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課程設計_第1頁
混凝土課程設計_第2頁
混凝土課程設計_第3頁
混凝土課程設計_第4頁
混凝土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課程設計說明書(論文)課程名稱: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設計題目:整體式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院系:土木工程學院班級:設計者:學號:指導教師:設計時間:2011.11.28~2011.12.07哈爾濱工業大學

1設計資料某一般金工車間樓蓋,采用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結構形式,其柱網布置如下圖所示。圖1梁板平面布置(1)樓面構造層做法:20mm厚水泥砂漿面層,15mm厚混合砂漿頂棚抹灰。(2)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為(3)橫載分項系數為1.2,;活荷載分項系數為1.3(因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4)材料選用:混凝土采用C30(,)。鋼筋全部采用HRB400級()2板的計算板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計算。板的厚度按構造要求去。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寬度,板的尺寸及支撐情況如圖所示。g+q=13.586kN/mg+q=13.586kN/m圖2板的構造和計算簡圖(1)荷載恒載標準值

20mm水泥砂漿面層80mm鋼筋混凝土板15mm混合砂漿頂棚抹灰恒載設計值活荷載設計值合計即每米板寬(2)內力計算

計算跨度:

邊跨中間跨跨度差,說明可按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取1m寬板帶作為計算單元,其計算簡圖如圖2所示。各截面的彎矩計算見表1(3)截面承載力計算,,,各截面的配筋計算見表連續板各截面彎矩計算表1截面邊跨跨中離端第二支座離端第二跨跨中中間跨跨中中間支座彎矩計算系數板的配筋計算表2板帶部位邊區板帶(①~②、⑤~⑥軸線間)中間區板帶(②~⑤軸線間)板帶部位截面邊跨跨中離端第二支座離端第二跨跨中中間跨跨中中間支座邊跨跨中離端第二支座離端第二跨跨中中間跨跨中中間支座5.55-5.553.744.285.55-5.550.1080.1080.0730.0830.1080.1080.0580.0670.9420.9420.9620.9540.9420.9420.9700.965272272180207272272143164選配鋼筋實際鋼筋面積()279279218218279279157218中間區板帶②~⑤軸線間,其各內區格板的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間跨支座考慮板的內拱作用,其計算彎矩降低20%。板的配筋示意圖見圖3(a)邊區板帶(a)邊區板帶(b)中間區板帶(b)中間區板帶圖3板的配筋示意圖3次梁計算

次梁按考慮塑性內力充分方法計算。取主梁的梁高,梁寬。次梁有關尺寸及支撐情況見圖。(1)荷載恒載設計值由板傳來次梁自重梁側抹灰活荷載設計值由板傳來合計(2)內力計算計算跨度邊跨中間跨跨度差說明可按等跨連續梁計算內力。計算簡圖如圖4(b)所示。(b)(a)g+q=33.7kN/m(b)(a)g+q=33.7kN/m圖4次梁的構造和計算簡圖次梁彎矩計算表3截面邊跨跨中離端第二支座離端第二跨跨中中間跨跨中中間支座彎矩計算系數次梁剪力計算表4截面端支座右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中間支座左側、右側剪力計算系數0.450.60.550.55106.58(3)截面承載力計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計算寬度為:邊跨離端第二跨、中間跨梁高,,翼緣厚判別T形截面類型:故各跨中截面均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離端第二支座按布置兩排縱筋考慮,取,中間支座按布置一排縱筋考慮,。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表5及表6次梁配筋示意圖見圖5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表5截面邊跨跨中離端第二支座離端第二跨跨中中間跨跨中中間支座105.74-105.7469.64-79.590.0220.300.0150.180.9890.8500.9930.909選配鋼筋318318+116116+214216+214實際鋼筋面積()736964509710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表6截面端支座右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中間支座左側、右側87.27116.37106.58106.58271700>V293150>V76080<V82082<V選用箍筋28282828101101101101實際箍筋間距s()200200200200圖5次梁配筋示意圖(a)(a)(b)G=70.25kNQ=143.52kNQQQQQGGGGG(b)G=70.25kNQ=143.52kNQQQQQGGGGG圖6主梁的構造及計算簡圖4主梁計算主梁按彈性理論計算柱高,設柱截面尺寸為。主梁的有關尺寸及支撐情況如圖6所示。(1)荷載

恒載設計值

由次梁傳來主梁自重(折算為集中荷載)梁側抹灰(折算為集中荷載)活荷載設計值由次梁傳來合計(2)內力計算

計算跨度:邊跨中間跨平均跨度(計算支座彎矩用)跨度差,則可按等跨連續梁計算。由于主梁線剛度較柱的線剛度大得多(),故主梁可視為鉸支柱頂上的連續梁,計算簡圖如圖7(b)所示。在各種不同分布的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采用等跨連續梁的內力系數表進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彎矩及剪力按公式計算,則式中系數K值由表中查得,具體計算結果以及最不利內力組合見表7及表8主梁彎矩計算表7序號荷載簡圖及彎矩圖邊跨跨中中間支座中間跨跨中①②③④最不利內力組合①+②407.38-262.06-99.72①+③75.05-262.06230.53①+④347.53-438.97(-218.32)200.81主梁剪力計算表8序號荷載簡圖及彎矩圖端支座中間支座①②④最不利內力組合①+②175.78-205.7970.25①+④150.18-276.78(-200.43)245.29(83.00)將以上最不利內力組合下的彎矩圖及剪力圖分別疊畫在同一坐標圖上,即可得主梁的彎矩包絡圖及剪力包絡圖,見圖7.(3)截面承載力計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計算寬度為:,并取。判別T形截面類型:故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取(因支座彎矩較大考慮布置兩排縱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表9及表10主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表9截面邊跨跨中中間支座中間跨跨中407.38-438.97230.53-99.72401.560.0280.370.0190.0730.9860.8150.9900.963選配鋼筋222+225225+218+222418222實際鋼筋面積()17422251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