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05團體標準T/CACM1085—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調神益智針法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085—2018本規范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規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歸口。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中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本規范參與起草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秦皇島市中醫醫院、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新疆昌吉州中醫醫院、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孟智宏、高希言、張春紅、張鑫鑫、梁爽。本規范參與起草人:王敏、劉丹、李霞、王麟鵬、張智龍、熊杰、李佩芳、耿連岐、張惠利、王艷萍、李政、崔景軍。本規范專家組成員:郭義、陳澤林、趙雪、李桂蘭、翟偉、王金貴、郭永明、王紅、孟向文、潘興芳、史麗萍、湯毅、房緯、高希言、譚亞芹、吳煥淦、楊華元、楊永清、東貴榮、賈春生、陳躍來、劉堂義、方劍喬、楊駿、高樹中、齊瑞、吳強、石現、孫建華、倪光夏、何麗云、王頻、車戩、陳以國、裴景春。T/CACM1085—2018本規范用于指導和規范調神益智針法在治未病應用中的操作。編寫和頒布本規范的目的在于為目前各級各類醫院提供調神益智針法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操作規范,指導相關醫師正確使用本針法防治疾病,使其應用更加規范化,更具安全性,從而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本規范是根據調神益智針法的臨床優勢,參考古代文獻、名醫經驗及現代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結合患者價值觀和意愿,系統研制的幫助臨床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選擇的指導性意見。本規范的編寫和發布,對于規范調神益智針法的概念及其操作規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T/CACM1085—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調神益智針法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本規范規定了調神益智針法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術語和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注意事項、禁忌、適用范圍。本規范主要適用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GB/T12346臉穴名稱與定位GB/T21709.20—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20部分:毫針基本刺法GB/T21709.21—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21部分:毫針基本手法GB15982醫院衛生消毒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采用特定手法,刺激百會、四神聰、水溝等臉穴,調補兼施,使“醒腦、補腦、調神、促智”并重的一套針刺方法。本規范適用的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認知損害:主訴或知情者報告有認知損害,而且客觀檢查也有認知損害的證據,和(或)客觀檢查證實認知功能較以往減退。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險因素、卒中病史、神經系統局灶體征、影像學顯示的腦血管病證據,以上各項不一定同時具備。認知障礙與血管因素有因果關系: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確定認知障礙與血管因素有因果關系,并能除外其他導致認知障礙的原因。4.2符合臨床癡呆評定表(CDR)評分不超過0.5分4.3MOCA評分符合認知障礙標準<26分5操作步驟與要求宜選用規格為0.25mm/0.30mm×40mm的針灸針,建議使用一次性針具,針具應符合GB2024的規定。選擇受術者舒適、施術者便于操作的體位,一般分為坐位和臥位兩種,以仰臥位為常用。針具器械、接觸物品、術者手指、針刺部位的消毒以及對治療室及備品的要求均應符合應保持環境安靜,清潔衛生,溫度適宜。百會、四神聰、四白(雙)、風池(雙)、完骨(雙)、天柱(雙)、神門(雙)、內關(雙)、水溝、三陰交(雙)、太沖(雙)、豐隆(雙)。臉穴定位應符合GB/T12346—2006的規定。從頭面至手足依次針刺即可。—針刺前醫者按揉受術者頸項及雙肩,令其放松,頭微前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向后平刺1寸,候氣法以指下候氣為主,以刺手拇指、食指夾持住針柄,以拇指向前用力(但針體未轉動),將力傳至針尖,用力持住針柄不動,等候經氣到來;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詢問得氣感覺,得氣感以脹重向巔頂及后頭擴散為度,一旦受術者有明顯痛感或觸電感立即停針并將針向外提少許,再留針候氣。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石氏捻轉補瀉手法要求補法:捻轉幅度小于90。,捻轉頻率為120~160轉/分鐘;瀉法:捻轉幅度大于180。,捻轉頻率為50~60轉/分鐘。以下同),不可提插。—留針30分鐘,期間每隔10分鐘行針一次,行針宜緩慢平和,輕微捻轉,不可提插。—起針時押手持消毒干棉球輕壓針刺部位,刺手拇指、食指持針柄,緩慢平和地將針徐徐退出,迅速按壓針孔,防止出血。—針刺前醫者按揉受術者頸項及雙肩,令其放松,頭微前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向后平刺1寸(候氣法同百會穴),得氣感以酸脹向巔頂及后頭擴散為度,一旦受術者有明顯痛感或觸電感立即停針并將針向外提少許,再留針候氣。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醫者令受術者頭微仰起,使面部充分暴露。—針刺時以押手固定患者頭部,采用單手進針,針向眶下孔凹陷處斜下方,進針0.5寸(候氣法同百會穴),得氣感以酸脹向周圍面部擴散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醫者令受術者頭微仰起,使面部充分暴露。—針刺時以押手固定患者頭部,采用單手進針,針尖向鼻中隔斜刺0.2~0.5寸,得氣后施雀啄瀉法,以眼球濕潤為度。—留針30分鐘,無需行針,起針同百會穴。T/CACM1085—2018—針刺前受術者局部項肌放松,頭微前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1~1.5寸,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頸項部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一旦受術者痛感明顯或有觸電感停止進針并將針上提少許后留針。—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受術者局部項肌放松,頭微前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1~1.5寸,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頸項部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一旦受術者痛感明顯或有觸電感停止進針并將針上提少許后留針。—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受術者局部項肌放松,頭微前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1~1.5寸,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頸項部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一旦受術者痛感明顯或有觸電感停止進針并將針上提少許后留針。—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囑受術者仰掌平放,上肢放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0.2~0.5寸(候氣法同百會),得氣感以酸脹麻擴散至整個腕部甚至向小臂放射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不可提插。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一旦受術者痛感明顯或有觸電感強烈則停止進針并將針上提至得氣部后留針。—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囑受術者仰掌平放,上肢自然放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0.5~1.0寸(候氣法同百會),得氣感以酸脹麻擴散至整個腕部甚至向小臂放射為度,得氣后施提插捻轉瀉法60秒。進針過程中隨時與受術者交流,一旦受術者痛感明顯或有觸電感強烈則停止進針并將針上提至得氣部后留針。—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令患者仰臥位,下肢自然放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0.5~1.0寸(候氣法同百會),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足跟部為度,得氣后施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30秒。—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令患者仰臥位,下肢自然放松。—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0.5~1.0寸(候氣法同百會),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整個足部為度,得氣后施提插捻轉瀉法60秒。—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針刺前令患者仰臥位,下肢自然放松。T/CACM1085—2018—針刺時采用單手進針,直刺0.5~1.0寸(候氣法同百會),得氣感以酸脹擴散至小腿外側或放射至足部為度,得氣后施提插捻轉瀉法60秒。—留針及起針同百會穴。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每周針6次,共計4周為一療程。6.2饑餓、飽食、醉酒、大怒、大驚、過度疲勞、精神緊張者,不宜立即進行針刺;體質虛弱,氣血虧損者,其針感不宜過重,應盡量采用臥位行針。6.3本病病程較長,療程也可適當延長,如遇患者依從性差,應重視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使其了解針灸的益處,消除恐懼心理。6.4運用“調神益智”針法時亦不可忽視基礎治療,可配合藥物或認知功能訓練等。7.2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部位,除特殊治療需要時,均不應在患部直接針刺。7.3有凝血機制障礙、不適宜針刺的傳染性疾病等或對針刺過于恐懼等不能耐受針刺的患者,不應運用此方法。7.4病程過久或病情過重,如存在嚴重腦實質病變,并發癥過多,重度癡呆或合并精神障礙等患者,不在本規范“治未病”范疇。T/CACM1085—2018附錄A(資料性附錄)危險因素及理論依據依據2011年推出的《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包括血管危險因素、卒中病史、神經系統局灶體征、影像學顯示的腦血管病證據,其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結合專家共識,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除腦卒中病史及以上因素外,還包括冠心病、房顫、頸動脈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腦損害及高齡、肥胖、吸煙、酗酒、受教育程度低、遺傳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以上各項不一定同時具備。“腦為元神之府”“病變在腦,首取督脈”,因此主穴選取百會、四神聰、水溝穴。百會穴歸屬督脈,為督脈要穴,可治神志病;且位居巔頂,其深部即為腦之所在,與大腦關系密切,可調節大腦功能,具有調理督脈、醒腦開竅、填髓充腦、安神益智的功效。四神聰循行于督脈并毗鄰膀胱經,而膀胱經絡腎,督脈絡腦屬腎,因此針刺四神聰可調節一身之陽氣并引陽入陰,調暢氣血,最終達到鎮靜安神、明目聰耳的功效;且四神聰位于巔頂三陽五會之所,其氣通于元神之府,因此可調治元神之府產生的疾患。水溝為督脈穴,通于任脈,一陰一陽,猶如天地,故水溝可以通調天地陰陽之經氣,可醒腦開竅,調理陰陽。四白穴亦可明目聰耳,使神志安寧。風池、完骨、天柱三穴組合,以收補益腦髓、升清降濁之功。神門穴為心經原氣輸注的地方,可寧心安神、開郁散結。內關為心包經穴,又為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且內關通于三焦經,可起到調暢氣機的作用。太沖、三陰交有滋補肝腎、生髓補腦之力。豐隆則可豁痰降濁、寧神開竅。諸穴合用,共奏補腎填精、調神益智之功效。T/CACM1085—2018[1]吉學群,張萍,楊元慶,等.調神益智針法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2,44[2]李軍,來麗萍,李平,等.針刺對血管性癡呆智能水平影響的臨床觀察[C].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播放器硬件構成考核試卷
- 電子運動比賽現場設備考核試卷
- 窄軌機車車輛基礎知識考核試卷
-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護理技術
-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答案
-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外科學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醫學實驗技術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藏醫藥大學《中小學舞蹈創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藝術學院《普通物理專題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2024-2025學年小升初總復習數學精練含解析
- 圓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耳鼻喉進修匯報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巖芯鑒定手冊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試講PPT
- 甘肅歷史與甘肅文化
-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
- 高邊坡施工危險源辨識及分析
- 江蘇工業企業較大以上風險目錄
- 監理質量評估報告(主體分部)
- 鍋爐爆炸事故演練方案(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