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出師表閱讀及答案(15篇)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一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無恥____________(2)悉
10、以下例句中與“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先帝不以臣無恥b.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c.咨臣以當世之事d.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11.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2.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你知道后人對諸葛亮有何評價嗎?舉出一例即可。(4分)
一9.(1)身份卑微,見識短淺。(2)全部10.d11.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12.圍繞“勤儉,清廉〞答題即可。評價: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潮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二
閱讀《出師表》節選,完成下面各題。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釋以下句中劃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無恥()
(2)由是感謝()
(3)夙夜憂嘆()
(4)庶竭駑鈍()
2.下面各組中劃線詞詞義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
[]
a.危急存亡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敵國外患者
c.蓋追先帝之殊遇籠蓋四野
d.以塞忠諫之路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我的譯文:____
4.諸葛亮始終以“報先帝,忠陛下〞為職分,在心理上表達為:;在行動上的表達為:;在計劃上認為北伐時機成熟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錄原文詞、句回復)
5.閱讀下面《隆中對》節選,完成文后問題。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大,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①《出師表》中的哪句話與這段話是相照應的?
我的解答:
②有人閱讀完《隆中對》后擬一上聯,請你根據對《出師表》的閱讀理解對出一下聯。
上聯:《隆中對》劉玄德問計;
下聯:。
1.(1)身份卑微,出身低下;
(2)感動激奮;
(3)早;
(4)希望。
2.b
3.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地,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意思對即可)
4.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5.①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②《出師表》諸葛亮抒忠。(能用對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內容即可。)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釋以下句中劃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無恥()(2)遂許先帝以驅馳()
(3)夙夜憂嘆()(4)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2分)
諸葛亮始終以“報先帝,忠陛下〞為職分,在心理上表達為:;在行動上的表達為:;在計劃上認為北伐時機成熟的是:。(摘錄原文詞、句回復)(3分)
《出師表》表達了諸葛亮“〞“〞的思想感情。文中,他提出了三條建議,期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
身份卑微,出身低下;奔波效勞;早;那時以來。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地,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意思對即可)
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分,1處1分)
報先帝忠陛下(兩句共1分)親賢遠佞(1分)
解析此題考察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日應多積累、牢記,那么回復此題就很簡單。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此題考察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此題考察的是篩選信息的能力,先讀懂選段內容,再從選段中找出與要求相對應的詞句即可。
此題考察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應結合《出師表》全文內容來概括。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四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合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1、解釋以下劃線詞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無恥以:
(2)北定中原北:
(3)故五月渡瀘故:
2、第①段中陳述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3、第②段說“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個四字短語回復。
4、這兩段文字回想了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4字),臨危委重任和(5字)。
5、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例如,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四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如]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東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陣:
1、(1)由于;(2)向北;(3)所以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4、三顧草廬;出師興漢室
5、“略〞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五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過去,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氣,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節選自《新序》)
8、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或用法一致?()(2分)
a。是以眾議舉寵為督b。有所廣益
孫叔敖舉于海曾益其所不能
c。然后施行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吳廣以為然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9、下面哪句話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語氣一致?()(2分)
a。謹食之,時而獻焉b。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c。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d。其真不知馬也
1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
②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
11、從甲乙兩段中分析劉后主和宋昭公兩人的異同之處。(2分)
8。d
9。c
10。①朝廷內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
②做君王的離開國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由于阿諛奉承的人太多。
11.一致點:都是親小人遠賢臣之人;
不同點:宋昭公是個能反省自己、知錯能改的人。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六
閱讀《出師表》,完成第12—14題。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過去,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氣,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解釋以下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遺德光: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拔: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⑴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翻譯:
⑵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翻譯:
.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用一個成語概括諸葛亮選拔人才的標準。(2分)
答:
答案
(1)發揚光大
(2)選拔
(共2分。共2道小題,每題1分)
(1)獎懲功過,不應當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2)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為桓、靈二帝的做法嘆息、痛心惋惜。
(共4分。共2道小題,每題2分)
答案要點:德才兼備
(共2分)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謝。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釋下面劃線的字。
(1)先帝不以臣無恥:___________
(2)庶竭駑鈍,攘除奸兇:____________
(3)臣不勝受恩感謝:____________
(4)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_____________
2.以下各組劃線的詞語的含義或者用法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
a.咨臣以當世之事為壇而謀,祭以尉首
b.茍全性命于亂世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
c.不求聞達于諸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d.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以下對選文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諸葛亮日夜操勞,南征孟獲后又北伐操魏,為的是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愿。
b.力薦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劉禪“親賢臣,遠小人〞。
c.諸葛亮認為,假使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沒有勸慰后主宣揚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們辦事拖沓,不能雷厲風行造成的。
d.“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一句,表達了諸葛亮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猛烈愿望和頑強的決心。
5.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選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1.(1)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2)比喻平庸的才能;
(3)感動昂揚;
(4)詢問。
2.a
3.“略〞
4.c
5.追敘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許過的經過(諸葛亮自陳心曲)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躬耕于南陽②先帝不以臣無恥
③夙夜憂嘆④斟酌損益
把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報先帝而忠陛下〞的具體原因。(3分)
讀了此文,你認為諸葛亮最難得的精神是什么?請聯系實際談談這種精神對你的啟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自親身由于早除去
(1)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謀求在諸侯中著名顯達。
(2)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鏟除奸邪勢力,興復漢朝王室,遷回舊日國都。
先帝三顧茅廬先帝臨危委重任先帝臨崩寄大事
圍繞“衷心、誠信、責任感、使命感、知恩圖報〞等來回復即可。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譬如此題中的“躬〞“損〞“以〞皆是多義詞,要注意判斷。對課文解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試題分析:先了解句子大意,確鑿解釋關鍵字詞,最終要疏通句子。第一句要注意倒裝的結構,翻譯時要把“于〞后面的內容放在前面來,其次句要注意其中“駑鈍〞的比喻義,“奸兇〞是形容詞當名詞“奸兇之人〞講。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試題分析:了解文章內容,從先帝如何對待諸葛亮這個方面來分析理解諸葛亮的“報恩〞之心和“興漢室〞之志。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試題分析:從諸葛亮知恩圖報、盡職盡責、事事關心等方面來理解談及為人誠信做事認真這方面的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特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九
[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過去,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氣,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懇切,布公允;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究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認真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
[解釋]①儀軌:禮儀制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制:貼適合合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25.下面選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之為相國
b.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終究邦域之內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26.解釋以下加點詞語。(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⑶撫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2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28.將以下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氣,優劣得所。
⑵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9.[乙]文中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甲]文加以說明。(2分)[來源:學*科*網]
參考答案:
25.d(2分)
26.⑴彰顯(顯示)⑵痛心惋惜⑶安撫,撫慰⑷親人(親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認真平而勸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來詢問他們,就一定能使軍隊上下團結、和氣,才能高和才能差一點的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沒有(由于)微小而不獎賞;惡的(壞的)沒有(由于)微弱而不教訓。(2分)
29.例如甲文中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并舉薦一批忠臣良將,這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致。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十
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提防,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謝。
.解釋以下劃線的詞語(4分)
(1)先帝不以臣無恥(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3)庶竭駑鈍(4)以彰其咎
.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題2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前兩段文字回想了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加以概括。
.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和決心?(3分)
(1)身份卑微,見識短淺;(2)訪問(3)比喻才能平庸(4)說明,顯揚
略
三顧茅廬、臨危委重任、臨崩寄大事
主要表達了他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或報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劉氏父子、感恩和感謝);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或成霸業,興漢室、統一全國)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十一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過去,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氣,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以下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
a.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與臣論此事
b.親賢臣,遠小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
3.從選文中看出諸葛亮對后主有兩方面的擔憂:一是刑賞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詞句回復)
4.以下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在執法方面,諸葛亮主張教訓“作奸犯科者〞,獎賞“為忠善者〞。
b.列舉宮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誠,希望后主廣開言路。
c.選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靈〞,意在勸勉后主親賢遠佞,使漢室興隆。
d.在文末敘寫個人經歷,是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說明自己的忠心。
(20xx年廣東省東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d
2、由于這件事,(我)十分感謝,于是允許先帝(為他)奔波效勞
3、內外異法親小人,遠賢臣
4、b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十二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選文,回復10-13題。(10分)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的《出師表》)
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①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當退②小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節選自歐陽修的《朋黨論》)
①暫相黨引以為朋:暫時相互勾結而成為朋黨。朋:朋黨,指因志趣一致或利益一致而結合起來的集團。②退:排斥,排除。
.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嘗:
(2)君子則不然然: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2)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
兩文中針對用人問題分別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議?請用原文回復。(2分)
】.從畫橫線的句子可以看出諸葛亮與歐陽修認定人才的標準有哪些一致的地方?(2分)
嘗:曾經,1分;然:這樣,1分。此題共計2分。
(1)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2分。
(2)用它們(或這些,或“道義、忠信、名節〞)來效力國家,就能夠同心協力,共同把國家治理好。2分。
此題共計4分。
諸葛亮提出的建議是“親賢臣,遠小人〞,1分;歐陽修提出的建議是“(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題共計2分。
愛國、珍惜名節等,1分;遵守道義,良善等,1分;忠誠守信,1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此題共計2分。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十三
閱讀選文,完成9~13題。(17分)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選自《出師表》)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①廢廖立、李嚴②於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故陳壽④稱‘亮之為政,開懇切,布公允,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⑤等豈可不企慕及之?
①表:指上表建議。②廖立、李嚴:蜀漢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數民族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而亡國。④陳壽:西晉人,著有《三國志》。⑤卿:古代君對臣的稱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志慮忠純:____(2)悉以咨之_____(3)嚴聞亮卒:___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一致的一組是()(3分)
a.太宗謂房玄齡等曰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c.立聞亮卒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d.發病而死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2)諸葛亮為丞相,甚平直。
4.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
5.文中哪句話最能詮釋諸葛亮提出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主張?(請和原文回復)(3分)
(一)(17分)
1(1)忠誠(2)商討,詢問(3)聽到,聽說
2.b
3(1)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陛下(使用)。(2)諸葛亮做丞相,十分公允正直。
4.亮之為政/開懇切/布公允
5.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篇十四
臣本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選自《出師表》)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官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①厚:豐厚,用做動詞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③三:指好多,虛數④致:招來⑤見事:被任用⑥湊:聚集,奔赴
9.解釋以下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由是感謝()(2)先帝不以臣無恥()
(3)遂許先帝以驅馳()(4)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10.以下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一致的一組是()(2分)
a.茍全性命于亂世/況賢于隗者乎
b.受任于敗軍之際/臣聞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具設計的再利用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員等級證書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作物種子考試常用試題總結
- 模具設計師資格認證備考技巧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種子應用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種子繁育員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員考試的現代科技應用及試題與答案
- 2024年四川省考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鄉鎮崗真題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高清版)DB3309∕T 88-2021 皋泄香柚生產技術規程
- 2024年游泳救生員資格考試必看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期中測試02
- 9.1.3二項分布(解析版)
- 《災害風險管理》 課件 第6、7章 災害風險分析與評估、災害發生前的風險管理
- 緩和醫療-以死觀生的生活智慧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嘉興大學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考二模數學試題
- 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傾聽技巧
- 病房意外停水應急預案演練
-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課件
- 鋼結構加工制作工藝流程
- 循證護理個案
- T-CRHA 028-2023 成人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