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太湖縣林業局
2014年3月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是以縣級行政單位或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主要任務是調查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布,客觀反映調查區域、社會經濟條件,綜合分析、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管理現狀,提出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意見。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額、進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和修訂區域林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森林科學經營的重要依據。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是實施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加強生態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實現科技興林、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林業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認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賦予的職責和義務,進一步確立依法行政的意識,增強科學經營、依法管理森林資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領導上切實加強,措施上保障有力,二類調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在推進林業快速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2013年9月份,根據國家林業局的要求,依照省林業廳的部署,我縣開展了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現將清查情況報告如下:1、基本情況自然地理簡況太湖縣位于皖西南邊陲,大別山南麓,西北與鄂東英山縣、蘄春縣毗鄰,北接岳西,東鄰潛山、懷寧縣,東南連望江縣,西南與宿松縣接壤。地跨東經115°45,—116°30,,北緯30°09,—30°46,。我縣地形東西長,南北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成階梯下降。境內西北部峰巒疊嶂,起伏劇烈,東南部稍平緩,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湖泊等不同類型。境內成片母巖主要是花崗巖、片麻巖,土壤種類主要是棕壤、黃棕壤,土壤成微酸性反應。太湖縣屬中亞熱帶北緣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極端最高溫度40℃,極端最低溫度-12.7℃,年平均日照時數1936.7小時,年無霜期約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M。太湖縣國土總面積2039.1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1183.25平方公里,丘陵圩畈區面積855.9平方公里,轄15鄉鎮17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總人口57.2萬人。全縣交通條件較好,境內有兩條縣道繞花亭湖周圍形成環形連接,滬蓉高速、合九鐵路、105國道、211省道、赤百公路等連接所有鄉鎮,村村通有簡易公路。太湖縣的生態區位屬于長江一、二級支流兩側,花亭湖水庫周圍。境內有皖河,屬長江一級支流;太湖河、牛鎮河、南陽河、黃界河、青石河、寺前河等,屬于長江二級支流,花亭湖水庫,水面面積9.9萬畝,庫容23.98億立方M。根據《中國水系大辭典》記載:皖河:長江支流,在安徽省西南部,源自大別山東南麓。南流稱太湖河,穿過花亭湖水庫后,經太湖縣城郊,至懷寧縣北匯合潛水后,南流約10公里匯合皖水,經八里湖至安慶市河口鎮附近注入長江,全長227公里,流域面積64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0m3/秒,自然落差1435M,水能理論蘊藏量8萬千瓦,可能開發容量5.42萬千瓦。皖河在太湖縣境內全長100公里,橫跨14個鄉鎮,流域面積2242平方公里。牛鎮河:屬皖河支流在安徽省西部,源自湖北英山縣界,南流經太湖北部,至牛鎮匯合太湖河稱皖河,河口處建有花亭湖水庫,河長52公里,涉及4個鄉鎮。太湖河:屬皖河上游河段,在安徽省西北部,源自岳西縣北大別山脈東南麓,南流經岳西縣西部,至太湖牛鎮匯合牛鎮河入花亭湖水庫,又東南流入皖河,長55公里,太湖縣境內25公里,跨百里鎮、牛鎮鎮,是花亭湖水庫主要的水源河。花亭湖水庫:在皖河支流太湖河下游河道上,1958年興建。集水面積1870平方公里,總庫容量23.98億立方M,是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花亭湖水庫周圍涉及6個鄉鎮。社會經濟狀況我縣總人口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總面積2030.6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7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全縣15個鄉鎮中有8個鄉鎮地處深山區,太湖縣是一個集革命老區、水淹庫區、邊遠山區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第一,綜合。根據2012年太湖縣統計公報,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321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91774萬元,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87890萬元,同比增長20.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23552萬元,同比增長9.5%。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23.9:48.3:27.8。第二,農業。201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318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林業產值39200萬元,增長12.6%。糧食生產略有增長,油料生產獲得大豐收,產量突破萬噸大關,創歷史最好水平,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為22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30061噸。第三,工業和建筑業。2012年,我縣工業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279354萬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3.6%,建筑業快速前進,全縣規模以上建筑業完成產值53441萬元,同比增長5.8%,實現利潤總額4220萬元,增長32.7%。第四,固定資產投資。201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3572萬元,比上年增長17.2%。第五,商業和外貿旅游。201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713.2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對外貿易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額16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6.2%,全縣接待旅客人數3768萬人次,旅游收入133577萬元,成功地接待了外國旅游團體。第六,財政。2012年全縣財政收入44150萬元,其中工商稅收31358萬元,全年財政支出204953萬元,比上年增長14.4%。第七,文化、教育和衛生、體育事業。全縣共有普通中學38所、在校學生33506人,小學157所、在校學生26650人,全縣共有衛生機構65個,床位974張,衛生技術人員1098人。第八,人口和人民生活。2012年全縣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全縣總人口570527人。其中,非農人口6869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9%。,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263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9593元,同比增長15.5%,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有較大改善。林業生產和森林資源情況林業生產情況太湖縣林業局下轄國有苗圃、木竹公司(正在改制)、十五個鄉鎮林業工作站、五個森林公安派出所及三個木竹檢查站,現有林業職工26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1人,獲林業高級工程師職稱有7人,林業工程師有42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為太湖林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從1987年開始,我縣造林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987年——1990年,是杉木速生林基地建設階段;1990年——1995年,是消滅荒山、綠化達標階段;1995年——2000年林業二次創業階段;2000年——現在是林業生態網絡體系建設階段。前幾個階段的工作情況,我縣在2004年的調查報告中做了翔實的述說,這里不再綴述。重點闡述一下現階段我縣造林工作情況。目前,我縣正在進行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重點是以生態強縣、生態立縣為主題,圍繞“四項創建”和美好鄉村建設,結合退耕還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鞏固成果專項規劃中的速生豐產林、經濟林)、造林補貼試點、油茶示范林、石質山造林和其他造林(包括世行造林)工程,以油茶產業和毛竹產業兩大產業為主線進行工程內容建設。自2004年來,我縣共完成各類造林近30萬畝。2011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平均每年拿出財政資金500萬元專項用于發展油茶、毛竹支柱產業建設。在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四項創建活動中,共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小池鎮和寺前鎮,前期已通過市級考核驗收。創建省級森林村莊10個,具體為百里鎮吳畈村、彌陀鎮界嶺村、天華鎮馬廟村、牛鎮鎮羊河村、寺前鎮佛圖寺村、小池鎮海會村、大石鄉棠林村、江塘鄉大塘村、城西鄉涼亭村、晉熙鎮劉羊村等。完成森林長廊工程20公里,為合界高速長廊擴建、補植提升工程,擴建林帶寬30M,折合片林面積約900畝,已通過市級考核驗收。美好鄉村建設中,我縣也走在前列。我縣在歷年來的林業生產中,積極推廣林業先進技術,狠抓各項管理措施。有副科級建制的“太湖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專門負責從事林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前期制訂了《太湖縣林業科技開發總體規劃》,按照引進、吸收、消化林業科技,示范推廣板栗早實豐產栽培技術、筍竹兩用林栽培技術、板栗優良品種選育、外松速生豐產栽培技術、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和毛種栽培技術等九個方面22項先進技術。在先進技術推廣方面,現階段繼續在全縣推廣濕地松、油茶容器育苗技術,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成活率。通過芽苗截根處理,并接種中國林科院菌根中心提供的PT菌根劑,該項技術大大提高了苗木質量,并且進一步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繼續大力推廣ABT生根粉,在苗木栽植過程中,同中國林科院提供的ABT生根粉稀釋液浸根,大大提高了苗木搞旱能力,促進生根。2004年起,在省林科所、規劃院的支持下,先后在油茶栽培、油苗育苗中實驗應用營養土,取得了很好效果。現階段正在實施《油茶標準化》示范區科技工程。自2004年以來,共組織科技下鄉活動七次,辦理各類培訓班18期,印發資料1.2萬份。在病蟲害防治管理方面,全縣范圍內設立了測報點,由林業技術干部負責病蟲害的調查、測報工作。運用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手段,防治了馬尾松毛蟲、銅綠金龜子、栗白粉病等病蟲害。松毛蟲防治面積為51000畝。太湖縣林業榮譽聲名遠播,先后獲得“全國科技興林示范縣”,“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標準化示范縣”。在本次調查周期內,于2007年獲得“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2009年“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等標牌,2012年安徽省花亭湖濕地公園業已掛牌,并成立了太湖縣花亭湖濕地公園管理局,屬正科級建制。森林資源情況樹種資源太湖縣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樹種資源豐富,常見的主要樹種:(1)用材林樹種杉木、馬尾松、毛竹、香樟、楓香、青岡櫟、苦櫧、甜櫧、山槐、小葉櫟、麻櫟、栓皮櫟、楊樹、楓楊、懸鈴木、刺槐、苦楝、泡桐、喜樹、皂莢、側柏、柏木、雪松、黃山松、火炬松、濕地松、水杉、池杉、檫樹、檀樹、榆樹、棒樹、柳杉、化香、石楠、臭椿。(2)經濟林樹種油茶、油桐、烏桕小木漆、棕櫚、板栗、茅栗、核桃、棗、柿、桑、桃、李、杏、梨、柑橘、杜仲、厚樸、枇杷、桂花、石榴、香橙、山楂、白果(銀杏)、茶樹。(3)其他樹種映山紅、馬銀花、合歡、胡枝子、山胡椒、鹽膚木、山楂、鐵黑漢條、長葉鼠李、六月雪、烏飯樹,M飯花、老鼠矢、枸骨、山胡、長葉凍綠、女貞、厚皮香、蠟瓣花、木臘樹、鬧洋花、野薔薇、牛鼻栓、四照花、臭辣樹、算盤子、油茶、柘樹、野鴉椿、紫穗槐、木芙蓉、蔓荊、天竺桂、大葉楠、紫楠、胡頹子、金櫻子、薄葉楠、白櫟、短柄枹、鵝掌楸、水松、絲棉木、三尖杉、金錢松、楠木、懸鈴木。以上樹種中,水杉、池杉、刺槐、懸鈴木、火炬松、金錢松、柳杉、水松、喜樹等系引進樹種。1981年列為省級保護樹種的有銀杏、三尖杉、金錢松、楠木、樟樹、鵝掌楸等,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的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樹種的有天竺桂。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我縣分別于1987年、1999年和2004進行過三次森林資源二類清查。具體介紹一下2004年清查情況:2004年進行的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全縣總面積203067公頃,林業用地面積為110844.2公頃(166.3萬畝),活立木總蓄積為4236296立方M,其中有林地面積98695.6公頃(1480434畝),蓄積4n4713立方M;疏林地面積2349.4公頃(35241畝),蓄積25365立方M;四旁及散生木蓄積96218立方M;毛竹面積2939畝,立竹730萬株;森林覆蓋率50.31%,林木綠化率51.62%。前期森林資源特點根據2004年二類清查,我縣活立木蓄積最多的是牛鎮鎮,達52萬立方M,最少的是大石鄉,只有38046立方M;林分單位蓄積量最高的是牛鎮鎮,為3.33立方M/畝,最低的是江塘鄉,為1.11立方M/畝。我縣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天華鎮、牛鎮鎮、劉畈鄉、寺前鎮、北中鎮、彌陀鎮,毛竹資源最多的鄉鎮是天華鎮,占全縣毛竹總面積的42.6%;經濟林面積最大的鄉鎮是北中鎮,占全縣經濟林面積的18.17%。從森林分布情況看,我縣西北部的8個山區鄉鎮的森林資源占全縣總蓄積量的71.83%,森林蓄積量占全縣總蓄積量的74.41%,只有25.59%森林資源分布在7個丘陵鄉鎮。全縣56496.4公頃(847446畝)的生態公益林中,山區鄉鎮合計為48447.3公頃(726709.5畝),占總面積的85.75%,山區鄉鎮用材林面積為25639.8公頃(384597畝),占全縣用材林總面積的54.67%。2、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開展情況搞好組織領導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技術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作,我縣采取了強有力的領導措施,由林業部門認真抓好具體實施工作,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縣政府成立了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領導小組,各鄉鎮都成立了相應組織,統一指揮,協調此項工作。太湖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為:組長:路曦結縣政府副縣長副組長:程信中縣民宗局局長何家華縣林業局局長成員:詹李生縣財政局工會主席余中平縣統計局副局長柴旺喜縣國土局副局長周華勝縣農委副主任汪滌明縣水利局副局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何家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做好人員安排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工作。為確保調查質量,我局選派43名業務人員參加市局組織的業務培訓后,又從15個鄉鎮林業站抽調了126名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技術扎實、能吃苦耐勞的工程技術人員,經二次集中培訓后參加調查,分鄉鎮開展外業調查工作。制訂工作程序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是一項十分嚴肅認真的工作,調查數據與調查成果是否真實可靠,體現在調查工作各道工序和各個環節之中。為了保證調查質量,我縣對二類調查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第一步:集中學習。在縣政府分管領導和林業局負責同志的帶領下,15個鄉鎮林業站派員一起到市參加了集中培訓,認真了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必要性及主要任務和主要措施與要求,學習調查的主要技術規程和具體方法,通過了培訓測試,并選點進行了實地操作。第二步:崗前培訓。從各鄉鎮林業站抽調工程技術人員,集中到縣參加培訓。認真傳達市培訓班所授的全部內容。并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確規定,此次調查是編制全縣“十三五”森林采伐限額的客觀要求。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的一項具體工作。本次調查的重點是查清全縣森林資源種類、數量和質量,客觀反映森林資源現狀。調查的主要任務是查清全縣范圍內各類林業用地的面積資源及權屬關系;查清全縣所有林木總蓄積量,各林種、樹種組、齡組蓄積量、疏林地和散生木及四旁樹木蓄積量;清查全縣人工林面積和蓄積量;調查計算林木生長量、消耗量和枯損量;提交全面、準確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并結合我縣具體情況,制訂相關措施,提出具體要求和建議。第三步:準備實施。各鄉鎮林業站認真做好調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確定參加調查的人員名單,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工作方案,制訂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第四步:設計調查。各鄉鎮正式進入二類調查工作。按照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做好外業調查和內業整理工作,查清本鄉鎮森林資源種類、數量、質量與分布情況。第五步:質量監督。在調查工作期間,縣組織力量進行巡回檢查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定期通報情況,確保此次調查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第六步:成果編報。各鄉鎮上報調查成果,包括外業調查卡片和外調基本圖及林相圖,小班登記表錄入及統計表。按縣級進行匯總統計,圖紙編繪等工作,最后按規定時間和要求編報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確定方法步驟為確保本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數據與調查成果真實可靠,我縣以《安徽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實施細則》為依據,以縣級行政單位為調查單位,各鄉鎮林業站負責本鄉鎮的森林資源調查,本次調查可分為室內區劃小班、外業現地核對及小班調查、內業整理及上報成果四個步驟。第一、小班區劃:本縣使用近期經配準影像,借用Arcgis繪圖軟件,充分利用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成果和有關基礎資料,對照二類調查小班區劃條件,先在室內進行小班細化和小班勾繪。第二、現地核對及調查記載。小班核對無誤后,可進行小班調查。調查采取樣地實測法與目測法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小班面積設定不同的調查點數,填寫小班卡片,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位置、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等項內容。當天調查的所有小班記錄,必須當天進行認真檢查核對,計算清楚,確保圖、卡一致,記載符合要求,代碼無誤。第三、統計與成圖(內業整理、錄入)。小班調查結束后,要對所有外業材料進行全面整理和系統檢查,確保調查材料完整無誤,小班卡片內容完整、清楚。GIS圖中各級行政界線嚴密吻合,圖面不重、不漏,經檢查組認可后,方進行計算、統計與制圖。小班面積計算采用繪圖軟件自動生成法,取一位小數。檢查后,將卡片內容全部錄入二類小班登記表(錄入軟件),由其進行統計。內業統計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以鄉(鎮)、縣逐級匯總。林相圖的編制按《安徽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第四,成果編報。以縣為單位,編報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內容包括文字材料、圖面材料、統計表格和屬性數據庫四個部分。文字材料包括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質量檢查驗收報告;專業調查報告和相關文字材料。圖面材料包括基本圖(外業區劃地形圖);林相圖(鄉級圖);森林分布圖(縣級圖);森林分類區劃圖(縣級圖);林種布局圖。時間要求本次二類清查從2013年9月份開始,按要求必須在2013年農歷年內完成所有的外業工作,按省規定的時間上報調查成果。質量管理我縣在本次二類清查中,十分注意質量管理問題。根據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我縣在調查工作過程中,由上級資源主管部門、規劃設計部門和我縣共同組成專職檢查組進行質量管理。制定了質量管理辦法,負責技術培訓,按全面質量管理要求,進行技術輔導和檢查驗收。在調查之前,我縣組織調查員認真學習了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實施細則,學習技術標準,統一調查方法。要求調查員要掌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標準和調查方法,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培訓不合格的不能上崗。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堅持原則,實事求是,辦事公正,嚴肅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技術規定、標準和質量管理辦法;對調查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教育,服從領導,團結協作,參與質量管理,負責完成管轄范圍質量檢查驗收工作。3、本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3.1各類地面積本次二類清查查明,全縣總面積為203914.5公頃(3058717.5畝),林業用地面積116882.6公頃(1753239畝):有林地面積107406.6公頃(1611099畝),其中喬木102935公頃(1544025畝),竹林4471.6公頃(67074畝);疏林地787公頃(11805畝);灌木林地1522.2公頃(22833畝);未成林地804公頃(12060畝),其中人工造林未成林地804公頃(12060畝),封育未成林地0公頃(0畝);苗圃地51.1公頃(766.5畝);無林地4947.3公頃(74209.5畝),其中采伐跡地0公頃(0畝),火燒跡地4386.1公頃(65791.5畝),其它無林561.2公頃(8418畝);宜林地1364.4公頃(20466畝);其中宜林荒山荒地1346.3公頃(20194.5畝),宜林沙荒地0公頃(0畝),其他宜林地18.1公頃(271.5畝);輔助生產林地0公頃(0畝);非林地87031.9公頃(1305478.5畝),其中四旁面積折算2820公頃(42300畝),花涼亭水庫平水面5140公頃(77100畝)。附表一林業用地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單位:公頃地類合計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輔助生產林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面積116882.6107406.67871522.280451.14947.31364.4%10091.890.671.300.690.044.231.182各類林木蓄積量本次清查統計,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為5366738立方M:有林地部分喬木林地102935公頃(1544025畝),活立木蓄積5190497立方M,毛竹1281萬根;疏林地787公頃(11805畝),立木蓄積7630立方M;四旁樹3922187株,立木蓄積168455立方M;散生木蓄積156立方M。附表二有林地分林種面積統計表單位:公頃林種合計用材林防護林特用林經濟林薪炭林面積109715.85767247878.104026.6139.1%10052.5643.6403.670.133.3林種面積、蓄積按林種統計,防護林47878.1公頃(718171.5畝),立木蓄積2406941立方M,其中水源涵養林24653.8公頃(369807畝),立木蓄積1382136立方M及毛竹289萬根;水土保持林20161.3公頃(302419.5畝),立木蓄積894202立方M及毛竹149萬根。護路林3063公頃(45945畝),立木蓄積130603立方M及毛竹33萬根。特用林0公頃(0畝),立木蓄積0立方M,其中風景林0公頃(0畝),立木蓄積0立方M。名勝和紀念林0公頃(0畝),立木蓄積0立方M。用材林57107.2公頃(856608畝),立木蓄積2791186及毛竹809萬根。其中短輪伐期用材林24.4公頃(366畝),立木蓄積469立方M,速生豐產用材林311.4公頃(4671畝),立木蓄積18260立方M,一般用材林57336.2公頃(860043畝),立木蓄積2772457立方M及毛竹809萬根。。薪炭林139.1公頃(2086.2畝)。經濟林4026.6公頃(60399畝),其中果樹林2965.1公頃(44476.5畝),食用原料林967.9公頃(14518.5畝),其它經濟林611.9公頃(9178.5
單位:公頃、立方M林種合計用材林防護林特用林經濟林薪炭林面積57107.246844.504026.6139.1%10052.5643.6403.670.13蓄積519812727911862406941000%10053.743.3000畝)。附表三分林種面積蓄積統計表畝)。附表三分林種面積蓄積統計表3.4生態公益林、商品林面積和蓄積根據森林資源區劃界定,我縣共界定生態公益林51410公頃(771150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5.21%,占林業用地的43.98%,其中喬木林46844.5公頃(702667.5畝),立木蓄積2404379立方M;竹林1647.7公頃(24715.5畝),毛竹472萬根;疏林地293.1公頃(4396.5畝),立木蓄積2562立方M;灌木林地767.7公頃(11515.5畝)。按林種劃分:防護林中水源涵養林為24653.8公頃(369807畝),立木蓄積1382136立方M;水土保持林20161.3公頃(302419.5畝),立木蓄積894202立方M,護路林3063公頃(45945畝),立木蓄積130603立方M;特用林類風景林為0公頃(0畝),立木蓄積0立方M,名勝和紀念林0公頃(0畝),立木蓄積0立方M。商品林61837.7公頃(927565.5畝),立木蓄積279n86立方M。其中用材林57672公頃(865080畝),立木蓄積279n86立方M及毛竹809萬根;薪炭林139.1公頃(2086.5畝),立木蓄積0立方M;經濟林4026.6公頃(60399畝)。附表四(一)生態公益林分地類面積蓄積統計表單位:公頃、立方M地類合計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其他面積5141046844.5293.1767.73504.7%10091.120.571.496.82蓄積24069412404379256200%100100其他:包括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無林地、宜林地附表四(二)商品林分地類面積蓄積統計表單位:公頃、立方M地類合計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輔助生產林地面積5767257107.2493.970.9%10099.020.860.12蓄積59351.354283.35068%10091.468.543.5喬木林分樹種、齡組面積、蓄積全縣共有喬木林地102935公頃(1544025畝),活立木蓄積5190497立方M。按樹種分類,有蓄積樹種為99520.3公頃(1492804.5畝),立木蓄積5190497立方M,其中杉類6153.6公頃(92304畝),立木蓄積347871立方M;松類86894.7公頃(1303420.5畝),立木蓄積4565875立方M;硬闊4702.5公頃(70537.5畝),立木蓄積180899立方M;軟闊81.7公頃(1225.5畝),立木蓄積1100立方M;外松636.1公頃(9541.5畝),立木蓄積40843立方M,楊樹624.7公頃(9370.5畝),立木蓄積34537立方M,泡桐427公頃(6405畝),立木蓄積19372立方M。不計蓄積樹種(如板栗、桃、梨等)3414.7公頃(51220.5畝)。按齡組分類:幼齡林3726.2公頃(55893畝),立木蓄積109252立方M;中齡組37119.9公頃(556798.5畝),立木蓄積1730464立方M;近熟林53149.1公頃(797236.5畝),立木蓄積3016102立方M;成熟林5477.9公頃(82168.5畝),立木蓄積332914立方M;過熟林47.2公頃(708畝),立木蓄積1765立方M。附表五喬木林分樹種面積蓄積統計表單位:公頃、蓄積樹種指 標面積蓄積小計%小計%合計1029351005190497100杉類6153.65.983478716.7松類86894.784.42456587587.97硬闊4702.54.571808993.49軟闊81.70.0811000.02外松636.10.62408430.79楊樹624.70.61345370.67泡桐4270.41193720.36其它3414.73.31注:其它指喬木型經濟林3.6喬木林人工林資源面積、蓄積根據本次清查結果,我縣喬木林中人工林面積為97995.2公頃。其中有蓄積的人工林94580.5公頃(1418707.5畝),占喬木林面積的90.54%,立木蓄積4944592立方M,占喬木林總蓄積的95.26%。按樹種分類:杉類6076.9公頃(91153.5畝),立木蓄積343405立方M;松類82255.7公頃(1233835.5畝),立木蓄積4332786立方M;硬闊4478.4公頃(67176畝),立木蓄積172549立方M;軟闊81.7公頃(1225.5畝),立木蓄積1100立方M;外松636.1公頃(9541.5畝),立木蓄積40843立方M;泡桐427公頃(6405畝),立木蓄積19372立方M,楊樹624.7公頃(9370.5畝),立木蓄積34537立方M;其他不計蓄積類的樹種3414.7公頃(51220.5畝)。按齡組劃分:幼齡林3212公頃(48180畝),立木蓄積87970立方M;中齡林32757.5公頃(491362.5畝),立木蓄積1509521立方M;近熟林53149.1公頃(797236.5畝),立木蓄積3016102立方M;成熟林5414.7公頃(81220.5畝),立木蓄積329234立方M;過熟林47.2公頃(708畝),立木蓄積1765立方M。附表六喬木林人工林分樹種面積蓄積統計表單位:公頃、立方M樹種合計杉類松類硬闊軟闊外松泡桐楊樹面積數量94580.56076.982255.74478.481.7636.1427624.7%1006.4386.974.740.090.670.450.66蓄積數量494459234340543327861725491100408431937234537%1006.9587.633.490.020.820.390.707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根據各類土地面積清查結果,以及此次資源清查調查方案計算,我縣森林覆蓋率為52.67%,林木綠化率為54.80%,與2004年(森林覆蓋率50.31%,林木綠化率51.62%)相比,森林覆蓋率上升了2.36個百分點,林木綠化率上升了3.18個百分點。其原因有近年來我縣將油茶和毛竹做為重點林業支柱產業進行扶持,調動了較多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事業,使我縣有林地面積有了較高輻度增長,另外,每年組織的義務植樹造林為四旁林木綠化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4調查成果分析森林資源分布狀況我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16882.6公頃(1753239畝),從森林分布情況來看,我縣西北部的北中、彌陀、劉畈、天華、百里、牛鎮、湯泉、寺前等八個山區鄉鎮林地面積占全縣林業用地的區71.08%,森林蓄積量占全縣總蓄積量的70.14%,只有29.86%的森林蓄積分布在7個丘陵鄉鎮。全縣51410公頃(771150畝)的生態公益林中,山區鄉鎮合計為39344公頃(590160畝),占總面積的76.53%,山區鄉鎮用材林面積為37501.1公頃(562516.5畝),占全縣用材林總面積(57672公頃)的65.02%。我縣林業用地面積最大的鄉鎮是天華鎮,面積為13560.5公頃(203407.5畝),占總林業用地面積的11.6%;立木蓄積最多的鄉鎮是寺前鎮,蓄積量為715074立方M,占全縣立木蓄積的13.32%;我縣林分單位蓄積量平均數為3.48立方M/畝,單位蓄積最大的鄉鎮是寺前鎮為4.40立方M/畝,上屆第一的牛鎮鎮(當時單位蓄積量為3.34立方M),本屆位居第二為4.25立方M/畝,單位蓄積量最低的是北中鎮,為2.09立方M/畝;毛竹主要分布在天華鎮、城西鄉、劉畈鄉、寺前鎮、晉熙鎮、小池鎮、湯泉鄉、牛鎮鎮,毛竹資源最多的鄉鎮是天華鎮,占全縣毛竹總面積的44.34%;經濟林面積最廣的鄉鎮是寺前鎮,占全縣經濟林總面積的16.32%。森林資源特點①我縣是一個山多地少的林業大縣,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林業用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57.32%(2004年二類54.6%),其中有林地面積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1.89%(2004年二類91.69%)。分別比上屆二類調查成果提高2.72、0.2個百分點。②從林種所占的比例看,我縣防護林面積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3.64%,用材林面積占52.56%,薪炭林面積占0.13%,經濟林面積占3.67%。③從齡級結構看,我縣有喬木林種(經濟林除外)中,幼齡林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3.74%,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2.1%;中齡林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37.3%,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33.34%;近熟林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53.4%,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58.1%;成熟林、過熟林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0.56%,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6.44%。林級結構上看,面積分布較合量,但從蓄積結構看十分不合理,反映出合理森林經營工作不全面,不科學。附表七喬木林分齡組面積蓄積統計表單位:公頃、立方M齡組合計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面積數量99520.33726.237119.953149.15477.947.2%1003.7437.353.40.56蓄積數量5190497109252173046430161023329141765%1002.133.3458.16.44④從樹種組成看,在我縣喬木林中,杉類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5.98%,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6.7%;松類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84.42%,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87.97%;闊葉類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4.6%,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3.51%;楊樹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0.6%,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0.67%;泡桐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0.41,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0.39%。不計蓄積類樹種(如板栗、桃、梨等)占喬木林總面積的3.32%。⑤從樹種起源看,我縣的喬木林中,天然林面積占喬木林面積的4.8%,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的4.74%;人工林面積占喬木林面積的95.2%,立木蓄積占喬木林總蓄積95.26%與前期相比,天然林比重大輻下降,原因是本次調查技術方案較前期有改進。⑥從森林類別分析,我縣生態公益林面積51410公頃(771150畝),占全縣林業用地的43.98%,其中喬木林立木蓄積2406941立方M,占喬木林蓄積的46.37%;商品林面積65472.6公頃(982089畝),占全縣林業用地的53.63%,立木蓄積2783556立方M,占喬木林總蓄積的53.63%。⑦從林分每畝蓄積量看,全縣喬木林樹種每畝蓄積為3.48立方M,其中杉類為3.77立方M/畝,松為3.50立方M/畝,闊葉類為2.54立方M/畝,外松4.28立方M/畝,楊樹3.69立方M/畝,泡桐3.02立方M/畝。3森林資源消長情況及變化原因與2004年二類清查結果相比較,我縣森林資源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2004年我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10844.2公頃(1662663)畝,本次二類清查查明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16882.6公頃(1753239畝),凈增6038.4(90576畝)。②2004年,我縣有林地面積為101634.6公頃(1524519畝),而本次查明全縣有林地面積為107406.6公頃(1611099畝),凈增5772公頃(86580畝)。③2004年,我縣立木蓄積為4236296立方M,而現有在立木蓄積為5366738立方M,凈增1130442立方M。④森林覆蓋率由2004年的50.31%上升到現在的52.67%,上升了2.36個百分點,林木綠化率由2004年的51.62%上升到現在的54.80%,上升了3.18個百分點。附表八 主要指標對照表單位:公頃%\類別年度\林地有林地活立木蓄積覆蓋率林木綠化率2004110844.2101634.6423629650.3151.622014116882.6107406.6536673852.6754.80相對差6038.4577211304422.363.18我縣森林資源實現面積和蓄積雙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幾個方面:①后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世行造林、長防林等工程,現在成果有所突顯。在前期林地面積增長的基礎上,近十年,由于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的主戰場建設,掀起了全社會重視林業工作,涌現了大量社會量力的造林。加上我縣將油茶、毛竹列入重點支柱產業大力扶持,導至一些拋荒田變成了林地,另外,前期調查,面積由透明方格紙人工肉眼數量得到,現在人^81$自動生成,精度高。減去從2004年以來我縣鄉、村公路及建造農村住房占用林地0.8萬畝,從而林業用地面積凈增8萬余畝。②自87年以來,我縣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滅荒號召,大力開展林業二次創業活動,先后實施了“世行”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工程,國債造林工程、德援工程、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等許多工程,狠抓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工作,先后實現了人工造林50余萬畝,使我縣基本消滅了荒山,有林地面積明顯增加,森林資源也大幅度上升。③從限額采伐入手,狠抓森林資源管理,嚴厲打擊了亂砍濫伐、無證加工經營和違法運輸木竹的違法犯罪分子,有效地保護了我縣的森林資源,活立木蓄積大幅度增多。④建筑用材明顯減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用柴量減少;絕大多數農戶改燒柴為燒氣;加上農村沼氣池的推廣使用,從而使我縣森林資源消耗大幅度下降,森林生長量明顯大于消耗量,這是我縣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持續增長的一大原因。4.4森林資源結構變化情況及變化原因①從林地結構上比較:我縣的有林地面積凈增5772公頃;疏林地由前期的2349公頃下降到787公頃,減少1562公頃;未成林造林地由2226.3公頃下降到804公頃,減少1422.3公頃;無林地及宜林地由1434.6公頃,上升到6311.7公頃,增加4877.1公頃,這表明,我縣還有部分荒山待綠化,造成這么多荒山存在原因主要是,一部分歷史造林失敗、火災、農民拋荒。附表九間隔期內地類面積變化情況表單位:公頃年度\合計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含宜林地)輔助生產林地2004110843.8101634.623493192.62226.35.91434.60.82014115448107406.67871522.280451.14877.10增減+4604.25772-1562-1670.4-1422.345.23442.5-0.8②從林種結構上比較:生態公益林面積由前期的43293.3公頃上升到現在的51410公頃(其中防護林47878.1公頃),增加8116.7公頃;商品林由原來的67550.9公頃下降到現在的65472.6公頃,減少2078.3公頃,其中經濟林由原來的6191.8公頃(喬5671.2公頃,灌520.6公頃)下降到現在的4026.6公頃(喬3414.7公頃,灌611.9)公頃,減少2165.2公頃,主要是板栗林人工更新;薪炭林由614.1公頃下降到139.1公頃。附表十間隔期內林種面積變化情況表③從樹種結構上比較:我縣松類樹種的面積較多占86.97%,杉類僅占6.43%,闊葉類占4.83%。竹林面積由原來的44085畝上升到現在的67074畝。④從齡組結構上比較:幼齡林僅2.1%,中齡林33.34%、近熟林58.1%、成過熟林6.44%。從比例結構上看相對合理。⑤自上一次森林資源調查結束到本次調查期間,我縣森林資源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表現為以下幾點:I地理條件的影響:我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林業產業是我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大力營林、造林,是改善山區經濟狀況的途徑之一,林業工程的實施,使我縣的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無林地及宜林地大部分營造成林,轉變成為有林地,從而其面積明顯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少數陡坡、陡崖經歷火災后,短時間內無法重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書 合同范本
- 2025年個人抵押借款合同模板2
- 2025合同管理助力企業經營:合規降險提效增值
- 2025家庭保姆雇傭合同范本
- 2024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產品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編程語言基礎考核試卷
- 2025版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購物中心商鋪租賃合同
- 2025年農村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2025鄭州市購銷合同書模板
- 液體配制安全
- 《電動航空器電推進系統技術規范》
- 2024河北高考地理真題卷解析 課件
- 城市道路日常養護作業服務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當前國際安全形勢》課件
- 3.1 貫徹新發展理念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二經濟與社會
- 《互換性復習》課件
- 《光伏系統設計培訓》課件
- 設備的運行動態管理制度(4篇)
- 抖店仲裁申請書模板
- 借款利率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