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技巧-民族美聲的完美結合》 論文_第1頁
《歌唱的技巧-民族美聲的完美結合》 論文_第2頁
《歌唱的技巧-民族美聲的完美結合》 論文_第3頁
《歌唱的技巧-民族美聲的完美結合》 論文_第4頁
《歌唱的技巧-民族美聲的完美結合》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歌唱的技巧——民、美聲的完美結合摘要:民族音樂和美聲音樂,都是非常具有藝術欣賞性的音樂表現形式。演唱者在表演的時候,都要通過自己的對聲音的體會和對藝術的感悟來演繹作品。從這個方面來說,兩種唱法是有共同點的。本文從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淵源、發聲特點各個方面進行闡述,對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完美結合提出看法與建議。并且以吳碧霞的演唱特點和她的經歷為借鑒,對如何實現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完美結合與怎么在自己的聲樂道路上實現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上加深理解從而研究實踐的方法。關鍵詞:民族;美聲;演唱特點;完美結合序言隨著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我們推崇科學的用嗓,很多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都講究中西合璧,把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完美地結合在歌唱中。然而,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還有很多學習聲樂的學生和老師還不能很好地做民美的完美結合,甚至會把民族和美聲分別開來,僅僅局限于其中一種唱法。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音樂唱法,我們在發揚民族唱法的同時,絕對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對于美聲唱法中的優秀品質進行消化吸收,正所謂“中西合璧”。只有對于中國本土特色的民族唱法和來自西方的美聲唱法的發聲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并且在此基礎上,將西方美聲唱法的優秀特點吸納到民族唱法的演唱中,才能真正促進民族唱法的發展。很多民族音樂家,也在融合西方美聲唱法和我國的民族唱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列如,吳碧霞老師,不但自己在結合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音樂交流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貢獻,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民族音樂家。也希望有更多的民族音樂家像吳碧霞一樣,能夠在自己的聲樂發展道路上,融合東西方兩種唱法,真正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世界化。一、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淵源、發聲特點(一)民族唱法的淵源、發聲特點1.民族唱法的淵源民族唱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為發展文化藝術事業,國家成立了藝術院校,并在院校中建立了與民族唱法有關系的是發揚光大祖國的歌唱藝術。而原生態唱法,從起源上來說,可以說就是來自與普通人民的生活。人們在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一些自己的情緒,一些感悟,都可以在民族音樂中找到蹤跡。民族唱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人們喜歡的一種聲樂唱法。期間也涌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例如《楓橋夜泊》等。這些都是中華聲樂寶庫里面的瑰寶,值得我們國人珍惜。近年來,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越來越受歡迎,吳碧霞老師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她們的出名,一方面源自于自身的刻苦學習,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民族音樂自身特有的唱法、發聲特點。民族音樂起源于我們民族最普通人的生活中,它的發聲特點,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我們的民族大眾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這樣的發聲音特點的緣由。2.民族唱法的發聲特點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有很大的不同,在發聲特點方面有很大的區別。民族音樂一般采取用自己腹部吸氣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導致產生聲音的通道很長,這樣就不利于演唱者遇到音樂作品時同一低音、中音和高音。除了發聲部位不同,民族音樂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發生特點,便是它的咬字方法。很多民族音樂家在一開始學習民族音樂的時候,都會被自己的老師教導要好好咬字。因為在民族唱法中,特別強調“字正腔圓”。要求演唱者發聲的時候,特別注意自己的咬字。這點和美聲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很多的不同就是發聲的方式,具體的說就是呼吸的方式。很多民族歌手在演唱的時候,呼吸都是用腹部,但是深呼吸的卻很少。民族唱法中,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風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與吸的控制上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叫做“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通俗唱法不太講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為多,吸氣部位偏高,只有少數藝術型歌手,演唱深情類歌曲時,呼吸才運用較深。對于我國民族唱法這樣的發聲特點,很多著名的演唱家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總體看法是,這樣的發聲特點有利于變現我們民族音樂特有的民族情節。吳碧霞等著名音樂人,在聲樂道路上,從來沒有覺得這樣的民族唱法的發聲特點是缺陷,反而覺得是我們民族音樂的真正魅力所在。我們的腹部吸氣的唱法,雖然不利于高音、中音和低音的統一,但是卻更加方便我們的演唱家表達歌曲背后的感情。在很難自由統一三種音調的同時,卻讓我們更加容易地將自己的真摯感情,和對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因禍得福。(二)美聲唱法的淵源、發聲特點1.美聲唱法的淵源提到美聲唱法,很多不熟悉音樂的人,也能提到世界幾大男高音,以及《我的太陽》這樣的膾炙人口的美聲歌曲。美聲歌曲一開始便是起源于美麗的意大利,早在600年前,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資本注意開始萌芽,人民在政治上也有了自己的訴求。新的階級-新興資產階級也發動了舉世矚目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便是美聲唱法能夠產生的政治上的因素。2.美聲唱法的特點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民族唱法有很大的民族標記和民族特色,而美聲唱法更多地強調音域和穿透力。美聲唱法有一整套訓練呼吸的方法,可見其對呼吸的重視,它多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飽滿,氣息流暢自如,聲音托在氣上。民族唱法要求氣沉“丹田”,即用橫膈膜呼吸。具體來說,美聲唱法具有,聲音通暢、音域統一,聲音結實、具有穿透力等特點。很多音樂作品,例如非常著名的美聲歌曲《我的太陽》,經過美聲演唱家的深情演唱,都會讓人感覺聲音結實,富有穿透力的特點。這些特點是我們民族唱法所做不到的,也是我們民族唱法需要學習的。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表現在演唱時候的著力點,更表現在演唱技巧的應用上。近年來,也有很多人嘗試將中國的民族唱法和西方的美聲唱法,完美融合。但是真正做到融合程度很高,有很高藝術水準的卻不多。吳碧霞就是能夠將中國民族唱法和西方美聲唱法完美融合的人之一。她在充分吸收民族唱法精髓的基礎上,消化西方美聲唱法特有的一些技巧,并且將這些心得體會運動到自己的演唱事業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被國內外很多專業人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吳碧霞老師,在長期的聲樂道路上,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屬于自己的唱法和特點。經過總結,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腔體韻味獨特、演唱感情真摯、能夠區別對待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吐字和咬字。作為一個因民族唱法而聲名鵲起的歌唱家,吳碧霞在演唱方面確實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不但讓吳碧霞在演唱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更讓她在融合中西方唱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吳碧霞演唱的時候,真摯的感情是打動觀眾的很重要的因素。然后,她獨特的演唱腔體和對中西方吐字方法的區別對待,都為她實現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奠定了基礎。二、怎么實現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有機融合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唱法,在世界范圍內,美聲唱法的傳播范圍很廣,而民族唱法則主要局限在我國大陸。但是這樣,并不影響我國辛勤的民族音樂家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播和對美聲唱法的消化吸收。(一)發聲技巧融合依據科學實驗,美聲唱法在泛音上更豐富于民族唱法。民歌演唱者的嗓音聲線較細,聲音衰減速度相對比美聲唱法快。美聲唱法之所以走不進尋常百姓家,其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和我國語言有機融合。所以要想真正實現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有機融合,就需要真正知道兩種唱法的發生技巧的特點,兩種發生技巧的區別,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融合。只有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兩種發生技巧的融合,才能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所以從這點上來說,我們的民族音樂家在實現自己兩種唱法的融合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兩者發聲技巧的不同。注意差別。(二)注重表現民族情感不管是我國還是西方,演唱作品中的感情是相同的。但是中西方對于歌曲的感情的偏好又有所區別,例如,輕松活潑的歌曲是中國人欣賞的類型。這一點,美聲唱法確實做的不好,很多時候,忽略感情的投入和傳出,只注意了發聲的技巧了。所以要想讓美聲真正被廣大國人接受,就必須在演唱美聲的時候融入感情,特別是國人喜歡的感情。(三)區別對待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吐字咬字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就表現在在咬字、發聲等方面。、行腔、咬字、審美和藝術規格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長久以來,我國在對于美聲唱法的研究中關于中文如何咬字的問題上,基本上采用民族唱法中“以字行腔”這個道理,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但是這也不是能說明我們一定要特別地強調中國漢字發聲的規律,完全按照民族唱法的咬字方法來“行”美聲唱法的“腔”,堅持“以字行腔”,結果只能是背離美聲唱法。(四)走近民眾,貼近生活在如今市場化的社會里,只有走進民眾,扎根于民眾,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我國的聲樂藝術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因此,藝術性和群眾性兼具是這些歌曲及演唱的最主要特點。總而言之,美聲唱法,必須走下神壇子,走進百姓的生活,接地氣,才能讓人民覺得親切,才有被人民接受的土壤。(五)小結要想實現中西方兩種唱法的完美融合,走近民眾,貼近生活是前提。因為,脫離人民群主的任何藝術,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唱法,我們在結合二者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結合兩者發生技巧的不同。最后,音樂背后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在嘗試融合兩種唱法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音樂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民族感情。三、怎樣實現自己聲樂道路上的民美的完美結合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完美結合,一直是我國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作為聲樂道路上我們必須不斷探究和追求的目標,我們只有深入了解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各自的特點與優勢,結合自己的各人特質,以吳碧霞之類的音樂家的經驗為借鑒和榜樣,不斷努力,去實現自己聲樂道路上的民美的完美結合(一)吸收借鑒,兼容并包我們在吸收美聲唱法的優點的時候,一定要做的有選擇地吸收,而不能全部搬回來。那樣不考慮國情的滿盤搬過來,不但不會讓人民接受這樣的唱法,反而可能增加人民對美聲唱法的距離感。要有自己的聲樂藝術,這種藝術既要學習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又要借鑒一切外來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唱法是相通的,我們要從唱法上廣為采擷,藝術風格上兼容并蓄。在借鑒美聲唱法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保留美聲唱法的一些優點,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我國大眾的審美,只有這兩點都做好,才是真正的吸收借鑒和兼容并包,才能真正實現民族音樂和美聲唱法的融合。(二)中西結合,推陳出新目前在我國,有很多人基于我國的民族唱法,努力去吸收西方美聲唱法的一些值得借鑒的因素。這些人主要以迪罩拜爾、吳碧霞、吳雁澤、閻維文、彭麗媛等最有代表性。他們都經過正規的、科學的發聲訓練,基本功扎實,并對中國民族唱法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這足以說明他們的聲音是中西結合的最佳產物。要想使得民族音樂大放光芒,閉門造車是萬萬行不通的,也是最不建議的一種方法。撇開民族性的問題,美聲唱法在有的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做到中西結合、推陳出新,才是完美結合兩種唱法的精髓,也是發揚民族音樂不可或缺的一個方法。(三)小結總而言之,關于民族聲樂的唱法研究,以及國內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都離不開兩種思想,其中一條是指基于傳統唱法藝術之上,通過不斷學習西方唱法的優點,結合本土音樂的特點,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再者就是基于西方唱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優秀的作品來進行演唱,體現出民族獨特的藝術性。縱觀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這兩種對待民族聲樂的觀點從一開始就是并存的,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相互補充和完善。在我國民族聲樂真正走向教育領域后,對于西方國家演唱方式的吸取和學習更是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堅持我國本民族的演唱方式是基礎,我們只是在現有唱法的基礎上,圍繞著民族特點,不斷的補充新的唱法和理念,不斷豐富民族聲樂的內涵,這既是對民族聲樂的傳承,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身的過程。不同的歷史時代會賦予民族聲樂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