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科論文目錄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選題依據 31.1課題背景、目的與意義 31.2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42商業步行街區改造更新設計 52.1基地選址 62.2項目背景 62.3前期基地調研 63項目設計定位與概述 73.1設計理念 83.2設計原則 93.3設計依據 94總區域規劃 94.1總平面布局 94.2交通流線布局 104.3商業街區規劃 114.4公共綠地及景觀設計 115商業建筑沿街面設計及細節設計 125.1街區沿街立面風格及局部細節設計 125.2生態設計 14結論 16參考文獻 18致謝 20本科論文摘要隨著城市的發展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對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的品質都越來越高,不再僅限于其中一者的享受而是更多的對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渴求,同時局部區域的發展狀況也直接影響城市的發展和經濟值,所以,對老城區的改造和保護處于刻不容緩的地位,在時間點上,也是現代文明對復古建筑的再欣賞和對藝術思想的提升,是個人的修養的一個質的變化,由大到小,有宏觀到微觀,對其進行活化需要深入思考。分析其存在價值與意義,在傳承歷史文脈重構建筑城市肌理上都進行客觀的評判,影響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活化的因素為:非物質因素方面——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在活化以后能否產生積極作用,具有良好的城市效應,為街區內部居民以及街區經濟發展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基礎條件,即活化后的街區人們精神需求與區域發展的適應性問題;物質因素——對其進行活化后所反映出來的空間結構能否與原有城市肌理、自身肌理相融合,即活化后的街區與原本文脈、現今城市結構適應性問題[16]。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文脈;城市肌理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ity,people’slivingstandardisalsorising.Thequalityofmaterialneedsandspiritualneedsisgettinghigherandhigher.Itisnolongerlimitedtoenjoymentofoneofthembutmoretothedualdesireofspiritandmaterial.Atthesametime,thedevelopmentoflocalareasalsodirectlyaffectsthedevelopmentandeconomicvalueofthecity.Therefore,therenovationandprotectionoftheoldcityareinanurgentposition.Atthetimepoint,itisalsothere-appreciationofancientbuildingsandthepromotionofartisticideasbymoderncivilization.Itisaqualitativechangeofpersonalcultivation,fromlargetosmall,macrotomicro,activatingit.Thispaperanalyzesthevalueandsignificanceofitsexistence,andmakesanobjectiveevaluationonthereconstructionofarchitecturalcitytexturebyinheritingthehistoricalcontext.Thefactorsinfluencingtheactivationofurban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areasfollows:non-materialfactors:whethertheurban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canplayapositiveroleafteractivation,haveagoodurbaneffect,andprovidecomfortablelifefortheresidentsinsidetheblocksand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blocksEnvironmentandbasicconditions,thatis,theadaptabilityofpeople’sspiritualneedsandregionaldevelopmentafteractivation;materialfactors:whetherthespatialstructurereflectedafteractivationcanbeintegratedwiththeoriginalurbantextureanditsowntexture,thatis,theadaptabilityoftheactivatedblockwiththeoriginalcontextandthecurrenturbanstructureKeywords: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Context;citytexture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商業建筑已經成為每個區域的生活主導,城市人流導向系統,近年來目力所及的沿街商鋪幾乎都換上了統一的門頭,在這輪為創建文明城市而進行的格式化更新中,街區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被置于后位。對于下臺町步行商業街區更新項目的設想,則是通過打造日式風情街,還原“京都奈良”特有的城市風貌,升級沿街業態、城市界面及空間,導入周邊高檔社區的居民流量,重置單調街區的刻板印象,讓書店、生鮮市集等精心挑選的小店成為改變街區氣質的領路人。改造后的商業步行街把弄堂里原有的小攤販聚在了一起,也把在附近上班的白領、掃街的網紅、和生活在這里的大爺大媽聚集在了一起,讓這里的每一條街道與原住民的關系更加緊密。過于單一的功能配置無法適應新一代的客群需求。因此,臺町街區之間增加了“秀場”這個新的元素,使該組團唯一的日式洋樓成為視覺焦點,賦予建筑全新的體驗,從而激活整個園區,將旅游、文化和商業氛圍帶動起來。本次設計的主要突破點就是瞻望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發展,城市逐漸成為人類成熟和文明的標志,是現代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聚落形式。城市的發展史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歷史街區又是城市發展歷史的見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是歷史城市保護中的重要層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對于延續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如何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則需要樹立正確的保護原則和采取科學的保護機制、模式和措施。對此,很多學者均給予了應有的關注。本次改造項目處于城市大背景之下,享有的資源往往不平衡。例如,原有道路有的較窄只能作為單向車道通行,使道路交通狀況不暢,場地格局混亂文體。場地內混亂無章的建筑格局,建筑與場地之間及周邊建筑的關系。建筑與建筑間風貌的協調統一,場地街區植入建筑與歷史建筑的要怎樣處理,拆、改、留的建筑如何協調,活力空間的植入與布局把控,街區內流線的引導與場所記憶空間處理等問題,都要一一進行解決。以威尼斯憲章為根本宗旨,從城市角度分析商業與經濟、文化之間的聯系,以達到和諧統一,功能互補的目的,遵循“城市發展大方向”的原則,總觀全局規劃的前提下,分析各區域功能以及各功能間聯系,力求做到休閑娛樂與歷史文化相統一。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進行遞進,從城市角度分析區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關系,以達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補的目的。1選題依據1.1課題背景、目的與意義1.1.1課題背景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是任何城市發展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如何保持城市發展的連續性,如何保護承載著城市記憶的街巷空間,是人類城市發展所要面對的永恒問題,大量老城區歷經滄桑早已褪去原有面貌,仍具有無法估量的歷史價值,因此街區商業生活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2課題目的基于對臺町地區歷史文化現狀的分析,將鞍山市臺町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研究對象,了解滿鐵附屬地歷史背景,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與演變,熟悉歷史文化商業街區的整體風貌特色與建筑特色,鞏固和加深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舊城改造的方法、相關規范及技術要點,提高設計構思、設計意圖的表達能力、分析和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專業綜合素質能力。掌握舊城改造商業街區設計類型,新與舊設計相結合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商業步行街區。1.1.3課題意義對舊城改造進行問題的梳理,充分挖掘街區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通過對舊城更新,增加地方活力和提升城市地域歷史文化,針對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的現狀進行保護更新,對其商業街區部分進行改造規劃,運用新的設計手法將新建筑與舊建筑進行連接,形成連續商業空間氛圍,提升本地塊的活力,為推動鞍山市的城市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并且為類似舊城改造項目提供借鑒。1.2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1.2.1國內的現狀根據近幾年我國城市發展的動態,大量現代建筑興起,城市歷史建筑正在一點點被淡化,甚至在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視野,因此對舊城更新和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城市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同時我國還推出了規范性文件來限制城市過度現代化的規劃設計,目前來看高速發展的城市化格局進程正在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人口問題、土地問題、環境問題等等,直擊城市心臟,城市交通混亂,交通塞堵嚴重,由于人口膨脹還引發了一系列的擁擠狀態,設施老舊,城市住房配套設施缺乏完善,導致城市日益落后和衰敗,大量土地被占用,再加上部分地區土地流失沙漠化,可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因此大量歷史建筑漸漸在人們的視野里消失,急待保護等等。為了解決這一城市問題,抓住城市發展命脈,舊城更新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在中國開始興起,雖然有所突破,但是,不管是在舊城更新理論研究上的分析還是在舊城更新方法及手段上的研究分析方面,中國都還是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例如歐美發達國家的在這一方面雖然晚于中國,但研究的各方面卻遠超于中國。1989年中國城市規劃法提出,舊城更新算是正式出現在城市規劃法制中。1982年國家頒布的《文物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文物保護的專門法律,其中提到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村鎮所在地的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管制專門的歷史文化舊城區和街區,并且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和保護了歷史建筑和文化建筑,并且對其進行保護和延續,嚴格遵從威尼斯憲章的綱領和原則,對老舊城區進行規劃和修繕保護。本項目中位于鞍山城市,在鞍山百余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至今存留的建筑并不多了,大多被高樓大廈淹沒在城市的發展中,城市記憶也在一點點的消逝,漸漸淡忘于不斷地更新換代中,老一輩像個說書人述說建筑發展城市發展,而新一輩在技術中創新城市創新著現代故事,歷史就在這一革新中被遺忘。這既是目前中國的發展狀況,老城區的文化傳承需要接班人。1.2.2國外的現狀從國外實踐經驗進行分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主要體現在首先是建筑單體的保護,主要是以修繕的方式來保留其建筑的功能;其次是對環境與歷史街區整體進行保護,設置天然屏障,將歷史遺留的老城區保護于城市之中,做以展覽和旅游產業,提升城市經濟與產業發展水平,展現其價值;最后是振興老城街區發展,在功能上、經濟上進行合理化發展,選擇一條專屬的產業發展鏈。國外對中國東北地區的研究大多是來至日本學者,日本隊鞍山的研究也出了很多著作,并且還編制了很多相關資料,如《滿洲開發四十年史》、《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十年史略》、《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二十年史略》都是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出版的,還有《滿洲國礦業現勢》是由東洋協會調查部編寫而成的還有很多很多,這些資料為后者的寫作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知識保障,針對于國外而言,涉及的舊城研究不僅僅出現在物質空間上還有很多理論在不斷被挖掘,精神上也是在不斷拓寬,同時還有經濟、政策、技術等等都在不斷被關注。例如,秘魯的696號政策法令和11—95號國家最高法令,分別以技術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和政策因素對舊城更新進行客觀評價和分析,找出針對其發展的重要策略。多方面發展本土歷史建筑發展和合理利用。1.2.3發展趨勢歷史文化街區不斷在受到廣泛關注,很多學者研究者都在歸納和總結舊城街區改造和保護方案,對歷史遺產不斷重視,學者們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4]。首先:針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進行詳細研究。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稱謂的表述有很多,像“歷史地段”“歷史地區”、和“歷史城區”都是后輩研究者對歷史建筑的致敬。其次:是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的研究,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發展情況城市的重視程度等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對歷史建筑的改造與更新計劃,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學會產生,為歷史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渠道。2商業步行街區改造更新設計2.1基地選址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功能的進一步擴大,城市現代化越來越快,很難多城市問題也逐漸增多,本次設計主要選出一處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塊,遼寧鞍山臺町地區中,是典型的歷史文化街區,舊城更新迫在眉睫,人口老齡化,建筑格局混亂,道路系統以及建筑正在遭受著破壞,對該地區建筑的保護和產業更新顯得非常必要。基地西側由道路包圍,周邊有小區學校等生態空間比較缺少,缺少城市活力,為了與周圍環境互補加入水系生態系統和大量植被,打造環境自然,景色優美,設計中應最大限度地保留,留下場地的特征和記憶,盡可能保留的前提下進行生態系統植入。該項目位于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境內(北緯N41°06’22.01’’,東經E122°59’53.18’’),緊鄰中華南路,所選地塊街區內部面積約為67411.4m2。所選地塊位于下臺町區域,主要是在日本侵略時期為制鋼所,制鐵所內工作人員的住宅,住宅格局普遍都是小體量建筑,建筑目前來看,格局混亂,建筑風貌破壞嚴重,已然喪失了原始風貌。2.2項目背景本畢設課題來源于對鞍山市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與保護的研究大課題,鞍山市臺町歷史文化街區位于鞍山市核心地帶,是鞍鋼發展的起步點,由最初日本占領鞍山建設的昭和制鐵所、制鋼所的工作人員配置高級住所,從最開始的田園城市格局,隨著歷史演變對場地周邊逐漸擴大,在現代城市設計的格局下逐漸規格化,形成現在的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目前由于內部道路,交通,流線還有建筑面貌都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破壞,因此對這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刻不容緩,在這個大背景下對這片歷史街區進行商業街區部分的設計更新和改造。對地塊內歷史建筑進行保留,拆除以及改擴建設計。2.3前期基地調研根據一系列的調研分析,臺町地區文化類建筑,各類景點分布在基地四周,與基地可以形成旅游文化一體的鐵東旅游核心區。形成鞍山特有的旅游特色文化,臺町區域的道路整體系統以東山賓館為核心,呈放射狀扇形,自東北地勢較高地區向地勢較低地區擴散。該地區以四條城市主干道為界,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矩形區域。臺町內部道路以三條弧形道路為主,將該部分劃分為三個區域,下臺町地區建筑分布較密集,大多為一層建筑,主要功能是住宅、商業,功能比較單一,氛圍較差,活力喪失嚴重,此外,多條支路穿插其中,均以瀝青鋪路,基本滿足車輛通行需求。區域道路相對復雜,人車混行情況明顯,現存主次道路網較為明顯,但實際通行受單雙行道路標志雜亂,路線錯誤的情況時有發生,難以保證順利到達目的地。我們將就現有問題展開分析。3項目設計定位與概述3.1設計理念本項目以《威尼斯憲章》為設計更新出發點和基本原則,在舊城更新改造上對原始建筑與新建筑間矛盾進行合理化處理,在原真性、永續性、完整性上進行設計手法處理,打造本土旅游休閑、商業購物高本質步行街區,結合“田園城市”肌理條件,“一條”中央軸線,中央軸線設計理念緣于“樹木的分支形態,由主增生分支元素,包含了城市的復雜多變的“支路”,功能結構體現了混合性和多樣性。主要有以下幾個設計要點:3.1.1建筑風貌,新舊統一性矛盾本次設計主要是商業建筑,商業建筑主要的特點就是商業連續性,商業氛圍的營造,必然要進行新建筑的植入和部分舊建筑拆除,拆除原則上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合理布置,新建筑與舊建筑之間矛盾必然成為本次設計的難點,在二者的矛盾處理上,采用突出舊建筑,隱藏新建筑與舊建筑之間,采用格柵,玻璃等現代材料弱化新舊建筑之間的不協調,非為保護而保護實為創造而修復。3.1.2公共活動空間設置場地內有兩處設置主要休閑廣場,廣場2主要廣場與南側商業綜合體前廣場結合進行大股人流集散與商業進行結合,作為商業前廣場一部分;廣場1作為街區內廣場使用,作為場地內主要人流疏散地。以庭院式為基礎的住宅商業建筑內部自行形成小型景觀,提升場地街區品質。庭院式組團空間,設置有藝術展示售賣區,日式風情感受區,臨時休息區,品牌服飾美食一條街,不斷補充購物商業帶,增加城市區域地塊特色商業步行街開放的內部廣場入口擴大了對外交流空間,形成人流集散地,增加了更多消費的可能性。3.1.3商業模式及業態定位商業經營主要以商旅步行街區為主要模式,主要品牌店鋪、特色美食一條街、咖啡、書吧、茶館、創意工作坊、工藝品作坊等,并配置小型工作室,主要是以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商業旅游步行街區。主要以下面幾點為突破口進行街區規劃:一是城市更新始于創新,成于產業,只有植入和場地契合的功能,才是源源不斷活力的來源。其二根據調查,將臺町打造成為歷史文化步行街區,必將和鞍山現有旅游資源融合,使臺町受益,鞍山受益。其三,臺町歷史街區文化底蘊深厚,肌理獨特,緊鄰市中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2設計原則首先我們以《威尼斯憲章》為根本宗旨,為保持其原真性,將嚴格保護場地肌理和歷史建筑風貌,為保持其完整性,將對場地中的隨意擴建建筑進行拆除,為保持器永續性,置入商業。秉持“用文化致敬城市,用產業賦能未來”的價值主張,助力歷史老舊街區的振興,成為鞍山全新的城市名片。營造一種商業感與生活合二為一的體驗感受。3.3設計愿景從城市角度分析區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關系,以達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補的目的。中觀對臺町地區及周邊現狀進行梳理,從微觀層面對場地街道尺度、交通問題、建筑功能等問題進行具體處理,以此觸發整個區域激活。以建筑師的視角切入,運用當代的設計與材料語言,去挖掘臺町歷史街區的文脈價值,并且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讓這片區域能夠存續再生。4總區域規劃4.1總平面布局該平面布局主要是以“庭院+庭院”、“組團+庭院”的兩種主要布置理念,“庭院+庭院”式,主要是以庭院之間過度打造連續的內部商業空間,在寄情于本土特色建筑的同時,能夠有連續的商業體驗。“組團+庭院”式,主要力求對院落式空間感覺的體驗,組團間植入庭院,在集散人流的同時,增加人流的停滯時間,增加消費可能性。臺町歷史商業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總平面設計如圖4.1所示。圖4.1臺町歷史商業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總平面設計4.2交通流線布局本地塊規劃道路系統整體采用人車分流模式,充分考慮街區內部交通組織與外部城市道路之間關系,街區內部與外部空間有相對獨立的流線空間,充分保證街區商業品質與商業氛圍。道路交通系統的設計,街區內,只可非機動車和步行,主要廣場附近設有臨時停車,南側商業綜合體有地下停車場,滿足商業停車需求,內部組團道路劃分,按照道路原始肌理,強化道路主軸線,人車流線明確,車輛與消費者互不干擾,既安全又便捷。4.3商業街區規劃本設計街區改造部分用地面積67411.4m2。地塊內部主要分布為低矮一層房屋,建筑面貌不一,建筑格局混亂,沒有統一的形態,亂搭亂建現象明顯,地塊北側有部分日式洋房還保存完好,基于此處所臨街道人流比較大,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與商業優勢。分析鞍山商業街區的發展現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運用人體“境基記憶”理論對場地內進行更新改造,激活區域活力[1];在“城市發展大方向”的原則,總觀全局規劃的前提下,針對歷史文脈建筑的激活,重塑場所精神,修復與周邊居民生活割裂的狀態,與居民現實生活融合共生。劃分為拆除區、改造區、留存區,并形成一定的比例;綜合周邊經濟發展,打造一個業態豐富的商業步行街區;區域內歷史文化、建筑、景觀三者要有機融合。4.4公共綠地及景觀設計街區組團內設置庭院空間,庭院與庭院間以下沉臺階形成層次感空間,將多個公共活動空間進行串聯,人造中心綠地景觀,挖掘場地內及周邊生態資源的價值,公共活動空間,不少于30%,綠地率,大于30%,增加商業步行空間的品質性。城市空間、自然景觀能更好的銜接、融合。內部庭院空間示意圖如圖4.4所示。圖4.4內部庭院空間5商業建筑沿街面設計及細節設計5.1街區沿街立面風格及局部細節設計街區拾取原始日式建筑風貌上的元素,小尺度,幾何形窗等,簡約設計格局,首先在功能上,對其內部功能進行置換,在小尺度內部功能空間的設計上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功能;其次,在建筑造型上保存原有風貌,在建筑與建筑之間加入連廊和連接空間,營造商業的連續性和商業氛圍;最后,在材料上對建筑表皮進行老建筑的保留,連接處新建筑的質感化,增強新建筑表皮質感,松針圖案來體現冬天,與老建筑在視覺上有所區別,在觸覺和空間體驗上打造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在建筑連接處置入生態庭院空間,在建筑與建筑之間形成天然的屏障,增強空間體驗感,讓人游走其中飽受暢快與別具一格的商業氛圍,集藝術體驗與商業游覽為一體的商業街區新體驗。在空間感受上,希望這個空間是屬于生活之中的每一個場景,而不是被功能所定義的,在不同角度上希望這些設計未來的形式是通過每一天的生活形成的,不同的生活場景,在購物消費的同時享受到不一樣的日式特色建筑所帶來的感覺,以及部分小型開放式辦公事務所的創客體驗。即以城市為大背景,街區風格以清新色調存在,建筑色調都是大多以淺灰色,淺黃色為主,色調簡潔樸素。將求建筑外觀材料顏色和質感效果。在設計建筑立面造型設計上注重現代材料與舊建筑材料的和和諧統一表現上,貫穿與當地文脈相結合的設計思想,在選材方面,除了玻璃以外,還設置有大量石材、百葉、淺色涂料。融合場地原始建筑和諧統一、商業感的外墻細部裝飾處理,從色彩與造型上體現簡約、安靜的建筑意向。建筑的造型設計注重原始洋房建筑形態的一致性,穿孔鋁塑板現代材料能夠很好地詮釋現代建筑空間。沿街立面效果如圖5.1所示。圖5.1沿街立面效果5.2生態設計在當今社會,城市發展迅速,生態設計逐漸變成了一種渴求,對綠色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廣泛,生態設計活動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是從保護環境角度考慮,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從商業角度考慮,降低成本、減少潛在的責任風險,以提高競爭能力。因此生態設計也是本次商業步行街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利用綠色邊界形成生態環境圍合,確定商業空間與城市之間界限,形成緊張和解壓生活的協調,以中心組團庭院形成包圍式構成商業空間。打造一個安謐閑適的空間氛圍,場地內靈活布局可以同時滿足人們游覽購物和休憩閑坐的需求。庭院格局與商業之間形成了一個寧靜的花園,可供人們盡情享受,欣賞風景,聞聽花香鳥語,吸引著不同年齡段消費者。貫穿整個場地的步行街路徑引導人們走向一條探索之旅,路徑中的樹木和灌木叢形成了的小型獨立活動場地和一些安靜的空間。屋頂空間設置露天平臺以及綠植空間通高,看臺空間穿插于新老建筑之間,增加了更多趣味性,遠眺展望整個街區風貌,也是一種歸于自然的美的感受。結論通過對臺町歷史商業步行街區改造更新設計規劃所進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了臺町的蛻變,它與鞍山一起都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見證了鞍山的新老工業時代的經濟發展,也提升了這座城市活力與品質,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特色的發揚傳播,更是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商業街區交通規劃中實現道路分級,并且實行人車分流,街區內部主要是人行,保證了內部街區商業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大小景觀節點分布于場地內,相互聯系,形成統一的整體。綠地系統解決了原來商業街區綠植形式單一的局面,不再只有行道樹,同時有效的利用了原有綠植和景觀資源。在空間上增加了場地活力。建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個統一體,形成活躍的建筑空間,本次設計給我了很多感受,設計不光是建筑本身的華麗更多的是使用者在感受上的舒適與輕松體驗。老城區改造項目并不是僅僅對建筑的一個更新,最大程度地是對商業建筑本身在城市地位上的一個規劃,在人流走向上的一個引導性區域,商業越多也就意味著這片區域將會越熱鬧,場所的氛圍也會變得突出,自然而然地對這片區域的印象和記憶也會越來越深。因此更新建筑的同時要總觀大局,站在城市界面上考慮城區內的配套設施,人員流動,或者是發展方向,文化特色等。本設計中日式簡約風特色明顯,但是簡約不等于簡單,它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經過創新得出一套屬于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反復推敲后的延展,不單單是簡單“堆砌”和平淡的“擺放”,更多的是對功能方向的磨合,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度表現最精致的效果,對色彩、材料的質感要求比較高,正是這些質感的表達讓建筑更具特色化和高級感。本次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對原有日式建筑的更新改造核對新建筑的協調與適應,在對比設計的同時又能相輔相成,展現不一樣的建筑格調。這是我在本次設計中收獲最大的感受了,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呼應與協調不單單看相似度極高的外表,還有設計師對建筑之間故事的敘述是怎樣的一個手法,建筑之間明顯對比在細節把控上有屬于自己格調就是具有特色的建筑,就是成功的建筑。本次商業步行街建筑更是很明顯的對建筑風格與體驗上做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商業氛圍,又要與原始建筑面貌統一,既要展現新建筑的別具一格,又要照顧到舊建筑的文脈傳承。參考文獻[1]周榕.“境基記憶”散論[J].城市建筑,2015(34):22-25[2]解旭東,王悅.有機更新背景下的歷史街區更新活化設計——以西安三學街歷史街區為例[J].建筑技藝,2018(07):112-114[3]蔡籽焓,陸明.原住民社會融合視角的歷史街區活化復興規劃研究——以哈爾濱老道外街區為例[J].中國名城,2018(03):83-90[4]劉珩.城市厚度——關于歷史空間改造的思考和實踐[J].建筑學報,2016(12):9-15[5]陸敏,湯虞秋,陶卓民.基于認知地圖法的歷史街區居民集體記憶研究——以常州青果巷歷史街區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6(03):127-132[6]潘煒.城鎮化進程中建筑學挑戰的面對之法[J].建材與裝飾,2018(52):108-109[7]石磊,林婉惜.地方建筑學——理念構架及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基本技能培養試題及答案
- 高中生測試題及答案
- 聚焦2024衛生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環保研究面試題及答案
- 見習護士的實習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精準復習臨床執業醫師試題及答案
- 怎樣建立專利管理的風險控制體系以保護合法權益試題及答案
- 文化產業管理證書考試知識點梳理試題及答案
- 輸液管理與護理試題及答案
- 高校輔導員考試常識試題及答案
- 三防漆外觀檢驗重點標準
-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生相關因素調查問卷
- 賓客期望的酒店管理
- 經典知識產權培訓課件
- 小學階段數學術語英文詞匯表-橫版打印
- 餐飲食材原材料驗收標準(完整版)
- 站務一號線low培訓
- 鍋爐安裝檢驗資料:水冷壁安裝檢查記錄
- 礦漿比重與礦漿濃度對照換算表 (1)
- 植物生理學第一章水分代謝
- 防汛應急值班表(共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