特殊基團的基礎上,查閱有關文獻,找出與藥物結構近似或有共性基團的藥物的毒性資料;其次最好能了解藥物的理化性質,最后綜合考慮這兩方面的資料,選擇與藥物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最為接近的己知藥物的LD50作為藥物的預期毒性中值。2023/10/1652▲

為已知化學類別的藥物確定預期毒性中值劑量水平的選擇

確定預期毒性中值(LD50)后,以此值為中間劑量,再以該中間劑量值為基準,按一定的組間距上下各推二個劑量,作為預試驗的劑量分組。預試時,組間距可稍大些,i值可取0.6,相鄰劑量比為1:4。如果估計藥物的致死劑量范圍較窄,組間距可適當縮小,i值取0.2,相鄰劑量比為1:1.6。組間距i值,劑量的對數值等差分布,劑量等比分布2023/10/1653通過預試找出藥物使10%-90%實驗動物死亡劑量的大致范圍,再據此確定正式試驗的具體分組方案,此時可按下式求算組間距(i

值)。

i=logLD90-logLD10n-1

i=logLD100-logLD0n-1劑量水平的選擇2023/10/1654▲

對全新結構的藥物或中草藥復方劑量水平的選擇

先通過小批量動物的摸索,找出0%及100%估計致死量(即Dmin和Dmax),再求出

i

值。

(1)用10倍稀釋的藥物濃度系列,用少量動物(每組2-3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圍。2023/10/1655劑量水平的選擇

劑量死亡數/動物數5mg/kg

0/250mg/kg1/2

500mg/kg2/25000mg/kg2/2上述結果提示,大致死亡范圍為50mg/kg-500mg/kg。(1)先用10倍稀釋的藥物濃度系列,用少量動物(每組2-3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圍。2023/10/1656劑量水平的選擇(1)先用10倍稀釋的藥物濃度系列,用少量動物(每組2-3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圍。(2)再用1、2、4、8………等2倍稀釋的藥物濃度每組4只動物實驗,找出Dmin和Dmax。劑量死亡數/動物數50mg/kg0/4100mg/kg2/4200mg/kg

2/4400mg/kg4/4800mg/kg4/42023/10/1657劑量水平的選擇(2)再用1、2、4、8………等2倍稀釋的藥物濃度每組4只動物實驗,找出Dmin和Dmax。

當出現4/4死亡時如其前一組為3/4死亡,則取4/4組的劑量為Dmax,如前一組為2/4或1/4死亡(如本例為2/4),考慮到4/4組的劑量在正式實驗中可能的死亡率低于70%,為慎重起見,可將4/4組的劑量乘以2作為Dmax;

當出現0/4死亡時,如其后一組的死亡率為1/4,則取0/4組的劑量為Dmin,如后一組死亡率大于1/4,考慮到0/4組的劑量在正式實驗中可能的死亡率高于70%,則將0/4組的劑量除以2,作為Dmin。2023/10/1658劑量水平的選擇

劑量死亡數/動物數

50mg/kg0/4*

100mg/kg2/4200mg/kg2/4400mg/kg4/4*800mg/kg4/4Dmax:出現4/4死亡時,前一組為2/4,考慮到4/4組的劑量在正式實驗中可能的死亡率低于70%,可將4/4組的劑量乘以2。Dmax

=

400×70%×2

=

560(mg/kg)Dmin:出現0/4死亡時,后一組死亡率大于1/4,則考慮到0/4組的劑量在正式實驗中可能的死亡率高于70%,將0/4組的劑量除以2。Dmin=50÷70%÷2≈35(mg/kg)2023/10/1659劑量水平的選擇

劑量死亡數/動物數

50mg/kg0/4*

100mg/kg2/4200mg/kg2/4400mg/kg4/4*800mg/kg4/4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第2版Dmax:當出現4/4死亡時,如前一組死亡率為2/4時Dmax=4/4死亡劑量×1.4()=400×1.4=560(mg/kg)Dmin:當出現0/4死亡時,如后一組死亡率大于1/4Dmin=0/4死亡劑量÷1.4()=50÷1.4≈35(mg/kg)2023/10/1660本法用較少的動物和藥物,尋找出正式實驗時最高死亡率不低于70%,最低死亡率不高于30%的劑量范圍。在確定了Dmax和Dmin以后,可求得組間距(i值):以Dmin的對數為起點,向上推出n

組動物的各組劑量的對數值,求出反對數即可求得各組的劑量。

劑量水平的選擇(1)先用10倍稀釋的藥物濃度系列,用少量動物(每組2-3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圍。(2)再用1、2、4、8………等2倍稀釋的藥物濃度每組4只動物實驗,找出Dmin和Dmax。

i=logDmax-logDminn-12023/10/1661四、劑量組數及動物數LD50

測定中劑量組數的設計,除符合統計學要求外,還應根據預試驗所提供的藥物的毒性情況而定。

一般而言,在實際工作中設4~5個劑量組,劑距以0.65~0.85為宜。

小鼠每組10只(雌雄各半),大鼠不應少于6~8只。2023/10/1662五、劑型與給藥應寫明受試藥物的名稱、批號、來源、純度、保存條件及配制方法。供試藥品應能溶于或混懸于適當的溶媒,如果溶媒的毒性情況是未知的,則應設立一個溶媒對照組,溶媒對照組的給藥容量應與最高劑量組相等。對所用的溶媒及助溶劑的種類、規格、批號及來源等都必須有詳細的記錄,以備分析和審核。2023/10/1663五、劑型與給藥給藥途徑要用兩種,其中應包括推薦臨床研究的給藥途徑。溶于水的藥物應當測定靜脈給藥途徑的急性毒性,口服藥物應灌胃給藥。藥物可以等體積(各劑量組的藥物濃度不同,而給藥體積相同)或等濃度(藥物濃度相同,而各劑量組的給藥體積不同)給藥,但必須注意上述兩種方式給藥所觀察到的毒性效應可能是不盡相同的。2023/10/1664五、劑型與給藥給藥的體積,嚙齒類動物口服給藥的最大的體積,對非水溶液而言以不超過10ml/kg為宜,水溶液或混懸液一般不超過20ml/kg。如果劑量較大而不便于一次給藥,可以分成相等的容量,每隔6~8小時給藥,但必須在第一次給藥后的24小時內完成。口服給藥應禁食;靜注給藥應注意藥液的pH值、溫度、滲透壓、注射速度等可能影響毒效應的各種因素。2023/10/1665動物給藥途徑常用容量最大容量小鼠ig0.2ml/20g1.0ml/20giv0.2ml/20g0.5ml/20gip0.2ml/20g1.0ml/20gsc0.1ml/20g0.5ml/20gim0.1ml/20g0.2ml/20g表14-6急性毒性試驗常用動物單次給藥的常用容量和最大容量大鼠ig

1.0ml/200g

3.0ml/200giv

0.5ml/200g

1.0ml/200gip

1.0ml/200g

3.0ml/200gsc

0.5ml/200g

1.0ml/200g狗im

0.2ml/200g

0.5ml/200gig

10ml/只

20ml/只iv

35ml/只

50ml/只2023/10/1666六、試驗時限與量限

急性毒性試驗的觀察時間取決于癥狀出現的時間、毒性強弱、致死速度、恢復速率以及藥物本身的代謝特征等。

我國新藥審批辦法規定:急性毒性試驗必須觀察7~14天,但一般不必超過2周(14天)。在表示藥物的LD50時最好同時注明觀察時間,這樣在毒性比較時,才會有共同的基礎。2023/10/1667從量上考慮試驗的限度,在特定的試驗條件下,如給予足夠大的量,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產生毒性。這一限度對于口服急性毒性是5g/kg,注射是2g/kg,在此劑量下如無死亡出現,通常可不必做更高的劑量。

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毒性低的藥物可用最大給藥濃度和最大給藥容量單次或24小時內分次給藥,一般使用20只嚙齒類動物,連續觀察7~14天,如無死亡出現,則該劑量即為藥物的最大耐受劑量。2023/10/1668七、觀察指標

通過深入細致地觀察試驗動物的中毒癥狀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與規律、死亡前癥狀特點、死亡所需時間的差異等,找出毒性作用的特征,初步獲得藥物毒效應的靶器官和受試動物的死亡原因。2023/10/1669七、觀察指標

籠邊觀察

特別要注意給藥后6小時內動物中毒癥狀及死亡情況。觀察的時間間隔及頻度必須根據癥狀出現、恢復、變化及死亡時間而定,一般給藥后持續觀察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