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課前篇自主學習課堂篇
合作學習課后篇鞏固練習素養篇合作學習
課時作業
一、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1.分期: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階段。2.列國紛爭(1)“春秋五霸”:春秋時期,齊國、晉國、楚國、吳國與越國等先后建立了霸權,史書將這一時期建立霸權的諸侯國國君統稱為“春秋五霸”。(2)田氏取齊:春秋后期到戰國前期,一些諸侯國的卿大夫掌握了實權,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將晉國瓜分,齊國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來的姜姓國君。(3)戰國七雄:經過長期紛爭,許多中小諸侯國消失了,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史稱“戰國七雄”。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
吞并。秦國3.“華夏”認同(1)從春秋到戰國,民族關系出現了重要變化。春秋時期,中原各國自稱為“華夏”,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也產生了
認同觀念。(2)進入戰國之后,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華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鮮血液,更加穩定,分布更為廣泛。華夏二、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1.經濟發展(1)農業:鐵制農具開始使用,
也得到推廣。各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鄭國渠、芍陂。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2)手工業:春秋時期
技術出現,戰國時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3)商業:貨幣流通廣泛,各地涌現出商賈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營工商業主富比王侯。牛耕冶鐵2.變法運動(1)背景:戰國兼并戰爭日益劇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潮流。(2)結果: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逐步建立了
中央集權國家政治體制。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為顯著。君主專制3.商鞅變法(1)開始于公元前356年。(2)內容: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強制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廢井田,開阡陌”,推動土地
發展;在民間實行什伍連坐,互相糾察告發;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縣制,縣的主要官員由君主任免。(3)意義:順應了歷史潮流,是戰國時期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
奠定了基礎。私有制統一中國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地位: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后期
人。(2)政治主張①針對
、社會動蕩的形勢,就倫理和政治重建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②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主張統治者“為政以德”,通過以身作則的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③孔子對現實不滿,主張恢復西周等級森嚴的
制度,但也承認制度隨著時代變化應當有所改良。魯國禮崩樂壞仁禮樂
(3)教育主張:以“
”的思想辦學,打破了貴族階層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動了私學的發展。(4)儒學貢獻:晚年對《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樂經》《春秋》等文獻進行整理,成為儒家的經典。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論記載在《
》當中。有教無類論語2.老子(1)地位:
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后期楚國人。(2)哲學主張:將天地萬物本原歸結為抽象的“
”,其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3)政治主張:對現實不滿,反對制度束縛,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
的時代。這些觀點見于《老子》一書。道道小國寡民四、百家爭鳴1.背景:社會大變革。(1)社會經濟的發展。(2)階級關系新變化:舊的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新興的
階層崛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會主張和要求。(3)各國統治者出于爭霸需要,爭相招攬人才,士人的活躍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繁榮。2.爭鳴問題:提出對政治、社會乃至
的看法,彼此論戰辯駁,形成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士宇宙萬物3.學派(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孟子認為人性善,提倡“
”。荀子認為人性惡,主張隆禮重法。(2)道家:道家的代表是莊子,崇尚逍遙自由。(3)陰陽家:以鄒衍為代表,認為五行間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提出了“相生相勝”理論,這代表了中國古代對自然界樸素的科學認識。仁政
(4)戰國新出現的派別①新出現的重要派別有墨家和法家,分別代表下層平民利益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②墨家:代表墨子,提倡節儉,主張“兼愛”“非攻”,還提出了“尚賢”的政治主張。③法家:代表韓非,主張以法為工具管理國家,控制臣民,體現了
的政治思想。中央集權4.影響(1)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3)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4)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
?[史]時代特征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潰、禮崩樂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頻繁、民族融合,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是核心特征。?[識]文明重心長達500多年的爭霸戰爭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揭示了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空間分布。?[識]家國認同戰亂環境客觀上推動了社會文明的交流傳播,華夏作為族群、文化、國家政權被周邊各民族認同,各族同源共祖觀念滋生發展。?[識]社會轉型的根源(1)推動春秋戰國社會轉型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具體表現在鐵犁、牛耕的使用。(2)生產力的進步推動了封建生產關系的變革,又進一步推動了社會上層建筑領域的變法改革,使封建制度在各國確立。?[補]禮樂制度(1)含義:“禮”泛指等級制中的各種典章、規則、禮節、儀式等,“樂”指音樂、舞蹈等。周禮就是代表周代等級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規定。(2)影響:周朝制定了禮樂制度,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分封制的工具。這說明宗法制已深入周朝社會的各個層面。?[釋]禮“禮”強調社會成員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有利于培養人的社會責任感。?[識]“有教無類”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拓]“無為”老子的“無為”不是指不作為,而是指統治者不妄為、不胡作非為和為所欲為。其最高境界是“無為而無不為”。?[釋]“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中的“百家”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意為派別多,當時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爭鳴”意指各學派根據自己對社會現實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各家學說都是為了尋求治國之道。?[拓]治國理念爭鳴法家和儒家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定社會環境中出現的學派,都強調政治統治的秩序,其最大的區別在于統治方式的差異。儒家強調德治,主張實行仁政;法家強調法治,重視輕罪重刑,以樹立專制權威。?[識]諸子百家思想的現實啟迪:①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②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國”。③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④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史料一▲春秋列國形勢圖史料二▲戰國形勢圖探究點:對比西周分封制,說一說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版圖變化的信息。提示:①周王室政治中心東移。②諸侯國數量大量減少,凸顯兼并戰爭激烈,統一趨勢明顯。③民族關系出現明顯變化,一方面少數民族內遷融入華夏民族,華夏民族認同感加強;另一方面與匈奴族關系緊張,長城大量出現。1.夏商周三代文明傳承的表現(1)文字:甲骨文、青銅銘文等逐漸演化為今天的漢字,成為記載和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三代文明對后世的突出貢獻。(2)宗法分封觀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會時有出現,宗法思想影響至今,對民族的延續起到積極作用。(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三代有萌芽的該制度,影響整個封建社會;郡縣制影響至今。(4)華夏民族:三代萌生的民族觀念,使中華民族存在至今,成為世界上文明沒有間斷的民族。(5)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產生并發展,吸收其他學派思想,最終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2.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征項目社會特征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并在春秋戰國時期向封建社會轉型文明形態從采集漁獵到農耕文明政治特征從“公天下”到“家天下”,從“方國聯盟”到“天下共主”再到中央集權的演變耕作方式從刀耕火種、石器鋤耕到鐵犁牛耕文化特征具有自由開放、兼容并包的特征,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思想活躍局面探究主題二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轉型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將耕于齊,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國語·晉語》史料二戰國時的《呂氏春秋》總結了利用土地的十大問題,內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墑、除草、通風、生長、健壯、高產等方面……形成較為深刻的技術認識。——張芳《中國農業科技史》史料三鐵器逐步推廣到各個生產領域,特別是農業生產領域大量鐵制農具的使用,引來了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場革命。——《國史概要》探究點: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國古代農耕技術有哪些重大進步表現?對古代農業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表現:出現牛耕技術;農業精耕細作;鐵農具使用并推廣。影響:鐵犁牛耕成為主要耕作方式;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促使小農經濟產生。1.生產力進步與春秋戰國社會轉型關系(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牛耕的廣泛應用,生產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產生。(2)小農經濟的發展,封建生產關系的擴大,推動了社會上層建筑的變革,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封建制度在各諸侯國確立起來。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的表現項目轉型前轉型后政治制度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地方分權分封制崩潰,宗法制遭到破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雛形出現選官制度實行世卿世祿制度,形成貴族政治實行任命制度,形成官僚政治經濟制度工商食官,井田制,土地國有或公有工商業私營化,授田制,土地私有或國有社會結構宗族占主導,貴族地位高小家庭形成,貴族衰落,士階層崛起思想文化原始神學思想占主導,思想處于蒙昧狀態思想解放,百家爭鳴,思想理性化教育制度學在官府,官辦教育一統天下,貴族壟斷教育私學興起,平民接受教育探究主題三社會變革的映像——百家爭鳴史料一“道(治理)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孟子》史料三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荀子·性惡》探究點:(1)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孟子對孔子的思想有哪些繼承和發展。提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與民本思想,提出“仁政”學說,這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主張,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2)據史料二、三及所學知識,分析荀子與孟子的人性觀及政治主張的不同點,指出二人政治主張的共同目的。提示:不同點:人性觀:孟子主張人性善;荀子主張人性惡。政治主張:孟子主張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荀子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共同目的:實現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1.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1)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引起社會大變革。(2)政治: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或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國家分裂)。(3)經濟:井田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各種經濟成分并存。(4)階級:出現了新的階級——工商、農民和地主。(5)思想文化:私學發展,學術下移,思想自由,形成各種學派。2.百家爭鳴中的治國理念爭鳴(1)儒家的孔子主張“仁”“克己復禮”,反映了奴隸主貴族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矛盾劇烈的局面,希望緩和社會矛盾,繼續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戰國時期的孟子、荀子分別主張“仁政”“仁義”,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調和階級矛盾、改造社會的愿望。(2)法家(韓非)主張改革、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法治,代表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主張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愿望。(3)道家主張“道”和“無為而治”的小國寡民社會,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沒落奴隸主貴族面對諸侯爭霸、割據林立局面的一種消極情緒。
(4)戰國時期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代表了小生產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會安定的愿望。郭沫若把春秋戰國時期比擬為“第一次五四運動”,指出是“社會的轉變”促成了這一時代的“百家爭鳴,群花怒放”。這一時期“社會的轉變”的表現是(
)①分封制崩潰,井田制瓦解②各種政治力量異常活躍③各種思想交相輝映④中央集權制度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分別為春秋戰國時期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轉型的表現;④說法不正確,中央集權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故A項正確。答案:A1.社會轉型的原動力[史]“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詛(zǔ)、夷、斤、斫(zhuó),試諸壤土。”——《國語·齊語》孔子的學生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樹志《國史概要》[識]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鐵器牛耕出現并推廣使用,使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個新水平,推動了社會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方面的劇變。2.“禮崩樂壞”[史][識]春秋鄭國國君墓葬使用了周天子才可使用的九鼎陪葬,從本質上反映了周天子權威下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3.春秋戰國的社會劇變[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西周封邦建國體制土地國有、井田制度禮樂制度敬天保民德治東周王權衰落;列國紛爭;分封崩潰;革新圖強鐵器牛耕——農田增多;競相占地——井田瓦解;獎勵耕戰——追逐功利禮崩樂壞百家爭鳴[論]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雖古書之未得證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證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斷言矣。——王國維《古史新論·總論》
[隨堂訓練]題組1社會轉型與華夏認同1.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社會轉型時期,這一次“轉型”不包括(
)A.封邦建國→中央集權 B.王國→帝國C.天下為公→天下為家 D.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解析:“天下為家”指世襲制取代“禪讓制”以夏朝建立為標志,與題干中春秋戰國時間不符。答案:C2.公元前770年后的500年間,中國社會在動蕩中實現著社會轉型。這期間發生的國家形態的轉型是指(
)A.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B.從“方國”到“封國”C.從“封國”到“帝國” D.從“帝國”到“共和”解析:“國家形態”主要有以下六種:“民族→部落→城邦→民族國家→聯盟國家→世界政府”,由諸侯割據到國家一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轉型表現。答案:C3.探究因果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技能。根據提示,下表中應填入(
)①使用鐵器和推廣牛耕提高了生產力②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③農民起義頻繁④各國競相實施富國強兵的變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由表中周王室式微,推斷最大社會轉型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鐵犁牛耕,故①正確;少數民族政權還未入主中原,統治中原的仍然是華夏民族,故②錯誤;此時是諸侯國之間的爭霸戰爭頻繁,故③錯誤;為了在爭霸戰爭中獲勝,各國競相實施富國強兵的變革,故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答案:D題組2生產力進步與百家爭鳴4.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欲;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
)A.愛無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欲解析:A項愛無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治國方針,D項存天理,滅人欲屬于個人修養問題,故排除A、C、D三項;B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又符合儒家思想。答案:B5.生產工具是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下列生產工具中,代表人類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A.鉆孔石斧 B.骨耜C.鐵犁鏵 D.(青)銅鏟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北京人使用鉆孔石斧,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骨耜,商朝是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鐵器,故選C項。答案:C6.周平王東遷后,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周王都要依賴強大的諸侯國,社會的政治秩序被徹底打破。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禮樂制度的崩潰C.鐵器犁耕的出現 D.宗法關系的疏遠解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上層建筑,內因決定外因,主觀決定客觀等辯證唯物原理是解決“根源”問題的主要思路,由此可知,C項正確。答案:CModule9PopulationUnit1ThepopulationofChinaisabout1.37billion.
Haveyouevertravelledtoanywherebefore?Howdoyoufeelduringthejourney,especiallyonholidays?1.學習并掌握noise,prepare,report,grow,cause,increase,billion,birth,fifth等核心詞匯,掌握冠詞和數詞的用法。2.能夠聽懂談論人口的對話;能使用大數據談論人口問題。3.通過了解人口問題,喚起憂患意識。學習目標1.Workinpairs.Lookatthepictureandtalkaboutit.Usethewordsintheboxtohelpyou.noisepeoplespacetraffic2.Listenandchoosethecorrectanswer.1.WhatisthepopulationofBeijing?About11million.c)About20million.About13million.2.WhatisthepopulationofChongqing?About28million.c)About36million.Morethan33million.BabiesborneveryminuteintheworldBabiesborneveryyearintheworldPopulationofChinaPopulationoftheworld3.Nowcompletethenotes.Over250.Over131.4million.About1.37billion.About7billion.4.Choosethecorrectanswer.1.Birthhappensatthestart/attheendoflife.2.Hugemeanslarge/small.3.Anincreaseinpopulationmeansmore/fewerpeople.4.Hangonaminutemeanswaitingforashorttime/alongtime.5.Makingnotesmeanswritingalongpassage/afewwords.6.Aproblemissomethingeasy/difficult.7.Areportisalongpieceofwriting/afewwords.8.Abillionisahundred/athousandmillion.Check(√)thestatementsyouagreewith.1.Therearetoomanypeopleintheworld.2.Theincreasingpopulationisthebiggestproblemintheworld.3.Peopleshouldnothavetoomanybabies.4.Acityshouldnotholdmorethanonemillionpeople.Nowworkingroupsanddiscussyouranswers.6√√√√Languagepoints1.areportcalled…2.somany/much3.onefifthof4.makenotes5.hangon6.talkabout7.writedown8.inthefuture一個叫……的報告如此多五分之一記筆記稍等談論寫下,記下在將來1.populationn.人口1)population是一個集體名詞,作主語時,若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整體人口,謂語動詞通常用單數;若強調整體人口中的成員,謂語動詞通常用復數。例如:Thepopulationofthecityisabout20,000.這個城市大約有兩萬人口。Threefifthsofthepopulationhereareoldpeople.這里五分之三的人是老年人。探究活動2)表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有多少人口時,可用thepopulationof...is...或...hasapopulationof...。例如:Thepopulationoftheircountryis28,100,000.他們國家的人口是二千八百一十萬。Thecityhasapopulationof50,000.這座城市有五萬人口。形容“人口數量的多或少”可用large或small修飾。例如:ThepopulationofBeijingislarge.北京人口眾多。3)在詢問人口時,要注意population和people的區別。前者通常用what來提問,后者用howmany來提問。例如:What’sthepopulationofCanada?加拿大的人口是多少?Howmanypeoplearethereinthehall?大廳里有多少人?2.Beijingisahugecitywithabigpopulation.北京是個大城市,有很多的人。with是介詞,表示伴隨,意為“有,帶有”。Numberpractice150,000:onehundredandfiftythousand500,000:fivehundredthousand2,100,000:twomillion,onehundredthousand5,600,000:fivemillion,sixhundredthousand82,550,000:eighty-twomillion,fivehundredandfiftythousand200,030,040:twohundredmillion,thirtythousandandfortyACBonefifth;hangon短語Iampreparingsomenotesforareportcalled“Ourgrowingpopulation”.Populationincreaseisabigprobleminmanycountries.That’salmostonefifthoftheworld’spopulation,...句型
單詞Module9Unit1認知:report,grow,cause,increase,billion,bi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喚醒傳統:小年習俗回顧
- 區塊鏈教育培養未來金融科技的領導者
- 個性化學習區塊鏈教育模式新思考
- 區塊鏈科技推動醫療公益事業發展
- 公共衛生中醫療大數據的挑戰與機遇
- 《執行力提升指南》課件
- 醫學倫理教育培養患者的信任與尊重
- 2025物業共同租賃合同模板
- 區塊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價值與應用
- 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對刷題技巧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消防設施操作員(監控類)考試復習重點題(附答案)
- 湖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常見傳染病防治傳染病防治監測試題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解讀(2025年)課件
- 2024年江蘇高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SF-36-含評分細則)
- 中國古建筑文化與鑒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清華大學
- LY/T 3292-2021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規范
- TIG焊充氬倉的應用
- 后勤管理安全生產培訓內容122頁PPT課件
- 魔方基礎教程 三階魔方簡化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