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道德教育_第1頁
農民道德教育_第2頁
農民道德教育_第3頁
農民道德教育_第4頁
農民道德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民道德教育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是人的素質建設,而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在人的素質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河北省農民思想道德出現了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有助于河北省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河北省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河北省農村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封建主義思想道德和傳統習慣對農民影響較深;農村改革與社會轉型,使思想道德建設具有復雜性,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促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又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對農民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滯后。這些因素,使我國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1.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有所滋長。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原則,往往誘使人的價值取向發生扭曲,趨向個體化和本位化,價值目標指向金錢,一切向錢看;為了錢則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而一旦有了錢,就追求物質享樂,尋找感官刺激。這種價值取向和生活追求,在當今農村,雖不是普遍現象,但已成為不少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的行為準則,嚴重危及農村社會風氣,不利于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2.集體觀念淡化,個人主義嚴重。以家庭為單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一些農民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認為“包產到戶”就是“回到解放前”,就是“私有化”,因此,對集體公益事業漠不關心;不主動繳糧納稅,甚至偷稅漏稅、抗稅抗糧;不實行計劃生育,多生多育;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消失,極端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想濃厚。

3.倫理道德觀念蛻變,社會道德失范。改革與社會轉型,使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出現道德迷失,是非、善惡、美丑混淆不清。部分農村社會道德失范,農民的道德水準下降,非理性心理擴張,社會正義感消失。一些地方農村地界、房界和鄰里糾紛不斷;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離婚、通奸、亂倫現象增多。

4.封建倫理道德和陳習陋俗沉渣泛起,嚴重污染農村社會風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農村封建思想有所滋長,宗族觀念強化,封建宗法倫理道德重新在農村社會占據重要地位,宗族活動頻繁;農村請客送禮、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擺闊氣等風氣張揚;一些農村打牌賭博、賣淫嫖娼現象嚴重,甚至出現公然納妾的現象,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

二、當前河北省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對策

1.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辟概括和最新發展,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和凝練升華,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進步要求,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這就要求我們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把思想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要加強對農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教育,讓農民深刻認識和辨別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正氣與邪氣,光榮與恥辱,達到潛移默化,觸及心靈的教育效果,通過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導人,使廣大農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愛國敬業的新型農民。同時,積極進行為社會奉獻精神的教育。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人們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3.進行先進性、模范性教育

在道德建設上,只有區分不同層次和對象,鼓勵先進、照顧多數,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道德建設收到更大的成效。農村共產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是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可以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帶動廣大農民不斷提升道德素質。要利用各種宣傳媒體,表彰先進人物,批評不正之風,在全上農村造成弘揚正氣、鞭撻歪風邪氣的輿論聲勢。要在抓好教育灌輸的同時,加強和改進社會的道德示范功能。社會上一些開展優質服務和承諾服務活動好的行業、單位和個人,都屬于社會道德示范的先進典型。

4.加強農村文化教育

要加強農村文化教育必須著力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做到縣城有圖書文化館,鄉鎮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全面構建文化網絡體系。進一步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努力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加強農村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建設。確保教育、衛生等新增事業經費用于農村的比例不低于70%。省安排資金億元用于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安排資金8000萬元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安排資金6900萬元用于裝備改造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區、縣鄉兩級衛生機構,進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安排資金2400萬元解決2407個村、80萬人收看收聽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h鄉文化中心定期開展送電影下鄉活動,舉辦群眾書法比賽、歌詠比賽、文藝調演、燈彩表演等群眾性活動。創造條件成立縣業余文工團,組建銅管樂隊、舞龍隊、龍舟隊、秧歌隊、老年人文藝隊、女子歌舞隊等群眾文藝組織等,編排喜聞樂見的節目,進村入戶演出,用寓教于樂的方法宣傳黨的富農政策,對群眾進行道德教育。

5.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征文等活動,加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道德規范教育;開展“遵紀守法光榮戶”和“美在農家”、“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科技示范戶”等創建活動,樹立典型,做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在機關、事業單位中開展敬業愛崗、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貢獻社會等競賽活動。同時,通過科協、農技站、農民夜校、農函大,舉辦各類養殖、栽培等科技培訓,定期舉辦“送科技下鄉”活動,引導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并制定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村民守則,引導廣大農民崇尚健康向上、科學文明生活方式。總之,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國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核心內容,又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各級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切實加強對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各有關部門和社會的有關方面,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持,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當前我國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重在建設,以人為本,講求實效,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造就“四有”新型農民。

參考文獻:

[1]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北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