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1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1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1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1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1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2、會寫“難”等9個字。3、通過查字典、聯系下文、分類等方法,理解“驅趕、災難、疏導”等由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的特點和意思。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5、通過對比閱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兩次治水的不同之處。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一心為民的精神。【重點難點】學習重點:識字寫字;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一心為民的精神。學習難點:通過對比閱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兩次治水的不同之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田字格。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神話英雄,激趣導入同學們好,今天,劉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神秘的大英雄。看,是誰?預設生:孫悟空。你們也是火眼金睛呀!下一位。預設生:后羿。這幅圖畫的就是后裔射日的故事。最后一位。預設生:大禹。真棒!我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板書大禹)剛才的幾位英雄都來自我們古代的神話故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走進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課題。來,齊讀課題。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1、課前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現在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2、課文讀完了,詞語你會讀嗎?自己借助拼音快速讀一讀吧!誰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學生讀詞)剛才大家讀了“驅趕”這個詞,咱們再來讀一遍,驅趕。(1)“趕”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驅使、驅逐”,那“驅”是什么意思,誰來猜猜?預設生:就是趕。(2)他猜的對不對呢,我們請教字典小老師吧!字典里驅是什么意思啊!預設生:趕走。(看剛才猜的同學)你猜對了呢,真棒!(3)看看這兩個字的意思,你發現了什么?預設:驅和趕意思差不多。驅中有趕的意思,趕中有驅的意思,驅和趕意思很相近呢,他們組成了詞語“驅趕”。像這樣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在本課中還有很多呢,誰發現啦?預設生:消退、繼續、驅趕、疏導。(6)增大難度,誰能一下子發現兩個?誰能發現這樣的四字詞語?(學生匯報)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類似的詞語。讓我們體會著這些詞語的構詞特點,一起讀讀吧!三、走進故事,對比閱讀1、治水的原因(1)字詞我們都學完了,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吧,一個故事呀,要有起因、經過和結果呢。我們先來看看大禹治水的起因吧!(板書起因)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學生自讀。第一種情況預設生1:把第一自然段讀了一遍。你讀了2句話,你覺得哪一句是治水的原因呢?第二種情況預設生2直接說:洪水經常泛濫。師評:說得對。(直接板書洪水泛濫放在起因之后)第三種情況預設生3說大水淹沒田地沖毀房屋毒蛇猛獸等。是呀,大水淹沒田地沖毀房屋就是因為洪水經常——泛濫。(2)“泛濫”這個詞不常見,書上泡泡語提示我們,聯系下文就能知道它的意思。這里的“下文”指的就是泛濫后面的句子(出示句子下畫橫線),再來讀讀,一邊讀一邊想,“泛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3)就像大家說的,“泛濫”就是洪水太多了,從江河湖中溢出來了,到處都是,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當時的情景吧。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洪水淹沒了田地,人們就沒有了什么?是呀,人們沒有了食物呀!那洪水沖毀了房屋呢?不僅如此,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你來說?屏幕依次出示:“淹沒了田地,人們沒有了______;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大水淹沒了田地,人們沒有了______;沖毀了房屋,人們沒有了______;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大水淹沒了田地,人們沒有了______;沖毀了房屋,人們沒有了______;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沒有了______;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4)這都是因為洪水經常泛濫,讓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誰能讀出這種痛苦呀?指名讀。多么無情的洪水,多么痛苦的人們呀!誰再來讀讀?是呀,洪水帶來了災難讓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痛苦吧!2、治水的方法(1)第一次讀這就是治水的起因。下面我們走進治水的經過吧!(板書經過)。請同學們讀一讀2、3、4自然段,用直線畫出治水的句子,開始吧。學生畫句子并匯報。(2)第二次讀這是我們找出的有關治水的語句,分別讀一讀,同樣都是治水,有什么不一樣呢?放開聲音,再來讀讀!(學生交流)你發現了治水的人不一樣呢;你發現了治水的方法不一樣;你發現了治水的結果不一樣。(3)第三次讀再讀讀這兩處治水的語句,邊讀邊想他們到底是怎么治水的。書讀完了,治水方法究竟是怎么樣的,咱們一起畫畫吧。看,洪水來了!(板畫用藍色粉筆畫上下兩部分洪水)鯀筑壩擋水(用黃色粉筆畫大壩),禹呢?誰能像老師一樣畫一畫禹怎么治水?預設學生上臺,化了一條或者較少的幾條。你來給大家講一講你畫的吧。生解釋。你是根據文中哪句話畫的啊?生說句子。(點擊課件)同學們,我們都來讀讀這句話,對照著剛才的板畫,你發現了什么?預設生:我發現課文中說得是“很多”河道,而上面只有幾條,也沒有流入大海。那請你上來補充吧。(學生上臺畫補充的河道)你在讀書中抓住了重點詞語,讓我們更準確地了解了治水的方法。(4)我們通過讀書就了解了不同的治水方法呢。再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你認為哪種方法好呢?預設生:我認為禹的方法好。因為他吸取教訓,疏通了很多河道,把水引到了大海里。禹就是吸取了鯀的教訓呢,我們現在一直沿用的“宜疏不宜堵”這句俗語就是來自于大禹治水。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禹呢?預設生1:一個聰明的大禹。你說的聰明就是他智慧的體現呢。預設生2:一個很厲害的大禹。他最厲害的就是智慧呢。(板書有智慧)3、三過家門而不入同學們,關于大禹治水,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一起看看吧!邊讀邊想,哪里給你的感受最深?(1)預設生:我對十三年感受最深。具體談談你的感受吧!預設生:我覺得十三年時間很長,他離開家鄉這么久。禹十三年如一日,可見治水多么不易呀!十三年的時間之長讓你感受最深,其他同學呢,還對哪里感受最深?預設生:多次路過家門,一次都沒有走進家門看看。“多次”與“一次”形成鮮明的對比。預設學生不會談感受。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簡單的文字背后往往藏著深刻的含義,比如這三個詞語(出示“十三年、多次、一次”),來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呀?學生讀、交流。(3)多次路過、一次都沒回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今天我也把這個故事帶來了,一起聽聽吧!“古時候,洪水經常泛濫,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為了讓人們過上安寧的生活,舜帝派禹帶領百姓治水。禹剛離開家的第一年,有一天正好經過家門,看見妻子懷孕了,他很想進去看看她,可又怕耽擱了治水的時間。于是,他默默地走了。幾年后的一天中午,禹登上家門前的小山,看見妻子在安慰著大哭的孩子,他很想上去抱抱自己的孩子,但他又想到水災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們凄涼的哭聲,他擦擦眼淚,趕緊向工地奔去。又過了幾年,禹第三次路過,他看見白發蒼蒼的老母親拄著拐杖在門口張望、兒子在門口玩耍,他多想也享受一下家庭的溫暖啊。但他想起了水災過后老百姓哭喊親人的情景,他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一刻也不敢耽誤,繼續踏上治水之路。禹治水13年,終于征服了洪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受到了百姓的愛戴。”(4)故事聽完了,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禹?預設生:我看到了一個把家人放在百姓后面的大禹、一個一心治水的大禹、一個了不起的大禹。他的到處奔走是為了天下的百姓和人民、他一心治水其實就是一心為百姓人民啊,這就是“一心為民”的禹。(板書一心為民)(5)也正因如此,人們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尊稱他為“大禹”(手指課題),來體現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4、就是在大禹的治理下,洪水終于退了。故事的結果是什么呢?自己讀一讀吧。學生讀。指名生回答。(1)安居樂業,也就是故事的結果。(板書安居樂業)(2)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來再現這安居樂業的幸福畫面吧!(3)我們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了解了故事的內容,感受到了禹的智慧和一心為民的偉大品質。能結合下面的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嗎?同位兩個可以先試著講一講。你的故事講的多好啊,掌聲送給他吧。四、古文拓展,總結感悟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流傳,還被寫進了書籍、搬上了銀幕,這短短的幾行小古文也隨著流傳下來。(教師范讀小古文)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同學們再見!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學情分析一、相關的已知領域1、識字寫字方面: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能夠比較靈活運用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謎等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字,并且識字量大多數學生均能達標,可以借助拼音能查掃清障礙,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在識字教學環節,就進行了生字加拼音、先猜字義再查字典確認的設計,學生在探究和發現中能獲得成就感,激發下一步學習興趣。2、知識背景方面:課文內容圍繞“偉人”展開,部分學生有過這方面內容的閱讀,比較容易產生共情。《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學生對于神話和故事都很感興趣,同時結合學生二年級的認知特點,在激趣導入環節,就出示孫悟空、后羿等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3、心理認知方面:本篇課文情節一波三折,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好奇好問、易受感染的心理特點。二、相關的未知領域學生對于相關的歷史背景不夠了解,雖然感興趣,但是由于年代久遠,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缺乏認識,同時作為城市學生,對于文中的田地、莊稼和牲畜的重要性,相對比較陌生。因此就比較難以理解洪水泛濫造成的巨大災難,為下文理解治水的過程和大禹的形象做好鋪墊。三、相關的難知領域1、語文要素方面:學生對于講故事有一定的基礎,之前有過簡單的講故事訓練,但是本次課后題中出現的“根據提示講故事”,是第一次出現這個要求,學生對于如何用好提示、如何講好故事并不清楚。因此這是一個難點,根據提示講好故事的前提是真正理解治水的起因、經過和結果。2、閱讀理解方面:學生能初步一邊讀一邊思考,能說出自己的感受,部分學生能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與人交流,但仍有不少同學不能抓住重點詞語來進行體會。根據課標和泡泡語,我們確立了“聯系下文,理解詞語意思”訓練重點,在理解“泛濫”詞語時,結合泡泡提示聯系下文,引導學生去思考“泛濫”的意思,并借助洪水泛濫的三個“沒有了”想象補白,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增加對“泛濫”一詞的理解。這是閱讀方法的訓練,讓學生對這種方法有更多的了解,為今后的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3、有感情朗讀方面: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感悟能力不夠強,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但是不夠有感情,因此要通過想象補白促進理解,指名朗讀個別指導、教師范讀、合作齊讀等層層推進朗讀,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理解,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效果分析〖課堂整體效果分析〗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通過查字典、聯系下文、分類等方法,理解了“驅趕、災難、疏導”等由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的特點和意思。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到了語言的節奏。通過對比閱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了兩次治水的不同之處,也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一心為民的精神。學生整體上能達成學習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評測練習第一題〗效果分析:學生基本上能書寫準確,大多數同學書寫工整、美觀。個別同學需要進一步關注“難”右半部分有四橫,如果加上頓筆,書寫更美觀。〖評測練習第二題〗效果分析:“驅趕”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像這樣的詞語在本課中還有哪些?請在后面打對號。洪水()消退(√)教訓(√)災難(√)仍然()疏導(√)河道()繼續(√)傷害(√)恢復(√)認為()毒蛇猛獸(√)“驅趕”一詞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先猜測“驅”的意思,然后通過查字典進行驗證,發現驅就是趕、趕就是驅,“驅趕”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學生學會了一種積累詞語、理解詞語的方法。本題是考查學生對這一方法的靈活運用,出示了本課12個詞語,學生在理解了驅趕這一詞語基礎上,進而發現本課8個詞語都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拓展了詞匯。本題學生92%學生理解了“驅趕”這一詞語的特點,進而把本題中的另外8個詞語都找到了,能理解構詞特點,也能舉一反三,收到不錯的效果。〖評測練習第三題〗效果分析:按照下面的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使人們生活痛苦。鯀用筑壩擋水的辦法,沒有治好洪水。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用疏通河道的辦法,帶領人們治好了洪水。《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精練,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描述。針對本題,課上教師已在學文中借助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讀故事、聽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內容,感受到了禹的智慧和一心為民的偉大品質。本題正是考查學生能否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本題93%學生能夠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完整講出這個故事,68%學生不僅能夠借助提示,還能用上關聯詞和生動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出來,6%學生能夠借助提示講故事,但語言表達不夠清楚,故事前后不夠連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看清提示、結合內容,講好故事。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教材分析教材位置人文主題位置本單元圍繞“偉人”這一主題編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三篇人物故事。這一人文主題第一次出現在本套教材中,從多個角度體現偉人心系百姓的高貴品質,為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美好品質”和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人物品質”這兩個單元的學習提供了學習方法,奠定了學習基礎。本單元還初步滲透了革命傳統教育,從多個側面展現革命情懷,在學生的心里埋下了家國情懷的種子,為四年級上冊“家國情懷”、五年級上冊“家國之殤”、五年級下冊“家國情懷”、六年級上冊“革命歲月”的情感基礎。《大禹治水》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多次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世人所敬仰。語文要素的位置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在前面的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圍繞這個訓練點,教科書中已經有所鋪墊。本課的課后題二“按照下面的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此訓練點的體現。在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線,通過“初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細讀,借助關鍵詞句,了解故事內容—講述,借助關鍵詞句,練習表達”的教學流程來學習偉人故事。在學生多次感受形聲字形旁表義特點的基礎上,本單元著重揭示了形聲字的另一個特點“聲旁表音”,在本課的課后習題中,安排了根據生字構字特點及語境先猜猜加點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驗證的練習。教材特點字會認的字“洪、毒、蛇、獸、傷、災、難”字形復雜,要讀準字音并結合語境進行聯想記憶。(2)會寫的字“難”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又”捺變點,單人旁的豎寫在豎中線上,右側四橫之間等距,最后一橫稍長。詞教訓“訓”的本音是四聲,在“教訓”一詞中讀輕聲。驅趕借助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驅”和“趕”的意思,以此了解詞義,并積累課文中其他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三)句(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這段話介紹洪水泛濫時人們痛苦生活的景象。開篇“很久很久以前”突出了傳說故事的特點,且具有畫面感。(2)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多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這段話講述了禹治水過程中“多次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跡。3個表示數字的詞語“十三年、多次、一次”表現了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3)洪水終于退了,毒蛇猛獸被驅趕走了,人們把家重新搬了回來。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安居樂業,重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段話講述了大禹帶領人們制服洪水,百姓安居樂業的故事結局。故事幸福、圓滿地結局,與開篇形成呼應,這段話語言簡潔,介紹了洪水退去后人們恢復農業生產的情況,渲染了人們歡樂的心情。借此情景體會百姓對這位治水英雄的感激,因而稱“禹”為“大禹”。(四)段全文結構清晰,語言精練。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第1自然段講治水前洪水經常泛濫,百姓生活在苦難之中;第2自然段講鯀治水九年沒有成功,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第3自然段講禹治水多次過家門而不入;第4自然段講禹帶領人們采用疏導的辦法制服了洪水,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課文描述的治水前后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篇思想內容學習本篇課文,感受大禹疏導治水的智慧和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2)寫作特點①抓關鍵詞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文中“十三年、多次、一次、到處奔走”等詞語集中體現了大禹的奉獻精神。②通過對比,感受人物特點:課文將鯀和禹的治水方法、結果對應著呈現出來,更突出了大禹治水的智慧。③課文敘述性強,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意。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評測練習二年級班姓名:一、我是拼讀寫字小能手zāinànhóngshuǐshēngchǎnjiāxiāng二、“驅趕”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像這樣的詞語在本課中還有哪些?趕快仔細觀察一下,在后面打上對號吧。洪水()消退()教訓()災難()仍然()疏導()河道()繼續()傷害()恢復()認為()毒蛇猛獸()三、按照下面的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使人們生活痛苦。鯀用筑壩擋水的辦法,沒有治好洪水。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用疏通河道的辦法,帶領人們治好了洪水。 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課后反思《大禹治水》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多次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世人所敬仰。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中所包含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想在自己的課堂中滲透的理念。一、探尋規律——提高識字能力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大處著眼,小處著力,努力理解字音形義特點,并進一步學習詞語的含義。通過整合的思維,將課后題的重點,像“驅趕”這樣的詞的構詞特點,經過“一猜測、二查字典、三對比發現、四尋找特點”的學習過程,一步步讓學生明白了字詞規律,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拓展思維——提高朗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感悟能力不夠強,但是對多種朗讀方式的變化很感興趣,針對這一學情,在設計第一自然段朗讀指導時,就將“泛濫”進行想象補白,通過三個“沒有了”將學生帶入情境,體會到洪水泛濫帶來的災難和人們的痛苦,并通過指名讀、師范讀、合作齊讀等層層推進朗讀,再現了當時洪水泛濫的情景,為下文理解治水的經過進行了較好的鋪墊。三、對比深化——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習治水方法時,我讓學生在讀課文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取具體信息:用直線畫出治水的句子。隨后進行對比閱讀,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兩次治水的不同之處,并進行再次閱讀,用畫圖畫的形式去理解治水方法,從而引領學生感受禹開通河道,引洪水入海的過人智慧。通過對比閱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兩次治水的不同之處。結合課后第二題,我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根據提示語引導學生借助這些線索講述故事。課文全文結構清晰,語言精練,描述的治水前后的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加凸顯了大禹的奉獻精神和疏導治水的智慧。在引領學生在讀故事、講故事的語言實踐中,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本節課,通過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引領基本達成本預設的教學目標。但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評價語的跟進與助推、課堂節奏的靈活掌握等,接下來我也會繼續努力,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切實做到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部編版《15大禹治水》課標分析通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和深入解讀教材,進一步明確了本課價值,進行課標分析。〖課標對接一〗“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課標體現: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識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本課生字較多,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識記。首先集中識記生字詞語,出示了帶拼音的詞語,小老師領讀,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詞語,并及時給予反饋,為朗讀課文奠定基礎;隨后隨文識記生字,結合具體語境,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幫助學生構筑畫面,體現了在語境中識記多次復現的識字原則,引導他們主動、獨立識字。〖課標對接二〗“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課標體現:通過查字典、聯系下文、分類等方法,理解“驅趕、災難、疏導”等由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的特點和意思。我針對重點詞語“驅趕”,結合現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給出“趕”的意思,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猜一猜“驅”的意思,再查字典,對字詞的意思進行驗證,培養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理解“驅趕”一詞,建立起音形義之間的關系,并點明此類詞語的特點:這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最后,學以致用,出示多組詞語,讓學生找出類似詞語并進行分類總結,從而體會此類詞語的構詞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