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_第1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_第2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_第3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_第4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1.細胞(cell)細胞是由膜包圍著含有細胞核(或擬核)的原生質所構成,是生物體的構造和功效的基本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通過分裂而增殖,是生物體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基礎。細胞或是獨立的作為生命單位,或是多個細胞構成細胞群體或組織、或器官和機體;細胞還能夠進行分裂和繁殖;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并含有遺傳的全能性。2.細胞質(cellplasma)是細胞內除核以外的原生質,即細胞中細胞核以外和細胞膜以內的原生質部分,涉及透明的粘液狀的胞質溶膠及懸浮于其中的細胞器。3.原生質(protoplasm)生活細胞中全部的生活物質,涉及細胞核和細胞質。4.原生質體(potoplast)脫去細胞壁的細胞叫原生質體,是一生物工程學的概念。如植物細胞和細菌(或其它有細胞壁的細胞)通過酶解使細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含有質膜的原生質球狀體。動物細胞就相稱于原生質體。5.細胞生物學(cellbiology)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細胞的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構造和功效、細胞的生活史和多個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細胞生物學是當代生命科學的前沿分支學科之一,重要是從細胞的不同構造層次來研究細胞的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從生命構造層次看,細胞生物學位于分子生物學與發育生物學之間,同它們互相銜接,互相滲入。6.細胞學說(celltheory)細胞學說是1838~1839年間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較完善。它是有關生物有機體構成的學說,重要內容有:①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單細胞發育而來,即生物是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②全部細胞在構造和構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④生物的疾病是由于其細胞機能失常。7.原生質理論(protoplasmtheory)1861年由舒爾策(MaxSchultze)提出,認為有機體的組織單位是一小團原生質,這種物質在普通有機體中是相似的,并把細胞明確地定義為:“細胞是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膜的活物質”。1880年Hanstain將細胞概念演變成由細胞膜包圍著的原生質,分化為細胞核和細胞質。8.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s)遺傳學和細胞學結合建立了細胞遺傳學,重要是從細胞學的角度,特別是從染色體的構造和功效,以及染色體和其它細胞器的關系來研究遺傳現象,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機制。9.細胞生理學(cytophysiology)細胞學同生理學結合建立了細胞生理學,重要研究內容涉及細胞從周邊環境中攝取營養的能力、代謝功效、能量的獲取、生長、發育與繁殖機理,以及細胞受環境的影響而產生適應性和運動性的活動。細胞的離體培養技術對細胞生理學的研究含有巨大奉獻。10.細胞化學(cytochemistry)細胞學和化學的結合產生了細胞化學,重要是研究細胞構造的化學構成及化學分子的定位、分布及其生理功效,涉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如1943年克勞德(Claude)用高速離心法從細胞勻漿液中分離線粒體,然后研究它的化學構成和生理功效并得出結論:線粒體是細胞氧化中心。1924年Feulgen發明的DNA的特殊染色辦法Feulgen反映開創了DN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1.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碩士命現象的科學。碩士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的結構、功效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來闡明多個生命現象的本質。研究內容涉及多個生命過程如光合作用、發育的分子機制、神經活動的機理、癌的發生等。12.分子細胞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以細胞為對象,重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分子機制,即研究細胞器、生物大分子與生命活動之間的變化發展過程,研究它們之間的互有關系,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互有關系。13.支原體(mycoplasma)又稱霉形體,是最簡樸的原核細胞,支原體的大小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直徑為0.1~0.3um,約為細菌的十分之一,能夠通過濾菌器。支原體形態多變,有圓形、絲狀或梨形,光鏡下難以看清其構造。支原體含有細胞膜,但沒有細胞壁。它有一環狀雙螺旋DNA,沒有類似細菌的核區(擬核),能指導合成700多個蛋白質。支原體細胞中惟一可見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每個細胞中約有800~1500個。支原體能夠在培養基上培養,也能在寄主細胞中繁殖。支原體沒有鞭毛,無活動能力,能夠通過分裂法繁殖,也有進行出芽增殖的。14.構造域(domain)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特異構造和獨立功效的區域,特別指蛋白質中這樣的區域。在球形蛋白中,構造域含有自己特定的四級構造,其功效部依賴于蛋白質分子中的其它部分,但是同一種蛋白質中不同構造域間常可通過不具二級構造的短序列連接起來。蛋白質分子中不同的構造域常由基因的不同外顯子所編碼。15.模板組裝(templateassembly)由模板指導,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合成新的、與模板完全相似的分子。這是細胞內一種極其重要的組裝方式,DNA和RNA的分子組裝就屬于這類。16.酶效應組裝(enzymaticassembly)相似的單體分子在不同的酶系作用下,生成不同的產物。如以葡萄糖為原料既可合成纖維素,也可合成淀粉,就看進入那條酶促反映途徑。17.自體組裝(selfassembly)生物大分子借助本身的力量自行裝配成高級構造,當代的概念應理解為不需要模板和酶系的催化,以別于模板組裝和酶效應組裝。其實,這種組裝也需要一種稱為分子伴侶的蛋白介導,如核小體的組裝就需要核質素的介導。18.引發體(primosome)是蛋白復合體,重要成分是引物酶和DNA解旋酶,是在合成用于DNA復制的RNA引物時裝配的。引發體與DNA結合后隨即由引物酶合成RNA引物。19.剪接體(splicesome)進行hnRNA剪接時形成的多組分復合物,重要是有小分子的核RNA和蛋白質構成。20原核細胞(prokaryoticcell)構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重要特性是沒有明顯可見的細胞核,同時也沒有核膜和核仁,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21.古細菌(archaebacteria)一類特殊細菌,在系統發育上既不屬真核生物,也不屬原核生物。它們含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性(如無細胞核及細胞器),也有真核生物的特性(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對氯霉素不敏感),還含有它們獨有的某些特性(如細胞壁的構成,膜脂質的類型)。因之有人認為古細菌代表由一共同祖先傳來的第三界生物(古細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它們涉及酸性嗜熱菌,極端嗜鹽菌及甲烷微生物??赡艽砹嘶罴毎哪承┳钤缙诘男问?。22.真細菌(Bacteria,eubacteria)除古細菌以外的全部細菌均稱為真細菌。最初用于表達“真”細菌的名詞重要是為了與其它細菌相區別。23.中膜體(mesosome)中膜體又稱間體或質膜體,是細菌細胞質膜向細胞質內陷折皺形成的。每個細胞有一種或數個中膜體,其中含有細胞色素和琥珀酸脫氫酶,為細胞提供呼吸酶,含有類似線粒體的作用,故又稱為擬線粒體。24.真核細胞(eucaryoticcell)構成真核生物的細胞稱為真核細胞,含有典型的細胞構造,有明顯的細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質;遺傳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構造。真核細胞的種類繁多,既涉及大量的單細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動物和某些藻類細胞),又涉及全部的多細胞生物(一切動植物)的細胞。25.生物膜構造體系(biomembranesystem)細胞內含有膜包被構造的總稱,涉及細胞質膜、核膜、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等。膜構造體系的基本作用是為細胞提供保護。質膜將整個細胞的生命活動保護起來,并進行選擇性的物質交換;核膜將遺傳物質保護起來,使細胞核的活動更加有效;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膜將細胞的能量發生同其它的生化反映隔離開來,更加好地進行能量轉換。膜構造體系為細胞提供較多的質膜表面,使細胞內部構造區室化。由于大多數酶定位在膜上,大多數生化反映也是在膜表面進行的,膜表面積的擴大和區室化使這些反映有了對應的隔離,效率更高。另外,膜構造體系為細胞內的物質運輸提供了特殊的運輸通道,確保了多個功效蛋白及時精確地到位而又互不干擾。例如溶酶體的酶合成之后不僅立刻被保護起來,并且始終處在監護之下被運輸到溶酶體小泡。26.遺傳信息體現構造系統(geneticexpressionsystem)該系統又稱為顆粒纖維構造系統,涉及細胞核和核糖體。細胞核中的染色質是纖維構造,由DNA和組蛋白構成。染色體的一級構造是由核小體構成的串珠構造,其直徑為10nm,又稱為10納米纖維。核糖體是由RNA和蛋白質構成的顆粒構造,直徑為15~25nm,由大小兩個亞基構成,它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合。27.細胞骨架系統(cytoskeletonicsystem)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與蛋白質搭建起的骨架網絡構造,涉及細胞質骨架和細胞核骨架。細胞骨架系統的重要作用是維持細胞的一定形態,使細胞得以安居樂業。細胞骨架對于細胞內物質運輸和細胞器的移動來說又起交通動脈的作用;細胞骨架還將細胞內基質區域化;另外,細胞骨架還含有協助細胞移動行走的功效。細胞骨架的重要成分是微管、微絲和中間纖維。28.細胞社會學(cellsociology)細胞社會學是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研究細胞整體和細胞群體中細胞間的社會行為(涉及細胞間識別、通訊、集合和互相作用等),以及整體和細胞群對細胞的生長、分化和死亡等活動的調節控制。細胞社會學重要是在體外研究細胞的社會行為,用人工的細胞組合研究不同發育時期的相似細胞或不同細胞的行為;研究細胞之間的識別、粘連、通訊以及由此產生的互相作用、作用本質、以及對形態發生的影響等。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1.膜(membrane)普通是指分割兩個隔間的一層薄薄的構造,能夠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造的,有時很柔軟。存在于細胞構造中的膜不僅薄,并且含有半透性semipermeablemembrane),允許某些不帶電的小分子自由通過。2.細胞膜(cellmembrane)細胞膜是細胞膜構造的總稱,它涉及細胞外層的膜和存在于細胞質中的膜,有時也特指細胞質膜。3.胞質膜(cytoplasmicmembrane)存在于細胞質中各膜結合細胞器中的膜,涉及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溶酶體膜、線粒體膜、葉綠體膜、過氧化物酶體膜等。4.細胞質膜(plasmamembrane)是指包圍在細胞表面的一層極薄的膜,重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構成。質膜的基本作用是維護細胞內微環境的相對穩定,并參加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能量和信息傳遞。另外,在細胞的生存、生長、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真核生物除了含有細胞表面膜外,細胞質中尚有許多由膜分隔成的多個細胞器,這些細胞器的膜構造與質膜相似,但功效有所不同,這些膜稱為內膜(internalmembrane),或胞質膜(cytoplasmicmembrane)。內膜涉及細胞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等。由于細菌沒有內膜,因此細菌的細胞質膜代行胞質膜的作用。5.生物膜(biomembrane,orbiologicalmembrane)是細胞內膜和質膜的總稱。生物膜是細胞的基本構造,它不僅含有界膜的功效,還參加全部的生命活動。6.膜骨架(membraneskeleton)細胞質膜的一種特別構造,是由膜蛋白和纖維蛋白構成的網架,它參加維持細胞質膜的形狀并協助質膜完畢多個生理功效,這種構造稱為膜骨架。膜骨架首先是通過紅細胞膜研究出來的。紅細胞的外周蛋白重要位于紅細胞膜的內表面,并編織成纖維狀的骨架構造,以維持紅細胞的形態,限制膜整合蛋白的移動。7.血影蛋白(spectrin)又稱收縮蛋白,是紅細胞膜骨架的重要成分,但不是紅細胞膜蛋白的成分,約占膜提取蛋白的30%。血影蛋白屬紅細胞的膜下蛋白,這種蛋白是一種長的、可伸縮的纖維狀蛋白,長約100nm,由兩條相似的亞基∶β亞基(相對分子質量220kDa)和α亞基(相對分子質量200kDa)構成。兩個亞基鏈呈現反向平行排列,扭曲成麻花狀,形成異二聚體,兩個異二聚體頭-頭連接成200nm長的四聚體。5個或6個四聚體的尾端一起連接于短的肌動蛋白纖維并通過非共價鍵與外帶4.1蛋白結合,而帶4.1蛋白又通過非共價鍵與跨膜蛋白帶3蛋白的細胞質面結合,形成“連接復合物”。這些血影蛋白在整個細胞膜的細胞質面下面形成可變形的網架構造,以維持紅細胞的雙凹圓盤形狀。8.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血型糖蛋白又稱涎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因它富含唾液酸。血型糖蛋白是第一種被測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有幾個類型,涉及A、B、C、D。血型糖蛋白B、C、D在紅細胞膜中濃度較低。血型糖蛋白A是一種單次跨膜糖蛋白,由131個氨基酸構成,其親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側,結合16個低聚糖側鏈。血型糖蛋白的基本功效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負電荷,避免了紅細胞在循環過程中通過狹小血管時互相聚集沉積在血管中。9.帶3蛋白(band3protein)與血型糖蛋白同樣都是紅細胞的膜蛋白,因其在PAGE電泳分部時位于第三條帶而得名。帶3蛋白在紅細胞膜中含量很高,約為紅細胞膜蛋白的25%,由于帶3蛋白含有陰離子轉運功效,因此帶3蛋白又被稱為“陰離子通道”。帶3蛋白是由兩個相似的亞基構成的二聚體,每條亞基含929個氨基酸,它是一種糖蛋白,在質膜中穿越12~14次,因此,是一種多次跨膜蛋白。10.錨定蛋白(ankyrin)又稱2.1蛋白。錨定蛋白是一種比較大的細胞內連接蛋白,每個紅細胞約含10萬個錨定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215,000。錨定蛋白首先與血影蛋白相連,另首先與跨膜的帶3蛋白的細胞質構造域部分相連,這樣,錨定蛋白借助于帶3蛋白將血影蛋白連接到細胞膜上,也就將骨架固定到質膜上。11.帶4.1蛋白(band4.1protein)是由兩個亞基構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架中的作用是通過同血影蛋白結合,促使血影蛋白同肌動蛋白結合。帶4.1蛋白本身不同肌動蛋白相連,由于它沒有與肌動蛋白連接的位點。12.內收蛋白(adducin)是由兩個亞基構成的二聚體,每個紅細胞約有30,000個分子。它的形態似不規則的盤狀物,高5.4nm,直徑12.4nm。內收蛋白可與肌動蛋白及血影蛋白復合體結合,并且通過Ca2+和鈣調蛋白的作用影響骨架蛋白的穩定性,從而影響紅細胞的形態。13.磷脂(phospholipids)含有磷酸基團的脂稱為磷脂,是細胞膜中含量最豐富和最具特性的脂。動、植物細胞膜上都有磷脂,是膜脂的基本成分,約占膜脂的50%以上。磷脂分子的極性端是多個磷脂酰堿基,稱作頭部。它們多數通過甘油基團與非極性端相連。磷脂又分為兩大類: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涉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膽堿(卵磷脂)、磷脂酰肌醇等。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是兩條長短不一的烴鏈,稱為尾部,普通含有14~24個偶數碳原子。其中一條烴鏈常含有一種或數個雙鍵,雙鍵的存在造成這條不飽和鏈有一定角度的扭轉。磷脂烴鏈的長度和不飽和度的不同能夠影響磷脂的互相位置,進而影響膜的流動性。多個磷脂頭部基團的大小、形狀、電荷的不同則與磷脂-蛋白質的互相作用有關。14.膽固醇(cholesterol)膽固醇存在于真核細胞膜中。膽固醇分子由三部分構成:極性的頭部、非極性的類固醇環構造和一種非極性的碳氫尾部。膽固醇的分子較其它膜脂要小,雙親媒性也較低。膽固醇的親水頭部朝向膜的外側,疏水的尾部埋在脂雙層的中央。膽固醇分子是扁平和環狀的,對磷脂的脂肪酸尾部的運動含有干擾作用,因此膽固醇對調節膜的流動性、加強膜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動物細胞膜膽固醇的含量較高,有的占膜脂的50%,大多數植物細胞和細菌細胞質膜中沒有膽固醇,酵母細胞膜中是麥角固醇。15.脂質體(liposome)將少量的磷脂放在水溶液中,它能夠自我裝配成脂雙層的球狀構造,這種構造稱為脂質體,因此脂質體是人工制備的持續脂雙層的球形脂質小囊。脂質體可作為生物膜的研究模型,并可作為生物大分子(DNA分子)和藥品的運載體,因此脂質體是研究膜脂與膜蛋白及其生物學性質的極好材料。在構建導彈人工脂質體時,不僅要將被運載的分子或藥品包入脂質體的內部水相,同時要在脂質體的膜上做些修飾,如插入抗體便于脂質體進入機體后尋靶。16.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又稱內在蛋白(intrinsicprotein)、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部分或全部鑲嵌在細胞膜中或內外兩側,以非極性氨基酸與脂雙分子層的非極性疏水區互相作用而結合在質膜上。事實上,整合蛋白幾乎都是完全穿過脂雙層的蛋白,親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側或兩側表面;疏水區同脂雙分子層的疏水尾部互相作用;整合蛋白所含疏水氨基酸的成分較高??缒さ鞍卓稍俜譃閱未慰缒ぁ⒍啻慰缒?、多亞基跨膜等??缒さ鞍灼胀ê?5%~50%的α螺旋,也有β折疊,如線粒體外膜和細菌質膜中的孔蛋白。30.光脫色熒光恢復技術(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FRAP)研究膜流動性的一種辦法。首先用熒光物質標記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細胞表面某一區域,使被照射區域的熒光淬滅變暗形成一種漂白斑。由于膜的流動性,漂白斑周邊的熒光物質隨著膜蛋白或膜脂的流動逐步將漂白斑覆蓋,使淬滅區域的亮度逐步增加,最后恢復到與周邊的熒光光強度相等。細胞膜蛋白的標記辦法有諸多個。能夠用非特異性的染料,如異硫氰酸熒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將細胞膜蛋白全部進行標記。也可用特異性的探針,如熒光抗體,標記特異的膜蛋白。膜蛋白一旦被標記就可用激光束進行局部照射解決,使熒光脫色,形成直徑約為1μm的白斑。若是可移動的膜蛋白,則會因蛋白的移動,使白斑消失,若是不能移動的蛋白.則白斑不會消失。根據熒光恢復的速度,可推算膜脂的擴散速度為每秒鐘為幾個微米,而膜蛋白的擴散速度變化幅度較大,少數膜蛋白的擴散速度可達成膜脂的速度,大多數蛋白的擴散速度都比膜脂慢,尚有某些膜蛋白完全限于某一種區域。正是這種限制,使膜形成某些特定的膜微區(membranedomain),這些微區含有不同的蛋白構成和功效。這事實上是膜蛋白不對稱分布帶來膜功效的不對稱。FRAP技術也有它的局限性之處。第一,它只能檢測膜蛋白的群體移動,而不能觀察單個蛋白的移動。另首先,它不能證明膜蛋白在移動時與否受局部條件的限制。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發展了單顆粒示綜(single-particletracking,SPT)技術,能夠用抗體金(直徑15~40nm)來標記單個膜蛋白,然后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攝像顯微鏡進行觀察。31.電子自旋共振譜技術(electronspin-resonancespectroscopy,ESR)證明膜脂流動性的一種辦法。在該技術中將一種含有不配對的電子基團(普通是硝基氧基團)加到磷脂的脂肪酸尾端,這就是所謂的自旋標記(spin-label)。當將這種脂暴露于外加磁場時,由于不配對電子基團的存在,它能夠自旋產生順磁場信號,這種共振能夠被儀器檢測獲得共振譜。如果被標記的脂位于脂雙層,根據共振譜就能夠判斷膜脂的流動性。32.細胞運輸(cellulartransport)這種運輸重要是細胞與環境間的物質交換,涉及細胞對營養物質的吸取、原材料的攝取和代謝廢物的排除及產物的分泌。如細胞從血液中吸取葡萄糖以及細胞質膜上的離子泵將Na+泵出、將K+泵入細胞都屬于這種運輸范疇。33.胞內運輸(intracellulartransport)是真核生物細胞內膜結合細胞器與細胞內環境進行的物質交換。涉及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過氧化物酶體、高爾基體和內質網等與細胞內的物質交換。34.轉細胞運輸(transcellulartransport)這種運輸不僅僅是物質進出細胞,而是從細胞的一側進入,從另一側出去,事實上是穿越細胞的運輸。在多細胞生物中,整個細胞層作為半滲入性的障礙,而不僅僅是細胞質膜。如植物的根部細胞負責吸取水份和礦物鹽,然后將它們運輸到其它組織即是這種運輸。35.膜運輸蛋白(membranetransportprotein)膜運輸蛋白是膜整合蛋白,或是大的跨膜分子復合物,功效是參加被動運輸(增進擴散)或主動運輸(運輸泵)。參加增進擴散的膜運輸蛋白即使沒有酶活性,但是含有酶催化的特點,如可達成最高速率、含有特異性和競爭克制等,因此,運輸蛋白又被稱為透性酶(permease)。36.離子載體(ionophore)離子載體是某些能夠極大提高膜對某些離子通透性的載體分子。大多數離子載體是細菌產生的抗生素,它們能夠殺死某些微生物,其作用機制就是提高了靶細胞膜通透性,使得靶細胞無法維持細胞內離子的正常濃度梯度而死亡,因此離子載體并非是自然狀態下存在于膜中的運輸蛋白,而是人工用來研究膜運輸蛋白的一種概念。根據變化離子通透性的機制不同,將離子載體分為兩種類型:通道形成離子載體(channel-formingionophore)和離子運載的離子載體(ion-carryingionophore)。37.短桿菌肽A(gramicidinA)是一種由15個氨基酸構成的線性肽,其中8個是L-氨基酸,7個是D-氨基酸,它含有疏水的側鏈,兩個分子在一起形成跨膜的通道,因此是一種形成通道的離子載體,它能夠有選擇地將單價陽離子順電化學梯度通過膜,但是它并不明顯提高運輸速度??杀欢虠U菌肽A離子通道運輸的陽離子有∶H+〉NH4+〉K+〉Na+〉Li+。38.纈氨霉素(valinomycin)是一種由12個氨基酸構成的環形小肽,它是一種脂溶性的抗生素。將纈氨霉素插入脂質體后,通過環的疏水面與脂雙層相連,極性的內部能精確地固定K+。它在一側結合K+,然后向內側移動通過脂雙層,在另一側將K+釋放到細胞內。纈氨酶素可使K+的擴散速率提高100,000倍,但是它不能有效地提高Na+的擴散速度。39.擴散(diffusion)是指物質沿著濃度梯度從半透性膜濃度高的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移動的過程,普通把這種過程稱為簡樸擴散。這種移動方式是單個分子的隨機運動,無論開始的濃度有多高,擴散的成果是兩邊的濃度達成平衡。即使這種移動不需要消耗能量,重要是依靠擴散物質本身的力量,但從熱力學考慮,它運用的是自由能。如果變化膜兩側的條件,如加熱或加壓,就有可能變化物質的流動方向,其因素就是變化了自由能。因此,擴散是物質從自由能高的一側向自由能低的一側流動。40.滲入(osmosis)是指水分子以及溶劑通過半透性膜的擴散。水的擴散同樣是從自由能高的地方向自由能低的地方移動,如果考慮到溶質的話,水是從溶質濃度低的地方向溶質濃度高的地方流動。41.簡樸擴散(simplediffusion)簡樸擴散是被動運輸的基本方式,不需要膜蛋白的協助,也不消耗ATP,而只靠膜兩側保持一定的濃度差,通過擴散發生的物質運輸。簡樸擴散的限制因素是物質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帶電性。普通說來,氣體分子(如O2、CO2、N2)、小的不帶電的極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的分子等易通過質膜,大的不帶電的極性分子(如葡萄糖)和多個帶電的極性分子都難以通過質膜。42.增進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增進擴散又稱易化擴散、協助擴散,或協助擴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質或親水性物質,如氨基酸、糖和金屬離子等借助細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協助順濃度梯度或順電化學濃度梯度,不消耗ATP進入膜內的一種運輸方式。增進擴散同簡樸擴散相比,含有下列某些特點∶①增進擴散需要膜蛋白的協助,并且比簡樸擴散的速度要快幾個數量級。②簡樸擴散的速率與溶質的濃度成正比,而膜蛋白協助的增進擴散能夠達成最大值,當溶質的跨膜濃度差達成一定程度時,增進擴散的速度不再提高。③在簡樸擴散中,構造上相似的分子以基本相似的速度通過膜,而在增進擴散中,運輸蛋白含有高度的選擇性。如運輸蛋白能夠協助葡萄糖快速運輸,但不協助與葡萄糖構造類似的糖類運輸。④與簡樸擴散不同,運輸蛋白的增進擴散作用也會受到多個克制。膜運輸蛋白的運輸作用也會受到類似于酶的競爭性克制,以及蛋白質變性劑的克制作用。43.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通道蛋白是一類橫跨質膜,能使適宜大小的分子及帶電荷的分子通過簡樸的自由擴散運動,從質膜的一側轉運到另一側。通道蛋白能夠是單體蛋白,也能夠是多亞基構成的蛋白,它們都是通過疏水的氨基酸鏈進行重排,形成水性通道。通道蛋白本身并不直接與小的帶電荷的分子互相作用,這些小的帶電荷的分子能夠自由的擴散通過由脂雙層中膜蛋白帶電荷的親水區所形成的水性通道。通道蛋白的運輸作用品有選擇性,因此在細胞膜中有多個不同的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參加的只是被動運輸,在運輸過程中并不與被運輸的分子結合,也不會移動,并且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因此運輸時不消耗能量。44.電位-門控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s)這類通道的構型變化根據細胞內外帶電離子的狀態,重要是通過膜電位的變化使其構型發生變化,從而將“門”打開。在諸多狀況下,門通道有其自己的關閉機制,它能快速地自發關閉。開放往往只有幾毫秒時間。在這短暫瞬息時間里,某些離子、代謝物或其它溶質順著濃度梯度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電位-門控通道在神經細胞的信號傳導中起重要作用,電位�門控通道也存在于其它的某些細胞,涉及肌細胞、卵細胞、原生動物和植物細胞。45.配體-門控通道(ligandgatedchannel)這類通道在其細胞內或外的特定配體(ligand)與膜受體結合時發生反映,引發門通道蛋白的一種成分發生構型變化,成果使“門”打開。因此這類通道被稱為配體-門控通道,它分為細胞內配體和細胞外配體兩種類型。46.脅迫門控通道(stretch-gatedchannel)這種通道的打開受一種力的作用,聽覺毛狀細胞的離子通道就是一種極好的例子。聲音的振動推開協迫門控通道,允許離子進入毛狀細胞,這樣建立起一種電信號,并且從毛狀細胞傳遞到聽覺神經,然后傳遞到腦。47.載體蛋白(carrierprotein)載體蛋白需要同被運輸的離子和分子結合,然后通過本身的構型變化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