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心素養目標】8《中國建筑的特征》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必修下冊《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品析簡明、準確的語言風格。把握中國建筑文法和“詞匯"的含義。

思維發展與提升: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審美鑒賞與創造:思考為何說不同建筑詞匯能表達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間建筑的可譯性。

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興趣,樹立文化自信。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難點:幫助學生弄清文章中建筑屬術語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中國的音樂富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器樂就有獨特的二胡、古箏,那么中國的建筑是否一樣擁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呢?下面請大家用關鍵詞來寫出中國建筑的特征,大家的答案很豐富,我們一起學習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看看我們的答案是否準確。

二、寫作背景

本文發表于1954年1月。建國之初,隨著北京新城建設的開展,古城的城墻和城門也隨之面臨被拆除的命運。1950年5月7日梁思成發表了《關于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1953年,在極“左”思想影響下,一些人主張掃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墻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國建筑的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國一族之建筑適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一個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為我們文化衰落消失的現象”。在北京城墻存廢的辯論會上他說,拆城墻如同抽他的筋、剝他的皮一樣他曾向中央政府諫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座新城作為政府所在地,這樣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無濟于事,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并蒙受不公正對待城墻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樓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三、作者介紹

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生于日本東京,1915—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清華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培養了大批建筑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曾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筑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筑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筑學方面貢獻突出。其主要作品有《中國建筑史》《中國雕塑史》《清式營造則例》等。

有人這樣評價他:是他在兵匪滿地,行路艱難的舊中國,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尋覓著中華古代文明的瑰寶,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發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規劃的最高目的是安居樂業的呼喊,為中國城市的理性發展篳路藍縷;是他搏盡全力為中國古代建筑請命,雖是屢戰屢敗,卻癡情不改。

四、題目解說

“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簡潔、嚴密、醒目、層次分明。中心詞“特征”二字統攝全文,是關鍵的信息點,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交代了作者研究和寫作的范圍。

五、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地域分布和歷史跨度兩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影響。

第二部分:歸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闡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

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提倡熟悉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并在現代社會把民族優良的建筑傳統發揚光大。

六、全文分析

1.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

2.下列句子運用比喻修辭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這些地區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

以弟兄關系來比喻中國周邊國家的建筑與中國中心地區的建筑的關系,形象地說明了它們屬于一個系統(大家庭),從而可見中國建筑的影響力之大已超出了國家的界限。

(2)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而已。

以“帷幕"比喻墻壁,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中國建筑中墻壁的作用是“隔斷內外”和“劃分內部空間",而不擔負承重的任務。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壯觀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別致的建筑,讓讀者利用對文章大小的感覺體驗,來體會建筑規模大小的不同,恰當明了。

3.如何理解中國建筑的“文法”?作者是如何說明這種“文法"的?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就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不論是建筑框架、整體結構,還是臺基、屋頂都遵循著一定的法式,法式就像語言中的文法一樣。

為了說明中國建筑的“文法”,作者還提到希臘、羅馬建筑體系創造了“五種典范",以說明“文法”在每種建筑體系中都有;然后列舉了中國建筑所遵循的法式:建筑是木架結構,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結束瓦頂,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等等。這些事例都證明了無論哪個地方的中國建筑體系的建筑物,都遵循這樣的法式。

4.中國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和“靈活性”表現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說明的?

“拘束性"指建筑物遵循一定的“文法”,即慣例法式,“靈活性"指在慣例法式的約束下能出現不同的樣式,能有多樣性的表現。這種特點體現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又具有獨特的個性作者在說明中國建筑“文法”的“拘束性"和“靈活性”時,依舊沿用前文的“文法"的比喻,以文章來比喻建筑:用“文章的文法”比喻建筑的法式,用“在文法的拘束下的許多體裁"比喻“在建筑法式約束下的不同建筑樣式”,用“大文章"和“小品”分別比喻宮殿、廟宇等和山亭、水榭、一軒、一樓等建筑。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建筑的“文法"的“約束性”和“靈活性"。

5.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可譯性"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以“語言和文學”為喻,把具有相同功用、主要性能的各民族建筑比作表達意義相同的語言文字,把不同的表現形式比作不同的語言形式。用“可譯性"說明各民族建筑的實質像不同的語言一樣,有著同一性質。作者指出同性質的建筑,各民族的建筑“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出的是不同的文化心態和不同的文化特點。

但是無論是什么體系的建筑,其主要目的是供人類使用,都可以通過紛繁復雜的表現形式解讀出建筑的個性特征。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了解了建筑的這個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建筑的“可譯性"來借鑒、吸收其他建筑體系的建筑特為自己所用。

6.《中國建筑的特征》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面上的解釋,文章內容非常豐富,但是繁而不亂,有條不紊。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呢?

采用了科學的說明順序:事例邏輯順序,由總到分,由主要到次要。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第3—13段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這三個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作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7.在行文過程中談“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大文章"“小品”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寫起了什么作用?

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得說明文語言和描述對象形象生動,而喻體選用一組文學樣式分別形容建筑的構件和特征,使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古典韻味十足,文化氣息濃厚,本體和喻體相得益彰,為說明性文字增添了色彩。

七、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科學論文,作者在文中闡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總結了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個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表達了應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的熱切愿望。

八、寫作特點

本文從整體上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件來安排文章的大框架。在主體部分采取先分后合的說明順序。先分說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再合說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即使是一個小的段落,也是精心安排結構。因而,整篇文章顯出謹嚴的結構美。

1.善用比喻,形象可感。

2.條分縷析,層次分明。

3.語言簡明而嚴密。

九、補充資料

自然科學小論文的特點

一是“小”。同正規學術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的選題較小,內容較淺,篇幅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