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課件_第1頁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課件_第2頁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課件_第3頁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課件_第4頁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培訓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2術語農村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丘陵、壩、巖溶槽谷、中山、低山、條田田塊、耕作田塊、格田、耕作區等。3建設區域技術要求解讀12術語農村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技術要求解讀1建設區域相對集中連片。1基礎條件地形坡度在25°以下,其中15°以下區域應優先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區域名稱每個耕作區集中連片規模(畝)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300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200中低山區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300中低山山塬緩坡區≥200技術要求解讀1建設區域相對集中連片。1基礎條件地形坡度在2技術要求解讀1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無潛在土壤污染和地質災害;具備建設所必須的水利、交通、電力等骨干工程設施;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積極性高。1基礎條件水資源有保障。建設區域附近應有可作為灌溉水利用的河流、小溪、水庫、山坪塘、囤水田、蓄水池等保障水源;具有灌排條件;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的規定。技術要求解讀1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無潛在土壤污染和地質災害;技術要求解讀12區域劃分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淺丘帶壩低山河谷平壩區技術要求解讀12區域劃分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淺丘帶壩低山技術要求解讀12區域劃分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平頂低山區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技術要求解讀12區域劃分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平頂低山區丘陵寬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高標準基本農田指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后達到標準的原有基本農田和新劃定的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指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基本農田整備區指通過土地整治活動,逐步形成的集中連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區域。規劃期間區域內的耕地可以調整補充為基本農田。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高標準基本農田指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耕作區淺丘帶壩耕作區單斜山耕作區耕作區指以道路或溝渠等骨架劃分并近似矩形的耕作單元;建設區由一個或幾個耕作區組成,耕作區由若干耕作田塊組成(TD/T1012-200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耕作區淺丘帶壩耕作區單斜山耕作區耕作區指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為避免耕作區過分分散,在建設區域內確定每個耕作區的適宜面積。面積(畝)區域名稱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中低山區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中低山山塬緩坡區每個耕作區集中連片規模≥300≥200≥300≥200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為避免耕作區過分分散,在建設區域內確定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耕作田塊指由田間末級固定溝、渠、路等圍成的土地平整基本單元,由條田、梯田或其他田塊組成(TD/T1033-201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耕作田塊指由田間末級固定溝、渠、路等圍成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條田指在地形相對較緩地區,依據灌排水方向所進行的幾何形狀為長方形或近似長方形的水平田塊。水田區條田可細分為格田(TD/T1033-201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條田指在地形相對較緩地區,依據灌排水方向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格田指在水田區條田內以田埂為界的田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TD/T1033-2012))。技術要求解讀13術語格田指在水田區條田內以田埂為界的田塊(《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基本農田整備區;b)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c)全國農用地質量分等評定的優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區域。重點區域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水資源貧乏區域;b)水土流失易發區、石漠化嚴重區等生態脆弱區域;c)歷史遺留的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嚴重損毀且難以恢復的區域;d)土壤污染嚴重的區域;e)易受自然災害損毀的區域;f)內陸灘涂等區域。限制區域在限制區域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需提供相關部門論證同意的證明材料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水資源貧乏區域;限制區域在限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地面坡度大于25°的區域;b)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退耕還林區、退耕還草區等;c)河流、湖泊、水庫水面及其保護范圍。禁止區域技術要求解讀14建設區域a)地面坡度大于25°的區域;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

5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5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根據調查研究和在不同區域內市、區縣級土地整理項目的實際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參照專家討論意見,得出最終實際指標。技術指標區域名稱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中低山區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中低山山塬緩坡區梯田化率≥90%≥70%田面坡度≤6°坡地臺面寬度(m)≥10≥6≥10≥6耕作層厚度(cm)≥25有效土層厚度(cm)≥50適宜小、微型農機作業的耕地面積占項目區耕地面積的比例≥90%≥70%≥90%≥70%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根據調查研究和在不同區域內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根據調查研究和在不同區域內市、區縣級土地整理項目的實際結果對有條件實施條田和格田區域進行統計分析,參照專家討論意見,得出以下指標,同時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行了量化界定(800kg/畝)。技術指標

區域名稱

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

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

中低山區

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

中低山山塬緩坡區

條田(畝)4~10畝(長度以50m~300m為宜,寬度取決于機械作業寬度的倍數,以20m~150m為宜)—4~10畝(長度以50m~300m為宜,寬度取決于機械作業寬度的倍數,以20m~150m為宜)—格田在有條件的條田區域內宜布置格田,格田長度以不低于30m為宜,寬度以不低于20m為宜。—在有條件的條田區域內宜布置格田,格田長度以不低于30m為宜,寬度以不低于20m為宜。—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根據調查研究和在不同區域內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1土地平整工程19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1、當建設區域附近有河流、小溪、水庫、池塘、囤水田等灌溉水源時,通過配套灌排設施,保證建設區灌溉設計保證率。2、建設區域水源保障不足的,需通過修建攔蓄工程并配套引、輸水設施保證建設區灌溉設計保證率。3、建設區距水源設施不宜超過3km。水源受空間和時間限制不穩定區域的耕地,在旱作條件下,每畝耕地可用于補充灌溉的設施蓄水量宜在4m3以上。4、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水源工程應滿足項目區可抗旱30天以上的水源條件或水源設施。水源工程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1、當建設區域附近有河流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水源工程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水源工程21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國土資源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標準按照北方灌區農業制定,我省技術要求灌溉保證率按照降水和主體農業種植的特點,得出適宜的指標。因此,滿足建設區灌溉水利用系數不低于0.65;渠系水利用系數不低于0.70。灌溉設計保證率不低于70%。滿足灌溉設計保證率的農田面積應不低于95%。灌溉保證率區域名稱指標(%)水田旱地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80~8575~80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75~8070~75中低山區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80~8575~80中低山山塬緩坡區75~8070~75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國土資源部高標準基本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排澇標準依據水利行業標準,因此,本建設要求的排澇標準也參照水利行業標準確定排澇指標,排澇標準為設計暴雨重現期為10年。防洪標準不低于10年一遇洪水,并明確排洪設施及承泄區。坡面水系水平溝、縱溝必須暢通,并設有消能防沖和沉沙設施。排澇標準區域名稱旱作區水田區暴雨排至田面暴雨排至作物歷時無積水歷時耐淹水深淺丘帶壩區/河谷平壩區1~3d1~3d1~3d3~5d丘陵寬谷區/坪狀高丘區/向斜平頂低山區1~3d1~3d1~3d3~4d中低山區巖溶槽谷區/溶蝕盆地區1~3d1~3d1~3d3~5d中低山山塬緩坡區1~3d1~3d1~3d3~4d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2灌溉與排水工程24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業物資運輸、農業耕作和其他農業生產活動需要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包括田間道和生產路。通過合理地實施田間道路工程,構建便捷高效的田間道路體系,使田塊之間和田塊與居民點保持便捷的交通聯系,滿足農業機械化生產、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促進田間生產作業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并提高土地利用率。田間道路工程布設宜形成網狀。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業物25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機耕道機耕道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機耕道機耕道26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生產技術要求指標解讀43田間道路工程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生產27技術要求指標解讀24農田生態防護工程山地丘陵地帶容易風化造成水土流失,故應重點建設生態治理與防護工程,保留一定面積的生態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