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游記隨在》隨感_第1頁
讀《西游記隨在》隨感_第2頁
讀《西游記隨在》隨感_第3頁
讀《西游記隨在》隨感_第4頁
讀《西游記隨在》隨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西游記隨在》隨感

“隨地”一詞作為一個詞段有兩個問題。首先,詞或詞的內(nèi)部結構是一個詞還是兩個詞。然后,對于單詞“隨用”,有什么寫作過程。不同意義上是同詞還是不同詞?。一第四,我不愿基礎請看下面的例子:A1、帥統(tǒng)制官,統(tǒng)軍提轄,兵馬防備團練等官,參隨在后。(水滸·第七十八回)(另有“跟隨在……”、“雜隨在……”、“圍隨在……”等。)A2、原來盧柟出衙門時,譚遵緊隨在后,察訪這些說話。(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另有“尚隨在……”、“也隨在……”等。)A3、史進、楊志,領五百軍馬,銜枚摘鈴,遠遠地隨在耿恭兵后。(水滸·第九十一回)A4、一個臉兒登時漲紅,不敢答應,只得隨在后邊。(醒世恒言·第十五卷)A5、山北路口,樊瑞、馬麟、石秀左右埋伏,戴宗隨在身邊。(水滸·第一百一十四回)A6、呼延灼喝道:“休言語,隨在我馬后走。(水滸·第六十三回)B1、“不得真經(jīng),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西游記·第十二回)B2、話言未了,隨在玻璃窗內(nèi)看見一個人,頭戴紅纓帽子走了進去。(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六回)C1、近日齊魯新規(guī),士商隨在設肆,各限疆域。(聊齋志異·卷十二)C2、某為親戚寄賣房中偽器,輒藏靴中,隨在求售。(聊齋志異·卷十二)C3、人貴自立,天南地北,隨在可以有為,又何必尋死覓活,心中不愿呢。(昭君艷史演義·第十四章)C4、信哉!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都魚躍鳶飛。(菜根譚·閑適)C5、拿著老婆竟做了奉承人的本錢,溜搭鬼也樂得隨在風流。(唐鐘馗平鬼傳·第二回)D1、聆妖婦言而拒我乎,抑愿聆吾言而拒妖婦乎?隨在爾心,吾不相強。(魏文中·繡云閣·第四十九回)D2、達卿看了,嘆一口氣,連叫幾聲“孽障”,將來遞與婆子道:“領不領隨在你們,我也不好做主意。”(李漁·無聲戲·第九回)D3、功名早拋棄,泉石好棲遲,說是非隨在你。(明·林南澗小令《朱履曲》)D4、至于賃價,也不拘多少,隨在老侄酌度。(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七回)二復合詞語+詞語A1類“隨在”前有單音節(jié)動詞或形容詞,這個動詞或形容詞語義指向“隨”,構成一個疊加的意義,如“參隨”、“跟隨”、“圍隨”、“雜隨”等,前一動詞或形容詞表示“隨”的方式或狀態(tài),這樣,在語感上,這個v+v或a+v就構成句子的謂語,而其后的“在”也就與它后邊的方位名詞形成一個介賓結構。顯然,這類中“隨”與“在”在語義與語感上都是不搭界的,是兩個詞。A2類“隨在”前有單音節(jié)副詞,這個副詞語義指向可以認為是動詞“隨”,也可以認為是“隨”+介賓結構,它與“隨”的關系就不及A1類的緊密。介詞“在”后面的賓語是表示處所或方位的名詞,“在”與其賓語在語感或語義上都關聯(lián)在一起,因而,這種隨在也是兩個詞。A3類“隨在”前,副詞自身形成一個語段,副詞語義指向“隨”+介賓結構。“隨在”二字語感上雖然連讀,但語義上“在”后的短語是“在”的賓語。這一類“隨在”我們認為應是兩個詞。A4類的“隨在”前面是一個雙音節(jié)副詞,這個雙音節(jié)副詞的語義指向“隨”+介賓結構。由于“在”的賓語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或一個短語,這時,它們對于介詞“在”的依附性就有所降低,盡管在語義上“在”仍是介詞,但在語感上“隨”與“在”就似乎成為一體。A5與A4的不同只有前面沒有副詞修飾,“在”語義上仍是一個介詞,但在語感上卻與“隨”連在一起。A6的“隨在我馬后走”情況要復雜一點。如果把“隨”與“走”視為連謂,“隨”與“在”就仍然是兩個詞,如果把“隨在我馬后”視為“走”的狀語,“隨在”就是一個介詞。這個句子從語感已經(jīng)接近于現(xiàn)代漢語。從語義上看,“隨”與“在”可以分析為動詞+介詞,也可以算作一個復合介詞。從語感來看,“隨在我馬后”,由于“隨”只一個音節(jié),“在我馬后”四個音節(jié),這不合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動詞后接介賓短語作補語的節(jié)律。這樣,就使得讀者要將“隨”與“在”連在一起,這應是A6類“隨在”凝結成一詞的內(nèi)因。A類“隨在”是兩個詞。但A6可以算作一個復合介詞,這個復合介詞的內(nèi)部結構是動詞+介詞。這是近代漢語向現(xiàn)代漢語過渡中由于節(jié)律原因出現(xiàn)的變化。B類“隨在”不是一個詞,其中“隨”是副詞,其語義指向句中的主要謂語動詞,是“隨即”的意思,作時間狀語。“在”是介詞,由它領起的介賓結構作地點狀語。C類“隨在”無論從語感上還是語義上都已經(jīng)只能視為一個詞,它出現(xiàn)于動詞之前,是一個副詞。對于此類“隨在”值得進一步討論的是,“隨在”所表示的意義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虛化的過程。從舉例看,C1中主語“商人”所在的地點都是有定的,“隨在”是指隨所在的某一固定地點,(一點)。C2中主語“某”走到哪即是哪,“隨在”是指所在的任一地點,即足跡所到處,是有定的,(多點)。C3中主語“人”是泛指,“天南地北,隨在可以有為”中,“隨在”所表的位置是假定的任一地點,是不定的。C4的主語“人”省略,也是泛指,“隨在”有任一地點,無論何處的意思。C5的“隨在”可以理解為“隨時隨地”,也可以理解為“任意”,并不限于處所的意義。可以看出,C類“隨在”雖然經(jīng)歷了一個由實到虛的變化過程,但始終只見于動詞之前,是一個由表處所到表情態(tài)的副詞。還應留意的是,它具有較濃的書面語色彩。D類“隨在”用在人稱代詞、偏正短語或主謂短語之前,是“聽憑;任憑”的意思,顯然是一個詞。它的詞性隨著它在句中的地位而有變化。D1、D2、D3中,“隨在”后是代詞或偏正短語,“隨在”作謂語,是動詞。D4中“隨在”后是主謂短語,它也可以在主語之后謂語之前,是“聽憑”或“任意”的意思,應是副詞。可以看出,D類“隨在”具有明顯有口語色彩。它還常見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一些方言中。《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本41卷中,有這種“隨在”的共4種(其中與閩語相關的有三種):《雷州方言詞典》:[隨在]=[由在]在人稱代詞前,表示“任憑……,由……作主”:婚姻是一世儂個事終身大事,汝嗜喜歡嫁誰~汝,父母無椵阻止汝。《海口方言詞典》:[(隨)在]()隨便;聽任:去無去~汝|高中畢業(yè)~伊讀乜個專業(yè)。《廈門方言詞典》:[據(jù)在]=[出在]=[隨在]=[由在]:任憑;聽憑:你來伓來~你隨你的便|我無要插你不理你,~你講。這些“隨在”,或用在人稱代詞前,或用在人稱代詞作主語的主謂短語前,它們的意義、用法與D類“隨在”是相同的。三“隨在”的詞義C類“隨在”的來源如何?我們認為,它應是源自A類“隨在’之“在”賓語的缺失。條件有兩個,其一,“隨在”后必須另有動詞。其二,“隨在”之“在”所帶的賓語是處所名詞,只有當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在”后的賓語才能省略。下面舉一些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例句:A-C1、如有別省流民饑餒到來,亦令隨在地方就食度命。(《于少保萃忠傳·第十回》)比較:C6、下至工商優(yōu)隸,以及婦女僧尼,隨在吸食。(《林公案·第三十五回》)A-C2、王能發(fā)使,使悉復舊職,隨在所募兵,有不從得輒誅之,則河北之地可呼吸而有。(《新唐書·列傳第三·宗室》)A-C3、時元卿奏事在長安,見宰相李吉甫,具言淮西事,且請蔡使在道者,隨在所系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九》)A-C4、此亦至衛(wèi)而改姓慶爾,荊慶聲相近,故隨在國而異其號也。(《法言義疏·十六·淵騫卷第十二》)A-C5、或隨在中間亂翻來看,或跳幾頁看,略知書中大意就是了。(李宗吾《厚黑學》)此類標記為A-C,是具備了由A向C轉化的條件而沒有完成轉化的例。此類“隨在”后都另有動詞,“在”的賓語都是處所名詞(地方、所、國、中間),由于這兩個條件的并存,這些作賓語的處所名詞都可以省略,這從A-C1與C6的比較可以看出。第一部分所列A類六個例句中,前五例“隨在”后沒有另外的動詞。A6后另有動詞,滿足第一個條件,但“在”的賓語是“我后面”,并不是單純的處所名詞,這個賓語不能省略。因而也就不能向C類轉化。這個結論也可以從另一方面看。C類句子“隨在”后面也都可以添上“處”、“所”、“地方”這樣的賓語。這也可以說明這類“隨在”是“在”的賓語省略而形成。“在”的處所賓語之所以可以省略,從詞義方面看,是因為“在”表存在的同時,又可以表所在之處。這種用法,唐代就能見到。如,《唐文拾遺·卷七十一·賜庸調詔》:“是故今者隨在天神,屬可治平之運,使悟斯等。”《全唐文·卷七十三·彗星再見修省詔》:“文武百僚及諸色人,有能通達刑政之源,參考天人之際,隨在各上章疏,指言得失。”“隨在天神”即隨處天神。“隨在各上章疏”即隨各自所在之處上奏章疏。這兩例中的“在”,從語素義看,是兼表存在與處所。又如《蘇東坡全集·正文卷九十九·祝文六十八首》:“夫物蕓蕓,各升其英。為天蒼蒼,為日月星。無在不在,容光則明。”“無在不在”即無處不在。這種“在”是專表處所。這種用例很多。何樂士先生將這種“在”視為名詞,義即“處所,所在等”。她舉的例子是:“無日不營,無在不衛(wèi)”(《遼史·營衛(wèi)志上》)。這個結論,支持了我們的看法。大致上,“在”經(jīng)歷了由表存在到兼表存在與處所,到專指處所這樣一個過程。由于存在與處所的密切關聯(lián),這種表處所的“在”是由表存在的意義的引申。四“隨在”“在隨”同義D類“隨在”的成詞過程如何?我們覺得,它應是“在處”之“在”由表示人或物所存在的某一處所,到表示任一處所并發(fā)展到與“隨”同義以后而形成的并列結構。“在處”之“在”原本表示人或物所存在的某一處所,是表確指。例如:分明知在處,難寄亂離書。(齊己《寄王振拾遺》)在處若逢山水住,到時應不及秋前。(朱慶馀《送長安羅少府》)上例“知在處”意指知道對方所在的地點。下例“在處”意指所到的某一地點。它又可指所到的任一地點。例如:在處饒山水,堪行慰所心。(朱慶馀《送滕庶子致仕歸江南》)“在處”意指所到的任一地點。“在處”由“所到的任一地點”擴大到指“任一地點”,“在”由此而與“隨”同義。這在唐詩中就已多見。如白居易《西行》:“常聞俗間語,有錢在處樂。”許裳《寫懷》:“在處多歧路,何人無別離。”崔塗《蜀城春》:“在處有芳草,滿城無故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舉例甚豐。“在處”、“隨處”同義,“在”表任指。這種意義的“在”,可以單獨使用作動詞。王锳先生《詩詞曲語詞例釋》已有舉例。如:娘意里姻緣在俺,我心里恩愛由咱。(盛從周小令《折桂令》私情)勸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說賢愚話,得道助時失道寡。賢,也在他;愚,也在他。(陳草庵小令《山坡羊》嘆世)上例“在俺”與“由咱”對文,“在”即“由;隨”義。下例“在他”即任隨他。二例“在”后都是人稱代詞,“在”是動詞。這種單用的“在”由動詞演變成副詞。例如:山多煙鳥亂,林清風景翻。提攜唯子弟,蕭散在琴言。(韋應物《林園晚霽》詩)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二百口家屬語笑喧,如此般深宅院,休信我一時間在口言,便那里有冤魂現(xiàn)。(關漢卿《拜月亭》劇四)貧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1)(王實甫《破窯記》劇一)以上四例,“在”后接的都是動詞性詞語,這種“在”應該算作副詞。(1)“在”與“隨”同義后,形成的并列組合可以有“隨在”與“在隨”兩種形式。例如:《成都方言詞典》:[在隨]=[隨在]=[在便]pin:隨便;任憑:我說的話,~你聽不聽,~你信不信|咋個辦,~你了。這種“[在隨]/[隨在]/[在便]”與D類“隨在”的用法一樣。“隨在”“在隨”并存可以證明它們的內(nèi)部結構相同。“在便”的存在也說明“在”與“隨”同義。這個材料可以證明D類“隨在”是并列同義的結構關系。由于“隨”與“憑”均有“聽任;任從”義,故D類“隨在”或作“憑在”。至于搭棚擺設、棚布、柱腳、撐竿、圍屏,得幾百件,憑在賢弟吩咐。(《歧路燈》第六十二回。)要做生意,少不得我效勞。或吃小分子,或ue847勞金,憑在二位財東作成。(《歧路燈》第六十九回。)又《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建甌方言詞典》有:[憑(在)佢]()隨他便,由他去:佢伓信話,~了他不聽教育,由他去算了在《廈門方言詞典》中,“隨在”又作“由在”、“據(jù)在”、“出在”。“隨在”、“據(jù)在”內(nèi)部結構是并列同義。這從《廈門方言詞典》反映的材料看,是很清楚的。“據(jù)”可單獨表示“聽憑;任憑”的意義。例如:“據(jù)你講隨你說去|據(jù)人要怎仔樣做任憑人家要怎么做(都行),你伓通別管甲赫嚴”。“由在”正如“憑在”,“由”、“憑”均與“隨”同義,有“聽憑;任憑”的意思。至于“出在”,則可能是“出于”與“在于”義的并列,也是“聽憑;任由”的意思。《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了我們所說的D類隨在:“[隨在](1)〈連〉聽憑;任憑。閩語。福建廈門。(2)〈連〉無論;不管。㈠西南官話。四川成都:~啥子困難我們都不怕。㈡閩語。福建廈門。(3)〈形〉隨便:西南官話。四川成都:我還不太餓,~吃點就行。”該詞典力圖列舉這類“隨在”的詞義系統(tǒng),可惜的是,所列第一個義項沒有舉出例證,義項的排列也不盡妥當。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廈門方言詞典》看,其所列的第一個義項應為動詞,例如“你來伓來~你隨你的便”。“隨在”是聽憑;任憑的意思,是句中的主要謂語動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