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概況導游詞_第1頁
常熟概況導游詞_第2頁
常熟概況導游詞_第3頁
常熟概況導游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熟概況導游詞篇一:常熟導游詞】常熟導游詞常熟境內長江水流平穩。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福山塘、白茆塘、常滸河、元和塘、張家港、鹽鐵塘、耿涇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琴湖等。人口民族常熟人口以漢族為主,另有少數回、滿、蒙、壯、白、高山、拉祜等民族。全市總戶數為34萬戶。總人口為103.8萬人,其中男性50.8萬人,女性53.0萬人。全市共有非農業人口50.8萬人,農業人口53.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21人。人均期望壽命為77.1歲。此外,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外來人員增多,常年流動人口保持在35萬人左右。全市人口城鎮化程度為51.2%。城市榮譽1986年被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又先后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暢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成為中國獲得該殊榮的第一個縣級市;同時還獲得“遺產管理”單項競賽第一名等稱號。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2010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25強,常熟位列第二名。行政區劃常熟地域內行政區域劃分始于唐代。《吳地記》稱:常熟“管鄉二十四”,其后集又載“常熟縣十二都”。宋代,常熟境內設9鄉,鄉下設都、里、村。元代改里為圖。清代中期,易鄉為場,以場統都,以都統圖。清末民初,實行市鄉制,常熟境內劃為4市31鄉。民國十八年(1929年),縣以下實行區鄉制,以區統鄉。民國二十三年,鄉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間,區鄉劃分幾經變更。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重新調整區劃。1957年撤區,由縣直轄各鄉。1958年各鄉建辦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61年劃出14個公社和常陰沙農場,歸屬新成立的沙洲縣(即現張家港市)。1983年政社分離,仍為鄉建制,鄉以下為行政村。是年常熟撤縣建市,設一個市屬鎮、33個鄉、3個場。1985年10月繼福山撤鄉建鎮后,各鄉陸續改建為鎮。繼1992年12月城郊、琴南兩鄉并入虞山鎮后,1999年6月以來,先后又有梅李鎮、趙市鎮、珍門鎮合并為梅李鎮,王市鎮、福山鎮、周行鎮以及市棉花原種場合并為海虞鎮,碧溪鎮、滸浦鎮、吳市鎮、東張鎮合并為碧溪鎮,辛莊鎮、楊園鎮合并為辛莊鎮,董浜鎮、徐市鎮合并為董浜鎮,支塘鎮、任陽鎮、何市鎮合并為支塘鎮,沙家浜鎮、唐市鎮合并為沙家浜鎮,王莊鎮、冶塘鎮合并為王莊鎮,練塘鎮、張橋鎮合并為練塘鎮,古里鎮、淼泉鎮、白茆鎮合并為古里鎮,虞山鎮、藕渠鎮、興隆鎮、謝橋鎮、莫城鎮、大義鎮合并為虞山鎮,虞山鎮現設琴湖、方塔、興福、虹橋、謝橋、莫城、大義7個管理區。常熟市現有10個建制鎮、1個林場、2個省級開發區、1個招商城。常熟市人民政府駐地為虞山鎮。轄鎮為:虞山鎮、梅李鎮、海虞鎮、碧溪鎮、古里鎮、沙家浜鎮、支塘鎮、董浜鎮、尚湖鎮、辛莊鎮。附:江蘇省人民政府于2010.06.20同意撤銷常熟市碧溪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碧溪街道辦事處,駐濱江新市區江南大道1號,管理6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篇二:常熟尚湖導游詞】尚湖景區導游詞【圖文beta4版】入口歡迎各位xx前來尚湖風景區游覽,虞山尚湖風景區在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區之一。當地人民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講一個因圍湖造田而日漸拋廢的農場,建設成為現在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并正在積極創建5a級景區。書寫“尚湖風景區”這塊匾的言公達先生是常熟人,言子后裔。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所建造的游客中心,這里能為游客提供咨詢、售票等服務。整個尚湖風景區由太公島、山水文化園、荷香洲、尚湖水街、拂水山莊、楊柳嶼六大板塊組成,其中水域面積就有1000公頃。太公島:現在我們來到了太公島,太公島是因姜太公而得名的。首先來說一說我們腳下的長壽橋。長壽橋:這座橋全長48米,兩側橋柱間都刻有些古體的“壽”字,據說姜太公活了139歲,所以這座橋上刻著139個壽字,如果沒找到,那么請看腳下,這兒有幅百壽圖呢,字都在圖里面。與此同時,橋面上還刻有蝙蝠、壽桃、喜鵲、梅花、竹、牡丹等等圖案,都寓意長壽,今天各位由此橋而過,一定會給大家帶來福壽安康!【篇三:蘇州概況導游詞】共出狀元45名,占全國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有8名,清代有26名,占清代114科舉狀元的22.8%。大家都知道蘇州是以園林甲天下的,這也是蘇州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私家園林的原因之一,因為私家園林是隱逸文化的產物,是文人退居的宅院,咱們就從明清來看,出了26名的狀元,這些人為了光宗耀祖,從朝廷退下來,就會建一座私家園林,因為就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所以園林大多都是建在深巷里,表達了園主一種隱逸的思想,還有一些外籍人士來到蘇州作官的,也流連于江南這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就把蘇州當第二故鄉造園建宅定居下來,這是人文因素,從造園條件來看,江南多水,從地面下挖兩尺便可見水,有鑿池引水的條件,加上蘇州西面多是山,太湖邊又盛產太湖石,疊山取石十分方便,蘇州四季分明,植物種類很多,具建園的自然條件,更不要說蘇州的文人畫家,能工巧匠輩出,具園林設計的人才條件,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蘇州成為園林城市是歷史的必然。除了園林,蘇州水鄉古鎮游也是比較有名的,咱們江南有六大古鎮,江蘇三個,浙江三個,江蘇三個古鎮全都位于蘇州,周莊、角直、同里,其中周莊更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它的出名是因為雙橋,雙橋是由兩座橋組成的,是1984年,上海旅美畫家陳逸飛坐小船來到周莊,當看到雙橋時,仿佛好象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于是就一雙橋為主題畫了一副名為《故鄉回憶》的油畫,后來這幅畫連同他其他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油畫展中展出,《故鄉回憶》更是被哈默以高價收藏,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同年十一月,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這幅畫送給了鄧小平,第二年,這幅畫經過陳逸飛的修改,做為了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是雙橋使周莊走向中國,走向世界的,所以有機會大家要去看一看。蘇州是人杰地靈的好地方,自然有名的風物特產很多咯!其中蘇繡與湖南湘繡、四川蜀繡、廣東粵繡并譽為中國四大名繡,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至今已有2600年的歷史,在春秋時就用于服飾。到了宋代,蘇繡發展到成熟階段,生產已具相當規模。機房遍布蘇州,宋朝還在蘇州設立了管理機構“繡局”。到了明清時,蘇繡更是盛況空前,而且形成獨特的風格,在清代,宮中享用的刺繡品,幾乎都是處于蘇州,使蘇州被譽為“繡市”。今天蘇繡代表作品雙面繡做為國家的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還有蘇扇也是比較有名氣的,蘇扇品種繁多,最負盛名的是折扇、檀香扇和絹宮扇。折扇,素以“雅扇”著稱。雅在質地天然,用時瀟灑,用時將它散開,收則折疊,故又名“撒扇”,它系北宋時,由高麗穿如中國。南宋時,蘇州開始自制,折扇的扇面十分講究,分“畫面”和“素面”兩種,都是用棉料宣紙裱成的,扇骨是用紫檀,象牙、烏木、毛竹等制作。尤以竹制為雅品。檀香扇是折扇演化而來的,因扇骨以檀香木片制作而成,所以得名。蘇州檀香扇,自民國9年,從蘇州“張多記”作坊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